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专业技术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关于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

关于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

关于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2篇【篇1】教研组团队建设及实践探索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正确认知团队的特点;●了解团队的核心力量;●知道高效团队的构成要素;●学会解决团队冲突的方法。

高效班组团队建设一、团队的正确认知威权时代已经结束,建设高效团队、实现班组目标最终要靠班组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班组的绩效。

1.团队的定义团队(team),是一个有明确目标和明确分工、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有机整体。

2.团队的特点团队的特点,可以将Team分为四个字母:T——Together团队要有向心力、凝聚力。

E——Eachother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协作、取长补短。

A——Aim团队、班组甚至每个员工都要有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

M——More团队有更多的追求。

对于班组来说,就是要注意班组的文化建设,让员工在快乐中工作。

3.团队精神团队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团队精神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中,员工以一当十并不难,难的是以十当一。

以十当一是指员工的方向和目标、工作步调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内容。

所以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是形成团队以后,成员之间可以优势互补,最后才会达到完美的程度。

4.发展团队的注意事项人数不能太多团队的人数很难定量,但是团队管理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会出现管理不到位、沟通不畅等问题。

一般来说,班组的人数最好在10人左右。

要相互协作团队之间要取长补短,相互协作,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如果团队成员之间没有协作,甚至与班组长对着干,就可能出现“1+1等于0”的效果。

有明确的领导团队中要有明确的领导,也就是说,班组成员要知道自己的直接上司是谁,班组长也要明确自己的直接上司是谁。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只对自己的直接上司负责,听从所有领导的话只会让人无所适从。

有明确的目标团队成员要知道班组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就是QCD三方面。

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改革实践

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改革实践

97一、引言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战略定位,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校应用型转型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化解市场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之间的供求矛盾,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

加快高校应用型转型,就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高校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团队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收稿日期:2020-05-27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702068045);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FJJKCG17-136);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FJJKHX16-055);福建江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2016A001)作者简介:刘名远,男,江西吉安人,博士,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管理研究。

龙翠芳,女,贵州锦屏人,博士,遵义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社会学、民族地区社会政策研究。

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改革实践刘名远1,龙翠芳2(1.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摘要: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探索。

在深入分析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职业素质及其特征基础上,认为“双师双能”和“创新创业”型教师是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的主要类型。

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还处于认知不清的摸索阶段、专业教师与专业群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专业群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骨干教师以及“双师双能”和“创新创业”型教师严重不足。

为此,从专业群教学团队带头人培养、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产业链对接等多维度加强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内涵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专业群;教学团队;职业素质中图分类法: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21)-0097-04Exploration and Reform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LIU Ming-yuan 1,LONG Cui-fang 2(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Zunyi NormalCollege ,Zunyi 563006,China)The education mode of specialty group is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compound,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The key to deepening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universitie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is to cultivate and build a high-quality teaching team.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the specialty group,the paper thinks the "dual-ability"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eachers are the main types of teaching team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specialty group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cognitive confusion,the role orientation of specialty teachers and specialty Group teachers is inconspicuous,the teachers struc-ture of specialty group is unreasonable,the backbone teachers and "dual-ability"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eachers are seriously inadequate.Therefor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from the multi-dimensions such as the training of the leaders of the teaching team,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the joint train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the connection of the industrialchain.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Specialty Group;Teaching Team;Professional Quality第23卷第1期2021年2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unyi Normal UniversityV ol.23,No.1Feb.2021第23卷第1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2月高校培养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探索,它通过打破或拓展学科专业边界,整合群内相关专业优质资源,实现学科专业及其知识、能力深度融合;通过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提高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团队为例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团队为例

