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货币与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1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1、对于一国的比较优势,没有国际贸易时存在的国内价格告诉我们些什么?假设我们想知道没有国际贸易时,A国生产牛肉是否有比较优势。
可以把A国国内牛肉价格同牛肉的世界价格相比。
如果A国国内的牛肉价格低于世界价格,则A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生产牛肉的比较优势。
相反,如果A国国内的牛肉价格高于世界价格,则外国生产牛肉有比较优势。
通过将某种物品的国内价格同国际价格相比较,我们可以知道某国在生产该种物品上是否有比较优势。
2、一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什么时候成为进口者?当一国某种物品的国内价格低于它的世界价格时,该国成为该种物品的出口国。
当一国某种物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它的世界价格时,该国成为该种物品的进口国。
第10章外部性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
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列出不用政府干预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第15章一国收入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同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内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
容 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 如利率的调整。其特点是
行国库券,保护价收购粮食 通过利率的调整,间接对
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产生作用
政策 由国家制定,必须经全国人
制定
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者
由人民银行直接制定
联系 1、 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2、 在一般条件下,两者配合使用
• 【答案】 C
2011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 涨6.2%。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7%; 食品价格上涨13.4%,非食品价格上涨3.0%。 针对这一宏观经济形势,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是( )
A.提高存贷款利率 B.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 C.增加税收和财政支出 D.大量发行国债,加大对公共基础建设的支出
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 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 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 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解析】 由图可知,在A点时,存在物价走高趋势,宜采取稳健
的财政政策;从B点到C点,物价高起,经济过热,宜采取紧缩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E点时亦然;从C点到D点,物价低迷,经 济过冷,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B项正确,其他 选项错误。 【答案】 B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C D.②③
• 【解析】 保障房与商品房互为替代商品,国家实 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扩大保障房建 设,可增加保障房供给,相应减少商品房需求,从 而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查处囤地炒地行为, 可以增加商品房用地的有效供给并减少商品房用地 价格抬升中不正常的人为因素的影响,扩大商品房 供应量并降低商品房生产成本,从而抑制房价过快 上涨,故②④正确。提高存贷款利率会减少流通领 域中的货币量,①错误。提高居民收入会增强居民 的购买力,导致购房需求增加,房价会上涨,③错 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当代各国政府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两种手段,两大政策各有特点,了解它们的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它们的协调机制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当代各国政府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两种手段,两大政策各有特点,了解它们的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它们的协调机制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摆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协调配合使用两大政策,达到宏观调控目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的结构是第一部分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两大政策的协调问题,第三部分指出本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动所采取的措施,尤其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两大政策调节的领域不同。
财政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财政收支,主要通过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
货币政策主要从流通领域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
两大政策对收入分配,利率,产出的影响不同。
财政政策通过转移支付和税收等各种政策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货币政策直接调节货币供应量。
表1:两大政策对收入和利率的影响两大政策的效应时滞不同。
从扰动出现到经济政策产生作用的每个阶段都存在时滞。
这些时滞可以分为两种时间层次:外部时滞,即政策行为对经济影响的时间;内部时滞,即着手制定政策所花费的时间。
表2:两大政策的时滞效应两大政策调节的主体不同。
财政政策由政府制定和执行。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控制。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表明,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常见的配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是除货币以外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另一种基本手段。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个大动作是降息。
11月下旬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下降1.08%,是十年来罕见的猛烈的货币政策动作,体现出政策当局对未来宏观经济下行的担懮。
正如降温的政策效应需要累积一样,升温政策要将企业与居民的情绪点燃,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政策能量的持续加温。
因此,市场与政策的博弈过程中,降息的预期仍然会持续。
第二个大动作是放开信贷额度。
伴积极财政政策的信贷额度放开,不仅是固定资产投资配套资金的需要,也是向企业注入流动性,从而防止企业因流动性不足导致出现的『枯萎病』。
出口需求的大幅消失、居民消费无法短期弥补出口需求短缺遗留下来的缺口,必然反向对上游形成需求萎缩链条,从而出现PPI与PMI的急速下跌。
因此,以积极财政政策来抵消外需萎缩,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将从生产第一部类入手,这种需求必须有配套资金的支持。
