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省高考地理二轮课后达标检测:必修Ⅰ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3节(湘教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 (含答案精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检测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15·北京文综)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1~2题。
1.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8·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读“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a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草原带B.c自然带以针叶林为主C.d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e自然带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4.有关g自然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g自然带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B.g自然带的南北延伸与沿岸的暖流有关C.g自然带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D.g自然带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信风登陆带来的对流雨(2018·广东梅州模拟)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6.关于图中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不明显(2018·柳州月考)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据此完成7~8题。
(浙江专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3.2主要陆地自然带课件湘教版必修1
(1)从兰州到重庆,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2)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
A.邻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树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兰州和重庆之间横亘着秦岭,两 城市分别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和南方。其自然植被类型 的差异应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热量。故正确答案为D。第(2)题,题干设问为“生态保护措 施”,A选项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B选项属于生态保护措施, 但不合理;兰渝铁路北段(秦岭以北)多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 应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故D错误;兰渝铁路北段多高原山 地,铁路通过桥梁和隧道等方式,利于生态保护。故正确答案 为C。 答案 (1)D (2)C
解析 由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②地的自然带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自 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以热量为基础,热量从低纬度 向高纬度逐渐减少;③→⑤→⑥的变化以水分为基础,由于 距海远近不同,造成降水量的差异,引起自然带的变化。山 地垂直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近似。 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2)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 渐减少 (3)A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4)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
说明: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大农业即广义的农业包括种 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多个部门。片面强调发展种植农 业,容易造成植被破坏、生态失衡和环境退化。合理发展大 农业生产,则有利于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 发展。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浙江卷地理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浙江卷)地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4分)下图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逐渐缩小,有环境专家指出这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可能会在10年内彻底消失。
结合下图,回答第1-2题。
答案:1、C 2、A试题分析:考点:气候变化、雪线1、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变化特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乞力马扎罗山山顶气温升高,“雪冠”融化,逐渐缩小。
我国农牧交错带北移主要和降水空间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有关;气候变暖使日本本州岛樱花开放提前;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加快,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山地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升高。
2、图中冰川界线即雪线,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南坡雪线低于北坡,主要因为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雪量大,雪线低。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0m,回答第3-4题。
【答案】3、A 4、C【解析】试题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高低低高”原理的知识点。
河流发育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河流集水方向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并垂直于等高线。
4、图中等高距为200m,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规律,a的数值为500米,b的数值是大于100米小于300米。
考点:主要考查了河流集水方向和等高线的判读。
答案:5、C 6、B试题分析:5、根据沉积岩沉积顺序应该有③早于④早于⑤,③是在①的岩层上沉积的,故①最早,又②侵入③岩层,则③早于②,综上A错误;②为岩浆岩,任何植物遗体都会被岩浆的高温高压熔化,B错;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形成断层后,C正确;M地地貌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错,综上本题选C。
6、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A错误;水电站要求水量丰富;落差大,故一般位于河流上中游落差大的地方,且b处还有支流汇入,B正确;河流一般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故C错;河流下雨地势较低平,多发生洪涝灾害,D错误。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河流地貌的发育下表为H市某年10月某段时间的相关气象资料,根据表中信息,回答第7-8题。
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复习学案
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复习学案第1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复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要素组成。
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探究】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______演化过程。
(2)生命出现后,__________进化即__________演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因素的最显著特点: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__________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__________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使地理环境产生显著变化。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复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自主探究】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__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__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___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___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__________。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__________和植物矿物养(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__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016届浙江省高考地理二轮课后达标检测必修Ⅰ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节(湘教版)