2024年第6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基金项目: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机电一体化技术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NJSY22413)㊂作者简介:成图雅(1982-),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工学硕士,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主任㊁副教授,机电一体化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㊂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团队为例成图雅(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㊀要: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由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名骨干教师及4名企业高级工程师组建㊂团队依托学院国家 双高 计划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以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围绕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㊁建立团队协作共同体㊁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㊁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几个方面任务,守正创新㊁开拓进取,将团队逐步打造成了一支政治坚定㊁治学严谨㊁实践技能强㊁创新能力突出的双师队伍㊂关键词:教师能力建设;协作共同体;模块化教学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6.0361㊀建设背景1.1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职业教育改革对师资队伍提出新要求面对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环境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要求,面对 互联网+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明确目标相衔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给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如何对接国家经济发展㊁产业升级需求提出了新方向㊁新要求㊁新目标㊂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㊁为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㊁能工巧匠打造好师资团队㊂1.2㊀内蒙古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教学团队转型发展内蒙古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按照国家绿色㊁低碳㊁高质量发展要求,内蒙古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及能源工业发展新趋势,积极推进综合能源发展利用,构建 煤电用 一体化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推动自治区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㊂随着自治区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的高速发展与能源企业转型升级,依靠传统技能的从业人员已经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教学团队转型发展㊂2㊀建设目标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面对 十四五 国家重大能源发展战略和职业教育改革对师资队伍提出的新要求,立足自治区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高速发展与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依托国家 双高 计划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以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精准对接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㊁蒙东地区千亿级 煤电网铝加 产业集群㊁蒙西地区 绿色化工 产业集群㊁ 呼包鄂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与神华集团㊁国家电投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能手㊁ 双师型 骨干教师㊁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㊂力争到2023年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成为一支服务国家能源战略㊁职教改革发展和自治区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双师队伍,形成北疆职教改革知名品牌,助推 十四五 期间国家清洁能源战略,为碳达峰㊁碳中和进程作出积极贡献㊂3㊀建设举措3.1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打造名师㊁大师引领的教学创新团队3.1.1㊀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以产教融合为引领,不断优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㊁构建教学创新团队组织架构,制定‘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教学团队目标考核办法“,细化团队分工㊁落实工作责任,深入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攻坚专项行㊃701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6期动计划“㊁ 五项名优工程 ,形成团队建设长效机制㊂3.1.2㊀创新团队培养模式㊁优化人员配置结构实施 双轨发展㊁阶段培养 的 双师型 教师培养模式,教学能力培养分为青年教师㊁骨干教师㊁专业负责人㊁教学名师4个阶段,技术技能培养分为高级工㊁技师㊁高级技师和技术技能大师4个阶段㊂实施团队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分等级设计成员技术技能发展路径,个性化制定团队教师培养计划,开展精准培训,提升团队成员职业能力㊂围绕内蒙古打造清洁能源基地的发展战略,继续引进行业高层次人才,优化团队结构㊂3.1.3㊀实施 五行动计划 ,夯实队伍基础力量实施讲思政㊁树师风行动㊁竞赛锤炼行动㊁科研技改行动㊁教学能力提升行动㊁双语教学能力提升行动㊂每年组织团队成员参加模块化教学㊁信息化建设等专项能力培训;分批次赴德国㊁澳大利亚等国进行专业教学方法和课程开发技术研修;持续推进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轮训计划,在合作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团队教师每年赴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1个月,力争积累一批企业实践锻炼成果㊂3.2㊀建立校校㊁校企联盟发展中心,打造团队协作共同体3.2.1㊀形成校际协作共同体,协同提升团队教师能力依托校校联盟发展中心,与德国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院校开展访学研修㊁校际交流等项目,学习国际先进经验㊁引进国际优质教学资源,优化团队建设内容㊂选派骨干教师为肯尼亚㊁蒙古国等国家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建设㊁师资培训等工作㊂实施 专业能力提升 计划和 工程实践训练 计划,与联建院校联合申报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共建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围绕产业人才需求㊁专业内涵建设等工作开展研讨,协同提升团队教师能力㊂3.2.2㊀形成校企合作共同体,深化产教协同育人不断深化校企互惠共赢的动力机制㊁交流机制㊁共享机制㊁激励机制㊁保障机制,提高学校与企业利益关联度;建立校企合作成效及质量评价体系,对接自治区能源及智能制造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标准化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体系;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及校企协同育人运行机制,保障现代学徒制㊁订单班人才培养㊂依托自治区级工业机器人中心,校企成立 协同创新中心 ,面向行业企业需求解决技术问题,为企业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㊂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面向区域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开展职工技能提升㊁转岗培训和行业高新技术技能培训,为自治区绿色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储备㊂依托 1+X 考核管理站点,面向校内外人员积极开展数控车铣㊁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㊂3.3㊀对接职业标准,优化课程体系3.3.1㊀创新 2证书+3维度+3模块 分阶段培养的课程体系组织团队成员对蒙东地区千亿级 煤电网铝加 产业集群㊁蒙西地区 绿色化工 产业集群㊁ 呼包鄂 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将毕业生就业岗位聚焦为大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煤㊁电㊁化)的维护维修㊁自动化产线的安装调试㊁零部件的加工等,建成 2证书+3维度+3模块 分阶段培养的课程体系㊂从思政育人㊁创新创业㊁专业技能三个维度出发,深度融入数控车铣㊁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 1+X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加工模块㊁控制模块㊁产线模块,每个模块设置4~8个递进式㊁体现企业岗位任务完整流程的教学项目,模块内课程打破原来知识体系框架,围绕模块项目协同进行课程顶层设计㊁完成课程标准编写,实现模块内课程内容互通共融㊂3.3.2㊀开发模块化课程资源,形成服务区域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围绕 加工模块 控制模块 产线模块 内的专业课程教学需求,开发以项目为引领的活页式㊁工作手册式教材㊁融媒体教材,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㊁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包㊂3.4㊀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课堂革命3.4.1㊀教师以能力单元分工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包含5~7门专业技术课程,每门课程打破原有课程内容界限,针对模块内设置的递进式教学项目,梳理教学内容㊁重构教学流程,将项目所需知识吸纳到课程内容中,重新编制任务单㊁制定考核评价方案㊂围绕 加工模块 控制模块 产线模块 ,按照能力单元划分模块化小组,实施1门课程多名教师联合授课制度,同一模块5~7门专业课程由团队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完成,保证最优的教师部署到其最擅长的教学内容中,3.4.2㊀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助力模块化教学改革依托 智慧校园 智慧课堂 平台,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模块化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发集教学过程监测㊁学情分析㊁学业水平诊断于一体的学习管理平台,帮助教学团队实时分析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㊂3.5㊀推广高质量特色经验成果,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通过内蒙古机电职业教育集团㊁机械行指委等平台,依托国家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在区内外推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㊁教学资源建设㊁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㊂依托 内蒙古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分会 将办学经验与优质教学资源输出到蒙古国和非洲地区,服务 一带一路 倡议和 中蒙俄经济走廊 建设㊂㊃801㊃2024年第6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基金项目:校级重点课题 高职医药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 (HWJ (XJJ )-20220111)㊂作者简介:韩义畴(1987-),男,汉族,海南文昌人,硕士,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教师㊁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㊂4㊀特色亮点4.1㊀校企共育,发动师资培训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双引擎团队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协同打造人才培训高地,构筑师资培训和技术技能培训双平台模式,发动师资培训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双引擎㊂3年内开展 全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线上培训 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㊁中级)第三期培训师㊁考核师培训班 等系列中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累计5000余人次㊂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机械加工领域专业人员培训㊁企业骨干人员技术培训㊁产业工人培训等,累计年均培训2000人/次㊂依托 中航国际 内蒙古机电非洲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和 中肯匠人学院 ,团队成员赴非组织实施了5届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ATC 大赛),共惠及23所非洲院校㊁701名参赛选手,对接肯尼亚及周边国家合作院校及 走出去 企业需求,完成师资培训与企业员工培训500人天/年㊂4.2㊀探索 岗课赛证 融通㊁推进 三教 改革团队紧跟装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积极探索岗课赛证 融通,从课程入手,从岗位需求出发,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以企业产品为载体,吸收新知识㊁新工艺㊁新方法,重构课程㊂依托专业群教学资源库㊁团队成员主持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资课程建设;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铣㊁多轴加工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大赛资源碎片化㊁项目化改造,融入课程内容㊂同时将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标准与考核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及评价等环节,实现 岗课赛证 的深入融合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批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首批特色专业 岗课赛证融通 专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专业㊂4.3㊀劳模精神薪火传,创建自治区首个 劳模育人工作室携手区域内12名 全国劳动模范 共建 劳模育人工作室 ,搭建了集思政育人㊁职工培训㊁技术创新多功能于一体的交流平台,聚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将 蒙古马精神 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建成一支 劳模+思政+专业+辅导员+学生 的课程思政团队,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路径,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自治区特色育人品牌㊂参考文献[1]国务院 2019 4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S ].2019.[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S ].2019.[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S ].2019.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育对策韩义畴㊀郑香山㊀王广铭㊀藏玲玲㊀潘㊀娇㊀余能超(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海南海口570311)摘㊀要:本文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国内就业形势与现状,进而得出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指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存在的重点问题,从而给出了从优化高职教育就业体系建设㊁加强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㊁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㊁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针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对策㊂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对策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6.0370㊀引言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惊人的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㊂2021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发 2021 14号文‘ 十四五 就业促进规划“中明确提到,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需要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㊂这就意味着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在深化改革,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㊂虽然国家目前已出台许多关于就业的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与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落实国家的就业政策,但如此庞大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依然使当前的就业㊃901㊃。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优秀教师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中职学校的教学团队,不少中职学校开始探索建设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搭建起一个更加开放、共享、高效的教学团队,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撑。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展开探讨。

