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

合集下载

数字通信技术第10章

数字通信技术第10章

d0
为了能纠正t个错码,同时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0 e t 1
A
(e t )
B
t
e
t
汉明距离
1
码距等于(e+t+1)的两个码组
纠检结合工作方式: 当错码数量少时,系统按前向纠错方式工作,以节 省重发时间,提高传输效率; 当错码数量多时,系统按反馈重发的纠错方式工作, 以降低系统的总误码率。
冗余度:监督码元数(n-k) 和信息码元数 k 之比。
理论上,差错控制以降低信息传输速率为代价换取提 高传输可靠性。
3
编码序列的参数
n k r
- 编码序列中总码元数量 - 编码序列中信息码元数量
- 编码序列中差错控制码元数量 (差错控制码元,以后称为监督码元或监督位 )
k/n
an1 an2 a0 0
式中,a0为监督位,其他位为信息位。

奇数监督码中,此监督位使码组中“1”的个数为奇数:
an1 an2 a0 1
20

检错能力 - 能够检测奇数个错码。 设:码组长度为n, 码组中各个错码的发生是独立的和等概率的, 则在一个码组中出现 j 个错码的概率为
12
码距的几何意义:以n = 3的编码为例
a1
(0,1,1)
(0,1,0)
(1,1,0)
(1,1,1)
(0,0,0) (1,0,0)
a2
a0
(0,0,1)
(1,0,1)
每个码组的3个码元值(a1,
a2, a3)就是此立方体各顶点的坐 标。码距是对应于图中各顶点之间沿立方体各边行走的几 何距离。 例:“000”=晴,“011”=云,“101”=阴,“110”= 雨, 4个码组之间,任意两个的距离均为2 一般而言,码距是 n 维空间中单位正多面体顶点之间的汉 13

数字通信原理章 (5)

数字通信原理章 (5)

第5章 信道编码技术
5.1.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思想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实现方法是在发送端给被传输的
信息附上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 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在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校 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发生错误, 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的关系就受到破坏,从而使接收端 可以发现错误,进而纠正错误。因此,各种编码和译码方 法是差错控制编码所要研究的问题。 5.1.3 差错控制方式
距应满足
dmin≥t+e+1 (e>t)
(5-3)
第5章 信道编码技术 图 5-2 纠错码纠错能力图示一
第5章 信道编码技术 图 5-3 纠错码纠错能力图示二
第5章 信道编码技术
5.2.3 奇偶监督码 奇偶监督码(又称为奇偶校验码)是一种最简单的检错
码,它的基本思想是在n-1位信息码元后面附加一位监督 码元,构成(n,n-1)的分组码,监督码元的作用是使码长 为n的码组中“1” 的个数保持为奇数或偶数。码组中“1” 的个数保持为奇数的编码称为奇数监督码,保持为偶数的 编码称为偶数监督码。
的一种改进形式,它不仅对每一行进行奇偶校验,同时对每 一列也进行奇偶校验。如表5-2所示的例子采用的是偶校验。
发送时,该码是按11001100、00100111、00011110、 11000000、01111011、00100111、01101001的顺序发送,而 在接收端将所接收的信号以列的形式排列,可得表5-2所示 的阵列。
(5-5)
奇偶监督码最小码距为2,无论是奇校验还是偶校验,
都只能检测出单个或奇数个错误,而不能检测出偶数个错
误,因此检错能力低,但编码效率随着n的增加而提高。

