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公办学校的探索-教育信息化能帮到贫困县吗-]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4.13•【文号】教技〔2018〕6号•【施行日期】2018.04.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我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带动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为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经到来。
本文将讨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相关内容,包括目标、策略和关键举措。
1. 引言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我们初步实现了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教学过程的个性化程度不够等。
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应运而生。
2. 目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目标是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提高。
具体目标如下:•提高教育信息化普及率,建设数字化校园。
•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教育云服务的应用。
•推动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 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采取以下策略:3.1 教育信息化普及推广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覆盖面,推动学校和教育机构建设数字化校园。
鼓励教育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展联合研发,推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3.2 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建立完善的教育资源数据库,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的开展。
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创作和分享,推动教学资源的开源共享。
3.3 建设教育云平台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支持教育云服务的应用。
通过教育云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集中存储与管理,提供各类在线学习工具和学习环境,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远程教学和在线学习。
3.4 推动个性化教育发展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学生学习行为和兴趣的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学习资源。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内容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内容,包括背景和目标、具体任务和计划以及预期成果。
背景与目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制定背景是基于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传统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存在技术应用不广泛、应用场景单一、师生使用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深化教育信息化改革,建设智慧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高效师生互动。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目标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和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推动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升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和性能,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教育培养,构建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环境。
具体任务和计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需要依托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因此,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任务和计划,以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目标。
1.推进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基础设施。
教育部将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功能和性能。
具体任务包括: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整合和共享能力,完善在线教学和学习资源库,提升平台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2.推动教师信息化教育培养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力量,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育培养水平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将加强教师信息化教育培养的支持,包括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建设教师信息化能力认证体系、推广优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案例等。
3.加强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是教育信息化的受益者和使用者,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至关重要。
教育部将推动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的工作,包括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推广学生信息化能力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等。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附思维导图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附思维导图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芥末堆4月20日讯,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其中,“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从建设应用到融合创新事实上,早在2017年12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就表示,教育部将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并引发广泛讨论猜测。
