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虚实转换立意

合集下载

中学生写作技法系列--虚实互换

中学生写作技法系列--虚实互换

中学生写作技法系列--虚实互换中学生写作技法系列--虚实互换技法解说所谓虚实互换法,具体地说,就是虚题实作法,实题虚作法,即由虚写实,由实写虚。

一般说来,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的题目。

因此,这种审题方法也可称之为大题小作法和小题大作法。

1.虚题实做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学生难以把握,怎样写好这类题目呢?将这类比较大比较虚的题目化为比较小比较实的题目即可。

比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非常容易下笔了:可以写一位老师的追求,一名下岗工人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

总之,各行各业的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当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

2.实题虚写法有些作文题从表面上看实实在在,范围很小,如《路边小草》、《秋叶》、《春雨》等,这类作文题在写作时,不应就实物而写实物,而要写出他们的比喻义、象征义,歌颂具有这一类精神、品质、风格的人和事。

写《路边小草》就要歌颂路边小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的精神或者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者讴歌小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写《秋叶》就要突出秋叶的奉献精神,或写叶落归根的情怀;写《春雨》就要写出春雨的及时和珍贵。

写出春雨对大地万物的滋润,可以引申出党的好政策给人民带来的实惠。

运用实题虚写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对实题(物)应做必要的描绘,但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描绘具有可比喻和象征的那一部分。

(二)虚拟与实题(物)之间要有相似之处,联想合理,过渡自然。

下面我们以一篇作文题目为例来看一下:以友善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要求:1、书写工整、卷面整洁;2、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真实姓名。

审题探讨友善这个题目内容宽泛,范围较大,属于虚题,写作时一定要化大为小。

友善,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友善是希望工程;是送温暖活动……友善,意味着关爱他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进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一个人胸怀的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纯洁高尚,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我们可以从以上思考中选择一个仔细考虑,材料小到何种程度呢?要小到叙事只叙一件事,议论只议一种现象,抒情只抒一种情。

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虚实结合手法”的表现与方法

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虚实结合手法”的表现与方法

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虚实结合手法”的表现与方法虚实结合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无论是写哪一种体裁的文章,都必须做到虚实结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虚实结合手法”的表现与方法,欢迎大家参考!【“虚实结合手法”的表现与方法】那么什么是虚实结合呢?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

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写作中如果用到这种手法,文章就会变得更生动、形象,更有韵味。

那么虚实结合有哪些表现,在写作中又有哪些方法能做到这一点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進行论述——一、化虚为实化虚为实,总体上说,就是化抽象为具体。

具体地说,就是在构思时,由抽象的文题去联想具体的事物。

在行文时,由抽象的文意去想象具体的事情。

前者如由文题“品味痛苦”去联想:痛苦就是半夜犯了酒渴,却没水喝;痛苦就是老师的课让人昏昏欲睡,自己却坐在第一排。

后者如由文意“有时希望就是痛苦”去想象:痛苦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变得平庸,却无能为力;痛苦就是高兴地捡起一张百元大钞,却发现它是一张假钞。

显然,前者由抽象的“品味痛苦”联想到了具体事物,后者由抽象的“希望就是痛苦”也想象到了具体事情。

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化抽象为具体,变得具体可感了。

做到化虚为实,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具体化。

就是说,通过事物或实物,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变得眼睛可见,耳朵可听,双手可摸。

比如将抽象的“成熟”具体化:成熟是领导讲完“笑话”之后,哪怕再没有想笑的感觉,也要率先哈哈大笑;成熟是受到表彰时,首先感谢领导的关怀爱护和同事朋友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这样,本来抽象的“成熟”就显得非常地具体。

二是形象化。

就是通过比喻、比拟等手法,将抽象的变成形象的;变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活泼感人。

比如将抽象的“愿望”形象化:愿望是远山丛中的高峰,是忘不到头的公路,是驶向远方的巨轮。

这样,将“愿望”比作“高峰”、“公路”、“巨轮”,化抽象为具体,变得相当形象了。

虚实巧转妙境生

虚实巧转妙境生

虚实巧转妙境生永兴王礼平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大致可以分实题和虚题两大类。

“实题”是指根据客观实在的事物所命的题目,如2010年湖南长沙市的“给他人一朵花”,广东湛江市的“别丢了你的钥匙”,浙江金华市的“灯”,上海市的“黑板上的记忆”;“虚题”则是指宽泛抽象、比喻象征类的题目,如2010年辽宁大连市的“寸草心”,浙江温州市的“做一个行者”,湖北黄石市的“那一缕春风”,福建福州市的“路上”等,要想在这两类题目的立意上抢得先机,就需要懂得在虚实之间进行巧妙的转换。

