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学历史教学法 于友西(教材整理)

合集下载

24版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高分笔记参考书目

24版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高分笔记参考书目

24版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分笔记参考书目《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一本教材,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于友西老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笔记则是本教材的补充,对于学生在备考中取得高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参考书目,供大家参考使用。

1. 《辅助教材》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辅助教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丰富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推荐的辅助教材有《中学历史辅助读物》、《通俗历史读本》等,这些书籍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2. 《历史教育研究丛书》这是一套由多位著名历史学家编写的丛书,内容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

这些书籍不仅涵盖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还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推荐的书目包括《中国古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等。

3. 《历史教学案例集》历史教学案例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习中,学生也可以借鉴这些案例,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推荐的案例集有《中学历史教学案例集》、《历史教学案例大全》等。

这些案例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 《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书》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书》就是一本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历史的参考书。

它介绍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如何有效记忆历史知识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 《历史名著欣赏》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历史名著欣赏》就是一本帮助学生欣赏历史名著的书籍。

这些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背景和社会环境,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P49①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范畴。

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全面阐释课程目标。

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③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④精选历史教学内容。

⑤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

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

避免教学内容上的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⑥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⑦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第三章历史教育目标伦1、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1.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2.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3.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

4.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5.吸纳消化古今优秀文化,增加知识2、历史学科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3、历史课程功能转变: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精华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精华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系统、完整的开设历史教法课是20世纪的20年代。

我国第一部《历史教法》专著是19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亨利•约翰森的著作。

最早确定的是美国式的历史教学论。

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

1956年,《我们所看到的苏联学校中的历史教学》,把苏联的教学经验概括为:第一:要使学生获得系统巩固的历史知识,教师首先要遵循教学大纲,掌握教材中心思想,有重点地处理教材,生动地进行讲述;第二:是要经常系统地进行复习;第三: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己作出结论;第四:要布置历史课的家庭作业;第五:是开展历史课外或校外活动。

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完全变成苏式的了。

苏式的教学法对我国历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联的经验促使了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即“重视系统的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解放初期的历史教学,“秩序良好”“扎扎实实”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由我国学者编写并出版的第一部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即《历史教学法概论》。

我们所采用的教材是于友西主编的《历史教学法》。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三:中外教法研究的异同共同之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考核、教师进修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一、名词解释角色扮演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

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情境复现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有较地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形象丰富的内容,如艺术品的欣赏、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和气势辉煌的建设。

导读自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用于讲授新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于对线索明朗、条理清晰的教材进行解剖。

导读自学模式力图使学生手和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以亲身实践的体会来验证历史知识。

问题研讨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研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人际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增强参与意识的历史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深入社会所进行专题采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它是历史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拓展性的教学组织活动。

知识竞赛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历史知识,通过知识竞赛方式进行教学组织模式,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竞争性的教学组织模式。

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的客观反映。

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34课时开课单位:政史学院授课对象:历史学本科二年级一、课程的性质、目标课程性质:《中学历史教学法》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

它以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点,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它是历史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来自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又服务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应用教育学科。

学习好这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

教学目标: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运用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历史教学特点、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智能的一门学科。

这门课程探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综合了历史学和教育学科理论,包括中学历史教学的地位任务、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实质、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的内容、历史教师的备课、历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具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历史教学论的理论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它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研究,揭示其特殊规律,提出中学历史教学适用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特殊方法,使高师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学习,必须以掌握历史学各门基础课的理论和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为基础,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也必须处理好本课程与历史学各门专业课程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这门课程是完成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任务的“最后一道工序”。

本课程是为历史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在已修完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历史教育类主干课程。

其教学目的为: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历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一、名词解释1、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人类对自然、人类自己在时间长河中发展变化现象与本质的认识。

人类的历史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能力。

这种能力逐步发展为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

正是这种特有的认识历史、继承历史、创造历史的能力,使人类自己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愚昧向文明进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自然、成为自然界的精灵,是从历史意识的萌芽开始的。

3、教材从广义上讲,教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材料都是教材。

可以分为两类:1.以文字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和自学指导书、历史文献材料、当代的历史著述、有关历史理论的著述和涉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等)。

