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

合集下载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系列之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系列之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1、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箱)存放,集
中由医疗垃圾处理公司接收处理,每天由专人至少移交一次。

2、实验室内所有医疗垃圾装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黑色垃圾袋。

3、废弃的血液标本连同试管用0.5%的“84”消毒液或0.5%过氧乙
酸至少1小时后,交医疗垃圾处理公司接收处理。

4、废弃的其他体液(如尿液、脑脊液、胸腹水等)用1%的含氯消毒
剂浸泡消毒1小时后排入污水池。

5、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种标本:菌种、培养基和其他废弃物在运出实
验室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浸泡消毒),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的密闭容器中。

6、一次性使用的采血针或其他锐器用后应浸泡在装有0.5%的”84”
消毒液的厚壁容器中浸泡至少1小时后,交医疗垃圾处理公司接收处理。

7、口罩、帽子、手套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置黄色垃圾袋。

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流程

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流程

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

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

固体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一律及时焚烧处理。

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

除了焚烧和深埋外,还应提倡回收和综合利用的方式,减少资源浪费。

实验室应有盛装废弃物的专门容器,最好是防碎裂的,里面盛装适宜的、新鲜配制的消毒液。

废弃物应保持和消毒液直接接触并根据所使用的消毒剂选择浸泡时间,然后把消毒液及废弃物倒入一个容器里以备高压或焚烧。

盛装废弃物的容器在再次使用前应高压并洗净。

焚烧是处理污染物(包括宰杀后的实验动物)的终末最后步骤,污染物的焚烧必须取得公共卫生机构和环卫部门的批准,也要得到实验室生物安全员的批准。

一、感染性生物材料的安全处理㈠所有感染性材料都应该放入防渗漏的容器里进行高压灭菌。

⑴在高压灭菌处理以前,感染性材料装入可高压的黄色塑料袋;⑵高压灭菌后,这些材料可放到运输容器里以备运输至焚烧炉;⑶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应防渗漏并且有密闭的盖子,这些运输容器在送回实验室重新使用前要消毒并清洗干净。

㈡植物检疫样品,如没有发现病虫害,则可以利用;若发现有病虫害,可装于密闭容器内,在 60-120℃下烘干1-2 h后,做焚烧或深埋处理。

㈢动物检疫样品(如:肉,蛋,奶,精液,胚胎,蚕茧等),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可加以利用,若有病变或异常,则应集中销毁,焚烧或深埋。

⑴对于利用效率不大或不能利用的检疫样品,高温高压灭菌后集中储存、妥善保管,最后统一做深埋或焚烧处理。

⑵如果检疫样品量很大,可加工成有用的副产品,减少资源浪费,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㈣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或不能回收的染色液,应高压灭菌30分钟,趁热倒掉废弃处理。

㈤尿、唾液、血液、分泌物等生物样品,加漂白粉搅拌后作用2-4h,倒入化粪池或厕所或者进行焚烧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模版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模版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模版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废弃物的正确处置对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以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与环境的卫生。

一、废弃物分类与包装1.1 生物危险废弃物生物危险废弃物是指具有生物学活性且对人体或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如:感染性培养物、病原微生物、血液及其制品等。

这类废弃物应特别注意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1.1.1 废弃物应被放入专用生物危险废弃物容器内,容器上应标明“生物危险废弃物”的标识。

1.1.2 废弃物容器应具备防渗漏和防喷溅功能,同时能够露出足够的标志以便于辨识。

1.1.3 废弃物容器应定期检查,一旦容器已满,应及时封闭并进行处理。

1.2 化学废弃物化学废弃物是指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废弃物,如:废弃的化学试剂、废液、过期药品等。

1.2.1 废弃物应被放入标有“化学废弃物”的容器内,容器上应贴有有毒有害标志。

1.2.2 废弃物容器应具备耐腐蚀、防渗漏的性能,并能耐受化学废弃物的溶剂和酸碱。

1.2.3 废弃物容器中不应混放不同类别的化学废弃物,以免发生反应或污染。

1.3 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是实验中产生的其它非生物危险和非化学废弃物,如:纸张、塑料、玻璃等。