通信原理教程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课件

通信原理教程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课件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
总结词
线性分组码是一种通过将信息位与固定数量的冗余位进行线性组合来检测和纠正错误的编码方式。
详细描述
线性分组码将信息位和冗余位组成一个更大的分组,然后使用线性方程组来描述这些位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这些方程的满足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和纠正错误。常见的线性分组码包括汉明码和格雷码等。
差错控制
在计算机通信、网络通信等领域应用广泛,用于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应用场景比较
信道编码在长距离、高噪声环境下具有优势,而差错控制更适合短距离、低噪声环境。
应用场景比较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信道编码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LDPC码、Turbo码等新型编码技术的出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
奇偶校验
总结词:高效可靠
详细描述: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通过模2除法运算来检测错误的方法。发送方计算数据的CRC值并附加在数据后面,接收方通过同样的方式计算接收到的数据的CRC值并与附加的CRC值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值相等,则数据被认为是正确的;否则,数据被认为有错误。CRC是一种高效的差错控制方法,能够检测出大部分错误。
03
信道编码分类
线性编码
线性编码是指将输入信息序列映射为线性码字序列的过程。常见的线性编码包括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等。
非线性编码
非线性编码是指将输入信息序列映射为非线性码字序列的过程。常见的非线性编码包括卷积码、交织码等。
信道编码在数据传输中广泛应用,如TCP/IP协议中的差错控制机制、无线通信中的QPSK、QAM等调制方式。
01
差错控制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检测、纠正和恢复,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02
差错产生原因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例: 奇校验
0110101 1 1101100 1 1001010 0 0011011 1 1000101 0 1000101 0
特点:适合突发信道。
差错控制编码
3 .恒比码
码字中 1 的数目与 0 的数目保持恒定比例的码称为恒比 码。接收端只要检测接收到的码组“1”的数目是否对,就可 以知道有无错误。 例:“5中取3”恒比码,有C53 =10种不同组合,表示10个阿 拉伯数字。如表 10.2 所示。 “7中取3”恒比码,有C73 =35种不同组合,表示26个英文字 母和其他符号。 而每个汉字又是以四位十进制数来代表的。。
源密码 制 换

器器 器器 介 器
调制信道
解 译 解信 调 码 密宿 器 器器
编码信道
差错控制编码
由于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加性干扰和乘性干扰的影
响,会产生误码。由加性干扰引起的码间干扰,通常可以采 用信道均衡、匹配滤波器、升余弦系统特性、增加发射功率、 合理选择调制/解调方法等措施,减少误码。由于乘性干扰 影响,或采用了上述方法后,仍不能有效地抑制加性干扰的 影响时, 就要采用差错控制技术。
5. 重复码
监督码元是信息码元的简单重复。
接收端将接收到的码组的前一半(信息位)与后一半(监 督位)作模2加(“同或”),结果全为0则无错码。 特点:能够纠正错码。但效率低。(1/2)
差错控制编码
10.1.4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1. 分组码 分组码一般可用(n,k)表示。其中,k是每组二进制信息 码元的数目,n是编码码组的码元总位数,又称为码组长度, 简称码长。n-k = r 为每个码组中的监督码元数目。 分组码的结构如下:
差错控制编码
10.2 线 性 分 组 码

差错控制编码要点

差错控制编码要点

2024/2/9
2
第3页/共67页
10.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
1. 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方式 (自动请求重发或检错重发)
发端发送出可以发现错误的码字。经过传输到接 收端译码后,如果没有发现错误,则输出。如果发现 错误,则自动请求发端重发,直到正确接收到码字为 止。
2024/2/9
11
第12页/共67页
10.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码间距离d 及检错纠错能力 码字:由信息位和监督位组成的一组码元。
用C = ( cn-1 cn-2 … c0 )表示。
(许用码、禁用码) 码元: 组成码字的元素,用Ci表示。 码长:码字中码元的个数,用n表示。
码组:由多个许用码组成的一组码字。
2024/2/9
7
第8页/共67页
10.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香农有扰信道编码定理:
在有扰信道中只要信息的传输速率R小于信道容 量C,总可以找一种编码方法,使信息以任意小的差 错概率通过信道传送到接收端,即误码率Pe可以任意 小,而且传输速率R可以接近信道容量C。但若R > C, 在传输过程中必定带来不可纠正错误,不存在使差错 概率任意小的编码。
9
第10页/共67页
10.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减小误码率Pe的两种途径:
(1)n 及 R一定时,增加信道容量C。由图可见,E(R) 随C的增加而增大。由信道容量公式知, 增加C, 可通过增加S和B来实现;
(2)在C及 R一定的情况下,增加n可以使Pe指数减小。
2024/2/9
10
第11页/共67页
我国电传机传输汉字采用的是“5中取3” 恒比码,其码长 为5,码字中“1”的个数为3。这种码我国称为保护电码。码长 为5的二进制数共有32种组合,选择其中含有3个“1”的组合作 为许用码,为10个。