2.以形象化材料为特征历史教材(包括图象教材、音像教材、实物教材、实地教材等。

)这些材料,构成了历史教材的整体,在历史教学中有着各自的作用。

1、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他既适用于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讲述法又包括叙述法、描述法和概述法。

3、教学重点:是指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最本质的部分的教学内容是集中反应教材中心思想地部分,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要影响,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教学内容。

4、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的观念。

具体地说,它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

5、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德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4、特殊认识论是当前我国对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观点。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中学历史教学法》这一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历史教育的价值,掌握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自身的历史教学能力。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师范类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知识背景,但对历史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尚处于初识阶段。

因此,本课程的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教学理念和风格。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历史教育的功能、历史教学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设计等;(2)学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掌握中学历史课程内容,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4)学会设计并组织历史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历史剧表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具备一定的历史教学评价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合理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历史教学法,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使其在实践中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4)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撰写教学日志、心得体会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职业责任感;(2)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其在历史教学中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精神;(3)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4)通过历史教学,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5)教育学生尊重历史事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系统、完整的开设历史教法课是20世纪的20年代。

我国第一部《历史教法》专著是19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亨利•约翰森的著作。

最早确定的是美国式的历史教学论。

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

1956年,《我们所看到的苏联学校中的历史教学》,把苏联的教学经验概括为:第一:要使学生获得系统巩固的历史知识,教师首先要遵循教学大纲,掌握教材中心思想,有重点地处理教材,生动地进行讲述;第二:是要经常系统地进行复习;第三: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己作出结论;第四:要布置历史课的家庭作业;第五:是开展历史课外或校外活动。

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完全变成苏式的了。

苏式的教学法对我国历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联的经验促使了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即“重视系统的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解放初期的历史教学,“秩序良好”“扎扎实实”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由我国学者编写并出版的第一部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即《历史教学法概论》。

我们所采用的教材是于友西主编的《历史教学法》。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三:中外教法研究的异同共同之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考核、教师进修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

差异性:首先、在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上,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高度统一的,即是单一的。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用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详尽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例外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例外,设置课程也例外④ 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例外的学校课程类型⑦ 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④全面展示历史发展⑤促进学生认识历史3、历史课程设计的模式P30(一)学科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是以学科作为编制的基本依据。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一章绪论(中学历史教学法是探求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而研究和创立能顺应其要求的一整套教与学的方法的科学。

它研究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臵、教学的目的任务、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的方式与原则、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教师的备课与授课、学生的学习与考核、教师的进修等内容。

)第一节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建立及其发展1.我国真正系统的、完整的开设历史教学法课程是在20世纪20年代。

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炳松先生翻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Henry Johnson先生的专著《历史教学法》。

2.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章恒、于同隗(kuí)翻译的苏联卡尔曹夫的《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

3.1982年,由京津地区四所高校(北师大、北京师院、北京教育学院、天师学院)历史系合著的《历史教学法概论》是我国学者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教科书。

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中学历史教学法属于应用教育科学的范畴。

因为,教育科学分为理论教育科学和应用教育科学两类。

它们的区别在于:理论教育科学的最后成果表现在规律的发现上,而应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是要研究出具体的办法。

凡是以提出教育措施、政策、方法等为直接目的的教育科学,都属于应用教育科学。

它们既有区别,又紧密结合。

三、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即:中学历史课的教学目的、任务;中学历史课中要向学生教授的历史知识、培养的能力、进行的教育、培养的价值观;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才能出色的完成中学的教学任务。

具体地说:(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设备和手段2.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的研究,解释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党和政府所规定的教育目辬。

中学历史教学论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论大纲

《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HISTORY INHIGH SCHOOL TEACHING学时数:48学分数: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执笔者:审核人:编制日期:20XX年3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是专门研究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它通过对中学历史学科的认识、对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过程、原则、形式、方法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方法、技能。

本课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课,又是一门方法、技能课。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既使学生将中学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融合起来,又使他们将融合的理论知识付诸应用。