笔者预期,从今年冬天开始的以高速铁路为中心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持续的流动资金的支持,这必然形成对货币信贷额度的冲动性需求。
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导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大面积滑坡,迫使政府在结构调整没有完成的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
不断扩大的信贷规模,将直接持续地为上游投资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中国经济有可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政策性力量的强力促成下迅速摆脱『危机』的压力,但最终需求因为外贸和内需不足而迫使经济再次回落,从而形成相对的生产能力过剩和生产资料过剩,这种过剩的生产能力如果没有效益保证,最终迫使银行以商业利益为目标而收缩信贷。
这种预期的潜台词是中国经济可能在未来三年内走出一个W底。
换句话说,在中国经济已经高度介入全球经济循环时,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还会受到国际力量的消极影响,为了抵消这种消极影响,货币政策上就得运用汇率工具了。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经济存在一条平衡增长路径;在长期内,财政政策是有效的,货币呈非“超中性”;在平衡增长路径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相互协调。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货币政策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方式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对于其执行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操作程序对收益率曲线也会有结构性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下图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示意图。
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初期,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且金融管制尚未放开之前,央行可以通过许多直接信用分配的手段,达到调节资金流动性的目的;加上金融投资工具及投资渠道十分有限,民间剩余资金大多流向金融体系,因此,央行强调以控制基础货币、银行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等变量作为政策的主要调节目标,其成效堪称卓著。
但是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日趋多元化.民间资金的自主性逐渐加强,市场上资金的流动对投资相对价格及报酬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由于市场的界线日渐模糊,而且金融市场与支付系统的效能提高,使得货币与非货币资产间的替代关系更为紧密。
这些将导致央行以数量管理的操作策略,其基础逐渐受到侵蚀,特别是市场流动性的需求行为似乎变得更加不容易掌握,也造成货币控制极大的困扰。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逐渐转向以利率为主要的操作工具。
具体来说,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时,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
一方面,导致银行准备金短缺,同业拆借市场供不应求,拆借利率上升。
进而引起其他短期市场利率上升;另一方面.短期利率的上升将导致长期利率的上升,如果市场认为央行的紧缩性政策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则市场会预期未来通货膨胀率下降,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应该比短期利率来得小.即收益率曲线将变得较为平坦,利差也会缩小。
反过来,当经济萧条、发生通货膨胀时,央行将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同业拆借利率下降,将导致其它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同时上升,如果市场认为央行的扩张性政策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紧缩问题,则市场会预期物价上涨,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应该比短期来得大,即利差将扩大。
货币与通货膨胀
然而李嘉图平衡式的拥护者认为,债券需 求曲线将会增加至BRd,均衡点将是点2',此时 债券价格不变,依然为P1,由于利率不会上 升,美联储就没有必要买入债券和增加货币供 应量。
五、围绕相机抉择政策与非相机抉择政策 的论战 相机抉择政策的支持者认为,经济通过工 资和物价水平调整而实现的自我纠错机制是一 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其中,相机抉择政策是指 在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降低失业率的政策。 相反,相机抉择政策的反对者则认为,如果政 府不采取相机抉择政策来降低失业率,经济状 况反而会有所改善。
四、通货膨胀型货币政策的起因 1.高就业率目标与通货膨胀 政府积极提高就业率的稳定政策可能会造 成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种是成本推进型通 货膨胀,它通常是负面的供给冲击或工人要求 提高工资水平而引起的;另一种是需求拉动型 通货膨胀,这种类型通货膨胀的产生通常是由 于政府政策推动总需求曲线向右位移引起的。 可以利用总需求一总供给分析来说明,高就业 目标是如何导致这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的。 (1)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4.2 重难点导学
一、货币与通货膨胀:实证研究 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在一段时间内特别 高,那么在相同的期间内其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也会特 别高。事实上,通货膨胀率很高的国家恰恰是那些货 币供给增长率高的国家。 1.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1921~1923年 1921年,刚刚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在偿付 战争赔款和恢复经济的压力下,政府支出远远超出了 收入。德国政府最后一条路是印刷钞票。政府可以通 过印制更多的通货(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支付向个人 和企业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到了1921年末,货币供应 量开始快速扩张,物价水平也急剧升高。
(2)供给方面的因素会独自导致通货膨 胀吗
如图24-4所示,负面的供给冲击(或工 资推动)推动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位移至 AS2,造成了点1‘上的高失业率。结果,短 期总供给曲线最终会向右返回到AS1,经济也 会恢复到原来的点1,物价水平也会回到原来 的P1上。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一致性1、政策实施主体的一致性2、政策调控最终目标的一致性3、政策作用形式的一致性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性1、调节目标不同2、作用机制不同
3、功能不同4、时滞性不同⑴ 财政政策时滞包括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实施时滞之分。⑵货币政策受到的局限与财政政策有所区别,与财政存在的问题相反,货币政策是认识时滞较长,而决策时滞与实施时滞较短。5、透明度不同
(2)持续的通货紧缩会使消费者推迟购买,以等待将来更低的价格出现,经济会由此陷入到通货紧缩的螺旋之中,最终导致衰退或萧条。
(3)通货紧缩还可能会引发银行业的危机。通货紧缩会加重贷款者的实际债务负担,使他们无力偿还贷款,从而导致银行倒闭,金融系统崩溃,就好象在大萧条时所发生的一样。
(4)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就业预期、价格和工资收入、家庭资产趋于下降,消费者得到同样多的“面包”,就得工作更长时间。因此,使消费总量趋于下降。
