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多重耐药泵的研究进展_王春梅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机制的初步研究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机制的初步研究

沈继龙 , , 男 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 责任作 者 , - alj hn Em i l e@ :s
a mu e u. n h .d c
1 2 1 药敏 试验 . .
药 敏 试 验 采用 美 国 临床 和 实 验
室标 准 协会 ( L I ( 0 9年 版 ) C S) 20 推荐 的 M— H琼 脂 稀
观察 抑制 剂 苯 丙 氨 酸一 氨 酸 一一 胺 ( A N) 体 精 p萘 Pp 在
21 0 2 0 1— 7— 8接 收 基金 项 目: 安徽 省卫 生 厅科 研 课 题 ( 号 :9 0 5) 编 0B9 作 者 单 位 :安 徽 医科 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检 验 科 , 肥 合 20 2 30 2
释 法进 行最低 抑 菌浓 度 ( I ) M C 测定 。药 敏 试 验质 控 菌 株 为铜绿 假单 胞 菌 A C 2 83 T C7 5 。
122 P 1 . . A N逆转 MI 实验 3 C 采用 M— 脂稀 释 H琼 法 , 1 2 1中 MI 与 .. C测 定 同 时进 行 , 含 有 亚 胺 培 在 南 、 罗培 南 、 美 庆大霉 素 、 环丙 沙星 、 头孢 他 啶 2倍 稀
11 材 料 .
( C 。结果 MI )
添加 P [ AS N后 ,4株多重耐药鲍曼 不动杆菌 7
对 5 药的 MI 种 C值下降 4倍 以上 的菌株 数分别 为亚胺 培南
4 6. 1 ) 、 罗 培 南 7 9.9 ) 、 大 霉 素 0 5( 0 8 % 株 美 0( 4 5 % 因资源利用重
点实验室 , 肥 合 2 0 3 302 作者简介 : 友梅 , , 士研究生 ; 王 女 硕
释浓 度 的 M— 培 养 基 中加 入 P 1 终 浓 度 为 5 H A N( 3 O

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在生物学领域内,细菌是一类十分尤为重要的微生物。

生活在各个角落中的细菌既可以对人类的健康构成致命威胁,还能够对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影响,而人类对细菌的研究一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而在最近几年的研究中,细菌耐药机制的探究尤为受到了关注,各种各样的耐药细菌不断的对生物学领域内的学者们进行挑战,而耐药机制的深入探究显得尤为迫切。

一、酶解和泵输机制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是指细菌通过一系列的机制而摆脱抗生素的药物作用。

一个比较重要的机制是酶解和泵输机制。

细菌在遭遇抗生素之后,其通常采取转录和翻译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酶去改变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从而实现对它的抵抗。

例如,β-内酰胺酶可以将某些抗生素中的拉曼基底水解而归来逃避药物的作用。

而泵输机制的概念也和酶解相似。

细菌通过一系列泵输系统将抗生素回推或者将其导出,从而摆脱药物的作用。

Haemophilus influenzae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多重药物泵输机制正是广泛研究的一个例子。

二、基因拼接另一个细菌抵御抗生素的常规技术是基因重组或拼接。

根据一项研究,70%的抗生素耐受性延续了其在基因重组中发生的基因突变。

此外,大量的文章也指出,基因拼接甚至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引起抗药性基因的传递。

某些耐多种药物的菌株可以携带至少5种大小不等的普通质粒,其中经常携带抗药性基因,这些质粒以不同的速率变异和演化,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抗药性。

三、生物膜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机制是生物膜。

细菌通常通过形成生物膜来防御外来的抗生素,从而使抗生素无法渗透到生物体内。

生物膜常由胞外聚合物和蛋白质构成,无法被典型的抗生素穿透。

顺便说一句,生物膜的形成也可能是细菌病毒的关键防御机制。

四、生长状态在细菌的生长状态等方面也是十分有意思的一个领域。

一些细菌最初是无害的,然后在穿透社区而感染别人之前发展成耐药性菌株,产生持久的抗药性,这就像是细菌的身体进化了一刀,在对抗抗生素方面具有攻击性。

浅谈细菌多重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浅谈细菌多重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浅谈细菌多重耐药性的研究进展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为:细菌可以自身产生灭活酶,改变抑菌药物的结合位置的结构,并且降低细菌外膜的通透性,使得进入细菌内的抗菌药物被排出等等。

结核分枝杆菌中并没有质粒存在,只存在含有遗传基因的染色体。

inhA、gyrA、rrS、KatG、gyrB等基因突变会导致PZA、INH、乙硫异烟胺以及RFP耐药性主要原因。

染色体基因变异会导致耐药性产生。

细菌多重耐药性产生的防治对策包括以下几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建立并完善耐药监控机制、改善抗生素的治疗措施以及积极研发新的抗耐药抗菌药物等等。

抗生素的长期作用,可以杀死大量的细菌,但是部分变异的优势菌会生存下来,这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该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并综述了防治对策。

标签:细菌多重耐药性;研究进展细菌耐药性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细菌基因发生突变。