因此本门课程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的基础内容和要求1、绪论(2学时)了解教学与教学法对象和任务;学习掌握中学政治课教学法的意义和方法重点:中学历史课教学法的研究对象2、中学历史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3学时)重点与难点:中学历史课的性质和地位3、当代中学生(4学时)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掌握重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难点:中学生思想的双重性4、中学历史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7学时)掌握初中历史课教科书的特点及使用建议;掌握高中历史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特点及使用建议重点:初中历史课新课标的设计背景及新特点难点:高中历史课新课标的设计背景及特点5、中学历史课教学的组织形式(4学时)了解教学的组织形式;了解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难点:课堂教学的类型与结构的关系6、历史课的教学方法(5课时)掌握启发式是基本教学方法;掌握历史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重点:启发式教学难点:启发式教学的应用7、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准备工作(8学时)掌握中学历史教师的备课掌握板书设计与教具准备重点:中学历史教师备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8、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说课和听课(7学时)掌握中学历史课的说课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听课重点:中学历史课的说课9、中学历史课的练习、复习和考核工作(4学时)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复习与作业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命题与考试掌握中学历史的成绩评定重点:中学历史课的命题与考试难点:中学历史课学业成绩评定的改革10、中学历史课的课外辅导(4学时)掌握中学历史课的学习方法指导掌握“第二课堂”辅导重点:历史课“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做法难点:中外典型学习方法三.能力培养要求(一)使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二)使学生掌握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三)使学生完成由学生向教师转变的基本训练,为培养合格的历史课教师做好知识上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 2001年我国开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 历史学科的教学又有了很大的变化
• 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
•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教学研究在我国已经取 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在具体的研究领域也还存在一 些分歧,关于历史教学法学科性质的认定便存在几种 不同看法。有些研究者认为他是一门“边缘学科”,也 有些人认为是“艺术学科”,还有的人认为式“历史学科” ,而比较普遍的认识是教育学中应用教育学的一个分 支。
资治通鉴》和为幼学专门编写的《纲鉴易知录》,那
更是漫长封建社会里的主要历史教学内容。
(二)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的历史教学法教学
清末,美欧的学校教育传到我国,我国的学校
才开始独立开设历史课。民国时期,我国开始创办师 范院校才有了学科教学法的内容。
自从戊戌变法以后,清政府开始废科举,兴学堂, 有了近代意义的各类学校;接着于1902年颁布了“ 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该学制的课程设 置中规定有“史学”一科。次年,又颁布“奏定中学 、小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把“史学”改为 “历史”。自此以后,历史在中、小学成为一门正式 的独立学科。辛亥革命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 教育部拟定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中学为四年制 , 后有小的变化,至 1922年, 实行 “新学制”即 “壬戌学制”,规定中学改为三·三制,共六年。此 后,我国的学制虽不断变化,但基本上以1922年颁 布的——新学制作为基础。自此以后,初一至高三各 年级都设前夕。
第一章 绪论
• 此外, 还在原始社会里,一些氏族、部落在祭祀 祖先的仪式上,就往往以颂歌的形式,向氏族、部落 成员传授有关先民的历史知识。《诗经》中的《玄鸟 》、《长发》里明确地讲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和“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的先商部落的历史情况。 《生民》、《公刘》等篇则叙述了周部落的历史情况 :“厥民初生,时维姜嫄,……履帝武敏歆,……时 维后稷”以及公刘迁豳,发展了周族的过程,如果加 上 《大雅》和《鲁颂》等篇,就基本上勾勒出了先 周的一部发展史。 这些诗篇大部分属于“颂”的部分, 是《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赞歌。这就是历史教学的起 源。 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字创造之前的原始社会, 历史教育现象就存在了。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第四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第四版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第四版
中国学校的历史课程一般是以书本阅读和主讲教师的讲解为主,
但是在友西第四版中,学校历史教学法更具体,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学
习更多实用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友西第四版也探讨一种更有效的教
学方式来促进历史教学。

首先,友西第四版主张学生们要充分发挥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

不仅要准确记住和理解历史事件,还要能够对其进行深思熟虑。

只有
赋予事件意义,学生才能认识到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和趋势。

另外,在
历史的学习中也要有讨论环节,让学生们互相之间探讨交流,从而加
深印象。

其次,友西第四版也建议采用实际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参加和组织一些实用的实践活动,比如考察,历史
志愿者等,既可以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们洞察力,并
且形成更加立体的历史素养。