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应比较分析
国 民生 产 总值 , N (3 表 示 滞 后 三 期 的 国 民 生 产 G P一)
货 币 政 策 对 产 出波 动 的 效 应 相 比较 ,通 过 研 究 、 比 较 财 政 政 策 与 货 币 政 策 的 关 系 得 到 我 国货 币 政 策 特 点 。相 关 系 数法 主 要 测度 财 政 支 出 与产 出是 否相
总值。 I A C FN N E表示财政支出 ,IA C (1 FN N E一) 表示滞
后一期 的财政 支 出,I A C (2表示 滞后 两期 的 FN N E - )
财政支出 ,I A C (3 FN N E一 ) 表示滞后三期 的财政支 出。 6 3
*:。 衙
2 . 7 D7 0 7
表 l 我 国财 政 支 出与 产 出的相 关 系数 表
FI NANCE F NANCE I F NANC I E F NANCE I
供 应 量增 长 率 不 是 财 政 支 出增 长 率 的格 兰 杰 原 凶 . GN P增 长 率 和 货 币 供 应 量 增 长 率 的 联 合 是 财 政 支
财 政 政 策 和 货 币 政 策 的效 应再 次 引起 社 会 和 学界 的高 度 关 注 ,基 于 此 ,本 文选 择 1 9 9 6第 1季 度 至 2 0 09
第 3季 度 相 关 数 据 。 要 运 用 向量 自回 归 比较 分 析 我 国 货 币 和 财 政 政 策 效 应 , 出 主 要结 论 有 : 国 财 政 主 得 我 政 策 的效 应 比 货 币 政 策 的效 果 明 显 ; 币 政 策 的 实施 受 财 政 政 策 一定 的 影 响 ; 币 和 财 政 政 策 都 是 在 短 货 货 期 内有 效 , 期是 中性 的。 长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工具 主要是:
(1)公开市场业务 (2)调整再贴现率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一些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道义上的劝告。这是指一国的中央银 行通过口头或书面谈话或声明的形式对商业 银行在放款、投资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给以 指导或告诫,以取得商行银行的配合。这种 措施虽不具有法律或行政的强制性,但通常 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约束作用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内在稳定器作用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便影响 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具体包括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 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经济萧条,扩大社 会就业量。它可以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支 出来实行,也可以通过减税的办法来实 行,还可以“双管齐下”。这些政策的 实施既可以直接扩大社会总需求,也可 以间接扩大私人消费和投资
但是,如果实行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 量,则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在货币 投机需求等于零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 增加将会引起利率最大程度的下降,从而 促进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另一方面,当IS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时, 即使LM曲线不是垂直的,财政政策也是 无效的。因为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表明投 资函数的利率弹性无穷大,利率稍有变动, 就会引起投资的大幅度变动。所以,当政 府因为支出增加或减税而需要从私人部门 那里筹措资金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 会引起私人投资大幅度减少,使挤出效应 达到最大
但是,如果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 办法来增加总需求,则可以取得很好的 效果,因为它不会引起利率的提高,从 而不会对私人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实际上,即使IS曲线此时不是垂直线,而 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财政政策也能充分 发挥作用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十一版-名词解释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十一版关键术语/名词解释第一章1.总收入:一年中生产要素在生产商品与服务得过程中所获得得全部收入。
2.普通股:简称股票,代表持有者对公司得所有权。
股票就是对公司收益与资产得索取权。
3.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年中所生产得所有最终商品与服务得市场价值。
4.总产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中所产生得商品与服务得生产总量。
5.电子金融:信息技术得突飞猛进激发出得新得金融产品,并促进金融服务以电子化设备得方式提供给广大客户。
6.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得持续上升7.物价总水平:一个经济社会中商品与服务得平均价格8.联邦储备体系(美联储):美国得中央银行,负责本国货币政策得实施9.利率:借款得成本或为借入资金所支付得价格10.通货膨胀率:物价总水平得增长率11.资产:其所有者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对它们得有效使用、持有或者处置,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得那部分资产。
12.金融危机:金融市场出现混乱,伴随着资产价格得暴跌以及众多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得破产。
13.货币政策:对货币与利率得管理14.银行:吸收存款与发放贷款得金融机构15.金融创新:新得金融产品与服务得发展16.货币理论:该理论将货币数量得变动与货币政策与经济活动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展现了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就是如何作用于总产出得。
17.债券:债务证券,它承诺在一个特定时间段中进行定期支付。
18.金融中介:从储蓄者手中吸收资金,并向需要资金得企业或个人提供贷款。
19.货币:在商品与服务支付以及债务偿还中被广泛接受得东西。
20.预算赤字:在一个特定得时间段中政府支出超过税收收入得差额。
21.预算盈余:在一个特定得时间段中税收收入超过政府支出得差额。
22.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得供求关系及其机制得总与。
在这个市场中,资金从那些拥有闲置货币得人手中转移到资金短缺得人手中。
23.经济衰退:总产出下降得时期24.财政政策:有关政府支出与税收得决策25.证券:对发行人未来收入与资产得索取权26.经济周期:经济总产出得上升与下降运动27.外汇市场:货币兑换得场所,资金跨国转移得中介市场28.汇率:用其她国家货币表示得一国货币得价格29.失业率:可供雇佣得劳动力中未就业得比例第二章1.逆向选择:在交易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得问题(金融市场上就是指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逆向)后果即制造信贷风险得潜在借款人往往就是那些最积极寻求贷款并且最可能获取贷款得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有什么联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这个也将成为历年考试的考点,所以学生分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很有必要!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政策。
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
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用以对付大的与拖长的经济衰退,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
