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4-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初一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基础一、引言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来说,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作,帮助初一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并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定义和基本区别;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4. 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过程;5. 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定义和基本概念a. 什么是计算机硬件?b.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别是什么?2.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a. CPU(中央处理器)b. 内存(主存)c. 存储设备d. 输入设备e. 输出设备3. 计算机硬件的功能a. CPU的作用和功能b. 内存的作用和功能c. 存储设备的作用和功能d. 输入设备的作用和功能e. 输出设备的作用和功能4.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a. 系统软件b. 应用软件c. 远程软件d. 网络软件5. 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过程a. 加电自检(POST)b. 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c. 操作系统加载6.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a. 开机与关机b. 桌面操作c. 文件管理d. 软件安装与卸载e. 基本应用操作四、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一个有趣的教学视频或图片来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定义和基本区别,并与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并总结出主要观点。
4. 教学演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演示,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
5.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讲解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软件及其功能,可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计算机硬件组成信息技术教案
计算机硬件组成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包括主机、内存、硬盘、显示器等各个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二、教学重点1. 主机的组成和作用2. 内存的种类和功能3. 硬盘的原理和使用方法4. 显示器的分类和特点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主机的组成和作用主机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包括CPU、主板、电源等组件。
学生应理解主机的作用是处理数据和指令,掌握主要组件的功能和相互连接方式。
2. 内存的种类和功能内存作为临时存储器,分为RAM和ROM两种类型。
学生应理解两者的区别,知道RAM的读写速度快但断电即失去数据,ROM则可长时间保存。
同时,学生应了解内存的作用是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信息。
3. 硬盘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器,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两种类型。
学生应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掌握硬盘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4. 显示器的分类和特点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有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两种类型。
学生应掌握两种类型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理解像素、分辨率等基本概念。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硬件组成的基本知识,并辅以实际的硬件设备展示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教学资源与准备1. 计算机主机、内存、硬盘和显示器等硬件设备2. 课件或投影仪,用于呈现教学内容3. 教学演示软件,如模拟安装硬盘等实践操作六、教学评价和反馈1.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理解程度。
2. 在实践操作环节中,观察学生的操作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结合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主要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和认知,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例如让学生自行组装一台电脑或通过软件模拟进行相关操作。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不仅了解硬件的组成和功能,更能够亲身操作和实践。
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引言: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内部的物理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等。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功能和原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500字)1. 主机:介绍主机的定义和作用,包括主板、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等组成部分。
2. 存储设备:介绍硬盘、固态硬盘(SSD)、光盘、U盘等存储设备的分类、特点和使用方法。
3. 输入设备:介绍鼠标、键盘、摄像头、扫描仪等输入设备的功能和使用场景。
4. 输出设备:介绍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输出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5. 其他设备:介绍声卡、网卡、显卡等其他常见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二、中央处理器(CPU)的原理和性能(500字)1. CPU的基本功能:介绍CPU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原理,包括指令译码、算术逻辑运算等。
2. CPU的性能参数:介绍CPU的时钟频率、缓存容量、核心数量等性能指标的意义和影响。
3. 多核技术:介绍多核处理器的原理和优势,以及多核处理器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 超线程技术:介绍超线程技术的原理和作用,以及超线程技术对CPU性能的影响和优化。
三、内存(RAM)的原理和分类(500字)1. 内存的作用:介绍内存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存储临时数据和运行程序等。
2. 内存的原理:介绍内存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存储单元、寻址方式等。
3. 内存的分类:介绍主存(主内存)和辅存(辅助内存)的区别和作用,以及常见的内存类型(如DDR3、DDR4等)。
4. 内存扩展:介绍内存扩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内存容量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四、硬盘的原理和存储介质(500字)1. 硬盘的作用:介绍硬盘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作用和重要性,包括长期存储文件和数据等。
计算机硬件课程教案
计算机硬件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各硬件组件的性能指标、选购方法和升级策略。
3. 学会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概述计算机硬件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 中央处理器(CPU)CPU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CPU的选购方法和升级策略3. 主板主板的组成、功能和性能指标主板的选购方法和升级策略4. 存储设备硬盘、固态硬盘、内存的原理、性能指标和选购方法显卡、声卡、网卡等外围设备的介绍和选购策略5. 机箱和电源机箱的种类、功能和选购方法电源的种类、性能指标和选购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选购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硬件。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计算机硬件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设备:计算机硬件组装套件、工具、电源等。
3. 工具:螺丝刀、镊子、吹风机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硬件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和沟通方面的表现。
4.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预习相关教材内容,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
2. 课堂讲解:第一节课介绍计算机硬件概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性能指标;第二节课讲解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第三节课讲解主板的组成、功能和性能指标;第四节课讲解存储设备的原理、性能指标和选购方法;第五节课讲解显卡、声卡、网卡等外围设备的介绍和选购策略;第六节课讲解机箱和电源的种类、功能和选购方法。
中职认识计算机硬件教案
中职认识计算机硬件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作用;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维护方法;3. 能够识别和更换计算机硬件的基本部件;4.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作用;2.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维护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好教案、教学PPT、计算机硬件的实物和工具;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一些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硬件的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讨论这些硬件的作用和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通过PPT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
