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
浅析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浅析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出更加注重综合素养培养的特点。
传统的高中
语文教学主要侧重于文学知识的传授和文本的解读,而新高考改革则将语文教学内容延伸
至文学、古籍、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
通过扩展教学内容的范围,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多
元思维、综合分析和批判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往
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输和学生的背诵。
而新高考改革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
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考察等活动,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多元化和能力导向。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
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记忆能力。
而新高考改革则试图
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作品评价、实践评价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新高
考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育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多元化和能力导向的教学
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品质。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全
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符合新高考改革要求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整整三年时间,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一边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一边进行实践,既感受到语文新教材的变化之大,内容之新,但同时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了越来越多的困惑。
带着这种种困惑,笔者重新思考了语文及语文教学。
1 关于语文及语文教学《新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界定语文的课程性质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面对这个课程性质的界定,我想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的“文”字有这样几个层面的解读: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工具性应该体现在学会认字、组词、造句,继而可以写文章。
当前对待高中语文学科有这样两种倾向:(1)语文教学成为语文考试的附庸;(2)语文教学成为漫无边际的海聊。
现在高中语文在各个学科当中处于很弱势的地位,很多理科老师这样教育学生“你们一定要好好学语文,不然连理科题目都读不懂”。
试想,我们学语文难道仅仅是为了读懂别的科目的题目吗?恐怕不是的。
“文以载道”“传播思想”“传承文化”还应该是语文应该承载的责任。
近年来,没有一门学科像语文这样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巨大的成绩包含着巨大的问题,空前的成就受到空前的批评”。
面对我们人类细微的内心,语言显得太粗糙了。
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很多内心的细微感受实际上是靠语文的“共鸣”。
重新认识了语文,就对《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的说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句话中“语文素养”是核心内容,包括各种能力和素质。
第一是达到听说读写的两个层次:准确与优美。
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审美。
第二就是在听说读写中成长。
我们的心灵在语文中得到滋养,人格得到修炼。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给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中对教育价值、基本理念和教学重点都有很大改进。
笔者通过阅读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教学经验,粗略作出总结。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明确一、明确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育的目标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应试教育目标和新课程追求的教育目标之间,不能做出明确的选择,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中,往往不敢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继而导致一些老师不知道如何做,更使得一些老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感到茫然。
由此看出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目标清晰,课堂自然流畅精彩;目标模糊,课堂就会生拉硬扯,支离破碎。
很多老师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够明确,定位不尽合理,不能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系,以致课堂效率低下。
一些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教师,因为有了对教育目标的思考和准确定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如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韩军等老师。
通过研究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就会发现他们的改革都是建立在对人才培养目标上有了明确的认识。
他们取得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明确了不同于应试教育更高的教育目标定位。
新课程改革为每个教师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如果心中没有一个与新课程一致的教育理念与目标,教学改革就很难有效果。
要把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使更多的学校和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目标,使高中语文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能够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合格公民这个教育的总目标服务。
所以,要深化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就必须使更多的高中语文教师明确语文教育的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不断有效地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明确新课程改革中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中,无论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它们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都是形声意的统一。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高中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导,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熟练掌握。
但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更兼顾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
一、课程理念的转变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渐渐地舍弃了以单纯的学科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知识的同时,将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开发。
高中语文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思维与实践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思维的拓展,与思想与情感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的改变课程内容方面,新课标将高中语文课程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人文阐释、文本解读、文学鉴赏、文化探究和实践应用。
其中,“人文阐释”注重历史与文化,让学生熟悉文学史上的名人、作品及事件,了解文化的背景和内涵,掌握人文精神的内涵;“文本解读”是课程的核心,要求学生从词义到意义,从思想到文体,多层次解读文本;“文学鉴赏”要求学生品读文学作品,探究文学的美学与传达的思想情感;“文化探究”要求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深入探究文化现象;“实践应用”是通过实际的文学创作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学科教育理念的变化,语文教学方法也在创新。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并通过小组活动、个性化辅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以探究和实践为重点的方式,掌握课程内容。
这也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学将不再是单向传递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互动,从而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讨论分享、互相鼓励是重要的手段。
四、评价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传统教育中,高中语文学科评分以试卷成绩为主,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要通过综合评价,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调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和审美教育,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科发展不平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对策:要加强学科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古代文学、诗词的传统教学,还要加强现代文学、当代作家的传记及相关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并关注新时代的文学成就,增强对当代社会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不合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合理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教师们普遍缺乏创新意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对策:应该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也面临着挑战,目前普遍存在着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对策: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可以采用书面作业、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材内容不合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材内容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教材编写不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不强。
对策:应该针对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和编写更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内容。
可以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调查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使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学生只需要接受教师的灌输。
而现在,教师更多地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提供问题、布置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主要进行的是课堂笔记整理和记忆诗文的工作,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而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写作、演讲等活动,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实践操作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往往忽视。
而现在,高中语文教学开始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其综合素质。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和学科整合。
这些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新课改以其“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思考1. 课程内容过于繁杂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课程内容过于繁杂,时间不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保证完整的内容教学。
2. 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互动和启发性,难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课程内容繁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难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 考核评价形式单一传统的考核评价形式主要以考试为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对策建议1. 精简课程内容,突出重点针对课程内容过于繁杂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精简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强调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同时兼顾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拓展阅读”、“学生自主选读”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可以逐渐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采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设置学习小组、开展主题活动、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在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2024年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新模式教学
2024年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新模式教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改的推行,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探索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新模式教学的相关内容。