它通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具有直接、迅速和灵活的特点。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搭配,因而两者可形成合力,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发挥调控作用。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
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债把本来分别由财政机关和中央银行执行的相互独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起来,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总之,财政政策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既有不同的调节重点和手段,有着不同的调节影响和作用范围,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应有的积极作用。
助力企业,让创业变简单。
汇桔网的公司财税服务给您业务可靠的支持。
工商注册,公司变更,财务报表,,出纳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需求,我们全力满足您的需求,给您专业的服务。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再贴现率政策 主 要 工 具
公开市场业务
变动法定准备金率 道义上的劝告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辅 助 性 工 具
垫头规定
规定消费 信贷的条件
Back
道义上的劝告: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
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
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注意:道义劝告没有法律地位,也不同于强制性行政手 段。
r
LM1
LM2
r1 r2 IS O
Y1
Y2
Y
货币政策的效力和IS曲线的斜率(一)
一、水平的IS曲线 1、水平的IS曲线表明投资对利 率变化具有完全弹性。 LM1
r
2、水平的IS曲线是一种极端的 货币主义情形,它强调利率对投 资和国民收入具有明显的影响作 r1 用。 3、当IS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 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会 导致LM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 O 这时货币政策对国民产出具有完 全的效应,但对利率不会产生影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
就业水平,当这一目标实现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 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 当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时,政府有义务实行膨胀性的 财政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预算起初是盈余,政府可减少盈余甚至 造成赤字;反之,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政府应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 策。
垫头规定:规定股票交易中购买者必须支付的现金比例,
称为必须支付的垫头。
Back
货币政策的经济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效果的一般分析 (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 例):
央行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有价证 券)会导致LM曲线右移。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LM曲线的右移,会导致国 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 降。
经济周期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研究
经济周期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研究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增长、繁荣、衰退和萎缩四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政府需要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来应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政策手段。
它们可以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就业、通货膨胀、国际贸易和汇率等多个方面。
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协调,以达到最优的宏观经济效果。
第一阶段:增长阶段在经济周期的增长阶段,我们需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鼓励消费和投资。
同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降低利率或减少储备要求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在扩张性政策下,我们需要注意通货膨胀的问题。
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和债务负担增加。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适当地调整以避免通货膨胀。
另外,政府的财政政策也需要保持平衡,避免赤字过大。
第二阶段:繁荣阶段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我们需要实施收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收紧货币供应,提高利率和增加储备要求等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和过热经济。
同时,财政政策也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提高税收来遏制通胀。
这有助于控制价格上涨、稳定物价和保持健康的经济增长。
但是,在采取收缩性政策时,需要注意减速的影响。
过于严格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和投资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实现收缩性政策的平衡。
第三阶段:衰退阶段在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我们需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激励消费和投资。
同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和减少储备要求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复苏。
但是,在执行扩张性政策时,我们需要注意财政赤字的问题。
财政赤字可能会导致债务风险、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问题。
因此,需要适度控制财政赤字,将其保持在可持续的水平。
第四阶段:萎缩阶段在经济周期的萎缩阶段,我们需要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供给侧改革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供给侧改革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供需结构错配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表现为供给老化和供给抑制,必须通过在供给侧实施结构性改革,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供给侧改革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供给侧改革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供给学派财政政策供给学派财政政策(supply-side economics fiscal policy)主张降低累进所得税率,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实现预算平衡的一种财政政策观点。