一、虚题实写“虚题实写”就是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题目写得实在可感,把虚化的东西写得具体真实,把隐寓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富有新意。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曾有精辟的论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2010年山东威海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路上”,这是一个比较虚化的题目,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只好写路上有哪些“美”,倘若如此,就会显得文意呆滞。

如果善于“化虚为实”,把“美”和“路”落实在具体生活中,思路就会豁然开朗,“美”是漂亮的风景,是动人的场面,是温馨的回忆等。

而“在路上”则可以是在马路上,在各种交通工具上以及成长的道路上等等。

有位考生这样构思:写公交车上,一位老爷爷为“我”让座的故事,把路上感人的一幕演绎成一首美的赞歌。

文章虚题实写,形象、具体、可感,颇有新意。

总之,“化虚为实”能让你的思维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二、实题虚升“实题虚升”,即对那些以实际事物为素材的题目进行虚化理解,也就是说面对某个实际事物,我们要通过创设情景,借助联想和想象等手段,化实为虚,化具体为抽象,揭示题目的具体内涵,挖掘题目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用虚拟的形象来表示思想感情。

如2010年湖南长沙市中考作文题是“给他人一朵花”,如果据实作文,可写内容必然十分有限,文章也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意蕴表面化。

此时不妨“实题虚升”,以“花”为抒情对象,通过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阐发“花”的寓意;或以“花”为虚拟素材,编写童话,寓言等,通过富于情趣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对“花”的感悟,马上就能让你的作文从立意匮乏的尴尬中脱身。

常见的立意角度

常见的立意角度

常见的立意角度一、从实立意与从虚立意。

虚实相生法化实为虚法和化虚为实法所谓虚实相生,就是虚题实写,实题虚写,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

1、化实为虚法化实为虚即“实”题要“虚”写。

对一些以现实生活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为话题的文题,有时候要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但是要注意对实物的描绘不要面面俱到,主要描绘那些可比喻、象征的部分,虚作与实物应有相似或相关之处,不能生搬硬套,过渡要贴切、自然。

2、化虚为实法化虚为实法即“虚”题要“实”写。

对于“虚”题,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话题或命题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从中发掘或选择具体材料,以具体详尽的叙述或描写表达对命题的独到见解或感悟。

正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这样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象,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看看名家是如何写“愁”的——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寇准《夜度娘》: 愁情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千秋岁》:飞红万点愁如海。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顺向立意与逆向立意。

从与通常的情感倾向或与传统的观点、看法一致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顺向立意。

反之,则是逆向立意。

蜡烛正面: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

蜡烛火焰向上:人无论身处何境地都应该积极向上。

反面:因倾斜而流了很多蜡油: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橡皮擦正面:擦去曾经的错误,只为重新抒写生命的轨迹。

中考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中考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中考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作者:康志萍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1年第05期摘要:考场上的话题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地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

本文介绍了话题作文立意的五种切入技巧:化大为小;小中见大;化抽象为具体;虚实转化;求异创新。

关键词:话题;立意;切入;创新话题作文与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具有立意自由、选材广泛、文体不限、写法灵活等特点,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写作自由,从而真正体现了鼓励学生创新,以适应新课改要求的理念。

话题作文虽然灵活性较大,但要在考场上写出一篇好文章仍非易事。

考场上的话题作文,由于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容不得考生像平时练笔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地打开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好文章立意的切入点。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文以载道”,文章要表达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

考试作文的思想内容必须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认同。

下面介绍五种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

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比如“幸福”这个话题,“幸福”的内涵非常丰富,把它化小,则会使材料容易把握,立意明确,所以可尝试以下面三种方法去切入:1.限制法。

即在话题词语前加上必要的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话题变小。

如“不可思议的幸福”“老张的幸福”“妈妈幸福的一天”“某个人心中的幸福”等。

化实为虚——作文之审题立意

化实为虚——作文之审题立意

• 1。带着梦想前进 2。肩膀 • 3。拥有阳光 4。倒掉鞋里的沙子 • 5。为生活加点糖 6。他们 • 7。网”、“门”、“风”、“墙”、 “台阶”、“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 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 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 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和见解, 使文章意蕴表面化。“实题”要“虚”写。 “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 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 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 例如 “回家”,判断哪一种写法更好。 • 1.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 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 到“自由”. • 2.“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 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 生命的归依之处. • 分析:1“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 面、乏味雷同的情况 。 • 2“实题虚写” ,比较新颖,能吸引别人的 眼球。
二、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 • • • • • • 例如(一)色彩 实在的、可视的,有形的各种颜色。→ 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 。 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 爱国主题:“红色,我们的国色”。 民族主题:“黄色,我们的骄傲”。 怀念主题:“黑色,我心中抹不掉的痛” 等。
三。也可以运用“添加因素法”快速打开思路。 特别是独语词作文可以在 词语前加前缀或后缀。 • • • • • • • 例如:窗 “打开世界之窗” “开启心灵之窗” “学习新知识之窗” “探索奥秘之窗” “理解父母之窗” “了解传统文化之窗”等等,
方法: 一、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 (要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 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 )

