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到名牌大学研究生的真实人生蜕变
普通本科到名牌大学研究生的真实人生蜕变,看了保证你考研至少增80分
解决办法:要学会自我安慰: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来自习了!多上一次自习,到时候又可以多考几分,成功又多了一份把握啊!
13.不善于合理的预判,导致做无用功(这点极其极其的重要)
解决办法:有些题目虽然出现在了参考书上,但是是根本不会考的,比如说很简单的知识点却出了很难的例题、去年刚刚考过的偏僻考点……记得08年数一考过一道傅里叶级数的大题,而此前15年只出过一次选择、一次填空,于是我就断定:09年绝对不考傅里叶级数,而大题肯定会考每年的热门——幂级数的展开或者幂级数的求和,因为已经3年没考过了而以前几乎年年考,基本上是今年求和明年就展开。于是我傅里叶级数那节根本就没看,重点看的幂级数的展开或者幂级数的求和。结果我就不多说了,有09真题为证。这就是合理的预判之威力所在啊!!!
2.既然准备考研了,就要学会放弃。能不上的课尽量不要上,能不参加的活动尽量不要参加,放弃一切影响考研的东西(自我放松的时间除外)。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逃几次课怎么了?就算挂了科又怎么了?奖学金没了又怎么了?开班会、年级大会我不去怎么了?被通报又怎么了?班上聚餐不去怎么了?既然决定考研了,一切皆是浮云,认真复习才是王道。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就是有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了考研主动挂了3科,扔掉了大一大二连拿2年的一等奖学金和一堆的荣誉证书,我敢说以一般人的智商,如果不大量逃课想考名牌学校是肯定没戏的!
考研分数线由每年最难的,也就是分数线最低的一门决定 ,考研共四门课 ,为英语100,政治100,数学150,专业150 ,个别专业不考数学,则考两门专业,都为150。假设当年数学最难,最低分数线为75 , 那么专业课线就为75,英语政治都为75/1.5=50 , 总分为四门课相加 。各学校各专业所划线各有高低不同。考研一般准备时间为一年,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 ,第二年的一月初考 ,考试为两天 ,一天两门。
研究生三年来的成长路程——自我总结
研究生三年来的成长路程——自我总结研究生三年来的成长路程——自我总结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已进入研究生的第三个年头。
回首往事,我发现自己在这三年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收获了很多珍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分享我的成长历程和收获。
学习成长作为一名研究生,学习自然是我的首要任务。
从本科到研究生,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在研究生的课程中,我接触到了更多的学科和知识,这使我感到非常兴奋。
我发现自己对于某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因此我开始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我阅读了一些专业书籍和论文,加强了与导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参加了许多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积极参与了一些项目和竞赛,以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比如,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阅读论文和书籍,如何归纳总结知识点,如何写出符合规范的论文和报告,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等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对于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也对我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起到了积极作用。
思维转变这三年中,我发现自己经历了许多的思维转变。
在本科的时候,我的思维方式比较独立、拘泥和传统。
但是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中,我逐渐接受了更多的思想和观念,学会了多角度思考和透过表象看本质。
在师兄师姐和导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着提出自己的独立想法和观点,接受不同的批评和建议,积极地反思和改进。
我也逐渐认识到,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并不是决定研究成果的唯一因素。
比起资质和努力,更为重要的是清晰的思路和实践的能力。
相信自己的想法并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思考是决定一个学生是否能成为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关键之一。
这一点,我已经在这三年研究生的生活中认识到了极大的意义。
团队合作学术研究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
这三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项目和研究任务,也接触到了不少的团队合作的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团队协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这样的能力会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任务达不到预期效果。
从本科到研究生成长路上的自我评价
从本科到研究生成长路上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项能力,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总结经验,并不断完善自己。
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成长之路上,我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以助我在学业和个人发展中取得进步。
首先,在本科阶段,我积极参与各种学术和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更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我善于与他人沟通,能够充分倾听并理解别人的观点,同时也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在团队项目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协作,达到共同的目标。
此外,我注重时间管理,能够合理安排任务并按时完成。
这使我能够更好地平衡学业和其他活动,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其次,在科研方面,我具有良好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本科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关于新型材料应用的科研项目,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我能够迅速理解并解决遇到的问题。