3.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维护方法。
通过PPT和实物演示,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维护方法,包括CPU的安装、内存条的安装、硬盘的安装和连接、显卡和声卡的安装等。
同时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维护方法,包括清洁、散热等。
4.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练习和讨论。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识别和更换计算机硬件的基本部件,然后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和掌握。
6.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和学习计算机硬件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维护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小组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动手实践,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和掌握。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案)
课题: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学会冯•诺依曼体系及五大逻辑部件。
2、了解计算机各硬件设备,并能够与以区分。
3、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配置及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计算机各硬件设备的解说,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
2、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史的简单讲解,掌握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3、通过模拟购买计算机,了解衡量cpu和硬盘的指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学习和认识,让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产生兴趣,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到此类知识,也同时为后面的软件系统的学习铺垫。
教学重点:冯•诺依曼体系及五大逻辑部件教学难点:缓存、内存、外存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问答法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前准备):对于大家来说,计算机并不陌生,相反可以说是很熟悉,因为如今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但是我们对计算机内部真正认识地如何呢?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呢?它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
前几节课我们所学习的是信息技术及数字化,我们也已经知道了在计算机内部进行存储和运算必须要用二进制数,那么又为什么必须要用二进制呢?又是谁规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知道一下这位计算机体系之父以及组成计算机硬件的五大部分。
课的进行:1946年时,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足足有三间房子的大小,而体积这么大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所使用的组成计算机的元器件是电子管。
由无数的电子管构成的计算机的体积也没有办法再缩小了。
而之后,人们想尽办法要让计算机变得更小巧一些,便研制出了晶体管和我们如今使用的微型计算机中的集成电路。
当今的微机已经是第4代计算机了,所使用的集成电路也已经从小规模转化成了超大规模。
当时,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后,著名科学家冯•诺依曼就针对其提出了十条建议,其中最重要也最著名的两条建议便是:1、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运算。
2、“存储程序”:程序和指令如同数据一般存放在存储器中,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执行。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机设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使用方法;3. 能够正确连接和使用计算机设备;4. 掌握计算机设备的维护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1.1 主机: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1.2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1.3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1.4 外部设备:U盘、硬盘、摄像头等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2.1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2.2 应用软件: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2.3 编程软件:编程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等3. 计算机设备的连接与使用3.1 连接主机与外部设备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2 正确使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3.3 设置计算机系统参数以适应用户的需求4. 计算机设备的维护方法4.1 定期清理计算机硬件设备4.2 定期更新和维护软件系统4.3 安装防病毒软件并进行实时监测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引导他们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与示范2.1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并演示不同部件的作用和连接方式;2.2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并展示常见的应用软件。
3. 实践操作3.1 学生将实际操作计算机硬件设备,如插拔U盘、外接硬盘等,以加深对硬件连接方式的理解;3.2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如编辑文档、制作幻灯片等,提升对软件功能的掌握能力。
4. 综合训练分发练习册,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关的任务。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馈。
计算机基础 备课教案
计算机基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部分。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其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2)操作系统中文件管理、任务管理等常见操作。
2、难点(1)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二进制的运算和存储机制。
(2)掌握一些复杂的操作系统操作,如系统设置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
2、演示法现场演示计算机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娱乐、学习等。
(2)展示一些计算机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简单介绍计算机的起源,从早期的计算工具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演变。
(2)讲述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如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计算机系统组成(1)硬件系统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图片,讲解 CPU 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不同型号CPU 的性能差异。
介绍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如硬盘、U盘等,强调它们的存储容量和读写速度的区别。
讲解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以及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2)软件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如 Windows、Mac OS 等。
讲解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并举例说明它们的用途。
4、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1)文件管理演示如何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讲解文件的命名规则和文件类型的识别。
(2)任务管理展示如何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正在运行的程序和进程。
介绍如何结束不响应的程序和进程。
5、计算机网络基础(1)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如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等。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教案:课时:计算机基础主题: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2.掌握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3.能够描述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2.掌握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2.将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进行有效描述。
教学准备:1.计算机硬件实物或图片;2.投影仪;3.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概念。
Step 2:介绍主要硬件组件(10分钟)教师介绍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显卡、声卡、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个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硬件组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工作原理、发展历程、特点等,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对各个硬件组件进行有效描述。