最后,友西第四版认为,要把课堂教学与外部环境相结合,让学
生学习到历史焦点的综合能力,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比如学生可以去
博物馆、历史中心参观,让学生直观、参与的感受历史文化,加深印象,并理解历史的内涵。

友西第四版以实用性为基础,提出了非常有实践价值的历史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

且其以实际实践与学习叠加,让学生们对历史记忆更深刻,可靠,对历史文化启发新思想,洞察深刻。

中学历史教学法第四版于友西赵亚夫课后题答案

中学历史教学法第四版于友西赵亚夫课后题答案

中学历史教学法第四版于友西赵亚夫课后题答案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单选题] *A. 鸦片战争B. 北伐战争C. 抗日战争(正确答案)D. 解放战争2、63.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单选题] *A.隋朝时期B.唐朝时期C.宋朝时期(正确答案)D.南北朝时期3、64.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单选题]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正确答案)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4、7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279年,当宋朝末代皇帝死于一次海战时,宋朝终于灭亡。

一个全新的蒙古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统治,直到1368年。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单选题] *A.铁木真B.忽必烈(正确答案)C.朱元璋D.努尔哈赤5、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在()?[单选题] *A. 洋务运动期间B.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正确答案)D. 抗日战争时期6、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唐朝()[单选题]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正确答案)B.对外水陆交通发达C.对外开放,兼容并包D.经济文化世界领先7、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

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下列史实不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的是()[单选题] *A.千古一帝秦始皇B.一代明君唐太宗C.黄巢起义D.陈桥驿兵变(正确答案)8、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单选题] *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刘邦项羽之争(正确答案)D.陈胜吴广起义9、84.《史记》记载的历史时期是()[单选题] *A.西周到战国时期B.夏朝到汉武帝时期C.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正确答案)D.西汉到东汉时期10、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自己整理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自己整理

中学历史授课法一、名词讲解1、历史课标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授课的大纲性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历史授课的目标、过程、范围及教学要求等重要内容,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授课组织与推行、授课评估有重视要的指导意义。

2、维格授课也称微型授课或小型授课。

就是将复杂的授课过程分解成好多简单掌握的详尽单一技术,如“导课技术”、“结尾技术”等,并对每一种技术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任职教师进行屡次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授课技术的师资培训模式。

主要步骤:预先的学习、研究;供应示范;确定培训技术,编写授课方案;角色扮演;反响与议论;更正授课方案,重新进行角色扮演3、导入技术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活动开始时,指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它要请教师能迅速创立一种友善的授课情调停课堂气氛,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授课任务和授课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地。

构成要素:引起兴趣、激发认知需求、形成学习希望、促进参加。

导入种类:直接导入、经验导入、以旧导新、直观导入、故事和实例导入、设置疑问、悬念导入、4、讲解技术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的方式,向学生描绘情境,表达历史过程,讲解历史见解和说明历史发展规律,启示学生思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授课行为。

它是教师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授课方法。

种类:讲解法、讲读法、表达法。

5、结束技术是见教师在完成一项授课任务时,经过重复重申、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加强(进行坚固和运用)的授课行为。

使之坚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一类授课行为的技术。

6、板书技术是教师书写在黑板上的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图表等。

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提高授课效率的一直行为。

主要包括板书设计和应用。

板书种类:正版书(大纲式、图示式、图表式、线索式、比较式、综合式)和副板书7、提问技术是见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作出反响的技巧和能力。

它是师生在授课活动中双向沟通的桥梁和共同实现授课目的的纽带。

中学历史教学法 -

中学历史教学法 -

(二)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的历史教学法教学 清末,美欧的学校教育传到我国,我国的学校 才开始独立开设历史课。民国时期,我国开始创办师 范院校才有了学科教学法的内容。 自从戊戌变法以后,清政府开始废科举,兴学堂, 有了近代意义的各类学校;接着于1902年颁布了“ 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该学制的课程设 置中规定有“史学”一科。次年,又颁布“奏定中学 、小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把“史学”改为 “历史”。自此以后,历史在中、小学成为一门正式 的独立学科。辛亥革命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 教育部拟定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中学为四年制 , 后有小的变化,至 1922年, 实行 “新学制”即 “壬戌学制”,规定中学改为三· 三制,共六年。此 后,我国的学制虽不断变化,但基本上以1922年颁 布的——新学制作为基础。自此以后,初一至高三各 年级都设前夕。