一、新课改背景介绍新课改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旨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二、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让位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同时,教学理念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要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
同时,教学内容还应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五、教学评价的改革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逐渐转变为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评价的主体也应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探究一、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科交叉和实践性教学。
这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要求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要求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过分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和注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乏实际的动力和乐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资源有限,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乏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资源,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和学习枯燥的情况。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索,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入的交叉,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
四、结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索,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实现自身的终身发展目标。
希望在新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能够迎接新的挑战,取得新的成就。
试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6篇
试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6篇第1篇示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中语文教学也随之进行了新的课改。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有着许多新的特点和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本文将试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新课改对高中语文课程设置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学科的整合性,要求语文课程要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知识的交叉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信息。
新课程还要求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们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素养和语言素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针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教师们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多样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
在新课改下,教师们应该转变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辩论、小组合作、课外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新课改对评价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填鸭式的学习,而新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应该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笔头测验、课堂表现、项目作业、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改进。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需要教师们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新课改从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出发,提出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教育等理念,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但是实际上,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课文默写、背诵等单一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更多地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单一,缺乏活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和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资源方面,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资源。
但是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教学设施和设备不够完善,很难支持新课改所需要的多样化教学活动。
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更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设备,如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
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重视高中语文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提高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平;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自己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课堂讨论、开展独立思考等,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发挥主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强调跨学科的融合。
新课改提出了“知识融合”的理念,即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要进行有机融合,达到互补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如历史、地理、数学等。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品位。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形式和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倡导多元评价方式。
新课改提出了多元评价的理念,即不仅仅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实践报告、课堂表现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元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元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跨学科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倡导多元评价方式。
这些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教学方式,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一、教学内容问题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发生了一些改变。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得以减轻,现代文学的引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现代文学教学中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教育不足。
新课改要求加强现代文学的教学,但仅仅教授文学作品还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加强对于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质量需要提高。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文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经典的作品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一些商业化的作品却被大量引入。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未能被完全改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引入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足。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校更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例如写作、演讲、朗诵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评价体系问题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现在的高中语文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很少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例如书面作业、口头报告、小组展示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转型升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我们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进行浅谈。
一、学科地位下降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高中语文教学不再是整个学科中的核心地位,而是与其他学科并列发展。
这种趋势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需要我们更加注重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的核心理念和技能。
对策:首先,我们应该注重语文学科的本质,让学生学会读、写、说、听等核心技能,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语感。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掘语文教育的交叉性与融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我们还应该以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思维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社会现象与问题,并且鼓励他们通过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考和感受。
二、课程内容单调化在新课改的理念中,高中语文教学要求寓教于乐,但施教过程却过于单调。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也无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
首先,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如游戏、互动演绎、小组讨论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我们要发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并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够学得开心,同时又能够学得扎实。
最后,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渐进式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三、考试应试化“应试教育”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困扰,而新课改虽然宣称要突破“应试教育”,但落到实处时,很多时候还是离不开“应试教育”,这种现象让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应试考试。
首先,我们应该改变教材的编写方式。
漫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漫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在变化和革新,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试图构建开放、共享、创新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改进?以下是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新课改下,教师应抛弃传统的课堂模式,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和成长。
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语文知识竞赛、写作比赛或者演讲比赛等活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
二、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点。
在维护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求,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读书活动、开设阅读角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及时予以调节。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以情境教学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营造出真实自然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堂管理,建立规范的课堂秩序,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四、整合资源,引导学生多元学习高中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把课本作为唯一的教材,还应该整合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学习,逐步养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比如视频、音频、图片等,让学生感受更加真实的教育场景,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
漫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漫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也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实践。
新课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对高中语文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浅谈,分析其带来的变化和发展。
