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规划部分[优质ppt]
合集下载
城镇体系规划8课件
第三阶段:城镇体系研究的提高和深化,20C70S后
我国城镇体系研究和规划的发展
① 1945年10月,梁思成曾在重庆《大公报》上发表了《市镇的体系秩序》一文, 专门介绍美国沙里宁的城市“有机疏散”学说,意欲推动我国战后城镇体系的 研究。但由于时局所限,未能有所发展。 ② 1964年我国城市地理学者严重敏首次译介了克里斯塔勒的《城市的系统》一 文,但其后未开展相应的研究。 ③ 1970s中期,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开始恢复后,城镇体系的概念得到普及, 1979年,中科院地理所、北大、南大等科研机构,承担了国家城建总局委托的 多项城镇体系研究工作,这是我国大规模进行城镇体系研究和实践之始。 ④1982年,国家计委开始了由试点到全国推广的全国各级行政区域(省、地市、 县)为主,包括部分自然区域的国土规划工作,以资源开发、生厂力布局和环 境整治为中心,城镇作为生产力布局的空间载体,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是城镇体系规划便在不同层次行政区开展起来。1983年,我国开始推行“市 带县”的行政体制,地级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得到重视。 ⑤1984年公布的中国城市规划条例第一次提出:“直辖市和市的总体规划应当 把行政区域作为统一整体,合理布署城镇体系”。明确规定要把城镇体系规划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⑥198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一步把城镇体系规划的区域尺度 向上下两头延伸,明确规定“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分别编制城镇 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镇规划的编制”,“设市城市和县城的总体规划应当包 括市或县的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据此,城镇体系规划成为法定规划。 ⑦1994年,建设部颁布了《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8年有对完善省 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并在陆续颁发的文件中要求各级城镇体系 规划都要有强制性内容。
城市规划体系ppt课件
5
5.2 城乡规划法规的发展历程
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加强城市 建设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原国家建委开始着手国家《城市规划法》 的起草工作。
1982年底,形成《城市规划法》送审稿,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部报送国务院;
1984年1月5日,颁布《城市规划条例》;(行政法规)
根据建设部1991年11月发布的《建设法律体系规划方案》的要求, 我国迄今已实现该方案中的大部分项目,基本实现建设事业的法制化。
7
5.3 城乡规划法规的基本内容
二、我国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
1.国家城乡规划法
城乡规划法是国家法律,主要调节城乡规划与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 和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关系;确立城乡规划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相 互关系;建立城乡规划合法性的基本程序和框架;确定对违法行为的处 置量度及执行主体;确立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城乡规划的职权范围及相应 的社会机制。
CHAPTER FIVE
K 城乡规划法规知识 nowledge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1
C 内容 ONTENTS
5.1.城乡规划法规概述 5.2.城乡规划法规的发展历程
5.3.城乡规划法规的基本内容
5.4.城乡规划依法行政 5.5.城乡规划文本的编制 *
2
5.1 城乡规划法规概述
9
5.3 城乡规划法规的基本内容
5.相关的法律法规 城乡规划与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所有行为直接相关,因此,城乡规 划既受到规范这些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制约,同时也对这些行为进行规范。 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关于行政管理、土地管理、环境管理、 房地产管理、绿化管理、文物和风景名胜区管理等方面。这些法规的主要 内容和相应的组织机制应当体现在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之中,同时,在这 些法律法规中也应当体现城乡规划的原则、组织和管理的程序等内容。
5.2 城乡规划法规的发展历程
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加强城市 建设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原国家建委开始着手国家《城市规划法》 的起草工作。
1982年底,形成《城市规划法》送审稿,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部报送国务院;
1984年1月5日,颁布《城市规划条例》;(行政法规)
根据建设部1991年11月发布的《建设法律体系规划方案》的要求, 我国迄今已实现该方案中的大部分项目,基本实现建设事业的法制化。
7
5.3 城乡规划法规的基本内容
二、我国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
1.国家城乡规划法
城乡规划法是国家法律,主要调节城乡规划与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 和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关系;确立城乡规划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相 互关系;建立城乡规划合法性的基本程序和框架;确定对违法行为的处 置量度及执行主体;确立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城乡规划的职权范围及相应 的社会机制。
CHAPTER FIVE
K 城乡规划法规知识 nowledge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1
C 内容 ONTENTS
5.1.城乡规划法规概述 5.2.城乡规划法规的发展历程
5.3.城乡规划法规的基本内容
5.4.城乡规划依法行政 5.5.城乡规划文本的编制 *
2
5.1 城乡规划法规概述
9
5.3 城乡规划法规的基本内容
5.相关的法律法规 城乡规划与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所有行为直接相关,因此,城乡规 划既受到规范这些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制约,同时也对这些行为进行规范。 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关于行政管理、土地管理、环境管理、 房地产管理、绿化管理、文物和风景名胜区管理等方面。这些法规的主要 内容和相应的组织机制应当体现在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之中,同时,在这 些法律法规中也应当体现城乡规划的原则、组织和管理的程序等内容。
