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设计摘要:古诗词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韵律形式熏陶学生,优美的语言打动学生,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但能够使得学生更加聪慧,还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创新古诗词教学,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趣味”和“意境”,进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其文化素质、审美判断力。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意境;教学策略引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教学,更是精神上的感悟,更加注重“入情”、“举象”和“会意”,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诗词中学习感性,体会其精神,实现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因此,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深刻挖掘其蕴含的“趣味”,让学生走进“诗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品味我国诗文化的魅力,沉淀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品质。

一、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诗词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特征,。

而初中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诗词教学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不同时代的诗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瑰宝,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教学依据。

通过对诗词中的文字表达形式、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让学生具备基础性的文学素养。

现今教学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学生又是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品析与鉴赏能力,可以使传统诗词文化得到发扬。

由此可见,加强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诗词是考试中的常考内容,通常以默写和诗词赏析形式出现在试卷之中。

这使得大部分教师只是重点对考点内容进行教学,侧重诗词情感分析、语句翻译、创作背景教学,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这些内容教学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诗词欣赏,致使教学模式变得单一,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进行记忆,学习状态比较被动,难以提高对诗词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新老教材古诗词变化分析及教学、备考建议

初中语文新老教材古诗词变化分析及教学、备考建议

7.多用启发式教学。
(1)珍视学生的初读体验;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课堂笔记宜简宜精,不宜繁; (4)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歌朗诵会、诗词连句活动、改写活动、 背诵大赛等。
(二)新教材古诗词教学建议
8.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向课外延伸拓展。
(三)中考古诗词备考建议
古诗词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
(二)新教材古诗词教学建议
(三)中考古诗词备考建议
(一)新老教材古诗词方面的比较分析
新老教材古诗词选编上的共同特点: 一、数量较多
二、题材广泛
三、分布较均匀,有层次
(一)新老教材古诗词方面的比较分析 外在变化——新教材古诗词编排特点: 1.数量略少,但新课标(2011版)推荐篇目增多; 人教版:90首,34首课标推荐篇目; 部编版:84首,40首课标推荐篇目。
(二)新教材古诗词教学建议
1.语文知识的教学遵循“随文学习”的原则
以《使至塞上》为例,教学时要向学生介绍律诗的一些 基句的分析,把握律诗在对仗和押韵 方面的特点等。
(二)新教材古诗词教学建议
2.注重诵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韵律, 读出情感。
近5年河南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常见命题角度: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炼字、描述画面、名句的 赏析与运用。
带领学生复习备考时,需要全面把握诗词中的景、 事、情、典; 引导学生:明背景,知内容,品情感,描画面, 懂主题,析手法,炼字词。


赏析古诗词名句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1)析角度。可以从炼字、修辞、写作手法、句式等角 度进行赏析; (2)明内容。明确写出该句所描写的内容; (3)看效果。看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体现 了怎样的哲理等。 一般答题模式:运用......手法,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地描 绘了......,抒发(揭示)了......的情感(哲理)。

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2019年文档

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2019年文档

新课标对中学xx教学的新要求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是文学的一个大类。

世界上不论哪一种民族文学,诗歌总是产生最早。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学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出大量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数量浩瀚的瑰丽篇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溯诗歌发展的历史,直至初唐,近体诗(即格律诗)逐渐定型;至中唐,又产生了词这一文学形式。

唐诗宋词的伟大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古代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载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诵读、鉴赏古代诗词,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习古代诗词,从中汲取营养,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极其重要的一个方法。

新课标的出台,使诗歌鉴赏不仅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

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成了高考考查学生的重要范围。

早在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与此配套2004年9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高中部分的改革试验。

新的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当前中学古代诗词教学还存在若干误区:一、重视应试,偏离课标;二、重记诵名篇名句,轻鉴赏分析;三、有些地方教学手段单一;四、理性分析代替直觉领悟;五、重预设目的,轻动态效果;六、求速成而忽基础。

古典诗歌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有的学校领导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应付策略,即狠抓高考不变,对内对外,毕业班和非毕业班两套拳法。