教育信息化2.0与1.0有何区别?杜占元认为,如果说教育信息化1.0是引入外部变量的话,那么,2.0就是要把这些外生变量转化成内生变量。
具体来说,教育信息化2.0要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曾于今年一月撰文表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提出两个阶段的构想:▪2012-2015年,初步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2016-2020年,根据行动计划建设进展、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求和教育信息化自身发展状况,确定新的建设重点与阶段目标。
他认为,经过前期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基本度过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尚未引发教育的深层变革。
“教育信息化1.0向2.0时代转变,即从重点关注量变向重点关注质变转变;从强调应用驱动、融合发展,向注重创新引领、生态变革转变。
”教育信息化2.0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在本月17日举办的“新技术支持未来教育展示观摩”活动上,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表示,教育信息化2.0将带来以下转变:1.教育资源观转变。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现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现1500字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现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的兴起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遇。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各级教育部门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其中《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一项较新的重要计划,旨在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本文将对《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现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家庭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学校应建设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培养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企业应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项目,提供创新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家庭应重视孩子的信息素养培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够推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
其次,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需要强化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应用。
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应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创新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
学生应积极参与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教育信息化应该贯穿教育全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方面。
只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才能够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目标。
再次,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需要加强教育信息安全保护。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育机构和学生的个人信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教育信息安全的监管和保护。
学校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保密规定,加强教育教学平台和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教师和家长应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引导。
只有确保教育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才能够保障《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目录
CONTENTS
3 教育大数据顶层设计方案
1、教育大数据顶层设计 3、教育大数据技术平台 5、教育大数据纬度分析 2、教育大数据产品及方向 4、教育大数据平台安全 6、教育大数据知识图谱
7、教育大数据知识服务
8、教育大数据可视化
4 教育大数据应用功能介绍
1、学生综合情况分析 3、招生就业情况分析 5、行为轨迹、行为画像分析 7、智慧管理、智慧教学分析 9、教育科研分析 11、大数据创新应用分析 2、教师综合情况分析 4、口碑声誉舆情监控分析 6、大数据综合预警分析 8、人事分析 10、学科建设分析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方案
教育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中学习方式、
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物
联网、大数据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悄 然兴起。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重点解决:减少重复 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教育均衡、
彰显教育公平等问题。
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体系如同一棵大树,基础设 施集成服务是“土壤”,教育云平台是“根”;教育大 数据平台是主干;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学习服务平
10
大数据在教育行业应用中的问题
大数据是教育信息化行业跃迁的新变量,但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 产品同质化严重 2
分析端是整体短板
郎丰利©
3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主要以考量测评类产品为主,重点 聚焦于如何“提分” 盲目跟风现象严重,产品同质化且 差异不大
目前的产品多集中在关系维系端和 数据存储端,缺乏深度数据分析 教育行业数据半结构化、非结构化 突出,在分析端技术整体不成熟
7
大数据是信息化技术的延伸
郎丰利©
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一
教育 治理 ;更 加 兼顾 探 索 普及 ,更加 兼顾 区域 差异 ,更 加兼 顾社 会 各方 ,更 加兼 顾顶 层 基层 。而 在 笔者 看来 , 这 四个 “更加 坚 持 ”、四个 “更 加兼 顾 ”,同时 也 是 “教育 信 息 化 2.0时代 ”的特 征 。怎样 理 解 上述 的 四个 “更加 坚 持 ”、四个 “更加 兼 顾 ”?
