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初探
保定民间艺术调研报告
保定民间艺术调研报告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保定市独特的文化符号。
保定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传统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和民间工艺等。
其中,保定大鼓是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
保定大鼓起源于明代,流行于农村和城市,是保定地区的传统节日表演艺术。
大鼓表演通常由擂鼓、唱腔和编舞组成,以其独特的鼓声和精彩的表演技巧闻名。
从唱腔的曲调和手势,到编舞的舞姿和动作,都展示了保定大鼓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保定传统音乐和民间舞蹈也是保定民间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
传统音乐常常在婚礼、葬礼、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中演奏,通过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的结合,产生出深情厚意的音乐。
民间舞蹈则是通过舞蹈动作和舞姿来表达情感和故事,其中的“扇子舞”、“踢毽子”等舞蹈形式在保定市民间广泛传播。
在保定的民间戏剧中,大排起庄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
大排起庄是一种京剧变腔戏,结合了京剧和保定地方方言的特点,是保定市的特色戏剧形式之一。
大排起庄的表演以唱腔、动作和演技为主要特点,讲述了保定地区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此外,保定还有许多独特的民间工艺,例如剪纸、木雕和布艺等。
剪纸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保定的剪纸以其细腻的纹样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
木雕是保定地区的传统手工艺,通过精巧的雕刻技术将木材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
布艺是保定市农村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通过布料的剪裁、缝制和绣花等技术制作出各种服饰和布艺作品。
保定的民间艺术丰富多样,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保定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定人民创作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保定市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推广,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们了解和欣赏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
浅谈河北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河北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 引言1.1 介绍非遗文化及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代代相传的民间传统文化,包括技艺、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等。
河北地处华北平原,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皮影戏、石家庄香山堆花、河北河南清乐、正定大胡子、正定砖雕等。
这些非遗文化传承了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文创产品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责任。
非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不仅可以为产品赋予独特的文化韵味,还能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河北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挖掘非遗文化的瑰宝,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可以为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正文2.1 河北非遗文化的悠久历史河北非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技艺。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非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勤劳。
在河北省的非遗文化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如张家口蔚县的皮影戏、保定市的民间剪纸、邯郸市的泥塑等。
皮影戏是河北省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视听效果和文化价值。
皮影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皮影戏的元素可以被运用到各种创意产品中,如手工艺品、文化衫、文化礼品等,为这些产品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气息。
2.2 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范围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非遗文化可以在各种文创产品中得到应用,包括手工艺品、服装、家居用品、饰品、文具、玩具等。
这些产品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材料来呈现非遗文化的元素,如传统图案、工艺技法、色彩搭配等,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河北评剧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通过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工作,《花为媒》这一传统剧目 得以重现生机,为评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 撑。
成功案例二
背景介绍
《秋水》是一部具有浓郁河 北地方特色的现代评剧,讲 述了乡村女教师秋水为教育 事业所付出的艰辛和执着。
成功经验
在创新发展和多元化演绎方 面,《秋水》的成功经验值
得借鉴。
• 剧本创新
CHAPTER 04
河北评剧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保护与传承中的困难与挑战
传统表演技艺传承困难
河北评剧的表演技艺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而现代年轻人对传 统艺术的热情不高,导致传承困难。
剧本创作缺乏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化,河北评剧的剧本创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但目前存 在剧本创作缺乏创新和吸引力的问题。
观众群体老龄化
成功经验
近年来,河北省评剧艺术研究院与相关部门合作,积极 推进《花为媒》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 开展普查工作
对《花为媒》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风格等进行全面 调查和研究。
• 修复和整理
对传统剧本进行修复和整理,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 进行数字化保存。
• 传承与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传承人传帮带等方式,培养新一代的 《花为媒》表演人才。
观众群体
河北评剧的观众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但近年来也有一些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欢评剧。观众群体的扩 大为评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市场现状
