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第二课时
中药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中药学基础二、课程目标1. 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掌握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
3. 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组方。
4.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对象中医专业学生四、教学时间4课时五、教学内容1. 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
3. 中药组方原则及临床应用。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药基本概念与分类1. 导入:介绍中药的起源、发展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2. 讲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按药性、归经、功效等)。
3. 讨论:分组讨论常见中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分析中药在治疗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1. 讲解: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
2. 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配伍药物,尝试组方。
3. 讨论:分析不同药物在组方中的协同作用。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讲解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中药组方原则及临床应用1. 讲解: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2. 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组方,并分析其合理性。
3. 讨论:分析不同组方在临床治疗中的优缺点。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讲解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中药文化与传承1. 讲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传承与发展。
2. 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及事迹。
3. 讨论:探讨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4. 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强调中药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及实践操作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组方、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中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中药学》2. 多媒体课件:中药基本概念、分类、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等。
《药》公开课教案教学文案
花环暗示:尽管黑夜漫漫,但革命者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5.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 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勾勒出黎明前的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带有几分恐怖。这
一方面暗示了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思考:本段的描写近乎琐碎 ,作者的 写作用意是什么?
明确:“掏钱”、“交钱”、“接钱”、 “装钱”、“按钱”,“点灯笼”、“吹灯 盏”、“进屋”、“嘱咐”,一连贯的动作 几乎一个不拉的加以描绘,这表明华老栓在 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可能是拿出夫妻一 生的积蓄为唯一儿子治病,这两个“一”体 现在父母对儿子无限的关怀上,从而也为小 说的悲惨结局作了铺垫。
布置作业
课外预先探讨华老栓、康大叔、夏瑜三个人 物形象
第二 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主 题;进一步探讨小说的标题;总 结学习本文的主要写作技巧 。
通过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主题
无效的痨病药 人血馒头
小栓
软刀杀
钢 刀 杀
反动派
康大叔 (刽子手)
夏瑜
老栓夫妇
含义上,表层义(明显义)?深层义?
作用上,看看其语言的新颖性、深刻性,看看 其与小说情节、结构线索以及主题的关系。
初读课文,借助文本,挖掘小说 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要求: (1)请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
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 画出来。
(2)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怎样一 个典型环境?
提示:
1.黑沉沉 、寂静、阴冷
2.心理、动作描写,对比反衬(专注而轻快,满怀 希望)
《药》公开课教案
教案《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药》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及药理知识;(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创作手法;(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2)运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表达与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2)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困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导入:简要介绍《药》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文本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药》全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及药理知识。
3.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创作手法,感悟小说的主题。
4.比较阅读:将《药》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讨论:针对小说中的热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表达与沟通能力。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简要介绍鲁迅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文本阅读(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药》全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及药理知识。
3.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创作手法,感悟小说的主题。
4.比较阅读(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药》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讨论(15分钟)针对小说中的热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表达与沟通能力。
6.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给予及时反馈。