大部分语文教师观念停滞不前,有的教师置新课标要求于不顾,仍然完全采用过去的教学理念,对待古诗词教学只是读一读,正一正字音,意思翻译一下,背一背就过去了。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古代诗词教学的改革步伐,亟需纠正。

因此,今天我们有必要重读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

2001年和2003年国家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翦铁刚新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从容面对这次严峻的考验。

我认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种条件:一、良好的道德素质俄国著名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教师是学生阅读中的第一本道德书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身边的学生。

教师是人才的哺育者。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己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会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完成社会赋予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二、独立的人格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不难发现: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设计的原则“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为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原则注意“主体多元化”。

可见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要真正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需要具备独立的人格。

三、深厚的文化素养中学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这对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落实中学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教好中学语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现代语文教师应以“博、大、精、深”作为自己素质提高的奋斗目标,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当前,许多在校教学、教研上卓有成就的语文教师被誉为‘杂家”,也说明了一个语文教师应是既专亦博、博学多能的‘通才。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第八单元 《古诗词诵读》 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上册 第八单元 《古诗词诵读》 教案

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艺术风格2.品读吟诵诗词,理解诗词内容3.学会作者的诗词写作手法,领悟诗词内涵4.品味诗词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对诗词的鉴赏方法的学习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在这灿烂的文化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一古诗文。

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

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它虽然篇幅短小,却含义深刻。

寥寥几个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赏心悦目,令我们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通过对几首古诗词的诵读学习,来感受一下古代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新课教学(一)《静女》1.简单介绍:《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但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2.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静女》是一首四言诗。

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诵读时要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歌内容。

《静女》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写的是主人公喜爱一位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的女子。

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

等待中的他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姑娘送给他的彤管,还有一束荑草,它们在主人公的心里都格外得美丽,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感情。

4.参考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2019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019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019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新课标中初中古诗文教学重视“读”

新课标中初中古诗文教学重视“读”

新课标中初中古诗文教学重视“读”内容提要:读是古诗文教学的最好办法,离开读,古诗文教学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读可以体会领悟古诗文情景交融以及凝练的语言艺术特点。

初中学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涵咏的习惯,培养再造想像和联想的能力,体会诗人的感情。

关键词:音韵美复诵再造想像联想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其文化底蕴浑厚而丰富。

在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

如果不继承这份遗产,就会割断我们民族的历史,就会犯虚无主义的错误。

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古诗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古诗文学习去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由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一些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既能适应新课程的标准。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对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实践意义,笔者从十六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浅谈几点,以同仁们探讨、商榷。

一、古诗文教学存在的误区读是古诗文教学最好的方法,离开读,古诗文教学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个观点似乎没什么新感觉,但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深怕学生不懂,讲解太多,特别是一些需要身临其境才能体会的情感,教师不厌其烦地诠解。

大都是出于考试的需求,硬塞给学生,拿自己的见解限制学生。

将最具教育意义、最具感染力、最具趣味性的古诗文课教成枯燥乏味、干巴巴的技术课,一味的第一步:导语;第二步:文学常识;第三步: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第四步:翻译;第五步:分析;第六步:总结,六步教学的老套模式。

二、古诗文教学应重视诵读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绝大多数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今天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多读、熟读,在读中反复体昧,才能增强语感。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中。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思路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在新课标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展开讨论。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深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三、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资源支持。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和趣味性。

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强化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强化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书法、诗词、散文等文学艺术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五、加强评价方式的改革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评价方式的改革,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为他们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和学业帮助。

新课程标准下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2019年精选文档

新课程标准下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2019年精选文档

新课程标准下对历史教学的新要求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

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为此,本文总结了在新的形势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做出的相应改变,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些研究与尝试,从中体会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生机勃勃的高中历史课堂。

新教材强调知识和技能,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加入一些佐证这些结论的史料,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再是干巴巴的只记住历史结论。

一次听课,老师讲的是《辛亥革命》这一课,老教材直接给我们的结论就是辛亥革命失败了,而新教材对于这一历史史实没有下定论,所以在这一节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讨,课堂气氛活跃。