抗生素的长期作用,可以杀死大量的细菌,但是部分变异的优势菌会生存下来,这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患者使用一种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对这种抗生素甚至与之相似的抗生素的耐药性,并且一种细菌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整合子、质粒的交换等多种机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细菌还可以通过遗传、多菌种播散等方式将耐药性基因传递、扩散,从而增加了耐药细菌的数量。

随着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可以出现多种耐药性,并且其性质不断增强,趋于形成多重耐药、高度耐药的形势。

因此,细菌多重耐药性的研究对降低多重耐药性的发生率、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常见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分析1.1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机制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为:细菌可以自身产生灭活酶,改变抑菌药物的结合位置的结构,并且降低细菌外膜的通透性,使得进入细菌内的抗菌药物被排出等等。

①ECO:其所产生的ESBLs以及整合子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

淋病奈瑟菌耐药外排泵研究进展

淋病奈瑟菌耐药外排泵研究进展

淋病奈瑟菌耐药外排泵研究进展周可;陈绍椿;尹跃平【摘要】淋病奈瑟菌多重耐药是淋病防治的一项难题,主动外排系统是引起该菌多重耐药的主要机制.至今发现淋病奈瑟菌4个外排泵系统,分别为:MtrCDE、MacAB、NorM和FarAB,在一些菌株还发现MtrF泵蛋白.本文就外排泵系统的组成、功能、基因调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8(034)012【总页数】5页(P755-759)【关键词】淋病奈瑟菌;外排泵;多重耐药【作者】周可;陈绍椿;尹跃平【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 21004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 21004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 210042【正文语种】中文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ea)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性疾病。

目前,淋病仍是全球最常见性传播疾病,仅在2012年全球新发病例78,000,000例[1]。

中国每年报告约11.5万例新发淋病病例,最新调查结果表明,2013-2016年期间,阿奇霉素耐药和头孢曲松耐药的比例都有所增加,较日本略低,明显高于美洲和欧洲等国家的报道[2]。

抗生素是淋病治疗的唯一有效手段,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明显增加,给防治和控制本病带来严重困难。

在奈瑟菌属,目前已有研究的4个外排泵系统分别为:MtrCDE、MacAB、NorM和FarAB。

其中MtrCDE,MacAB,NorM和FarAB系统分别属于耐药节结化细胞分化家族(resistance/nodulation/cell division family,RND)、ATP结合盒超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ABC)、多药及毒性化合物外排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 family,MATE)和主要易化子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药物耐药性外排泵十年研究回顾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药物耐药性外排泵十年研究回顾
中 国 抗 生 素 杂 志2 1年 7 第 3 卷 第 7 02 月 7 期
4l 8
文章编号:10 .6 92 1)70 8 0 0 18 8 (0 20 —4 12
编 者 按 :细 菌 抗 生 素 耐 药 性 情 况 日益 严 重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耐 药 情 况 近 年 已逐 渐 成 为 临 床 工 作 者 研 究 热 点 。
u d rtn i g o e ep mp a r v d d s b tn ilisg t it h l ia in fc n e tu t r, s e l, n e sa dn ft s u sh sp o ie u sa t n ih s n o t eci c lsg i a c ,s cu e a smb y h a n i r
w ihic d neo o c sfe im, t a ma ni hc l eE trc c u c nu a u Sa yo o c sa ru e s l p e mo ie A ieo a trb u n i p ea , P e d mo a eu io a a dE t o a trs eis Mut rg rs tn e( s u o n sa rg n s . n ne b ce p ce. l du ei a c MDR n a rg n s slrey r i s )i e u io a i ag l
物联用对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 的研 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 体外诱导相关耐药基因分析 、碳青霉烯
耐类抗 生素药铜绿假单胞菌 的体外联合药敏研 究、医院 内科系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与抗菌药物使厍 的相关性研 究等 方面进 行报
道 ,供 广 大 临 床 工 作 者 参 考 。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能 ,同时 由于外膜 屏 障的存 在 ,泵 出菌 体外 的底 物不 易 再 次 返 回 菌 体 内。 研 究 最 多 的 RND 是 大 肠 杆 菌 AcrAB—T0lC外 排 泵 系统 和 铜 绿假 单 胞 菌 MexAB—OprM 外排 泵 系统 ,其 中 AcrAB—TolC外排 泵 系统 是 由转 运 蛋 白 AcrB、膜融 合蛋 白 AcrA 和外 膜 因 子 TolC组 成 的三 聚体 。ABC、SMR、MATE和 MFS家 族则仅 以单 聚体形 式横 跨细 菌 内膜 ,这种 单 体 泵 只 能将 底 物 药 物 泵 至 细 菌 内膜与 外膜 的 间隙 中 ,部 分 药 物 因具 有 相 对 亲脂 性 可再 次经 内膜脂 质 双分 子层 扩散入 细 菌胞 内发挥 抗菌 作用 ,因此 是 一 种 相 对 低 效 率 的耐 药 泵 。 (2)细 菌 分 布 :至 今 为止 ,RND家族 只在 革 兰 阴性 菌 中被 发现 ,而 其 他 4个 家族广 泛 分 布 于革 兰 阳性 菌 和革 兰 阴性 菌 。 (3)外排 泵 动 力 :除 ABC家 族 以 ATP供 能 外 ,其 他 家 族 均 以质 子跨膜 浓 度梯度 作 为外排 动力 。
二 、细 菌耐药 外 排泵 与细 菌毒 力
外 排系 统在 细菌 中广 泛 存 在 ,其外 排 的底 物 不 仅 包 括抗 菌药 物 ,同时还 包括 许 多对细 菌有 毒性 的物 质 , 如 消毒 剂 、染 料 、金 属 离子 、胆 盐 等 ,因 而外 排 泵 势 必 影 响细菌 的生 存 和 定植 能 力 。另外 ,在 细菌 致 病 过 程 中 ,在 外排 泵作 用下 ,胞 内代谢 物 和致病 因子 也被 泵 出胞 体 外 ,因此外 排泵 表达 的上 调或 下调 ,必然 导致 细 菌代 谢 和物质 转 运 的变 化 ,进 而 影 响 细菌 对 宿 主 的侵 袭力 及致 病 性 。Imuta等 报 道 ,相 对 于 凝 聚性 大肠 杆菌 野 生 株 ,其 tolC基 因缺失 株 的聚集 性 及 对 HEp一2 细胞 的黏 附能 力 显 著 下 降 。 由于 AcrAB-TolC的表 达 有助 于菌 株抵抗 肠 道 的胆 盐 、脂 肪 酸等 疏 水 性 物质 的 入侵 ,因此 AcrAB TolC对于 胃肠 道 中微 生 物 的生 存 和 定植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有 研 究 表 明 ,AcrAB—TolC