Step 4: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进行硬件组件的展示,并向其他同学讲解该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给予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Step 5: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整理总结,回顾每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并向学生强调各个组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Step 6:总结与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强调学生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硬件组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该组件的功能与作用,并附上相关的实例和图片。
计算机硬件相关教案设计
计算机硬件相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特点。
3. 学习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维护方法。
4. 掌握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和修复技巧。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RAM)。
硬盘(HDD/SSD)。
主板。
显卡。
声卡。
网卡。
电源。
光驱。
鼠标、键盘、显示器等外设。
2. 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特点。
按功能划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处理器等。
按连接方式划分,内部硬件、外部硬件。
按使用范围划分,个人电脑硬件、服务器硬件、嵌入式系统硬件等。
3. 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维护方法。
安装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维护硬件设备的常规方法和注意事项。
硬件设备的升级和更换方法。
4. 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和修复技巧。
掌握常见硬件故障的诊断方法。
学习硬件故障的排除和修复技巧。
了解硬件故障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安装和维护方法、故障排除和修复技巧。
2. 教学难点,硬件故障排除和修复技巧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点。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硬件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工具。
1.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用于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
2. 实验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工具箱等设备,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练习。
3. 教学资料,课件、教材、案例等资料,用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和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设备,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理论讲解,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分类和特点,以及安装和维护方法、故障排除和修复技巧等内容。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案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
2、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理解其功能。
3、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常见硬件设备(如 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的功能和特点。
2、难点(1)理解运算器和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2)区分不同类型存储器(如内存和外存)的特点和用途。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实物展示法:展示计算机硬件设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硬件设备的功能和应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台完整的计算机主机和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设备在计算机中起到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硬件组成。
2、知识讲解(20 分钟)(1)计算机硬件的定义: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
(2)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负责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可以比喻为计算机的“大脑”,进行各种计算工作。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协调和控制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
就像乐队的指挥,指挥各个乐器的演奏。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分为内存和外存,内存速度快但容量小,外存容量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内存就像人的短期记忆,外存则像长期记忆的仓库。
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信息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输入设备是计算机获取外部信息的“窗口”。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结果输出的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输出设备是计算机向外界展示成果的“舞台”。
3、实物展示与讲解(15 分钟)(1)展示 CPU:介绍 CPU 的外观、型号和主要性能指标,如主频、核心数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和特点。
3、使学生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
4、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认识和简单的故障排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计算机硬件各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
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相关知识。
2、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硬件设备。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软件的应用场景,加深对软件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无论是处理文档、观看视频、玩游戏,还是进行科学计算,计算机都能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支持。
但你是否真正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呢?它由哪些部分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奥秘。
(二)计算机硬件1、中央处理器(CPU)功能: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就像人的大脑一样,负责进行计算、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工作。
组成:包括控制器和运算器。
控制器负责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运算器则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性能指标:主频、核心数、缓存等。
主频越高,处理速度越快;核心数越多,多任务处理能力越强;缓存越大,数据读取速度越快。
2、存储器内存:也称为主存,用于暂时存储 CPU 正在处理的数据和程序。
内存的速度快,但容量相对较小,断电后数据会丢失。
外存:包括硬盘、光盘、U盘等,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外存的容量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硬盘:是计算机中最主要的外存设备,分为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
机械硬盘容量大、价格低,但读写速度较慢;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快,但价格相对较高。
3、输入设备键盘:用于输入文字、数字和命令等。
鼠标:用于控制光标位置、选择对象和执行操作。
“电脑硬件知识:小学计算机硬件教案”
电脑硬件知识:小学计算机硬件教案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为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基础知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份针对小学生的计算机硬件教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教案的设计和内容。
教案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及其硬件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操作和维护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组装计算机硬件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案内容H1: 基本概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定义,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H2: 什么是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设备,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它们是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必需组件。
H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是相互依存的,硬件提供了计算机的物理基础,而软件则控制着计算机的运行。
只有硬件和软件相互配合,计算机才能发挥作用。
H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H2: 主机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也被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并控制其他硬件设备的运行。
H3: CPUCPU是主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它是计算机的大脑。
CPU主要负责进行数据的运算和逻辑判断,它的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处理能力。
H3: 内存内存是主机中的另一个重要部件,它用于临时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内存的大小决定了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的数据量和程序的复杂度。
