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旨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引言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研究与实践1. 明确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实践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掌握实数、代数式、函数、几何等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基本技能:具备计算、证明、推理、应用等基本技能。
(3)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1. 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1)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2)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增加练习题、调整讲解速度等。
(3)分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层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数学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刻等。
如何设计出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希望通过对教学设计原则、方法和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根据所提出的大纲,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理解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串式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初中数学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探讨如何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运用能力。
2. 探讨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深入分析不同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寻找最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3. 提供教师教学指导:通过研究初中数学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更多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本文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思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增加。
2. 正文2.1 初中数学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概述初中数学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计一系列有机连接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应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研究引言初中数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在课堂上被灌输知识,缺乏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对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素养,助力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研究和分析,揭示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
通过本次研究,将为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开展,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研究本课题,力求发现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为教师提供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一直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探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研究意义在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思考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1 1 月 中பைடு நூலகம் 刊
初 中数 学教 学 中问题 解决教 学模 式的应 用探讨
何 晓艳
( 广 东省佛 山市顺德 区 大 良街 道 大 良实验 中学 广东 佛 山 5 2 8 3 0 0 )
【 摘要】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 自身 都希望在学 习 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提高。在初 中数学教 学课
堂上 , 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式学习状 态, 老师教什 么学生就接 受什 么, 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 。“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是一种 以提 高学生解 决问题能力为 目的的教 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 学中的实际应用对于提 高学生独立、 自主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也 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 , 既能丰富教 学方式, 又能活跃教学气氛。本文以“ 问题解决教 学模式” 的 内涵作为研 究起点, 以创设 问题情 境 作 为 中心环 节 , 研 究“ 问题解 决教 学模 式” 在 初 中数 学教 学 中的具 体应 用 。 【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问题解决 教 学模式 【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1 卜0 1 4 2 一 O 2 引言 下: “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在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中。传统的数学教 学通常采用教 师负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 两角及其 夹边对应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全 责讲 学生负责听的教 学方式, 以背诵、 抄写加深学习印象 。 以 习题 等” 以及 “ 全等三 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 四个已经 学过 练习实现知识的运用。 以考试检测学习成果 。这种传统的教 学方 并被 证 明过 的公 理 ,并让 学 生通过 四 条公 理进 行 讨论 和 总 结 , 得 式是一种机械性 的学习, 学生很难发挥创造性 . 为 了达到“ 新课 出 自己认 为正 确 的可 以被 这 四条 公理 证 明 为正 确的 “ 结论” 。 并 在 标” 的要 求 . 积极 探 索提 升 学生 综合 素质 的教 学方 式 . 在 初 中数 学 纸 上做 下记 录 。 课 堂上 引入 了“ 问题 解 决教 学模 式 ” , 通 过 问题 解 决教 学 方式 的应 2 . 组织 学 生进入 研 究 阶段 , 并在 讨论 过 后展 示成 果 用, 使 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 在相 问题解决教 学模式 中, 教师需要 帮助 学生明确研 究任务 , 建 互切磋与 自我探 究的过程 中达到学习的 目的。 立研 究 小组 , 制定 出简要 的研 究计 划 。 促 使 他们 共 同研 究 问题 。 以 “ 问题 解决 教 学模 式” 的 内涵及 中心环 节 便能顺利的进入研究阶段 , 同时发展学生的合作技能。 1 . “ 问题 解决教 学模 式” 的 内涵 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中。 需要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 通过 “ 问题 解决教学模式” 的提 出最早可以追 溯到二十世 纪八十 明确 的分 工与 合 作 , 协 同努 力 完成 讨 论和 探 索过 程 , 从 而 解 决教 年代 , 它是 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 我们如何思考》 中提 出的问题 师在创设 问题情境 中所提 出的问题 。