此外, 还在原始社会里,一些氏族、部落在祭祀 祖先的仪式上,就往往以颂歌的形式,向氏族、部落 成员传授有关先民的历史知识。《诗经》中的《玄鸟 》、《长发》里明确地讲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和“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的先商部落的历史情 况。《生民》、《公刘》等篇则叙述了周部落的历史 情况:“厥民初生,时维姜嫄,……履帝武敏歆, ……时维后稷”以及公刘迁豳,发展了周族的过程, 如果加上 《大雅》和《鲁颂》等篇,就基本上勾勒 出了先周的一部发展史。 这些诗篇大部分属于“颂 ”的部分,是《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赞歌。这就是历 史教学的起源。 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字创造之前的原始社会, 历史教育现象就存在了。
• •
中国古代史学发达,人才辈出,史著丰硕,但传统 的历史教育基本上属于儒家经典教育的范围内,即所 谓“经史教育”,历史教育是附属于经学教育的。 • 我国的历史教育可以追溯到远古,但是,历史作 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从清末施行 新的教育制度后才开始的。其后,历史课的设置,不 断地随着学制的变化而变化。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读后感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读后感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读后感工作一年有余,在这期间里我不断地思考:教给学生什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如何结合?这个寒假我读了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书。

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感触颇深.历史教学是什么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多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谋生的职业。

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

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

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オ会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

这个时候,我们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

这个阶段还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教学。

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当我们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又该出现新的追求。

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

此时,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已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

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

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

"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历史教学为什么为书、为史、为学生历史教学为什么?为书乎?为史乎?为学生乎?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在教学之初,一般都认为教材是开展教学最根本的依据,学生要掌握的一切都囊括在教材中。