我乐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还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这些能力让我在科研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提高研究的质量。
在学术方面,我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快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我也注重自主学习,会主动查找相关的学术资源和信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上,我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和交流。
我善于总结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这使我在学术方面能够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也注重个人发展和素质提升。
我热衷于各种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志愿者工作和社区服务。
这让我更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也注重身心健康,通过健身和爱好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这使我在研究生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成长路上,我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研究生阶段的成长经历
研究生阶段的成长经历2023年,研究生阶段的我,终于迎来了毕业之际。
这一路走来,我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了长足进步,还经历了无数成长和挫折,让我更加成熟和自信。
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研究生阶段成长经历。
研究生第一年,我感受到了自己与本科生时期的巨大差别。
本科时期,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只是面对某些固定的知识点,而现在的研究生阶段则涉及到了更为抽象和深奥的研究内容。
我的导师让我阅读了大量研究论文,并带我去参加了不同的会议和研讨会。
这些经验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研究兴趣,同时也深化了我对学术研究的认识。
我开始意识到,为了取得进展和成果,我的努力和时间投入将会比本科时期更多。
除了学术上的挑战,研究生阶段还为我带来了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多重挑战。
在新环境下要适应和融入现有的研究团队,需要我学习如何与同龄人、导师和其他的学者交流和合作。
由于这些人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聪明才智,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会让我受益匪浅。
我还发现,在参与课程学习、做研究、写论文和参加会议等方面会有许多机会,这些机会督促并调整了我的学习计划。
我学习如何为每个任务设立时间框架及其优先级,如何优化我的学习时间,并为每项任务设置了一系列的目标,以便更加有意义地使我的目标成为现实。
在第二年,我开始进入到研究项目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我逐渐意识到,研究工作需要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不是快速获得成功的思想。
我开始尝试并接受失败,把它们视为理智检查的一部分,并学习如何从失败中获取新的启示。
通过这些努力,我逐渐遇到了新的机会并发表了几篇论文。
在研究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导师和同学,他们的观点和思想启迪了我的想法和方法,让我更加全面和开放地看待研究问题。
当我跟他们交流想法和见解时,我逐渐发现,一个人并非在所有方面都是正确的,那么,与不同人谈话和思考就会有多个视角。
这种开放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让我更加自信和适应研究的环境。
在第三年,我开始集中注意力撰写我的论文。
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术成长与发展
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术成长与发展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学位。
本科生和研究生生活之间的差异很大,从学术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本科到研究生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探讨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术成长与发展,并分享一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功的经验。
1. 研究兴趣的确定与培养在本科阶段,学生通常接触到广泛的学科知识,并了解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然而,随着进入研究生阶段,学生需要更加专注地研究一个特定的领域。
因此,确定和培养研究兴趣成为非常重要的一步。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相关课程或参加学术研讨会来进一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其次,与导师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最后,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如参与实验室研究或科研项目,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研究兴趣的深度理解和掌握。
2. 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在本科阶段,学生主要通过参加课堂教学和完成作业来获取知识。
然而,研究生阶段则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在这方面取得进步,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应该学会阅读和理解学术文献,包括期刊论文、研究报告等。
这将有助于他们了解前沿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其次,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善于分析和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可以通过参与学术讨论和与导师、同学的交流来实现。
最后,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实践能力,例如学会使用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掌握科学写作和演示技巧等。
3. 学术合作与交流学术合作和交流是研究生学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导师和其他研究生同学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助于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此外,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则是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和获取反馈的良机。