多重耐药论文:多重耐药外排泵msbAspab幽门螺杆菌

多重耐药论文:多重耐药外排泵msbAspab幽门螺杆菌

多重耐药论文:多重耐药外排泵 msbA spab 幽门螺杆菌 ABC 耐药株细菌耐药转运蛋白抗生素敏感株二倍稀释法菌体琼脂糖克拉霉素野生株菌株敏感性培养基【中文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在人群中感染率在40-90%,它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中常联合应用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治疗.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并且已经出现同时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的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株.目前针对细菌多重耐药的机制研究已成为细菌耐药性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其中,细菌外排泵(efflux pump)在多重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外排泵是细菌体内能将有害底物泵出体外的一类转运蛋白,可分为5个家族。

国内外和我们前期对RND类外排泵在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中作用的机制研究已有报道,但对于ABC转运蛋白基因在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株中的表达及其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在我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GenBank筛选出ABC转运蛋白家族基因中的两个典型的多重耐药蛋白基因msbA和spab,测定其在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株中的表达,并构建对应的基因敲除株,测定敲除前后对应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两种基因在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在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起作用的外排泵的种类和意义,为临床上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方法1.从临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人胃粘膜标本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野生菌株,测定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MIC。

2.应用氯霉素在敏感野生株中诱导出对应的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株,并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敏感株和多重耐药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MIC。

3.PCR检测幽门螺杆菌野生株中msbA和spab基因的表达。

4.应用RT-PCR分别测定msbA和spab基因在野生敏感株和诱导多重耐药株中的表达。

细菌耐药新发现

细菌耐药新发现

细菌耐药新发现作者:杨欣来源:《百科知识》2012年第13期今天,细菌耐药已经从单一耐药到多重耐药甚至广泛耐药发展,已经产生了超级耐药细菌——抗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这种超级耐药菌似乎对临床各种抗菌药物都有抗性。

今天,针对以MRSA为代表的细菌的超级耐药性,研究人员有了新的发现。

细菌耐药古已有之毫无疑问,细菌的耐药远远早于人类的诞生和进化。

早在人类产生以前,细菌就已经生存于自然界,并根据生存的需要而拥有耐药的特性。

由于抗菌药物(抗生素)大多属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据此可把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分为二类,一类是产生抗菌药物的微生物(主要是放线菌和链霉菌),另一类是不能产生抗菌药物的微生物(大多数细菌属于此类)。

在自然界中这两类微生物常常相伴而生,前者由于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具有杀灭其他细菌的能力而获得生存优势,不产生抗菌药物的细菌则需要获得抵抗抗菌药物的能力,达到种族延续的目的。

因此,无论是哪种细菌,为了更好地生存,都需要有耐药性,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也就成为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物现象。

细菌的耐药通常是通过一系列方式产生的,可以用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耐药机理来说明。

细菌耐药首先是具有多种耐药性外排泵,这些外排泵可以直接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重金属或其他毒性分子排出细胞外,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转运分子把抗生素排出细胞外。

其次,细菌可以让自己的细胞膜产生非渗透性,从而让抗生素无法进入细菌而起作用。

第三,细菌还可以改变抗生素结合位点的构型,使抗生素不能识别自己,从而失去作用。

最后,细菌还可以通过一些酶,如钝化酶对抗生素进行共价修饰,让抗生素失效,或者分泌某些灭活酶直接将抗生素降解。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菌的这些耐药特性早在临床使用抗生素之前就普遍存在了。