语文:1《药》第二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四册)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华老栓、夏瑜、康大叔等。
2.引导学生研究性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抽查三位同学,朗诵分别以《华老栓一家》《夏瑜的故事》《康大叔其人》为题改写的故事。
二、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明确:华老栓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的形象.他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本质,又有着在长期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愚昧、落后、麻木的一面.用人血馒头治病,本是一种荒唐可笑的迷信传说,然而他却信以为真,为了买到它来为儿子小栓治痨病,他便不顾深秋黎明后的寒冷,走在黑沉沉的街口“倒觉爽快”,少年似的“跨步格外高远”。
当他交出了辛苦积蓄起来的几个钱,在恐惧和屈辱里得到人血馒头往家走时,竟然激动得“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由此可见,华老栓的愚昧无知达到了令人颤栗的程度。
作品中的夏瑜未露一面,作者全从侧面措笔。
他出身贫寒,生活困苦,但敢于造封建统治的反,具有革命热忱和顽强斗志,即使被投入监狱,也丝毫没有丧失信心,在狱中继续坚持斗争,宣传“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甚至就义前还要“劝牢头造反”。
当阿义打了他,他反而说阿义“可怜",对其愚昧深表哀痛.最后终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作者在对血腥屠杀革命者的反动统治表示强烈抗议及对革命志士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表示赞扬的同时,更深刻地表达了革命者的牺牲是多么寂寞、多么可悲啊!作品中的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是一个十足的刽子手。
进茶馆时,他是突然“闯”进来的,而且进门便“嚷”,显得粗野无礼,目中无人;他的穿着打扮,是披着布衫,“散”着纽扣,腰带胡乱“捆"在腰间,流氓相十足;讲到小栓的病,他说,“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丝毫不顾及别人对“痨病”的忌讳,丑恶卑劣,毫无人性。
三、研究性阅读研究课题:关于小说《药》的主题研究方法:1.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药品的取用
第二课时药品的取用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初步学会粉末状固体和块状固体的取用。
3、初步学会用量筒、滴管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以及倾倒液体药品的操作4、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前预习1、简要写出下列仪器的用途。
药匙镊子量筒滴管1、家庭厨房中所见的液体与固体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回忆模仿倒水、倒食用油、倒醋、取食盐、取味精等动作。
课堂探究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学生阅读P18资料卡片了解进入实验室时药品取用规则二、固体药品的取用阅读课本P18有关内容,回答: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夹取。
用过的或要立刻,以备下次再用。
2、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以后,再把容器,使药品或金属颗粒容器底部,以免。
(操作练习)完成P18实验1—6,注意操作方法。
3、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可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或)小心地送至,然后使试管,让药品全部。
(操作练习)完成P18实验1—7,注意按要求操作。
(归纳与点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用镊子(一横、二放、慢竖)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底、三直立)三、液体药品的取用1、液体的倾倒学生先按照课本P19图1—26进行操作练习,再讨论1—4个问题,归纳倾倒液体的方法。
液体药品通常盛在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在桌上,然后右手拿起瓶子,瓶口要试管口,使液体倒入试管,倒完时,要将瓶口在试管口轻轻地刮一下,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
然后,立即,将瓶子,注意标签。
2、量筒的使用先阅读课本P19最后一段,再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归纳注意的问题。
(1)为减小误差,要根据所取液体体积与量筒的量程接近的原则,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
(2)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要先慢慢倒入液体至时,改用滴加至刻度,防止。
药学上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学基本概念、药物分类、药物作用机制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药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药学专业的兴趣,树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理想。
教学重点:1. 药学基本概念2. 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教学难点:1. 药物分类的依据2. 药物作用机制的多样性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辅助材料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做好课堂笔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药学?药学有哪些分支?2. 引导学生思考:药学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药学基本概念1. 药学的定义:研究药物的科学,包括药物的发现、合成、制备、质量控制、应用等方面。
2. 药物的定义: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3. 药学分支: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临床药学等。
三、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1. 药物分类:根据药物来源、作用机制、用途等进行分类。
a. 按来源分类: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半合成药物。
b. 按作用机制分类: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等。
c. 按用途分类:预防用药、治疗用药、诊断用药等。
2.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作用于人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分子等,产生药理效应。
a. 直接作用: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组织。
b. 间接作用:药物通过作用于某个环节,间接影响靶器官或靶组织。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药学基本概念、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预习教材第二章,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引导学生回忆:药学基本概念、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二、讲解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1.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a. 常见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
鲁迅《药》 授课课件