由于班 内学生各有优 缺点. 解决五阶段模 式的延伸和升华m 。 关于“ 问题 解决教 学模式” , 许多 因此 , 应根据学生的 自身能力和条件的不 同。 将学生进行分类和 学者 都形 成 了一 定 的理 论成 果 , 尽 管各 学者 对 于 问题 解决教 学模 组合 , 从而在 小组 内形成优势互补 , 互相 学习、 彼此促进 的学习氛 式 的研 究 结论 存 在 着具 体 的 、 细微 的 差 别 。 但 是 总体 的 内容是 一 围。在进 行 分 组的 同时还要 设 定 组 长 , 由组 长明确 组 员的具 体任 致 的。 依 据 对 众 多学 者研 究成 果 的提 炼和 总 结 。 将“ 问题 解决教 学 务和 分 X - , 此外 , 还要 制 定 角 色轮 换 的 原则 , 从 而避 免 “ 优生赶车、 模 式” 定义为: 教师根据教 学大纲的 内容和要 求创设 问题情境 . 通 劣生搭车” 的现 象发生。 如在上述提到的 问题 中, 教师通过对学生 过发现 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探 索能 基 础 、 能 力等 的 了解 , 将 学生 分 为 A 、 B 、 c 、 D 四层 , 再进 行 小组 重 力 以及 独 立性 的一 种教 学模 式 建并由组员 自行推荐组长。 每个小组都包含每个层次的 同学。分 2 . “ 问题 解 决教 学模 式 ” 的 中心 环 节— —创 设 问题 情境 组 之后 . 教 师要 求每 个 小组 的成 员根 据之 前 独 立思 考 的思路 和 结 在 组 内进 行 自我 阐述 和 集体讨 论 . 小组 内通 过协 商 , 确 定 一个 “ 问题 解 决教 学模 式 ” 是在 提 出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循 环 往 复 果 , 并 中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因此 . 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中, 重要的 满意 的结 果 ,并 由组 内成 员之 一 作 为代表 在 黑板 上 进行 展 示 , 中心环 节在 于 : 创 设 问题 情境 。教 师 应根 据教 材 的具 体 内容 创 设 阐 明具体 的证 明过程 和 理 由。 在教 学过 程 中要 注 意 。 每 个讨 论环 问题情境 . 提 出一个既有学习价值 、 又富有乐趣 的问题, 激发 学生 节结束之后都要进行 角色轮换 , 并且每个组 员都要有一次上 台展 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 达到开发智 示 的机会 力、 培养能力的 目的。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满足几点条件 : 首先 。 提 3 . 总结 、 反 思、 迁 移 出的问题情境要有教 学价值 、 有 内涵、 有深意, 是对数 学教学有帮 总结、 反 思、 迁移 环 节是 对 问题 解 决教 学模 式 的 回 顾 , 也是 助的问题 : 其次 。 设计的问题情境要 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 经验 总结 的过 程 。 对 于 问题 解 决教 学模 式的补 充 和 改善 具有 十 分 式为出发点, 既要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又不 能偏 离数学 重要的作用。 在每组 同学上 台展示之后 . 教师将正确推论 结果“ 两 的 结 论 写在 黑 教 学的课程大纲, 要掌握好平衡 ; 再次, 提 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 角及 其 中一 角的对 边 对应 相等 的 两 个三 角形 全等 ” 度。 必须要学生经过一番思考、 探索、 沟通和交流之后才能得到满 板 上 , 并 对每 组 同学 的 结论 进 行 评 选 , 找 出与正 确 答 案 一致 的 小 并请这组同学选派一名组 员作为代表上 台再为大家做一次展 意的答案; 最后 , 提 出的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 明确本次课 组 , 堂 的 学 习重 点。在 这 一 环节 中, 教 师 一 定要 注意 创设 问题情 境 的 示 , 详 述 具体 的证 明过 程 和理 由。 最后 , 教 师要 求各 小组根 据 具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数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4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数学》一、引言2024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课程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完善,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将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核心内容入手,解读初中数学的课例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析,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程标准。
二、课程标准理念1.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课例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培养多元智能的数学素养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数学素养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课例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强化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课程标准对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进行了明确定义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课例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
三、课例式教学模式解读1.基于真实案例的问题导入课例式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通过真实的案例或问题引入课题,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初中代数方程的教学为例,可以通过“小明和小华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小明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向B地行去,小华25分钟后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在小明和B 地之间的路上追赶上小明。
问A点与B点的距离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先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引入代数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掌握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
2.学生合作探究和发现在引入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实践来发现并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
以初中几何的教学为例,可以设计“利用纸板和剪刀制作三角形,并观察三条边的关系,然后总结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和性质”的任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让他们发现并理解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和性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主体在头脑中建立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能动的再创造行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r.r.halos),学习数学必须学会解决问题。
关于“问题解决”,1988年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教学大会“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课题组主席奈斯把它定义为“从尝试到解决的全过程”。
“问题解决”是一个探索、发展、创新的过程,重在如何解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和做法,重视知识(可设计成问题)发生、发展、数学化(建模)直到解决的过程。
同时,“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由学生能动完成的,教师最多只能启发和引导,教师只是“示范者”“提问者”“调节者”与“对话者”(美国数学科学教育委员会的描述)。