第6课 信道编码与差错控制

第6课 信道编码与差错控制

7 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
• 举例:
(1011)和(0100)两码组码距:d=4 (00)和(00)两码组间码距:d=0 (01)和(11)两码组间距离:d=1 (001)和(100)两码组间距离:d=2 (101)和(010)两码组间距离:d=3
7 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
• 2.最小码距:一个码组集合(包含多个码组)中, 任何两个码组间汉明距离(即码距)的最小值称为 码组集合的最小码距。 • 举例:
6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 (2)按码组中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的约束关系,又 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两类: –所谓分组码将 k 个信息码元划为一组,然后由 这k个码元按照一定的规则产生 r个监督码元, 从而组成 n=k+r 的码字;在分组码中,监督码 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信息码元。分组码用( n , k)表示,并且将其结构规定为: an-1,an-2.……ar ,ar-1,……a1,a0
5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
5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
5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
• 从之前的例子可以看出,差错控制能力是随着冗 余度增加而提高的。而且其中两个消息对应码元 值相异的程度越大,越有利于改善差错控制能力。 • 引入差错编码控制后,实际传输的 序列=(信息码元+监督码元),称为码组。 • 在信道容量既定的情况下,从用户的角度看,因 为发送的信息中附加的有冗余信息,传输的有效 成分减少,用户需要的信息传输速率有所降低, 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有所提高,即差错控制编码 用通过降低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来提高传输 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
8-3 混合纠错
• 混合纠错方式记作HEC是FEC和ARQ方式的结合。 • 发方发送具有一定纠错能力同时又具有检错能力 的编码。
• 收方收到编码后,检查差错情况,如果错误在编 码的纠错能力范围以内,则自动纠错,否则经过 反馈信道请求发方重发。

第7章差错控制编码

第7章差错控制编码

第7章 差错控制编码
7.2.2 行列监督码(二维奇偶校验码)
行列监督码(又称二维奇偶校验码、方阵码),它是垂直奇 偶校验与水平奇偶校验的组合,其发现差错的能力很强。这 种码是将若干码字排列成矩阵,在每行和每列的末尾均加监 督码(奇监督或偶监督)。
例如
1100101100010100110001011000011001110101…… 为用户要发送的信息序列,现将每8个码元分成一 组编成方阵,对方阵的行与列都进行偶数监督,则 在发送端编成如表7-1所示的方阵。
息码为10101,码后的码字为1010110101; 当信息码有偶数个“1”时,则监督码是信息码的反码,如
信息码为11011,则编码后的码字为1101100100。
第7章 差错控制编码
监督码的解码规则如下:
解码时先将接收码组中信息码和监督码对应码位模2相加, 得到一个合成码。 若接收的信息码中有奇数个“1”,则此合成码就是检验 码; 若接收的信息码中有偶数个“1”,则校验码为合成码的 反码。 观察校验码中“1”的个数,就能判决信码是否有错并纠 正错误。
信道中差错的类型:
随机差错:由随机噪声导致,表现为独立的、稀疏 的和互不相关发生的差错。
突发差错:相对集中出现,即在短时段内有很多错 码出现,而在其间有较长的无错码时间段,例如由 脉冲干扰引起的错码或信道特性产生的衰落等。
第7章 差错控制编码
7.1.2 差错控制方式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
➢ 检错重发(ARQ)
7.1.3 纠错码的分类
1)按差错控制编码的功能分:检错码、纠错码 2)按信息码与监督码间的检验关系分:
线性码、非线性码 3)按信息码与监督码间的约束关系分:分组码、卷积码 4)按信息码的编码前后的形式分:系统码、非系统码 5)按信道差错类型分:随机纠错码、突发纠错码 6)按用于差错编码的数学方法分: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2.差错控制编码2.1. 引言什么是差错控制编码(纠错编码、信道编码)?为什么要引入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的3种方式?本章主要讲述:前向纠错编码(FEC)、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汉明码、循环码)、简单介绍RS码*、BCH码*、FIRE码*、交织码,卷积码极其译码、TCM编码*。

一、什么是差错控制编码及为什么引入差错控制编码?在实际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加性噪声的影响,接收端所收到的数字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

为了在已知信噪比情况下达到一定的误比特率指标,首先应该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采用时域、频域均衡,使误比特率尽可能降低。

但若误比特率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采用信道编码(即差错控制编码),将误比特率进一步降低,以满足系统指标要求。

随着差错控制编码理论的完善和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信道编码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并且在计算机、磁记录与存储中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思路:在发送端将被传输的信息附上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约束)。

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校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发生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的关系就受到破坏,从而接收端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研究各种编码和译码方法是差错控制编码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差错控制的三种方式1、检错重发(ARQ)检错重发:在接收端根据编码规则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规则被破坏,则通过反向信道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直到接收端检查无误为止。

