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 世界地理 20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中图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中图版必修3

3.水土流失的危害
4.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理水土流失,应以 人类活动 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
原人为的破坏。
措施类型
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地_植__树__种__草__
工程措施
兴修小型水库;_打__坝__淤__地___,修
建水平梯田等
以_小__流__域___为单 _生__物____措施和__工__程___措施紧密
(1)A (2)B (3)C [第(1)题,读图可知,该流域降水量与径流 量变化基本一致,由此可判断大气降水补给是河流的主要补给类 型。第(2)题,该河流汛期月输沙量可达1亿吨,说明该流域水土流 失严重。第(3)题,该河流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易造成下游 水库泥沙淤积。]
(2)水土流失 ①概念:在 水力、重力、风力 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 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 蚀及水的损失。 ②我国分布:多分布在 山地 、 丘陵 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 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地貌形态的 不稳定 与黄土易 侵蚀 性。 ②降水 集中 ,多 暴雨 。 ③植被 稀少 。
提示:(1)√ 人口过度增长,致使过度开荒,过度砍伐等,加 剧了水土流失。
(2)×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损失最大的地 区。
(3)×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4)√ 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属于工程措 施。
(5)C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会使黄土高原 表层土壤中营养元素流失而日趋贫瘠;也会使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积 而抬高,从而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水土流失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 平衡,从而使自然灾害多发。但这并不能说明在黄河中下游河段就 不能兴建水利设施,相反我们还应该通过兴建水利设施来对水土流 失进行治理。如位于河南的小浪底就是黄河中游河段大型的水利工 程,它对黄河中游的水、沙有着极大的调节作用。]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乌金高原。

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

北纬34°~40°,东经103°~114°。

东西千余公里,南北750千米。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关中平原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

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

中文名黄土高原外文名Loess Plateau地理位置中国中部偏北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别称乌金高原位置北纬34°~40°东经103°~114°范围晋、陕、甘、青、宁、豫等省区矿产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1基本简介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种,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川。

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45°的斜坡上。

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余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

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了重大成绩。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巨大,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高原知识点

黄土高原知识点

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陕西、宁夏、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

这个地理区域的土地质量很差,土壤多为黄色的黏土,缺乏养分和水分,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这里在中国历史上也经常被称为“荒漠化”地区。

但是,黄土高原也有很多特殊的地理和生态条件,这些条件孕育了不少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的特色,成为了中国学生地理课程中的常见知识点。

第一,黄土高原的地形和地貌黄土高原的地形和地貌非常独特,这可以从地形图上看出来。

整个黄土高原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形势,整个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北部山地和南部丘陵两个地形区域。

北部山地区域的海拔相对较高,地势比较险峻,而南部丘陵区域则相对平坦,适合种植作物。

除了以上特殊的地形和地貌外,黄土高原还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地质现象,例如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化的红黏灰岩、白云岩、菱镁矿等矿物质颗粒物质组成的,这些矿物质颗粒物质的平均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极易随风飘散,形成黄土高原特有的“黄风暴”现象。

第二,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也非常独特,有“三寒一热”和“四季不分明”之称。

这里的“三寒一热”指的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和多风,而“四季不分明”则是指干旱、紫外线强度大、恶劣的气候条件,这些气候条件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黄土高原还存在着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例如风沙暴、短暂强降雨、山洪等,这些灾害非常危险,往往会对当地居民和农业带来巨大损失。

第三,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

这里曾经孕育了不少古代文化和文明,例如夏朝和商朝就是在这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此外,黄土高原在中国史书上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丝绸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经过黄土高原,这使得黄土高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唐代和宋代,黄土高原的文化也随着丝绸之路逐渐传播到了国内外。

同时,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例如黄土高原的鼓舞、拉丁、刁谣、山歌等,这些民俗文化代表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场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和治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和治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与治理一、知识讲解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二、经典高考试题1.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第(1)题,由图2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1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

第(2)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

答案(1)C(2)A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1)要准确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准确判断出该区域的名称,还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中图版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课件(共24张PPT)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中图版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课件(共24张PPT)

在哪儿——找位置
(1)位置: 东起A_太__行_山_ ,
C
西至B_乌_鞘__岭_,
北南连 抵CD__内秦__蒙岭____古高__原。,B

(2)范围:

主要省(区)有
A
① ②
①__山_西__省__、
②__陕__西_省___、
D
③__宁_夏_回_族__自_治、区
④__甘_肃_省_____。
有什么——识地貌
实验现象 用洒水器在黄土块顶部慢慢洒水,观察
无植被覆盖 的黄土块水土流失严重。
实验结论 植被覆盖 率越低,水土流失越 严重 。 推断现状 黄土高原地表 光秃裸露 ,缺乏 植被 保护。
实验三:水土流失原因之降水强度
实验器材 1.2份没有植被覆盖
的黄土块。 2.托盘1只,出水强度 不同的洒水器2个。
实验现象 用出水强度不同的洒水器在黄土块顶部慢慢
欣赏歌曲,请您猜一猜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 包括的主要省区,结合相关图片描述其地 表特征。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造成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举例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严 重后果,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 对策,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容易碎,说明其土质疏松。 2.在两个放有粘土块和沙土块的烧杯中倒入 半杯水,观察,发现 沙土 更易溶于水。
实验结论 黄土土质越 疏松 ,越易溶于水。
推断现状 黄土高原土质 疏松 ,多 孔隙 ,许多物
质 易溶于水 。
实验二:水土流失原因之地表植被
实验器材 1.黄土块2份,一份覆
盖植被,一份没有。 2.托盘1只, 洒水器1个。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知道其治理与开发的必要性。

2. 让学生掌握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2.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必要性3. 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4. 环保意识教育5. 实践操作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

2. 教学难点:治理与开发方法的运用,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必要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案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设计治理与开发方案。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自然环境特点。

2. 讲解: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治理与开发的必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主要措施。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设计治理与开发方案,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环保意识,进行小组讨论。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小组设计的治理与开发方案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保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治理与开发案例等。

2. 视频素材: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纪录片、成功案例介绍等。

3. 教材:相关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教材、参考书。

4. 网络资源:关于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新闻、论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治理与开发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黄土高原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
课标展示: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 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P85的文字,找出主要的地理要素, 会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整体性的原理。 2、通过阅读P87的文字,会描述自然地理环境整 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3、通过“案例2,黄土流失”的实例,从地理环 境各要素(气候、土壤植被、地貌等)的相互作 用,来阐明其整体性。 4、运用“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解释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达到学以致用。
原 因
植被
缺少植被的保护,地表光秃裸露。
滥垦乱伐、 过度放牧 人 为 人多地少, 因 生产方式 素 落后
修路、采 矿破坏地 表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
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 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 的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的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A
B
人口增长
C
扩大荒地
D
开垦面积
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上表: A.人均耕地减少,燃料、粮食需求增加 B. 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C.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繁 D.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
小结
水文变化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基本原理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其中,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本节课按课标
教材分析 要求,以黄土高原为例介绍了该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
题,水土流失的概况及危害,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
个方面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介绍了本地区综合
治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黄土高原的范围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危害
论据:1、源和触发机制 (3)无计划地修建窑洞,修路和建设水利设施破坏 原来的地表结构和植被,使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 (1)秦朝时营造宫殿 (2)过度樵采 (3)毁林开荒 (4)战争:焦土遍野 总结评价 教师简要评析,针对各小组的解答情况,进行鼓励 性的评价,做适当补充。 总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 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的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 是诱发水土流失的根源。 【活动】 根据 P53“人口增长和植被破坏引起恶性循环示 意图”,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 因是人口增长。[承转]过去流传有黄河水“一碗水,半 碗沙”的说法,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约占全国外流 河总输沙量的 60%,如果用载重 4 吨的卡车运送这些泥
生的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能否让每个学生的思 维与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是一 个值得思考的地方。还有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否就是 我们预期的答案,该如何引导学生往我们预期的方向思 考,这点也值得思考。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
问题:1、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
2、黄河三角洲的泥沙从何而来?说明什么问题?
三、课堂小结:既然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
造成的,且给黄土高原当地以及下游地区都造成危害,

高中地理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很多山区都普遍存在。

而我国水土流失现象最严重的在黄土高原,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让学生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三大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并进行整理分析,给黄土高原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运用到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搜集整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信息和资料,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治理的三大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

四、课前准备:1.教师: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2.学生:预习课本知识,搜集资料,分小组汇总,进行讨论,探讨如何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边引导学生读图边叙述)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电脑显示)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先由学生到讲台前指图(用鼠标指,点击后边界闪烁)表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再根据图等高线高程判断其大致海拔高度和地势状况。

(学生指图讲述,教师补充)1、基本特征:(1)范围: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主要包括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必修3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A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 秦岭以北。

(2)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流水侵蚀)。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概述: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表现①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③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从湿润区向干旱区、从森林向草原、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土壤质地的特殊性:黄土土质比较疏松,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3)降水的不均匀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4)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泥石流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1)根本原因: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直接原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采用轮荒的耕作制度;露天 开矿,开挖地表土;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 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原因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基本理论(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煤炭开发地区土地复垦工作(3)综合治理“三结合”原则⎩⎪⎨⎪⎧ 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2)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区)⎩⎪⎨⎪⎧ 管理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 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 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高一地理必修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高一地理必修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地理必修3区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原为例⾼⼀地理必修3 区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原为例1、黄⼟⾼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地区,⼀般泛指太⾏⼭以西,⽇⽉⼭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区域。