“教 育 信 息 化 2.0时 代 ”是 相对 改 革 开 放 迄今 40 年 来 我 国教育 信 息 化 的发 展 路 径 特 征 而言 的 。前 40 年 ,中 国教 育信 息化 发 展 的特 征 ,总 的来 说 可 以归 结 为 “基 础 建设 +设备 配 套+应 用探 索 ”,从 国际 经验 来 看 ,这 是发 展 教 育 信 息 化 的必 由之路 ,我 们 大 致 可 以 把 这 个 阶段 称 为 “教 育 信 息 化 1.0时代 ”。从 “教 育 信 息 化 1.0时 代 ”走 向 “教育 信 息 化 2.O时代 ”,绝 非仅 仅 是 一个 提 法上 的改变 ,而是 面 对新 时代 教育 发 展 的新 要 求 ,教育 信 息 化 在 发 展 理 念 、建 设 方 式 上 的一 次 跃 升 。相 较 以往 各 时 、各 类 的教 育信 息 化规 划 ,“教育 信 息 化 2.0行 动 ”有 其 显 著 的 特 征 ,即更 加 坚 持 时 代 引 领 ,更 加坚 持 应用 驱 动 ,更 加坚 持 深度 融 合 ,更 加坚 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和胜任力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全球教育的重点而培养具备核心素养和胜任力的下一代无疑是中国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核心战略以及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目标的基础
201 8争 笤 6期 馨第 ,D2I籍 8 教 育 信 息 化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建设方案
教育信息化2.0⾏动计划及建设⽅案教育信息化2.0⾏动计划及建设⽅案近⽇,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动计划》《计划》提出,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带动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2.0时代。
根据《计划》,将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络学习空间覆盖、⽹络扶智⼯程攻坚等8⼤⾏动,到2022年建成“互联⽹+教育”⼤平台。
具体内容都有哪些,⼀起来看。
主要任务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的发展⽬标。
“三全”:即教学应⽤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覆盖全体适龄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即信息化应⽤⽔平和师⽣信息素养普遍提⾼;“⼀⼤”:即建成“互联⽹+教育”⼤平台。
推动从教育专⽤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变、从提升师⽣信息技术应⽤能⼒向全⾯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向创新发展转变,努⼒构建“互联⽹+”条件下的⼈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实施⾏动(⼀)数字资源服务普及⾏动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32个省级体系全部连通,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共享,教育⼤资源开发利⽤机制全⾯形成。
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建成互联互通、开放灵活、多级分布、覆盖全国、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连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所有省级体系。
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发布系列技术和功能标准规范,探索资源共享新机制,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有效⽀撑学校和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应⽤。
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
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数字教育资源版权保护和共享交易机制,利⽤平台模式实现资源众筹众创,改变数字教育资源⾃产⾃销的传统模式,解决资源供需瓶颈问题。
完善优课服务,发挥“⼀师⼀优课、⼀课⼀名师”⽰范引领作⽤,形成覆盖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段、学科的⽣成性资源体系。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积极推动5G等信息化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促进教育创新的关键。
今年,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推进教育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撑环境建设。
在线教育的常态化、5G科技的逐步应用、智慧课堂等正在快速的将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推进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疫情防控期间,我国用在线教育基本解决了“在家待学”的难题。
而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因疫情防控而停课的学校数量一直在激增。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截至5月25日,全球已有11.985亿大中小学生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停课,约占世界学生总数的68.5%,153个国家已宣布全国各级教育机构停课。
当前,教科文组织正在支持各国实施大规模的远程学习项目,并向各国推荐开放教育应用和平台,确保学生在学校关闭期间教育的连续性。
可以说,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成为历史上一场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实践,基于互联网的教研活动形式百花齐放,备课、讲课、评课等教研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网络教研、协同教研、基于数据驱动的教研等获得了快速发展。
但在线教育不应该局限为疫情下的应急之举,事实上,在线教育将会促进教育形态和学校组织形态创新,我们要着眼于未来构筑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智能教育新形态。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具优势,在教学观念上,线上教学是自主、开放的教育,线下教学是规范、有序的教育;在教学环境上,线上教学情境创设手段丰富,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线下教学现场感强,情感交流丰富;在师生互动上,线上教学可以远程交互、不受距离限制,线下教学能够面对面交流、实时互动;在学习评价上,线上教学可进行学生学习行为全过程记录和挖掘分析,便于开展智能评测与反馈,线下教学便于教师即时评价与反馈。
因此,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综合优势走“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之路。