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河北评剧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日益活跃。一些剧院和演出团体通过商业运作,将 评剧推向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评剧在市场上面临着其他娱乐形式的 竞争,仍需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
CHAPTER 02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传承及发展研究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传承及发展研究作者:李喜洋刘公铄来源:《大观》2024年第02期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的沉淀,又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共同记录着中华民族的特色,以及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发展中的闪光点。
河北正定常山战鼓便是这悠久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它历史内涵丰厚,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非遗之光在现代社会点亮了古城,展现了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更具生命力,同时也要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使其更具发展活力,让民间艺术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关键词:非遗资源;常山战鼓;传承与创新注:本文系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传承及发展研究”(HB23-QN037)研究成果。
一、常山战鼓的文化积淀常山战鼓是中国四大名鼓之一,是河北省正定县民间表演艺术的优秀代表,它源于战国时期,成熟于宋代,兴盛于明代,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建于隋朝的正定隆兴寺大佛石座上就刻有古人击鼓的浮雕。
2008年,常山战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三国时期,常胜将军赵子龙每次大战,都会擂鼓助威,后来他的士兵将战鼓带回家乡,就有了今天的正定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清锣鼓,其曲牌呈联套曲体结构,传统曲牌有《大传帐》《二传帐》《大西鼓》《小西鼓》等,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战鼓齐鸣》《十面埋伏》《两军对垒》《胜利凯旋》等新的阵势和曲牌。
常山战鼓目前主要用于广场表演,多在各种民间节庆、典礼场合演奏,《正定府志》载:“城市村墟,锣鼓无墟日”“市井萧鼓喧闹,鼓声不绝,相塞于途”。
鼓手在演出时边击奏边舞蹈,或击鼓边,或两槌互击,腾挪跳跃,鼓钹上下翻飞,动作优美,让人精神振奋,彩绸飞舞,让人目不暇接。
战鼓队或站成圆圈,或排成三角,或一字排开,配合默契,出神入化。
后经过发展融入了现代舞蹈艺术,队形整齐,变化多样,让人顷刻间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之中。
初探民间工艺的主要特征
初探民间工艺的主要特征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利用粗廉的原料,用手工或简陋工具加工制作,具有审美特征的日常生活用品。
今天,我们已很难用辞典上的定义来衡量当今的民间工艺美术了。
因为传统的民间工艺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有的衰败,有的升华,有的变异。
这种变革随着科学的发达,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而日益深广。
有人认为,民间工艺是落后生产方式的标志,只是一定的历史范畴。
它与现代物质文明相悖,迟早会消亡灭绝。
也有人认为,民间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源,对中国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有着精神的、理念的影响,它在过去、现在、将来都能发挥不朽的作用。
发达的工业和科学不仅不会使它泯灭,还将赋予它新的形式和内容。
它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仍将发挥着现代工业不可企及的精神作用。
象其它事物一样作为具体的民间工艺品,都有一个由产生到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
但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和思想的民间工艺则是永存的,只是不同时代的民间工艺的特征和作用不尽相同。
这种变化总是面向科学、进步和完善的,这是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总趋势。
民间工艺美术的变革和现代民间工艺美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材料。
“因材施艺”是工艺美术界的特点之一。
通过对不同材料的不同处理,达到美的物化,物的美化,使产品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美感。
传统民间工艺一般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这些材料具有多、廉、土、拙的特点。
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不少民间工艺品的用料已经没有“土”味了。
如剪纸使用了蜡光纸、亮纸;民族服装用料从家机土布发展到灯芯绒、绸缎、麻绒等;布老虎上用了化纤;彩塑泥人中运用了化工材料等等。
材料的变化使不少民间工艺品开始“洋气”起来。
工具和工艺。
“百匠之工在于器”。
民间工艺也一样。
用不同工具加工同一材料,能产生不同的外观效果。
传统民间工艺的最大特点是用手工和简单工具创作。
同类产品纵然材料相同,也会千差万别。
这种微小的差异,使民间工艺产生特有的美感,浸透着民间艺人各自的情感。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的河北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
一
、
帖 、寺墓 壁 画等 内容 ,其 中历代 书 法碑 贴 是研 究历 史文 物 、书 法 省 民族 民 问文化 保护 工程 的通 知》 《 实 施方 案 》 以及 民间文 化传 艺 术 的重 要 资料 ,而 寺墓 壁 画则 是研 究 壁 画艺 术和 美术 史 的重 要 承 人 的命 名 与管 理办 法 等政 策性 文件 。同 时,起 草 了 《 河北 省 非 资 料 ,这 些珍 贵 的文 化遗 产 ,具有 很高 的 艺术价 值 和文 物 价值 。 展 创 新 ,也 是 河 北 民间 美 术 的 重 要 组 成 部分 。河 北 省 的 手 工 艺 品 ,数量 众 多 ,艺 术成 就丰 厚 。不 仅有 历 史悠 久 的传 统陶 艺 ,如 物 质 文化 遗 产保 护条 例 》 ,并 已报 省人 大和 省 政府法 制 局 。省 财 3 . 我 省非 物质 文化遗 产保 护 与传承 对策 河北 省 历史 悠久 ,人文 荟萃 ,很多 独特 的 民 间艺术 在 这里 生 民 间绘 画取材 于 民间生 活 ,在继 承 传统 绘 画风 格 的基础 上 有所 发 政 已设立 了保 护工程 专项 资金 ,每年 1 0 0 万元。
・
非遗研 究 ・
大 众 文 艺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视阈的河北民间 美术的 保护与 传承
郭 芳 ( 唐 山师 范学 院 河北 唐 山 0 6 3 0 0 0 )
摘要 :非物 质文化 遗产是 广大人 民群众在 长期 生活 实践 中形成 村 ”中 自然和 文化 遗 存 的认识 与保 护 始于 1 9 7 2 年 ,联 合 国教科 文
的智 慧和文 明的结晶,是地 方民间文化 艺术 内涵的积淀。我省是非物 组 织 制订 了 《 世界 文 化及 自然 遗产 保 护 公约 》 ,2 0 0 1 年1 1 月2 日 质文化遗产 资源大省,民间美术是散 落在我省的优 秀 民族文化遗产的 联 合 国教 育 、科学 及 文化 组织 大会 第 三十 一 届会议 通 过 《 世界 文 十 大门类之一 。各级部 门应进 一步挖掘 、保 护及传承 民间 美术 ,切 实 化 多样 性 宣言 》 。我 国于 2 0 1 1 年出台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非 物质 文
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初探
