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储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藏描述
Revervior Description
西南石油大学资环院 蔡正旗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 二、成岩作用 三、储集空间特征 四、储层物性特征 五、孔隙结构特征 六、储集类型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七、储层非均质性 八、储层的敏感性 九、储层连通性 十、储层综合评价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井号
池22井 池037-1井
池37井 池47井 池56井 池61井
井段 (m)
4348.00~4389.50 4660.30~4697.78 4738.30~4778.37 4571.50~4595.50 4292.00~4328.70 4362.50~4400.70
岩芯长度 (m)
41.10 36.44 35.40 22.17 36.70 37.83
溶洞统计
个数 (个)
密度 (个/dm)
767
18.66
1033
0.48
53
1.49
39
0.18
675
18.39
973
25.72
三、储集空间类型
3、裂缝
池37井石炭系构造裂缝
池56井石炭系微裂缝,石英、白云石填充
裂缝
磨盘场~老湾构造石炭系取心井裂缝统计
井号
池22井 池37-1井
池37井 池47井 池56井 池61井
4571.5~4595.50
22.17
35
0.16
4324.00~4328.70 36.70
151
4.11
38
1.04
4362.50~4400.70 37.83
899
23.76 872 23.05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四、储层物性特征
百 分 比 (%)
40
35
27.79
30
20.91
25
17.19
20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二、成岩作用
3.主要的成岩作用 1)碎屑岩 机械压实作用、化学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 用、溶解作用、破裂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等。 2)碳酸盐岩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破裂作用、交代 作用、重结晶作用等。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1)碎屑岩成岩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 压实定向组构; 紧密接触; 塑性颗粒变形; 脆性变形
井段 (m)
4348.00~4389.50 4660.30~4697.78 4738.3~4778.37
岩芯 长度 (m)
41.10 36.44 35.40
裂缝统计
总条数
密度 (条/m)
有效缝
条
密度 (条/m)
445 105 1491
10.83
94
0.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5
36.34 870
2.29 0.11 21.2
图 5-1 自来屯油田孔一段砂岩分类三角图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一、岩石学特征
高峰场气田龙潭组岩性空间分布模型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二、成岩作用
1.基本概念 沉积岩沉积埋藏后直到变质作用以前的漫长地质历 史中所经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统称为成岩作用。 2.研究目的 了解岩石孔隙及孔隙结构的变化,揭示储层的成岩 作用类型和特征、成岩强度、成岩序列、成岩阶段等。
一、岩石学特征
平均孔隙度(%)
81、储集岩的种类
7
6
5.2
5
4
3
2
4.3
4.1
3.1
2.9
3.6
3.1
1.8
1
0
角砾云岩
砂屑云岩
粉晶云岩
泥晶云岩
灰质云岩
颗粒云岩
硅质云岩
灰岩
岩性
石炭系岩性与孔隙度关系图
一、储层特征描述
一、岩石学特征
2、岩石学特征
岩石类型; 岩石结构特征(分 选、磨圆、胶结类 型); 岩石成分
三、储集空间类型
孔隙 石炭系储层主要为次生孔隙,主要以粒内、砾间
溶孔及晶间孔为主。
池56井黄龙组晶间孔
池56井黄龙组粒间溶孔
1、孔隙
三、储集空间类型
三、储集空间类型
2、洞穴
洞穴主要有孔隙性溶洞和裂缝性溶洞两大类。
池61井石炭系裂缝性溶洞
池37井石炭系溶洞
三、储集空间类型
磨盘场~老湾构造各井石炭系岩心溶洞统计
1)碎屑岩成岩作用
交代作用
方
解
颗
石
粒
大
边
面
缘
积
交
交
代
代
粘
土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1)碎屑岩成岩作用
溶解作用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1)碎屑岩成岩作用
充填作用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2)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溶解作用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池56井黄龙组早期 白云石化作用