[学考练习]1.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②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③热带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高原地区④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2.我国L县县城东西长约8千米,南北最宽处500米,最窄处不足100米。
读“L县县城城区及周边地区地形图”,该县城区形态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因为()A.山脊地带,地形较平坦B.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C.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D.地势低平,交通较便利答案:A“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
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韧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脚落地式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桩支撑房屋。
”据此回答3~4题。
3.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答案:A4.此村落的规模应是()A.较大B.较小C.集市D.方形答案:B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4°N)、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
据此回答5~6题。
5.“春城”所在的地形一般是()A.谷地、平原B.盆地、平原C.高原、山地D.高原、谷地答案:C6.基多位于赤道,但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A.冬季寒冷B.受寒流影响C.降水多D.夜晚寒冷答案:D7.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小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化B.地形改变C.社会经济发展D.科技发展答案:D8.读某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公路干线在建设时多采用高架形式(如图中右侧上图),主要目的是()A.保证行车安全B.节省土地C.为其他交通线预留空间D.减少建设费用(2)该地区为发展乙、丙两聚居地的经济,计划建设与公路干线相连的公路,图中三种方案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方案,试比较说明理由。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1浙江专用课后检测:第三章 3 第三节 第1课时 主要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
[基础巩固]1.关于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亚马孙平原处处呈现出热带草原风光B.西伯利亚生长着大面积的温带落叶阔叶林C.在非洲大草原分布着善于奔跑的大型食草、食肉动物D.我国北方地区分布着一望无际的荒漠解析:选C。
亚马孙平原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西伯利亚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一望无际的荒漠,非洲草原分布有大型动物且多善于奔跑。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2~3题。
2.稀树草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B.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C.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D.受洋流的影响3.图中南北方向的植被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解析:第2题,图中稀树草原位于大陆内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第3题,南北方向植被的变化与纬度高低(热量因素)息息相关,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2.A 3.A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行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5.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垂直分异规律——海拔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C.地方性分异规律——海陆位置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水分解析:第4题,从北京至哈萨克斯坦沿途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荒漠带;土耳其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发育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德国柏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发育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5题,该旅游线路经历了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过程,纬度变化不大,沿途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水分的影响,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6年浙江省学考选考高三地理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6年浙江省学考选考高三地理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绍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读“我国局部地区现代气候多年冻土高程(单位:m)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多年冻土高程等值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水分C.热量D.植被3.(金华十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调研考试)非洲中部和南美洲北部都有热带雨林分布,但非洲分布在其赤道的西部,而南美洲却分布在其赤道的中东部,形成两地热带雨林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分布B.陆地面积C.海岸形态D.洋流读“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完成4~5题。
4.图示甲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热带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5.图示乙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
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A.北美东岸与西欧B.东亚与南亚C.北美东岸与西岸D.西欧与南亚读“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位置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7.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温州市2016年3月选考科目考试)下图为“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该山地牧民有季节转场放牧的传统,其影响因素是()A.水热B.光照C.风向D.水源9.转场放牧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中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空间性D.综合性(湖州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调研测试)乌拉尔山脉绵延2000多千米,植被差异显著。
2016届全国新课标2卷地理部分带答案
第一卷
1.B 2.C 3.B 4.A 5.D 6.C 7.D 8.C 9.D 10.B 11.A
第二卷
36.(24分)(1)上游(瑞 Nhomakorabea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本小题共9分)
(2)①改善航运条件防洪②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本小题共5分)
37.(22分)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本小题共7分)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本小题共9分)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本小题共4分)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本小题共6分)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42.(10分)