有一名同学的发言相当精彩。

他说,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是它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使政治走向民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民主与共和深入人心。

这些话让我记忆犹新。

过去的课本只是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产生了什么影响;现在则不强调对史实的记忆,而是让学生结合史实,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这一小小的改变告诉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在实施过程中,更要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现在则强调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既有基础知识的检验,也有基本能力的考查,还有社会实践的测评。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领导。

面对新课改的情况,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要求历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而新课标规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共计25项学习内容。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作者:石澜涛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新课程标准现如今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我国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同时反映了我国新时代形势下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古诗词传承了我国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更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下也必然有着新的改变和要求。

本文首先就是通过分析新课标下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然后从面临的各种问题和要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上进行讨论。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古诗词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明形式,是一种通过特殊方法表达思想,阐述内心的文学体裁。

中国是一个诗词文化丰富的国度,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优秀的杰出诗人、词人。

在这种历史环境下,对于古诗词的教学要求自然非常的高,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更有着独特的要求。

然而初中学生毕竟阅历有限,知识上的积累不足,再加上古今中外的文化差异,使得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次上,或者只能根据教师的解析理解诗词,想要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课程教学上进行一番改进,成为一种必然。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无疑要引起重视。

一、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朗诵、欣赏古诗词,是我们提升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事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欣赏古诗词不仅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培养学生个人品味和审美能力的必由之路。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这个标准要求在要求“诵读”的基础上,突出了“欣赏”和“审美”,同时在具体课程上也增加了大量需要朗读、运用方面的内容。

毫无疑问,新课标顺应了新时代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对个人素质的培养,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新课标更要求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个人能力和素养上的提高,让学生主动理解并参与到古诗词的意境之中,体会到它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下古诗词化用手法的教学探究——以《扬州慢》公开课为例

新课程标准下古诗词化用手法的教学探究——以《扬州慢》公开课为例

MLA- *2020/5A专题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古诗词化用手法的教学探究——以《扬州慢》公开课为例文/上海市上海中学柳怡汀【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古诗词赏读课要有所转型。

本文以分析《扬州慢》中姜夔对杜牧诗句的“化用”手法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用手法的合理运用,激发学生探究理解词境、感悟诗词语言之美的更多方法和可能性。

【关键词】扬州慢化用手法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不仅推动了授课形式的改变,更引领授课理念的变革。

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四维目标来看,对任何一类文本的赏读,都要以语言艺术为基础,在此之上凸显审美性、文化性,同时也不能忽视思辨性。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文化的载体,还是最能体现汉语之美的文体。

诗词赏读课应该是最具文学美的课程,但在现实语文课堂中,却容易落入赏析手法的窠臼。

如何既能将手法赏析到位,又能开拓学生探索诗词之美的可能性?如何在赏析诗词语言之美的同时,既体现审美文化性,又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这是笔者在高三语文诗词课堂遇到的难点。

本文以《扬州慢》为例,将课堂内容聚焦词中的化用手法,旨在探寻新课程标准下古诗词教学的新思路,以及在古诗词教学中贯彻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维目标的新方法。

一、案例描述(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扬州慢》是2019年沪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新增课文,是南宋词人姜夔见到被金兵铁蹄践踏的扬州城所作,借此来抒发家国沦丧的“黍离之悲”。

这首词的特点是五处化用诗人杜牧描绘扬州的诗句,营构出晚唐繁华绮丽的扬州与南宋颓败荒芜的扬州的鲜明对比。

本课以化用手法为切入点,针对高三学生设置了有挑战性的任务:借历代词评家对化用手法的争议在课堂中设置矛盾点,激发学生思辨讨论化用手法的利弊,进而探索本词情感表达的丰富空间。

在这一过程中,力求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维目标的统一。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细读品词,分析化用杜牧诗句对于表达“黍离之悲”的作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细读,对比姜夔笔下的“养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和杜牧诗中“竹西佳处”“豆蔻青楼”“春风十里”等意象,探究化用手法在词作中“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的双重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作者:杨春秋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21期【摘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语文教学特点出发,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 G633.3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1-154-01引言高效课堂指在教学中教师以科学教学理念为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展现教育优势,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養,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在后续学习中主动跟随教师的脚步来学习知识,激发求知欲。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分析古诗词内容存在一定难度。