虚实与现实作文立意

虚实与现实作文立意

虚实与现实作文立意英文回答:In a world where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imaginary blur, humans have long grappled with the profound question: what is the nature of reality?Literature and art have served as vessels through which we explore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rom the ethereal realms of dreams to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s of our waking lives, writers and artists invite us to contemplate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s of this dichotomy and its impact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ourselves.In the realm of philosoph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 has been a subject of intense debate for centuries.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such as Plato posited that reality exists as a realm of perfect forms, while the physical world is merely a pale imitation. Incontrast, Aristotle argued that reality is inherent in the physical world itself and that the mind is a product of the body. These divergent views have continued to 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reality, leading to a rich tapestry of perspectiv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In literatur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 has taken on countless forms. From the fantastical worlds of J.R.R. Tolkien and C.S. Lewis to the psychological landscapes of Dostoevsky and Kafka, writers have employed the power of language to evoke both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aspects of existence. In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Lewis Carroll invites us to question the boundaries of perception and the nature of reality itself as Alice tumbles down a rabbit hole into a surreal and dreamlike world. Similarly, in "The Great Gatsby," F. Scott Fitzgerald explores the illu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clash between the idealized and the real.In the world of visual art,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virtual and the real has manifested itself in a myriad of forms. From the ethereal abstractions of Wassily Kandinsky to the enigmatic sculptures of Alberto Giacometti, artists have sought to capture the ineffable essence of both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In "Guernica," Pablo Picasso portrays the horrors of war with searing intensity, blurring the lines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imagined to convey the unspeakable suffering endured by the victims.The cinematic medium has also proven to be a potent vehicle fo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 From the surreal landscapes of "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 to the mind-bending illusions of "Inception," filmmakers have utilized the power of moving images to create immersive experiences that challenge our perceptions of reality. In "The Truman Show," Peter Weir examines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s of living in a world that is entirely artificial, while in "The Matrix," the Wachowskis question the very nature of reality itself, blurr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physical and digital realms.In music, the exploration of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 has taken on a distinctly emotive dimension. From the ethereal soundscapes of ambient music to the visceral intensity of heavy metal, composers have sought to evoke both the intangible and tangible aspects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In "The Rite of Spring," Igor Stravinsky unleashes a primal and untamed energy that transcends the boundaries of the physical world, while in "Clair de Lune," Claude Debussy paints a delicate and evocative picture of a moonlit nigh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 is a complex and ever-evolving one, and it continues to be a source of profound fascination and exploration across the realms of art,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s we navigate an increasingly technological and interconnected world,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two are becoming more fluid than ever before. The challenge for artists, writers, and thinkers of all kinds is to grapple with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s of this dichotomy and to shed light on the nature of reality itself.中文回答:虛幻与现实,这是一个贯穿人类历史的长久命题,涉及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审题立意之虚实转换法(教师版)

审题立意之虚实转换法(教师版)

审题立意之虚实转换法(教师版)作文审题立意之虚实转换法学案(教师版)一、题目回顾2002年上海题“面对大海”2007年江苏题“怀想天空”2011年天津题“镜子”二、同学们看到这样的题目,你们会如何写?难吗?思考:1、“大海”有什么特点?可以联想到什么?特点:平和、博大、包容联想到:征服大海,蓝色文明海文化2、“天空”有什么特点?可以联想到什么?特点:明净、辽阔、深邃联想到:(现实的历史的文化的心灵的思想的理想的)天空3、“镜子”有什么特点?可以联想到什么?特点:光洁、平滑、可观照联想到:以事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小结:实题虚写:面对命题是具体的物象或实事,据实写来,往往是就事论事,立意肤浅。

可以根据材料的深层含义展开联想和想象来立意,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

三、例文鉴赏你看世界,世界看你当你做病毒检测的时候,一定会用到显微镜,那样你就能清晰的判断出病毒的类型,以便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当然,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望远镜,那我敢保证,你眼前一定是模糊一片,你一定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但,如果你想用“显微镜”一样的方式,去审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性格、行为或举止,我想那更是一个糟糕的结果,我敢保证你最终会一个朋友也得不到,因为他们在你的观察下,会变得满身瑕疵,一无是处。

记得古人也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确实如此吗?如果你有幸站在放光镜(平面镜)面前,你的确可以审视一下你的尊容,但如果不幸,你对面就立着一面“哈哈镜”,我想你不一定会真的哈哈大笑--因为你或许会丑态百出,或许会面目可憎,那是真的你吗?也许你的理想是某一天能够走遍世界,但其实,在迈步之前,你应该学会观察或审视世界。