首先,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过去的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而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追求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对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非常有益。
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重点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理解,而忽视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需要的是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通过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来促进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职场和社会的需求,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再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过去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重点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而较少讲述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观。
然而,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品德素养。
新课改要求教师将品德素养纳入教学内容,通过选择适宜的文学作品和教学方法,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操。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文学知识的丰富,更能从文学中领悟到人生中的智慧和真谛,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
另外,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被要求记忆和背诵大量的文学知识和名篇诗文。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阻碍。
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施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实际情况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审视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处于困惑中,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这是我们教师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树立新课程教学创新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究竟怎样使我们的语文课大受欢迎,有吸引力呢?师生要有文本意识。
激发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人文素养等等,这些崭新的理念在贯彻中被误解,被曲解,于是语文课堂上“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有上成美育课的,也有上成活动课。
热闹的背后是浮躁,创新的背后是虚无。
培养文本意识应抓住阅读,强调以读为本。
众所周知,“感悟”是从“感”开始的,无感之“悟”犹如空中楼阁。
当然,以读为本并非一读到底,一读了之。
既要注意“读”的多种方式,如齐读、诵读、默读、美读、分角色读、竞赛读等等,更要注意读的目的:速读有利于感知文本大概内容,美读有利于增强文本感染力,精读有利于品位语言,默读有利于思维训练,齐读有利于面向全体……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朗读方法。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探寻、理解蕴藏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方面的丰富意义,将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内涵分娩于主体中,激活、唤醒和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情愫,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灵。
这对学生的道德心灵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最核心的概念。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是对学生要有民主平等意识。
有了民主平等意识,师生间才会有零距离的对话,才会有自由的言语空间。
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上课中可以把一些多音字、难字故意抛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查找答案,同时在介绍作家时故意说一些他们写的名著,带动学生去看书,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1. 引言新课改是指针对我国当前教育问题及未来教育发展需要,对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
2. 目标与任务的明确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得到了明确。
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是通过语言文字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3. 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革。
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逐渐被弱化,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教材内容的更新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也得到了更新。
除了传统的文学经典作品,还加入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和社会科学文献,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增加了一些与现实生活和职业发展相关的话题,如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
这些更新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5. 考核方式的改变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考核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不再单纯追求记忆和书面表达能力,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加入了口试和实践性任务等考核形式,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考核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6. 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浅谈新课改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途径
浅谈新课改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改革。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改革的视角下,高中语文教育的教学途径也应该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倡导以生活为本的教学新课程改革倡导以生活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生活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和体验生活的智慧和情感。
高中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描绘人物的日常生活、讲述自己的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从而更好地感悟语文的魅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创新。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讨论与辩论、写作与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三、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拓展活动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高中语文教育应该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可以组织语文专题讲座、文学经典演讲、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和文化情怀。
通过这些课外拓展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五、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让学生在传承中感悟、在创新中追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
冯世雄
摘要:面对新教材、新课改的大气候,高中语文教学该如何作出相应的改变呢?我觉得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和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而且还要改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如果以新教材的使用为新课改启动的标志,我省小学、初中的课改是从2002年秋季开始的,高中课改是2006年秋季在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同时启动的。
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观念更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教育就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
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师生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什么是人才?李白诗句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
我们知道学生千人千面,个性迥异,但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都会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熟不知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因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
让我们牢记“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发现的老师”。
二、角色转变
第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动的。
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
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有的老师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况且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许多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的信息,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
我们
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
在学生倾诉时,是一个耐心细致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是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当学生迷路时我们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我们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向上攀登。
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第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
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只能教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事实上,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
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我们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
因此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第三,要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
而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为此,语文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只有做好角色的转变和定位,才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三、教学方式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
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
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
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
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不断学习,展现魅力。
“有实力,才能有魅力”。
练舞蹈的,往台上一站,你就不难发现他们是练舞蹈出身,那身段、那体形、那眼神,举手投足,与众不同。
他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一步一态都是风流。
新闻播音员,只要他们一张口,就字正腔圆,出语悦耳,不管什么新闻,都会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语文教师是语文的形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都该是语文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真挚的感情,精妙的语言,和谐的音韵节奏,深刻的思想内容,都是语文教师的标志。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更要体现以上特色。
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语文学科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在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上是学生的引导者。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语文教师还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新课改不仅适应时代的步伐,而且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新举措。
每一个人民教师,都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出努力的责任和义务。
而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大力支持新课改,把“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
具体应做到: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和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改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乐学语文、乐于语文”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