1.3.1 废弃物应分类收集,纸张、塑料、玻璃等应分别放入相应的废弃物容器。

1.3.2 废弃物容器应密封,并注意减少体积以便于储存和处置。

二、废弃物储存与运输2.1 废弃物储存2.1.1 废弃物容器应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防止废弃物变质、滋生细菌或产生恶臭。

2.1.2 废弃物容器应定期检查,一旦出现损坏或漏液现象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2.1.3 生物危险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应由专人负责监管和管理,确保安全性。

2.2 废弃物运输2.2.1 废弃物运输应采取密闭可靠的方式,防止废弃物溢出或泄漏。

2.2.2 废弃物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或碰撞,以避免容器破裂。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实验对象是致病微生物,所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中不可避免的带有致病微生物。

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必须及时的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进行处理。

防止其感染实验人员和污染实验室及周围的环境。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应征询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目的是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为零,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为零。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只可使用被承认的技术和方法,废弃物的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和标准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高压灭菌过的废弃物可以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或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

焚烧炉内的灰烬可以作为普通家庭废弃物处理并由地方有关部门运走。

实验室应有措施和能力安全处理和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应有对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对排放标准及监测的规定;应评估和避免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本身的风险;应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危险性按相关标准分类处理和处置废物;危险废物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和有标识的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的容器内,装量不能超过建议的装载容器;锐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的容器内;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处理危险废物,并应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不应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物;在消毒灭菌被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不应从实验室取走或排放不符合相关运输或排放要求的实验室废物;应在实验室内消毒灭菌含活性高致病生物因子的废物;如果法规许可,只要包装和运输方式符合危险废物的运输要求,可以运送未处理的危险废物到指定机构处理。

下面结合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介绍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一、废液的处理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废水来自有致病菌的培养物、洗涤水以及其他诊断检测样品等。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

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微生物试验室已成为生物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废弃物需要妥当处理。

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的不当处置可能会对环境、人类及其它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订立合理的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处置规定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紧要。

一、废弃物分类和处理方法1. 生物安全废弃物生物安全废弃物是指可能存在生物安全风险的废弃物,包括试验室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细胞培育物、病毒、Toxin、臭氧等,以及处理上述废弃物产生的废液、废菌液等。

生物安全废弃物应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纳专门设备和处置方法,包括:(1)高温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培育箱中的高温消毒功能将微生物进行灭菌;(2)化学杀菌:使用一些化学物质来消除微生物,如氢氧化钠、酸、次氯酸等;(3)物理破坏:使用橡胶锤、粉碎器等工具将微生物进行破坏;(4)焚烧处理:使用高温方式将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

2. 化学废弃物化学废弃物是指试验中使用的化学试剂、溶剂、废液、废溶剂及其混合物等。

化学废弃物应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纳以下处理方法:(1)中和处理:将废弃物与肯定量的酸、碱化学物质混合中和,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2)氧化处理:将废弃物加入氧化剂、酸性混合物中进行氧化处理;(3)沉淀分别:使用化学试剂将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沉淀分别出来,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4)安全贮存:将化学废弃物存放在专用的不安全品储存柜中,在储存前先包装好,请勿将不安全品混在一起。

3. 保护性设施废弃物保护性设施废弃物重要是指22微米的过滤器、手套、坩埚、玻璃纸、塑料瓶、板橡胶等保护性设施材料。

这些物品中可能含有一些污染物,需注意处理方法。

保护性设施废弃物应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纳以下处理方法:(1)隔离储存:将保护性设施废弃物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隔离储存,避开污染环境;(2)消毒处理:进行消毒处理后再处理,以避开污染人员或者环境;(3)分类处理:依照废弃物的不同,分类处理。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3篇)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3篇)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维护正常的检验工作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

3.定义3.1医疗废物指医院实验室在进行相关的实验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包含实验废弃物。

3.2实验废弃物指医院生物实验室在实验活动或实验活动有关的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