长治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PPT
规划潞城市区2030年人口规模为15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为16平方公里左右。
(4)壶关县城
是以装备制造业、医药产业、轻型制造业、物流业为主导,旅游产业发达的宜居城市和城镇群东南部物流枢纽。
规划壶关县城2030年人口规模为1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模为10.5平方公里左右。
(5)长子县城
是现代农业和煤炭工业并举发展的县域中心城市,能源生产供应基地和优质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现辖10个县2个区1个县级市,常住
人口为3,334,564人,其中城区
48.4万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
煤铁资源为主。第二行业占全市生
产总值的67.4%
3
规划原则、依据、范围、期限、重点
规划原则
为指导长治市域的城镇建设和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落实山西省 “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发展框架,促进城镇与人口、经济与社会、资 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规划2030年沁县城的人口规模为7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为7.5平方公里左右。
(8)沁源县城
是沁源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域资源开掘与加工制造产业服务基地;以旅游度假为发展导向的山水宜居生态城 市。
规划2030年沁源县城的人口规模为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为8.7平方公里左右。
(9)武乡县城
是以红色旅游和镁铝制品为主导的县域中心城市,宜居园林城市。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06年4月1日执行);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 (5)《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6)《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7)《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镇化发展实施意 见》;
我国城乡规划体系PPT课件
由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国家——住建部 省、直辖市、自治区——建设厅/建委/规划局 市(县)——规划局
横向: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 纵向: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1.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1)城镇体系规划体系示意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 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三)制定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程序: 1、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镇人们政府根据城市和镇的总体规划,组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确定规划编制的内容和要求等。 2、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3、在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应当采取公示、征询等方 式,充分听取规划涉及的单位、公众的意见。对有关意见采纳结果应 当公布。 4、组织编制机关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 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得少于30日。 5、规划方案的修改完善。 6、规划方案报请审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县人 民镇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县级人民镇府,其他镇的控制性 详细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7、组织编制机关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精选编辑ppt13城市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专家和部门审查专家和部门审查国务院国务院省政府省政府公示程序公示程序公众公众意见意见规划规划纲要纲要草案草案专家专家意见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人大人大意见意见批复批复公众意见公众意见采纳情况采纳情况人大意见人大意见采纳情况采纳情况专家意见专家意见采纳情况采纳情况规划规划纲要纲要草案草案规划规划成果成果公众意见公众意见采纳情况采纳情况人大意见人大意见采纳情况采纳情况专家意见专家意见采纳情况采纳情况镇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与此相似公布规划公布规划城市规划流程示意精选编辑ppt14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力合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5)哈大发展轴--该轴是加强东北的内陆地区与沿海联系的 重要城镇廊道,也是潜在的“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 部分。 6)京- 呼- 包- 银- 兰(西)—成—昆—北部湾发展 轴--该轴是串接我国北部与南部,以及内陆地区的边远城市 的重要城镇廊道。 7)上海—南昌—长沙—贵阳—昆明轴( 副轴为南昌—厦 门一线)--该轴是发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的辐射带动 作用,加强东、中西区域合作的重要城镇廊道。
3)北部湾(南宁)城镇群--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邻近
港澳,毗邻越南,既是我国滇、黔、蜀、桂四省区向南出海 的最近通道,又是我国距东南亚各国以及南亚海湾区最近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口岸。
4)江汉平原(武汉)城镇群、中原地区(郑州)城镇群、湘
中地区(长株潭)城镇群--是中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核心。 5)四川盆地(成渝)城镇群、兰州-西宁城镇群、关中(西 安)城镇群--是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6)滇中(昆明)城镇群--是我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 7)乌鲁木齐城镇群--西北地区联系重要的重要门户。 8)辽中南城镇群--是东北振兴的龙头。 9)哈长城镇群--是东北亚地区合作的重要战略性地区,也是 东北振兴的重要地区之一。
