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崇州市白头中学八年级历史川教版下册教案第六学习单元 科技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六、七主题导学案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导学案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了解863计划;2、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3、通过收集本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爱国的情感,增强学生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链接旧知识1、齐读16课知识建构2、填一填: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人是,被誉为铁人的人是。
3、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三大成就。
课前小热身1、预习课文,勾画重点内容,并完成知识建构。
2、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课堂进行时1、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二战后期给日本毁灭性打击的事件是什么吗?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相关故事吗?3、重难点问题探究:(1))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要研究原子弹?(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他们为什么如此爱戴两平呢?4、小组合作探究:(1)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使日本国民和经济遭受灭顶之灾;今天日本地震使其核电站遭破坏,造成核辐射,威胁了众多人的生命安全…….这说明核是威力巨大、杀伤力极强的武器。
可我们都在想法研制和掌握。
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利弊?如何才能兴利除弊?(2))同学们平时喜欢上哪些网站?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网络有哪些不良影响?作为中学生应怎样防止和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3)你知道863计划吗?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能就其中一个方面说说你的看法或感想吗?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归纳我国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并在组内抽答,老师抽查。
课堂大练兵完成指导丛书上1—4题和材料解析题课后谈收获我记住了我想到了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记住教育“三个面向”的具体内容,知道重要的教育法规的名称,记住我国的“教师节”的具体时间和我国体育工作方针及其成就。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教案2
第18课科学技术一、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师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有关造纸术、航天技术、核技术、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二、教学方法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适当给予点拨。
三、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2、知道“863计划”的制定。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掌握四位老科学家建议的提出,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计划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了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能力目标:通过对建国以来科技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如何对待上网两个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和表演能力,主动查阅、收集资料,以及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查找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浏览报刊杂志和上网等手段搜集大量的有关新技术的文字、图片、音像等方面的资料,以此培养学生课内资料与课外资料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上网利弊,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技成就的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对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教案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是其代表。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介绍我国的863计划。
以此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界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
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新中国的诞生,我国的文学艺术步入了新的时代。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代表了中国崛起的新形象。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程目标: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通过对建国以来科技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查找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技成就的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过程导入回忆旧知,创设情境(四大发明——近代落后——两弹一星),提出问题: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建国后我国科技成就”。
(课前可分组合作探究,分小组展示。
展示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美感)由此导入新课正文。
解放初期,我国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仅40万人,到80年代末,已突破1000万人。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家级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每年数以千计,仅1986年一年,就达近1.5万项邓稼先(1924—1986年)出生在军阀混战时期。
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
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2、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
3、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突出事迹,进一步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决心和信念。
2学情分析1.如何认识中国的“两弹一星”?“两弹”是指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我国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一星”指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上天。
我国掌握和突破“两弹一星”技术,前后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作为热爱和平的中国来说,为什么还要研制它?因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了。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
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
“两弹一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看待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首先,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这个世纪饥饿问题的法宝。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学设计2 川教版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1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我国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突出事迹,进一步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决心和信念。
2教学方法讲述法、活动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等。
3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成就;“863”计划。
难点:科学技术成就中涉及的有关科技成果原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今天的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要科学技术成果。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两弹的成功研制(师问)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使用原子弹?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的使用是什么时候?作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和掌握核武器?(生答)美国最早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
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大国多次威胁,要对新中国事业原子弹,进行核讹诈,为了打破西方核垄断和核讹诈。
同时引用毛泽东“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所以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
(师导)请同学们阅读,两弹的成功研制一目,回答问题:1、我国原子弹、氢弹实验爆炸成功的时间?2、导弹的实验经过?3、我国能够研制掌握核武器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作适当补充)①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第一次核实验,成功爆炸了相当与两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这一天,是经历过哪个年月的亿万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同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打破核讹诈,中国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仅两年以后,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文化成就设计说明本课是本学期最后一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课,是在完成了前面时间主线教学后的主题教学单元,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内容中起着总结启发的作用。
就难度而言,本课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较小。
学习目标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了解以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和屠呦呦等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事迹。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科技文化成就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3.认识到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比较法、图表法。