ARQ系统具有各种不同的重发机制:如可以停发等候重发、X.25协议的滑动窗口选择重发等。

ARQ系统需要反馈信道,效率较低,但是能达到很好的性能。

2、前向纠错前向纠错(FEC):发送端发送能纠正错误的编码,在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码和编码规则,能自动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不需要反馈信道,实时性好,但是随着纠错能力的提高,编译码设备复杂。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之间有何区别?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之间有何区别?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之间有何区别?一、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信道编码是一种通过在数据传输中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可靠性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原始数据进行转换或编码,以增加冗余度,从而能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二、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差错控制是一种通过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的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入冗余信息,检测并纠正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错误,从而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三、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的区别1. 目的不同: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增加冗余信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而差错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2. 实现方式不同:信道编码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将冗余信息添加到原始数据中,以增加信息的冗余度。

差错控制则是通过引入差错检测码或纠错码,对数据进行校验和纠正。

3. 错误处理方式不同:信道编码通常采用反馈机制,一旦出现错误,将自动进行纠错,降低了数据传输的错误率。

而差错控制则需要在接收端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的操作,纠正功能是被动的,需要由接收端主动处理错误。

4. 效果不同:信道编码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概率。

而差错控制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虽然都是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在目的、实现方式、错误处理方式和效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了解和掌握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技术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通过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的结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现代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质量的要求。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

行监督码元 ↓
0101101100
1
0101010010ຫໍສະໝຸດ 00011000011
0
1100011100
1
0011111111
0
0001001111
1
1110110000
1
列监督码元 0 0 1 1 1 0 0 0 0 1
0
5.2.3 群计数码
把信息码元中“1”的个数用二进制数字 表示,并作为监督码元放在信息码元的后面, 这样构成的码称为群计数码。
表5-2
国际通用的七中取三码
5.2.5 ISBN国际统一图书编号
国际统一图书编号也是一种检错码,主 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书号在通信过程中发生误 传。图书编号的格式有统一的规定。
5.3 线性分组码
5.3.1 线性分组码基本概念 5.3.2 汉明码 5.3.3 对一般线性分组码的讨论
上一节介绍了一些简单编码,其中奇偶 监督码的编码原理利用了代数关系式,这类 建立在代数学基础上的编码称为代数码。
系。
图5-5 最小码距与检纠错能力的关系示意图
5.2 几种常用的检错码
5.2.1 奇偶监督码(奇偶校验码) 5.2.2 二维奇偶监督码 5.2.3 群计数码 5.2.4 恒比码 5.2.5 ISBN国际统一图书编号
5.2.1 奇偶监督码(奇偶校验码)
奇偶监督码(又称为奇偶校验码)是一 种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检错码,在计算机数 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5章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
5.1 信道编码基本概念 5.2 几种常用的检错码 5.3 线性分组码 5.4 循环码 5.5 卷积码 5.6 交织编码 本章内容小结
学习要点
信源编码的概念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常用的检错码 线性分组码 循环码 卷积码 交织码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编码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编码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编码是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非完全等同。

信道编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而差错控制编码是信道编码的一种特殊形式。

信道编码是一种提高数字信号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发送端的信息码元序列中加入一定的冗余度,以增加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在接收端,利用这些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信道编码可以降低误码率,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

差错控制编码是信道编码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目的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实现差错检测和纠正。

根据差错控制方式的不同,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 检错重发(ARQ):在发送端发送能够检测错误的码,接收端收到通过信道传来的码后,根据编码规则判断收到的码序列中有无错误。