基于上述思想的指导,我们开始尝试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一、设计问题设计问题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数学概念、定理和法则的理解记忆离不开发人深思的问题启发,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强化离不开精心设计的问题的诱导。
设计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问题要以学生发现问题为基础。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探索交流发现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教师能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
2.设计问题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
要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在头脑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模式,然后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针对不同的接受对象进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动力,顺利完成目标。
3.设计问题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明确具体。
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有整体性,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设计的问题指向要明确具体,所问之处一目了然。
4.设计问题要全面、仔细,突出重点,难点。
有的数学题的题设条件包含几种情况,学生往往不能细致、全面地挖掘出同一条件下的所有的可能性。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例 如 , 讲 “ 计 调 查 ” , 了解 一 组 数 据 的 分 布 情 况 , 在 统 时 想
结 合 马 上 要 进 行 的 考试 ,让 学 生 对 自己 的 成 绩 进 行 估 计 , 然 后 对 所 估 计 的 成 绩 进 行 分 析 与 整 理 . 样 就 比单 纯地 用 课 本 这 上 出 示 的 数 据 来 讲 要 好 一 些 ; “ 序 数 对 ” 节 里 面 , 这 在 有 一 可 样 讲 : 同学 们 , 班 级 中 有 很 多 同学 都 是 老 师 的朋 友 , 老 “ 在 但
学 习 效 率 . 学 科 除 了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以外 ,千 万 数 不 要 忽 视 学 生 E头 表达 的能 力 , 些 教 师 认 为 E头 表 达 能 力 l 有 l
训 练 是 语 文课 的 专 利 . 实 , 一 点 让 学 生 发 表 自己 的 想 法 其 多
一
、
以独 特 的 导入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以 使学 生 对 于 一 堂课 产 生 浓 厚 的 兴 趣 .
即所 谓 他 想 学 . 弄 明 白是 怎 么 一 回事 : 导 人 得 不 好 则 整 想 而
堂 课 的效 果 便 会 大 打 折 扣 . 趣 是 最 好 的老 师 ,学生 只 有 想 兴
以化 为 以前 所 学过 的知 识 , 要 弄 懂 的 知 识 用 以前 所 学 过 的 把
方式 进 行 , 问 题 具 体 展 现 在 每 名 学 生 的 面 前 , 于 所 犯 的 把 对
知识 来 解 决 . 一 条 常 用 的 办法 . 是 例 如 , 讲 “ 元 一次不等式组 ” 一节时 , 在 一 这 可提 出 这 样
引 出 问题 . 发 学 生 思 考 , 考 解 决 问题 的方 式 方 法 , 而 获 引 思 从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来达到知识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被广泛应用。
正是以问题为核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课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二、什么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来达到知识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
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问题的设置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选择适宜的问题进行教学。
问题的设置应该体现“易中带难”的特点,即从简单到复杂,从技能到能力的层次递进。
问题的设计应该紧扣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的美妙。
2. 问题的导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设置,采用生动直观的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通过实验或演示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解决过程。
3. 协作式学习在问题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可以采用协作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和互动,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拓展思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4. 定向提问问题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引导也非常重要。
定向提问是指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重新审视问题,调整思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5. 解答分析当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阻碍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研究
的 目标 , 轻视情感领域 的教学 目标 ; 注重文化 知识 的教学 , 轻 视对 造力和积极 的态度并进行探索 、 研究 、 发 现。“ 问题解决” 教学的关
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现象 。教师 的教学态度 生硬 急躁 , 为教学而 教学。教学 目标不明确 还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注重认知领域 三、 怎样做到真正的“ 问题解决” 教学
1 . 多鼓励学生去探索 、 猜想 、 发现
要想 真正实现“ 问题解 决” , 就必须 要培养 学生 的想象力 、 创
探索 , 我们发现 “ 问题解决” 的教学模式 是真正适用于初 中数学 教 深 入 浅 出 。
学 和 学生 学 习 的好 方 式 、 二、 什么是“ 问题 解 决 ” 教 学
数学是 一门艺术 , 设计初 中数学课堂教育 就是要尊重 和关注
学生 , 遵循学生情感发生 和发展过程 。“ 问题解决 ” 教学 的提 出与
参考文献 :
形 的能力就是问题解决。金美数学教师理事会对问题解决的意义 为现 时和将来 出现的科学 理论 与实际服务 , 也包括解决拓 宽数学
[ 1 ] 黄 晓 学. 让鲜活 的思 想在数 学课 堂 中流 淌. 数 学教 育报 ,
习方法 ; 不仅 仅是让学生 学会知识 和学会 学 习, 更重要 的是教 会 式 , 在一 定程度上 有利 于激 发学生的 自主探究 能力 、 创造 力 、 想 象
学生如何做人。这一问题反映在初 中数学课 堂教 育上就是 : 老师 力等 , 也有利 于课堂 的教与学互动 , 这 就在很大程 度上提 高 了课 每堂课都是在力求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 , 而不是帮助学生 完成该 堂效率 。 有的学习任务。教学中 , 教师 占据了课堂 的绝大部分时间 , 导致 了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引言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各种公式和定理为主要内容,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应用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需要设计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功能。
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实施方案并检验结果。
这种启发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原则在设计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解决应该是一个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案例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并乐于尝试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合作问题解决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