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初探杨柳青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河北省唐县的杨柳青村,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它以简朴、清新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而闻名,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杨柳青年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其进行一次文化初探。
一、历史渊源杨柳青年画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
据传,当时的杨柳青村百姓在灾年里为了谋生,以浆糊为颜料,在宣纸上画下农家乐事、花鸟画等图案,作为民间艺术形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而真正发展壮大杨柳青年画的,则是20世纪初的民国年间。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各地纷纷兴办工艺美术学院,培养一大批杨柳青画师,使这门民俗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此后,杨柳青年画艺术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
1987年,杨柳青画坛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铁映。
李老对杨柳青可谓情有独钟,他是热爱书画艺术的人。
李老深情地说:“杨柳青不仅是个画家,而且是个乡村公益人,他为人民群众绘制宣传画为老百姓送医治病,为国家送文化送美术共作出了卓越的业绩。
”杨柳青绘画的画风及内容有其特色,以红、绿为主色彩,在表现客观事物的基础上,一方面发挥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神话、寓言等形式,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
二、艺术特点杨柳青年画以明快、轻松的色调和生动、传神的线条表现为主要特点。
其画作造型简练,明暗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画家们根据民间故事、传说、风俗等题材,以幽默、夸张的手法,打造出了一系列真实,原始的农民生活场景。
例如:《天街鱼市》《农民婚礼》《瑞雪迎春》《赛狗图》《鸟虫鱼兽》等等。
这些画作生动形象、美轮美奂,深受人们喜爱。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杨柳青年画运用了浓淡相宜的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还注重通过画面的布局、构图等手法,使画面产生对比,突出主题,营造出一种活泼、欢乐的氛围,使人在观赏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一种轻松快乐的情感。
浅谈传统曲阳石雕的创新发展之路
天工|2021年第2期文 葛要林曲阳石雕,据考证诞生于西汉,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依托于太行山脉丰富的汉白玉资源,千百年来,一代代石雕匠人不断丰富和完善曲阳石雕的艺术内涵,形成了技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艺术魅力的工艺美术形式。
传统的石雕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碑刻、牌坊、石兽、家庭装饰品、宗教造像等,元代的建筑、明清时期的陵墓和花园等,见证着“曲阳匠师”的聪明和智慧,遍布中华大地的曲阳石雕遗存代表着石雕的最高成就。
2006年5月20日,曲阳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政府、社会的认可,也印证了曲阳石雕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近年来,市场形势日新月异,在历史的光环背后,曲阳石雕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我们必须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全行业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曲阳石雕面临的时代问题首先,传统石雕以手工打造为主,当下,在雕刻过程中虽然运用到了一些机器辅助,但总体而言,仍属于“手工艺”,在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浪潮中被淹没,难以提高生产效率是石雕传承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其次,工业化提升了生产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艺术品的独有美感,批量复制增加了数量,降低了品质,而精细作业、巧妙雕刻、手工之美一直是曲阳石雕的立身之本,也是其艺术价值的保障。
在各类机雕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坚守工艺的底线,多一些“手艺”,少一些“复制”,是民间工艺保持特色的基本思路,也是曲阳石雕的文化艺术价值所在。
在工业化的冲击下,石雕这一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如何在传承和创新、量产与精工、文化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发扬工匠精神,让石雕作品既保持传统风骨,又不与时代脱节,就是摆在业内人士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再次,市场的变化是曲阳石雕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传统的石雕作品,多数出现在园林、庭院、宗教建筑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建筑对石雕的需求越来越少,传统市场日渐萎靡。
浅谈河北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河北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河北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这些非遗文化是河北省的宝贵财富,也是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当今文创时代,如何将河北非遗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河北非遗文化特点、文创产品设计现状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河北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有所启发和引导。
一、河北非遗文化的特点河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片土地上,留存着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如皮影戏、评剧、独弦琴、民间书法、辽宁柳子戏等。
这些非遗项目贵在传承,无论是技艺还是表现形式都有着独特的特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
河北非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有其诞生地和独特的传承方式,在其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都体现出了浓厚当地特色。
粘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剧本内容都反映出了河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历史传统,表现出了浓厚的地域风格。
河北非遗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这些非遗项目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无论是形式美还是内涵美都有着独特魅力。
粘皮影戏的细腻精美的剪纸、生动的人物形象、动人的故事情节,无不展现出了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
河北非遗文化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非遗项目是河北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它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底蕴和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当地人来说具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文创产品设计现状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河北省的文创产品设计逐渐受到了重视。