在学术合作方面,学生应积极与导师保持沟通,及时向他们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并接受他们的指导和建议。
此外,与其他研究生同学相互合作、学习和讨论,可以互相促进和提高研究水平。
在学术交流方面,学生应关注相关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通知,并积极提交自己的研究论文。
普通本科到名牌大学研究生的真实人生蜕变12页word
普通本科到名牌大学研究生的真实人生蜕变,看了保证你考研至少增加 50 分!机会,机遇,青春值得你去拼搏!!考研分数线由每年最难的,也就是分数线最低的一门决定,考研共四门课,为英语100,政治100,数学150,专业150 ,个别专业不考数学,则考两门专业,都为150。
假设当年数学最难,最低分数线为75 ,那么专业课线就为75,英语政治都为75/1.5=50 , 总分为四门课相加。
各学校各专业所划线各有高低不同。
考研一般准备时间为一年,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第二年的一月初考,考试为两天,一天两门。
1.选学校不要怕好,但是也不要报那些只招几个人的专业有些同学在选学校的时候,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标准一降再降,或者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选了名牌大学,正式报名的时候又动摇了,报了一所二流学校,结果到最后连那个较次的学校都没上,为什么?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一旦你在学校选择上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复习的时间和质量绝对会随之而下,其实你选什么档次的学校都差不多,如果选了好学校,复习时间不自觉的就会上去了,所以大家选学校的时候尽量往好了选,尤其是在研究生如此泛滥的今天,我认为一个烂学校的研究生是绝对不值得读的。
2.既然准备考研了,就要学会放弃。
能不上的课尽量不要上,能不参加的活动尽量不要参加,放弃一切影响考研的东西(自我放松的时间除外)。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逃几次课怎么了?就算挂了科又怎么了?奖学金没了又怎么了?开班会、年级大会我不去怎么了?被通报又怎么了?班上聚餐不去怎么了?既然决定考研了,一切皆是浮云,认真复习才是王道。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就是有很多人不明白。
我为了考研主动挂了3科,扔掉了大一大二连拿2年的一等奖学金和一堆的荣誉证书,我敢说以一般人的智商,如果不大量逃课想考名牌学校是肯定没戏的!3.不要贪得无厌,买一堆参考书。
一本好书读5遍胜过5本好书读一遍!我在数学上花的功夫最多,暑假2个月的时间里,我所有的时间(从上午到深夜)都花在了数学上,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临考试前一个月很多人的复习全书还没看完,而我的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的)完完整整看了3遍,《真题解析》完完整整看了3遍(部分章节4遍),《400题》2遍,《超越135分》2遍(部分章节3遍)。
研究生生活及成长感悟
研究生生活及成长感悟三年的时间,看起来很长,因为我们经历了很多;但其实也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因为转眼间我们已经到了毕业的时节。
刚来的第一年是理论课的学习,而从研一下学期起我便参与到导师的课题研究中。
刚开始的时候跟着师兄的熟悉实验流程,然后自己独立查阅文献,制订实验流程并不断地改进,到最后指导学弟学妹们进行实验。
我体会到了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可以带给人很大的满足感!说到找工作,自己在这一块儿其实做的是很不好的,首先是因为自己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其次是由于自己找工作的时间比较晚,开始阶段把心思都放在了转博的申请中,后来的失败使得我有一些措手不及!因此,一个好的规划对于我们是很重要的,事情最好应该多做打算,提前做准备。
这样遇到事情的时候才能沉着冷静的面对。
当实验出现问题的时候,上述方法也同样适用。
在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活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怎样做人和做事,以及我们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入学已经有三个多月,研究生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我们刚从本科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难免会不适应角色转换,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迷茫和困惑,我仅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感悟一、端正研究态度李工真教授因学识渊博而被称为“武大活字典”,是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
他在的《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一书中回顾自己曾做过“知青”,做过8年理发师,在父亲母亲的影响与鼓励下,即使在一些最艰难的岁月里,始终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科研。
李工真教授在36岁的而立之年才公开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没有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术的热爱是无法取得这样的成就。
德国被称为“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德国古典科学观认为科学的目的一是揭示自然规律、秩序;二是过程中使自己达到理想的道德人格、道德修养。
这种古典科学观对德国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对我们也有重要的启示。
做研究初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
2019年普通本科到名牌大学研究生的真实人生蜕变49805.doc
普通本科到名牌大学研究生的真实人生蜕变,看了保证你考研至少增加50 分!机会,机遇,青春值得你去拼搏!!考研分数线由每年最难的,也就是分数线最低的一门决定,考研共四门课,为英语100,政治100,数学150,专业150 ,个别专业不考数学,则考两门专业,都为150。
假设当年数学最难,最低分数线为75 ,那么专业课线就为75,英语政治都为75/1.5=50 , 总分为四门课相加。
各学校各专业所划线各有高低不同。
考研一般准备时间为一年,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第二年的一月初考,考试为两天,一天两门。
1.选学校不要怕好,但是也不要报那些只招几个人的专业有些同学在选学校的时候,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标准一降再降,或者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选了名牌大学,正式报名的时候又动摇了,报了一所二流学校,结果到最后连那个较次的学校都没上,为什么?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一旦你在学校选择上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复习的时间和质量绝对会随之而下,其实你选什么档次的学校都差不多,如果选了好学校,复习时间不自觉的就会上去了,所以大家选学校的时候尽量往好了选,尤其是在研究生如此泛滥的今天,我认为一个烂学校的研究生是绝对不值得读的。