在线教学应当从应急之举转变为常态化应用。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指导我国未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该计划旨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全面应用,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首要目标是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将以推动全社会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这一基本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信息化将以推进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构建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促进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等方面为着力点,逐步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体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第二个基本目标是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体系。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化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体系,将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地区延伸。
在这一基本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信息化将以建设一体化的教育资源服务评台、培育一批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加强公共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建设等方面为重点,逐步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体系。
三、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第三个基本目标是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未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将以促进教学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倡导教师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这一基本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信息化将以推进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支持学校教学创新实践、探索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等方面为重点,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构建一体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构建一体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本规范是推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性文件,是建设的总目标总原则,具有指引方向和基础规约作用。
亿策数字校园主要作为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方,为满足校园信息化建设、智慧课堂建设、家校互联建设,建立了以下平台,用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软件平台主要分为:教育局大数据平台、校园管理平台、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家校互联APP、校园电子班牌、在线阅卷系统、试卷打分系统。
1.教务模块:实现校园内用户的数字化信息存储,包含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校园信息、课程信息、课表管理、学情分析、教师评价、新生管理、学科管理等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模块。
2.教研模块:使用web端的在线备课系统,我们提供完善的教学内容,包含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各种精美的文档,使老师能够快速的进行教学备课,我们同时提供完善的备课流程,教师可根据书本的章节或知识点对上课流程的设计,形成一套生动的教学讲义。
3.校务模块:满足校内基础事物的管理,包含:设备报修、教师工资查看、值班管理、校园规章制度下发、校园通讯录、校园心里咨询等。
模块:使老师在教内的请假、调课、出差、加班、报销、车辆使用、办公用品、数字教室的使用等能够在线上进行电子化申请,申请的审批也能够在线上进行批复。
5.教研模块:a)教师可使用备课资源或上传文件进行课堂备课,智慧教研提供可定制化的课程流程,为老师提供便捷的备课操作。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中国政府推出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建设先进的教育信息化系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该计划的具体内容解读:
1. 总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基本普及、重点突破、高端领跑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
2. 建设方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创新教学模式为核心,构建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
3. 具体措施: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教育大数据、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打造数字教育生态系统等。
4. 建设成果: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等。
总的来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信息化建设对贫困地区教育的促进与改善
学校信息化建设对贫困地区教育的促进与改善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学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学校信息化建设对贫困地区教育的促进与改善。
一、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传统教育模式下,贫困地区的学校往往面临师资匮乏、教学设施简陋等困境。
然而,通过学校信息化建设,可以将优质教育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与城市学生相同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学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分发,更重要的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学校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模式,例如网络互动课堂、在线实验等。
这种变革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在社会资源、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差距,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弥补这种差距,为他们提供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校信息化建设能够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可以跳出课本的框架,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通过与外界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贫困地区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与其他地区学校的交流合作,他们还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促进彼此的共同进步。