你不能盲目的行走,也不能固步自封,只会东张西望。

是的,我们应该把眼光投向长远,甚至是未知的领域,至少我们能事先辨别方向,约略定位自己的坐标,也能感知你所处的环境。

虚实转换 切中命题——2017年咸宁中考命题作文解读

虚实转换 切中命题——2017年咸宁中考命题作文解读

虚实转换切中命题——2017年咸宁中考命题作文解读2017年咸宁中考命题作文“虚实转换,切中命题”,是一道实质性而高层次的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字功底、构思能力,也考查学生深刻理解命题的能力。

因此,在进行论文编写前,学生应先了解命题的背景,深入分析命题,掌握其要求,从而为编写更有准备性的论文。

首先,我们应深入分析命题的内涵,把握虚实转换和切中命题的要求。

“虚实转换”,是一种将实物、抽象概念等转变为文字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得当的文字,把具体的事物加以形象的转变,使文章生动活泼。

“切中命题”,则指作者要做到把握命题,把有限的篇幅内容切中重点,避免拐弯抹角,使句子简练、层次清晰。

其次,学生要熟悉一定的中考技巧,如熟悉中考的“四招”开门见山法、对比法、反问法和排比法。

开门见山法,指的是文章开头应尽量简短,直击主题,紧扣主题,针对命题进行深入探讨。

对比法,则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有力,从另一个角度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反问法,可以帮助学生把控主观思维,可以从反面来表达观点。

排比法,同时也能使文章更加有条理,使语句衔接更加自然,使文章有更强的说服力。

此外,要有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文体。

在编写《虚实转换,切中命题》的文章时,应当注意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理论、观点。

文体应当严谨、文雅,文中不得有小道消息、过于花哨的词句,应当注重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最后,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经历,以及其他领域的知识,来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使文章生动、具体,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从而使文章更加有价值。

总之,写作“虚实转换,切中命题”的文章,应当深入理解命题背景,了解中考技巧,灵活运用语言、文体及生活经历,从而使文章更加具有知识性和实质性,更有意义地切中命题。

小议时评文思想深刻的虚实互换——抓两极,找爆发点

小议时评文思想深刻的虚实互换——抓两极,找爆发点

小议时评文思想深刻的虚实互换——抓两极,找爆发点摘要:思想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一个评分标准,是考场作文获取高分的一个有利条件。

要想突破平均分,就一定要在文章的思辨性和思维的深刻性上下功夫。

时评文要做到思想深刻,可以在虚实转换上下功夫。

关键词:时评文思想深刻虚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高中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既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的要求。

在高中时评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思维的深刻性,笔者尝试了虚实互换法,通过抓虚实两极,寻找思维的爆发点,不断提高写作思维的深刻性。

本文主要从化虚为实、化实为虚这两个角度来谈谈提高是时评文思想深刻的两个攻略。

一、概括性的话题要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

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

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聚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

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该作文要求是请你谈谈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文化”就是一个虚化、笼统、抽象的词语,需要化虚为实。

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高分立意方法1由虚入实以实写虚素材202222212123

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高分立意方法1由虚入实以实写虚素材202222212123

方法1:由虚入实以虚写实我们在写作文时,经常会遇到抽象甚或空洞的题目。

比方“奉献〞、“追求〞、“温馨〞、“暖流〞、“时光〞、“幸福〞、“苦难〞等。

这类题目如果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往往出力不讨好,这就需要用化虚为实的立意方法。

化虚为实,即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感情、理念等抽象的、无形的、概念化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这样可以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寓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抽象的意义表达得生动形象。

一、给抽象文题找一个对应的具体事件如“追求〞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

我们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

再如“温馨〞这个题目,很抽象,也很难写。

但如它落到具体的事件上,就好写得多了。

我们可以写两个人共撑一把雨伞,可以写车上给老太太让座位,可以写远方朋友寄来的一张贺卡,可以写外地求学的学子打给家人的一个问候的,可以写游子远道归来时母亲做出的饭莱,可以写卧在病床时亲人或同学的陪护。

等等。

二、给抽象文题找一个对应的具体实物三、给抽象文题找一个对应的具体景物如“进取〞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写一条河,从雪山上流下,向远方进发。