许多企业和设计师纷纷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推出了一系列有着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
一些企业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手工艺品设计中。
一些以皮影戏为主题的手工艺品,如剪纸、丝绸制品、手工陶瓷等,都成为了热门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非遗项目的传统工艺和形式,同时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浅谈河北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河北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河北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门户之一,这里孕育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文化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将非遗文化运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也能够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市场价值的产品。
一、设计理念的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离不开深入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设计理念。
河北省非遗文化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比如,环绕河北省的广阔黄土高原和山区,使这里的非遗文化具有浓郁的自然情感。
这些自然元素的融入,与人类社会日常生活和工艺生产密切相关,不断刺激着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变革。
在文创设计中,可以将这些自然元素,如常熟的酸枣、南皮的唐槐、河间的墨漆、无极的玉石等等,融入到设计中,使得设计呈现出独有的自然韵味和地域特色。
二、传统工艺技术的运用河北省的非遗文化多半与手工艺有关,如刺绣、陶瓷、漆器制作等。
这些手工艺技术具有传统的效应,通过修正和改进,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
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运用这些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相融合,产生出更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
三、文化标识的定位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标识的定位很重要。
河北省非遗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标识,这些标识运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使得产品向外界传达更加鲜明的地域文化。
比如,定位为土豆粉线的“农村春色”系列,以河北省农村为设计原型,取材于河北农村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以方便、实用、健康的食品为创意特点,依据安全、清洁、环保的创意理念,绿色、健康、营养的产品吸睛氛围,建设出激进风格的非遗产品。
四、文化内容的传承文创产品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活动,还是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文创产品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职责。
在河北省,一些非遗文化已经经过改进和改良,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和市场形势。
比如传统的手工艺品生产已经变成了系列化、标准化的工艺品生产,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以河北吴桥为例,谈杂技非遗保护传承现状及对策
调查研究作为云南省杂技艺术发展的支柱,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目前经营困难,现有的收入来源无法覆盖成本支出,企业面临亏损。
随着规模的扩大,目前公司需要承担的企业身份人员工资逐渐增加。
虽然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院团扶持资金,但专项资金只能用于剧目编创。
经济效益跟不上导致该团在人员上难以保持稳定状态,编导、演员、教练员等各种人才缺失现象较为严峻。
四、积极探索促进云南杂技发展的新路径、新办法当下,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急需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特别是低年龄段杂技教学体系;要落实职校合作办学,建设应用型技能人才成长畅通渠道,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提高应用型杂技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好职业教育中杂技表演学历教育的特色品牌,进一步探索打造高标准、多层次、多平台、国际化、学科专业交叉的拔尖人才建立培养模式。
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要想在市场经济中摆脱存活艰难的现状,一是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做好稳定团队工作,要让全体员工有奔头、有凝聚力;二是要吸引全国优秀杂技表演人才,做好“滇派”杂技文化传承的工作;三是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要争取各方面的关注和力量来保护“滇派”杂技仅存的团队,只有这样才能活下来、活得好。
云南杂技在中国杂技的丰厚土壤中萌芽、发展、创新。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云南沧源崖画就已出现技艺表演性的人物造型,在云南民间较早就有关于云南民族杂技的记录。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杂技人在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取得硕硕战果,在国内外比赛中频频获奖,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荣誉。
未来,云南杂技工作者也会共同努力,克服目前的困境,相信云南杂技在新时代终将翻开崭新篇章,谱写更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云南省杂技家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和农耕文化紧密相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冲击,部分杂技门类濒临灭绝,加强杂技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已刻不容缓。
关于河北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的调查报告
关于河北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的调查报告参加人:主题:河北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时间:2012.2.1~2012.2.8地点:河北保定活动内容:通过网络、相关书籍、走访民间艺人等方式,搜集河北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相关内容,并做整理和总结调查目的: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增强对家乡的热爱,立志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调查结果:一、河北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简介河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兼有平原、草原、高原、山地、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
河北民间艺术的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乡村古乐、民间美术、特色工艺、沧州武术、吴桥杂技…河北省区域内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从总体来看,有着北方汉民族粗犷、豪放、淳朴、自然、优美的特征。