若发现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把这一判决结果反馈给发端。

发端根据这些判决信号,把接收端认为有错误的信息再次传送,直到接收端认为正确为止。

这种方式需要具备双向信道。

2. 前向纠错(FEC):发送端发送能够被纠错的码,接收端收到这些码后,通过纠错译码器不仅能自动发现错误,而且能够自动纠正接收码字传输中的错误。

这种方式不需要反向信道来传递重发指令,也不存在由于反复重发而带来的时延,实时性好。

纠错设备要比检错设备复杂,纠错能力越强,编译码设备就越复杂。

3. 混合纠错:信头差错校验法(HEC)是一种混合纠错方式,它结合了ARQ和FEC的优点。

在发送端,对信息码元添加一定的校验位;在接收端,首先利用校验位进行差错检测,若发现错误,则请求重发。

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输错误,提高通信质量。

总结一下,信道编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包括差错控制编码在内。

差错控制编码是信道编码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目的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实现差错检测和纠正。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编码都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1)要点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1)要点
R=k/n 其中, k是信息元的个数,n为码长。
对纠错码的基本要求是: 检错和纠错能力尽量强; 编码效率尽量高;编码规律尽量简单。实际中要根据具 体指标要求,保证有一定纠、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并 且易于实现。
25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f : GF (2) GF (2)3
信息位 码字
0 000
f1 : GF (2)2 GF (2)5
33
若把监督方程补充为下列方程
34
可改写为矩阵形式
35
1000111
G
IrQ
0100110 0010101
称为生成矩阵
0001011
111
Q
110
PT
101
011
36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例题3:
下面是一个(6,3)线性二元码的全部码字
x16 000000 x26 100011 x36 010101 x46 001111
10 10111 11 11010
信息位k=2 码字数M=4
可见,码字的三个校验元都由其前两位线 性组合得到,即可由的线性方程组求得;
27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f1 : GF (2)2 GF (2)5
信息位 码字
00 00000
1(01) 1(10) 11
01 01101 10 10111
f (11) 11010
优点:不需要反馈信道;能进行一个用户对多个用 户的同时通信,特别适合于移动通信;译码实时性 较好,控制电路也比较简单。
缺点:译码设备较复杂;编码效率较低。
6
检错重发方式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方式是:发端发 出能够发现错误的码(检错码),收端译码器收到后, 判断在传输中有无错误产生,并通过反馈信道把捡测 结果告诉发端。发端把收端认为有错的消息再次传送, 直到收端认为正确接收为止。

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数据通信原理

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数据通信原理

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数据通信原理1. 引言在数据通信中,差错控制和信道编码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差错控制是指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添加一些冗余信息,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出现的错误。

信道编码则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在发送端添加一些冗余信息,以提高在有噪声或其他干扰的信道中的传输质量。

本文将介绍差错控制和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2. 差错控制差错控制是一种在数据传输中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技术。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差错,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差错控制一般包括两个主要方面:错误检测和错误纠正。

2.1 错误检测错误检测是指通过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出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常见的错误检测方法包括纵向冗余校验(Vertical Redundancy Check,简称V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等。

在VRC中,数据在传输前会添加一个校验位,该校验位是通过对数据中每个字节进行奇偶校验得到的。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会重新计算校验位,并与接收到的校验位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是否存在错误。

在CRC中,数据在传输前会进行一系列的运算,生成一段校验码,并将该校验码添加到数据中。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会重新进行运算,生成校验码,并与接收到的校验码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错误。

CRC具有更高的错误检测能力,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中。

2.2 错误纠正错误纠正是指通过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出并纠正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常见的错误纠正方法包括海明码(Hamming Code)和奇偶校验码等。

在海明码中,数据会经过一系列的运算,生成一段冗余码,并将该冗余码添加到数据中。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会进行一系列的运算,检测并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海明码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广泛应用于存储介质和数据通信中。

在奇偶校验码中,数据在传输前会进行奇偶校验处理,生成一个校验位,并将该校验位添加到数据中。

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9.1引言一、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数字通信中,根据不同的目的,编码分为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二大类。

信源编码~ 提高数字信号的有效性,如,PCM编码,M编码,图象数据压缩编码等。

信道编码~ 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又称抗干扰编码,纠错编码。

由于数字通信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乘性干扰引起的码间干扰,可用均衡办法解决。

加性干扰解决的办法有:选择调制解码,提高发射功率。

如果上述措施难以满足要求,则要考虑本章讨论的信道编码技术,对误码(可能或已经出现)进行差错控制。

从差错控制角度看:信道分三类:(信道编码技术)①随机信道:由加性白噪声引起的误码,错码是随机的,错码间统计独立。

②突发信道:错码成串,由脉冲噪声干扰引起。

③混合信道:既存在随机错误,又存在突发错码,那一种都不能忽略不计的信道。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是使不带规律性的原始数字信号,带上规律性(或加强规律性,或规律性不强)的数字信号,信道译码器则利用这些规律性来鉴别是否发生错误,或进而纠错。

需要说明的是信道编码是用增加数码,增加冗余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二: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1) 检错重发(2) 前向纠错,不要反向信道(3) 反馈校验法,双向信道这三种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见下图所示:检错重发前向纠错反馈校验法检错误判决信号纠错码信息信号发发收信息信号1521539.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用三位二进制编码表示8种不同天气。

⎪⎪⎪⎪⎪⎩⎪⎪⎪⎪⎪⎨⎧雹雾霜雪雨阴云晴111011101001110010100000−−−→−种许使用种中只准48码组许用码组,其它为禁用雨阴云晴 011101110000⎪⎪⎭⎪⎪⎬⎫ 许用码组中,只要错一位(不管哪位错),就是禁用码组,故这种编码能发现任何一位出错,但不能发现的二位出错,二位出错后又产生许用码。

