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_20120402081313828

合集下载

2020-2021年高中地理《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

2020-2021年高中地理《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3.1.2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鲁教版必修2教学要求考点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教学过程农业的地域类型(一)所谓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的、的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主要地域类型1.热带迁移农业(1)特点:和均不固定的原始农业类型;(2)分布:南美洲流域和非洲盆地等地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3)生产过程:耕种;(4)评价:落后而原始,对和资源造成了破坏。

2.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1)特点:水稻种植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的集约农业。

(2)分布:它是亚洲(亚、亚和亚)区最具特色的一种地域类型。

(3)亚洲的水稻种植业A、区位条件:a、自然条件:气候——全年或夏季;水源——河湖众多,水源。

地形——三角洲和平原地区,地势较 ;土壤——土层深厚而肥沃;b、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市场需求——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生产习惯——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食物爱好——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B、生产特点:a、小农经营,即以经营为主,生产规模;b、单位面积产量,但商品率;c、机械化水平;d、水利工程量大;e、科技水平低。

3.混合农业(1)特点:业和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2)分布:它主要分布在洲、洲和非洲的,以及大洋洲的、等地;我国的三角洲地区的农业也属此类。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①分布地区: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

②经营方式:普遍采用种植和业混合。

③地位:它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

④特点:★农场成为一个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合理有效地利用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的适应性。

4.商品谷物农业(1)特点:以生产、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

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

(2)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其经营方式一般以农场为主;我国和的国营农场。

教案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案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高一地理第4周第1个总编号:07 主备人:桑浩凯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教学目标1.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等显著特点。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比较,认识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其形成发展条件。

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三、教学方法:组织自学,归纳分析法、精讲点拨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一)、学生背诵:(二)、学生展示:问题1:农业生产主要有哪两大特点?(A)问题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分类列举)(B)问题3: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B)讨论并归纳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问题4: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B)1、什么是混合农业?2、混合农业的代表性国家是?我国比较典型的是?问题5: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一般以生产_________、________等谷物为主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是___________问题6: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C)(三)、学生互批针对展示,找找存在的问题。

(四)、合作探究问题3,举例说明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破坏。

(五)、精讲归纳:如何分析农业区位主导因素(优势和不足)典型例题: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六)、课堂检测:1.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日本精心栽培,始终没种好,这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A.周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自然性2. “枣开花,种棉花”,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地域性B.季节性和周期性C.差异性D.商品性3.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A.气候B.市场C.交通运输D.技术4. 海南省可以种植三季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降水丰沛B.热量充足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5.有关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B.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C.单位面积产量低D.人均耕地少,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6.世界的水稻生产绝大多数分布在()A.非洲刚果盆地B.亚马孙平原C.东亚、东南亚、南亚D.西欧7. 在北京的近郊区建立一些乳牛场,主要是因为()A.牛肉出口方便B.靠近副食品工厂C.冷藏条件好D.城市居民消费量大8.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过渡挖取“发菜”,会使草原地区变得()A.牧民经济收入增加B.土壤盐碱化C.土地沙漠化D.农业发展更加合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加拿大南安大略地区为适应市场需要,推广高产杂交玉米良种,改良奶牛品种,为加拿大提供了一半以上的玉米、蔬菜和花卉以及30—40%的牛肉等畜产品。

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案设计一设计思想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和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几种农业地域类型,了解农业这一种重要的产业活动的进行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类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的各种因素,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有利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来进行组织生产,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学生懂得人类的产业活动如何处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实施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有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看起来直接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讲授说明它们之间彼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知识,其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材中仅仅是以一幅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来作了介绍,但是在整个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要仔细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三大因素和各个因素中的子因素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具体影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自然条件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而在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较高,市场发育程度完善的情况下,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则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要注意这两者的不同。

第二部分“农业的地域类型”只是从当今世界存在的十余种农业地域类型中选取“热带迁移农业”、“水稻种植业”和“混合农业”三种来讲述,这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别具有占有土地面积广阔、涉及人口众多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活动”中介绍的“美国商品谷物生产”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学生对此内容的简单了解即可。

第三部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段,提出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也要花相当的时间来进行仔细的分析,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如果不对此内容进行板图的演示,仅一带而过,学生将无法搞懂这一内容。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农业的概念和特点2、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3、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具体影响,有何危害性?(二)方法和过程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了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重点、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农业生产1、概念:人类利用________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2、特点:___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表1:农业生产特点比较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土地B、“因地制宜”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C、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霜降抢收,不收就丢。