实验废弃物属于医疗废弃物。

4职责4.1总务科负责中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

4.2实验室生物安全员负责组织检查本科室实验废弃物消毒、处理工作。

4.3实验工勤人员负责实验内实验废弃物的消毒、处理工作。

4.4医院废物回收中心工勤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实验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消毒、贮存,并负责贮存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的维护、消毒及处理。

4.5实验室生物安管理小组负责实验废弃物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

5.管理规定5.1实验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标》、《医疗废物管理条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相关法规要求,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进行妥善处理。

5.2医院废物回收中心负责中心实验废弃物管理,科室负责任范围内的实验废弃物管理,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实验废弃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5.3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实验废弃物,并按照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类别分别放置于防渗专用包装容器(袋)或者防锐器穿透密闭容器(可以是广口塑料瓶或耐重硬纸盒等)内。

5.4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实验废弃物放入包装容器后不得取出。

5.5严禁使用破损的包装容器,严禁包装容器超量盛装,达到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

(完整版)微生物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完整版)微生物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微生物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目的】
确保微生物实验室得到有效管理,保证实验室不被污染和污染环境,保证废弃物不污染环境。

【适用人员】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

【内容】
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消毒技术规范》和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对废弃物的处理
1、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并在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常用的处理方法
(1)物理处理法
高压蒸汽消毒,121℃,保持30 min;
(2)化学处理法
配制化学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侵泡消毒保持30 min。

消毒完毕按照实验室一般废弃物处理。

详见本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

2、微生物室一般废弃物按照本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处理即可。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摘要: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科研人员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针对一线科研人员的系统管理始终是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实验室废弃物通常是指试验中使用过的化学物品,排放这些废弃物时,受到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的限制。

特别是化学物质,由于考虑到它会以某种形式危及人们的健康,所以从防止污染环境的立场出发,即使数量甚微,也要避免把它排放到自然水域或大气中去,而必须加以适当的处理。

本文则是统计归纳了当下多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治规则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发展现状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从广义理解,包括安全和安保两层含义。

生物安全是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措施,涉及为防止病原体的任何泄露和意外释放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的各个方面;而生物安全保障是为防止病原体的侵袭。

近几年,陆续发生了几起实验室感染事件。

2014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证实,位于亚特兰大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转移实验样本,导致炭疽杆菌扩散,75名实验人员接受治疗。

2004年我国出现的非典病例也是由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的病毒所的实验室感染造成。

实验室生物安全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生物安全问题摆到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位置。

随着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实验室实验人员感染事件,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令人担忧,我国政府也日益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也相继颁布了各种法令,例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法则》(WS233-200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生物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等。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治方法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处在具有一定生物危险的环境中,同时由于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并不总发生,渐渐地疏忽于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甚至放纵自己的行为而不能完全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一)感染性废物安全处理实验室的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感染性废物对医务工作人员和废物处理人员是严重的职业性有害物质。

实验室应按以下内容制定和完成感染性废物的管理程序:指定专人负责和协调感染性废物的管理;确定感染性废物的产生地并确定废物的成分及数量;建立有关减少废物产生的文件;建立隔离、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程序;建立审核及质量保证程序;建立有关废物管理培训、紧急情况处理和安全操作等程序及相应文件。

有关操作要求文件化,要有记录。

1.个人防护操作感染性或任何有潜在危害的废物时,必须穿戴手套和防护服。

对有多种成分混合的医学度物,应按危害等级较高者处理。

处理含有锐利物品的感染性废物时应使用防刺破手套。

2.隔离有关单位必须对实验室可能产生的感染性废物加以确定,并采取安全、有效、经济的隔离和处理方法。

必须由专业人员严格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废物,一旦分开后,感染性废物就必须加以隔离。

3.标识已经确认的感染性废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所有收集感染性废物的容器都应有“生物危害”标识,或使用红色容器。