教师应该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享思路和方法,合作解决问题。
3. 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问题解决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法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图形、图表、模型等工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解决方案。
5. 注重思维过程的引导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过程的引导和反思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步骤,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推导过程中的关键思考点。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实践在具体的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设计:1. 引入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来引入课堂。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模式研究作者:房爱兰来源:《祖国·建设版》2013年第08期初中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问题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作为教师,可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一.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改变以前的一堂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的主动性,不但体现在课堂上,还要体现在课前的主动,还体现在课后的主动。
在自主学习环节,由于初中生自觉性不强,自学能力有限,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思想方法等。
教学案例:在教学七年级5.1.1相交线(1)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预习学案:1.邻补角(定义):只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定义):有一个公共,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邻补角、对顶角的数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
设置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心存疑问,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提高预习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在情境创设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认识冲突,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将过去的要我(学生)学,变为我(学生)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现实性和可探究性。
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推动学生的情感波澜,撞击学生的求知心灵,使学生“疑中生奇”从而达到“疑中生趣”的境界。
教学案例: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平方》这个内容时,我通过课件展示了中国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8M)和中国第一高楼(广州电视塔600M)),学生们正在为此赞叹之时,我拿出一张纸,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老师:“同学们,这是一张薄薄的纸,你知道这张纸的厚度吗?”学生面面相觑,满脸的迷惑。
关于初中数学“导学探究,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B
D
桥 面
C
③你们是 否可 以设计一种方案 以明确桥塔的位置?同学之
间相互交流 , 说说所选方案与工具的依据。 ④当 AB等于 2 0 0米
时, 你们可 以获得哪些线段 的长?( 通过独立思考 , 交流讨论 , 学 生发现只可以获得 A C的长度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该 问题可 以
发现法等教学模式 的优势 ; 融合 了“ 两主 ” 作用 , 即教师 主导作用 管后一位学生未 找出问题解决 的办法 ,却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较 为准确地表述问题 。这都表现了学生开动了脑筋 , 主动猜 想 , 为 自主解决 , 自我调控 , 从而营造出开放性课堂氛 围。在初 中数学 课 堂讨论提供 了资源。然后教师可适 当归纳 , 公 布这些猜想 , 引 教学 中, 运用该教学模 式可激活数学课堂 , 引发学生探索求知欲 导学生进一 步思考讨论 , 引 申问题 , 结合所学知识 , 得 出多种解 望, 使其 自主发现 , 提 出问题 , 归纳 问题 , 自主解决 问题 。同时 ,
后, 教师可布置一些拓展性题 目, 启发学生思维 , 提高学生知识
迁移与运用能力 。①你们可 以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设计 师建造拉 索大桥会 用等腰三角形吗?②进 一步简化大桥结构 ,
C B C B D C
使之抽象为下 图中的图形 。在三角形 AB C中,已知
C为
1 0 o , C D = B D, A C = A B, 在 图中你们 还可 以求 出其他哪些角 的度 提示: ①通过折叠等腰三角形, 可以得出什么?②根据等腰 1 三角形 的轴对称性 , 还可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
教师可引导学生 自我评价与反思 , 求异探新 , 得到新发现与新 问 决方法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用问题教学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模式;实践思考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也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过于偏重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较弱。
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看到,初中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
学会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出创新意识,从而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总结了多年来数学教学的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问题教学模式,强化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把握学生心理,设计“循序渐进”问题模式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时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特别是探索欲望强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设计“循序渐进”问题模式,将学生吸引到问题上来,并加以适当引导,使其既明白问题,又能从问题中发散出去,逐步养成问问题的习惯。
所谓“循序渐进”问题模式,就是要顺着问题解决的脉络,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中去学习知识,再从问题解决后自己产生问题。
它是一种解决问题后结合新知识产生新的发现,继而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的过程。
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不仅在老师的思考带动下学到知识,更会在掌握知识后自己去多想为什么,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如果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
要学会从常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边长与周长后,老师提出问题:设三角形腰长为x,求底长v的取值范围。