学法:研读史料、思考归纳、合作探究。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两弹一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的资料和视频。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知道的我国先进科技成就有哪些,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哪些成就?3.谁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重要意义?4.2015年,谁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什么?三、学习任务一(一)“两弹一星”1.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教师问题:什么是“两弹一星”?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两弹”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通过研读史料,帮助学生“进入”历史现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体例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的阐述,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取得的成就及意义,掌握屠呦呦取得的成就及其获得的奖项;知道“双百”方针的提出,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日常生活的变化,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理解交通、通信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深刻认识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二、单元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
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
三、单元学情分析通过电视等媒体的反复追踪播报,八年级学生已经对我国近几年来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有所了解,这为学习《科技文化成就》打下了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处于21世纪,他们对20世纪的“两弹一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科学技术只有模糊的认识,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也不够理解。
教师应以此为出发点,充分补充一些资料,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在获得基本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都是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作为教学资源,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四、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了解以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事迹。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b. 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和贸易。
c. 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2. 题型二:论述题
题目:试论述近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解答:
近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在线课程等,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搜索和筛选有效的学习资源,提高信息素养。
3.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如互动式白板、学习管理系统等,实现课堂互动和作业管理。通过软件的即时反馈和统计分析功能,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设计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3.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体会科技革命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强化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引导,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对于课程中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历史背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清晰、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至近现代科技发展的脉络和影响。
c. 影响速度:古代科技的发展相对缓慢,而近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迅速而深远。
5. 题型五:应用题
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解答:
利用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措施包括:
a.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b.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学设计5 川教版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杂交水稻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了解“863”计划提出的时间,涉及的领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班级为初二7班,该班孩子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爱问、好问、乐学、善思,且已掌握初步学习历史方法,且喜爱历史,见多识广,热情度非常高。
而本课就是在他们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再次深刻认识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孩子们的国家荣誉感和自信心。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成就;2.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导入:教师播放音乐图集《沧桑巨变》,学生欣赏。
提问:欣赏图片之余,同学们有何感受?(或用一次词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
)过渡:当今中国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成就与中国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中国科技馆,去感受科技的魅力。
活动2【活动】第二篇:探索科技之光第二篇:探索科技之光学生可任意选择展厅一一参观,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一)核科技展厅学生活动1:“我是小导游”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模型(原子弹、氢弹图片)介绍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发展历程。
学生活动2:“论从史出”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各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的历时比较),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3:游客畅谈——我国在核科学技术领域还有哪些成就?(二)航天技术展厅学生活动1:合力冲关1.我国有哪些卫星发射中心?2.你知道哪些登上太空的航天员?学生活动2:视频欣赏——神一至神八历程学生活动3:知识竞赛1.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名称?2.我国第一位出征太空的航天员?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其升空的火箭名称?学生活动4:小组比拼——说一说你还知道航天领域的哪些成就?(三)农业科技馆学生活动1:解读铜像——他是谁?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袁隆平的荣誉称号学生活动2:想一想:他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名人话语: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六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第六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课标要求】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列举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事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6.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7.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概述】本单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
“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的辛勤和汗水,科教兴国给人以希望,申奥成功让国人振奋,这一切都展现了腾飞的中国在21世纪的美好前景。
【真题解析】【宜昌市】阅读下列材料: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只一次的发生变革。
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这些变化包括:公共卫生、身体保健和食品配给的进步;基础教育和现代通讯手段的推行,扩大了文化普及的范围,使更多的人掌握了文化;高水平的工业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商品,从最初的保温瓶、电风扇发展到手表、自行车,随后是电视机和洗衣机,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是汽车和空调。
——摘自《剑桥插图中国史》(1)材料的作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2)材料说“中国不只一次的发生变革”,请你列举出你所知道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变革。
(至少举出两例)【解析】本题考查的时间跨度大,需要一定的归纳能力。
材料的中心句是“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的”,而且材料中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道,建国后的改革主要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2导入新中国建立,广大人民群众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到来了严重危害。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怀着尽快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的强烈愿望,忘我工作,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表现了高度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
观察讲述体验一.“铁人”王进喜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图片反映的故事。
指导学生看书,讲讲王进喜的事迹,读一读王进喜的诗。
讨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是在什么情况下打出来的?二.“两弹元勋”邓稼先师或生讲述邓稼先如何回国、如何进行科研(国际、国内环境)的事迹后,提问:1.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原子弹的研究的?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说明了什么?3.邓稼先身上反映出的是什么精神?(海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艰苦创业…)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学生阅读教材,讲述焦裕禄的故事。
