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f1186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6.png)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进展本部分主要综述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实证结果。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文献综述本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综述了政府干预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2. 行为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综述了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行为、决策行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分析了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总结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发展经济学在贫困陷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就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环境影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结论通过本次文献综述,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各自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经济学论文选题
![发展经济学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d5eb0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3.png)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 经济学的毕业论⽂是⾼校⼈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中发展经济的论⽂选题⼜是毕业论⽂成败的关键。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发展经济学论⽂选题的内容,欢迎⼤家阅读参考!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 1. 国有企业改⾰研究 2. 信⽤问题研究 3. 区域分⼯与农产品竞争⼒提升——以浙江省为例 4. 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产品竞争⼒提升——以浙江省为例 5. 农业合作组织与农产品竞争⼒提升——以**合作组织为例 6. 中国⼆元经济转变与农村⼯业化研究 7. 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再思考 8. 农村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作⽤的探讨 9. 杭州市⾮正规就业⼈群的研究 10. 浙江红壤丘陵区⽣态治理的组织形式和激励机制探索 11. 授权经营下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12. 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 13. 对⼈民币升值压⼒的初步分析 14. 我国中⼩企业投融资问题研究 15. 论我国中⼩企业融资体系的建⽴与发展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 1. 出租车⾏业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机制与政府管制政策(以某⼀城市典型案例为切⼊点) 2. 杭州发展动漫产业的价值链分析 3. 浅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4. 当前我国内需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5. 进城农民逆向回流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分析 6. 我国出租车⾏业发展⾯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 我国⽋发达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研究 8. 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9. 浙江服务业增长与城市化的实证分析 10. 浙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11. 浙江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12. 浙江产业结构变动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分析 13. 浙江对外贸易的⽐较优势分析 14.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化路径研究 15. 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的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16. 房地产证券化的国际借鉴 17. 中国银⾏体系脆弱性问题研究 18. 如何提⾼我国银⾏业的国际竞争⼒ 19. 商业银⾏与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20. 国有银⾏上市(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三) 1. 当前房产泡沫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2.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3.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城乡⼀体化 4. 城市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5. 浙江中⼩企业持续发展的条件分析 6. 浙江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7. 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8. 取消农业税制后乡村体制改⾰的路径研究 9. 论农民权益保护的现实基础与制度创新 10. 浙江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动⼒机制研究 11. 浙江制造业主导产业演进的停滞性和升级⽅向研究 12. 浙江经济的⾼额消费阶段与浙江第三产业的升级发展 13. 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协同优化问题研究 14. 浙江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15. 改⾰30年浙江产业结构演进的绩效研究 16. 浙江出⼝导向战略的制造业发展的绩效研究 17. 汽车品牌⽣产企业与4S店纵向交易关系研究 18.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业龙头企业的竞争效应与反垄断政策 19. 民营企业进⼊某⼀垄断⾏业的障碍分析或基于某⼀⾏业的典型案例分析 20. 浙江出⼝⾏业协会的竞争效应与管制政策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四) 1. 个⼈住房信贷风险防范制度研究 2. 公司治理模式研究 3. 农业产业组织形成的制度分析 4. 信息扭曲与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研究 5. 公共⽀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6. 国际贸易理论⽐较及对中国的启⽰ 7. 户籍制度改⾰的模式与策略分析 8. ⼈⼝增长与⼟地产权制度的变迁 9. 经济增长与产权制度研究 10. 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交通堵塞的原因和解决思路 11. 国际贸易中绿⾊技术创新研究 12. 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研究 13. 浙江中⼩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4. 中国通信产业现状及其政策研究 15. 农业合作组织的制度变迁研究 16. 长三⾓的区域经济⼀体化研究 17. 我国⾃然垄断产业的定价机制研究 18. 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 19. 中国反贫困对策研究 20. 我国农村税费改⾰路径的回顾与启⽰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五) 1. 农村⼟地制度的变迁与改⾰研究 2. 中国⾏政性⾏业垄断问题研究(以某⼀产业为例) 3. 国有企业改⾰的⽬标模式研究 4. 我国农村社会养⽼保障制度改⾰研究 5.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6. 产业集群与浙江经济发展 7. 浙江民营经济研究 8. 传统⽂化与现代经济发展 9. 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式演进研究 10. 中⼩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11. 知识演进与企业竞争⼒研究 12. 产业聚集与城市化发展研究 13. 民营家族企业的成长路程研究 14.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实践与中⼩企业⾦融⽀持问题研究 15. 国有股流通问题研究 16. 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世界制造业中⼼问题研究 17. 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研究 18. 反倾销问题研究 19. ⾦融业混业和分业经营的⽐较研究 20.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体制改⾰的紧迫性与对策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文