3、一带六轴
1)沿海城镇带--是我国加速现代化进程,缩小我国与发达 国家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发展的重要城镇廊道 2)京广发展轴( 含京九发展轴)--该轴是加强中部与东部 联系,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城镇廊道 3)长江发展轴--该轴是发挥长江三角大都市连绵区对中部、 西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我国东、中、西联系的城镇 廊道 4)陇海—兰新发展轴--该轴是横跨欧亚两大洲、沟通三大 洋的“大陆桥”,是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一条东西两头可以双 向开放的陆上大交通动脉,是发挥东部地区,特别是环渤海 地区对西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我国东、西部协作的重 要走廊。
城镇规划第一章1PPT课件
乡村:集镇(乡政府所在地、乡政府以外) 、村
返
回
二、城市、城镇
1、城市:
产品剩余—交换—“市”—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 脱离)—农业(农村)、手工业(城市)
另:产品剩余—私有制—奴隶社会 故城市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
城市: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 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 及行政管辖。 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50— 100万人口 中等城市:20 — 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二)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1)商代都城特征 2)曹魏邺城 3)隋唐长安城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反映统治阶级——中心——城 奴隶——分散——农村
(三)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统一还是分散决定城市规模大小。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直接影响。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欧洲封建 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第四节、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的发展
第五节、城镇的发展
一、国外城镇的发展 二、我国城镇的发展 三、城镇的基本特点
第六节、小城镇规划特点、依据和原则
一、小城镇规划特点 二、小城镇规划依据 三、小城镇规划原则 四、小城镇建设指导思想
返回
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 以称前工业时期、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古代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与防御要求: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如陕西临潼 “姜寨遗址”氏族村落平面图)。最初是防止野兽的--部落之间的战争进而 加强防御的功能。
城镇体系规划课件.pptx
– 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注意原则
–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与 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
–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施 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发 展,避免重复建设
第四章 城镇体系规划
• 4.1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 4.1.1掌握各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 • 4.1.2掌握各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
– 1、概念与规律
• 区域、中心、分工、联系 • 城镇体系演变三个阶段的特征:低水平均衡、高水平不均衡、高水平均
衡
– 2、城镇体系规划主要作用
• (1)指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 • (2)全面考察区域发展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
• 17.有关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应制定全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B.应制定全省(i8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
•
C.由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
•
D.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 18.不属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是( )。
局的综合指导功能。 • (3)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 (4)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3、各层次的作用p104
• 全国用于指导省域 • 全国和省域指导城市总规 • 市域城镇体系是总规的部分,用于指导下层面城镇总规
– 4、城镇体系规划主要任务
• 86.为了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在进行区域调查时需收集下列哪些项资料? ( ) • A.市域内的矿产资源条件 • B.市域内的重大基础设施情况 • C.市域内务城市、村镇的基本情况 • D.市域内的风向、风速等风象资料 • E.市域内的人口流动情况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PPT
1.现状特点
• 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下
• 城镇人口规模较小,城镇的发展以据点 的扩充为主要方式
• 城镇发展水平不平衡,呈突出的东西差异
2.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城镇工业发展没有相应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 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有限,城镇就业岗位较少;