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D、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表2:农业区位因素知识拓展:探究活动一:请你说出寿光蔬菜基地建设有那些区位优势?探究活动二:请读图,如果想在图中安排小麦、乳牛、花卉、苹果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保持合理的强度,_____________等资源就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

2、违反自然规律,单纯谋求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能导致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例如: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破坏过度放牧——________________不合理_______——土壤盐渍化大量施用化肥——_____________广泛使用农药——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1.我国糖料作物“南蔗北甜”的分布体现农业生产的( )A.地域性B.季节性C.商品性D.周期性2.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B.土壤C.地形D.水分3.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使鲜花市场扩大的区位因素是( )①气候②交通运输③政策④科技A.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面四幅图分别表示我国南疆的棉花、松嫩平原的甜菜、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农业、美国的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形成的主导因素,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①棉花②甜菜③垂直农业④区域专业化B. ①甜菜②棉花③区域专业化④垂直农业C. ①棉花②甜菜③区域专业化④垂直农业D. ①甜菜②垂直农业③棉花④区域专业化5、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A.气候B.市场C.交通运输D.技术6、下列各地所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因素分别是(1)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的概念和定义。

2. 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3.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农业生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定义。

2. 通过实例和数据展示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资源:1. 农业生产的相关概念和定义的资料。

2. 农业生产重要性的数据和实例。

3.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讨论题目。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农业生产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对农业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土壤与农业生产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掌握土壤的主要性质和分类。

教学内容:1. 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土壤的主要性质和分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

2. 讲解土壤的主要性质和分类,进行实地考察或观察土壤样本。

教学资源:1. 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资料。

2. 土壤的主要性质和分类的资料。

3. 实地考察或观察土壤样本的机会。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理解。

2. 学生对土壤的主要性质和分类的认识。

第三章:气候与农业生产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掌握气候的主要因素和分类。

教学内容:1.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气候的主要因素和分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

2. 讲解气候的主要因素和分类,进行实地考察或观察气候数据。

教学资源:1.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资料。

2. 气候的主要因素和分类的资料。

3. 实地考察或观察气候数据的机会。

评估方式:1. 学生对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理解。

2. 学生对气候的主要因素和分类的认识。

第四章:水资源与农业生产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案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分类。

2、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明确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自主学习】二、农业的地域类型1.概念: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农业生产类型。

2.分类:以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 水稻种植业(1)自身特征:需要投入大量,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2)分布:亚洲、、温带季风区的和丘陵地区。

(3)区位因素:○1气候:全年或夏季。

○2地形:主要分布在、地区。

○3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

○4市场:人口多,粮食需求量。

(4)生产特点:○1需投入大量,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农业。

○2经营方式: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

○3水平低,较低。

4、商品谷物农业(1)概念: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的农业地域类型(2)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3)分布:主要分布于、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我国主要分布在和西北地区。

5.混合农业(1)概念:是种植业和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分布:、北美洲、南非、、。

珠江三角洲的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3)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牧羊混合经营的优点:○1农场内土地交替利用或休耕,可保持,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2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3可根据政府的和,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稳定。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强度下,促进土地等资源的利用。

2.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引起、、土壤污染、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

【合作探究】美国中部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课堂检测】1.读水稻的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农业生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2. 使学生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其适应的地理环境。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的定义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其适应的地理环境。

4.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及原因。

5. 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其适应的地理环境,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及原因。

2. 教学难点: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其适应的地理环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及原因。

3.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生产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 讲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其适应的地理环境,使学生掌握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特点。

4. 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及原因,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

5. 探讨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建议。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农业生产案例,如水稻种植、畜牧业发展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一农业生产类型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讨论,并提出优化措施。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农业生产现场,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基础知识梳理:一、农业概况1、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植物;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土地。

2、特点: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1)地域性-----农业必须“因地制宜”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

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

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必须“因时制宜”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3、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投入:自然条件:热量、地形、光照、水、土壤等;生产力;生产资料:动植物(种子)、化肥、农药等;科技;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动植物(或者是植物种子)以及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成为农业必要的投入。

在这些投入的基础上,经过劳动者的劳动(即投入劳动力),农业就可获得产出。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逐渐增加。

农业机械替代手工农具,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可促进农业的产出。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发达国家,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比值也已占到30%以上。