所有运输未经处理的感染性废料的容器上都应有“生物危害”标识。

4.包装所有的感染性废物都必须进行包装,并应依据废物的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

应使用红色或橘黄色聚乙烯或聚丙烯包装袋,并应标记有“感染性物品”。

包装有液体的感染性废物时,应确保容器无泄漏。

包装袋基本要求如下: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为制造原料;聚乙烯(PE)包装袋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最大容积为0~1m³,大小和形状适中,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桶)盛装;如果使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LLPDE+LDPE)为原料,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150μm;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装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包装袋上应印刷《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中第五条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废弃物的处理摘要: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科研人员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针对一线科研人员的系统管理始终是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实验室废弃物通常是指试验中使用过的化学物品,排放这些废弃物时,受到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的限制。

特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措施,涉及为防止病原体的任何泄露和意外释放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的各个方面;而生物安全保障是为防止病原体的侵袭。

近几年,陆续发生了几起实验室感染事件。

2014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证实,位于亚特兰大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转移实验样本,导致炭疽杆菌扩散,75名实验人员接受治疗。

2004年我国出现的非典病例也是由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的病毒所的实验室感染造成。

实验室生物安全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生物安全问题摆到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位置。

随着近年来相继发生的实验室实验人员感染事件,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令人担忧,我国政府也日益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也相继颁布了各种法令,例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法则》(WS233-200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生物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等。

(1)实验室由于其规模、建筑布局、周围环境、内部分割及通风条件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室内小气候。

室内小气候的好坏、优劣,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实验室也由于处理和检测的标本不同、检测目的和方法不同,其藏匿的具有潜在感染能力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存在形式亦不同。

不同于研究型实验室、临床实验室的标本中或生物材料中可能携带的潜在病原微生物往往是未知而多样的。

(2)实验室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如离心、混匀、接种、制片、移液、加样等可产生气溶胶污染,标本喷溅等可直接污染皮肤黏膜及实验台面和地面等。

另外,由于室内环境空间的限制,设备、人员拥挤以及通风换气不充分等都可能使实验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增加,使人群在室内被污染的机会明显大于室外。

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制度

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制度

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制度
为了规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维护正常的检验工作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特颁布此规定。

一、感染性实验废弃物及处理办法
感染性实验废弃物包括培素基、标本和菌(毒)种保存液,血液、血清、临床标本,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用过的试管、吸管、移液器吸头,用过的一次性实验用品及实验器械等携带或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废弃物。

二、损伤性废弃物及处理办法
损伤性废弃物包括采血针、采血器、试验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实验利(锐)器。

三、药物性废弃物及处理方法
药物性废弃物包括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诊断试剂、血液制品等。

四、化学性废弃物及处理方法
化学废弃物是指需废弃的具腐蚀性,易燃易爆性、有毒性、有害性化学性试剂或化学消毒剂等化学物品。

五、实验废弃物的处置
医院废物回收中心工勤人员及时将集中的实验废弃物,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处置,并做好废物交接记录。

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1.目的规范废弃物处理2.适用范围尖锐器具和其他废弃物的处理。

3.具体方法:3.1尖锐器具的处理3.1.1尖锐器具,如针、注射器等,除特殊情况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尽可能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3.1.2注射和吸取感染性材料时,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用过的针头禁止折段、剪段、折段、重新盖帽或从注射器上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

用过的针头、注射器直接放入防刺破的盛废弃锐器的容器中。

非一次性锐器必须放置在坚壁容器中,进行高压消毒处理。

3.1.3尽可能使用带针头套的的注射器、无针头的系统和其他安全装置。

3.1.4打碎的玻璃器具,禁止用手直接清理,必须使用其他工具,如扫把、簸箕、夹子或镊子等。

盛污染针、锐器及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前必须彻底消毒。

3.2废弃物的处理3.2.1实验后的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置则会污染环境,从而对人造成危害,因此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3.2.2实验样本在处理和进行实验室检测时产生的废弃物,如一次性针头、离心管、平皿等应放入适当的容器和严格防漏的高压袋内,待实验结束后立即就地高压消毒。