同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相对立。
降低累进所得税率的观点供给学派断言,在经济增长的自然动力被窒息的地方用财政支出刺激需求的增长,只能带来通货膨胀,而累进的高所得税率则是窒息经济增长和抑制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
供给学派认为减税,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如鼓励人们加班加点,积极经营,推迟退休,缩短待业期,从而提高收入。
这样人们就可以有更多的钱用于支出,特别是有更多的钱用于储蓄,而储蓄与收入刺激相结合,又可以鼓励投资。
在这一点上,正好体现出它与凯恩斯学派认为减税的作用只在于增加总需求的不同着眼点。
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必须按照激励储蓄和工作并给投资者以鼓舞的方向去设计,主张实行累进税和公司税的削减。
它与主张对高收入阶层增税而仅仅对低收入阶层减税的自由主义者完全对立。
供给学派认为,当高额累进税率阻止企业家积累财富时,社会遭受的损失远较税收为多,它丧失的是企业家发展自己事业时所具有的发明革新、敢冒风险和创新的精神(见供给学派税收思想)。
改革福利制度的观点供给学派认为,在财政支出方面对经济增长起窒息作用的是社会福利开支。
他们认为所得转移──福利、社会保险、失业补助等等,对个人进取心的消极影响和高累进所得税率相同。
这是由于救济金的水平并不比个人从工作中得到的净所得低多少,在发放救济、津贴前对申请人作家庭调查以后所公开课征的实际税率,使领救济金变成一些人赚取另一些人个人所得的行为。
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和财政政策(fiscalPolicy)
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和财政政策(fiscalPolicy)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政府或中央银⾏为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以及调控的各项措施。
⽤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标——⽐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
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和设置银⾏最低(最低)。
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事物的两⾯,⼀个是从经济理论⾓度讲,⼀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根据对的影响⽅⾯,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
在时,中央银⾏采取措施降低,由此引起增加,刺激投资和,增加总需求,称为。
反之,经济过热、太⾼时,中央银⾏采取⼀系列措施减少,以提⾼、抑制投资和,使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平控制在合理⽔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措施运⽤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第⼀,控制。
第⼆,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
第四,改变。
第五,调整。
第六,。
第七,。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学词汇。
财政政策的概述财政政策是指根据⼀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任务⽽规定的财政⼯作的指导原则,通过与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可以刺激总需求,从⽽增加,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
税收对是⼀种收缩性⼒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从⽽减少国民收⼊,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的组成部分有两种形式:其⼀是,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上的花费——购买军备、修建道路、⽀付公务员的薪⽔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付,例如,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的⽀出,以提⾼某些群体(如⽼⼈或失业者)的收⼊。
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论文
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黄 朝 文 经过最近几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
但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因素,即出口、消费和投资增长乏力,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度加大。
为了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确保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在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今年将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
同时,国家计划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将增加10%以上。
下面我们就借助于IS—LM模型来分析这一政策的效果。
一、IS—LM模型的内涵IS曲线描绘了商品市场的均衡,即产出商品总量等于需求商品总量的均衡,也就是利率和均衡总产量的组合。
LM曲线描绘了货币市场均衡,即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的均衡,也就是在各个既定的总产出量水平上,利率等于价值才能使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在经济活动中,自主性消费支出,与企业的计划投资支出,政府的支出和税收的变动,以及出口的变动将会使IS曲线发生位移。
而货币供应或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导致LM曲线发生位移。
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将会导致均衡点的移动,并导致总产出量的变动。
二、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将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造成货币的超额供应,结果使利率下降。
利率下降使投资支出增加,后者又提高了总需求,并导致总产出量的增加。
如图(1)。
因此,总产出量与货币供应量成正相关。
2.IS—LM模型中的财政政策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将使IS曲线向右移。
政府支出的增加能直接提高总需求。
而税收的减少能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DI),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扩大总需求。
由此形成的总需求的增加将导致总产出量的增长。
如图(2)。
因此,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导致总产出的增加。
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出口、消费和投资增长乏力。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估计今年我国的出口增长将趋缓,外资流入将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438 图5
挤出效应
(a)货币市场
(b)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物价水平
利率
货币 供给
r2
4. . . . 又部分抵消了 总需求最初的增加
$20 billion .