每个学生因其设置的x值各不相同,回答也各不相同,让学生通过自己设问的方式探索出腰长和底边长的关系。
引导学生之间对对方的假设进行求证,当有学生的假设被否定后,引导其再次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直到所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经验。
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品质和能力,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优化教师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本课题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推动教育改革: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1)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品质和能力,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
(2)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2.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意识:教师应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注重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教学的实践案例研究(3篇)
第1篇一、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以某中学为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案例进行研究。
二、案例介绍某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该校共有12个教学班,其中6个为初中数学实验班。
该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案例实施1. 改革课程设置该校将数学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兴趣课程三个层次。
基础课程以教材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拓展课程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兴趣课程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数学特长。
2. 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数学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思维能力。
(3)问题解决式教学:教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1)多媒体课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学知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3)在线测试:教师利用在线测试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强化教师培训该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学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提升教学水平。
四、案例效果1. 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措施,该校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在各类数学竞赛中,该校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
2.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该校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竞赛等活动,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初中数学教研微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认识不足,导致问题情境创设效果不佳。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提高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明确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3.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程度、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研究(1)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设置一个关于“猜数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问题情境的形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问题情境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3)注重问题情境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时,可以设置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4)关注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问题情境的趣味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概率”时,可以设置一个关于“抽奖”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概率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在初中阶段,数学是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1.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认识不清晰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往往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不够清晰。
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理解不深刻的情况,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较高。
由于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厌恶数学的情况,这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挑战。
3.课堂教学单一,缺乏趣味目前一些数学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缺乏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和激发,导致课堂教学比较单一,缺乏趣味。
这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解决策略1.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是导致学习困难的根源,因此需要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定理的讲解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和实践,以巩固基础知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生活中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结合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知识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可以设置讨论环节、案例分析、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也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来增加教学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中的应用
识、 问题 能力 可 以说 是 创 新 意 识 、 新 能 力 的基 础 . 创 23数 学 问 题 解 决 不 能 只 重 结 果 . 过 程 . 轻 在 问题 解 决 教 学 的实 践操 作 巾 , 许多 教 师 往 往 偏 重 、 看 好 学 生 对 解 决 问 题结 果 的 错 与 对 . 忽 视 解 决 问题 的 过 程 和 而 解 决 问题 后 的反 思 . 题 解 决 的过 程 非 是 一 个 按 照事 先 确 问
己 发 现 的 问 题.