研究人员对加拿大育空地区永冻土中发现的3万年前的细菌DNA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这些细菌能够抵抗抗生素。

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杰勒德•赖特的研究小组从地表下约20英尺处的一层泥土里收集了DNA。

细菌多重耐药泵的研究进展

细菌多重耐药泵的研究进展

国家农业行业科技及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第十二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55
氏菌的AcrD或AcrF敲除,都不影响对作用底物的敏感性,而Acr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但是将AcrB敲除, AcrD和AcrF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这些发现表明,AcrB、AcrD和AcrF三者之间是相互协调作用的。 空肠弯曲杆菌的CmeABC耐药泵是由三个蛋白单体构成的三聚体,属于RND家族。该耐药泵在敏感菌 和耐药菌中均存在,但是耐药菌中CmeABC的表达量明显增多。CmeB是内膜的转运蛋白,与大肠杆菌的 AcrB和MexB的相似度分别为 63%和 62%。CmeA是膜融合蛋白,与大肠杆菌的AcrA和MexA的相似度分别 为 51%和 49%,CmeC是外膜通道蛋白。将CmeB敲除,空肠弯曲杆菌对作用底物的敏感性显著增加[14~15]。 CmeABC受CmeR调控,CmeR是CmeABC上游启动子附近一段序列编码的转录子,通过与CmeABC启动子 区的反向重复序列结合调节耐药泵的表达[16~17]。CmeDEF是空肠弯曲杆菌另一个RND家族耐药泵[18~19], CmeD、CmeE和CmeF分别是外膜通道蛋白、膜融合蛋白和内膜转运蛋白。CmeDEF在耐药菌中表现为低水 平表达,但是在细胞向外泵出药物和其他毒性物质的过程中,CmeDEF与CmeABC同时发挥作用。将CmeF 失活会引起其他泵转运蛋白过表达。 Fralick J A和他的同事们于 1998 年从霍乱弧菌中检测到vceA和vceB两个分别编码膜融合蛋白和细胞膜 转移酶的序列。其中VceB是MFS家族耐药泵的质子反向转运蛋白[20],VceAB与大肠杆菌的EmrAB具有一 作用底物包括脱氧胆酸钠 (去垢剂) 、 氯霉素、 萘啶酸、 红霉素、 利福平和氰氯苯腙 (CCCP, 定的同源性[21], 质子动力势解偶联剂) 。2005 年,他们发现在霍乱弧菌中VceC是VceAB耐药泵的外膜通道蛋白,并且与 VcaM是在非O1 群霍乱弧菌 VceAB一起构成细胞外排泵复合物, 同时发现该耐药泵受VceR转录子调控[22]。 中发现的ABC家族耐药泵,与人多重耐药蛋白P-糖蛋白MDR1 和乳球菌的LmrA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作用 底物包括四环素、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阿霉素、 柔红霉素、 4',6 二脒基-2-苯吲哚盐酸和盐酸己可碱 33342[23]。 霍乱弧菌的NorM耐药泵属于MATE家族,与大肠杆菌的YdhE具有很高的同源性[24],NorM作用底物包括诺 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溴化乙锭,将NorM失活后的菌株,对作用底物的敏感性显著提高[25]。

细菌多重耐药泵的研究进展_王春梅

细菌多重耐药泵的研究进展_王春梅

: A b s t r a c t B a c t e r i a h a v e d e v e l o e d v a r i o u s w a s t o r e s i s t t h e t o x i c e f f e c t s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s a n d o t h e r p y , , d r u ss u c h a s e n z m e s t h a t i n a c t i v a t e a n t i b i o t i c st a r e t a l t e r a t i o n b m u t a t i o n o r e n z r o d u c e - g y g y y p , m a t i c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i n h i b i t d r u e n t r i n t o t h e c e l l a n d a c t i v e e f f l u x o f d r u s . A c t i v e l e x o r t i n g y g y p g a n u m a n t i b i o t i c f r o m t h e b a c t e r i a l c e l l b t h e e f f l u x i s e s s e n t i a l t o e n s u r e s i n i f i c a n t l e v e l s o f y p p g d r u r e s i s t a n c e . T h e m u l t i d r u e f f l u x u m s t h a t a f f e c t s u c h e f f l u x t i c a l l e x o r t s e v e r a l u n r e - g g p p y p y p , l a t e d s u b s t a n c e s i n c l u d i n a n t i b i o t i c s a n d m o l e c u l e s r o d u c e d b t h e h o s t o r a n i s m. T h e r e a r e g p y g 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 s o f m u l t i d r u e f f l u x u m s i n r a m- n e a t i v e b a c t e r i a a n d t h a t i n r a m o s i t i v e b a c -p - g p p g g g , t e r i a a s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e l l m e m b r a n e . I n r a m- n e a t i v e b a c t e r i a i t h a s b e e n r e o r t e d g g p , , f i v e s u e r f a m i l i e s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AT P b i n d i n c a s s e t t e f a m i l A B C) r e s i s t a n c e n o d u l a t i o n d i v i - - p g y( , ) , s i o n( R N D) f a m i l m a o r f a c i l i t a t o r s u e r f a m i l MF S s m a l l m u l t i d r u r e s i s t a n c( S MR) f a m i - y j p y( g , l a n d m u l t i d r u a n d t o x i c c o m o u n d e x t r u s i o n f a m i l MAT E) . I n b a c t e r i a i t h a s r a m o s i t i v e - -p y g p y( g