H2: 显示器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它用于显示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
显示器的尺寸和分辨率决定了显示效果的质量和清晰度。
H2: 键盘和鼠标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它们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指令和数据。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部件,如CPU、内存、硬盘、主板等。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2. 中央处理器(CPU)3. 内存4. 硬盘5. 主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CPU、内存、硬盘、主板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CPU的内部结构,内存的分类及工作原理,硬盘的存储原理,主板的结构及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实物图片和内部结构,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2. 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介绍各部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详细讲解CPU、内存、硬盘、主板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
4.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实物图片和内部结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 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正确使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型号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在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差异。
2. 技术发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硬件系统》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实物图片、内部结构示意图等。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教案名称: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3.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CPU和内存的原理和作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主板和显卡的作用和原理3.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区别-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和应用4.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网络的定义和分类-互联网的原理和应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教学步骤:第一课: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引入课程,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2.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3.给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多样性和发展。
第二课: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1.讲解CPU和内存的原理和作用。
2.解释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种类。
3.讲解主板和显卡的作用和原理。
第三课: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1.介绍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
2.解释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区别。
3.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和应用场景。
第四课: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1.讲解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解释互联网的原理和应用。
3.简要介绍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1.讲述教学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示范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程内容。
3.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在每节课结束时设置课堂练习,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情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硬件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理解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相互关系1.2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2.1 中央处理器(CPU)2.2 主板2.3 内存2.4 输入/输出设备3. 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相互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1.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相互关系。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章:中央处理器(CPU)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央处理器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3. 理解中央处理器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2.2 教学内容1. 中央处理器的概念和作用2.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2.1 核心频率2.2 核心数量2.3 缓存2.4 制程技术3. 中央处理器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2.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中央处理器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中央处理器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中央处理器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主板的定义和功能2. 掌握主板的主要组成部分3. 理解主板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3.2 教学内容1. 主板的定义和功能2. 主板的主要组成部分2.1 芯片组2.2 内存插槽2.3 扩展槽2.4 电源接口2.5 硬盘接口3. 主板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主板的定义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主板的重要性。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教案一: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3. 能够辨别不同硬件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分类: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2.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连接方式;3. 计算机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4. 不同硬件设备的功能与作用:键盘、鼠标、显示器、CPU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计算机硬件的概念,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硬件的兴趣;2.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组成方式,使用图表等形式进行辅助说明,帮助学生理解;3. 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4. 分别介绍不同硬件设备的功能与作用,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加强学生对硬件设备的理解;5. 练习与巩固: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组织小组进行硬件设备的分析与分享,加深对硬件设备的理解。
教学评估:1. 教师的观察与记录: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记录学生的活动与回答问题的情况;2. 学生的小组活动: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与分享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表现;3.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硬件设备的问题,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案二:计算机操作系统介绍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与作用;2. 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与特点;3. 掌握常见的操作系统的使用技巧。