流过村庄,流过田野,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它不停地流着。

流过平原,人们遥望它的姿容,感慨它我的波澜壮阔;流过峡谷,人们注目我的身躯,羡慕它的英姿飒爽。

又是一片荒漠,没有人烟,它义无反顾地流了进去,但是,它终于没有流出沙漠。

看着眼前的结局,它不懊悔,它完成了我的使命,它享受了奔流的快乐。

还是“进取〞这个题目,也可以写一只鹰,它拥有剽悍的身躯和搏击长空的浩气。

黑夜里,它用闪电般的身影撕裂长空;雷雨中,它用锋利的鸣声盖过风雨。

俯冲大地,它用利爪见证自己的实力;直插云霄,它用羽翼证明自己的傲骨。

它的身影在天边滑过,悠闲的云朵黯然失色;它的嘶鸣响彻云霄,夕阳也默默地低头,血色的晚霞成了它身后的陪衬。

高考作文立意虚实结合

高考作文立意虚实结合

高考作文立意---虚题实写法高考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一些题目看起来颇为抽象甚或“空洞”,如“尝试”、“诚信”、“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时间啊,时间”,有些描写议论的对象难以直接表现,如“独到的感觉”等。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其效果恐怕不会好,这就需要用由虚入实法。

它需要你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寓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

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正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

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要求把圆想像成一个具体物体,写出一个画面、镜头或场景。

这就要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把圆想像成旭日、夕阳、瓷盘、足球、露珠、车轮……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两点:一、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

题目除字面上的意义外,还有丰富、深刻的隐含意义。

这就需要我们对重点词语,进行反复推敲,理解蕴意,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如“诚信”包括诚实、有信用,抓住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切题。

若把诚信理解为真诚、诚意等显然不十分切合本意。

二、化大为小,联系实际。

如“追求”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

这一话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

三、先发散,后聚合。

在准确审清原意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

化抽象为具体,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虚拟事物想到现实事物,由个别想到一般等。

在联想中应特别注意两者的相似点或相通点。

如上海高考作文“时间啊,时间”,有考生这样写“是什么使稻米变成香醇的佳酿?是时间。

是什么使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沉默的老人?还是时间。

是什么使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变成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也还是时间。

时间,是一个多么伟大的魔术师啊!”作者在议论说理时,采用“虚则实之”的方法,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干巴枯燥的说教,把“虚”的概念阐述得真切可感。

从高考作文题谈虚实转换艺术

从高考作文题谈虚实转换艺术

从⾼考作⽂题谈虚实转换艺术龙源期刊⽹ /doc/299947981.html从⾼考作⽂题谈虚实转换艺术作者:尤喜芸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6年第08期[摘要]⾼考作⽂题型虽然有命题作⽂、话题作⽂、材料作⽂之分,但从本质上⽆⾮就是两类:虚题和实题。

虚题实写需要学⽣准确定义、化⼤为⼩,发散拓展、理性思辨;⽽实题虚写则要求学⽣把握特点、⽴⾜本意,联想⽴论、以⼩见⼤。

从具体⾼考作⽂题⼊⼿,分析如何运⽤这些虚实转换的⽅法,最终达到虚实相通的效果,在激烈的⾼考考场上打造⾼境界的作⽂。

[关键词]⾼考作⽂题虚题实写实题虚写虚实转化[中图分类号] G633.3 [⽂献标识码] A [⽂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034⾼考作⽂题型虽然有命题作⽂、话题作⽂、材料作⽂等之分,但从本质上⽆⾮就是两类:虚题和实题。

有些命题是“智慧、等待”等这样的抽象概念,或者是写作对象难以直接表现的“柔软、坚硬、造就、和谐、⾃我”等。

也有些⾼考作⽂题⽬的命制,提供的话题或者材料是现实、物、景或者事,⽐如“蝴蝶与翅膀”“泉⽔与喷泉”“路”等。

这些题⽬若⼀味求“实”,直接⽽⼜具体地写,会流于呆板,使⽂章意蕴表⾯化,所以这类实题要“虚”写。

⼀、准确定义,化⼤为⼩,虚题实写虚题实写,就是把虚指的意义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事、物,使隐喻的道理可见可感,使空洞的论说表达形象。

古话“⼭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正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

笔者经常和学⽣反复强调“定义”的重要性。

纵观近些年的江苏卷⽆论是“品味时尚”,还是“绿⾊⽣活”,再到“忧与爱”和“青春不朽”,定义好标题内涵,⾃圆其说,有理有据,才是阅卷⼈想看到的作⽂。

“智慧”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样定义它。

智慧的本质是善,离开了善的经验和能⼒只会产⽣“奸猾”,⽽不会⾛向美妙、圆满、通达。

化⼤为⼩,如掾⼤笔写凡⼈⼩事。

⼗⼋九岁的学⽣写智慧,如果把笔墨投向那些“济苍⽣安社稷”的英雄⼈物,因为不了解细节,只会泛泛⽽谈。

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

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

可以分为虚拟现实和虚拟现实两种规律。

虚拟指的是抽象的写作,侧重于读者的想象,或者侧面的对比,或间接的,真实的,真正的Padded,大多是抽象的表现,它可以跳出现实的枷锁,通过创造语境,使用隐喻,符号等实践,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力。

假写和写,是相反的,彼此。

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拟现实更多地看到它的抽象,可以激发读者想象的想象力,获得更高的艺术美感的感觉;真正的虚拟看到它的具体,可以直接描述的气氛是更激烈,开放的背景,包括丰富。