2.既然准备考研了,就要学会放弃。
能不上的课尽量不要上,能不参加的活动尽量不要参加,放弃一切影响考研的东西(自我放松的时间除外)。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逃几次课怎么了?就算挂了科又怎么了?奖学金没了又怎么了?开班会、年级大会我不去怎么了?被通报又怎么了?班上聚餐不去怎么了?既然决定考研了,一切皆是浮云,认真复习才是王道。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就是有很多人不明白。
我为了考研主动挂了3科,扔掉了大一大二连拿2年的一等奖学金和一堆的荣誉证书,我敢说以一般人的智商,如果不大量逃课想考名牌学校是肯定没戏的!3.不要贪得无厌,买一堆参考书。
一本好书读5遍胜过5本好书读一遍!我在数学上花的功夫最多,暑假2个月的时间里,我所有的时间(从上午到深夜)都花在了数学上,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临考试前一个月很多人的复习全书还没看完,而我的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的)完完整整看了3遍,《真题解析》完完整整看了3遍(部分章节4遍),《400题》2遍,《超越135分》2遍(部分章节3遍)。
砥砺前行的成长之路——我的硕士研究生经历
砥砺前行的成长之路——我的硕士研究生经历砥砺前行的成长之路——我的硕士研究生经历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就到了2023年。
作为一名25岁的青年,在过去的三年中我经历了一段非常特殊的成长之路——我的硕士研究生经历。
这是我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有挑战、有机会、有成就、也有不断磨砺自我的过程。
以下,我将为大家详细地讲述这段旅程中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面对论文进入研究生阶段以后,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毕业论文,而我的情况还要加上一个课题的研究。
作为一个从本科直接跳跃到硕士的学生,我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我需要做什么来准备一个好的硕士论文。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开始看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加强自己的学术水平。
但是,无论是从分析方法还是描述能力上,我对于一篇完整的论文还是不够扎实。
这时候,我开始发现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理解和练习。
在所有的努力之下,我大约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第一篇论文。
这当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阅读和吸收前人的研究,也学会了怎样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转化为一篇清晰、条理分明的论文。
这是一段非常艰难的过程,但是我最终还是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当学术遇上挑战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开始深入研究我的课题,并尝试去提出更多的方案和结果。
时间和时间的困难,资金的缺乏都是我面临的无法避免的挑战。
无论在哪个领域,科学研究都需要时间、精力和耐心。
在硕士研究期间,我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重要和关键的试验上,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也不断地遇到失败和挫折。
在一个繁忙的周末,我和我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工作了很长时间。
就在我们即将完成一项关键的实验时,一个重要的设备突然发生了故障,我们的试验遭到了破坏。
彻夜忙碌以后,我们发现自己又陷入了之前的困境。
但是,经过导师和同学的鼓励,我决定不放弃,并重新开始试验的重写。
尽管有许多困难,但是在这段经历中,我学会了坚持和克服困难,在无视挫折的同时也收获了自信。
我的成长之路在完成我的硕士课程的三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非常有特点的学术关键点。
从本科到研究生我的成长历程
从本科到研究生我的成长历程从本科到研究生我的成长历程本科生涯的终结标志着我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新征程。
回顾起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成长历程,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在此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成长历程,并探讨它对我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1. 进入大学的决策过程当我即将高中毕业时,我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选择进入大学还是直接就业。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继续我的学业。
这个决定是受到我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追求影响的。
因此,我选择了申请本科,并最终进入了一个著名的大学。
2. 本科生活的挑战与收获本科生活是我迈向研究生阶段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取得了很多收获。
首先,学术上的压力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我需要应付大量的课业和研究项目,以及与同学们的学术竞争。
然而,这种挑战激发了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动力和毅力。
此外,社交和人际关系也是本科生活中的重要方面。
我通过参加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和志愿者工作等途径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些经历使我学会了沟通、合作和领导团队的能力。
这些技能对我的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 决定攻读研究生的动机在本科的最后一年,我开始思考是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通过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我逐渐发现我对特定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我认为通过攻读研究生学位,我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我感兴趣的领域,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我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生学习之中。