想要转变这一现象,教师就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借助动画与影视作品等完善教学情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应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计古诗词学习情境,将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今,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整合教学资源,在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学吸引力,帮助学生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愿意接受知识。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创新实践形式-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创新实践形式-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在朗读中重组诗歌语言隐藏的可视景观,引导学生形成个人对 “江南好”的独特理解。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 将诗歌回归到语言艺术 的鉴赏,讲解节奏、语调与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的关系,将点 拨回归到以吟诵技巧为中心, 教师播放大家的吟诵录音、 视频资 料,让学生感受吟诵对诗歌的理解、审美的作用,并结合自己创 作的图画谈谈吟诵表现的画面与自己的图画是否一致, 感受吟诵 的具体表现。
2.2 我歌唱我词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之不足故有咏歌。古诗词在上古时 期与舞蹈、音乐密不可分, 在发展过程中虽然脱离音乐独立成词, 但其创作与音乐的节律有莫大关系。 将歌曲与吟诵同时引入到古 诗词教学课堂中, 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来认识吟诵, 能充分调动 学生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扩大艺术视野。 如五年级上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教师可节选同名歌曲 《长相思》 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通过分析音乐基调初步探究诗词 的情感。 再对比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建顺教授所吟诵的 《长相 思》,体会“吟”和“唱”的区别。两者都需要情感真切、吐字 圆润、节奏分明,吟诵的形式和风格古老典雅,相对歌唱文字声 韵主导作用更强, 是一种音乐辅助文字的诵读形式。 我国民族音 乐中分别以 1、2、3、5、6 即宫、商、角、徵、羽作为主音,宫 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统称五声调式。而不同
的调式和调高有不同的表现力。 但在课堂上, 教师只需要用“低 沉”、“高亢”、“平和”等形容词与学生达成共识即可,理解 声调的高低所代表作者的情感,如悲伤、感慨、气愤、忧伤、豪 迈等,切忌将中心放在吟诵的理论讲解, 从而破坏学生感官实践 获取的兴趣成就感。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强调吟诵的即兴性, 即吟诵的曲 谱不必先创作, 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 情绪配上简单的曲调即可。 通过反复朗读中体味语言音韵, 感受徐建顺教授的吟诵作品与诗 歌内容的关系。如果教学进度顺利可以让学生从歌曲《长相思》 获取灵感,随堂进行即兴吟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创新

龙源期刊网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创新作者:杨世荣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19年第05期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激发高中学生对古诗词句子和意境的赏析,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乏学习古诗词的能动性,导致很难领悟到知识的内涵。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需要教师结合现状,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也是漫长历史的载体,从唐诗、宋词、元曲三大主体发展起来的古诗词文化,并辅助其他形式,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反映,体现了我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学习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和蕴含的历史背景,可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自觉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营造意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就高中古诗词教学来讲,营造古诗词意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营造古诗词意境的前提,是对古诗词中的句子有深入的解读。

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是基础。

通过阅读,学生去体会写作的历史大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状况,进而揣摩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朗诵和逐字逐句的理解,对于古诗词有了个人的基本体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古诗词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作者写作古诗词时的内心活动。

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也是教学应该突出的一个内容,有利于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提高。

例如,在高一语文古诗词《虞美人》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意境教学法来进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作者通过一个凄风冷月的景物描寫,创设了一个凄冷的意境:秋月独悬天边,伴随着东风阵阵,曾经美好的岁月一去不复返。

结合写作背景,词人李煜遭受了灭国不幸,诗词中满满是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相关的意境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和内心情感,结合教师的讲解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对中学xx教学的新要求
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是文学的一个大类。

世界上不论哪一种民族文学,诗歌总是产生最早。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学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出大量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数量浩瀚的瑰丽篇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溯诗歌发展的历史,直至初唐,近体诗(即格律诗)逐渐定型;至中唐,又产生了词这一文学形式。