历史哲学类书单

历史哲学类书单

历史哲学类一、历史教育专著类:1、王雄:《历史教学心理学》,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2、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赵恒烈:《历史教育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5、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6、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中国建材出版社,1997年版8、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二、杂志、期刊:1、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学历史教学》三、网上资源:1、人教网网站历史天地主页:地址——http://202.106.163.36/lishi/index.htm2、古船主页:地址——/kechengjcyjs/person/guchan.htm3、惟存教育网站:地址——/4、史海泛舟网站;地址——/index.html5、K12史地政论坛:地址——/forums/list.php3?num=34四、通史、断代史、史学理论类著作(略)五、其它类专著(略)1,[英]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2,[英]罗素,《论历史》3,[美]德雷,《历史哲学》4,[英]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5,[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6,[德]狄尔泰,《精神科学引论》、《历史中的意义》7,[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8,[意]维柯,《维柯著作选》9,[法]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10,[俄]别尔嘉耶夫,《末世论形而上学》、《历史的意义》与《俄罗斯思想》11,[德]李凯尔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12,[匈牙利]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13,[法]福科,《词与物》14,[英]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15,[德]费希特,《现时代的根本特点》16,[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与《哲学解释学》17,[美]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18,[美]凯利,《多面的历史》19,张文杰主编,《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20,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21,李泽厚,《历史本体论》22,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论集》23,张西平,《历史哲学的重建—卢卡奇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24,雷戈,《哲学主义的历史》、《历史与意义》25,彭刚,《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26,韩震、孟鸣歧,《历史、理解、意义》27,刘知己、章学诚,《史通》与《文史通议》28,[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29,[英]尼尔·弗格森等,《未曾发生的历史》30,[英]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31,姜义华等,《史学导论》32,袁吉富,《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研究》33,黑格尔,《历史哲学》34,维科,《新科学》35,汤因比,《历史研究》36,洪汉鼎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二、历史类1,钱穆,《国史大纲》2,[美]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3,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学》与《美术、神话与祭祀》4,《顾准文稿》5,[美]田浩,《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6,[美]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7,[美]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8,[美]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9,[美]柯文,《历史三调》与《在中国发现历史》10,[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11,[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12,[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3,[日]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14,[英]汤普逊,《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5,[英]霍布斯包姆,《民族与民族主义》1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7,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20,张广智、陈新,《西方史学史》21,《史记》22,《四书五经》23,[英]基托,《希腊人》24,[英]巴洛,《罗马人》25,[德]梅尼克,《德国的浩劫》三、哲学社会科学类1,[古希腊]柏拉图,《斐多》,《理想国》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诗学》3,[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4,[中世纪]阿奎那,《基督教箴言隽语录》5,[美]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与《现在的哲学》6,[德]胡塞尔,《逻辑研究》、《纯粹现象学通论》、《欧洲科学危机与先验现象学》《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7,[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林中路》、《面向思的事情》与《在通向语言的途中》、《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8,[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认识与兴趣》与《后形而上学》9,[德]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0,[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儒教与道教》、《社会科学方法论》11,[德]腾尼斯,《共同体与社会》12,[德]黑格尔,《小逻辑》13,[德]康德,《康德原著选读》、《判断力批判》14,[德]卡西尔,《人论》、《卢梭、康德、歌德》15,[德]尼采,《权力意志》与《历史的用途与滥用》16,[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17,[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法]涂尔干,《社会分工论》、《实用主义社会学》19,[法]萨特,《存在与虚无》、《辨证理性批判》20,[法]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图腾制度》与《结构人类学》21,[法]福科,《疯癫与文明》、《知识考古学》与《不正常的人》22,[法]德里达,《声音与现象》、《写作与差异》、《论文字学》23,[法]雷蒙-阿隆,《社会学的主要思潮》24,[法]阿尔都塞,《读〈资本论〉》25,《人的问题》26,[德]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27,[英]达尔文,《人类的由来》28,[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与《哲学研究》29,[英]罗素,《西方哲学史》30,[奥]马赫,《感觉的分析》31,[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与《结构主义》、《人文科学认识论》32,[英]休谟,《人类理解研究》33,[法]彭加勒,《科学与假设》34,[美]梯利,《西方哲学史》35,[日]幸德秋水,《社会主义的神髓》36,[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37,[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国家论》38,[英]洛克,《政府论》与《教育漫话》39,[英]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与《波普尔思想精粹》40,[法]伽桑狄,《对笛卡儿〈沉思〉的诘难》41,[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42,[意]葛兰西,《狱中札记》43,[美]罗蒂,《真之追求》44,[美]塞尔,《心灵、语言和社会》44,[美]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45,[法]罗兰·巴特,《批评与真实》46,[美]杜娜叶夫斯卡亚,《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与《哲学与革命》47,[俄]杜冈-巴拉洛夫斯基,《社会主义:一种有益的学说》48,[德]阿佩尔,《哲学的改造》49,[法]德勒兹,《尼采与哲学》50,[法]巴拉什,《梦想的诗学》51,[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致命的自负》与《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思想精粹》、《知识、自由与秩序》52,《形而上学的恐怖》53,[英]彼德·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54,《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55,《系统、结构与经验》56,《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57,《政治的正义性》58,《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59,《后现代与社会科学》60,《计量史学方法导论》61,《结构主义与符号学》62,《比较现代化》63,《再看西方》64,《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65,《欧洲自由主义史》66,《自然价值》67,《超验正义》68,《社会如何记忆》69,[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与《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70,[英]柏林,《思想自由史》与《反潮流:观念史论集》71,《哲学的终结》72,《自由主义的终结》73,[俄]列宁,《哲学笔记》与《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国家与革命》74,《和谐经济论》75,《现代社会冲突》76,《重申自由主义》77,《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78,《求真意志—米歇尔·福科的心路历程》79,《文学哲学》80,[法]布尔迪厄,《自由、交流》81,[法]利奥塔,《后现代状态》82,《社会学理论的结构》83,《社会学二十讲》84,《现代社会学理论》85,《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86,《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87,[德]洪堡,《论国家的作用》88,《理解的真理》89,《海德格尔与中国天道》90,《历史与社会中的信仰》91,《在期待中》92,《论基督徒》93,《圣言的倾听者》94,《不可言说的言说》95,[意]帕雷托,《普通社会学纲要》96,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李泽厚哲学文存》与《论语今读》、《美学四讲》97,[美]摩尔根,《古代社会》98,《资本主义的诞生》99,《王阳明全集》100,冯契,《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101,金岳霖,《知识论》10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03,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104,《对逻辑的思考》105,《自由主义》106,《马恩选集》最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④要多观摩、多揣摩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二章历史课程论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