二是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城镇经济集聚能力和集聚效应偏弱, 无法使农村人口相对固定而长期地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产业;
五群:城市群的建设规划
• 1.滇东南城镇群 • 2.滇西城镇群 • 3.滇东北城镇群 • 4.滇西南城镇群 • 5.滇西北城镇群
个旧、 开元
弥勒
蒙自、 文山
有色金属开采、加工 重要的工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 生产基地 云南对内与珠三角和环背部湾 区域合作 对外与越南合作的沿边开放城 镇群
中期:以蒙文砚告诉公路为纽 带,建设双中心结构
滇东北 城镇群
昭通、 鲁甸
水富 镇雄
重点发展以水电、煤炭 等为主的能源和清洁高 载能产业,建设现代农 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 工、推进水富港改扩建、 注重区域环境综合治理, 发展生态林业和生态农 业
中远期:实现昭鲁一体化 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
滇西南 城镇群
临翔
昆曼经济走 廊上的重要 节点,面向 老挝、泰国的沿边 开放城市群
七
昆明—河内、昆明—密支那
廊
3条对内经济走廊
昆明—昭通—成渝—长三角、
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珠三角、
昆明—丽江—香格里拉—西藏昌
十 廊
“大”字形5条发展主轴
昆明—皎漂、昆明—曲靖—贵州—长三角、 昆明—昭通—成渝—长三角、昆明—曼谷、
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珠三角
三条发展轴
• 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下
• 城镇人口规模较小,城镇的发展以据点 的扩充为主要方式
• 城镇发展水平不平衡,呈突出的东西差异
2.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城镇工业发展没有相应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 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有限,城镇就业岗位较少;
二是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城镇经济集聚能力和集聚效应偏弱, 无法使农村人口相对固定而长期地在城镇地区从事非农产业;
五群:城市群的建设规划
• 1.滇东南城镇群 • 2.滇西城镇群 • 3.滇东北城镇群 • 4.滇西南城镇群 • 5.滇西北城镇群
个旧、 开元
弥勒
蒙自、 文山
有色金属开采、加工 重要的工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 生产基地 云南对内与珠三角和环背部湾 区域合作 对外与越南合作的沿边开放城 镇群
中期:以蒙文砚告诉公路为纽 带,建设双中心结构
滇东北 城镇群
昭通、 鲁甸
水富 镇雄
重点发展以水电、煤炭 等为主的能源和清洁高 载能产业,建设现代农 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 工、推进水富港改扩建、 注重区域环境综合治理, 发展生态林业和生态农 业
中远期:实现昭鲁一体化 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
滇西南 城镇群
临翔
昆曼经济走 廊上的重要 节点,面向 老挝、泰国的沿边 开放城市群
七
昆明—河内、昆明—密支那
廊
3条对内经济走廊
昆明—昭通—成渝—长三角、
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珠三角、
昆明—丽江—香格里拉—西藏昌
十 廊
“大”字形5条发展主轴
昆明—皎漂、昆明—曲靖—贵州—长三角、 昆明—昭通—成渝—长三角、昆明—曼谷、
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珠三角
三条发展轴
-第十章-区域城镇体系演示课件.ppt
6
• 2、任务
• 建设部1994年《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 法》指出的任务是:
• 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制定区域城镇发 展战略,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 拟定各城镇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协调城镇 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统筹安排区 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区域 城镇的合理发展布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 的编制。
bjhk
12
• 3、影响区位条件的要素
• (1)自然要素: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 (2)运输要素:公路、铁路、航运等水陆 交通条件
• (3)吸引辐射影响因素:主要指中心城市、 开发区,大型工矿基地,重要市场的影响。
• (4)边缘区位效应: 城市边缘城市
•
边界城市
•
地理单元边界
bjhk
13
• 4、区位分析
bjhk
10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评 价
• 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 1、中心城市吸引力范围 • 中心城市吸引力覆盖的范围才是一个完整
的城镇体系。 • 强中心:突破行政区,应做经济区的规划 • 弱中心:强化中心或行政区划调整
bjhk
11
• 2、区位与地理位置
• 区位是经济概念,一般解释为“空间位 置”,重点强调了和周边地区或城镇的相 对位置,和单纯地提地理位置有区别。
• (2)城镇体系的结构特色:职能结构、规模等级 结构、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与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
• (3)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主要从城镇建设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设施建设情况,城镇生态环境,城镇结构体系的 合理性方面找出问题及其原因。
• ⑧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 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 ppt课件
发展条件总结: 区域关系:缺乏大城市依托,但处于区域门户位置,
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区域地位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资源特点:水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及自然景观资源丰
富,但土地资源紧缺。 产业支撑:区域经济整体欠发达,支柱(汽车)产业
基础好,但产业结构较单一。旅游、特色农业、生态经 济、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大。
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城区北部地区; 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向东方向(襄樊、武汉方向);
发展方向:向东、向北,兼顾向西发展。
2020/10/28
十堰市总体规划 20
汇报完毕 谢谢!