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耐药机制 ;抗生素
人类与致病性微生物的斗争是长期存在的。随着抗微生 物药物的大量使用 , 微生物显示出多样化的耐药性[1], 特别 是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已经成为医学上一个很大的难题 , 严重 威胁人类的健康。对这些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 , 有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 , 开发新的抗微生物药物 , 减少多重 耐药菌的传播。 1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参考文献
[1] 程磊 , 周秀佳 . 植物生物碱抗肿瘤机制 . 中草药 , 2004, 35(2): 216-222.
[2] 栾立标 , 朱家壁 , 余卫平 , 等 . 喜树碱囊泡的研制 . 药学学报 , 2002, 37(1):59-62.
[3] 崔岚 , 王平全 . 抗肿瘤药物喜树碱衍生物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 中 国药房 , 2000, 11(1):42-44.
多重耐药是指致病性的微生物 (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 ) 耐受多种不同的抗微生物药物 , 主要是耐受抗生素 , 也包括 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以及具有不同结构 和功能的消除病原微生物的化合物[2]。2011 年 , 欧洲疾控中 心和美国疾控中心组成了一个国际专家组[3], 该专家组旨在 创建一套国际标准化的术语用以在获得性耐药的文件记载中 描述所有能引起临床感染和易于产生多重耐药性的细菌 , 包 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肠杆菌科 ( 除了沙门氏菌和志 贺氏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 2 多重耐药机制 2. 1 基因缺失 病原性细菌获得外源基因是许多细菌获得 耐药性的基础。消除抗生素作用的一种更极端的机制是去除 药物靶点 , 但由于药物靶点通常是必需基因 , 所以这种现象 可能很罕见。Török 等[3]研究发现一种由革兰阴性杆菌 ( 类
参考文献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摘要】细菌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multi drug resistance,MDR)已经成为超级严峻的医疗问题,而多种类型细菌外排泵(efflux pumps)的存在是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因此寻觅有应用前景的外排泵抑制剂(efflux pump inhibitors,EPI)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

目前已经发觉外排泵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分为:(1)干扰外排泵组装;(2)阻断外排泵能量来源;(3)阻碍底物通过外排通道;(4)机制未知。

本文依照作用机制对已经发觉的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的特点进行分述。

【关键词】细菌多重耐药性外排泵抑制剂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bacterial multi drug resistance efflux pump inhibitorsABSTRACT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especially the multi drug resistance (MDR)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of healthcare.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kinds of efflux pump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It is exigent to discover the efflux pump inhibitors which could be used in clinic. So far, various kinds of efflux pumpinhibitors have been discovere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are (1) interfering the assembling of efflux pumps, (2) blocking the energy supply of efflux pumps, (3) hindering the transit of substrates through the efflux tunnel and (4) unknown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the characters of bacterial multi drug resistance efflux pump inhibitors discovered by far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KEY WORDS Bacterial multi drug resistance; Efflux pump; Inhibitor伴随着抗生素的普遍利用,各类类型的耐药菌不断显现,抗感染医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
刘忆霜;肖春玲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2007(32)4
【摘要】细菌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医疗问题,而多种类型细菌外排泵(efflux pumps)的存在是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因此寻找有应用前景的外排泵抑制剂(efflux pump inhibitors,EPI)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目前已经发现外排泵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分为;(1)干扰外排泵组装;(2)阻断外排泵能量来源;(3)阻碍底物通过外排通道;(4)机制未知.本文按照作用机制对已经发现的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的特点进行分述.
【总页数】7页(P211-216,244)
【作者】刘忆霜;肖春玲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
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
【相关文献】
1.外排泵抑制剂羰酰氰间氯苯腙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影响 [J], 邹永胜;王旭;黄永茂;游春芳;陈枫;钟利;向成玉;陈庄
2.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J], 欧阳净;陈耀凯
3.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性与其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 [J], 郑鹏远;刘志强;张展
4.外排泵抑制剂对汉赛巴尔通体多重耐药性的影响 [J], 宋秀平;刘起勇;刘云彦;王君;焦铭;倪文丽;姜亚运;栗冬梅
5.植物来源细菌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 [J], 朱晓明;田春莲;张德显;李晶;刘明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外排泵AcrAB-TolC主动外排机制的研究