• 瘐毙:旧时关在牢狱里的人因受刑或饥寒、 疾病而死亡。 • 丛冢:乱葬在一片地方的许多坟墓。冢:坟墓。 • 宛然:仿佛,逼真地。 • 褴褛:衣服破烂。 • 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 • 竦然:惊惧的样子。 • 阳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 文,笔画凹下的叫阴文。 • 拗开:用手掰开。
思考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及文题背景。 •2、积累字词。 •3、理清线索,把握结构。
相关背景
秋瑾与 徐锡麟
他们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都是浙江绍兴人,并都 曾经留学日本,进行革命活动。1906年春,徐与秋回国。徐集资捐 了候补道,秋天去安徽任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暗中准备起义工 作。秋瑾先在浙江吴兴浔溪女校任教,不久去上海办《中国女报》, 提倡男女平等。后来回绍兴,与徐锡麟办大通学堂,并主持大通学 堂工作。他们组织光复军,徐任首领,秋瑾为协领,暗中联络革命 力量。后来他们约定于1907年7月19日,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 但因徐的活动已被请政府觉察,随时有被破获的危险,徐乃于7月6 日乘学堂毕业大操之际起事,枪杀安徽巡抚恩铭,攻据军械所,因 弹尽被捕,当天被害。
小
结
看客,是鲁迅笔下一种特殊的人物类 型,在很多作品中都出现。作者以幽默但 又带有讽刺的语调,描写了这一群体的形 象,揭示出了国民的劣根性。正是这样的 现象,使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去探索 国民病根的源头,站 在“立人”的启蒙文学 立场上,医治国民劣 根性的灵魂。
小
结:
作者以鲜明的爱憎描写了以上人物, 也可说是三类人物的典型,即:人民群众、 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资产阶级革命者。 通过对他们的肖像、动作、语言和心理活 动的描写,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特征,从 而也更好地揭示了主题,揭示了旧民主主 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探索什么才 是医冶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痼疾的 “药”。
中药配伍原理的介绍和应用:药(第二课时)教案
中药配伍原理的介绍和应用:药(第二课时)教案教案中药配伍是中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中药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草药之间的搭配也是有原则和规律的。
中药配伍原理就是研究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合理搭配的规律,以达到最佳药效的目的。
中药配伍原理的介绍1.相似原则相似原则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
按照相似原则,药物之间应该选择相似的属性。
例如,如果用温燥的药物与凉散的药物配伍,会导致相互冲突,影响药效。
2.对合原则对合原则是指中药之间的相互补充作用。
例如,用能上升气息的药物与下降气息的药物配伍,可以达到平衡作用,增强药效。
3.寒热平衡原则寒热平衡原则是指中药的属性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例如,如果用大量的凉性药物去清热,会导致中药的平衡被破坏,影响药效。
4.五味相宜原则五味相宜原则是指辛、甘、苦、酸、咸五种味道的中药之间要达到一定的配比比例,才能发挥最佳功效。
5.轻重符合原则轻重符合原则是指配伍的两种中药在药性上要有轻重之分,比如既配用重性药,又需要配用轻性药,使中药的配伍更加平衡。
6.少多相得原则少多相得原则是指两种中药之间的搭配,不宜使用过多中草药或中药成分,以达到最佳药效。
中药配伍的应用1.用于增强药效中药配伍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搭配,使中药成分互相补充,增强药效。
例如,如果患者身体抵抗力较弱,应该在中药配方中加入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
2.用于减少不良反应中药配伍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如,配方中添加能够降低中药毒性的药物或药材,以减少对患者身体的负面影响。
3.用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中药配伍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和喜好进行定制,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例如,对于口味较重的患者,可以在配方中添加具有香味和口感的药材,使中药更易于入口,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中药配伍原理的应用可以使中药的药效更加明显、更加高效。
因此,在中药治疗过程中大家都需要认真学习中药配伍原理,以充分利用中药的药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鲁迅《药》说课稿
鲁迅《药》说课稿鲁迅《药》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鲁迅先生的小说《药》。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首先,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药》是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悲喜人生的第一篇小说。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着重培养学生欣赏我国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的能力。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刻画、环境的描写,即小说的三个要素已经有了初略的了解。
本单元欣赏的重点是关注它们的时代背景,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药》是一篇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小说,作者鲁迅以辛亥革命为背景,描写了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被当成了平民华老栓为儿子治病的“药”这一发人深省的典型事件。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利用钢刀镇压革命和利用“软刀”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这篇小说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安排精巧,环境描写典型,既是鲁迅短篇小说的代表,更是作为小说教材的典范。
编者把它放在教材小说单元的第一篇对于教会学生如何读懂小说,如何欣赏小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重难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以及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中职学生在本学期第一次接触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要求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如小说的三要素;识记有关文学常识,如作家作品;积累文中的字词;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理解小说以“药”为题的深刻含义以及为连接线索的作用。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示小说主题的写作方法;分析结构(双线结构)与人物性格,分析环境的作用,学习归纳主题的方法。
《药》教案
药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写作意图2、梳理明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把握情节及其整体结构3、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的写法4、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体悟作品主题5、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小说双线结构的安排及用意2、环境描写的作用3、作品的主题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活当中,我们如果有什么病,常常要吃药。