2020/10/28
21
二.职能分工结构
北部中低山丘生态发展区:指郧西县北部山区、郧县 北部山区以及丹江口市北部部分地区,是丹江口水库重 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治理地区。
十堰市总体规西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全县农副产品集散地,以发展医药、矿产、水能、农 副产品加工为主。
湖北省十堰市总体规划 2011-2030
2020/10/28
小组成员:黄婷婷 屈金凤 肖哲 杨丹丽
1
目
录
◆地位分析 ◆ 行政区位分析 ◆一化三结构分析
◇城镇化 ◇职能分工结构 ◇等级规模结构 ◇空间布局结构 ◆交通体系分析 ◆特色产业结构发展分析 ◆总体分析与总结
2020/10/28
2
精品资料
一.地位及性质分析
2020/10/28
十堰市总体规划 7
一.城镇化
5、南三县城镇化进程快于全市水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城乡统筹、全域一体推进城镇化发展,南三县城 镇化进程快于北三县、快于城区,快于全市水平。2010年12月正式启动建 设的竹房城镇带,涵盖了竹山、竹溪、房县南三县的18个乡镇373个村,推 动了南三县城镇化加快发展。2012年南三县城镇人口37.62万人,占全市城 镇总人口22.38%,城镇化率为33.76%;北三县城镇人口55.05万人,占全市 城镇总人口32.75%,城镇化率为37.79%;城区城镇人口75.41万人,占全市 城镇总人口的44.87%,城镇化率达到96%。近两年,南三县城镇化率提高 4.38个百分点,北三县提高3.75个百分点,城区提高1.71个百分点。
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区域地位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资源特点:水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及自然景观资源丰
富,但土地资源紧缺。 产业支撑:区域经济整体欠发达,支柱(汽车)产业
基础好,但产业结构较单一。旅游、特色农业、生态经 济、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大。
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城区北部地区; 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向东方向(襄樊、武汉方向);
发展方向:向东、向北,兼顾向西发展。
2020/10/28
十堰市总体规划 20
汇报完毕 谢谢!
2020/10/28
21
二.职能分工结构
北部中低山丘生态发展区:指郧西县北部山区、郧县 北部山区以及丹江口市北部部分地区,是丹江口水库重 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治理地区。
十堰市总体规西县城: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全县农副产品集散地,以发展医药、矿产、水能、农 副产品加工为主。
湖北省十堰市总体规划 2011-2030
2020/10/28
小组成员:黄婷婷 屈金凤 肖哲 杨丹丽
1
目
录
◆地位分析 ◆ 行政区位分析 ◆一化三结构分析
◇城镇化 ◇职能分工结构 ◇等级规模结构 ◇空间布局结构 ◆交通体系分析 ◆特色产业结构发展分析 ◆总体分析与总结
2020/10/28
2
精品资料
一.地位及性质分析
2020/10/28
十堰市总体规划 7
一.城镇化
5、南三县城镇化进程快于全市水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城乡统筹、全域一体推进城镇化发展,南三县城 镇化进程快于北三县、快于城区,快于全市水平。2010年12月正式启动建 设的竹房城镇带,涵盖了竹山、竹溪、房县南三县的18个乡镇373个村,推 动了南三县城镇化加快发展。2012年南三县城镇人口37.62万人,占全市城 镇总人口22.38%,城镇化率为33.76%;北三县城镇人口55.05万人,占全市 城镇总人口32.75%,城镇化率为37.79%;城区城镇人口75.41万人,占全市 城镇总人口的44.87%,城镇化率达到96%。近两年,南三县城镇化率提高 4.38个百分点,北三县提高3.75个百分点,城区提高1.71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不可能形成有现代意义的城镇体系,那 仅仅是农业社会阶段的一种城市空间布局形态。
3、城镇体系的本质特征是相互联系。通过区位、等级、规 模、职能、城镇之间形成纵向和横向的各种联系。从而构 成一个有机整体。
4、城镇体系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和开放 性的特征。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概况
(一)概念及内涵
城镇体系(UrbanSystem)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 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 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所组成的有 机整体。
内涵:
1、它以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区、 经济带如京津唐、辽中南等;自然上相对完整如一个流域; 行政上相对完整。不是任意拼接或任意支解的。)内的城 镇群体(由一定数量的城镇组成的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 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为研究对象。
4.一般地级市市域城镇体系的区位图主要农示这个市域在全省及周边 地区的位置及联系,并附上市域在全国的位置示意图;县(县级市)域城 镇体系的区位图主要表示这个县域在所在地区及相邻地区的位置及联系, 并附上县域在全省及至更大范围的位置示意图。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矿产和森林资源 (四)旅游资源 (五)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图的编绘
(二)城镇体系的类型
1、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组合方式
单中心体系类型
指一个中心城市的城镇体系,其中又可分为:以大城 市为核心,集中分布在大城市地域周围的体系类型;以各 级行政中心或经济中心为核心,分散的城镇体系类型。
多中心城镇体系类型
其中又可分为:大中城市集聚的城市群类型;以多个 各级行政中心或经济中心组合为核心,分散的城镇体系类 型。
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三、域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