一、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背景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直备受关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中职学校发现,优秀教师的留任和吸引、培养青年教师的成长、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成为了中职学校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有助于凝聚和整合学校的教学力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具体而言,名师工作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为学校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学校能够给优秀教师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从而增加他们在学校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2. 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不仅可以让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和利用,还能促进不同学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提高整个中职教育的水平。

3.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撑。

名师工作室可以成为青年教师学习、交流、成长的重要平台,通过名师的指导和示范,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为优秀教师。

1. 制定建设规划。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等,确保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符合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

2. 选拔优秀教师。

学校可以通过考核、评比等方式选拔出一批优秀教师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这些教师应当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突出表现,并愿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

3. 提供保障条件。

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研究 和教 学研究 的丰硕成 果提高 了教师 的学术水 平 和教学水平 , 有利 于教学 团 队整体水 平的提 高 , 另一层
面,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科发展. 近三年来, 护理学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 , 护理学专业 为校重点 专业 , 被 批准为 省级重点 建设专 业 ; 晋 升教授 3 人, 副教 授 2人 , 获博 士学位 1 人、 硕士学位 1 人, 校 教学优 秀奖 1 2人次 ( 均为 团队成员 ) , 校级 教坛新 秀 1 人, 校级课 堂教 学“ 示 范课教师 ” 4人 , 校 级青年教 师说课比赛一等奖 2 人, 二等奖 1 人; 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对象 1 人,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学术技术 带 头人后 备人才 1人 , 校拔 尖人才 第三层 次 3人 , 校青 年教 师基金 资 助对 象 1人 ; 团队成 员教学 工作 业 绩
8 7
3 以课 程 建设 为重 点 , 提 高 教 师 的教 学 能力
教 师既 是教学 活动 的组织 者和 实践 者 , 也 是教学 内容 的规 定 者. 教师 教 学能 力 的发展 , 无 论是 对 学生 的培养 、 教学 质量 的提 高 , 还是 教师 自我 的发展 , 都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 意义 . 在 教学 过程 中 , 科 学 地把 握 教
内容 与教材 的关 系 、 教学 与科 研 的关 系 、 知识教 育与 素质 教育 的关系 、 专业知识 与人 文知识 的关 系等. 在教
围绕护理学专业特色 , 实现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效融 合 , 于2 0 0 8 年 组建护理学专业 教学 团队. 由
2 0名教师 组成 , 平均年龄 3 9岁 ; 其 中省级教学名师 1 人; 教授 5 人, 副教 授 6人 , 讲师 8 人, 助教 1 人; 具有博

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
已经 形 成 为 一支 结 构 合 理 、
综 合 素 质 高 、责 任 心 强 、学 术 思 想 活 跃 、勇 于 改
质量 的若 干 意见 ” ( 高 [ 0 6 l 教 2 0 ] 6号 ) 指 出 , “ 注重教 师 队伍 的 ‘ 师 ’结 构 ,改革 人 事 分 配 要 双 和管 理 制 度 ,加 强 专 兼 结 合 的 专 业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 教学 团队建设 已作 为 一项 基 本 建 设 被 提 到 高 ”


琦 ( 94~),女 ,山东青 岛人 ,北 京财贸职业 学院旅游系主任 ,教授 ,研究方 向为创 意旅游 与高 职教育等 。 16
伟 (9 7~) 16 ,男 ,北 京 人 ,北 京 财 贸 职业 学 院旅 游 系教 学 副 主任 ,讲 师 ,研 究 方 向为 旅 游 经 济 与 高职 教 育 等 。
持 与鼓励 。
导游 专业 教 学 团 队 是 旅 游 系 根 据 国家 专 业 发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1— 2— 8
作 者 简介 :高丽 敏 ( 9 1~),女 ,河 北 徐 水 县 人 ,北 京财 贸 职业 学 院旅 游 系 副 教 授 ,博 士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旅 游 经 济 与高 职教 育 等 。 17
养模 式 、专业 特 色 建 设 、教 学 改 革 及 课 程 教 材 建 设 、产学 结合 和社 会 服 务 等方 面取 得 了显 著 成 绩 。
团队 申报 北 京 市 级 教 学 团 队 ,并 积 极 推 举 申报 国 家级 教 学 团 队 。使 导 游 专 业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得 到支
Ju a o e ig V c t n l o r l f in o a o a n Bj i

产教融合视角下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研究——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为例

产教融合视角下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研究——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为例

student Parent society254教学团队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群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重点指出“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

由于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产业主体与形式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

因此,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优化的重要条件。

在推动和深化专业群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专业群教学团队如何通过创新机制去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1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教学团队现状及目标定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一所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校,已有41年办学历史,是培养广东省建筑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高职院校。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拥有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检测与估价和物业管理五个专业。

专业群拥有企业、校内专业带头人6名,57名专业专任教师、31名兼职教师组成,团队成员授课类别涵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专业结构涵盖了整个专业群,团队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

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100%。

专业群于2018年被认定为广东省优秀教学专业群,2020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专业群以提升团队教学能力作为增强专业培养能力的重点,以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引领行业发展的教学团队为目的,依托校企合作和创新服务平台,联合广东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目标为建立高水平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施工单位技术创效的实践与探索

施工单位技术创效的实践与探索

施工单位技术创效的实践与探索一、施工单位技术创效的重要性1.1 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是施工单位技术创效的核心目标。