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

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④全面展示历史发展⑤促进学生认识历史3、历史课程设计的模式P30(一)学科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是以学科作为编制的基本依据。

(二)学习者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取向,以学习者的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础(三)问题中心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作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

4、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的主要类型P32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设计方案类型:通史式、主题式、课题式的历史课程5、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P34①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②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③历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6、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P46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本科学位、科目众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7、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P49①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范畴。

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全面阐释课程目标。

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③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④精选历史教学内容。

⑤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

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

避免教学内容上的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⑥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⑦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第三章历史教育目标伦1、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1.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2.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3.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

4.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5.吸纳消化古今优秀文化,增加知识2、历史学科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3、历史课程功能转变: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一个模式发展,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终身发展。

2、历史课程功能转变:①历史课程从强调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本位,转向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②历史课程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通识知识”。

③历史课程从关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要求4、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的依据:1.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2.社会发展的需求3.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4.历史学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5、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是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中学生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的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水准。

四个要点:一是时限。

二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水平。

四是国家的期望,即符合一定的社会需求。

6、学习历史基本要求:1、历史基础知识。

2、历史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特点:1.积极吸纳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徕构建目标体系。

2.对以往的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继承发展和创新3.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8、以学生发展为本表现:1.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生人格发展的视角确立2.目标确立的全面性,从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出发。

3.目标具有针对性,对时代需求和教育实际,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9、历史教育目标的世界性发展趋势:1.注意健全人格发展2.强调学会学习历史、学会做人。

3.关注人文精神的铸造第四章历史教材论1、历史教材的含义P88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的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

历史教科书主要有两大类型:通史教材和专题史教材。

2、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P92①要符合国家立场。

编纂收到政府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的约束,又必须接受政府教育部门的审查,因而从内容选材到观点论述都要体现国家政权或者主流社会的立场②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一历史研究领域不断开拓深入,改变了对整个历史的看法。

第二,更新了一些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

第三:考古学研究取得许多重要进展。

第四,历史教材论及历史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程度的发展。

第一、必须从传统的“教本”向“学本”发展,穿插生动故事,利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第二,不宜编入艰难涩懂的知识或者不成熟的学术观点。

总的来说,历史教科书编纂第一、内容要难易程度、叙述深度、分量大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表达方法和语言文字要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要采用学术界成熟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叙述的史料依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历史学习方法。

3、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原则P99科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定性原则、工具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4、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P112①注意选择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②注意选择体现基础性特点的内容③注意选择体现时代性特点的内容5、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P116①编排力求生动活泼②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③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④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6、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与作用①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②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③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④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7、如何有效运用教科书P125①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②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充实教学内容③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④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第五章历史教学论(上)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表现P129认识的目标、主体、对象、条件、活动具有特殊性2、历史教学过程特征P130间接性、多维性、导向性、互动性、发展性3、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结构)P133激发动机、感知历史、理解历史、运用知识、巩固知识、评估反馈4、教学原则的含义P138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及实施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5、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原则P140①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原则②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③系统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④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⑤掌握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⑥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⑦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6、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P147(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二)情境复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三)资料研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第六章历史教学论(下)1、历史课堂讲授方法P152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谈话法、图示法、演示法教学方法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所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设备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特长等因素。

2、谈话法的含义P155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3、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因素P157①是否适于历史的教学特点②是否适于教学目标的完成③是否适于教学内容的特点④是否适于学生的学习⑤是否适于教师本人的教学⑥是否适于教学实践的要求4、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P162讨论、辩论、史料研习、角色扮演、竞赛、制作5、历史课堂讨论应该注意的问题P163①对于讨论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实现有一定的准备②讨论的问题应是学习的重点,使讨论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重点③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发言,并把讨论引向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