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外排泵AcrAB-TolC主动外排机制的研究

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外排泵AcrAB-TolC主动外排机制的研究朱莉丽;刘德梦【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19)001【摘要】目的:研究天津地区大肠埃希菌外排泵AcrAB-TolC在临床株中的携带情况、与耐药的相关性及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大肠埃希菌外排泵AcrAB-TolC的抑制作用.方法: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对3类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技术检测受试菌株携带acra、acrb基因的情况;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0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比加入CCCP前后MIC的变化.结果:本地大肠埃希菌对6种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现象,氟喹诺酮类耐药率最高,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10%,耐药模式以双药耐药与多重耐药为主;acra,acrb基因在多重耐药模式中阳性率高达84.6%和80.8%,与全敏感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加入CCCP后,10株多重耐药菌对5种抗生素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高下降达128倍,多数由耐药变为敏感.结论:本地大肠埃希菌普遍携带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外排泵AcrAB-TolC可能是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存在主动外排机制,CCCP能有效抑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ring situation of AcrAB-TolC efflux pump of E.coli detected in clinic in Tianjin, the correlation with drug resisitance, and the inhibitory ability of carbonyl cyanide 3 - chloropheny/hydrazone (CCCP) on efflux pump of E.coli. Methods: The susceptibility of 90 strains of E.coli to 6 antibiotics weredetected by disk diffusion(Kirby-Bauer); acra, acrb were detected by PCR; The MIC of 10 multi-drug E.coli to 5 antibiotics were tested by constant broth dilution method, and compared the variation of MIC which CCCP has been added. Results: The resissitant to 6 antibiotics exist in varying degrees local E.coli. The resisitant rates of E.coli to fluoroquinolones were the highest, hut AMK was the lowest 10%. Two kinds of drug resistance and multi-drug resisitance were the main parts of resistant patterns. Acra, acrb positive rate were the highest, 84.6% and 80.8%, of multi-drug resistant pattern. After adding CCCP, 10 multi-drug resistant strains of the MICs values of 5 antibiotics were tested. The MIC values reduced by 0.78% when compared to the formers for instance. Most strains turn from drug resistant to sensitive. Conclusion: The earring of acra/acrb of local E.coli is common. AcrAB-TolC is important reason of multi-durg resistance, active efflux mechanism exists in multi-drug resistant E.coli. CCCP can inhibit the efflux system of bacteria to antibiotics effectively.【总页数】4页(P52-55)【作者】朱莉丽;刘德梦【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研究所,天津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研究所,天津300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相关文献】1.大肠埃希菌外排泵AcrAB-TolC研究相关进展 [J], 王旭2.大肠埃希菌AcrAB-TolC外排泵表达水平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马红霞;马述清;刘玉堂;伞治豪3.大肠埃希菌多重药物外排泵AcrAB-TolC研究进展 [J], 贺政新;贾克然;徐铮4.苯扎溴铵及土霉素诱导大肠埃希菌耐药株AcrAB-TolC外排泵调控基因变异研究[J], 曾杨梅;杨森;段培强;陈红伟;吴俊伟5.大肠埃希菌多药外排泵AcrAB-TolC系统的研究进展 [J], 王芝敏;郑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菌多重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菌多重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细菌多重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马红霞;邓旭明;欧阳红生【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年(卷),期】2002(023)003【摘要】细菌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已严重影响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重点介绍近年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与外排泵有关的多重耐药机制,包括外排泵的五大家族及其特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干酪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棒杆菌,酿脓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伯克霍尔氏菌,变形菌,阴沟肠杆菌、淋病耐瑟氏球菌,克雷伯氏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及真菌(白假丝酵母,酿酒酵母)的药物外排的分子机制(包括上述细菌存在的外排泵种类,各种外排泵外排的底物谱,外排泵的结构特点,部分细菌外排泵的动力,与外排泵表达水平有关的调控基因,部分外排泵的抑制剂等)及抑制药物外排引起的多重耐药可能采取的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7页(P102-108)【作者】马红霞;邓旭明;欧阳红生【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春 130118;解放军军需大学动物科技系,长春 130062;解放军军需大学动物科技系,长春 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2;Q735【相关文献】1.浅谈细菌多重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J], 常红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J], 张景皓;方毅(综述);赵虎(审校)3.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的研究进展 [J], 欧阳净;陈耀凯4.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对细菌毒力的影响研究进展 [J], 赵秋云;袁富威;刘瑞琪;王玮玮;徐永平;张为民;卿素珠5.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J], 佟海山;王德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抑制剂细菌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医疗问题,而多种类型细菌外排泵(efflux pumps)的存在是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因此寻找有应用前景的外排泵抑制剂(efflux pump inhibitors,EPI)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目前已经发现外排泵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分为;(1)干扰外排泵组装;(2)阻断外排泵能量来源;(3)阻碍底物通过外排通道;(4)机制未知澳大利亚两位学者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在人类胃粘膜组织中取样分离,在微需氧的条件下培育出了幽门螺杆菌并发现了其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关系。

经过数十年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现己证明世界人口40%-90%以上存在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它是人类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与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临床上针对上述疾病,常采用三联或四联的以抗生素为主的疗法来清除幽门螺杆菌。