(一)规划工作准备阶段 (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阶段 (三)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阶段 (四)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 (五)与当地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方案、编写规 划报告和编制规划图件阶段 (六)组织专家评审和上报审批阶段
第二节 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编制新办法规定)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
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 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五、生态环境条件 六、域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一)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在以各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开展城镇体系规划时,必须分析中心城市的 吸引范围,以确定所规划区域城镇体系是否完整。如果中心城市吸引范围明 显小于或大于所辖区域,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地域,因而也不能规划完整的城 镇体系,在规划工作中必须说明其不完整性。规划中还可以提出调整行政区 划的建议,提出跨行政区域或若干行政区协调规划城镇体系的建议。
1.以区域地形图和行政区图为工具,同时掌握区域内部及周边地区的 资源、城镇、交通线路和港站。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状况等基础资料;
2.通过客流、货流、金融流、信息流以及经济技术协作关系等的调查, 摸清区域内城镇之间以及与相邻区域和中心城市之间的现状经济联系,分 析这些联系对城镇体系发展带来的影响;
3.调查掌握区域内和周边地区规划期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和主要城市发 展规划情况,分析其对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2、按区域的经济类型
可以分为矿区型、农业区型、流域型、铁路公路沿线 型体系等。
3、按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
可以分为全国、省域、市域、县域城镇体系类型
还有以特殊的地理区域和经济区域为对象的,如沿海、 沿江、边境地区城镇体系类型等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 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 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 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面与规模 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 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
(一)域镇体系的历史演变 1.划分城镇体系的发展阶段 2.主要城镇职能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3.在历史演变的分析中,要重视历史遗件,保留
和挖掘城镇特色。
(二)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
1.城镇体系的现状,包括:概述城镇的数量(一般包括乡镇政府驻 地集和分布;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城镇建成区范围的在册非农业人口和 农业人口外来常往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镇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心城市在区域内 外的地位作用,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等;
(二)区位与地理位置
作为城镇发展区域条件之一的区位条件,包括整个区域城镇体系 的区位和各城镇的区位。既有与周围山川,水域等的空间关系,更 重要的是与周边区域位置对城市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三)影响区位条件的要素
1.自然要素。 2.运输要素。 3.吸引辐射影响因素。 4.边缘 区位效应。
(四)区位分析与区位图编绘
2.城镇体系结构的特色,主要分析城镇现状的职能、等级规模、空 间三大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情况;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 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 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 储存设施的布局
6、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 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3、城镇体系的本质特征是相互联系。通过区位、等级、规 模、职能、城镇之间形成纵向和横向的各种联系。从而构 成一个有机整体。
4、城镇体系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和开放 性的特征。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概况
(一)概念及内涵
城镇体系(UrbanSystem)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 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 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所组成的有 机整体。
内涵:
1、它以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区、 经济带如京津唐、辽中南等;自然上相对完整如一个流域; 行政上相对完整。不是任意拼接或任意支解的。)内的城 镇群体(由一定数量的城镇组成的而不是把一座城市当作 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为研究对象。