俗话也讲:药到病除。
可见,药确实能够治病救人。
然而鲁迅笔下的华小栓,吃了他父亲给他买来的药后,却没能好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篇《药》,看看这“药”是一种什么样的药,它有什么样的寓意。
二、写作背景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林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
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后来被杀害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
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
三、写作意图说明:当时的鲁迅对革命的对象、人物、途径等问题,还不能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所以只是“引起疗救的注意”而已。
四、题目“药”是指什么?小说是怎样围绕“药”展开情节的?小说写了哪些人物?明确1、标题“药”指人血馒头。
血是被害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给华小栓治痨病用的。
2、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的结果。
3、人物:华家:华老栓(父)华大妈(母)华小栓(子)夏家:老女人(母)夏三爷(叔)夏瑜(子)其他:康大叔(刽子手)茶客(民众)五、对华、夏两家来说,都是悲剧。
请复述两家具体的悲剧情节。
要求以课文为序。
明确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
开小茶馆的华老栓为给儿子治痨病,从刽子手康大叔那儿买了人血馒头。
当天早上华小栓吃了药,第二天就死了。
这人血来自革命烈士夏瑜。
夏瑜参加了革命,因夏三爷告密被捕,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坚持革命宣传,最终就义。
两人死后均埋在同一块坟地里。
六、两家的故事就有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是怎样交织在一起的?明确小说两条线索交织的关键是买人血馒头,馒头上血的献出者和买去治病的服用者发生了关系,这就把素不相识的两家自然地联系起来。
《药》鲁迅教案
《药》鲁迅教案篇一:鲁迅《药》教案《药》教案陕西科技卫生学校姚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题目《药》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双线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反思自我,树立主人翁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文章主题。
难点:依据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回顾鲁迅先生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引发学生思考,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药》这一篇文章中,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熟悉文本,分析结构1、采用分角色、分组、小组自读等方式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和脉络。
2、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复述。
复述时要求学生注意内容顺序、段落层次、重点部分、情节发展。
3、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完成对双线结构的教学。
①小说的结构?明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②这篇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明确: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③这样一个恐怖的馒头被小栓吃了,但是人血从何而来?明确:是革命志士夏瑜的鲜血④对照华家,从夏家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明确:夏瑜被杀害、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⑤这四部分分别发生在什么地方?明确:刑场、茶馆、茶馆、坟地⑥在什么地方,用什么东西,通过谁将两家联系在一起?明确:通过康大叔用人血馒头将两家华、夏两家联系在了一起。
⑦华家和夏家在文章结构中是什么关系?明确:华家是明线,夏家是暗线板书设计:(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1、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很多,我们可以将文中的人物分类,怎么分?明确:华老栓一家、茶客可以归结为愚昧麻木的群众;夏瑜归为革命者一类;康大叔、红眼睛阿义归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
2、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要求:1.必须要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药》教案
药鲁迅一、教学要求:1.归纳小说的主题。
2。
概括情节,指出明、暗两条线的构成.3。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3。
人物形像。
4。
讨论标题药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明、暗交织的双线结构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明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则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以及对革命的反思。
三、教学安排: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为了唤醒民众,寻找救国的出路,弃医从文,就有了小说集《呐喊》,《药》就是其中的一篇。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药到病除”,足见药在人们心目中是疗治病痛的希望,但不是每味药都能治好病,药未能挽救鲁迅的父亲,鲁迅笔下的华小栓吃了药也未能活过来。
这是为什么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许多革命者和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寻找疗救中国的良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鲁迅先生的《药》。
二、关于背景:1907年7月6日,安徽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同盟会领导徐锡麟,准备在学堂毕业大会操之际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因弹尽粮绝被捕,当天即被害,刽子手竟挖出徐的心肝“炒食净尽”.接着同盟会成员秋瑾被人告发,7月13日清兵包围了秋瑾主持的绍兴大通学堂,因寡不敌众,终遭逮捕。
7月15日被害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时年32岁。
几年之后,鲁迅以辛亥革命前夕为写作背景,以秋瑾为艺术原型,创作了影响深远的小说-—《药》.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诗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驱.1904年夏,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
诗词豪放悲壮,后人辑为《秋瑾集》。
三、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药人物形象分析(第二课时)
A. 华大妈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 B. 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 C. 按了按,硬硬的还在。 D.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交给他。 E、满幅补钉的夹被
细节描写 贫苦拮据的劳动者
一、华老栓
2、华老栓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 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2)“小栓--------,你不要起来。-------店 么?你娘会安排的。” (3)“得了。” (4)“没有。”