2. . . . 支出增加提高
了货币需求
…这 使得 均衡 利率 上升
AD2 r M D2 MD 0 Aggregate demand, AD1 AD3
1. 政府购买支出增加200亿元最初使总需求
产量
增加200亿元
..
Copyright © 2004 South-Western
破窗经济——有趣的乘数效应
• 一个小流氓打破了时装店的橱窗玻璃并逃走 了。时装店主无奈,只得自认倒霉掏100元 买玻璃重新装上。玻璃店老板得到这100元 收入后,假设他支出其中的80%,比如说80 元用于买鞋;那么鞋店老板得到80元后,假 设支出其中的80%,64元用于买食物;食物 店老板得到这64元后,又将其中的80%用于 消费支出……. • 最终可见,时装店老板最初100元的支出, 经过一系列交易后,最终引起了500元的总 支出。
• 与其他政策手段的比较
• 当政府改变货币供给或税收水平时,它就通过 影响企业或家庭的支出决策而使总需求曲线移 动——影响是间接的。 • 当政府改变自己物品与劳务的购买时,它就直 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显然,增加购买支出时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有两种宏观经济效应使得总需求的移动大小 不同于政府购买的变动:
流动性偏好理论
• (2)货币需求 • 货币需求量由诸多因素所决定(回顾)
• 按流动性偏好理论,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 是利率 • 人们选择持有货币的重要原因在于流动性,可 以用以购买物品和劳务。但持有货币的机会成 本就是失去了可能得到的利率. • 所以,当利率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 增大了。因此,利率上升会使货币需求减少。 (负相关!)
货币量
货币量
0
产量 1、….当政府购买增加提高了总需求时
.
税收变动(P438)
• 机制:政府减少个人所得税——居民收入增 加——居民消费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 右移动。反之,当政府增税时,使得总需求 曲线向左移动。 【问题与运用8】
• 如果减少企业所得税呢?
• 对总需求影响大小的因素:1、乘数效应和 挤出效应。2、家庭预期:减税是持久的还 是暂时的。 • 【问题与运用4】 • P439参考资料: 财政政策对总供给的影响 ——长期
P432 图3
货币注入(增加货币供给)
(a)货币市场
利率
货币 供给
MS
MS2
(b)总需求曲加
货币供给时
P
2. . . . 均衡 ..