1.避免法律上的真相。

所谓避免真理是完全避免文本的真实内容,从侧面找到相应内容的相应内容对应的感觉,意识,思想和情绪等方面的虚拟内容,隐含表达。

所谓虚拟,具体来说就是:假护理,主观,抽象,隐含,未来,未知等等。

为了避免虚拟,但文章似乎飘渺,优雅,也收到了强烈的气氛,想象飙升的效果。

当前流行的主题写作命题形式,很多都适合使用这种方法。

虚拟写作,需要使用类似的关联语言,并且更多地使用隐喻。

如由真正的桥梁可以认为情感沟通友谊的珍贵;由家里可以想到珍贵的家庭人类的温暖根源可以想到祖国的统一;从水中思考勇气,走直前进质量水滴石穿戴精神...如上海大学入学文章面对大海,如果简单的风景,只能看到和听到,进入词汇,留在描述的表现,缺乏深刻的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启蒙。

如果海以为自豪,又想想经纬的意志和毅力,然后想起丽思的河流不好,就可以大。

最后总结为海洋养育生活,生活的哲学,让人们能感受到光明。

可见,避免虚拟现实有两个主要优点:一是可访问性,写作自由的思想;二,易于挖掘,寻求新的和新的。

如果单写,内容往往浮在表面,没有深度;一旦避开了虚拟,就可以看到更深刻的意义,让大气强烈描述,打开背景,封装怀孕,也让读者想象的骑行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感的感觉。

当然,虚拟的写到真实的基础上,如果只孤立地写,那么空虚的流动就是空虚的,使文章是空的,失去表达。

【例】责任孩子,你知道什么责任吗?哦,你是东方神殿的祖父吗?我只是一个罪人,一个国家的罪人...哦,责任?我知道,例如:我爱我们的国家,这是我的责任!对?小女孩自豪地说。

利用虚实对比突出主题

利用虚实对比突出主题

利用虚实对比突出主题虚实对比:一种突出主题的手法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常会运用到虚实对比的手法,以突出主题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虚实对比是指通过对比虚构与现实存在之间的差异,使作品更富有张力和吸引力。

通过使用不同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虚实对比可以在作品中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探讨虚实对比的定义、特点和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其对主题的突显作用。

一、虚实对比的定义与特点虚实对比是指通过将虚构与现实相互对比,以突出作品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虚构部分通常通过夸张、夜想、写实的手法来表现,而现实部分则以真实、客观的方式呈现。

虚实对比的特点在于它能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同时也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二、虚实对比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小说与现实的对比小说是最常见的文学形式之一,虚实对比在小说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描写虚构的故事情节和塑造虚构的人物形象,作家可以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以突出小说中的主题或观点。

例如,尤瓦尔·赫拉利的《动物农场》通过虚构的动物世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问题和权力的腐败;乔治·奥威尔的《1984》通过虚构的极权主义社会,警示了个人自由与权力滥用之间的对立。

2.诗歌的真实感和虚拟感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练、富有意象和想象力的文学形式,经常使用虚实对比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意境。

通过运用比喻、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诗人创造出一个与现实生活不同的世界,以突出主题和情感。

例如,李白的诗《静夜思》通过描述月亮的永恒与自然的静谧,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与世界美好的思考和追求。

三、虚实对比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1.绘画中的光影对比绘画是一种通过色彩和线条来表达艺术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艺术形式。

在绘画中,利用光影的对比可以创造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通过对比明暗色彩和强弱的光线,艺术家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意象,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2.戏剧的戏谑与真实戏剧是通过表演来传达故事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2021中考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法(二)

2021中考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法(二)

2021中考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法(二)虚实结合,拓展题意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虚实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角度。

何谓虚实结合呢?所谓“实”,就是实际生活客观存在的事物,比如人、事、物、景等。

所谓“虚”,与“实”相反,主要是作者的感情、想象等。

概括来讲,“实”是客观的,具体的,明显的;“虚”是主观的,抽象的,隐蔽的。

清代学者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就曾这样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大意是说,如果文章中只写“实”,或只写“虚”,都不够,只有虚实结合,才显得完美。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写作中,虚实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映衬,有限的文字能使读者激发无穷的想象,产生极大的魅力,从而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

1虚题实写,实题虚写对于作文题目,我们要仔细审题。

如果是“虚题”,我们就要考虑“实”写;反之,如果是“实题”,我们可以考虑“虚”写。

比如说“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就是一个“虚题”,烦恼有很多种,而且烦恼本身也是我们所看不到的,我们在具体写作时,就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来写;而“我们的校园”这个话题,就是一个“实题”,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通过一些情境,以及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虚拟的形象来写。