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信息化建设不仅对学生具有积极意义,同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同时,信息化技术也方便了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
综上所述,学校信息化建设对贫困地区教育的促进与改善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理解及解读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 教育服务模式
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对学习者认知和学习行为规律 的研究,养成师生数字化教与学的习惯,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 新型教学组织方式
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保护 机制,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优质资源辐射到每个学习 者,缩小数字教育鸿沟和差距
• 发展水平的进阶
• 教育资源
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 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
2021/10/10
教育信息化 2.0
• 师生能力 实现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素 养转变
• 发展方式 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的转变
11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
• 发展模式的创新
2021/10/10
1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2018年5月
2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综述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教育信息化2.0的先导性工程,时间周期:
2018年-2022年
目标任务:三全两高一大,推进三个转变
,构建三个新模式
信
息
师
化 应
生
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
信
用 水 平
息
素
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
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 1. 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 服务体系 2. 优化“平台+教育”服 务模式与能力 3. 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 划
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 1. 建立百个典型区域 2. 培育千所标杆学校 3. 遴选万堂示范课例 4. 汇聚推广优秀案例
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
1. 引领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 设与应用 2. 持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 人人通”专项培训 3. 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 及活动 4. 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和终身 电子学习档案
教育信息化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推进
教育信息化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推进在当今社会,教育是改变命运、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地理、经济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教育精准扶贫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策略,而教育信息化则为教育精准扶贫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教育信息化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在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学生往往难以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如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的授课内容。
这些课程涵盖了各个学科和各个年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即使身处偏远山区的学校,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聆听名师的讲解,与城市里的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信息化为贫困地区的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培训和提升机会。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而贫困地区的教师往往面临着培训机会少、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借助教育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参加线上的培训课程,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他们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与同行进行交流和研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外,教育信息化还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案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课和授课。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个性化的教育。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都有所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而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的评估和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薄弱环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学习资源。
例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和练习,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反馈和调整,让学习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教育信息化还能够促进教育公平。