3.2.3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液体物质、废弃的液体标本等放在盛有消毒液的严格防渗漏的专用容器中,并及时加盖。

3.2.4进行实验所必须使用的容器,如针头、一次性注射器、玻璃器具、手术刀片等,放入专用的坚壁容器内,加盖密封。

3.2.5以上所有盛装废弃物的容器,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就地高压消毒。

3.2.6高压锅应有专人负责,严格按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在121 条件下,高压30分钟,以达到消毒要求。

所有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必须经严格高压消毒后方能运出实验区,并送至指定地点集中焚烧处理。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生物废弃物分级处置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生物废弃物分级处置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生物废弃物分级处置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是一种特殊的实验室,用于研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生物试剂、生物材料和生物制品。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不仅要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还要严格控制和管理实验室内外的生物废弃物,以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安全。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生物废弃物的分级处置。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是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基础。

首先,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遵循国家和国际相关标准、法规和指南,如生物安全法、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等,以确保实验室的运作符合安全标准。

其次,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实验室设施和设备,包括实验室结构、空气过滤和排风系统、消防设施等,以保障实验操作的安全。

此外,实验室还应有相应的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最后,生物安全实验室还应具备应急响应能力和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和安全风险。

生物废弃物的分级处置是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生物废弃物的特性和潜在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以确保废弃物对环境和公共健康的影响最小化。

一般而言,生物废弃物主要分为四个级别:一级生物废弃物、二级生物废弃物、三级生物废弃物和四级生物废弃物。

首先是一级生物废弃物。

一级生物废弃物主要包括已经消毒处理过的废弃物,如已经灭活的培养基、试剂瓶等。

这一类废弃物通过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中的生物体失去活性,从而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处置一级生物废弃物时,可以采取常规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如焚烧、填埋或回收利用。

其次是二级生物废弃物。

二级生物废弃物是指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潜在病原体或传播性特性的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任何病原体或传染性物质彻底失活。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高温蒸压灭菌、化学消毒等。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的分类、收集、储存、处置和监管,确保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废物分类与收集1. 根据废物特性将废物分为生物废物、化学废物和其他废物三类。

2. 生物废物应按照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别收集。

a) 感染性生物废物应使用专用的密闭容器进行收集,并标注“感染性生物废物”字样。

b) 非感染性生物废物应使用普通塑料袋进行收集,并标注“生物废物”字样。

3. 化学废物应根据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使用专用的容器进行收集。

a) 高危化学废物应储存在专用的耐腐蚀容器中,并标注化学品的名称和危险性等级。

b) 中低危化学废物应使用标准的密闭容器进行收集,并标注化学品的名称和危险性等级。

4. 其他废物应根据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收集措施。

四、废物储存1. 生物废物和化学废物应储存在专用的储存区域,禁止将废物放置在非指定区域。

2. 废物储存区域应设有冷藏设备和防火措施,确保废物的安全性和保存性。

3. 废物容器应妥善封闭,防止废物泄漏和污染环境。

4. 废物储存区域应定期清理和消毒,保持干净整洁。

五、废物处置1. 废物处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

2. 生物废物的处置应遵守病原体的处理要求,并采取相应的灭活措施。

3. 化学废物的处置应按照废物的危险性等级进行处理,并遵守国家环保要求。

4. 其他废物的处置应根据废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废物监管1. 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设立废物管理负责人,负责废物的收集、储存、处置和监管工作。

2. 废物管理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废物的收集和储存情况,并记录检查结果。

3. 废物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废物处置培训,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和遵守相关管理制度。

4. 废物管理负责人应与环保部门建立联系,了解最新的环保政策和管理要求。

2024年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

2024年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

2024年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引言:随着微生物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微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实验室器材、实验材料、培养基、容器和化学试剂等。

这些废弃物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和对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对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合理处置规定至关重要,以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一、废弃物分类和包装1. 生物危险废物:这类废物包括使用过的传染性微生物菌种、感染性培养物、临床样本等。