当然,还有题目既是“虚题”,也是“实题”。

这样,我们的选择就更多了。

比如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作文题“不一样的世界”,我们既可以写实际的“世界”,也可以虚写“精神世界”“道德境界”等内容。

2.积极联想,大胆运用想象相对来说,写“实”就是按照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景的本来面貌去写,写起来比较容易一些。

对于写“虚”,因为没有现存的面貌让我们去描摹,我们就要积极联想,大胆运用想象了。

事实上,不少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想象的内容来表现话题,表达主旨。

比如说“窗外的风景”,窗外的景色,是风景,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还可以引申开来,窗外大街上人们做好事,学子刻苦攻读,小孩安慰大人,等等,这些也是“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先发散,后聚合。在准确审清原意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化抽象为具体,由虚拟事物想到现实事物,由个别想到一般等。在联想中应特别注意两者的相似点或相通点。如上海高考作文“时间啊,时间”,有考生这样写:“是什么使稻米变成香醇的佳酿?是时间。是什么使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沉默的老人?还是时间。是什么使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变成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也还是时间。时间,是一个多么伟大的魔术师啊!”作者在议论说理时,采用“虚则实之”的方法,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干巴枯燥的说教,把“虚”的概念阐述得真切可感。
一叶
我转身窗外,看到烟雨蒙蒙的天空,那一头常年是春色缭绕,但我感受到了一种叶落的气息。
山林夜希的繁华终究只是台湾的一个侧面。总是让人难以忘却的是心中的牵念。点滴的雨声让人想起琼瑶那份剪不断的乡愁。台湾的油纸伞是否也会被忧愁的泪水染透。
听得到一个声音总在不停的叫嚣,那声音似乎一点都不会顾忌到压抑在人们心中的心声。但我知道落叶扫地时,也是悄无声息的陨落。北风不顾忌自己的恣意妄为,那么一片片儿就会离他而去,我看得到那头的落叶,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衰败,凋零,不,那是落叶的重生,决不是秋季的宣告,那是春季的蕴蓄。
虚实转换立意
可分为避实就虚与避虚就实两法。所谓“实”,是指实在地写出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情、理;“虚”指抽象地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驰骋想象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
1、避实就虚法。
所谓“避实就虚”,就是完全避开实实在在文题内容,从侧面着手,寻找与文题内容相应的感官、意识、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虚”的内容,进行含蓄表达。所谓的“虚”,具体说来也就是:假托的,主观的,抽象的,隐含的,未来的,未知的等内容。避实就虚,可是文章显得空灵,飘逸,又可收到气氛浓烈,想象飞腾的效果。当前盛行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很多适于用这种方法。
“东史郎爷爷,你会因此而不爱自己的祖国吗?”
“当然不会了,其实我一直很爱她,只是……”
“妈妈说过,每一位日本人都要热爱祖国,就像热爱母亲一样。”
“叮铃铃……”闹钟响了,小女孩睁开眼,丝毫没有动弹,因为她总觉得东史郎爷爷似乎没走。
一位中年妇女推门进来:“彩子,快起床,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原爆50周年的图展。”
“孩子,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了吗?”白发老人再次出现。
“东史郎爷爷,那图片一点也不好看,上面的人长得黑乎乎的,还有很多的小朋友躺在那里。”小女孩显然没有看懂什么。
“那是原子弹爆炸的后果,他们不是长得黑,而是被烧焦了,像烧焦的木头一样,还有那些孩子,他们都永远醒不过来了。”凄凉的感伤在老人眼中涌动。
那飘零的一叶,我看到一个即将到来的世界。
一世界
收回我的遐想,我的心中已经展现出了一片广阔的世界,那个世界里飘飞的一叶在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姿态迎接着一枝勃发,进而万枝勃发的精彩世界。
我听到远处的钟声响起,两岸的人们携起手来唱响一首歌曲。
那一枝的勃发,那一叶的飘零中将带着我们跨过海岸,走向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
【例文借鉴】
走向充满春意的世界
一枝
走过了浙江,走过了福建,却走不过这一道浅浅的台湾海峡。
拥抱了黄山的朝阳,挽住了泰山的落日余晖,却听不到高山族的歌声嘹亮。
பைடு நூலகம்
眼前似乎黯淡下来,白茫茫的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寒冰冻结了整个海峡。每一枝都枯萎凋敝。
我用手指触摸着历史的痕迹。记得郑成功的炮声隆隆,他站在高峰种下一株最挺拔的青松。然而远去了鼓角铮鸣,远去了峥嵘岁月,远去了历史的沧海桑田,却也走进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三通的忽断忽连,那是缭绕在两岸人心中的痛楚啊!余光中在悲泣,那弯浅浅的海峡竟然挡住了他和大陆。我触摸着被风雪捶打得千沟万壑的地域。忽然我感受到一枝长出了新芽。我凝望着,那一枝正在顽强而蓬勃地生长,她的土壤浸润着连战从上海带来的“滚滚黄埔南流水,浪花造出英雄”。他吮吸着宋楚瑜撒下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肥料。我顿时笑了,灿烂的春色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不久,这里就会有大熊猫的憨态可掬来映衬这抹春色,那是一个多么瑰丽的啊!