上述这种编码只能检测错误,不能纠正错误。

因为晴雨阴错一位,都变成1 0 0。

差错控制编码(传媒05级)

差错控制编码(传媒05级)

(b) 返 回 重 发 示 意 图
t
发 送 端 1 2 3 4 5 6 2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t
传输
NAK 传输
接收端
1 2* 3 4 5 6 2 7 8 9 10 11 12 13
(c) 选 择 重 发 示 意 图
t
图8―3 检错重发旳三种工作方式
2024/9/22
14
控制编码就是将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编排在
一起旳过程。需要阐明旳是,有些书常把差
错控制编码称为信道编码,而第6章中,差错
控制编码仅是信道编码中旳一种构成部分
(其他内容涉及位定时、分组同步、降低高
频分量、清除直流分量等等)。
2024/9/22
8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8.2 差错控制方式 差错控制方式可分为:前向纠错(FEC)、 检错重发(ARQ)和混合纠错(HEC)三 种。图8―2是这三种方式构成旳差错控制系 统原理框图。
2024/9/22
27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表8―2 3位编码表
2024/9/22
28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在许用码组000、011、101、110中,右 边加上旳1位码元就是监督码元,它旳加入 原则是使码组中1旳个数为偶数。目前我们 再看一下出现误码旳情况,假设许用码组 000出现1位误码,即变成001、010或100三 个码组中旳一种,可见这三个码组中1旳个 数都是奇数,是禁用码组。
检验关系能够分为线性码和非线性码。
线性码: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旳关系为
线性关系,即监督码元是信息码元旳线性组
合,则称为线性码。
非线性码: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称为非线
性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内容简介学习要求学习目录结束放映作者:蒋占军内容简介——差错控制就是通过某种方法,发现并纠正数据传输中出现的 错误。

差错控制技术是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现 代数据通信中使用的差错控制方式大都是基于信道编码技术来实 现的,本章对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的信道编码方案作了 比较详细的理论述。

返回结束学习要求1. 理解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等; 2. 掌握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 3. 了解常用检错码的特性; 4. 掌握线性分组码的一般特性; 5. 掌握汉明码以及循环码的编译码及其实现原理; 6. 了解卷积码的基本概念。

返回结束学习目录5.1 概述 5.2 常用的简单信道编码 5.3 线性分组码 5.4 卷积码返回结束5.1 概 述本节内容提要:——差错控制是数据通信系统中提高传输可靠性,降低系统传输误 码率的有效措施 。

本节将介绍差错控制和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 差错控制的实现方式等内容。

5.1.1 差错控制 5.1.2 信道编码 5.1.3 基于信道编码的差错控制方式上一页下一页5.1.1 差错控制差错控制 ——通过某种方法,发现并纠正传输中出现的错误。

香农信道编码定理 ——在具有确定信道容量的有扰信道中,若以低于信道容量的速率传输 数据,则存在某种编码方案,可以使传输的误码率足够小。

基于信道编码的差错控制 ——在发送端根据一定的规则,在数据序列中按照一定的规则附加一 些监督信息,接收端根据监督信息进行检错或者纠错。

上一页下一页5.1.1 差错控制差错分析 随机错误 ——主要由起伏噪声引起,错误码元分布比较分散且彼此统计独立; 突发错误 ——主要由脉冲噪声引起,错误码元分布集中且彼此具有某种相关性。

错误图样E = A+ BE中,“0”表示正确,“1”表示错误上一页 下一页5.1.1 差错控制随机错误错误图样A: B: E:突发错误错误图样上一页下一页5.1.2 信道编码不可靠数据传输系统 ——在不采用信道编码的时候,进入信道的数据码元相互独立,一 旦发生错误,将无法发现。

例如气象台向电视台传输气象信息。

上一页下一页5.1.2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 ——将信息序列按照k位码元的长度分成若干个信息码组M,再将 信息码组输入到信道编码器,信道编码器按照一定的算法,产生 一个新的n位码字A输出,n>k; ——收端根据A中的相关性判断接收是否正确,并将其恢复成M。