教学内容: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定义与作用;2. 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与特点:Windows、Mac OS、Linux等;3. 操作系统的使用技巧:文件管理、软件安装与卸载、系统设置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激发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兴趣,引入操作系统的概念;2. 讲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与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3. 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与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区别与适用场景;4. 针对常见的操作系统,讲解使用技巧,如文件管理、软件安装与卸载等,结合实际操作进行示范;5. 练习与巩固: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使用不同操作系统进行任务,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熟练度。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1.1 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熟悉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电源1.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演示计算机硬件的拆装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拆装计算机硬件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动手拆装计算机硬件过程中的表现第二章:计算机软件基础2.1 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2 教学内容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2.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演示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安装操作系统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动手安装操作系统过程中的表现第三章:计算机组装3.1 学习目标掌握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2 教学内容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组装计算机的注意事项3.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演示计算机组装过程引导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3.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组装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动手组装计算机过程中的表现第四章:计算机维护4.1 学习目标掌握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方法4.2 教学内容计算机维护的重要性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方法清理磁盘检查病毒更新驱动程序优化系统性能4.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维护的重要性演示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动手进行计算机维护4.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维护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动手进行计算机维护过程中的表现第五章: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5.1 学习目标掌握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方法5.2 教学内容计算机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方法硬件故障的诊断与维修软件故障的诊断与维修5.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演示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动手进行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5.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动手进行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过程中的表现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6.1 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熟悉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网络协议的基本知识6.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局域网与广域网6.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演示网络拓扑结构分析OSI七层模型的作用讲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网络6.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动手搭建网络过程中的表现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安全7.1 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7.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防火墙的作用与配置数据加密与解密恶意软件的防范7.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演示防火墙的配置与使用介绍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分析恶意软件的防范策略讨论网络攻防技术的发展趋势7.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第八章:计算机操作系统8.1 学习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熟悉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8.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macOS操作系统的特点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8.3 教学活动讲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比较Windows、Linux和macOS操作系统的特点演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系统操作8.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了解程度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第九章:计算机应用软件9.1 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分类熟悉常用应用软件的功能9.2 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分类办公软件的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音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网络通信软件的使用9.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分类演示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和网络通信软件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应用软件的操作9.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了解程度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第十章: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10.1 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掌握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的发展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的应用10.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介绍、量子计算机、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以及物联网的应用分析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0.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程度评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创新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重点关注环节: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动手拆装计算机硬件的过程。
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硬件设计基础教案
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硬件设计基础教案教案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基础知识。
2.理解门电路、复合门电路、三态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和硬件设计。
二、教学内容1.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
2.基本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3.复合门电路(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同或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4.三态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5.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关系,以及本课程的重要性。
2.学习基本概念:讲解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包括二进制数制、逻辑代数等。
3.学习基本门电路:讲解与门、或门、非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通过实例演示其使用方法。
4.学习复合门电路:讲解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同或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通过实例演示其使用方法。
5.学习三态门电路:讲解三态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通过实例演示其使用方法。
6.计算机硬件设计基础:讲解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7.课堂练习: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逻辑运算和硬件设计。
8.总结与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9.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情况、提问情况等。
2.作业情况: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给定值 X 存放于 XX 单元,函数 Y 值存放于 YY 单元,编写按 X 的不 同取值给 Y 赋值的程序。 采用比较转移实现上述分支的流程图如图 4-5 所示。 程序代码如下: 开始 : N MOV AL,XX X≥0? CMP AL,0 Y JGE BIGR N X=0? MOV YY,0FFH ;X<0 时,- Y 1 送入 YY 单元 Y←1 Y←0 Y←-1 JMP FIN BIGR:JE EQUL 结束 MOV YY,1 ;X>0 时, 1 送入 YY 单元 流程图 JMP FIN EQUL:MOV YY,AL ; X=0 时, 0 送入 YY 单元 FIN: MOV AH,4CH INT 21H (2) 利用跳转表实现分支
多分支程序的结构如图 4-4 所示,根据不同的判定条件,转向不同的 分支执行。实现多分支可以采用上面用到的比较转移方法,也可以利用跳 转表实现分支。下面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判定条件满足?