虚写,需要运用相似联想行文,多采用比喻手法。
如由真实的“桥”可以联想到“感情的沟通”“友谊的珍贵”;由“家”可以联想到“珍贵的亲情”“人间的温暖”;由“根”可联想到“心灵的归宿”“祖国的统一”;由“水”联想到“勇往直前的品质”“水滴石穿的精神”……
如上海高考作文《面对大海》,若单纯写景,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若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又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天亮了,白发老人又消失了。
“妈妈,您爱我吗?”
“傻瓜,妈妈当然爱你了。”母亲不清楚小女孩在想什么。
“我要找一个不爱自己孩子的坏母亲,你帮我找,好吗?”天真和无邪在小女孩的眼中闪烁着。
“孩子,找到坏母亲了吗?”
“没啊。”小女孩很失望,“他们都说母亲是伟大的,不会加害于自己的孩子,可是……”
“是吗,这位母亲有层神秘的面纱,或许你长大了就能揭开,或许你一辈子都不能揭开,其实这位母亲一直都在履行着她自己认为应该履行的责任。对于我而言,责任就是对过去的忏悔,对事实的尊重和对道义的追求。我曾经是一个魔鬼,手上沾满了同类的鲜血,如今,当我站在原告席上,为被我参与杀害的30万同胞讨回公道的时候,有人却说我是叛徒,也许站在曾经的立场上,我是背叛了我的民族,但我无法原谅我自己,无法面对那样的民族和那里的人民。”
可见,“避实就虚”有两大好处:其一,思路畅达,行文自由;其二,便于挖掘,求深求新。若单单实写,内容往往浮于表层,没有深度;一旦避实就虚,则可更见深意,使描写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也可使读者因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
当然,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如果只是孤立地虚写,则必然流为空虚飘渺,使文章空泛贫乏,失去表现力。
2.避虚就实法。
高考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一些题目看起来颇为抽象甚或“空洞”,如“尝试”、“诚信”、“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时间啊,时间”,有些描写议论的对象难以直接表现,如“独到的感觉”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其效果恐怕不会好,这就需要用由虚入实法。它需要你把虚幻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寓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要求把圆想象成一个具体物体,写出一个画面、镜头或场景。这就要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把圆想象成旭日、夕阳、瓷盘、足球、露珠、车轮……
一阵沉默过后,小女孩哭了起来:“小朋友们不能唱歌,也不能跳舞……是什么人害的呢?这么残忍。”
“你妈妈没告诉你吗?”
“没有,妈妈说那小纸条上没写,只说那里在广岛。”小女孩的母亲是以她的方式在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老人失望地摇摇头,继而又无奈地点点头,似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老得如此之快了:“有一位母亲因为犯了错误而不敢面对,以致想永远隐瞒下去,甚至想因为要守住这个秘密而加害于自己的孩子。”
【例文借鉴】
责任
“孩子,你知道什么叫责任吗?”
“哦,您是东史郎爷爷?”
“我只是一个罪人,一个民族的罪人……”
“哦,责任?我知道,比如说:我爱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的责任!对吗?”小女孩自豪地说。
白发老人眼中流动着令人捉摸不透的色彩:“孩子,日本是我们的祖国,我也很爱她,可我却曾因为爱她而伤害了别人。”
小女孩望着这位饱受了沧桑却又一直矢志不移的老人,她或许在想:我一定能揭开面纱,和东史郎爷爷一起站在原告席上。
点评:本文正是采用虚写法,没有从现实取材,而是展开丰富的想像,虚构了一个小女孩和东史郎爷爷的对话,直探东史郎的内心世界。赞扬了东史郎在历史面前勇于忏悔的可贵精神,巧妙地诠释了“心灵的选择”: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和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勇敢地面对过去。这种避实就虚的手法显示可贵的创新精神。
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1)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除字面上的意义外,还有丰富、深刻的隐含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对重点词语,进行反复推敲,理解蕴意,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如“诚信”包括诚实、有信用,抓住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切题。若把诚信理解为真诚、诚意等而忽视了“信”这个语素的意义,显然不十分切合话题本意。
点评:全篇三个小片段用三个有特色的小标题,相互独立,把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贯穿其中,如粒粒珍珠,一线串起,将不可见的、抽象的“盼望海峡两岸团圆”的主旨,诉诸具体有见的视觉,这种是一种“避虚就实”变通,终使写作收到常规难以做到的“柳暗花明”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