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施工单位正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优化施工流程、提高工程质量。

例如,通过引入智能化施工技术,如无人机巡检、智能监控等,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为错误,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据统计,采用智能化施工技术后,施工效率提高了30%,同时工程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施工单位还通过技术创新来优化施工材料和工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例如,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等,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耐久性,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引入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如预制装配式建筑、3D打印建筑等,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从而降低成本。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为施工单位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然而,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并非易事。

施工单位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金,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同时还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以确保技术创新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所说:“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施工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结晶的关键。

”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施工中的应用,不断探索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的新路径,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降低施工成本在施工单位技术创效的实践中,降低施工成本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施工单位能够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整体成本。

例如,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如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减少人力投入,提高施工速度,同时减少材料损耗和浪费。

据研究数据显示,采用智能化施工技术后,施工成本可降低约10%-20%。

此外,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也是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途径。

技工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技工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OCCUPATION 2019 01MAJOR专业建设编辑 张 雷技工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杨 健摘 要:专业群建设是形成技工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分析提出,学校应契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规划专业群建设;通过建立机制,优化专业群教学团队;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注重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重组,坚持产教融合,接轨国际,开发课程资源;开展专业(群)诊断与改进工作,激发专业群发展活力。

关键词:专业群 教学团队 课程体系技工院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应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及当地产业发展的能力,坚持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其中,专业群建设是技工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形成技工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理清专业群构建路径,加强专业群双师团队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以便进一步发挥专业的集群优势,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

一、契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合理规划专业群建设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由3个及以上专业或专门化方向组成的、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工作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一个集合。

群内专业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

1.结合学校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基础,规划专业群建设一个学校所面向的产业和结构,针对的技术或服务领域以及原有专业建设基础,决定着专业群的数量、专业的组合和核心专业的设定。

专业群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多年实践积累和经验总结,所以,一个学校专业群建设要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专业群体现各专业具有相同的专业基础、相同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等具有可移植性,课程体系具有相关性。

因此,相关专业同学制同层次建群优于跨学制不同层次建群。

以笔者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为例,其确立了省级重点专业高技机电一体化专业为核心,辐射带动中技机电一体化专业和高技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

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团队建设(完整版)

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团队建设(完整版)

02
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
团队目标与愿景
明确共同目标
确保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为之共同努力。
制定可实现愿景
设定具体、可衡量的愿景,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保持目标与愿景的与时俱进
根据团队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目标与愿景。
团队文化与价值观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创新与包容失败
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 与创新团队建设(完整版)
• 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概述 • 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 • 创新团队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 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的实践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概述
团队合作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
01
团队合作能力定义
团队合作能力是指个体在团队中与他人有效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不断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可以促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反之亦 然。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与挑战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为团队的 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 精神
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 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其他成员有效沟通 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确保每个成员的个性特点与团队角色相契合,发 挥各自优势。
3
提供持续学习与培训机会
为团队成员提供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提升 整体素质。
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估
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01
根据团队成员的需求,采用物质奖励、晋升机会等多种激励手
段。
实施公正的绩效评估

关于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 类号 : G 7 1 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7 8 8 0 ( 2 0 1 3 ) 0 1 — 0 0 1 1 - 0 3
E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Pr a c t i c e on Te a c h i n g Te a m Co n s t r u c t i o n a bo u t Vo c a t i o n al Co l l eg e s
求, 而是 摆在 各 职业 院校 面 前 的实 实 在 在 的 现 实 。
顿新 兴 , 顾 浩 , 邵 鸿 鸣
( 漯 河食 品职业 学 院 , 河南 漯河 4 6 2 0 0 0 )
摘 要 : 教 学 团队是教 师 队伍 的 中坚 力量 , 是 保 障教 育教 学质 量 的 核 心要 素 , 双 师 型教 师 学 团队建设 上 , 才有 实际 意义 , 才能 实现 促进 学生的全 面发展 、 适 应社会 需要
的 职业教 育职 能 。但在 建设 过程 中, 会 有各种 实际的 困难 , 也 有 不 同的认 识 , 作 者提 出 自己的 可行 性 方案 , 并在 实施 中不 断探 索 、 实践 、 总结 、 反 思和 改进 , 以保证 职 业教 育健康 可持 续发展 。
关 键词 :高职 院校 ; 教 学 团队建设 ; 探 索;实践
DUN Xi n xi ng , G U H ao, SH AO Ho n gmi ng

( Lu o h e Fo o d Vo c a t i o n a l Co l l e g e ,Lu o h e 4 6 2 3 0 0,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e a c h i n g t e a m i s t he b ac kb o ne o f t he t e a c he r s ,i s t he c or e e l e me n t s t o g ua r a nt e e e du c a t i o n t e a c h— i ng q u a l i t y .Doub l e — qu a l i t y t e a c he r t e a m c o ns t r uc t i o n mus t i mpl e me nt t he t e a c hi n g t e a m c o ns t r u c t i on f i n a l — l y t o h a v e i t o n pr a c t i c a l s i gn i f i c a n c e,a nd c a n r e a l i z e p r omo t i n g p e o pl e S a l l — r o u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a d a pt t o t he n e e ds o f t he c o mm u ni t y v o c a t i o na 1 e du c a t i o n f u nc t i o n.But i n t he c o ns t r uc t i o n p r oc e s s,t he r e wi l l be a l l k i nd s o f p r a c t i c a l d i f f i c u l t i e s,a nd d i f f e r e n t un de r s t a nd i ng s,we pr o po s e d o wn f e a s i b i l i t y s c he m e,a nd e x — p l o r e,pr a c t i c e,s u mm a r i z e,r e f l e c t a nd i mp r ov e c ons t a nt l y i n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n ,i n o r de r t o e ns u r e t ha t v o c a t i o na l e d uc a t i o n he a l t hy s u s t a i na b l e de v e l op me nt . Ke y wo r d s:v o c a t i o n a l c ol l e ge;t e a c h i ng t e a m c o ns t r u c t i o n;e x pl or a t i on;p r a c t i c e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教 学 的 角度 找 准 切 入 点 , 少 教 学 行 政 管 理 人 员不 熟 悉 教 学 管 不
乏, 业的 设 计 师 有精 湛 的 技能 但缺 乏教 学 能力 , 师 熟 悉 教学 理 规律 , 企 教 创意设计专业学生特有的特点等问题。 对于如何培养教 学 团队未 能 引起领 导层 足 够 的重 视 。 ( ) 职 艺 术 设 计 类 教 学 团 队 的 构 建 二 高 通 过 引进 和 培 养 专业 带头 人 、 引进 专 业骨 干教 师、 训 与进 培 修 等 途 径 , 出 教 育 国际 化 背 景 下 高 职 院校 创意 设 计 专业 教 学 提 团 队 建 设 的 新 途 径 。 建 一 支 具 有 较 高 教 学 水平 和 较 强 实 践 能 创
二 、 意 设 计 专 业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的 背 景 创
国外高校教学 团队建设 起步于上世纪7 年代 。 美国, 0 在 除
传 统 的学 科 组 织 之 外 , 校 中出现 了多种 研 究 和 教 学 团 队 , 同 高 如 事 互 助 小 组 、 务小 组 、 目计 划 、 术 沙 龙 、 后 茶 、 坛 、 任 项 学 午 论 研 究 协 作 组 、 题 组、工作 站 等 。 美 国高 等 教 育 中, 0 左右 实 课 在 有8 %
开展 高 职 创意 设 计 专 业教 学 团 队的 建 设 , 以 有 效 整 合 学 可
“ 知行” 并重。 现有的高职院校 师资结构仍以本科为主, 多数 大
教 师 学 历层 次不 高 。为了适 应 今后 高 校 的发 展 需求 , 人事 部 门 要 有 条 件 、 计 划 的让 老 师 进 入 相关 专 业 学 校 进 行 深造 、 养 , 有 培 进 入 校 门 进 行再 学 习 、 锻 炼 , 升 层 次 , 展 知 识 。另 外 , 外 再 提 拓 国 的 艺术 设 计 发 展 水平 , 管 是从 理论 上 , 是 从 实 践 上 , 比我 不 还 要