分支语句体 1
分支语句体 2
…
分支语句体 N
多分支结构
(1) 利用比较转移指令实现分支 【例 4-7】 有一符号函数:
课 堂 提 问
本 次 课 内 容 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本节课介绍的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顺序程序设计方法和分支程序 设计方法。这两种程序设计方法都是经常用到的,要熟练掌握。在分支程 序设计中,程序控制转移的方式是难点,注意消化理解。
思 考 题 作 业 题
作业: 4、5
参考 资料
授
上节课内容回顾:
课
内
容
备注:
在上一节课当中我们伪指令,知道了一个简单的汇编程序应当如何设 计,但是正如现实生活中处理问题有多种方法一样,程序的结构也有多种 方式,将一个问题采用何种方式解决就是我们程序设计中采用什么样的结 构。今天我们介绍的是顺序程序设计和分支程序设计。 4.3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方法二:跳转表中存放跳转指令。 采用这种方法是将到 8 个分支的跳转指令集中存放在代码段中,段内 转移指令的机器码固定地占用 3 个字节,因此,每条跳转指令相对于跳转 表首址的偏移量都是固定的。具体实现程序代码如下: COSEG SEGMENT ASSUME CS:COSEG BEGIN: CMP DL,0 JE CON MOV BX,OFFSET BASE0 LOP: SHR DL,1 ;将 DL 的最低位移入 注意它 CF 们之间 JNC NOJ JMP BX ;若 CF=1,转入相应 的区别 的分支 NOJ: ADD BX,3 ;调整跳转分支指针 JMP LOP CON: MOV AH,4CH INT 21H BASE0: JMP SBR0 ;跳转表,每条指 令占 3 字节 JMP SBR1 : JMP SBR7 SBR0: : ;分支 1 JMP CON SBR1: : ;分支 2 JMP CON : SBR7: : ;分支 8 JMP CON COSEG ENDS END BEGIN 方法三:跳转表中存放关键字。 当 DL 中的 D0 、D1、…、D7 位分别为 1 时,DL 的值分别为 1、2、4、8、 16、32、64 和 128,可以将它们作为关键字进行比较转移。具体程序段如 下: DATA SEGMENT BASE DB 1 ;跳转表 DW SBR0 DB 2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
章节 名称
14
次课
第 3 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第 3 节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1.教学目的:掌握微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程序设计和分支程 序设计及汇编语言的上机步骤。 2.教学要求: 熟悉汇编语言的上机步骤,掌握顺序及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特点;掌 握分支结构的转移控制方式。
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类似,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一般需要经过分析题意、 确定算法、绘制流程图、编写源程序和上机调试、修改程序等步骤。程序 设计需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程序正确,在计算机中运行后,能给出对问 给出程 题正确的求解;二是程序的结构清晰,便于阅读和维护。汇编语言程序结 序四种 构有顺序、循环、分支和子程序四种形式。 程序结 4.3.1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构 顺序结构的程序又称简单程序,这种结构的程序是顺序执行的,只有 一个起始、一个终止和至少一个执行框,程序本身的逻辑很简单,无分支、 无转移、无循环,它只依赖于计算机能够顺序执行指令的特点,只要语句 安排的顺序正确即可。 【例】 内存中自 TABLEAC 单元开始连续存放着十六进制数 0~F 的 ASCII 码值,任给一数 x (0x0FH)在 XX 单元中,查表求出其 ASCII 码值, 将结果存入 YY 单元中。 分析:数 x 的 ASCII 码值在 ASCII 码表中的位置可以用下式求出: 表地址=表起始地址(TABLEAC)+x 因此,只要确定表起始地址的偏移量,就可用存储器寻址方式获得所需要 的 ASCII 码值。 DATA SEGMENT TABLEAC DB 30H,31H,32H,33H,34H,35H,36H,37H,38H,39H ;0~9 的 ASCII 码 DB 41H,42H,43H,44H,45H,46H ;A~F 的 ASCII 码 XX DB 3 YY DB ?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DB 50 DUP(?)