讨论:他身上反映出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品质?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巩固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来说说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他们的精神对我们初中生有什么启示?3.填写下表:大庆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延伸课堂完成学习测评,指导阅读“史海拾贝”。
心得与疑问反思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课程标准】简述文革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严重的空难。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对“文革”造成的动乱,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奋力抗争;“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二、过程与方法: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案 川教版
第1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程标准】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等标志性成果,863计划的制定。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成就,“863”计划。
【教学难点】科技成就中有关科技成果原理,航天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威海卫港湾内。
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
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
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二、探究新课1、“两弹一星”①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发言、归纳)②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联系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一课,阅读、讨论)③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④简介氢弹和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及成就。
(阅读、整理)⑤中国人造卫星知多少?航天科技发展取得哪些重大成就?(自由发言、阅读、整理)2、籼型杂交水稻①过渡: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
②指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
组织讨论:A.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B.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③提高探究学习的层次: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教师指出:新中国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打造出眼前这一派国泰民安的大好景象和将来中华崛起的锦绣前程。
3、863计划(阅读、整理、讨论)①“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②《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你对哪些领域较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你对这些领域的了解?③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④“863”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4、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阅读、讨论、整理)三、巩固练习:书后习题、心得与疑问四、课后反思。
川教版八下第六主题第1课教案
单位:配龙镇中心学校年级:八年级(下)学科历史课题:第六学习主题:第1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执教:吴涛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一、识记与理解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
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成就2.“863”计划二、难点1.科学技术成就中涉及的有关科技成果原理2.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教学一、检查提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二、导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今天的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
过程三、讲授:(一)两弹的成功研制(二)航天技术(三)杂交水稻技术(四)医疗技术(五)“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四、总结:科技成就时间原子弹1964年10月氢弹1967年6月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2003牟10月“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2005年10月杂交水稻1973年10月断肢再植1963年大面积烧伤治疗1997年“863”计划1986年3月五、布置作业:知识与能力训练第六学习主题第1课练习六、布置预习:预习第六学习主题第2课板书设计第六学习主题:第1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两弹的成功研制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2、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时间3、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实验成功时间4、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航天技术1、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①时间②名称③成就2、首次载人飞船:①时间②人物③名称④成就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医疗技术——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863”计划:①时间②提出人③涉及领域 2、网络交流方式。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学设计4 川教版(2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学设计4 川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学设计4 川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学设计4 川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2、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
3、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史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累累硕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创业历程中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优秀品质。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条件,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但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州’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认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够理解。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的内容,分别是“两弹”的研制、航天技术的进步、杂交水稻技术与医疗技术。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和成就;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有效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青蒿素类药物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这些成就的取得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
在文化领域,同样获得巨大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2.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3.了解屠呦呦艰苦奋斗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的研制、航天技术的进步、杂交水稻技术与医疗技术;2.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3.认识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产生震惊世界。
【教学难点】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所获得的成就。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激情阶段:导入新课:“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复习教案 川教版
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复习教案一、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P49-P53)(一)“两弹一星”1.“两弹”(原子弹、导弹)(1)原子弹:1964年10月,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表明我国核技术的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了其他核国家。
(2)导弹: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6年,我国在本土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
1980年5月,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圆满成功。
(二)航天技术1.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
2.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袁隆平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四)“863”计划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它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1999年,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 2000年,“两基”的目标已如期实现。
全国85%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4. 国家确定从1985年起,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用心爱心专心-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学习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一、课堂目标: 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了解863计划;2、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重点:通过收集本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
难点:通过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课堂展示】
1.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要研究原子弹?
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他们为什么如此爱戴两平呢?
2.同学们平时喜欢上哪些网站?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网络有哪些不良影响?作为中学生应怎样防止和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3.