高职教育工学互动组合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工学互动组合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我 们根 据 “ 进 和培 养 并 引
重, 学历 提高和业务 能力 提高并举 ” 原则 , 力培养 的 着 和引进一批 高水平 的教学带头人 , 方 面加大 教师 生 一 产锻炼 、 对外 交流 的力 度 , 一方 面在 学校 优 惠 政策 另
研究 ;2 被 郑州 天 宇饲 料科 技 公 司指定 为 员 工 技术 () 培训定 点单位 ;3 与今 日药业 签订 土地 租赁 10亩 , () 0 使 用期 6年的 协议 , 在原 有企 业 规 模基 础 上 , 建立 学
根据 企业 的不 同特点 , 我们创新 了校企 合作 的多种模 式 。( ) 1 与郑州 市 通源 生 物技 术有 限 公 司开 展 了“ 猪 免疫球 蛋 白的提 取及 其 产 品的开 发 ” 究项 目, 研 与漯
河双 汇生物工 程有 限公 司联合 开 展调 味 品 的开 发与
2 1 1 团队的组 织形 式 . .
的平 台。
在 团队成员服务企 业 的过程 中 , 我们不 仅 明确 了
行业发 展的趋 势 、 业规 范 与标 准 , 行 而且 赢 得 了企 业
主线 , 以项 目驱动 、 任务导 向为手段 , 以真 实企业 学 习 情景的构建 为平 台, 面 推进 “ 全 工学 互 动组 合 教 学 团 队” 的建设 , 实现 高职教育与企 业的无缝对 接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1 l 2 0 ) 1 0 3— 2 10 3 1 (0 9 0 ~0 6 0
“ 教育部关 于全 面提 高高等职业 教育 教学 质量 的
若干意见 ” 教高 C0 6 1 ( 20 3 6号 ) 文件 中明确 提 出 : 大 要
2 1 2 团队的培 养模 式 首先 明确 团 队 目标 , 建 .. 构

高校技术转移专业化团队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高校技术转移专业化团队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高校技术转移专业化团队的建设与实践研究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校技术转移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作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技术成果,而技术转移专业化团队的建设与实践研究对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转移团队的定义、建设目标、实践研究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探讨高校技术转移专业化团队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一、技术转移团队的定义技术转移团队是指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致力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工作。

这些团队通常由高校科技管理机构、科技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联合组建,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转化经验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能力。

技术转移团队的主要工作包括科技成果评估、项目申报、技术转让、孵化创业等方面,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推手。

高校技术转移团队的建设旨在构建一个高效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其主要建设目标包括:1. 建立专业化团队。

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科研成果转化经验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能力,能够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2.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团队应建立科技成果评估、技术转让、孵化创业等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满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化需求。

3.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团队应积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界的对接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 营造良好的转化环境。

团队应通过政策扶持、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措施,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环境支持。

高校技术转移团队的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团队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1. 科技成果评估研究。

团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科技成果进行深入评估和研究,找出其应用领域和市场潜力,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念。 作为一个长期薪火相传 的教学 实体 , 这个教学 团队始终
坚持将传承历史遗产 、 服务社会建设 、 培养史学人才作 为根 本任务 , 以教学为主导 , 以学术为基础 , 以创新为动力 , 积极
队已出版 《 史学 的理论 与方法 》先 秦史稿 》简明宋史 》 历 《 《 《 明清史概论》 系统 、 等 完善的选修课教材 。 5 . 建设 已成体 系 。 年来 , 学科 近 经过 该 教学 团 队的 努 力 ,河南大学 中国古代史专业 已先后 建成 了教育部重点研
究基地“ 黄河文 明与可 持续发展研究 中心” 和河南省人文社 科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古代 史研 究 中心 ”建设 成为硕士点 、 ,
探索 , 强 不息 。 自 近年来 , 我们 团队秉承 国家教学 改革 的基
本理念 .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形成 了鲜 明特色 . 取得 了显 著
成绩 , 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年来 , 育部、 教 财政部全 面实施 高等 学校 本科 教学质量与教 学改革工程 , 先后 出台了一 系列重要 文件 , 明确提 出加强本科 教学团队建设 的工作要 求。 因此 , 如何加 强教学团队建设 和建立有效的 团队合作机制成 为当前我 国高等教 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 关键词 : 中国古代 史; 学团队; 改措施 ; 教 教 建设规划 建 设教 学 团队是高 校在 创新 教学组织 形式 上 的一种 实践 , 也是推动 本科教学 改革 、 提高教 学质量 的莛要举 措 。
本科教学质量 。
二、 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教
先秦到清 的各个时段 , 既有先秦 、 宋代 、 、 明代 清代各 个断代
史方 面的精深研究 . 又有 思想文化史 、 域经济史 、 治制 地 政 度史等专项领域 的前后贯通 。 2 . 学术研究 特色鲜明 。 河南大 学地处古都 开封 , 以河 所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柴美梅,程雪松,陈燕,钟泽秀,淡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西藏拉萨850000)摘要:为把西藏ICT人才生态建设落到实处,促进西藏ICT行业的健康发展,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西藏自治区确定为优秀教学团队,并被立项支持持续建设。