产出:各种各样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有的供给人们食用,如粮食、肉、奶、蛋、水果、蔬菜等;有的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如棉花、橡胶、皮、毛等。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完整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完整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教学设计张志生【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因此在设计上充分依据课标要求,通过重点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而阐述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依据三维目标及学习重点,难点和学生已有的农业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表现,及主导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以学生自主分析,合作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助共同实现三维目标。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分析区位因素的主导变化及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分析、探究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农业发展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分析主导因素的影响作用及变化。

3.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其形成条件。

(四)教学难点:理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教学实施】导入新课:给出新闻: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决定最新年继续在小麦和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

经报请国务院批准,最新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86元、86元,均比最新年提高3元。

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也要适当提高。

提出问题:1.农民种粮主要受哪些条件的制约2.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是从什么角度(方面)影响农业生产(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分析:1.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种粮)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

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3.掌握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和混合农业等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4.能举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当地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了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难点】农业区位论及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和学习情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创设学习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问题情景,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索等新鲜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师生互动共同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方案1: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卷首语中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龙井茶到日本种植的不好?以问题的方式导入,从而导出农业区位及区位条件。

方案2:以学生调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各自调查的结果,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指导学生读书P57,找出农业生产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总结: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请大家看前面的关于我国的杭州明前龙井茶在日本始终没有种好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的地理环境和中国浙江杭州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导致),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除此而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农业政策不同也会导致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如南美的秘鲁政府鼓励农民种植古柯,原因是当地人有嚼食古柯提神的生活习惯,虽然这种植物可以用来提取可卡因这种毒品。

教师提问: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成语来说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呢?(春华秋实)教师讲述:农业生产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活动,它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多种,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等显著特点。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比较,认识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其形成发展条件。

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当地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了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重点、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论及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和学习情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创设学习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问题情景,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索等新鲜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师生互动共同实现三维目标。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问题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问题1、读教材P57,回答: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都有哪些?问题2、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1新疆的哈密瓜甜又香。

()○2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3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基地。

()○4江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

()○5冬季,南方四川等省区的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

()○6我国大部分省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问题3、判断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中人类分别利用改造了哪些自然因素?问题4、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否相同?若不同,则呈现怎样的变化?问题5、教材P59活动: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有哪些区位优势?问题二、农业的地域类型问题1读教材图3—1—5“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各自的分布范围大体在哪里?问题2读教材图3—1—13“迁移农业养分流失过程”,分析热带迁移农业的特点和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概述。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介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 学生讨论:为什么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如此重要?3. 教师讲解:介绍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了解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第二章:农业生产与气候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2. 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2.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2. 学生讨论:不同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教师讲解:介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4. 小组讨论:分析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的能力。

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土壤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土壤的关系。

2. 掌握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与土壤的关系。

2. 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农业生产与土壤的关系。

2. 学生讨论:不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教师讲解:介绍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特点。

4. 小组讨论:分析特定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

1. 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生产与土壤关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特定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案例的能力。

第四章:农业生产与水资源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的关系。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能够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农业生产的适应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调研,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现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农村发展、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入话题: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讲解农业生产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农业生产类型的适应性讲解水稻种植业、旱地农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类型的适应性;分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在地理环境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地理环境选择适宜的农业生产类型。

3. 当地农业生产现状调研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分析当地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讲解GIS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运用GIS软件分析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 小组讨论: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划分小组,布置讨论话题: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提出观点和结论;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理与环境》2. 实地考察:当地农业生产现场3. 软件:地理信息系统(GIS)4. 网络资源:相关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案例资料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适应性;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

五、教学建议1.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地考察;3. 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软件,进行分析;4. 创设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学设计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学设计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观念。

(2)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家乡农业的热爱和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2)不同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综合分析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农业发展建议。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图片或视频,如东北的大规模农场、南方的水田、西北的绿洲农业等。

(2)提问学生: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农业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等)、地形、土壤、水源等。

通过实例讲解每个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光照充足的地区适合种植喜光作物,水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水田农业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如城市周边的农业多以蔬菜、花卉等市场导向型农业为主,交通便利的地区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等。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①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限制逐渐减弱,如温室大棚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局部的气候条件。

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一课时 教案

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学校姓名日期(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维互动主体探究]学生阅读自学第一自然段,回答农业生产的概念、特点生答: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生答: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点拨引导:农业生产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这对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指导意义?生答: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