4. 研究生学习的挑战与成果研究生学习是我追求专业知识和发展个人能力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面临着更大的学术压力和挑战。
研究生课程更加深入和复杂,需要更多独立思考和研究。
我的导师和同学们也对我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然而,通过不断努力和自我挑战,我逐渐适应了研究生学习的节奏,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研究生学习中,我也有机会参与不同的研究项目和学术活动。
这些经历不仅提供了实践机会,还培养了我的研究能力和学术贡献。
二本逆袭985名校,我是怎么做到的
二本逆袭985名校,我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考研人,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历程。
无论最后是结局圆满,还是与梦想失之交臂,为了理想而拼尽全力的日子都应该被铭记。
虽然我们身上都贴着考研人的标签,但每个考研人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
今天和你分享黄喜程的考研故事,看他如何从二本院校逆袭985名校。
跟风考研对我来说,接触考研是件很突然的事。
大三下学期开学时,考研好像变成了一件特别紧要的事,身边的每个人都在讨论考研,不打算考研的同学甚至不好意思说自己准备找工作。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我也不知不觉地做了考研的决定。
做了决定后,第一件事就是选定目标院校。
这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
于我而言,学校首先必须在南方。
因为去南方上大学是我的执念,我想亲身体验在南方生活的感觉。
其次必须是名校。
因为我觉得名校的名气是由其学术成就堆砌出来的,名校有一种老师钻研学术、学生热爱知识的氛围,有传承感,我想参与其中,感受名校的魅力。
这些前提一旦确定,能选择的院校就不多。
我最后选定武汉和成都为目标城市,搜集、对比两座城市的学校信息,最后到四月中旬才定下来。
同学们可以在新东方在线的院校库中查找学校和专业信息。
一定要仔细比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瞄准川大我母校是山东的一个二本医学院校,而且我在校四年没有任何成就,没拿过奖学金,在班里是个“小透明”。
我们学校往年有考四川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前辈,但从来没有人考上。
甚至有一个大学四年学习、实践方面都表现出色的学姐,最后也求稳选报了西南财经大学。
这个形势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很让人沮丧的。
学姐告诉我西南地区公共课压分、专业课灵活,但当时的我体会不到。
这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四川大学两个选择中徘徊了很久,最后因为两者复试分数线差不多,干脆选了个排名更靠前的,就此和川大结缘。
搜集信息社会保障方面的复习经验贴很少,尤其是川大社保。
我在搜索框里输入川大社保、社会保障,翻到了最后一页,找到的经验贴除了让好好看教材、关注热点之外,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
高校总结我的研究生学习与成长经历
高校总结我的研究生学习与成长经历高校研究生学习与成长经历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在高校度过了难忘的学习与成长经历。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环境中,我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全面、成熟和有自信的人。
在高校生活的初始阶段,我面临着课程选择的难题。
作为研究生,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课程。
我针对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了一系列相关的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我的学术知识,还拓展了我的思维方式,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在课堂学习之外,我还积极参与了各种学术活动和研究项目。
通过参与学术讨论会和研究报告会,我有机会与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并了解到前沿的研究动态。
此外,我还与导师合作开展了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
在其中,我收集和分析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
这一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科研能力,还加深了我对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理解。
与课程和研究活动相辅相成的是学术论文的撰写。
在写作过程中,我不仅需要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还需要整理和展示自己的研究发现。
这个过程需要我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逻辑条理,并将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对我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次宝贵的历练。
在研究生生活中,我还积极参与了社团和学生组织的活动。
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与来自不同背景和专业的同学们合作。
通过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并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此外,我还主动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互动,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这一系列的经历为我之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校的学习与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反思和成长。
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我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努力改进和提升自己。
同时,我也学会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任务和管理压力。
这一系列的挑战和成长,使我逐渐成为一个更加自信和独立的人。
总结起来,高校研究生学习与成长经历是一次宝贵的历练。
三年研究生生活的心路历程和感悟
三年研究生生活的心路历程和感悟一、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当我踏入研究生的大门时,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然而,刚开始的日子却让我感到无所适从。
与本科生活相比,研究生的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和专业化,需要更高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身边的同学们都是优秀的人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与我有所不同,这让我感到压力倍增。