⾯积达30多万平⽅千⽶。

2、黄⼟⾼原是风⼒沉积作⽤形成的。

3、黄⼟⾼原表⾯千沟万壑、⽀离破碎(流⽔侵蚀作⽤),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4、⽔⼟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层变薄,养分流失,农作物减产(2)黄河泥沙剧增,下游形成“地上悬河”(3)造成⽣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然灾害。

5、⽔⼟流失的成因:(1)⾃然原因:位于各地理要素的交错地带,⽣态环境⽐较脆弱;黄⼟质地疏松;降⽔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地质灾害频繁。

(2)⼈为原因:不合理的⼟地利⽤(轮荒和露天开矿)和破坏植被。

6、⽔⼟流失的治理必须从合理利⽤⼟地着⼿,调整⼟地利⽤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产,实⾏农林牧综合发展;要以⽔⼟保持为中⼼,压缩耕作⽤地,改⼟与治⽔相结合,逐步建⽴旱涝保收、⾼产稳产的基本农⽥;扩⼤林草种植⾯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地复垦⼯作。

7、综合治理要坚持的“三结合”原则:林草、⼯程与耕地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8、⽔⼟流失⼩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1)⼯程措施:保塬、护坡、固沟。

(2)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3)⽣物措施:提⾼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流失的根本措施之⼀。

第⼆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莱茵河下游的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2、鲁尔区兴起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源充沛;⽔陆交通便利;市场⼴阔3、鲁尔区煤炭的特点:埋藏深、品种多、煤质好4、鲁尔区经济结构以重化⼯业为主,煤炭、钢铁是主导产业5、鲁尔区是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重型机械制造基地6、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环境恶化;传统产业衰落7、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经济结构单⼀;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命的冲击;8、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空间(3)补充:(调整产业布局;发展科技;完善交通)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北调为例1、我国⽔资源的时空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2、我国⽔资源总量居于世界第六,(巴西、俄罗斯、加拿⼤、美国、印度尼西亚)3、我国⽔⼟资源配合情况:北⽅⽔少地多;南⽅⽔多地少。

高中地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方法

高中地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方法

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方法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同时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为此,点滴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1.气候因素黄土高原虽属季风气候区,但距海洋较远,大陆性气候又有一定的表现。

由东南向西北大陆性程度逐渐增强,东南属半湿润气候,中部为半干旱气候类型,西北部属干旱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的特点主要是位于西风带内的地面低压系统活动频繁,从而造成多暴雨天气。

夏秋降雨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雨量及降雨强度均大。

暴雨多、强度大的这种气候特点,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2.土壤因素黄土是典型的粉砂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粉砂,尤其是粗粉砂,其次还含有一定量的极细砂及粘粒,使黄土的抗冲性很差。

黄土的空隙度虽较大,但空隙很小,大多数乃至绝大多数都属于毛管空隙,雨滴击溅后极易堵塞,很不利于黄土的透水入渗,易产生超渗产流,导致水土流失。

3.新构造运动的影响黄土高原大体上可分为陇西高原、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三个部分。

以六盘山为界,东西分异明显。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可分为直接作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

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构造运动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

4.毁坏植被,陡坡耕种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

5. 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长期以来,由于放牧强度的增大,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率,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人工草地是黄土高原产草量最高的草地,可达7.81t/hm2。

由于改良草场与人工草场所占比例相对于自然草场要小得多,因此超载放牧对草场的破坏程度十分大。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中图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中图版必修3
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 地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岩石裸露,土壤将难以 恢复,裸露的红壤丘陵,被人们称为“红色沙漠”,而且煤炭等能源矿产缺乏。
从人文地理背景看,首先,这里人多地少,因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单 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大;其 次,本区江河的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 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形成的旱涝灾害,对下游地区造成巨大损失。 根据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相关知识,试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六、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 力控制对黄土高原人为的破坏。治理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根本措施
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采取哪些 措施恢复植被?
植 退退 树 耕牧 种 还还 草 林草
…………
小流域综合治理
2、人为原因(90.4%):
(1)植被破坏: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战火硝烟 (2)轮荒:落后的迁移式农耕制度,破坏林草植被及其种源 (3)开矿:开挖原生地面,河道、滩地开矿,大量泥沙入河
粉沙土质易侵蚀,降水集中多暴雨; 轮荒开矿毁植被,人为破坏是主因。
过 度 放 牧
过 度 垦 殖
植 被 破 坏
小流域综合治理
②护坡 缓坡修筑水
平梯田发展林果 基地;封坡育林 育草。
护坡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
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 产。在陡坡地段,进行封坡育林育草。
思考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坡 面 水 流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中图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中图版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浙江省水土流失的特点。 (2)分析浙江省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答案] (1)工矿地、园地、林地和草地以轻、中度侵蚀为主;强度侵蚀 以上以坡耕地最为严重。 (2)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植被稀疏;红壤土层薄,易被侵蚀。
解析
[答案] (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2)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使生 态环境不断恶化。肥力流失使土壤持水能力降低,干旱灾害频发。 (3)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答案
[方法指导] 水土流失的治理
[图表解读] 1.教材 P35 图 2-1-2 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 点拨:从图上可获取以下信息: (1)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绝大部分在 105°E~115°E,35°N~38°N 之间。 (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且在该河段支流较多,如汾河、泾河、洛 河。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 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答案] (1)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 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 严重;会造成平原地区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 时还影响航运。
2.水土流失的治理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密切结 合,使本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在工程措施的固沟、护坡、保塬方 面的措施如图所示:
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问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复习特训第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复习特训第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复习特训第四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读下图,回答题。