但随着抗生素长期广泛大量的应用,幽门螺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

克拉霉素在日本的耐药率达到30%,甲硝哗在印度的耐药率达100%,阿莫西林在中国河南地区耐药率达到将近10%,而且同时对克拉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耐药的多重耐药株(MDR)已经出现。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可分为两大类,遗传学机制包括细菌先天固有耐药和染色体突变等:生化机制包括产生药物的灭活酶,改变抗菌药物的底物,降低细菌内药物浓度等.但上述机制大多是对某一种药物的特异性耐药机制,对于细菌多重耐药的机制,现在研究较多的是细菌的外排泵系统, 本研究发现ABC转运蛋白基因与H.pylori多重耐药密切相关,为幽门螺杆外排泵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主动外排泵系统种类繁多,根据药物外排机制的不同。

可分ATP水解能驱动型外排泵和跨膜质子梯度能驱动型外排泵两大类。

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近年来外排泵抑制剂(enflux pump inllibitors,EPIs)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发现的细菌外排泵抑制剂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其共同特点是能抑制细菌对药物的外排从而恢复耐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CmeABC型耐药泵多抗生素耐药机制探究

CmeABC型耐药泵多抗生素耐药机制探究

CmeABC型耐药泵多抗生素耐药机制探究在当今医学领域,耐药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耐药细菌的出现使得许多传统抗生素变得无效,给临床治疗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其中,CmeABC型耐药泵被广泛认为是多种抗生素耐药机制的重要贡献者。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CmeABC型耐药泵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耐药机制。

首先,让我们了解CmeABC型耐药泵的结构。

CmeABC型耐药泵是属于RND (resistance-nodulation-division)超家族的三分子复合物。

其由CmeA外膜通道、CmeB跨膜蛋白和CmeC细胞内内质网蛋白组成。

CmeA位于外膜上,作为通道形成蛋白,负责药物的外排。

CmeB则位于细胞膜上,起着把药物从细胞内部运输到外膜并注入外环境的作用。

而CmeC则位于细胞内,并参与构建CmeABC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可以将抗生素从细胞内引出,从而提供了阻碍药物对细菌细胞内部的作用机会。

其次,了解CmeABC型耐药泵的功能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CmeABC型耐药泵是一种主动转运蛋白,能够将抗生素主动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

它通过耗能的方式,利用质子电化学势差,在细胞内和外形成药物的运输梯度,从而实现药物的外排。

这一过程需要ATP的耗费,因此CmeABC型耐药泵也被称为ABC(ATP-binding cassette)耐药泵。

CmeA、CmeB以及CmeC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维持耐药泵的稳定性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CmeABC型耐药泵与多抗生素耐药的关联。

多抗生素耐药是许多细菌为了适应环境压力而形成的生存策略。

研究表明,CmeABC型耐药泵在多种抗生素耐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CmeABC型耐药泵能够耐药多种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等。