但我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融入新的环境,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努力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也逐渐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
二、研究生生活的苦与乐研究生生活是苦乐参半的。
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学习任务和科研项目,压力和挑战不断。
有时候,为了完成实验或写论文,我需要连续工作数小时甚至通宵达旦。
这样的努力付出常常让我感到疲惫和压抑。
然而,当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开始取得突破,或者发表了一篇高水平的论文时,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变得有意义起来。
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团队合作与人际关系在研究生期间,我参与了许多科研项目,需要与实验室的同学和导师进行密切合作。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我在这个阶段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有效地沟通和协调。
通过与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眼界,还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自我管理与时间利用研究生生活需要更高的自我管理和时间利用能力。
相比本科生活,研究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每天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合理安排时间,以确保任务的完成和效率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克服拖延症,并且培养了高效学习的习惯。
通过不断尝试和总结,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策略。
五、知识与思维的提升研究生期间,我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学术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知识。
通过参与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我接触到了许多国内外优秀的学者和科研工作者,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变(王院士对研究生的报告)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识的,然而不管是对于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而言,都应该准备要开始制造新的知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问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内容为何?他告诉我: 「里头写的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 」在中国原本并没有博硕士的学历,但是在西方他们原来的用意是,恭贺你已经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这个创新或大或小,都是对于普遍的知识有所贡献.这个创新不会因为你做本土与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体认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做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 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里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 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我举一个例子,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得了诺贝尔奖.他曾经在中研院的周报写过几篇文章,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 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怨: 「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 「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 」他说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self-help 」,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self-help 」,而不能再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索这个领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Learn how to learn ,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硕士或博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问题的人相比较.我想即使在***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你的标准不能单单只是放在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你这篇文章要有新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有所贡献与创新.二,一个老师怎么训练研究生第二个, 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 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 哪怕是自然科学的训练, 到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 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侪间密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的,相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你往后的生活应该或多或少都和这个探索有相关.(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Research。
【考研故事分享】从自考生到985研究生的蜕变
【考研故事分享】从自考生到985研究生的蜕变2012年4月13日下午四点,经过了一天忐忑不安的等待之后,复试结果终于如期而至,我以总成绩第四名被某985大学某专业拟录取。
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除了些许的欣喜之外,更多的是觉得突然之间轻松了许多,可能是考研期间精神一直绷得太紧的缘故吧。
在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之后,回想起来这两年来的考研生活,还是会不禁感叹万分:还记得那是2006年高考,我过了三本线十分,但因家庭经济条件的拮据,于是决定复读。