4.一般地级市市域城镇体系的区位图主要农示这个市域在全省及周边 地区的位置及联系,并附上市域在全国的位置示意图;县(县级市)域城 镇体系的区位图主要表示这个县域在所在地区及相邻地区的位置及联系, 并附上县域在全省及至更大范围的位置示意图。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矿产和森林资源 (四)旅游资源 (五)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图的编绘
(二)城镇体系的类型
1、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组合方式
单中心体系类型
指一个中心城市的城镇体系,其中又可分为:以大城 市为核心,集中分布在大城市地域周围的体系类型;以各 级行政中心或经济中心为核心,分散的城镇体系类型。
多中心城镇体系类型
其中又可分为:大中城市集聚的城市群类型;以多个 各级行政中心或经济中心组合为核心,分散的城镇体系类 型。
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三、域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
(一)规划工作准备阶段 (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阶段 (三)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阶段 (四)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 (五)与当地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方案、编写规 划报告和编制规划图件阶段 (六)组织专家评审和上报审批阶段
第二节 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编制新办法规定)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
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 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五、生态环境条件 六、域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一)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在以各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开展城镇体系规划时,必须分析中心城市的 吸引范围,以确定所规划区域城镇体系是否完整。如果中心城市吸引范围明 显小于或大于所辖区域,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地域,因而也不能规划完整的城 镇体系,在规划工作中必须说明其不完整性。规划中还可以提出调整行政区 划的建议,提出跨行政区域或若干行政区协调规划城镇体系的建议。
1.以区域地形图和行政区图为工具,同时掌握区域内部及周边地区的 资源、城镇、交通线路和港站。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状况等基础资料;
2.通过客流、货流、金融流、信息流以及经济技术协作关系等的调查, 摸清区域内城镇之间以及与相邻区域和中心城市之间的现状经济联系,分 析这些联系对城镇体系发展带来的影响;
3.调查掌握区域内和周边地区规划期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和主要城市发 展规划情况,分析其对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2、按区域的经济类型
可以分为矿区型、农业区型、流域型、铁路公路沿线 型体系等。
3、按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
可以分为全国、省域、市域、县域城镇体系类型
还有以特殊的地理区域和经济区域为对象的,如沿海、 沿江、边境地区城镇体系类型等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 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 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 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面与规模 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 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
(一)域镇体系的历史演变 1.划分城镇体系的发展阶段 2.主要城镇职能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3.在历史演变的分析中,要重视历史遗件,保留
和挖掘城镇特色。
(二)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
1.城镇体系的现状,包括:概述城镇的数量(一般包括乡镇政府驻 地集和分布;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城镇建成区范围的在册非农业人口和 农业人口外来常往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镇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心城市在区域内 外的地位作用,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等;
(二)区位与地理位置
作为城镇发展区域条件之一的区位条件,包括整个区域城镇体系 的区位和各城镇的区位。既有与周围山川,水域等的空间关系,更 重要的是与周边区域位置对城市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三)影响区位条件的要素
1.自然要素。 2.运输要素。 3.吸引辐射影响因素。 4.边缘 区位效应。
(四)区位分析与区位图编绘
2.城镇体系结构的特色,主要分析城镇现状的职能、等级规模、空 间三大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情况;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 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 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 储存设施的布局
6、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 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