经过三年的建设期,团队目标更明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团队成员能力提升、教学共享资源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优化专业布局等方面进行总结,充分说明了教学团队建设在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关键词:ICT;教学团队;专业布局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2-0118-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教学队伍建设,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1]。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是西藏唯一的一所职业院校,担负着为西藏ICT人才生态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必须重视ICT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计算机核心课程的教学把控。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和优化专业布局,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从中总结建设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1确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

高职院校打造教学团队的目标就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秉承“融合、创新、互补、共赢”的原则,实现服务学生成才、教师发展、学院繁荣、企业腾飞、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目的,更好的服务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造一支能够满足地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的教学团队。

产教融合模式下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模式下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模式下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一、产教融合模式的基本概念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和深度合作,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一种模式。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可以共享资源,相互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产教融合模式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产物。

在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产教融合模式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二、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挑战和需求药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强的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需要与行业需求和发展紧密结合。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体制下,很难做到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和紧密联系,这导致了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滞后: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需要,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 缺乏实践能力:药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少高校开始尝试产教融合模式下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可以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以下是一些产教融合模式下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探索与实践经验:1. 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项目: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设计并制定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行业,增强实践能力。

2. 教师赴企业实习和学习:学校鼓励药学专业的教师赴企业实习和学习,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需求,指导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

3. 行业导师制度实施:建立行业导师制度,邀请行业内资深人士来校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产学研合作项目:学校积极与药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教师和学生参与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摘要】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引入背景和问题意义出发,探讨了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现状、优秀教学团队特点、建设路径探索、名师工作室对教师的影响以及实践经验分享。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整个内容进行了总结。

该研究对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探索、路径、影响、教师、经验分享、启示、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是一种专门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交流和成长的平台,通过建设名师工作室,学校可以集聚优秀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改进的重要载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对于推动中职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意义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问题的意义在于,通过探讨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的教学团队,如何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力,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这些问题都是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深入研究并总结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 正文2.1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现状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是近年来教育界推崇的一种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旨在通过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