教师介入总结生答:“明前龙井”在日本种不好的原因:茶的质量与气候,光照,土壤等生存(长)环境有关。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日照充分,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

而日本主要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温和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而且土壤也不尽相同,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以及泛碱土,因而不适于明前龙井的生长。

承转:请同学们分析家乡农业生产有哪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家乡农业有哪些发展变化,你能谈谈其变化的原因吗?导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哪里?原理透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多种,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

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教师设问:在古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现代呢? 生析:古代“靠天收获”,自然因素最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自然因素在下降。

媒体展示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

特别是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自然条件 地形:既影响农业类型和结构,也影响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对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影响很大 灌溉水源:是天然降水的补充,对农业发展 起保障作用,尤其在干旱地区。

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便利的交通是商品农业的必要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政府和国家政策会直接影响或干预农业 的发展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生产习惯都对农业 有较大的影响 冷藏科技条件 良种化肥机械知识拓展:农业区位论:杜能在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一书中提出 假设条件: 模式:同心圆探究活动一:请阅读上图(?),如果想在图中安排小麦、乳牛、花卉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分三小组活动) 探究活动二:请你说出寿光蔬菜基地建设有那些区位优势?(分三小组活动) 小组1:寿光市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淡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学设计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学设计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特点和主要类型。

(2)学生能够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

(3)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或观看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尊重,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2)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理解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原则。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根据地理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

4、实地考察法(如有条件)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田或农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实际联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农产品的图片,如小麦、水稻、水果、蔬菜等,提问学生这些农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从而引出农业生产的话题。

2、讲解农业生产的概念和特点(1)农业生产的概念:农业生产是指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3、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自然因素①气候: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如,热带地区适合种植热带作物,如香蕉、橡胶等;温带地区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3.1教学案: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案 (鲁教版必修二)

3.1教学案: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案 (鲁教版必修二)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2)运用案例阐述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难点】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学习方法】案例探究、分组讨论【学习过程】一、农业的定义定义:利用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可见,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对象是动物和植物。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资料分析农业生产为什么具有地域性特点:不同作物的生长条件不同,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所以我们在发展农业时要本着原则。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

针对此特点,发展农业时要本着原则。

三、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思考:发展农业生产一般离不开哪些条件?1、条件2、条件3、条件根据课本57页分别说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主要包括哪些区位因素。

分组讨论:解答:上山下乡、分地到组给你一块土地(如下图所示),根据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你将要从事什么样的农业生产?并做简要说明。

提示:一个地区从事什么样的农业生产,要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而决定该地区农业生产。

【知识拓展】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不是一成不变的?1、建温室大棚是对哪一个农业区位因素进行改造的?生:气候师:温室大棚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

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夏季光热资源充足,但缺水的环境很难发展种植业,要发展农业可以对哪一个农业区位因素进行改造?生:水源师: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一、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能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2、热带迁移农业、水稻种植业和混合农业这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在哪里,生产有什么特点,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具体影响,有何危害性,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其中重难点内容是: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2、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及其生产特点,其中的水稻种植业和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要着重讲授。

通过读世界水稻种植区分布区让学生了解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在哪些具体地区、进一步分析这些地区为什么适于水稻的种植,进而联系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人口密度从而得出影响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世界混合农业的典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这种混合农业是一种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常具有市场的适应性,能够规避市场风险,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当地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了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三、重点、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论及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和学习情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创设学习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问题情景,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索等新鲜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师生互动共同实现三维目标。

五、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方案1: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卷首语中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龙井茶到日本种植的不好?以问题的方式导入,从而导出农业区位及区位条件。

方案2:以学生调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各自调查的结果,来导入新课。

释疑解惑,导学点拨(板书)一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指导学生学生读书P57,找出农业生产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总结: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请大家看前面的关于我国的杭州明前龙井茶在日本始终没有种好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的地理环境和中国浙江杭州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导致),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除此而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农业政策不同也会导致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如南美的秘鲁政府鼓励农民种植古柯,原因是当地人有嚼食古柯提神的生活习惯,虽然这种植物可以用来提取可卡因这种毒品。

教师提问: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成语来说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呢?(春华秋实)教师讲述:农业生产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活动,它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多种,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

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教师设问:在古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现代呢?生析:古代“靠天收获”,自然因素最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自然因素在下降。

2.[师生互动](探究)下列各地所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主导)(1)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热量)(2)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市场)(3)杂交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良种)(4)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少量农业工人。

(机械)(5)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交通)(6)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生产。