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考点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课时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考试标准】节次考试内容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考点一经纬网及其应用(必考)[基础梳理]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必考)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经线与纬线(必考)经线纬线图示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4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
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间隔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指示方向南北东西、3.经度与纬度(必考)经度纬度实质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图示起始位置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DAWEN BROTHER PRINTING COMPANY判断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向东为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向西为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为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以南为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半球划分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其他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度相反,经度和是180°。
已知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度不同)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思维点拨]球面上对称点的确定(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2016年高考试题(地理)浙江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份。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答案】1.B 2.D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名师点睛】从图表中读取云杉林分布区变化和冰盖面积变化信息,来综合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状况。
3S技术的各自主要应用领域需要重点辨别:RS主要针对面的事物的信息获取;GPS主要针对点事物的信息获取;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③→①→②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3.D 4.C【解析】试题分析:3.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浙江省普高高一地理湘教版作业本必修一参考答案
浙江省普高高一地理湘教版作业本必修一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B2. D3. A4. B5. C 6 .D7. A8. B 9.⑴①海王星②木星③地球④水星⑤火星⑥天王星⑦金星⑧土星⑵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或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均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行,轨道为近圆形,且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⑶②⑧①⑥②④⑦10. B11. A12. A13.(1)与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2)金星。
理由:因为金星与太阳的距离、赤道半径、质量、体积、公转周期等数据与地球最接近。
(3)假如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减小,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就会减弱,地球外围的大气就会逃逸到太空中,地球上就不会有适当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也不会有适宜的温度范围,地球上也可能不会出现生命物质了。
14.(1)能够使“可见宇宙”的范围扩大。
(2)“大麦哲伦”在地球上对太空进行观测,中间有大气层阻隔,而“哈勃”在太空直接观测;“大麦哲伦”比“哈勃”的成像清晰度高10多倍。
(3)说明人类对神秘宇宙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对科学真理执著地追求。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1)电磁(2)紫外可见光红外(3)可见光(4)可见光2. A3. B4. A5. B6. A7. C8. A9. D10. B11.(1)略(2)11(3)黑子数目增多时,太阳活动处于活跃期,太阳大气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磁暴发生的几率增大。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1)N—S南北两极点(地心)(2)箭头略逆(3)正西(4)不偏转(5)A=B=C=D A=B>C=D2. A3.(1)地球上除了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外,其他地方都相等;线速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小,到极点减为零。
(2)40 000(3)1 4474. D5. B6. B7. C8. A9.(1)北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2)90°W90°E(3)9231292314922 21(4)0°180°10. C 11. A 12. B13.(1)略(2)自西向东(3)地球公转轨道黄道(公转轨道)(4)近日点1快14.(1)北极星(2)地球公转轨道(黄道)赤道23.5黄赤交(3)太阳直射23.5°N~23.5°S15. D16. B17. A18. C 19.(1)6月22日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夜)现象或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浙江选考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答案
专题检测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8·浙江丽衢湖高三质量检测)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
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生物D.人类活动2.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A.厚度增加B.养分减少C.物质迁移加快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答案:1.D 2.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第1题,从图中看,该地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靠自然力量很难形成水稻土,人类修造梯田是关键,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选择D项。
第2题,随着海拔升高,侵蚀作用越强,梯田中水稻土厚度越薄,A项错;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海拔对其影响小,B项错;修造的梯田,地面相对平坦,迁移速度差不多,C项错;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D项对。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完成第3~4题。
3.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作用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4.阿斯旺大坝修建以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答案:3.C 4.D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
第4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地理总复习(湘教版)阶段性测试题3:(必修1 第3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阶段性测试题三(必修一第三单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四川成都二诊)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加剧 B.泥石流频发C.土地沙漠化D.河流含沙量增大2.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1.D 2.C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亚马孙平原,植被破坏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
第2题,10°S附近西部山地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东部基带为热带雨林带。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
正确反映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是()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④CO24.上图可以说明()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3.A 4.D解析:第3题,动物均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①是动物,②是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从大气圈中吸收CO2,制造O2,所以③是O2,④是CO2。