如:(一)戏曲。
戏曲艺术是融唱腔、表演、舞蹈、身段、音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河北的地方戏种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如:保定老调、哈哈腔、安国老调、平调落子、横歧调、新颖调、四股弦剧、唐剧、唐山皮影、保定皮影等,但总体还是以河北梆子和评剧最为著名。
这些剧种多以河北地方语言为基础,加之河北地方的民间审美方式,在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加工改良后,形成完整而成熟的艺术形式。
但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戏曲艺术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适应市场经济,不失原汁原味的同时,进行加工、改良和革新,赋予其时代感,增强其吸引力,已是其问题的重中之重。
比如,目前京剧与通俗歌曲之间的结合便是一种尝试,从而使京剧这门珍贵的民间艺术形式得以繁衍、传承,生生不息。
(二)民间舞蹈。
河北省的民间舞蹈可以说是多姿多彩,被称为北方汉民族歌舞之乡,它以其优美和极富特色的舞姿和韵律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上独放异彩。
其类型主要有秧歌、狮舞和龙舞,具体主要有井陉拉花、昌黎跑驴、沧州落子舞、唐山地秧歌、盐山武术扇、邯郸永年小曲、曲周花车、邢台秧歌鼓、保定狮子舞、寸跷、地平跷和花鼓落子、张家口插花落子、二人台,承德春鼓和棒棒舞等。
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
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
中国河北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非遗文化的省份。
在这里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非遗项目:
1.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之一,其皮影戏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 扎染工艺:河北省内的定州市是中国的扎染之乡,扎染是一种通过手工艺技术将染料施加在织物上的传统工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 木版年画:河北省内的蠡县是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故乡,数百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独特的印刷技艺。
木版年画是中国农村庆祝春节时常用的装饰品。
4. 雕漆工艺:河北省内的涞源县以其独特的雕漆工艺而闻名,这种工艺将漆涂抹在木制器物上,并通过雕刻来表现出精美的图案和纹饰。
5. 齐白石石雕:河北省内的宽城满族自治县是中国著名的石雕产地之一,尤其以齐白石石雕闻名。
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艺术大师,他的石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些非遗项目代表了河北省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
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推动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繁荣,也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的特色民间工艺文化
河北的特色民间工艺文化
河北的特色民间工艺文化丰富多样,其中一些著名的工艺文化包括:
1. 蜡染艺术:河北地区有悠久的蜡染传统,主要以保定、廊坊一带为代表。
蜡染艺术采用特殊的蜡烛进行手工绘画,制作出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可以用来装饰衣物、床品等。
2. 剪纸艺术:河北地区的剪纸工艺源远流长,技艺精湛。
河北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细的工艺享有盛誉,它的纸样以“寿”字、花鸟、人物、单双对剪,卷筒剪和镂空剪等为主。
3. 泥塑艺术:河北泥塑起源于汉代,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泥塑的发源地",尤以保定泥像最有名。
泥塑艺术以黄、白土为材料,手工塑模而成,具有逼真的造型和生动的表情。
4. 糖画艺术:河北的糖画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传统工艺,主要在宴席、年节等场合制作和供人观赏。
糖画使用糖浆烘制而成,具有丰富的主题,如动物、花卉、飞禽走兽等,制作工艺独特,颜色鲜艳。
5. 纸扎艺术:纸扎艺术起源于明代,河北保定地区是纸扎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纸扎艺术用色彩鲜艳的纸张制作出各种造型,如人物、动物、建筑等。
纸扎艺术作品造型逼真,富有装饰性和观赏性。
这些特色民间工艺文化丰富多样,凝结着河北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这些工艺文化不仅体现了民间手工艺人的独特技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省县域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建 设等 需 求的 提 升 ,县域 文化 产 业在 经 济文 化 生活 中 的地位 越 来 强 ,成为 当地 的重要 富 民产业 和 新 型支 柱产 业 。以 r j 工笔 画 、 越 高 。与城 市 文化 艺 术产 业相 比,我 国的大 部分 县域 文 化 艺术 产 晋州 书画 、芦 苇 画 、衡水 内画等 为代 表 的 中坚 力量 也 逐步 形成 产 业 处于 起 步状 态 ,在 管理 意识 、资金 、人才 、技 术 、市 场等 方 面 业规 模 ,产业 发 展 意识 强 烈 ,综合 各种 有 利资 源 ,积 极探 索适 合 资源 匮 乏 ,呈 现 出基础 薄 弱 、产 业布 局分 散 、产 业链 条 不完 整 、 自身 发展 的产 业 模式 ,如宁 晋工 笔 画 的 “ 领 军人 物 + 仓 I j 作群 体 + 从 创意 能 力 不强 、经 济 效益 差等 现 象 。但 是 ,实践 证 明 ,县域 文 化 业人 员 ”发展 模 式 、衡 水 内画 市场 与技 术传 承 开发 相 结合 的 “ 公
与 和谐 状 态 。
满 爱 ,并 由内 向外 散发 一 种愉 悦 ,使 个体 更好 的适 应 社会 ,和 谐 1 . 练 习瑜伽 可 以缓解 压 力,促 进 身心和 谐 社会 环境 。 现 代 生 活 竞 争 的 日趋 激 烈 和 生 活 节 奏 的 不 断 加 快 , 使 人 们 3 . 练 习瑜 伽可 以回归本 我 ,促进 人与 自然 的和 谐 心 理长 期 处于 过度 紧 张状 态 ,极 易导 致神 经 功 能失 调 ,进而 诱 发 信 息 时代 的迅 猛 发 展 和 知识 经 济 的到 来 ,使 人 的劳 动 强 度 各种 精 神 心理 疾病 。瑜伽 冥 想是 一种 调 心方 法 ,是 一种 特 殊 的思 大大 降低 ,体力 劳动 不 断减 少 ,人 类 某些 器官 曰渐 衰 退 ,功 能 日 维 训练 , 它是 在精 神 或注 意力 集 中 时 自然 产 生 的一种 状 态 。通 常 趋 减 弱 。科 学研 究证 明:瑜 伽 是一 项动 静 因人 而异 的 适度 的健 身 在练 习时 ,把 注 意力 集 中在 当前 的 时刻 ,训 练大 脑 进入 一种 更 高 养生 运动 。瑜 伽 中 的姿 势和 体位 的练 习 ,可 以有效 刺 激人 体 的神 的 意识 和警 觉 状态 。实践 证 明 :练 习瑜伽 冥 想 ,可 以通 过 心理 导 经 、 内分 泌系 统 , 改善血 液 循 环和 激 素分 泌 ,使 身体 内 的废 物毒 引 ,使 人排 除 环境 干扰 ,避免 不 良环 境对 心 理 的负 作用 , 自觉 抛 素排 除体 外 。持 续 的练 习更 能增 强 身体 柔 韧性 ,增 强 肢体 的灵敏
河北秧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河北秧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1. 现状分析河北省位于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秧歌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和音乐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在河北省广泛流传,并赋予了丰富的地方特色。
河北秧歌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鲜明的服饰和富有吸引力的节奏,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艺术爱好者。
目前,河北秧歌在当地仍然保持着较为活跃的状态。
每年的春节、元宵节和其他一些传统节日,各地的村庄和社区都会组织秧歌表演。
此外,一些旅游景点也经常邀请专业的秧歌团队进行演出,吸引游客体验河北的传统文化。