![发展经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1cf12f192e45361066f54c.png)
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摘要: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而制度是创新的根本。
只有制度问题解决了,新制度产生了,才能一变百变、一通百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的真正强大才有坚实的基础。
所以,邓小平指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现在,世界各地为了通过制度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在创新思维,调整发展战略,独辟蹊径,宁肯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与牺牲,也要全力推进新体制、新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好的制度才会带来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会有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制度创新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一、相关概念经济学上,有关创新思想的研究始于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
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
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根据他的研究,创新是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而诺斯对经济学家只是利用投资和技术创新等原因来解释经济增长提出质疑,指出国家、产权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的演进。
就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分析,首先给出相关的概念。
1.经济发展一般来说,有三层含义:(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 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发展经济学论文发展经济学论文技术进步
![发展经济学论文发展经济学论文技术进步](https://img.taocdn.com/s3/m/273027b2ddccda38376bafe0.png)
发展经济学论文发展经济学论文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展经济学论文技术进步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发展经济学论文技术进步篇1经济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增长模式和技术进步”,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由大量耗用土地、资本和其他资源“经营城市”和兴建重点企业,以便“迎接重化工业时代”的投资热潮而引致的宏观经济波动,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脱离传统的增长模式,还没有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如果我们不能走出我们自己的、也就是党中央所说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的话,我们很难平稳地实现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当前,我们要根据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制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这个时候,我们来认真地考虑一下增长模式和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是很有必要,很有好处的,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碰到的很多问题,都与这个基本问题有关。
不仅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关,就是一些很具体的问题,也与这个问题密切相关。
但是人们往往不太注意,而是就事论事地去讨论一些问题,不能回到基本问题去讨论。
譬如近几年来,煤矿矿难频发,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报道和评论,讲了很多道理,说思想有问题、缺乏科学发展观;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等。
这些都是事故频发的原因,但是有一个基本问题好像绝大多数报道和评论都没有说到,就是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
我们现在采取了这样一个增长模式,就是主要依靠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消耗来维持经济增长。
在这样一个增长模式、这样一条工业化道路的条之下,你说我们严格执法,把安全没有达标的煤矿都停下来,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当前,我国许多煤矿安全都没有达标,而另一方面,我们的主要能源煤炭供应又十分紧张。
我们按照现在有些分析说,因为执法不严,因为有法不依,好,现在我们依了,如果我们假设都依了,把安全没有达标的煤矿全停下来,煤要减产一半左右,那会是个什么情况呢?我不是说我们不要严格执法,而是说仅解决严格执法问题,若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率也得不到持续稳定的提高。
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的发展 经济学理论论文
![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的发展 经济学理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e120a2960590c69ec376e9.png)
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论文经济转型指的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转变。
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
我国从九五计划开始即提出了经济转型问题。
以下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经济学理论相关论文: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的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阅读!香港经济转型和香港的发展全文如下:香港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是香港经济与香港港互动的结果。
香港港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而香港经济的发展,又可以生成更多的货流,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从1992 年至2004 年,香港港雄踞全球集装箱港口榜首十余年。
内地改革开放后香港制造业大量内迁,香港自身货流生成能力随之大幅度下降,香港港成为一个靠中转货流支撑的港口。
2018 年,香港港中转货物吞吐量占货物吞吐总量的58.7%,集装箱中转吞吐量更占集装箱吞吐总量的70.9%。
这表明,港口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所在城市的经济形态,并随着城市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1 香港港成为中转港的发展历程。
香港港成为中转港,是香港经济转型的结果。
20 世纪70 年代,新加坡、韩国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抓住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机会,利用自己价廉、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大力吸引外来的投资和技术,以发展加工贸易带动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从而迈入了新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1980 年,香港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22.8%,就业人数超过100 万,约占香港就业人数的40%,制造业成为了香港的支柱产业。
加工贸易中原材料、零部件的大进和制成品的大出,都需要港口,尤其是集装箱港口的支持。
当时的香港港已经是全球的集装箱大港(全球排名1970 年第31 位、1975 年第4 位、1980 年第3 位),而制造业又可以生成大量集装箱货流,保证了港口的持续繁荣。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cd2a7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a.png)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论文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又是如何的呢?。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篇1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摘要:针对发展中国家普遍具有的压缩性工业化特征,分析了我国建立循环经济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我国现有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根源性的探索,提出利用制度创新来防范和解决我国建立循环经济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我国建立循环经济体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体制一我国环境问题呈现压缩型特征1.压缩性工业化和环境滋涅茨曲线②联合国开发署环境专家 D・O・Conner 指出,早期发达国家经历了几个世纪完成的工业化,在东亚国家却只花了数十年,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显著缩短,这种缩短的工业化被有关专家称为“压缩型工业化”。