应按照生物安全规范进行包装,使用双层密闭塑料袋进行双封,并在外部标注“生物危险废物”标志。

2. 化学废物:这类废物包括用于实验的化学试剂、废弃试剂瓶、废弃培养基等化学品和容器。

化学废物应选用专用容器进行存放,严禁混合不同化学物质。

容器上应粘贴化学废物标志,并清晰标注其成分和性质。

3. 放射性废物:这类废物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后的废弃物、辐射源等。

放射性废物应按照核安全规定进行包装和标识,并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置。

4. 一般废物:这类废物包括用于实验的纸张、塑料器皿、废弃设备等。

一般废物应进行分类,纸张类废物应进行纸张回收,塑料器皿和废弃设备等可进行二次利用或交由废物管理部门进行处置。

二、废弃物处理流程1. 生物危险废物处理:(1)生物危险废物应及时收集,定期进行处理。

(2)生物危险废物的处理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并采取适当的操作措施,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

处理后的废物应安全封存并标注处理日期。

(3)灭菌后的废物应交由无害化处理机构进行处置,确保不会对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 化学废物处理:(1)化学废物应在特定化学废物区进行收集,并定期进行处置。

(2)废弃试剂瓶等容器应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并适当分类回收,严禁随意丢弃或混合处理。

(3)废弃培养基等化学废物应交由专门的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公众产生危害。

3. 放射性废物处理:(1)实验室应建立放射性废物管理记录,并按照规定期限交予核安全机构处理。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引言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生物相关实验的重要场所,废物产生是常态性的过程。

有效管理废物对保障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规范生物安全实验室废物的管理流程和要求,以确保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实验室环境和人员的潜在危害。

废物分类和标识为了方便对废物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处理,将废物按照其性质和特点分为以下几类: 1. 生物危险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病毒、血液和血液制品、细胞培养物等,在处理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

2. 化学废物:包括有机溶剂、腐蚀性物质、有毒物质等,需要特殊处理才能确保安全。

3. 固体废物:包括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一般的实验室废弃物。

4. 液体废物:包括生物液体、实验药剂废液等。

对于每一类废物,必须进行妥善的标识,以便于正确的管理和处置。

标识应包括废物的名称、来源、日期以及相关的风险信息。

废物收集和储存1.废物收集箱应置于实验室中易于到达且安全的区域。

收集箱应标明其用途,并将不同类型的废物放入相应的收集箱中,以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2.废物收集箱应保持清洁和整齐,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并确保密封性良好,防止废物泄漏或扩散。

3.化学废物和生物危险废物应分别储存在特定的容器中,并在容器表面明确标明其内容。

储存期限应根据废物的特性和相关法规进行确定,并遵守相应的防火、防爆和防毒要求。

废物处理和处置1.废物处理前,必须对废物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包装,并进行相应的标识。

不同类别的废物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确保其安全处理和处置。

2.生物危险废物应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有效的灭活处理。

灭活后的废物可通过生物医学废物处理设施进行最终处置。

3.化学废物应进行合理的处理,包括中和、稀释、分解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4.固体废物应经过分类和分选后,进行可回收物和非可回收物的分别处理。

可回收物应送往专门的回收站点进行处理,非可回收物应交由专业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置。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基本要求与生物废弃物处置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基本要求与生物废弃物处置
确诊病例在细菌室开展了布鲁氏菌病培养。
❖ 医务人员B: ➢ 男,36岁 ➢ 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临床标本培养、细菌鉴定及药物敏
感实验。
➢ 2016年5月7日,出现多汗、肌肉及关节酸痛、乏力、低热。自行服用感冒药治疗一个月, 无效。6月6日,主动采样送县疾控中心要求检测。
➢ 6月7日,检测结果为虎红平板凝集实验阳性,6月8日,试管凝集试验滴度为1:200++。 ➢ 2016年3月2日—9日,曾为一例布病疑似病例做血布鲁氏菌培养。
❖ 操作: 良好的微生物学基本操作规范
生物安全2级(BSL-2)
实验室的进入1
2.1 适用时,应符合BSL-1的要求。
❖ 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儿 童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可能增加感染的危 险性或感染后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人员不允许进 入实验室或动物房。
实验室的进入2
❖ 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 工作人员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 ❖ 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 参观人员需经过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
106室:冰箱、加样器、水浴箱、湿盒(饭盒) 107室:PAGE电泳仪、半干转印、温箱
进入形态 学LAB
进106,107实验室 离心提核酸/蛋白
进入106,107实验室
做PAGE/WB实验
荧光染色
放入一楼走廊 -80度冰箱备用
带 出 P3LAB物质
带 进 P3LAB材料
NP40/SDS提蛋白 TRIZOL提核酸
5月上旬出院
其同事杨某发热
4月23日,卫生部宣布其为非典临床诊断病例
北京实验室SARS感染概况
中国CDC病毒所发病人员所在实验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