——编码效率为k/n,即所谓编码效率是指信道编码后码字中信息 码元的数目与码字总码元数目之比 。

上一页下一页5.1.2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冗余k 个许用码字n k 个禁用码字n 个n 位比特的码字——信息码组M 由k 个二进制码元(即比特)组成,所以就有2k 个M ;——A 长度为n ,n 位长度的码字共有2n 个,信道编码实质是通过一定的规则,从2n 个长度为n 的码字中选择了其中的2k 个,每个被选中的码字称为许用码字;——未被选中的2n -2k 个n 长的码字称为禁用码字,反映冗余大小。

5.1.2 信道编码实例分析I对本节开始时的例子采用(2,1)重复码: 11”----晴,“00”---雨许用码组为:“11”和“00”,禁用码组为:“01”和“10”此时接收端可以发现单个错误,但不能纠正错误也不能发现2位错误,如下图所示:5.1.2 信道编码实例分析II对本节开始时的例子采用(3,1)重复码: 111”----晴,“000”---雨许用码组为: 111和000禁用码组为:001、010、011、100、101、110将这种编码用来检错时,可以发现两位以内的错误将这种编码用来纠错,可以纠正一位错误,如下图所示:5.1.2 信道编码如此译码的原因是信道中错一位的概率远远大于错多位的概率例如要把该(3,1)重复码在有一条误码率为10-5的信道传输,则:——错一位的概率为:P 1= C 31 Pe (1-Pe)2= 3×10-5——错二位的概率为:P 2= C 32 Pe 2(1-Pe)= 3×10-10——错三位的概率为:P 3= Pe 3= 10-15这种译码方法称为极大似然译码法,其基本原理为:构造一个极大似然函数L,从2k 个许用码组中找到一个码字C i ,当R = C i 时,函数L 可以取得最大值,则认为C = C i 。

5.1.2 信道编码线性码和非线性码——若f (·)是线性函数称为线性码——若f (·)是非线性函数则称为非线性编码信道编码的分类)(M f A =信道编码器函数关系式为:分组码和卷积码——分组码:每个信息码组M 通过运算产生对应的A ,记作(n ,k )12,,2,1,0)(−⋅⋅⋅==k i i i M f A ——卷积码:每个A 是由m (m <2k)个M 联合运算得到,记作(n ,k ,m )⋅⋅⋅=−⋅⋅⋅=⋅⋅⋅=−++,2,1)12,,2,1,0(),,,()1(1m i M M M f A k m i i i i5.1.2 信道编码系统码和非系统码监督码元信息码元非系统码格式系统码格式k 位n-k 位k 位n-k 位n 位(其中k 位信息码元)检错码、纠错码和纠检错码——若A 中的前k 位或者后k 位就是信息码组M ,则称这种编码为系统码,否则称为非系统码。

5.1.2 信道编码几个概念码长——码字的码元数目,例如(n,k)分组码的码长为n码重——指码字中“1”的数目,记作W(A)。

例如W(110110)=4码距(汉明距)——两个等长码对应位不同的数目,记作d(A,B),例如A=110110,B=101011,则d(A,B)=4码距与码重的关系——d(A,B)=W (A+B)5.1.2 信道编码最小码距(最小汉明距)12,,2,1,0;12,,2,1,0)},(d min{0−⋅⋅⋅=−⋅⋅⋅==≠k k j i j i j i A A d ——一个(n ,k )分组码的纠检错能力由其最小码距决定:————当最小码距d 0≥e +1时,能够发现e 个错误码元————当最小码距d 0≥2t +1时,能够纠正t 个错误码元————当最小码距d 0≥t +e +1时,能够纠正t 个错误码元,同时发现e 个错误码元(e>t )——(n ,k )分组码总共有2k 个码字,记作Ai (i =0,1,…,2k -1),则这些码字两两之间都有一个码距,定义该(n ,k )分组码的最小码距为:5.1.3 基于信道编码的差错控制方式反馈纠错(ARQ)方式原理——采用检错码,接收端发现错误后,给发送端一个反馈信号,要求重新发送,直到正确为止。

特点——编码效率比较高,对信道的适应能力强——重发导致信道的有效利用率较低,通信的实时性较差应用——数据通信系统5.1.3 基于信道编码的差错控制方式前向纠错(FEC )方式原理——采用纠错码,收端发现错误后自动纠正。

特点——无需重发,实时性好——编码效率较低,译码设备比较复杂——若错误超出纠错码纠错能力,只好将其抛弃应用——移动通信系统发收纠错码5.1.3 基于信道编码的差错控制方式混合纠错(HEC)方式原理——采用纠检错码,是ARQ和FEC方式的折衷方案特点——集合了ARQ和FEC的优点,在保证系统较高的有效性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应用——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系统5.2 常用的简单信道编码本节内容提要:——检错码在ARQ系统中使用,其生成方式简单,易于实现,检错效果较好,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节将介绍奇偶校验码、行列监督码、恒比码、正反码的编译码规则、特性以及应用情况。