这是因为它利用耗能的机制将这些抗生素主动转运到细胞外,从而阻止它们对细菌细胞内部目标的作用。

此外,CmeABC型耐药泵还能抵抗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毒性物质,进一步增强了细菌的耐药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u l t i d r u E f f l u x S s t e m s I n v o l v e d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D r u s g y g
1 1* 2 ,H , a i u e W A N G C h u n e i E Q i C A O J i -m -g -y ( 1 . S t a t e K e L a b o r a t o r o A r i c u l t u r a l M i c r o b i o l o H u a z h o n A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y f g g y, g g y, , W u h a n 4 3 0 0 7 0 C h i n a; 2 . C o l l e e o A n i m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V e t e r i n a r M e d i c i n e, g f y , H u a z h o n A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W u h a n 4 3 0 0 7 0 C h 学 报
4 2卷
,w , b e e n r e o r t e d f o u r s u e r f a m i l i e s h i c h i n c l u d e A B C,MF S,S MR a n d MAT E f a m i l e x c e t p p y p , R N D f a m i l F a c i n t h e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b a c t e r i a t o a n t i b i o t i c si t i s u r e n t t o f i n d n e w m o l e c u l e s y. g g u m s m e c h a n i s m s a a i n s t r e s i s t a n t b a c t e r i a . S o m e r e s e a r c h e r s h a v e b e e n s e a r c h i n f o r t h e e f f l u x p p g g ,M ) , i n h i b i t o r s( e . . e x A B r M s e c i f i c e f f l u x u m i n h i b i t o r f o r s e v e r a l e a r s a n d s o m e o s s i -O - g p p p p y p l a n t b l e c o m o u n d s h a v e b e e n i d e n t i f i e d f r o m m e d i c i n a l t o r e s t o r e a n t i b i o t i c a c t i v i t . p p y : ;m ; K e w o r d s b a c t e r i a u l t i d r u r e s i s t a n c e e f f l u x u m s e f f l u x u m i n h i b i t o r s g p p p p y 抗生素的应用使人们迈进了 0世纪4 0 年 代, 2 控 制 疾病 的 新 时 代 , 但是随后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 物耐 受 的 现 象 日 趋 严 重
( ) : 畜牧兽医学报 2 0 1 1, 4 2 4 4 5 5 4 6 7 -
A c t a V e t e r i n a r i a e t Z o o t e c h n i c a S i n i c a
细菌多重耐药泵的研究进展
王春梅1, 何启盖1 * , 操继跃2
(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武汉 4 1. 3 0 0 7 0; )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武汉 4 2. 3 0 0 7 0 摘 要 :细菌主要通过药物代谢酶将药物失活 、 靶向改造药物作用部位 、 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和通过耐药泵主动将胞 内药物泵出胞外 4 种方式抵抗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毒性作用 , 其中细菌通过耐药 泵 将 药 物 排 出 胞 外 是 细 菌 的 主 要 耐药机制之一 , 尤其是多重耐药泵 , 可以外排结构迥 异 的 多 种 药 物 或 对 细 菌 有 毒 的 代 谢 产 物 。 由 于 细 胞 膜 结 构 的 革兰氏 阴 性菌和革兰氏 阳 性菌 所具 有的耐药 泵 种 类 和 结 构 也 有 所 不 同 。 革 兰 氏 阴 性 菌 中 , 目前发现的细菌 不同 , , 、 耐药泵种 类 主要 包括 A 耐药节结化细胞分化 ( T P 结合盒超家族( A T P b i n d i n c a s s e t t e f a m i l A B C) r e s i s t a n c e - g y , , 、 主要 易化子超 家 族 ( 小多重耐药( d i v i s i o n R N D)家 族 、 m a o r f a c i l i t a t o r s u e r f a m i l MF S) s m a l l m u l t i n o d u l a t i o n - j p y , , 家族 和 多 药 及 毒 性 化 合 物 外 排 家 族 ( d r u r e s i s t a n c e S MR) m u l t i d r u a n d t o x i c c o m o u n d e x t r u s i o n f a m i l MA- - g g p y 。 革兰氏 阳 性菌中 , 目前发现 的 细 菌 耐 药 泵 种 类 主 要 包 括 A 诸多学 T E) B C、 MF S、 S MR 和 MA T E 家 族。近 年 来, 者开展了 细菌耐药泵的结构 及 其耐药机制的 研 究 , 并且已有新药研发团队以绿脓杆菌耐药泵 M e x A B r M 的结 -O p 天然化合 物和 常规 药物中 也 存 在 能 够 抑 制 耐 药 泵 活 性 的 化 构 为 作用靶点 开发新 的抗菌药物 做了 大 量 的 探索工 作 , 合 物 。 作 者 主要 针 对耐药泵的 分类 、 不同细菌中耐药泵的 特征及 耐药泵作 为新 药 作 用 靶 点 的 潜 在 应 用 价 值 进 行 综 述。 关键词 :细菌 ; 多重耐药泵 ; 耐药泵 抑 制 剂 ( ) 中图分类号 : Q 7 5 6; S 8 5 2 . 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3 6 6 6 9 6 4 2 0 1 1 0 4 0 4 5 5 1 3 - - -
: A b s t r a c t B a c t e r i a h a v e d e v e l o e d v a r i o u s w a s t o r e s i s t t h e t o x i c e f f e c t s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s a n d o t h e r p y , , d r u ss u c h a s e n z m e s t h a t i n a c t i v a t e a n t i b i o t i c st a r e t a l t e r a t i o n b m u t a t i o n o r e n z r o d u c e - g y g y y p , m a t i c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i n h i b i t d r u e n t r i n t o t h e c e l l a n d a c t i v e e f f l u x o f d r u s . A c t i v e l e x o r t i n g y g y p g a n u m a n t i b i o t i c f r o m t h e b a c t e r i a l c e l l b t h e e f f l u x i s e s s e n t i a l t o e n s u r e s i n i f i c a n t l e v e l s o f y p p g d r u r e s i s t a n c e . T h e m u l t i d r u e f f l u x u m s t h a t a f f e c t s u c h e f f l u x t i c a l l e x o r t s e v e r a l u n r e - g g p p y p y p , l a t e d s u b s t a n c e s i n c l u d i n a n t i b i o t i c s a n d m o l e c u l e s r o d u c e d b t h e h o s t o r a n i s m. T h e r e a r e g p y g 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 s o f m u l t i d r u e f f l u x u m s i n r a m- n e a t i v e b a c t e r i a a n d t h a t i n r a m o s i t i v e b a c -p - g p p g g g , t e r i a a s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e l l m e m b r a n e . I n r a m- n e a t i v e b a c t e r i a i t h a s b e e n r e o r t e d g g p , , f i v e s u e r f a m i l i e s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AT P b i n d i n c a s s e t t e f a m i l A B C) r e s i s t a n c e n o d u l a t i o n d i v i - - p g y( , ) , s i o n( R N D) f a m i l m a o r f a c i l i t a t o r s u e r f a m i l MF S s m a l l m u l t i d r u r e s i s t a n c( S MR) f a m i - y j p y( g , l a n d m u l t i d r u a n d t o x i c c o m o u n d e x t r u s i o n f a m i l MAT E) . I n b a c t e r i a i t h a s r a m o s i t i v e - -p y g p y(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