池56井黄龙组早期 白云石化作用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类
亚类
粒间原孔
晶间孔
孔隙 粒间溶孔
粒内溶孔
铸模孔
洞穴
孔隙性溶洞 裂缝性溶洞
裂缝
成岩缝 构造缝
喉道 孔隙喉道
特
征
颗粒间未被胶结的剩余空间,可形成Ⅱ、Ⅲ类储层。 孔喉细小但具连通性好,可形成Ⅲ类储层。 颗粒边缘及胶结物溶蚀而成,连通性好,可形成Ⅰ、Ⅱ类储层。 鲕粒内部选择性溶蚀而成,连通性较差,可构成Ⅰ、Ⅱ类储层。 晶体矿物全部被溶蚀所形成的晶形孔隙空间,呈零星分布。 溶孔的继续溶蚀扩大而成,呈零星分布,洞间连通较差。 沿裂缝局部溶蚀扩大形成,在鲕滩储层此类溶洞数量较少。 分布于均质性较差的粉晶云岩及角砾岩中,呈网状特征。 受构造作用形成,多以高角度缝出现,半充填或未充填。 连通孔隙或洞穴的狭窄通道,受组构控制。
由初始的点接触变为线接触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1)碎屑岩成岩作用
化学压实作用 引起颗粒接触点上
晶格变形和溶解,在 颗粒的局部边缘形成 压溶加大边。
石英次生加大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1)碎屑岩成岩作用
胶结作用 矿物质在碎屑沉
积物孔隙中沉淀,并 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 作用。
方解石胶结
石膏胶结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磨盘~老湾区块石炭系黄龙组储层物性统计表
项目 井号
岩性
样品数 (个)
孔隙度(%) 最小 最大 平均
白云岩 110 0.72 17.8 5.16
池22
灰岩
6
1.55 2.43 1.91
池56井黄龙组早期溶解作用 粒间溶孔
池56井黄龙组晚期溶解作用 粒内溶孔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三、储集空间类型
1.孔隙 1)研究方法 2)类型 碎屑岩以原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以此生孔隙为主。
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 孔隙类型和孔隙分布
大池干井构造带T1j1~T1j22储层主要储集空间
成因类型
15
10
2.75
5
11.00 8.12
3.44 2.89 1.79 1.51 0.83 0.28 0.69 0.00 0.14 0.28 0.14 0.28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孔隙度(%)
磨盘场~老湾石炭系孔隙度直方图
石炭系储 层的孔隙较发 育,最大孔隙 度达17.89%, 一般在3~6% 之间。
Revervior Description
西南石油大学资环院 蔡正旗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 二、成岩作用 三、储集空间特征 四、储层物性特征 五、孔隙结构特征 六、储集类型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七、储层非均质性 八、储层的敏感性 九、储层连通性 十、储层综合评价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井号
池22井 池037-1井
池37井 池47井 池56井 池61井
井段 (m)
4348.00~4389.50 4660.30~4697.78 4738.30~4778.37 4571.50~4595.50 4292.00~4328.70 4362.50~4400.70
岩芯长度 (m)
41.10 36.44 35.40 22.17 36.70 37.83
溶洞统计
个数 (个)
密度 (个/dm)
767
18.66
1033
0.48
53
1.49
39
0.18
675
18.39
973
25.72
三、储集空间类型
3、裂缝
池37井石炭系构造裂缝
池56井石炭系微裂缝,石英、白云石填充
裂缝
磨盘场~老湾构造石炭系取心井裂缝统计
井号
池22井 池37-1井
池37井 池47井 池56井 池61井
4571.5~4595.50
22.17
35
0.16
4324.00~4328.70 36.70
151
4.11
38
1.04
4362.50~4400.70 37.83
899
23.76 872 23.05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四、储层物性特征
百 分 比 (%)
40
35
27.79
30
20.91
25
17.19
20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二、成岩作用
3.主要的成岩作用 1)碎屑岩 机械压实作用、化学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 用、溶解作用、破裂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等。 2)碳酸盐岩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破裂作用、交代 作用、重结晶作用等。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1)碎屑岩成岩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 压实定向组构; 紧密接触; 塑性颗粒变形; 脆性变形