5.2.1 奇偶监督码5.2.2 行列监督码5.2.3 恒比码5.2.4 重复码5.2.5 正反码5.2.1 奇偶监督码奇偶监督码——码重为奇数或偶数的(n , n-1)系统分组码)(0)(11010模二偶监督模二奇监督∑∑−=−===n i in i i a a ::ITU-T 建议——同步数据传输使用偶监督——异步数据传输使用奇监督监督关系——假设将(n ,n -1)的奇偶监督码的码字记作:a n -1,a n -2,…,a 1,a 0,其中a 0为监督码元,其余为信息码元,则各码元满足:5.2.2 行列监督码行列监督码——对水平方向(共L行)和垂直方向(共M列) ,同时进行奇偶监督的码,记作(LM+L+M+1 , LM)。

——该码具有很强的纠检错能力,常用于短波散射信道等信道干扰比较严重的通信中。

——(66,50)行列监督码的一个码字5.2.3 恒比码恒比码——该码的特点是码字中1,0数目恒定,亦即1,0数目之比恒定。

——目前我国电传通信中普遍采用3:2码,又称5中取3码,如下所示——国际上通用的ARQ电报通信系统中,采用7中取3码。

5.2.4 重复码重复码——重复码只有一位信息码元,监督码元是信息码元的重复,所以仅有两个码字;——(3,1)重复码两个码字为000和111,其最小码距为3;——(n,1)重复码也只有全0码和全1码两个码字,其最小码距为n,却有2n-2个禁用码组,随着码长的增大,其冗余也变得很大;——该码随码长增加,具有很强的纠检错能力,但其编码效率的急剧下降;——重复码并不是一种优秀的编码方案,仅用于速率很低的数据通信系统中。

5.2.5 正反码正反码——该码型多用于10单位码的前向纠错设备中,可以纠正一位错误,发现全部两个以下的错误,以及大部分两个以上的错误,其本质就是五单位码的重复;编码规则——信息码组中1的数目为奇数时,监督码是信息码的重复即正码;信息码组中1的数目为偶数时,监督码是信息码的反码。

译码方法——首先将收到的码字重的信息位和监督位按对应位作模2运算,得到一个5位码组,若该码字中有奇数个1,则将其作为校验码组,若有偶数个1,则取其反码作为校验码组。

然后,按照下表进行纠检错译码5.2.5 正反码正反码错误判决表传输出错,且错误位数大于1其它形式4监督元有1位出错,在校验码组中“1”对应的位置4个“0”,1个“1”3信息元有1位出错,在校验码组中“0”对应的位置4个“1”,1个“0”2传输正确全“0”1错误情况判断校验码组的形式5.3 线性分组码本节内容提要:——本节将对线性分组码的特点、编译码规则以及应用情况作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5.3.1 基本概念5.3.2 线性分组码编码5.3.3 汉明码5.3.4 循环码5.3.1 基本概念1.有限域——定义了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的有限集合;——q 个元素的有限域又称为伽罗瓦域,记作GF(q );——对域的逆元操作又演绎出了减法“-”和除法运算“÷”,域具有封闭特性)GF()GF()GF()GF(q q q q ∈⋅∈+∈∈βαβαβα,,,则域中总包含惟一的加法恒等元“0”和乘法恒等元“1”ααααα=⋅=+∈10)GF(,,则q5.3.1 基本概念域中任意元素存在惟一的加法逆元域中任意非零元都存在惟一的乘法逆元于是减法和除法运算可定义为:),GF(,)()GF(,)(1≠∈⋅=÷∈−+=−−ββαβαβαβαβαβαq q 域中元素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运算规则:γβγαγβαγβαγβαβγαγβαγβαγβαβγαγβαγβα⋅+⋅=⋅+⋅⋅=⋅⋅=⋅⋅=⋅⋅++=++=++=++∈)()()()()()GF(,,q5.3.1 基本概念GF(q )中定义的是模q 的加法和乘法,例如GF(2)的运算表如表所示:1110010+1100010·加法运算表乘法运算表5.3.1 基本概念2.矢量空间——所有n 维矢量组成的集合就构成了n 维矢量空间V n ;——矢量对矢量的加法构成一个加法交换群,即满足封闭性、结合律和交换律,有恒等元和逆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