二、茶客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 十多岁的青年这三个人物,针对 夏瑜的有关事情都说了哪些话, 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和动作是什 么样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 哪些特点?
①花白胡子:“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 了。这病一定全好”
在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 “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 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②驼背五少爷:这人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来得最 早,去得最迟;
“再下三年何妨?” ——财主 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 骂了一句:“是谁在放臭屁。”
请分析判断这三句话分别是谁?
刻画人物的手法有哪些?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分 析 人 物 形 象
熟 悉 课 文 ,
一、华老栓
1、华老栓的家庭背景如何?从哪些地 方可以知道?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③二十多岁的人: “阿呀,那还了得。”很现出气愤模样。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似的说。
众茶客:
“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 了。”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
鲁迅名著《药》教学教案
鲁迅名著《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药》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作品主题的技巧。
(3)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药》的象征意义。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对民众愚昧、落后思想的批判,对革命先驱的悼念。
(2)认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类似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药》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作品主题的技巧。
(3)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药》的象征意义。
(2)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药》,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鲁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作品主题的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从不同角度分析《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药》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药》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鲁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作品主题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大学药理教案模板及范文
1. 知识目标:- 掌握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机制。
- 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影响因素。
- 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防治措施。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总结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药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药物的作用机制3.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4. 药物的毒副作用及防治5. 药物相互作用6.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4. 实验教学法第一课时:药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引出药物的概念。
2. 讲解:- 药物的定义- 药物的分类- 常见药物的例子3. 案例分析:选取一种常见药物,分析其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类型药物的药理特点。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二课时:药物的作用机制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 讲解:-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药物作用的多样性3. 实验教学法:演示药物作用的实验,如酚红钠盐实验。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小组讨论的质量和学生的表达能力。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范文:药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药物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制。
- 了解药物的来源、用途及作用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鲁迅药第二课时课件
听……加一个橄榄”
——“敬”“笑”的背后实则是“怕”。
练习:
1. ①“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D选项.第一个“运气”是使动用法.这种活用有利于表现康大叔骄横狡诈的特点。 使动用法:使······走运,使······有好运气 骄横狡诈:赚到钱又赚到华老栓的人情
们
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
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
几乎将他挤倒了。”
场景二:茶馆里对话
看客们
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 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 “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 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第一要 算我们栓叔运气;第二是夏三爷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 落腰包,一文不花。”
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凶暴、蛮横
动作:……嚷……抢……,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
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哼着…—…—” 贪婪、凶横
语言:“夏三爷是乖角儿……还要劝牢头造反”“你晓得红眼睛阿义
是去盘盘底细的,……这是人话么?……给他两个嘴巴”“他这贱骨 头不怕打”
“看客”的“看”,实质是什么,反映了国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落魄潦倒的孔乙己被看;国人遭到外族屠杀时被看;死囚
行刑时被看;得了痨病的小栓被看;革命者的死还是被看…… 生命以最残酷最血腥的方式消逝,竟引起如此多的人赶早
鲁迅 药 教学设计