井段 (m)
4348.00~4389.50 4660.30~4697.78 4738.3~4778.37
岩芯 长度 (m)
41.10 36.44 35.40
裂缝统计
总条数
密度 (条/m)
有效缝
条
密度 (条/m)
445 105 1491
10.83
94
0.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5
36.34 870
2.29 0.11 21.2
图 5-1 自来屯油田孔一段砂岩分类三角图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一、岩石学特征
高峰场气田龙潭组岩性空间分布模型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二、成岩作用
1.基本概念 沉积岩沉积埋藏后直到变质作用以前的漫长地质历 史中所经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统称为成岩作用。 2.研究目的 了解岩石孔隙及孔隙结构的变化,揭示储层的成岩 作用类型和特征、成岩强度、成岩序列、成岩阶段等。
一、岩石学特征
平均孔隙度(%)
81、储集岩的种类
7
6
5.2
5
4
3
2
4.3
4.1
3.1
2.9
3.6
3.1
1.8
1
0
角砾云岩
砂屑云岩
粉晶云岩
泥晶云岩
灰质云岩
颗粒云岩
硅质云岩
灰岩
岩性
石炭系岩性与孔隙度关系图
一、储层特征描述
一、岩石学特征
2、岩石学特征
岩石类型; 岩石结构特征(分 选、磨圆、胶结类 型); 岩石成分
三、储集空间类型
孔隙 石炭系储层主要为次生孔隙,主要以粒内、砾间
溶孔及晶间孔为主。
池56井黄龙组晶间孔
池56井黄龙组粒间溶孔
1、孔隙
三、储集空间类型
三、储集空间类型
2、洞穴
洞穴主要有孔隙性溶洞和裂缝性溶洞两大类。
池61井石炭系裂缝性溶洞
池37井石炭系溶洞
三、储集空间类型
磨盘场~老湾构造各井石炭系岩心溶洞统计
1)碎屑岩成岩作用
交代作用
方
解
颗
石
粒
大
边
面
缘
积
交
交
代
代
粘
土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1)碎屑岩成岩作用
溶解作用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1)碎屑岩成岩作用
充填作用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2)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溶解作用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池56井黄龙组早期 白云石化作用
池56井黄龙组早期 白云石化作用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类
亚类
粒间原孔
晶间孔
孔隙 粒间溶孔
粒内溶孔
铸模孔
洞穴
孔隙性溶洞 裂缝性溶洞
裂缝
成岩缝 构造缝
喉道 孔隙喉道
特
征
颗粒间未被胶结的剩余空间,可形成Ⅱ、Ⅲ类储层。 孔喉细小但具连通性好,可形成Ⅲ类储层。 颗粒边缘及胶结物溶蚀而成,连通性好,可形成Ⅰ、Ⅱ类储层。 鲕粒内部选择性溶蚀而成,连通性较差,可构成Ⅰ、Ⅱ类储层。 晶体矿物全部被溶蚀所形成的晶形孔隙空间,呈零星分布。 溶孔的继续溶蚀扩大而成,呈零星分布,洞间连通较差。 沿裂缝局部溶蚀扩大形成,在鲕滩储层此类溶洞数量较少。 分布于均质性较差的粉晶云岩及角砾岩中,呈网状特征。 受构造作用形成,多以高角度缝出现,半充填或未充填。 连通孔隙或洞穴的狭窄通道,受组构控制。
由初始的点接触变为线接触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1)碎屑岩成岩作用
化学压实作用 引起颗粒接触点上
晶格变形和溶解,在 颗粒的局部边缘形成 压溶加大边。
石英次生加大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1)碎屑岩成岩作用
胶结作用 矿物质在碎屑沉
积物孔隙中沉淀,并 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 作用。
方解石胶结
石膏胶结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磨盘~老湾区块石炭系黄龙组储层物性统计表
项目 井号
岩性
样品数 (个)
孔隙度(%) 最小 最大 平均
白云岩 110 0.72 17.8 5.16
池22
灰岩
6
1.55 2.43 1.91
池56井黄龙组早期溶解作用 粒间溶孔
池56井黄龙组晚期溶解作用 粒内溶孔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三、储集空间类型
1.孔隙 1)研究方法 2)类型 碎屑岩以原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以此生孔隙为主。
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 孔隙类型和孔隙分布
大池干井构造带T1j1~T1j22储层主要储集空间
成因类型
15
10
2.75
5
11.00 8.12
3.44 2.89 1.79 1.51 0.83 0.28 0.69 0.00 0.14 0.28 0.14 0.28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孔隙度(%)
磨盘场~老湾石炭系孔隙度直方图
石炭系储 层的孔隙较发 育,最大孔隙 度达17.89%, 一般在3~6%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