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学生可能无法购买昂贵的学习资料和辅导书籍。
而通过教育信息化,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免费或低价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丰富的知识。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究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究摘要: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基于此,国务院提出“确保贫困地区完成发展教育脱贫”。
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教育精准扶贫的针对性,改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方式,协调教育精准扶贫的多元力量。
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创建网络平台、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融合教育信息化和本土文化、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等方式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现。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路径、精准扶贫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部分地区未摆脱贫困的现状,教育公平还未实现。
基于此,国家提出“以补齐教育短板为突破口”,确保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教育脱贫。
而教育信息化具有独特优势,具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等能力。
由此可见,助力教育精准脱贫,教育信息化责无旁贷,且大有可为。
二、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指的是教育领域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助力教育现代化。
教育精准扶贫,是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不同的扶贫对象准确的识别、援助、评价并管理。
教育精准扶贫,可以从整体上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并提升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使该地区人民不再贫困。
三、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精准扶贫的作用1.提高教育精准扶贫的针对性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教育精准扶贫的针对性。
传统的扶贫存在对象识别不准、扶贫方式不能满足个体需求等问题,而教育信息化则能够改进这些缺点。
教育信息化可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建立综合数据库,包括个人信息、家庭信息、甚至是成长信息。
这样一来,既能了解贫困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发展趋势,也能识别在学生精神面貌和生活变化的状态,可以更好的为贫困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此外,综合数据库可以使学生自主上传信息,省去中间一些不必要的步骤,确保将资源给最需要的人。
基于此,国家可以实地调研贫困对象的真正需求,使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成效显著。
2.改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方式传统的教育精准扶贫会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或对学生进行资助或减免费用,在这些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研究根据《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到 2022 年,我国要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教育信息化作为扶智工具,突破了时、空限制,凝聚了高端智慧,是实现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利抓手。
一、教育信息化与精准扶贫的关系(一)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它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信息传递优势。
现代经济学认为,获取信息是克服人类“无知”的唯一途径。
信息搜寻要花费代价(即交易费用),其中,信息传递成本占据了相当的份额。
传统教学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完全面接方法,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一种社会资源浪费。
网络教学高速度的信息传递功能,无疑地大大节约了全社会的信息传导成本。
二是信息质量优势。
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学生可以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教学信息。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知识传导者的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接受者获得的信息质量也就大有差异。
远程教学由最优秀的教师制作课件,可以有效保证所传输的信息质量。
三是信息成本优势。
包括接受教育在内的权力平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值之一。
但是,由于人们现实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差异,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团体和个人如何努力,仍有相当多的青少年和成人难圆“大学梦”或“继续教育梦”。
远程教育学生可在学点或家中利用在线网上教学平台,按照相关专业的教学安排,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工作、生活环境,进行“到课不到堂”的自主学习。
远程教育的低成本运行费用,带来了新的教育市场变化,大大增加了满足更多的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以及因谋生而不得闲暇的成人们圆梦的机会。
教育信息化助力农村中小学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研—
教育信息化助力农村中小学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研—1教育信息化助力农村中小学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研 -- 以秦巴片区的宕昌县学困生转化为例【摘要】:^p :学困生转化在教育精准扶贫中至关重要往往是建档立卡户家庭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在校亦是学困的知识改变命运没有知识文化是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原因一个建档立卡户家庭只要培养出一个好学生就能使教育精准扶贫成为有之水有本之木。