正 方 形 ? ” 是 将 丽 处 “ 方 形 ” 化 为 “ 面 几 何 图形 ” 可 二 正 弱 平 就
得 一 个 答 案 更 为 多 样 的开 放 题 . 师 通 过 这 类 开 放 题 进 行 问 教 题 解 决 教 学 时 , 好 先 让 学 生 完 成 原 题 , 后 和 学 生 一 起 弱 最 然
和 学 习 效 率 . 题 情 境 的 创 设 要 紧扣 教 学 内 容 ,针 对 教 材 的 问 特 点 和 学 生 的 实 际 . 现 课 程 标 准 中 的 教 学 目标 : 能 启 发 体 要 学 生 寻 找 能 够 识 别 的解 题 模 式 . 有 利 于 学 生 掌 握 有 关 的数 要 学 知 识 和 思 想 方 法 : 题 要 富 有 层 次 感 , 手 容 易 , 放 性 问 人 开
厢 多种 知识 . 角 度 的 思考 问题 . 换
2 问 题 解 决 教 学 法 实 施 中 应注 意 的 问题 . 21考虑 不 同 学 生 问的 差 异 . 我 国 的 学 校 几 乎 都 是 大 班 教 学 ,即 班 级 学 生 人 数 多 , 尤
其 是 中考 总 复 习 阶 段 , 生 的 差 异 已 经 非 常 明 显 , 筋 灵 活 学 腑 的 学 生 接 受 能 力 强 . 识 扎 实 的学 生 学 习 更 为 轻 松 , 相 对 知 而 来 说 , 些基础 比较差 、 识 掌握不好 的学生 学习起来 就 比 一 知 较 闲难 . 师 在 实 施 问题 解 决 教 学 方 法 的 时候 ,很 难 照 顾 到 教
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关键信息项:1、研究目的2、研究方法3、研究时间安排4、研究成果形式5、研究团队成员职责6、研究资源分配7、研究质量保障措施8、成果应用与推广计划1、研究目的11 探索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
12 分析问题解决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13 总结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2、研究方法2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2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23 实验研究法:选择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组,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2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研究时间安排3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成立研究团队,明确成员分工。
开展文献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准备研究所需的资料和设备。
3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按照研究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
定期组织研究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研讨。
收集和整理研究数据。
3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撰写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4、研究成果形式41 研究报告:详细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
42 教学案例集:整理和编写具有代表性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43 论文:在教育类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44 教学资源库:建立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试题等在内的教学资源库。
5、研究团队成员职责51 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审核研究成果。
52 研究人员按照分工开展研究工作。
收集和整理研究数据。
参与研究成果的撰写和讨论。
53 技术支持人员提供研究所需的技术支持,如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等。
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发布时间:2021-10-29T07:05:18.758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3期作者:王玲[导读] 摘要:新教育时代背景下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响应教育部门提出的改革号召。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们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采取创新性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
问题导向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问题导向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需要注意几点问题。
以下是本文对问题导向教学法的相应分析。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注意立足学生角度,提高问题针对性通常情况下,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喜欢借助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上借助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依然实用,但是老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构建起问题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促使问题更具巧妙性和针对性,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举例来说,在引导学生学习“图形平移”的知识点时,教师首先需要对本节课所教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下来,立足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设计相关问题。
如“平移一个图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图形旋转和图形平移两者之间具有何种关系?”以上问题均是站在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的问题,通过上述问题学生可以知道图形向着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在移动的过程中图形形状未发生变化,此种方式的移动就是图形平移。
图形以一个点为旋转中心,朝着一个方向转动一定角度。
此种移动方式称为图形旋转。
上述问题带有一定的针对性,便于学生理清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本章节学习效率。
(二)注意借助情境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借助情境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向法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带有情境的问题,缓解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厌恶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主动去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