第4题,人类开发利用矿物燃料,可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所以①②③④在“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中均有体现。
“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2016年浙江省学考选考高三地理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五水循环及洋流
2016年浙江省学考选考高三地理训练试题及参考答案五水循环及洋流(绍兴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格陵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给7只来自冰岛和格陵兰岛的北极燕鸥装上GPS定位器,根据定位器的飞行轨迹,绘制出了“北极燕鸥的完整飞行路线图”。
完成3~4题。
3.北极燕鸥如图的迁徙路径,迁徙过程中可以()A.利用洋流顺行B.获得充足的日照C.利用盛行风顺行D.获得淡水补充4.北极燕鸥越冬期间,与甲地相比,其繁殖地的()A.昼夜温差较大B.白昼时间更长C.太阳辐射更强D.平均风速更大(浙江省2016年4月选考科目模拟考试)读“世界某海域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两处深度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A.河水冲蚀B.洋流侵蚀C.海水溶蚀D.板块运动6.丙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原因主要有()①陆地径流输送营养物质②洋流对海底营养物质的扰动③温暖开阔的温带海域④巨大强盛的涌升流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水电站广布的原因是()①落差大②经济发达③降水丰富④科技发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图示地区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②廉价水电③科技发达④廉价水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衢州二中2016年4月选考科目模拟考试)读“非洲西海岸区域图”,回答9~10题。
9.若图示大陆西岸一油轮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最先漂到()A.南美洲西海岸B.北美洲东海岸C.非洲西南部D.欧洲西海岸10.图中陆地部分()A.植被覆盖率低B.水土流失强烈C.昼夜温差小D.冰川融水丰富(金华十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调研考试)读“大洋环流模式图”,完成11~13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回答1~2题。
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 D.③④2.此图可以说明(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③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解析:1.B 2.C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密切相关。
第2题,由图可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不断的运动和转化。
右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性4.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 A.是岩石的作用B.是气候的作用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5.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立方米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
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土壤厚度最大的是(均位于库区)( )A.甲B.乙C.丙D.丁解析:3.B 4.C 5.A 第3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
第4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
第5题,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7.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6.B 7.B 第6题,农业灌溉使土壤湿度增加,地表蒸发的水量增大;土壤热容量增大,使气温变幅减小;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
浙江新高考高考地理湘教练习:必修Ⅰ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三节集训真题再现 含答案
,
[学生用书P88])
(浙江会考)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单位:m)。
完成1~2题。
1.该地区高山林线的海拔高度变化呈现()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C
2.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热量
C.水分D.光照
答案:B
3.(2014年浙江学考)台湾最高峰玉山海拔3 997米,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A.垂直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A
(浙江会考)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下题。
4.我国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森林茂密。
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D
(2015年1月浙江学考)读横断山区高黎贡山南段西坡蝶类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山蝶类优势种群的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A
6.该山西侧山麓地带水热条件好,植被丰富,蝶类色彩艳丽,种类数量较多,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
C.有限性D.脆弱性
答案:B
7.(2015年10月浙江学考)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秦岭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D.阿巴拉契亚山
答案:B。
(浙江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精练(含解析)-浙江版高三全册地理试
专题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①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②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ab2018某某4月选考,7,2分2018某某4月选考,27(4),3分2017某某11月选考,27(3),3分2017某某4月选考,14,2分2017某某4月选考,15,2 分2016某某10月选考,25,2分2016某某10月选考,28(1),3分2016某某4月选考,7,2分气温和降水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气候和人类活动对生物种类的影响耕作土壤的形成不同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生物作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因素土壤的成因★★★☆☆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②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bd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bc①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②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6.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b2019某某4月选考,20,2分2018某某11月选考,15,2分2018某某11月选考,16,2分2018某某4月选考,8,2分2017某某11月选考,6,2分2017某某4月选考,28(2),4分2016某某10月选考,10,2分2016某某10月选考,11,2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及自然★★★★☆7.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①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②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cd8.主要陆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c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c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2016某某4月选考,4,2分带的成因自然带类型的判断影响自然景观差异的因素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解读本专题是某某新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在新课标背景下,考查“综合思维”的重点章节,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偶有综合题,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相关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分析某地区生态问题的原因和治理措施,重点考查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全面理解,其中对土壤形成的考查,出现频率较高,对地理环境差异性有关内容的考查主要涉及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或者考查“因地制宜”思想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如农业生产),运用整体性思想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潜在考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 Word版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1~4题。
