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数的认识(认识个位、十位)
小学数学_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1 — 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核心知识点】认识11——20各数,认识数位“个位”、“十位”以及计数单位“个”、“十”。
【前置基础】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数的大小。
【后继地位】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乃至更大的数,为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正确读写,认识数位“个位”、“十位”以及计数单位“个”、“十”,知道各个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构建过程,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务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一”、“十”的概念。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师:好多同学去海边了,看,老师也带来了一幅大海边的图片。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生:小朋友在喂海鸥。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1:一共有几只海鸥?2、学具操作,探究问题(1)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①数一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生:11只。
师:你去前面给大家数一数!生:1只、2只、3只……11只。
师:你数得真仔细,谢谢你!他是一只一只数的,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我是两只两只数的,2只、4只、6只、8只、10只、11只。
师:看来,不管是几只几只数,都是11只海鸥。
②摆一摆。
A.用小棒表示11。
师:下面我们用小棒来研究研究11吧。
如果用一根小棒代表1只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来表示这些海鸥呢?生:11根。
师: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一生上台摆)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摆法,你摆了多少根?给大家数数看。
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可是有个问题呀,这样一根一根的数起来好麻烦,这些小棒怎么摆,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呢?快自己摆一摆,摆完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各数的认识个位十位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作业纸【个位、十位】姓名:____________家长评价:_____________1、13前面的一个数是(),比13大比18小的数有()。
2、比17大1的数是(),比17小1的数是()。
3、18和16中间的数是(),20与16之间有()。
4、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5、2个十组成(),20里面有()个一组成。
6、5个一和1个十组成()。
7、与14相邻的数有()和()。
8、我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我是最小的两位数()。
9、我是一个两位数,个位、十位都是“1”。
()10、我是一个两位数,但比20小3。
()11、1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1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13、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的数字是()。
1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16、15中的“5”在()位上,表示5个()。
“1”在()位上,表示()个()。
17、20中的“2”在()位上,表示()个()。
18、11中左边的“1”在()位上,表示()个()。
右边的“1”在()位上,表示()个()。
19、10个一就是()个十,()个十就是()个一。
20、(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2)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个十组成15。
(4)11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是()。
(6)16的十位上是1,表示1个();个位上是6,表示6个()。
(7)20里面有()个十,20个一组成()。
(8)比17大比20小的数是()。
(9)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10)14里面的“4”在( )位上,表示4个( )。
“1”在( )位上,表示( )个( )。
(11)在11中,左边的“1”,表示( )个( ),右边的“1”,表示( )个( )。
(12)比19大110小1的数是( )。
21、有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两位数( )、( )、( )、( ) 。
11—20各数的认识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
3、1
4、1
5、1
6、1
7、1
8、1
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7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重点难点】1.能正确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它们的组成。
2.正确计算几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1.教学情景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量各是多少?请学生试着数一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教育。
2.关于例1,要让学生操作小棒,突出把10根小棒捆成1捆是1个十,是10;再一根一根添上去,边添边数,数到20时,明确:2捆是2个十,是20。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读、写数打基础。
3.关于例2的数序,可让学生先读直尺上10以内的数,再接着读,有利于了解10以内数和11~20各数之间的联系。
再利用直尺问学生:几后面是几?“17”前面是多少?15和14比,谁大谁小?等等。
使学生切实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4.关于例3的11~20各数的写法,老师可先介绍计数器,说明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数:右边第一档叫个位,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要结合小棒进行说明:1捆在计数器上就用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几根就在计数器上的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5.关于例4的口算,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口算,要先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再出示一幅图,请学生说出四个算式。
然后操作,弄清四个算式的关系。
6.关于例5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老师要介绍一下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应注意的问题。
(1)读数只要求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2)写数时要求学生写整齐、均匀,每两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
(3)写20时,强调“0”不能丢。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认读并数出11~20各数,掌握11~20的顺序及大小。
知道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十进制,正确书写11~20各数。
3.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教学情景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量各是多少?请学生试着数一数。
2.关于例1,要让学生操作小棒,突出把10根小棒捆成1捆是1个十,是10;再一根一根添上去,边添边数,数到20时,明确:2捆是2个十,是20。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学生边操作边说数,在理解数的组成基础上掌握读法。
例如11,左边10根捆成1捆,右边添上1根,因为是1个十和1个一,所以读作:十一。
3.关于例2的数序,可让学生先读直尺上10以内的数,再接着读,有利于10以内数和11~20各数的联系。
要利用直尺问学生:几后面是几?17前面是多少?15和14比,谁大谁小?等等。
使学生切实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4.关于例3的11~20各数的写法,老师可先介绍计数器,说明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数:右边第一档叫个位,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1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几颗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要结合小棒进行说明:1捆在计数器上就用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几根就在计数器上的个位上拨几颗珠子。
5.关于例4的口算,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口算,要先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再出示一幅图,请学生说出四个算式。
然后操作,弄清四个算式的关系。
6.关于例5的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老师要介绍一下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关于练习:教材第75页“做一做”的第2题,老师可仿照题中的图制成教具。
认识个位十位百位教案

认识个位十位百位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10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一根一根数下去。
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 11~100 各数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1根、2根.....根,再放1根是几根?”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
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儿。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认识个十百位大班教案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一根一根数下去。
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简里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
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豆丁“左边的Ⅰ根表示什么?”“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Com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orLH的要注意cIES,0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用数字卡片摆出下而各数。
十六十·十九十四十七二十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11 111604.给小马虎改错误。
①十一写成101②十八写成81③二十写成2。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和使用数字的进位和退位

小学数学知识点认识和使用数字的进位和退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字的进位和退位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使用数字,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字的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数字的进位1. 认识进位:进位是指在数字运算中,当某个位上的数字达到或超过10时,该位的数值要向前一位进一位。
2. 进位的方法:进位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进位到十位和进位到百位。
2.1 进位到十位:当个位数字达到或超过10时,个位数要变为0,同时将十位数加1。
例如,59 + 7 = 66。
在这个例子中,个位数9达到10,所以个位数变为0,然后十位数5加1,得到6。
2.2 进位到百位:当十位数字达到或超过10时,十位数要变为0,同时百位数加1。
例如,149 + 57 = 206。
在这个例子中,十位数4达到10,所以十位数变为0,然后百位数1加1,得到2。
二、数字的退位1. 认识退位:退位是指在数字运算中,当某个位上的数字小于0时,该位的数值要向前一位退一位。
2. 退位的方法:退位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退位到个位和退位到十位。
2.1 退位到个位:当个位数字小于0时,个位数要变为10,同时将十位数减1。
例如,17 - 9 = 8。
在这个例子中,个位数7小于0,所以个位数变为10,然后十位数1减1,得到8。
2.2 退位到十位:当百位数字小于0时,百位数要变为10,同时将千位数减1。
例如,102 - 57 = 45。
在这个例子中,百位数1小于0,所以百位数变为10,然后千位数1减1,得到4。
三、数字进位和退位的应用1. 数字进位在加法运算中的应用:当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时,如果某个位上的数字达到或超过10,则需要进位。
例如,38 + 27 = 65。
在这个例子中,个位数8 + 7 = 15,超过了10,所以需要进位。
2. 数字退位在减法运算中的应用:当两个数字相减时,如果某个位上的被减数小于减数,则需要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