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DW SBR1 DB 4 DW SBR2 : DB 128 DW SBR7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DB 100 DUP(?) STACK ENDS COSEG SEGMENT ASSUME CS:COSEG,DS:DATA,SS:STACK BEGIN: MOV AX,DATA MOV DS,AX CMP DL,0 JE CON MOV BX,OFFSET BASE LOP: CMP DL,BYTE PTR [BX] JNE NOJ JMP WORD PTR [BX+1] NOJ: ADD BX,3 ;调整跳转分支指针 JMP LOP CON: MOV AH,4CH INT 21H SBR0: : ;分支 1 JMP CON SBR1: : ;分支 2 JMP CON : SBR7: : ;分支 8 JMP CON COSEG ENDS END BEGIN
分支语句体 1 分支语句体 2
2. 双分支程序设计 双分支程序的结构如图 4-3 所示,它在条件成立时执行分支 语句体 1,否则执行分支语句体 双分支结构 2。 上例也可以采用双分支结 详细分 构来实现。具体思路为:先比较 X 和 Y 的大小,若 X≥Y,则计算 X-Y,否 析 则,计算 Y-X。具体代码如下: : MOV AX,X MOV BX,Y CMP AX,BX JGE POS SUB BX,AX ; X-Y0 MOV Z, BX JMP RES POS:SUB AX,BX ;X-Y≥0 MOV Z, AX RES: : 3. 多分支程序设计
ASSUME CS:CODE, DS:DATA, SS:STACK START PROC FAR BEGIN: PUSH DS MOV AX,0 PUSH AX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BX,OFFSET TABLEAC MOV AH,0 MOV AL,XX ADD BX,AX MOV AL, [BX] MOV YY,AL RET START ENDP CODE ENDS END BEGIN END BEGIN 4.3.2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目的 要求
重点 难点
重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特点;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中判断与分支转移控 制的实现; 难点: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中实现分支的方法。
方法 手段
课堂讲授,结合实例,分析分支结构和顺序结构程序的特点。布置上 机作业,加深对程序结构的理解。
1、段定义及子程序定义伪指令都是什么? 2、数据定义中 DB、DW、DD 的区别和所占空间的大小?
跳转表是内存中的一个连续区域,在其中可以存放一系列跳转地址、 跳转指令或关键字,以决定程序的不同分支。 【例 4-8】 设 DL 中同时只能有一位为 1,试根据 DL 寄存器中的哪一 位为 1(从低位到高位)把程序转移至 8 个不同的程序分支中去。8 个分支 的首地址标号分别为 SBR0,SBR1,…,SBR7。 方法一:跳转表中存放跳转地址。 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在数据段中定义跳转表,程序段如下所示: DATA SEGMENT BASE DW SBR0,SBR1,SBR2,SBR3 ;跳转表,存 放 SBR0 到 SBR7 的偏移地址 DW SBR4,SBR5,SBR6,SBR7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DB 100 DUP(?) STACK ENDS COSEG SEGMENT ASSUME CS:COSEG,DS:DATA,SS:STACK BEGIN: MOV AX,DATA MOV DS,AX CMP DL,0 JE CON MOV BX,OFFSET BASE LOP: SHR DL,1 ;将 DL 的最低位移入 CF JNC NOJ JMP WORD PTR [BX] ;若 CF=1,转入相应 的分支 NOJ: ADD BX,TYPE BASE ;调整跳转分支指针 JMP LOP CON: MOV AH,4CH INT 21H SBR0: : ;分支 1 JMP CON SBR1: : ;分支 2 JMP CON : SBR7: : ;分支 8 JMP CON COSEG ENDS END BEGIN
Y
Jcc 条件满足?
N 分支语句体
单分支结构
假设在数据段中定义 3 个变量 X 、Y 和 Z,并且 X 、Y 已赋初值,则代 码段中实现题中功能要求的程序段如下所示: : MOV AX,X SUB AX,Y JNS RES ;条件满足(X-Y≥0)? NEG AX ;条件不满足,求补 RES: MOV Z,AX Y N 条件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