然而,河北秧歌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导致观众数量和参与者数量减少。
其次,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和人才储备,一些传统舞蹈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
最后,传统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如资金不足、场地不佳等问题。
2. 发展趋势分析尽管河北秧歌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它在未来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下是河北秧歌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2.1 引入创新元素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河北秧歌可以引入一些创新元素。
例如,融入现代舞蹈的元素,使表演更富有时尚感和吸引力。
此外,结合数字技术和投影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舞台效果,提高表演的艺术性和互动性。
2.2 加强传统舞蹈的培训和传承为了确保河北秧歌得以传承和发展,应加强对传统舞蹈的培训和传承工作。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供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舞者和舞蹈教师。
同时,还应鼓励传统舞蹈团队与学校、社区建立合作,推广传统舞蹈艺术,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2.3 拓展市场与传播途径河北秧歌可以通过拓展市场和传播途径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爱好者。
除了在传统节日和旅游景点表演,还可以考虑参与国内外舞蹈比赛、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技术手段,将秧歌的表演和知识传播给更广大的受众。
2.4 提升形象与品质为了进一步提升河北秧歌的形象与品质,可以加强舞蹈团队和演员的专业化培养,注重舞技和艺术表达的提升。
河北民间舞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河北民间舞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一、河北民间舞蹈的传承民间舞蹈是河北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河北民间舞蹈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技艺的传承河北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形式而闻名。
这些舞蹈技艺源自民间生活,包括了丰富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如旋转、跳跃、扭动等。
这些传统的舞蹈技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河北民间舞蹈的重要特色。
2. 文化内涵的传承河北民间舞蹈不仅在舞蹈技艺上有着丰富的传统,其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舞蹈作品多以民间故事、传说或风土人情为主题,通过舞蹈表现出来,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民间舞蹈在节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各种舞蹈表演成为了河北地区传统节庆活动的一大亮点。
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各种形式的民间舞蹈表演总是能吸引众多观众,成为了当地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
以上这些传承成为了河北民间舞蹈在当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为河北的文化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河北民间舞蹈在传承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表现形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并在不断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 舞蹈形式的创新在传统的舞蹈技艺基础上,河北民间舞蹈进行了形式的创新。
如结合了现代舞蹈的表现形式和音乐的编排,使得原来单一的民间舞蹈得到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2. 主题内容的创新河北民间舞蹈的主题内容也有了新的发展。
在传统的民间故事、传说之外,还结合了一些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环保、反腐等,使得河北民间舞蹈更具有现代意义。
3. 舞蹈人才的培养与推广河北地区积极推动舞蹈人才的培养与推广,组织各类舞蹈比赛和演出活动,为广大舞蹈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展示的机会,也为河北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河北民间舞蹈在当代舞蹈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河北民间舞蹈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加深了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当代舞蹈艺术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河北民间舞蹈沧州“落子”的传承研究
河北民间舞蹈沧州“落子”的传承研究
“落子”是河北省沧州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
它起源于数百年前的民间娱乐活动中,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灵活多变的舞蹈艺术。
在沧州地区,人们会在传统节日或婚礼、丧礼等重要场合表演“落子”舞蹈,以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审美观念。
“落子”舞蹈有一定的规矩和流程。
首先,演员们要穿上一身色彩鲜艳的舞蹈服饰,多为红、黄、绿等颜色的金丝麻绸制成,配以华丽的头饰和鞋子。
然后,由一名舞蹈队长带领其他演员进行跳跃、舞动等动作。
整个舞蹈分为三部分,包括乐器伴奏前行、脚踏词语队列及轮换各种形式的跳跃和舞蹈。
在跳舞的同时,演员们还会口传一些被当地人称为“飞字”的词句,这些词句通常是一些气势磅礴、富有警示意义的短语。
在沧州“落子”舞蹈传承方面,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
首先,要注意到“落子”舞蹈的表演形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影响。
随着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传统的民间乐器和民居方式已经失去了许多人的认知与热切关注。
此外,中国现代音乐和电子音乐的普及给当地传统音乐的流传带来很大的压力。
这些因素加剧了“落子”等传统民间文化的流失与衰退,进一步加重了在当地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责任。
如何保护和传承“落子”这样的传统舞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对于“落子”舞蹈的保护工作,需要做到传承的更新化。
即就是要在尊重舞蹈本身的条件下进行一些修改、补充,在演出形式上探索新的方向,以更好地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要。
此外,建立本土的民间文化研究团队,激发年轻人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热情,也是对于“落子”等传统舞蹈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浅谈河北吹歌的发展
浅谈河北吹歌的发展河北吹歌,是一种源自河北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它是以吹奏乐器为主要表演方式,并结合歌唱、舞蹈等形式的一种艺术形式。