若甲乙分别是攀钢与宝钢,两企业之间如果进行联合生产,MN代表的两大钢企之间交流协作,下列选项合理的是(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B、M为能源,N为原料C、M为产品(粗钢),N为技术D、M为信息,N为市场若甲乙分别代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MN表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M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如果箭头M、箭头N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省区面积广大,山岭、盆地、湖泊众多,太阳辐射强度大,雨量偏少……”,这一描述的对象最可能是( )A、湖北省B、云南省C、江西省D、西藏自治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与田纳西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 )A、过度垦殖B、滥伐森林C、大力开发水电D、经常性的暴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

下图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M地房屋建筑( )A、多为矮层B、多高低错落C、多吊脚楼D、多茅草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为菜市开发区主导产业占比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注:都市产业是指适应大都市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充分利用都市生产要素,提供较多就业岗位,满足都市居民消费和市场需求,并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制造业。

该开发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科技发达D、劳动力丰富下列符合都市产业要求的有( )①食品饮料、服装纺织②印刷包装、机械装备③工艺美术、文体用品④家电照明、仓储物流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九)(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居住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建造图中建筑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B.地表形态和土壤性质C.气温和降水量状况D.植被类型和地质构造2.图中居住景观分布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B.洪水泛滥C.地层下陷D.水土流失1.B 2。

D [笫1题,图中居住景观为窑洞,窑洞这一建筑形式多出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利用高原地形和黄土的直立性而建造。

第2题,图中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读图,图中①②两地均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据此完成3~5题。

3.形成①地“千沟万壑”景观的自然原因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4.下列地理现象中,①②两地共有的是( )A.冬季河流结冰B.广泛种植玉米和水稻C.季风气候显著D.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5.①②两地治理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平整土地B.改良土壤C.修建梯田D.植树种草3.B 4.C 5。

D [第3题,图中①地是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景观的自然原因是流水侵蚀。

第4题,图中①地位于黄土高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河流结冰,广泛种植小麦和谷子,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②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河流不结冰,广泛种植水稻,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两地都属于季风气候。

第5题,①②两地共同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有效措施是植树种草。

②地地形以山地为主,不适宜平整土地;缓坡适合修梯田;①地为黄土高原,无需改良土壤。

]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读“哈尼梯田简图”,完成6~7题.6.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A.调节当地气候B.蓄水保土增肥力C.提高复种指数D.美化自然环境7.该区域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能源短缺C.土地荒漠化D.大气污染6.B 7.A [第6题,人类的农业生产环境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将山坡改造成梯田,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减缓,可以减少大气降水后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而保护土壤肥力。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共42张PPT) (1)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件: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共42张PPT) (1)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度
5o~ l0o
10o~ 15o
15o~ 20o
20o~ 25o
25o~ 30o~ 30o 35o
>35o
土层厚度 (m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 厚度(mm)
28
20
17
151297(4)分析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地形崎岖坡度大,水土物质极易流失; 土地贫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 暴雨;人类的经济活动破坏了植被。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兴修水利、修建梯田、打坝淤地)
在什么地方打坝淤地?有 淤地坝 何作用?
在沟谷处
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 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 地”,土层深厚,土质 良好。
坝地玉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农业技术措施
沟垄种植 书P38 粮草带状轮作间作 地膜覆盖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阅读教材,观察 右图,思考并讨 论:
• 什么叫小流域?
• 在小流域的各个 部分应分别采用 什么治理措施?
• 综合治理后有何 效果?
• 对水土流失为何 要采用小流域综 合治理的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水 土
兴修水库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黄土塬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墚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1.水带走了什么?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水土流失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世界地理 20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一)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地理背景:
⑴特征: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②千沟万壑,支流破碎
⑵脆弱的生态系统: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⑶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
2、问题和解决措施:
⑴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
⑵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3、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可持续发展:①控制人口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