1.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差异2.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3.位于亚欧大陆35°~50°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A.中、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 D.高、低纬度地区5.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C.我国西北地区干早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围湖造田不会对局部陆地环境各要素产生影响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7~8题。
7.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A.台湾山脉 B.武夷山脉C.秦岭D.长白山脉8.该山的南北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酸雨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水污染9.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表”回答10~12题。
纬度30°26'S 23°26'N0°40° S 40° N雪线高度5800m 5600m 4800m 4800m 4800m10.读表推断,雪线高度各处不同的原因,正确的是()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雪线高。
中图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3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含答案
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考向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2014·全国卷Ⅰ)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1~3题。
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1.A 2.D 3.D[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①正确,②错误;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③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④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考练习]
1.下列北纬20度纬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C
2.自然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的是()
A.亚欧大陆
B.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不规律的地域分异
答案:C
3.下列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特点的是()
A.普通性、有序性
B.有序性、重复性
C.重复性、普通性
D.有序性、整体性
答案:B
4.下列分布属于地方性现象的是()
A.黄河中下游的落叶阔叶林带
B.亚欧大陆中部的温带草原、荒漠
C.天山山麓地带的绿洲
D.安第斯山区的高山植物区
答案:C
读南北美洲森林与热带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例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森林类型,正确的是()
A.①——热带雨林
B.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③——温带落叶阔叶林
D.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C
6.导致太平洋沿岸自然景观呈南北狭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地形B.洋流、热量
C.热量、水分D.地形、洋流
答案:D
7.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②④④⑤
8.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_______带,B____________带,C__________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异规律在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气候。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2)干湿度地带水分中(3)温带季风
9.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甲、乙、丙
(2)甲地位于荒漠地区,南坡为向阳坡、背风坡,水分条件差,不具备形成森林的水分条件,北坡为迎风坡,随山势海拔升高,水分凝结,具备了形成森林的水分条件。
(3)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
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10.读“北半球自然带随纬度和高度分异的理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它在4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________米。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__。
(3)自然带③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侧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在大陆西侧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
(5)自然带⑤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答案:(1)苔原 4 000~5 000(2)无
(3)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亚马孙平原(6)低纬度
1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
(2)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
答案:(1)纬度地带(2)干湿度地带(3)地方性
[选考练习]
读天山博格达峰部分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A.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
B.荒漠带、针叶林带、草原带
C.草原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D.针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答案:A
2.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有几个缺口,导致东西走向的天山某山峰(部分)南北坡垂直带谱产生差异,以下选项可以作为判断天山北坡证据的是()
①山地荒漠带的分布面积更小
②山地荒漠草原带分布的上限更高
③山地草原带分布面积更大
④森林带分布面积更大
⑤高山草甸带分布的上限更高
⑥雪线更高
A.①②③B.③⑤⑥
C.①③④D.②⑤⑥
答案:C
3.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带分布示意图。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答案:A
下图为某岛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4~5 题。
4.与甲、乙两地陆地自然带相似的地区分别是()
A.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
C.华北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D.刚果盆地、东非高原
答案:D
5.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D
下图表示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60°、80°为当地经度。
读图,回答6~7题。
6.②处向北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现象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A
7.③处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荒漠
C.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B
图A所示,甲、丙两地位于安第斯山的西侧,乙、丁两地位于安第斯山的东侧;图B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地的平均雪线高度。
读图回答8~9题。
8.导致图中四地雪线高度不同的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②地形
③海陆位置④洋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C
9.当甲地的雪线高度比往年平均雪线高度低时,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澳大利亚东部多降水天气
B.台风登陆我国的次数增多
C.我国北方将迎来寒冬
D.我国南方多低温阴雨天气
答案:D
下图为某岛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导致该岛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的因素有()
①地形②盛行风
③太阳辐射④纬度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A
11.该岛1月等温线的分布能够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