全科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全科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通讯作者㊀E m a i l :l i z h e n g.f @163.c o m Ә教育管理全科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戴红蕾1,卢崇蓉1,裘力锋1,陈丽英1,姚文标2,胡㊀芳3,方力争1∗(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杭州市江干区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20)[摘要]㊀目的:探索全科专业师资的培养,保证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方法:我院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关注全科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从全科师资准入标准㊁青年师资和资深师资分层培养㊁基层实践基地师资一体化培养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结果:我院全科住培基地通过探索及实践打造了一支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全科专业师资队伍,为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奠定了坚实基础.[关键词]㊀全科专业;全科师资;师资团队D O I :10.3969/j.i s s n .1002G1701.2019.08.020[中图分类号]㊀G 451.2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文章编号]㊀1002G1701(2019)08G0039G02㊀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师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全科专业师资的质量尤为重要,是保证全科专业理念和岗位能力的基石[1].但是目前全科专业师资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全科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全科师资注册全科专业比例很低;专科医生转为全科师资,全科理念不足;基层全科师资临床及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等[2].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目前很多国全科住培基地还缺乏全科专业带教老师,全科住院医师培训以专科教学为主,社区师资更加匮乏[3],这样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全科医生.全科医学师资的选拔㊁培训㊁支持,是师资队伍发展的三个关键环节,并以国外家庭医学或全科医学精英和导师的发展经验为鉴,需要特别注重精英队伍建设㊁注重师资质量[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全科专业师资队伍,详细阐述如下.一㊁全科专业师资的准入标准和分层1.根据师资的要求及全科的专业需求,确立全科专业师资的准入标准[5]: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持续性的全科职业发展及教学意愿;主治医生职称以上,全科临床工作五年以上;无重大投诉或医疗问题.每年底由督导小组对全科师资进行年度评估,对不合格的师资进行淘汰.对全科专业师资团队进行分层: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所有全科带教师资基础上进一步设定全科导师㊁资深师资,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工作和职能(见附图).二㊁医院全科师资的分层培养1.全科青年师资的培养.对刚进入师资队伍的青年师资进行同质化培养,全部通过省级师资培训,参与临床带教,承担科室常规教学活动.并根据临床基地教学重附图㊀全科专业师资分层教学点,每年度对其安排教学查房演练和考核.按照国家教学查房评分表,2018年底考核了10名青年全科师资,平均得分89.8分(总分100分),通过考核发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鼓励㊁启发培训对象主动性㊁独立思考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要提高.2.全科导师的培养.全科导师是全科住院医师的专业领航者,对学员进行 一对一 全程跟踪管理,每季度跟自己的学员座谈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培训轮转中的各种问题,保证住院医师在各专科实践过程中保持全科专业方向,同时指导文件检索㊁综述书写等科研相关工作.每年度科室对全科导师的临床能力㊁科研能力㊁对学员的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3.全科资深师资的培养.对资深师资给予进阶式培养,保证半脱产的时间完成科室重点教学工作,并对青年师资进行传㊁帮㊁带和督导.为资深师资提供广泛国际交流机会,派往美国㊁英国㊁澳大利亚㊁加拿大及台湾㊁香港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在全科理念㊁教学能力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三㊁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师资的一体化培养基层实践基地的教学质量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93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㊀2019年㊀第8期. All Rights Reserved.训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通过医院和基层H GC 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注重社区全科师资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1.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的培养.遴选出师资脱产在我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从全科理念㊁临床医疗及教学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培养,后续在带教过程中继续定期来参与医院全科的各项教学活动.医院全科医学科师资每周下基层进行门诊带教,对基层实践基地师资进行持续教学指导.2.基层实践基地师资的能力提升.门诊接诊带教是基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每年组织进行考核.按照国家基地评估门诊带教考核评估表,2018年对两家基地15名全科带教老师进行了考核,平均得分78.71(总分100分),在教学指导和教学方法上相对薄弱,尤其在问诊和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的示范性指导和归纳总结还需要提升.同时,每年度开展教学演讲比赛,从专业水平㊁教学效果㊁表达能力和综合评估四个方面进行评分,2018年度的评比结果显示全科师资在表达能力和教学效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四㊁取得的成效通过十余年探索与实践,目前我院全科基地已拥有了一支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全科专业师资团队.医院全科医学科30名医生中有18名成为师资(其中全科导师12名,资深师资8名)㊁两家基层实践基地共有15名全科师资,二十余名师资有国际交流培训经历.在带教过程中,发挥全科专业师资团队的主导作用,围绕全科住院医师各个环节的轮转目标,与专科师资协同带教,实现全科 专科 社区的融贯培养.同时我们的师资团队在省级㊁国家级的全科师资培训班中担任主讲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示范,成为 师资的师资.五㊁总结及展望全科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是培养全科人才㊁保障全科专业方向的主要力量.到2030年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6],任重道远.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完善全科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着力于全科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关注全科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和基层师资的一体化提升,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和总结经验,实现 全科人培养全科人.[参考文献][1]陆㊀媛,于德华,潘㊀莹,等.国内外全科医学师资标准现状及建设设想[J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2493G2497.[2]吴苏伟,施㊀榕,杜雪平,等.2017年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结果分析[J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8,2(1):6G9.[3]卢祖旬.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现状分析与建设构想[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2):121G122.[4]杨㊀辉.S h a n e T h o m a s ,C o l e t e B r o w n i n g.提高全科医学教育者的质量[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7):1567G1569.[5]刘彦玲,谢苗荣,陈建军.国内外全科医学师资建设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4):388G393,398.[6]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Z ].国办发 2018 3号,2018.[收稿日期]㊀2019G04[作者简介]㊀戴红蕾,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基金项目]㊀2018年浙江省医药卫生面上项目(2018K Y 497);201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研究计划(2018C 35087).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t h e b u i l d i n g a f a c u l t y t e a mf o rG P p r o gr m a s D a iH o n g l e i 1,Y a oW e n b i a o 2,H uF a n g 3,e t a l (1.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M e d i c i n e ,S i rR u nR u n S h a w H o s p i t a l ,D e pa r t m e n t o f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2.K a i x u a n S t r e e t C o m m u n i t y H e a l t hC e n t e r ;3.S i j i q i n g S t r e e t C o m m u n i t y H e a l t hC e n t e r ,H a n g z h o u 310016,Z h e j i a n g,C h i n a )㊀㊀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e x p l o r e t h e t r a i n i n g o f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a n de n s u r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s t a n d a r d i z e dt r a i n i n g fo r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M e t h o d s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t r a i n i n g o f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o u rh o s p i t a l p a ys a t t e n t i o n t o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t e a c h i n g t e a m ,a n de x p l o r e s a n d p r a c t i c e s t h ea d m i s s i o nc r i t e r i ao f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t h e s t r a t i f i e d t r a i n i n g of y o u ng a n d s e n i o r t e a ch e r s ,a n d t h e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i n i n g o f t e a c h e r s i n g r a s s Gr o o t s p r a c t i c e b a s e s .R e s u l t :T h r o u g h e x pl o r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t h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t r a i n i n g b a s e o f o u r h o s p i t a l h a s c r e a t e d a t e a mo f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t e a c h e r sw i t hb o t h q u a n t i t y a n d q u a l i t y ,w h i c hh a s l a i d a s o l i d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r a i n i n g q u a l i f i e d g e n e r a l pr a c t i t i o n e r s .K e y w o r d s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D i s c i pl i n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T r a i n e r ;T r a i n e r t e a m 04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㊀2019年㊀第8期.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团队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技术团队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技术团队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全面的技术团队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以支持公司在技术领域的发展和业务增长。

通过规划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措施,旨在打造高效、协作和创新的技术团队。

2. 目标和愿景2.1 目标- 提升技术团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需求。

- 增强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合作。

- 建立创新的氛围,鼓励团队成员从事技术研究和探索。

2.2 愿景创建一个技术团队,具备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公司的技术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成为业界的领先者之一。

3. 关键策略和措施3.1 招聘和人才培养- 制定招聘计划,吸引具备相关技术背景和经验的人才加入团队。

- 提供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团队成员提升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

- 建立良好的内部晋升机制,激励团队成员不断成长和发展。

3.2 组织管理和流程优化- 设立技术团队负责人,负责领导和管理技术团队的日常运作。

- 确立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团队目标,促进任务分工和团队合作。

- 实施项目管理和敏捷开发方法,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质量。

3.3 知识管理和共享- 创建知识库和研究平台,收集和分享技术资料和最佳实践。

- 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分享会议,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研究和合作。

- 鼓励团队成员参与行业会议和培训,拓宽技术视野和知识广度。

4. 实施计划4.1 阶段一:团队建设准备阶段(1个月)- 确定技术团队建设的优先事项和目标。

- 设立技术团队负责人,并确定团队成员职责和分工。

- 制定招聘计划,并开始招聘合适的人才。

4.2 阶段二:团队培训和能力建设阶段(3个月)- 开展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技术能力。

- 建立知识库和研究平台,供团队成员研究和分享。

- 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分享会议,促进团队协作和沟通。

4.3 阶段三:流程优化和项目管理阶段(6个月)- 评估现有流程和工作方式,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实施。

- 引入项目管理和敏捷开发方法,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专业技术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选题依据
作为厂技术支撑单位,地质研究所近年来新分配大学生增多,如何培养具有精湛技术、创新精神、高度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人才,是专业技术团队建设的实际和迫切需要。

二、目标制定
1、团队现状分析
目前地质所在岗员工50人(含借调及外出学习共4人)。

其中,男员工25人、女员工25人。

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4人,平均年龄37岁。

根据年龄、工作时间、知识结构分为老、中、青三个梯队,各有所长所短。

老技术员:工作时间10年以上,实际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新技术掌握较少;
青年骨干:工作时间5-10年,知识结构新、现代技术掌握应用好,但经验略显不足;
后备人才:工作时间5年以下,基本无实际工作经验,技术不全面,但接受能力强。