(土壤)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学习,了解了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但人们对食物的偏好、宗教的禁忌政治影响和关税的限制、农业土地政策等人文因素对农业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爱吃面食。

4.打开知识窗《农业区位论》引导学生读课本(1)说出农业区位论的含义。

(2)说出农业区位论的理论内容。

(①假定一个大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也就是唯一的市场,并与周围的农业地域组成一个孤立的区域。

该地区自然、技术、交通条件等都相同,则离城市越远,农产品越高;越接近城市地价或租金越高,农民的选择应是带来纯收益最高的那种农产品。

因此,农业布局形成以此城市为中心的三个同心圆地带。

②同现代农业区位的差别:现代农业区位论除了考虑市场距离以外还考虑自然、社会、政策等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并注意农业区域优化组合,为农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的活动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找出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有哪些区位优势?(1)自然条件方面:①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②地下水源丰富。

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方面: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国内外市场广阔。

③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

④种植蔬菜的历史悠久。

(3)农业技术条件:20世纪80年代,寿光解决冬暖大棚生产夏季蔬菜的技术难题,推动了蔬菜的生产发展。

)过渡农业生产为人类改变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强烈地改变着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归纳:(1)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就可为永续使用。

(2)不合理利用,违背自然规律,可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归纳:砍伐森林——生物多样性破坏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甚至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板结广泛使用农药——农产品和土壤受污染指导学生读书,提问:什么叫农业地域类型?生: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

(展示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投影图片)提问:根据图例,看世界上有哪些具体农业地域类型?生:热带迁移农业、游牧业、混合农业…………………教师讲述:在些农业地域类型中,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占地面积最大的热带迁移农业、从业人口最多的水稻种植业和最适应市场经济的混合农业三种,首先是热带迁移农业。

指导学生读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图,指出热带迁移农业的分布地区。

板书:1 热带迁移农业讲述:热带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从事该农业的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5%面积占世界上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这种农业生产方式是世界上非常落后的的,基本上属于原始农业的发展阶段,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产量很少而且对环境的破坏极大。

展示巴西北部诺马马人的农耕方式和迁移农业养分流失过程图的投影图片活动探讨:这一种生产方式对环境所造成破坏的具体过程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他们砍伐树木,使植物累积在体内的养分释放进入土壤,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进入作物的体内,待作物收获后,土壤变得贫瘠,同时雨林地区降水量大,对土壤的侵蚀非常严重,使得土壤的养分进一步减少,他们在第二年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进行同样的耕作,这样雨林地区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在长时期内很难得到恢复。

雨林的大量砍伐又会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全球性问题。

板书 2 水稻种植业指导学生读展示的世界水稻种植业分布的投影图,指出水稻的主要分布地区并总结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其中东亚地区如中国的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地区,南亚地区如印度和孟加拉国,东南亚地区如泰国、越南、柬埔寨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提问:为什么这些地区适于水稻的生长?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生:这些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和平坦的地形条件教师启发:这些都是自然条件,有没有社会经济条件?回想一下前面第一单元学习的世界人口密度图,能说明什么问题?生:这里是世界人口密集地区,水稻的种植业需求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大量的人口也为水稻提供广阔的市场条件。

教师讲述:上述地区是世界上种植水稻历史最悠久的地区,适宜的气候和地形,大量的人力和广阔的市场是这里水稻生产发达的主要原因,但是这里的水稻种植业也还存在着机械化水平较低(日本除外)、一家一户式的生产使生产规模小,商品率较低,主要为自己消费为主。

提问: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是世界上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区,一年可进行几季的种植呢?生:两季或三季总结: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尤其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研究的突破,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

展示袁隆平在水稻田进行研究的投影图片板书3混合农业讲述: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互相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欧美发达国家有大面积的混合农业,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但是,混合农业涉及具体的不同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如澳大利亚是小麦种植和养羊混合,南非共和国是小麦种植业和养牛混合。

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有哪些特点。

指导学生读相关教材内容和小麦――牧羊混合经营生态模式投影图片提问: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在生态上具有什么样的优点:生: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错开,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生产模式,既保护了生态,对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值得其他地区予以借鉴,其实我国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了这一种生产模式,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模式。

启发学生思考并提问:我们苏北地区种植小麦的时候6月份中旬已经收割,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小麦在6月份的时候正处于生长期呢?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季节和中国所在的北半球正好相反。

六、教学反思多展示一些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如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