鲁迅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鲁迅的药课堂时间:2个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他对现代文学的贡献;2. 分析《药》这篇短篇小说的情节、主题和艺术特点;3. 提高学生对鲁迅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药》的情节、主题和艺术特点;2. 探究《药》这篇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
教学准备:1. 复印鲁迅的《药》一文;2. PPT或黑板、粉笔;3. 学生准备鲁迅的相关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课题,向学生介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 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鲁迅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
步骤二:导读《药》(20分钟)1. 分发《药》一文,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全文。
2. 对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
步骤三:分析《药》的情节(20分钟)1.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有哪些关键事件?这些事件有什么含义?2.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机。
步骤四:分析《药》的主题(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表达主题?2.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药品混杂和售假等问题来批判社会现象的用意。
步骤五:分析《药》的艺术特点(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药》中所运用的叙述手法、人物塑造和意象描写等艺术手法。
2.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将细腻的写实描写与讽刺抨击相结合的独特风格。
步骤六:鲁迅的贡献(15分钟)1. 帮助学生了解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包括其对白话文的运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等。
2.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
步骤七:提问和讨论(20分钟)1. 提问:你对《药》这篇小说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它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具有指导价值?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就同学们之间的不同观点展开辩论。
初中中医药教案
初中中医药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特点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和认同感,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中医药的基本特点和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1. 中医药的专业术语和治疗方法。
2. 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知。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特点和治疗方法,如针灸、拔罐、中药等。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中医药治疗的案例,如某疾病的针灸治疗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医药的基本特点和治疗方法。
2. 学生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如中药的煎煮、服用方法等。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或观看视频,了解中医药的具体应用。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
3. 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节描写——动作词语
①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 闯 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 披 散 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捆 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 嚷 ②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走进了一个 满脸横肉的人,穿一件玄色布衫,系着纽 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扎在腰间。 刚进门,便对老栓说道:……
细节描写——动作词语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 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 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 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 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到了。
细节描写——动作词语
低声下气的问道 很现出气愤模样 高兴起来 恍然大悟 …… 无情、腐朽、 落后、无知的 看客
掏了半天 抖抖装入衣袋 按一按 跨步格外高远 …… 生活艰辛、贫困, 在意钱、珍惜钱, 视金钱如儿子性命
细节描写——动作词语
恭恭敬敬的垂着 笑嘻嘻的听 很感激的谢 堆上笑 …… 对康大叔的感恩、 讨好
细节描写——动作词语
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 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 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 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 个半圆。
细节描写——深入探究
康大叔与黑衣人是否为同 一个人???
细节描写——深入探究
白色:在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 亡、丧事相联系。古代古方说,西 方为白虎,主萧杀之秋,古代常在 秋季征伐、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
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
的表现。
细节描写——动作词语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 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 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 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 嚷 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 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 抢 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 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 裹 塞 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 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 捏 哼 着说,“这老东西……”
鲁 迅
细节描写——色彩词语
请找出小说中有关色彩的词语
细节描写——色彩词语
乌蓝 青白 玄、黑 鲜红 红节描写——动作词语
请找一找文中写得出彩、具体、 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
色彩词语——铺垫底色
动作词语——塑造人物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动作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