2、团队目标制定
根据以上分析,地质所党支部制定了专业技术团队的目标。

如下图:
党支部将工作重心放在建立健康的员工心态和观念认知,重建员工团队的信心,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打造一支技术领先、管理精细、和谐向上的专业技术团队上来。

三、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以人为本,深入调查,把握思想脉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1)因势利导,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明确工作目标。

2011年是采油一厂持续上产的第五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是稳健发展的关键。

为此,地质所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开展全方位的形势任务教育。

不仅将采油一厂上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向每名员工进行详解,把一流采油厂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大家一起分享,还与公司的公司“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地区能源公司”的“十二五”规划结合,讲清形势,让技术人员认识到肩负的责任,也让广大员工看到从公司到厂发展的愿景,树立坚定信心。

2)深入调查,掌握思想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个体拥有差异性,准确的自身角色定位,是团队建设重要砝码。

事实上无论是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小组想要共同创造出优良绩效,要对每一个个体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位,使其能尽到应尽的职责,充分发挥其在团队中的作用。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就个人基本信息、对优秀团队的认知、
员工需求、工作状态及幸福感等4个方面60项内容进行了调查摸底。

这里我们摘取了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

如下图:
由此看出: 70%以上的员工热爱自己的职业,并希望通过学习快速成长,成为所内技术骨干,但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他们还希望有更多的增加感性知识的环境。

对此,地质所根据人员结构、所学专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了不同层次的人员的培训方案。

2、
1)完善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重新修订了《资料录取管理办法》等14个管理方法,在《工效挂钩管理办法》中,分效益、服务、内部运营、战略能力发展四个层面,在确定基准目标和卓越目标的同时,将技术任务指标进行细分,增加了配产符合率、重点井抽查率等,考核比例向技术含量高、工作任务重的员工倾斜,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2)细化过程管理
周计划:每名技术人员将一周工作成果进行概括总结,制定下周计划,进行上网发布。

使工作有记录、有计划。

月总结:各室进行月度总结,重点是取得的成效及下步的调整措施。

做到随时认识、随时整改。

不定期抽查:抽查台帐记录、抽查个人资料、抽查室内考核记录,做到督促基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开展丰富的科研和生产活动,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同步安排、交融互促。

1)倡导强基固本,搞好传帮带,确保团队基本专业技术的传承。

设立“所内课堂”,为员工提供多种学习培训平台,使员工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干得了。

一是“专题课堂”专人讲。

紧紧围绕油水井管理,由各室主任或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确定授课内容,对年轻员工及厂地质系统技术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二是“现场课堂”现场学。

利用上井落实资料及实施产能建设的机会,采取现场传授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讲解重点部位、关
键环节、安全注意事项;在厂支持下,组织进行野外考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对照,增强感性认识。

2)建立对接关系,拓展知识视野,确保团队技术水平的提升
对外采取院校合作方式。

利用科研项目合作机会,借助石油院校的技术力量,进行一些室内试验及评价,应用先进技术开展地质研究,增强项目的技术支撑,并要求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技术培训,了解前缘技术的发展情况,掌握先进技术,同时也提高所内技术人员的知识面。

对内采取绑定学习方式。

打破传统一对一的结对方式,采取一徒两师方式签订“师徒合同”,目的是加强后备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拓展专业范围,便于今后岗位间的调整交流。

上述做法逐步形成,以科研促进团队建设和整体发展,全面培养应用创新人才的套路和模式。

4、系牢团队文化纽带,增进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团队凝聚力。

一是注重健康与成功心态的激励。

健康的心态让人身心健康,思维开阔,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走向个人成功的基础,成功心态让人在职场上更如鱼得水,离成功越来越近。

我们充分利用会议、谈心等方式将“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传输给员工,并将这种理念悬挂在地质所的大门上,让员工从进入工作单位的第一刻起时时提醒自己,自我约束,自觉养成良好的心态。

二是注重为青年技术员工搭建平台。

由于近年新分配大学生较多,他们思想超前、追求上进,成为团队的后备人才。

我们党支部注重培养,努力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

采取职业生涯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所思所想;支持他们参与公司、厂的“青年技术交流”“五小成果展”等创新竞赛,激发成就感;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参与各单位间青年联谊,推动思想文化沟通;不定期组织“专题竞赛”“阶段成果汇报”,将成果与创先争优同推进、同讲评、同表彰;采取签订师徒合同、年初定课题等方式从严要求、强化培养。

开展能者为师、团队协作拓展训练,团队角色知识讲解等活动,从不同的侧面训练并引导
青年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相互激励,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注重团队基础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党支部注重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把群众安危、群众冷暖、群众要求挂在心上,始终关注群众所思所盼所忧,关心员工的生活。

为员工庆贺生日、送上祝福;为生病的或家庭有困难的员工伸出援助之手,送上组织的温暖,为常年加班的员工准备临时宿舍。

修建乒乓球室、健身房、灯光球场等硬件设施,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让每名员工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个人的作用。

还建立文化长廊,美好环境,用墙上文化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理念,展示团队建设的成效、员工风采,激励每名地质人员多做贡献,健康发展。

四、团队建设的成效
通过优秀专业技术团队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地质所各项工作的开展。

半年即完成全年的65口井位部署任务,至目前投产新井32口,日产油达到270吨。

上半年老油田递减减缓,开发水平持续保持稳定。

科研成果辈出,获集团公司科技二等奖1项、公司级产能建设及持续重奖3项,公司级科研成果奖2项。

团队凝聚力增强,学习气氛浓厚,参加公司在职研究生考试7名人员全部通过初试。

地质所团支部获公司“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五、几点体会
1、高效团队就是让每一个人有归属感。

每一个团队都有其优势和弱点,而要取得目标的成功,就要找出团队综合能力与完成目标之间的差距,因势力导,发挥优势、回避风险、提高迎接挑战的能力。

2、通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体会到,能力是根本,科研是支撑,管理是手段,三位一体是优秀团队的成功模式。

3、探索合理的运作方式;建立适当的激励模式,最大程度的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现代管理方式发挥人才的无穷潜力等将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作者:吕翠艳高翠欣贺金丽黄珍轩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