r2
AD2
利率因此下降
0
既定物价水平 P 时的货币需求
Aggregate demand, AD 0 3. . Y Y
货币量
产量
. . 增加了既定物价水平时的 物品需求量
乘数效应简单例子 P436
• 假设政府购买支出200亿元(如用于基础设 施建设) • 政府购买最初影响 200亿元 • 消费第一轮变动 200×MPC • 消费第二轮变动 200×MPC2 • 消费第三轮变动 200×MPC3
——————————————————————————————
加总=(1+MPC+MPC2+MPC3+…) ×200=1/(1 - MPC) × 200
流动性偏好理论
• (3)货币市场均衡
按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调整使得货币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 •在某一个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等于货 币需求,就称均衡利率 •当利率不在均衡利率水平上时,利率会 自动调整到使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平 衡(参见P429最后一段的解释)。
P429 图1
利率
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
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 财政政策指政府对政府购买或税收总水平的 选择,(从而影响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 • (补)所谓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 策 • 在长期中,财政政策影响长期中的储蓄、投 资和增长(即影响长期总供给)。 但在短期 中,财政政策主要影响总需求。
旧闻: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措施确定4 万亿元投资计划
挤出效应(P437)
• 但在事实上,财政购买性支出在增大总需求中并 没有乘数效应所表明的那么大,原因在于有另一 种效应——挤出效应在起相反的作用。 • 机制: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利率上升——减少 了投资支出——总需求减少 • 因此,挤出效应指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 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 挤出效应部分抵消了政府购买对总需求扩大的影 响。因此,政府增加一元购买时,总需求增加大 于还是小于一元钱,要看乘数效应大还是挤出效 应大。
一、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一)关于总需求的回顾
• 总需求——对应于每一个物价水平,经济中 需求的所有物品与劳务量(P405 C+I+G+ NX) •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P405 财富 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三种效应都同 时使得物价水平与物品劳务需求量反方向变 化(主要利率效应) •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可见P407)。很多因素 都会影响总需求,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从而带来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供给
r1
均衡 I 利率
r2
货币 需求
Md
0
美联储 固定的量
d M2
货币量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用流动性偏好理论来重新解释利率效应
• 物价水平是货币需求量的一个决定因素。 • 在每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较高的物价水 平增加了任何一种既定利率时的货币需求量. • 较高的物价水平使得利率升高。 • 利率升高使得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减少。 ——这就是利率效应和总需求曲线的向下倾斜 见P431最后一段归结的利率效应分析的三个步 骤 参考资料“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从略
自动稳定器——所有经济学家都一致认为
• 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 当经济 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也 会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 • 自动稳定器包括: 税制、转移性支出(如失业保障支出)—— 以衰退为例来分析 • 严格的预算平衡会破坏固有的自动稳定器
【问题与应用12】
附:美国2001年GDP及其构成...
总量(10 亿美 元) 人均量 (美元) 总量中的 百分比
GDP (Y) 消费 (C) 投资 (I)
10,082 6,987 1,586
35,375 24,516 5565 6519 -1225
100% 69% 16% 18% -3%
政府购买(G) 1,858 净出口(NX) -349
三、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315)
• 政府该不该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控制总需 求并稳定经济? • 支持:从1946年的“就业法案”以来,经济 稳定一直是美国政府政策的公开目标。 • “就业法案”有两种含义:
• 政府应该避免成为经济波动的原因。(政策应 避免大而突然的变动) • 政府应该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作出反应以便稳 定总需求。(凯恩斯所认为的总需求波动的原 因——悲观主义、乐观主义)
第24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on Aggregate Demand
本章目的
• 在本章中,你将… 了解作为短期利率理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分析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总需求 (注意方向) 分析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总需求 (注意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 讨论决策者是否应该努力稳定经济的争论 (考虑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时滞)
支出乘数的公式
• 支出乘数的公式(P437): 乘数= 1/(1 - MPC) • 重要数字:边际消费倾向:MPC
• 家庭新增的每一元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是 用于储蓄的比例(P436)
【书中的例子】 • 如果 MPC = 3/4, 支出乘数: = 1/(1 - 3/4) = 4 • 政府支出200亿引起了800亿元的物品与劳务 需求
preference) --凯恩斯 用以解释经济中利率的决定因素 • 按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 与货币需求相平衡。(请见P429图) (回忆上两章P381,货币供需均衡的决定机 制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存在不同?)
流动性偏好理论
• (1)货币供给 •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控制: • 公开市场活动 • 调整法定准备金 • 调整贴现率 • 因为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调节,所以其并 不依赖于利率。 • 因此货币供给曲线为一垂直线。
• 初步匡算,实施10大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 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 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 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 ,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 元。 • 会议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 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政府购买的变动
• 乘数效应 (与利率无关) 变大 • 挤出效应(与利率有关)变小
• 乘数效应
• 政府支出的每一元钱可以增加的物品与劳务的 总需求大于一元钱(P435)。
P436 图4
物价水平
乘数效应
2. . . . 但乘数效应可扩大 总需求的移动
200亿元
AD3 AD2 Aggregate demand, AD1 0
(接上)
• 特别是,影响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因素会 引起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使得总需求曲 线移动。 • 当物价水平之外的因素引起总需求量变动时 ,总需求曲线就会移动,从而带来短期内产 出的波动。 • 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时是用来降低这种总需求 的波动幅度的。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决定理论
• 流动性偏好理论(theory of liquid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