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

锐器的一次性容器绝对不能丢弃于垃圾场。
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任何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 清洗,任何必要的清洗、修复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 废弃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除了锐器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外,所有其他污染(有潜在感 染性)材料在丢弃前应放置在防渗漏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可高压 灭菌塑料袋)中高压灭菌。高压灭菌后,物品可以放在运输容器中运 送至焚烧炉。如果可能,即使在清除污染后,卫生保健单位的废弃物 也不应丢弃到垃圾场。如果实验室中配有焚烧炉,则可以免去高压灭 菌:污染材料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袋子)内直接运送 到焚烧炉中。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应是防渗漏的,有密闭的盖子。 这些容器在送回实验室再次使用前,应进行消毒清洁。 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容器、盘子或广口瓶,最好 是不易破碎的容器(如塑料制品)。当使用消毒剂时,应使废弃物充分 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并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不同保持适 当接触时间。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清洗。 污染材料的焚烧必须得到公共卫生、环保部门以及弃物是指将要丢弃的所有物品。 在实验室内,废弃物最终的处理方式与其污染被清除的情况是紧 密相关的。对于日常用品而言,很少有污染材料需要真正清除出实验 室或销毁。大多数的玻璃器皿、仪器以及实验服都可以重复或再使用。 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 高压灭菌或焚烧。 用以处理潜在感染性微生物或动物组织的所有的实验室物品,在 被丢弃前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1、是否已采取规定程序对这些物品进行了有效的清除污染或消毒? 2、如果没有,他们是否以规定的方式包裹,以便就地焚烧或运送到其 他有焚烧设施的地方进行处理? 3、丢弃已清除污染的物品时,是否会对直接参与丢弃的人员,或在设 施外可能接触到丢弃物的人员造成任何潜在的生物学或其他方面的危 害?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检验检测学习圈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实验对象是致病微生物,所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中不可避免的带有致病微生物。

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必须及时的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进行处理。

防止其感染实验人员和污染实验室及周围的环境。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应征询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目的是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为零,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为零。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只可使用被承认的技术和方法,废弃物的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和标准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高压灭菌过的废弃物可以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或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

焚烧炉内的灰烬可以作为普通家庭废弃物处理并由地方有关部门运走。

实验室应有措施和能力安全处理和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应有对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对排放标准及监测的规定;应评估和避免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本身的风险;应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危险性按相关标准分类处理和处置废物;危险废物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和有标识的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的容器内,装量不能超过建议的装载容器;锐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的容器内;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处理危险废物,并应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不应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物;在消毒灭菌被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不应从实验室取走或排放不符合相关运输或排放要求的实验室废物;应在实验室内消毒灭菌含活性高致病生物因子的废物;如果法规许可,只要包装和运输方式符合危险废物的运输要求,可以运送未处理的危险废物到指定机构处理。

下面结合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介绍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01废液的处理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废水来自有致病菌的培养物、洗涤水以及其他诊断检测样品等。

对于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应尽快消毒灭菌,严防污染扩散,要加强污染源管理。

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样本

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样本

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样本1.实验室医学废物的处理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2.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3.本室明确专人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的登记、收集和处理,在本室配套污染收集桶。