教育信息化是推进贫困县域教育精准扶贫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深度贫困地区学校教育中学困生转化带来了新的转化方式借助教育信息化对学困生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使学困生克服学业上的困境平等享受教育这是提高教育教学公平的实践探索。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如何转化学困生这一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关系到全面全体提高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区域间教育公平以及受教育个体间的教育公平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在教育信息化助力下笔者所在的地区在教育精准扶贫中对学困生转化做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p :教育信息化教育精准扶贫教育公平学困生转化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缩小教育差距促进2改革红利的公平享受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更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因学业的困境而厌学甚至辍学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就不能不关注集中连片地区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在教育信息化的助力下学困生的转化呈现出多种方式和渠道笔者所在的区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片区的贫困县在这个县的农村中小学中存在大量的建档立卡家庭的学困生建档立卡家庭的学困生是教育精准识别的对象是教育精准帮扶的重点是教育精准管理的核心。
一、教育信息化时代我县学困生现状对于学困生的概念外延较大本文中所指的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因非智力因素导致学习水平低下在一门或多门学科上落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是目前形势下最为可行的实现教育精准扶贫与教育公平的路径,对于中小学而言,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不是经济上的扶贫,而是学生思想上的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
根据多个研究机构结果发现,未来将有大量的强“离岸性”和高“自动化”职业会消失,而那些未来将要消失的职业正是当前我们认为的“铁饭碗”,且“奶头乐”等粗暴高效的理论也无法永久解决问题。
教育信息化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当前及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公平,让每一个学生平等公平地知道自己的未来,知道自己未来怎么生活。
标签:教育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一、教育精准扶贫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党和国家对民生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工作。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进一步提出“精准扶贫”概念。
根据十九大报告内容来看,教育至少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三大战略以及脱贫攻坚直接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经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
当前,脱贫攻坚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主要范围集中在广大农村。
贫困是世界性难题,中国也不例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是党和政府对农村特困人员扶助脱贫的标准和承诺。
因此,扶助脱贫不仅具有中国意义,更具有世界意义。
从长远发展情况来看,在所有的精准扶贫环节中,教育精准扶贫的意义更加重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教育才能长远地改变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目前,教育精准扶贫的一般做法是由各级政府做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和贫困家庭孩子所在学校保持联系,通过为贫困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保障其能安心学习,通过学习改变家庭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所公办学校的探索:教育信息化能帮到贫困县吗?]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完成的,基础教育的意义可见一斑。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一些贫困县更清楚地认识到扶贫先扶智的重要性,而教育信息化为“扶智”带来了想象空间。
教育信息化能解决教育公平难实现、贫困地区缺人才的问题吗?嵩县思源实验学校,一所深度贫困县的“扶贫学校”,其近两三年的探索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尽管这种探索过程是复杂、艰难、漫长的,但更是充满希望的……——题记从洛阳驱车1个多小时,我们来到河南嵩县。
这是一所国家级贫困县,位于全国14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境内95%的面积是山地。
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县还有贫困村40个,贫困人口7719户。
嵩县思源实验学校,是三年前从城郊一片空地上建起来的。
放眼望去,现代化的教学楼,标准的场、功能齐全的……让人眼前一亮。
嵩县思源实验学校课间操但校长张庆民一度很焦虑。
全校3153名学生中,贫困生和留守儿童占35.56%,任教老师一半以上来自农村,很多人来思源主要是为了进城。
无论老师的能力,还是学生的基础都普遍偏弱,但是学校建的非常漂亮,社会对思源学校的期望值很高,他们自己也不允许把它办砸了。
“要把这些孩子培养成才,让他们家庭能彻底脱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张庆民卯足了劲,想让思源学校追赶上来。
路在何方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两年前。
2016年9月1日,嵩县思源实验学校落成。
这所当地最大的“扶贫学校”,主要面向贫困家庭及农村留守儿童,由政府出资、香港言爱基金会捐助,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寄宿制学校。
思源建校之初,由于很多学生从小父母不在身边,自律能力、行为习惯很差,张庆民发动全员管理。
老师不仅要忙教学,还要管学生:夜晚去学生宿舍查寝,早晨督促他们起床、做内务。
一年后,学生的行为思想变化很大,张庆民决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上。
彼时,与县城同类学校相比,思源的教学质量排在倒数。
张庆民心急如焚,开始四处取经。
有一年暑假,他开着一辆面包车,载着学校十多个主力老师,从嵩县出发,辗转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学习,白天访谈,晚上写总结,几千里路跑下来,积累了很多经验。
这也不断印证了他脑海中的一个观点:人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优秀教师,再好的硬件也教不出优秀学生。
在乡镇学校干了近30年,张庆民对此体会很深。
多年前,他所在的乡镇中学还是土坯房,但那里的老师非常敬业,学生成绩也好。
后来,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逐渐加大,学校教学楼盖起来了,硬件也越来越好,但是好几位老师跑去县城了,学校教学质量立马掉下来,现在也没起来。
走在大城市的中学里,他越发感到一种巨大的落差。
和很多乡村教育从业者一样,改变当地落后的教育是他们的心愿。
最近两年兴起的智慧教育,吸引了张庆民的目光。
他接触过一些做智慧教育的机构,了解到学生是用平板上课,课堂可以互动,学习效率比较高。