可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2007年高考依然失败,于是我到了省内的一所大专院校,可是我知道我不甘心。
我在高一的时候就有个研究生的梦想,尽管我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
偶然的一次,我得知了自考这个专升本的渠道,于是下决心试一试。
虽然我也得知,自考本科的学历含金量很低,可是普通专升本还需要两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我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等待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自考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在我2010年全日制大专毕业的同时,我拿到了省内某211大学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尽管有许多我的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但我知道这没什么的,因为这离我的理想真的还有很远。
结果说出来很轻松,可是真正自考学习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只有参加过自考的同学才会真正体会的到。
可以说,在大学三年的时间里,为了自考本科,我失去了很多。
没有去竞选过什么班干部,没有参加过什么社团,没有参与过什么竞赛,毕业的时候理所当然的还是独身一人。
我只知道在别人花前月下的时候,在别人外出旅游的时候,在别人欢度假期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独自在自习室里与课本为伴。
也许全日制本科的同学不会懂,就我个人觉得,为了一次性通过每次的自学考试,我付出的比在我本专业上要付出的多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自考本科只有在所有课目的考试成绩中,70分以上的科目占到总科目数的30%以上才有资格申请学士学位,获得了学位申请资格,然后还需通过一项学位外语考试,才拿得到学士学位证书。
从普通二本到中科院直博的逆袭之路
从普通二本到中科院直博的逆袭之路----ac8923da-6ea8-11ec-8f0f-7cb59b590d7d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当我的名字被发布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官方网站上时,我非常激动。
一起,我也觉得我的大学即将结束。
这所大学现在已经结束,剩下的毕业设计都是浮云。
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了山间,我想我应该写些东西来纪念我逝去的青春。
一路走下来,自个真的很疲倦很累,可是这个成果对得起自个的支付了。
准备好还记住13年的寒假最终的日子里,自个开端预备考研,从网上去搜校园,收集专业课的知识,其时自个愿望的大学时上海交大,记住在网上有个三战的师兄发了一个帖子,他第一年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由于北大水平太高和他自个九月份才开端预备,一战失利,然后他就去了北大旅行,当他坐在未名湖畔,耳边泛起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就在那一刻,他觉得自个现已是北大的一份子,那种激动和崇高的神往和我其时想考交大相同,每逢自个看到交大的校徽的时分自个也觉得自个也要成为交大的一份子。
即是怀着关于交大的那种激动和神往自个开端温习了。
开始开端温习的日子里,自个认识了夏肖,还记住我问夏肖为何考研,他给了我四个字,?丝逆袭,这四个字一向陪伴着我走到最终,自个也觉得自个逆袭了。
在开始复习的那一天,我一边上课一边看数学和英语。
当我第一次开始复习时,我不知道什么是疲劳。
我只是想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
通常我在周五休息,上网,打网球,让自己放松。
毕竟,学习也需要休息。
早期的日子仍然相对轻松。
最有价值的一天是暑假。
当我独自一人在宿舍时,我的室友们正在找工作,参加公务员考试。
我不像我一样在艰难的假期里在这里学习。
我不得不忍受济南35℃的高温和独自奋斗的孤独,那是你考研最痛苦、最悲伤的时刻。
你在教室的角落里安静地学习,在炎热的阳光下独自吃饭。
关于你自己的一切都是一种浪费。
没有人会帮你分享这些东西。
因为这不是学习的痛苦,有人会帮你解决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本科到名牌大学研究生的真实人生蜕变,看了保证你考研至少增加 50 分!机会,机遇,青春值得你去拼搏!!考研分数线由每年最难的,也就是分数线最低的一门决定,考研共四门课,为英语100,政治100,数学150,专业150 ,个别专业不考数学,则考两门专业,都为150。
假设当年数学最难,最低分数线为75 ,那么专业课线就为75,英语政治都为75/1.5=50 , 总分为四门课相加。
各学校各专业所划线各有高低不同。
考研一般准备时间为一年,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第二年的一月初考,考试为两天,一天两门。
1.选学校不要怕好,但是也不要报那些只招几个人的专业有些同学在选学校的时候,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标准一降再降,或者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选了名牌大学,正式报名的时候又动摇了,报了一所二流学校,结果到最后连那个较次的学校都没上,为什么?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一旦你在学校选择上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复习的时间和质量绝对会随之而下,其实你选什么档次的学校都差不多,如果选了好学校,复习时间不自觉的就会上去了,所以大家选学校的时候尽量往好了选,尤其是在研究生如此泛滥的今天,我认为一个烂学校的研究生是绝对不值得读的。
2.既然准备考研了,就要学会放弃。
能不上的课尽量不要上,能不参加的活动尽量不要参加,放弃一切影响考研的东西(自我放松的时间除外)。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逃几次课怎么了?就算挂了科又怎么了?奖学金没了又怎么了?开班会、年级大会我不去怎么了?被通报又怎么了?班上聚餐不去怎么了?既然决定考研了,一切皆是浮云,认真复习才是王道。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就是有很多人不明白。
我为了考研主动挂了3科,扔掉了大一大二连拿2年的一等奖学金和一堆的荣誉证书,我敢说以一般人的智商,如果不大量逃课想考名牌学校是肯定没戏的!3.不要贪得无厌,买一堆参考书。
一本好书读5遍胜过5本好书读一遍!我在数学上花的功夫最多,暑假2个月的时间里,我所有的时间(从上午到深夜)都花在了数学上,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临考试前一个月很多人的复习全书还没看完,而我的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的)完完整整看了3遍,《真题解析》完完整整看了3遍(部分章节4遍),《400题》2遍,《超越135分》2遍(部分章节3遍)。
推荐李永乐系列,确实很经典,尤其是里面总结的解题思路与考生误区要反复研读。
4.复习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地理解。
个人感觉千万不要上辅导班,尤其是那些英语数学全程班,最多最多上个政治的冲刺班!对数学跟英语来说,听老师在台上讲,根本不如自己静下心来慢慢理解。
相信我,自己理解的绝对比老师硬灌给你的深的多。
而且报了班之后会有惰性,老想着老师会帮你复习的,结果反而自己没复习。
不要太迷信前人,也不要太在意周围的人怎么着怎么着。