4.凡剧毒废弃物和性质不明的药品,实行严格登记制度,两人以上负责处理。

5.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

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如根据内容物是否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焚烧而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可以高压灭菌的熟料袋}。

也可采用其他可以除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

6. 实验室含有生物危险物的临床标本及被污染的一次性用品,试验完成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以紫外灯近距离照射消毒 2小时以上,再经高压消毒后方可丢弃或焚烧。

7. 可重复使用的实验用品及器材,完成实验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经紫外灯近距离照射消毒2小时以上后,再交有关人员进行高压消毒和煮沸洗刷。

8. 实验用的试管、吸管、注射器,须装在加盖不漏的容器内,经高压灭菌后取出。

9. 培养物或实验室垃圾,在丢弃前必须经高压消毒和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照射处理。

不允许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弃物。

已装满的容器应定期运走。

在去污染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实验室区内。

10. 实验室废弃物应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

有害气体、气溶胶、污水、废液应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要求。

11. 实验过程中,如标本或含标本的前消化处理液被打翻污染了操作台或地面,应以吸满70%酒精的卫生纸覆盖污染区,15分钟以后卫生纸方可移去。

12.实验室内未经消毒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系统,更不允许混入居民生活垃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
——
废弃物是指将要丢弃的所有物品。

在实验室内,废弃物最终的处理方式与其污染被清除的情况是紧
密相关的。

对于日常用品而言,很少有污染材料需要真正清除出实验
室或销毁。

大多数的玻璃器皿、仪器以及实验服都可以重复或再使用。

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
高压灭菌或焚烧。

用以处理潜在感染性微生物或动物组织的所有的实验室物品,在
被丢弃前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1、是否已采取规定程序对这些物品进行了有效的清除污染或消毒?
2、如果没有,他们是否以规定的方式包裹,以便就地焚烧或运送到其他有焚烧设施的地方进行处理?
3、丢弃已清除污染的物品时,是否会对直接参与丢弃的人员,或在设
施外可能接触到丢弃物的人员造成任何潜在的生物学或其他方面的危
害?
清除污染
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

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
物品应装在容器中(如根据内容物是否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而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可以高压灭菌的塑料袋)。

也可采用其他可以除
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

污染性材料和废弃物的处理和丢弃程序
要对感染性物质及其包装物进行鉴别并分别进行处理,相关工作要遵守国家和国际规定。

废弃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可重复或再使用,或按普通“家庭”废弃物丢弃的非污染(非感染性)
废弃物
2、污染(感染性)锐器——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碎玻
璃;这些废弃物应收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并按感染性物质
处理
3、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用的污染材料
4、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
5、直接焚烧的污染材料。

锐器
皮下注射针头用过后不应再重复使用,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
回套针头护套、截断等,应将其完整地置于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中。

单独使用或带针头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应放在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
内焚烧,如需要可先高压灭菌。

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必须是不易刺破的,而且不能将容器装得
过满。

当达到容量的四分之三时,应将其放入“感染性废弃物”的容器中进行焚烧,如果实验室规程需要,可以先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盛放
锐器的一次性容器绝对不能丢弃于垃圾场。

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任何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
清洗,任何必要的清洗、修复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

废弃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除了锐器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外,所有其他污染(有潜在感
染性)材料在丢弃前应放置在防渗漏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可高压灭菌塑料袋)中高压灭菌。

高压灭菌后,物品可以放在运输容器中运送至焚烧炉。

如果可能,即使在清除污染后,卫生保健单位的废弃物也不应丢弃到垃圾场。

如果实验室中配有焚烧炉,则可以免去高压灭菌:污染材料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袋子)内直接运送到焚烧炉中。

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应是防渗漏的,有密闭的盖子。

这些容器在送回实验室再次使用前,应进行消毒清洁。

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容器、盘子或广口瓶,最好
是不易破碎的容器(如塑料制品)。

当使用消毒剂时,应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并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不同保持适当接触时间。

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清洗。

污染材料的焚烧必须得到公共卫生、环保部门以及实验室生物安
全官员的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