3.你知道863计划吗?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能就其中一个方面说说你的看法或感想吗? 小结:
心得:
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课堂目标:记住教育“三个面向”的具体内容和我国“教师节”的具体时间及体育工作的方针:了解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教育,知道重要的教育法规的名称;
二、重点:建国后教育、体育工作的巨大成就难点:对教育、体育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原因的分析
三、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面向”,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9年,党和国家作出了,全面推进的决定,强调教育改革要以提高和为重点。
2、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确定从年起,每年的月日为教师节。
3、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工作方针是“”;1995年,国务院颁发了《》,给群众体育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4、2001年7月,北京获得年第届奥运会主办权,圆了中国人一个世纪的申奥梦。
【课堂展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1年7月13日,对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彻夜难眠、永远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
”
材料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2004年、2005年相继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主题口号。
(1)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了什么?
(2)中国申奥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3)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会徽是,主题口号是“”。
(4)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一名中学生,谈谈你的感想。
【信息反馈】
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党和国家逐渐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确定
为()
A.科技
B.教育
C.文艺
D.体育
2.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
()
A.增加教育的投入
B.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C.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D.实施希望工程
3.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A.1986年B.1988年 C.1992年 D.2000年
4.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最先赢得世界瞩目的体育项目是()
A.排球
B.射击
C.乒乓球
D.举重
5.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是() A.许海峰 B.容国团 C.陈镜开 D.李宁
6.我国运动员夺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是在() A.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B.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C.1988年汉城奥运会 D.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7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的是( )
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思想C.邓小平“三个面向”讲话 D.深化教育改革
8.成为群众体育活动中的三支重要队伍是( )
A.老年人 B.残疾人 C.少数民族 D.大学生
9.2008年如果你在北京,你将亲眼观看到哪届奥运会?( )
A.第二十八届 B.第三十届 C.第十九届 D.第二十九届
10、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师()
A.基础教育
B.职业教育
C. 中等教育
D. 义务教育
小结:
心得:
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
一、课堂目标:
了解“文化大革命”前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优秀文艺作品;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园地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二、重点:文学艺术创作先后出现两个高峰的原因与表现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难点:对所涉及的文艺作品的了解与评价。
三、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1956年为繁荣文艺,党和政府提出的方针是什么?在此方针的指导下,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文革前的十七年间,我国文艺事业的成就是什么?
2、八亿人民八个戏,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文艺事业的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课堂展示】
一、文艺事业的成就和灾难
1、1956年,党提出了“、”的方针。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诞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其中长篇小说有《》《》
《》《》,戏曲《》,故事影片《》《》《》《》,音乐舞蹈史诗《》等。
2、“文化大革命”中,“”大搞文化专制主义,八个“”垄断戏剧舞台。
二、文艺园地百花争艳局面的出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坚持文艺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的方针,弘扬、集体主义和主旋律,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
著名的长篇小说有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李隼的《》、张平的《》。
根据古典文学名著
《》《》《》《》改编的四部电视连续剧家喻户晓。
【信息反馈】
1.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是在()A.1953年 B.1955年 C. 1956年 D.1957年
2.建国到“文革”前十七年,我国电影事业的成就有()
①《甲午风云》②《林则徐》③《焦裕禄》④《五朵金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无情的揭露某市中阳纺织集团公司党政领导贪污腐败,歌颂人民群众正义斗争的小说是
A.《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B.《黄河东流去》()
C.《激情燃烧的岁月》
D.《抉择》
4.国家有关部门组织“老区特区心连心艺术团”下乡示范性演出开始于()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5.下列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日等10多种文字的是()
A.《红岩》
B.《林海雪原》
C.《青春之歌》
D.《保卫延安》
6.下列对“文革”以前新中国文艺事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排除“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 B.有利于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品德
C.创作了大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
D.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7.下列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优秀影视作品的是()
A.《五朵金花》
B.《刘巧儿》
C.《红楼梦》
D.《爱的奉献》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在创作题材上呈现的趋势有()
①革命化②多样化③样板化④个性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著名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作者是()
A.张平
B.李凖
C.周克芹
D.罗光斌
10.反映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程,以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来表现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 A. 《五朵金花》 B.《东方红》 C.《丝路花雨》 D.《长征》 11、识下图,回答问题
①以上作品的原创形式是。
②三部作品中反映革命历史的是和(只填图号)
③1982年,获得“首届矛盾文学奖”的是(只填图号)
小结: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