很重要的一点是问问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的人,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书,千万不可以盲目跟从别人的经验和进度,那样不但扰乱了自己正常的学习计划,也会影响了别人的情绪。
5.注意学习方法(我这只说最重要的几点,后面我会详细阐述)数学:打牢基础,善于总结,数学参考书每本要读2~3遍,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有哪些,什么条件下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总结出来并烂熟于心,考场上才不会出现似曾相识的题做不对的情况,如果你真的经历过考研考场那紧张气氛的话,你就会充分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强调这一点。
英语:才考了61分,不敢在这误导大家,就少说2句。
千万千万不要做《阅读XX篇》,绝对是浪费时间,只做真题,只背真题里出现的单词,真题是王道!真题做10遍都不为过!单词是每天都要背的,但注意每天都要复习以前那些没记住的。
推荐用张剑编的《真题解析》(黄皮书),做阅读要注意出题者的陷阱,把真题研究透了,做起阅读来你会发现每个题都那么相似。
政治:考研政治=马哲+马经+毛概+邓论+世经+时事+思修+近代史,马哲马经重点是理解,毛概邓论重点是记忆,剩下2个占的分比较少。
其实马哲马经是绝对的经典著作,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理解了之后,你会发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多么的让人热血沸腾,记得考研的那段日子里,每天熄灯之后,总是要跟寝室的哥们一起探讨马克思主义,尝试用马哲马经里的理论去解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效果就不用我说了吧;毛概邓论是修改过的,我就不多说了,一个字:背。
6.要知道考研的全过程里边最重要的是什么:初试成绩尤其是三门公共课的成绩。
现在有很多同学问我专业课的消息、如何买到试卷甚至是复试信息、如何提前联系导师等等,我想这些同学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本末倒臵。
我认为初试成绩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对我这种跨学校跨地区考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三门公共课的成绩,因为这三门的成绩没有水分,谁复习的好谁考的就高。
而专业课的水分是很大的,我曾经看到一个帖子:复习三周考上研究生。
当时我想:这人简直是爱因斯坦再世啊!仔细一看我释然了:数学70+英语40+政治50+专业课145+总分320,不用我再解释了吧。
所以如果你是跨学校跨地区甚至是跨专业的话,请记住这一点:三门公共课才是你能有所依赖的,尤其是数学。
我一直认为:想考天大结构这样的名牌学校的好专业,必须做到:英语要过线,数学分要高。
当然,考普通学校或者是本校的的不在此列。
考研路上16大拦路虎:1.那本又大又厚的数学复习全书(一定要注意)解决办法:最好9月份之前要把它啃掉,最晚千万别超过10月份,不然后面很被动很被动,切记切记。
2.背了又忘的英语单词解决办法:最好是每天抽出一点零碎时间背单词,本人推荐睡前记单词,然后早晨起来之后马上复习一遍,很灵的喔。
3.老是有意外情况出现,经常完不成制订的计划(一定要注意)解决办法:先具体看是些什么情况,是计划订多了还是自己的闲事散事太多了——终极办法:校外租房关掉手机大隐隐于市。
4.喜欢给自己找不去自习的借口(这点很危险)解决办法:在心里狠狠的骂自己一顿——怎么这么多借口啊!还想不想考研了?多上一次自习,到时候又可以多考几分,成功又多了一份把握啊!5.早晨7点钟还起不来解决办法:把闹钟放到桌子上,远离自己手臂所能控制的范围。
6.不通情达理专门挂考研学生的老师解决办法:先跟老师打个招呼说你要考研,要是他不鸟你的话,你也别鸟他。
大不了挂了就是,没什么好怕的。
7.自习室里静不下心来,缺乏效率(这点很危险)解决办法:这个主要还是一个要钻进去的问题,“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必须的。
8.盲目跟风缺乏主见(一定要注意)解决办法:制订一个好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再不行的话,放弃研伴,找一个没人的教室一个人自习。
9.对考研期间将会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心态调整好)解决办法:有句话说:考研的人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
虽然我不那么认为,甚至还有点怀念那段很单纯的生活,但是这句话至少说明了作为一个考研的人,压力是很大的,困难是很多的,生活是很单调的,总的来说是很吃力的。
10.不舍得放弃一些看似有用其实没用的东西(这点很危险)解决办法:想一下你为什么要考研,考研需要哪些东西?其实考研只需要2样东西:1.认认真真的复习2.大学毕业证(据说学位证都可以没有)。
怎么样?很简单吧。
11.不注重劳逸结合(一定要注意)解决办法:硬性规定每周的休息时间(以半天为宜,这半天你想干啥就干啥,千万别去复习,千万别想复习)。
12.缺乏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每一次自习解决办法:要学会自我安慰: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来自习了!多上一次自习,到时候又可以多考几分,成功又多了一份把握啊!13.不善于合理的预判,导致做无用功(这点极其极其的重要)解决办法:有些题目虽然出现在了参考书上,但是是根本不会考的,比如说很简单的知识点却出了很难的例题、去年刚刚考过的偏僻考点……记得08年数一考过一道傅里叶级数的大题,而此前15年只出过一次选择、一次填空,于是我就断定:09年绝对不考傅里叶级数,而大题肯定会考每年的热门——幂级数的展开或者幂级数的求和,因为已经3年没考过了而以前几乎年年考,基本上是今年求和明年就展开。
于是我傅里叶级数那节根本就没看,重点看的幂级数的展开或者幂级数的求和。
结果我就不多说了,有09真题为证。
这就是合理的预判之威力所在啊!!!14.忽视真题狂做模拟题(这点很危险)真题永远是最值得我们下苦功研究的,不管是数学真题、英语真题、政治真题还是专业课真题,因为模拟题的命题思路永远跟真题是有很大差别的,你做了就知道。
15.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的诱惑要是工作实在不错,就签了吧。
毕竟现在研究生这么多了,而且国家还在扩招。
要是工作比较一般,还是考研吧。
16.缺乏一定要考上的决心与斗志解决办法:多想想考上之后是如何衣锦还乡的,多想想考不上是如何吃苦受累的 ^_^ 哈哈,自己要学会安慰自己啊!公共课复习(一)数学1.先说一下复习过程(我只用了李永乐的全系列,4本)我用了暑假的全部时间看了1.5遍课本+复习全书(效率真低~~),9月份开学之后每天上午所有的时间均用来复习数学,看复习全书的时候我把我认为很可能会考到但是又不会做的题都整理到了一个本子上,后面再看的时候就快了。
大概是10月中旬的时候看完了3遍复习全书,然后就开始看《真题解析》,我想说的是李永乐系列最经典的一本书就是这本《真题分类解析》,每道真题后面的点评真的是很经典。
记得看多元函数积分学的高斯公式部分的时候,老李在点评中来了这么一句:这种类型的题目前为止还从未考过。
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怎么解这种题目,结果今年高数的压轴题正好就是这个类型的题目……^_^再说下《经典400题》,其实就是10套模拟题,我大概用了一个月时间做了2遍,认真做完会有高屋建瓴的感觉,不过没时间的同学不看也可以,数学关键还是要狠抓基础题,不怕难的题不会,就怕会的题做不对。
最后是《超越135分》,大家不要被它的名字吓到了,其实里面还是一些较基础的题目,分了七八十个专题题型。
难度接近真题,强烈推荐里面的某些专题,尤其是每年的热门题型的专题(比如说曲线曲面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