但多年的经历告诉他,信息化的确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足够多的好老师,而且使他们扎根下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地区的教育问题。
2017年春天,当言爱基金会介绍好未来过来时,张庆民并没有特别看好。
直到言爱说,这家公司提供的智慧教育方案,可以帮助思源教师队伍成长,他才怦然心动。
引进智慧教育的意向,很快得到了嵩县教育局长张松斌的支持。
张松斌希望通过优质老师对思源老师面对面培训,培养起思源自己的优秀老师,逐渐从“输血”走向“造血”。
与企业合作,张松斌开始也有顾虑。
他不知道,一个知名的教育企业与一个深度贫困县的学校合作,它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是否适合这里的师生?磨合之路第一次服务一个国家深度贫困县的公立学校,好未来压力很大。
考虑再三,他们决定派两位老师常驻思源。
经过一番调研,双方决定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集体教研、集体备课、一对一磨课,提高教师的内外功;二是基于智慧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老师们集体备课、磨课外功主要侧重板书规范、表现力、激情互动等教学技能层面,内功是知识体系的逻辑梳理。
起初,有些思源学校的老师是抵触的。
有着19年教龄的张俊玉坦言,她当时有点不屑,“初中数学课程我可以倒背如流,我的学生都抱娃了,还让我从头磨课……”但是,她很快改变了看法。
那天,培训老师带着他们钻研课本内容之后,让大家写个性化的教案。
没想到,推倒重来了好多遍,“第一遍质量不高,毁了;第二遍不接地气,毁了;第三遍形式不好,毁了……”张俊玉这才发现,好教案是磨出来的。
其实不是每个环节都那么受认可。
有些理论和实践,公办教师本身有基础,培训效果平平。
于是,培训老师转换思路——老师学过或学的不错的东西,不再讲;重点讲他们没学过或者薄弱的地方,比如表现力。
相比外功,内功挑战更大。
刚开始好未来从北京、上海选了一批顶尖老师给当地老师讲解知识体系。
好归好,但是有些基础弱的老师听不懂。
摸索了几个月,好未来师训负责人杨海庚决定,调派与嵩县同省的郑州分校老师过来支持。
地域相近,他们讲的东西,思源老师更容易理解。
“过去一年,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内功,我所有的知识都体系化了。
”思源中学初中物理老师周晓娜发现,她现在遇到新知识会自然纳入进来,成为自己的东西。
这也改变了她的讲课方式。
以前上课,她一般从头到尾讲上30分钟,然后让学生做题。
现在上课之前,她会先把基本框架给学生列出来,类似思维导图那样,再给他们层层解析,讲解完毕进行小结,然后是练习巩固。
在那里,崔用亮看到了一种不同的状态。
2018年9月,他从北京赶到嵩县,为思源老师做外功培训。
短短三天培训,老师们写了几万字感悟。
老师们的培训感悟透过文字,崔用亮感受到了那些腼腆外表下掩藏的激情,还有对资源的渴望,“那些老师在代课压力那么大、学校事情那么多、薪资又不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对教育的初心,很了不起。
穷乡僻壤,也有英雄好汉。
”智造课堂变化还在接二连三的发生。
思源的老师们还没从内外功训练中缓过神来,每个人又接到一纸命令:过课,启用智慧系统上课!2017年暑假,学校配齐了54间所需的2600台平板,全校教师参加平板操控培训。
好未来团队与140多位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技术辅导、过课。
思源智慧课堂现场在双方的频繁碰撞中,思源智慧教育的构想愈发清晰:抓住教师这个“牛鼻子”,教研教学是核心,信息化是杠杆,以信息化助力教学,打造数据驱动的智慧课堂。
英语老师杨红玉原以为这又是一阵风,风过了,也就过了。
但是学校三令五申,过课紧锣密鼓,她意识到一支粉笔、三寸讲台的生涯结束了。
变化必然带来不适感。
老师的备课压力比以前大多了。
过去上课,他们把重难点讲清楚就可以了。
现在要教好一门课,得花大部分时间备课,做知识拓展。
比如,一道题在生活中怎么应用,与知识点有什么联系,都要有一个连带。
不仅如此,备课平台会按照知识点设计每部分要放的内容,资源库里会提供很多有趣的素材。
一段时间过后,老师们发现,这样虽然麻烦点,但出细活儿。
这是初三(17)班“电学图像”专题课上的一幕:这节课已接近尾声,学生们正在平板上做知识点测验。
教室前面的白板上显示着“倒计时”,在临近最后30秒时,所有人答题完毕。
“哪位同学哪道题答错了,后台看得清清楚楚,我会有针对性地给他辅导,直到听懂为止。
”周晓娜说,“除此之外,每位学生不同阶段有学情报告,什么差补什么。
”老师在展示答题结果相比老师,孩子们对智慧课堂接受更快,丰富多彩的课件,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谈起上课感受,初三学生张妙颖略带羞涩地说,现在老师讲得更深更生动。
第一次使用平板上课,最让她惊讶的是,讲课内容竟然能用动画展现。
过去一年,她从全校90多名上升到10多名,学习状态也不一样了,用老师的话说是“以前撵着学,现在自己学”。
王明翼的进步更猛,从全校200多名跳到全校前20名,成为周围同学的励志榜样。
她很喜欢现在小组上课的形式,大家面对面讨论,不会的问题一起解决,做错的题目在智慧课堂系统电子错题本中都有。
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山区,英语分级阅读特别受孩子们欢迎。
12岁的闫照荣告诉我,很多同学下课也不去耍了,捧着平板练阅读,里面有很多英语小故事,他们会跟着读,对英语发音很有帮助,见识也比以前广。
闫照荣不仅自己学习自觉性提高很多,作为小组长他也会提醒学习相对薄弱的组员背书、做作业。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老师和家长很欣慰的事情。
系统也会自动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
比如令人头疼的预习问题,上有专门的预习环节,列着本节课的微课、预习课件和预习作业。
开学一周后,学生课前预习率稳定在了90%以上。
“其实,这里的孩子一点也不比城市孩子笨,他们就像一条小河,渠挖到哪里,水就会流到哪里。
”张庆民说。
双师本地化“大家知道‘双刀模型’‘风筝型’‘钟表型’‘母子型’是哪些几何图形吗?”屏幕那端,主讲老师史家明声情并茂的讲解;屏幕这端,辅导老师张俊玉和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聆听。
这是嵩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双师课堂现场。
2017年9月,双师课堂作为智慧教育的一部分正式启动。
前期主要针对思源前100名的孩子,希望先通过提高优秀学生的成绩,来带动更多学生进步。
如果放在全县范围看,还有一层考量。
嵩县教育局长张松斌坦言,义务教育的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水平,思源双师课堂目前重点针对优等生,只是第一步。
一方面是顺应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提升嵩县教育品牌,留住好生源,增加当地群众对嵩县教育的信心。
一个令人唏嘘的事实是,每年嵩县有一大批好学生流失到洛阳、郑州、偃师、新安、栾川等周边教育发达地区,生源危机严重,当地教育越办越差。
一年多前,思源学校双师课堂开班,主要针对、物理、英语三个学科,不讲新课,主要是知识点梳理、拓展。
好未来旗下学而思郑州分校的老师负责线上直播主讲,思源的老师负责线下辅导。
项目确定后,两边团队在郑州密集交流了两天,发现情况远比预想的复杂。
首先内容不同,河南中考是全省统一试卷,但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不同,郑州与嵩县的版本也不一样,需要研发一个针对嵩县思源的教学内容体系。
其次,学情不同,即便是同样的教材体系,郑州的内容对嵩县的学生仍然偏难。
深入交流之后,双方达成共识:仅靠一块屏幕做优质教育资源的“搬运工”,这种“拿来主义”不起作用,双师课堂必须本地化——优质资源只有贴合当地教材和学生情况,才能有效果。
这个过程充满了磨合和反复。
双方老师尝试联合教研,每周两端的老师固定时间进行线上磨课。
每周三中午,张俊玉和同事准时坐在思源的双师教室里,与好未来郑州分校的史家明隔着屏幕磨课。
史家明先把教案发过来,张俊玉从孩子学习程度、教学进度、题型难度等方面,指出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然后一起调整。
双师课堂上,学生们与线上老师进行互动尽管如此,史家明刚开始还是把握不住难度,不得不多准备一些东西,如果孩子接受不了,他就少讲点;如果孩子接受度不错,他就多讲点,课件也在根据学生课上的反馈,不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