吹歌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它在河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河北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河北吹歌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它在丰富了河北地区的文化生活的也承载了民间的情感和智慧,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河北吹歌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因素对河北吹歌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河北地处中国北方,气候寒冷,这种地理环境为河北吹歌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寒冷的气候使得人们在长冬季里的生活变得相当单调,因此他们就开始寻找一种能够抒发情感的方式。
在这样的环境中,河北吹歌应运而生,它成为了人们在寒冷冬季里放松身心、寻找欢乐的一种重要方式。
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对河北吹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河北地区是中国的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河北吹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浸润下得以传承与发展。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中,河北吹歌吸收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表演中,使其更加具有历史文化的魅力。
这也使得河北吹歌成为了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中的瑰宝之一。
社会需求也是促进河北吹歌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民间的娱乐需求非常迫切,因此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逐渐得以形成和发展。
吹歌便是其中之一,它成为了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一种方式。
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变迁后,尽管社会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河北吹歌依然保留着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
与此现代化的影响也在不断对河北吹歌的传统形式造成冲击。
尤其是随着科技和现代娱乐方式的不断发展,民众的娱乐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对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选择,传统的河北吹歌似乎在这样的潮流中渐渐被人们所淡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舞台147摘要:河北省是一个民间艺术大省,拥有众多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构成中华文化母体的重要分支。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河北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民间艺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正逐渐超越其他传统产业的增长速度,成为引领河北经济发展的新标尺。
在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亦暴露出传承体系不健全、产业运行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审慎对待。
经探究,通过外部国家政策扶植、科研带动和内部品牌经营、艺术自觉这两条途径能够改善产业化进程中的困境。
在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关键。
民间艺术与影视传媒的融合发展能够实现民间艺术产业的艺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带动民间艺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运作的完善。
实现双方共建多赢,为我省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做贡献。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影视传媒Abstract : HeBei is a folk art province, It has a large number of folk arts. It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progress,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and the industry chain in Hebei Province has basically taken shape. It’s growth rate is gradually over othe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Become a new ruler of Hebei economic.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revealed a range of issues, such as heritage system is not perfec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non-standardized. Require careful treatment. After studying, Through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the research help, the brand management and art self-conscious can improve the pligh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lk art development, Innovation is the key. the joint of folk art and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is able to achieve the folk art’s art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And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product,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industrial. To achieve win-win situation.To make contribute to the raise of the overall economy of our province.Keywords : Folk art Culture Industry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前言民间艺术是在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地域环境、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器具、技能、工艺、表演形式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的“显性基因”。
承载着民族或地区特有的人文情怀、审美取向、情感心理和行为方式,表征着民族的风貌和岁月积淀。
河北省作为一个民间文化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浓郁的人文精神氛围,在岁月的磨砺中孕育了灿烂多姿的民间艺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北省的文化产业运营链条基本形成,民间文化产业正被逐步纳入经济运行的轨道之中,并日渐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然而,河北民间艺术及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上仍旧荆棘密布,不容乐观。
民间艺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弱化、艺术产业化市场秩序的监管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阻滞了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前进的步伐。
这些问题得到国家、社会及学术领域的广泛关注。