唐诗宋词的伟大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古代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载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诵读、鉴赏古代诗词,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习古代诗词,从中汲取营养,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极其重要的一个方法。

新课标的出台,使诗歌鉴赏不仅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

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成了高考考查学生的重要范围。

早在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与此配套2004年9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高中部分的改革试验。

新的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当前中学古代诗词教学还存在若干误区:一、重视应试,偏离课标;二、重记诵名篇名句,轻鉴赏分析;三、有些地方教学手段单一;四、理性分析代替直觉领悟;
五、重预设目的,轻动态效果;六、求速成而忽基础。

古典诗歌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有的学校领导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应付策略,即狠抓高考不变,对内对外,毕业班和非毕业班两套拳法。

大部分语文教师观念停滞不前,有的教师置新课标要求于不顾,仍然完全采用过去的教学理念,对待古诗词教学只是读一读,正一正字音,意思翻译一下,背一背就过去了。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古代诗词教学的改革步伐,亟需纠正。

因此,今天我们有必要重读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

2001年和2003年国家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对中学古代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里共选入诗歌48篇,总20课,占课文总数的12%。

其中古诗30首,另外要求课外背诵60首古诗。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个目标体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改革更突出“诵读”、“欣赏”。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1-5)里共选有诗词23篇,总23课,占课文总数的20.3%。

其中古诗11首,另外要求课外背诵40首古诗。

在选修课本《唐诗宋词》中,它选有63首唐诗宋词,合计74首。

如此大量选入中国古代诗词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学教学大纲对古代诗词教学的关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中对古诗歌教学的要求是:“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这条目标提出的要求体现文学知识(包括文体知识、表现手法和背景材料)与鉴赏能力的关系,指向在“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是理性知识的运用。

课标中第8条目标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这项目标突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文化又以中国历史上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为精粹,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其根本意义在此。

优秀的古典诗歌,“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从传承民族精神这一意义上讲,它的作用是历史上其他任何典籍所不能替代的。

新课标十分重视古典诗歌的背诵。

第9条目标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目标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
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概括地说就是多读多背,加强积累,“一定数量”是其基础。

记诵优秀的诗词、文言文篇章,表面看来,似乎只是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其实,这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们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他们的思想感情材料,当然又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组合到学生既有的认识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成为终生的营养,也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新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只是规定了推荐背诵的篇目,并没有硬性规定基本篇目,原有的一个诵读篇目也取消了,改为建议,很明显,新的大纲和课程标准加大了古典诗词选编的弹性,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开设相关的古典诗歌的选修课程。

苏教版编写了《唐诗宋词选读》教材,全书有63篇唐诗宋词,比之以往的教材在内容上,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高中“诗歌与散文”选修课中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如下: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选修课程的开设,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这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

此外还有xx选读举例中的要求:
选读唐代不同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重要诗歌流派和诗人的代表作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了解作品的价值取向,领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认识唐代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在鉴赏的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激发浓厚的鉴赏兴趣,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对作品的意蕴力求有新的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就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评述。

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运用诗词格律知识鉴赏唐诗作品。

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唐诗作品。

可以把若干具有相同特点的唐诗组编在一起,进行专题性阅读鉴赏。

从书刊、网络等渠道搜集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作品评论资料,帮助阅读鉴赏;组织学生诗社等业余社团,开展专题研究活动;依托本地自然、人文资源,围绕所读的唐诗作品组织游览、考察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感受和理解作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从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中发现:中学古代诗词的教学内容明显增多了,要求明显提高了,新课标更突出“鉴赏”、“诵读”,更强调“读懂”、“积累”和“运用”。

新课标下的古代诗词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的侧重点和着眼点是不同的。

新课标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注重素养的要求。

所以传统的教学侧重的是理解,而新课标注重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精神――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中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必须以新课标和新大纲为为标准来进行改进,摆脱过去古代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摸索和探求更合理的教学方略和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

让学生喜欢和深入学习古代诗词,多多背诵一些优秀的古诗词。

让学生
自己去“读”,自己去“悟”,自己去“写”。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xx,教师,现居x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