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以扶植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学术界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化解其边缘化的尴尬和危机。
但河北民间艺术要生存和前进,最终依托的还应是文化艺术的自觉和创新,探寻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以实现自主、独立发展。
一、河北省民间艺术概述民间艺术从特定的地域、生产生活、人文环境中脱胎而生,又对一代又一代国民进行反哺。
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深深渗入人类的血脉之中,凝聚成重要的民族性格。
河北省兼具平原、草原、海滨、山地等多种地貌特征,生产生活方式多样。
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古老文明的遗传基因,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铸就了河北民间艺术大省的丰碑。
优秀、丰富、种类繁多的民间文化不仅仅是对中华文化母体的展现,或作为其中一个分支而存在,更重要的是河北省民间艺术正迈进市场领域,形成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打造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河北省文化产业腾飞的阶梯。
(一)河北省民间艺术的类型及特征河北省拥有影响重大、种类丰富的民间艺术。
总体考察河北省民间艺术的存在样态和表现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三个类别。
其一,通过语言、韵律、肢体动作表现的具有表演性质的民间艺术。
以井陉拉花、唐山皮影戏、吴桥杂技、沧州武术、坝上二人台等为代表。
其二,民间手工艺、技能创造的艺术形式。
包括定窑陶艺、蔚县剪纸、武强年画、衡水内画等诸多制作精致、构思奇巧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其三,传统地方曲艺。
河北梆子、保定老调等民间曲艺以口头传颂的方式流传至今,延续着恒久的生命力。
民间艺术的形成根植于特殊的环境,是一个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行为方式、民族性格及民族审美的最直接、鲜活的体现。
仅以井陉拉花为例。
井陉拉花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其动作要领是以肩部为发力点,带动双臂舞动,配合下肢步法,形成整个身体的拧晃、屈伸。
配合面部表情,将道具融入身体律动中,传达丰富的艺术内涵。
在拉花的表演过程中,女性步法较小,三进一退。
经历史传承下来的艺术表达方式昭示了拉花创始之初女性小脚的生理特征和封建社会背景,也体现了传统女性含蓄、婀娜的风韵。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在表演中,男性的动作幅度大,伸张挥舞刚劲有力、舒展豪迈,体现了山区人民劳动之美、朴素之美。
(二)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初步发展河北省门类众多的民间艺术不仅以其艺术性和文化价值享誉全国,吸引大众对其进行艺术欣赏和剖析,更以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拉动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
原始小规模或家庭作坊式的手工艺生产逐渐被工业化、批量化的大生产所取代。
原本带有自娱自乐性质的传统民俗表演形态逐步被推向市场,由于民俗奇观的市场稀缺,因此其更能牢牢抓住大众的眼球,吸引大众关注。
河北省民间艺术以艺术作品和艺术表演形式为桥梁,沟通市场,带动河北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树立民间艺术品牌,以品牌的力量推进文化产业的整体进步。
近年来,河北民间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出钢铁等传统工业的发展速度,正逐渐引领河北省经济增长的新标高,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和突出特色。
二、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活已经驶入了快速运行的高速路。
民间艺术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新形势下,河北省民间艺术面临着发展策略的调整和发展重点的转换。
在这一过程中,一系列问题、隐忧不断浮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初探郄建业 王利君 朱 江民间文化研究大舞台大148出水面。
可以说,我省民间艺术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一)传承体系的日渐萎缩民间艺术具有口传身授、家族传播,甚至一对一传授的特性。
一些民间艺术仅以表演者或制作者本人为载体传承下来。
中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一批老艺人正日渐老去,而青少年一代的成长环境与民间艺术产生的环境迥异。
他们没有见过木版年画、没有欣赏过皮影表演,接触更多的是西方工业文明助长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比如网络和电影。
面对传统艺术和外来文化,他们更易表现出对外来文化、价值观念的热情和喜好。
而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却缺乏基本的认知、对本土文化应有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日渐消弭。
部分民间艺术后继无人,正悄无声息地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陨落。
我省武强年画在全国享有盛誉,而据调查,在武强县当地,精通传统年画刻版的人已不过寥寥四人。
品牌影响重大的民间艺术尚且如此,其他民间艺术的现状和前景便可想而知了。
传承体系健全与否关乎我省民间艺术的生命延续,是民间艺术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民间艺术产业化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制作民间艺术品的新材料、新工艺应运而生。
工业性质的大生产改变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古老生产方式,在促进民间艺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一大困扰:个体化的具有创造性质的劳动被机械化的工业生产所取代,一些民间艺术品不再是民族情感、集体或个体智慧的传达,而仅仅沦为流水线上的复制品。
这使民间艺术品失去了寄寓情感与思想的生动个性,凸显满足大众一般观赏需求的商品属性。
艺术性的缺失,成为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运行中的一大难题。
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已形成品牌影响力的民间艺术遭到粗糙、机械的模仿。
小作坊、小集团看到民间艺术产业带动的经济效益后,纷纷效法其生产工艺。
对利益的追逐使其放弃了对艺术品质和文化内涵的坚守,转而以粗制滥造、恶性竞争来满足自身需求。
小集团的粗放经营、对艺术品的盲目复制,一则造成重复生产和资源浪费;另外在带来摧毁地方经济的危机的同时,对民间艺术的品牌声誉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
自发性、盲目性的生产是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中的软肋,需借助相关管理机构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和指导,以引导我省民间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民间艺术市场的有序运行。
三、河北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策略我省虽然拥有众多影响巨大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厚的艺术资源,但在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仍困境丛生。
需要民间艺术自身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内省、借助外部相关政策的帮扶,探寻一条合于规律、合于发展目的的道路。
(一)民间艺术集约化品牌路线我省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各类大小民间艺术产业集群散落分布于全省各地,加之民间艺术的生发本身具有自发性,因而,我省民间艺术产业化的统一管理难度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