压缩型经济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进程超速发展,产业结构急剧转变、资源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这种“赶超型”工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库滋涅茨曲线显示出来。
西方环境经学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推算出EKC曲线转折点的人均GDP范围约在5千至1 万美元。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曲线的 A 点至 E 点,即 EKC 上升阶段。
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表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
既有与贫困落后相关联的农业环境破坏问题,也有与高水准工业化相关联的现代工业环境污染问题。
2.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背景、时代、条件、文明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早期工业化不同,环境问题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下面从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对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根源性探析。
首先,贫困和发展不足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
我国是历史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长期的刀耕火种、毁林开荒活动不仅造成土地贫瘠化、自然资源枯竭等生态破坏事件,还使人们更加贫困。
发展经济学有关的论文选题
![发展经济学有关的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8e764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5.png)
发展经济学有关的论文选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发展经济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并改善民生成为了迫切的问题。
因此,本文选题将聚焦于发展经济学领域,探讨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将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出发,探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宏观经济挑战,如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不足等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实践经验,分析各种政策措施的效果和适用性。
第二部分将关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探讨如何利用区域经济的优势和资源配置,促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
同时,研究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的路径和模式,以及如何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第三部分将结合新技术和创新的角度,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增长。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应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和就业模式的影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最后,本文将综合上述问题,提出一套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整体发展策略,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路径等方面的整合性建议,以期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除了以上所述的内容,还有一些其他的可以被选作论文选题的发展经济学相关议题。
其中包括了:1.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探讨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并提出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
这可能包括研究在减少排放和能源消耗方面的技术创新,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社会公平和贫困问题:分析社会不平等、贫困和社会包容性,探讨如何实现更加公平的社会结构,有效减少贫困并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
3. 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研究如何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收入保障等方式促进农村发展,解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足和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演变
![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dbafee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4.png)
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演变一、历史与现状——发展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经济学也不断得到壮大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探讨贫穷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问题,而这就是发展经济学的起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经济学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经济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向,不断探寻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路径。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拓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派和理论也在脉络中不断博弈、交织和竞争。
因此,本篇论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发展经济学的历史和现状:1.从贫穷国家到经济体系的研究2.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3.以人为本的发展经济学4.可持续发展的研究5.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二、从实践到理论——发展经济学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发展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将通过以下五个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和研究:1.中国的经济发展2.印度的低收入阶层融入经济体系3.非洲传统社区经济的升级4.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5.全球化和发展的冲突三、历史与现状1.从贫穷国家到经济体系的研究发展经济学起源于对贫穷国家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这一学科开始发展,主要关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问题。
与此同时,维也纳学派和凯恩斯主义普及,流行起来的一种发展经济学理论是这些国家可以跟随现代工业化国家的道路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繁荣。
然而,这种理论没有考虑到这些穷国之间的经济差异和社会差异,最终导致很多社会经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在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开始遇到了很多批评和挑战。
有很多学者认为,发展经济学研究忽视了物质和能源资源的限制,不考虑导致发展停滞的内部不平等和外部依赖性。
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学者开始将注意力从经济增长转移到更全面的发展问题,包括贫困、社会福利等。
发展经济学论文: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展经济学论文: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cb0c633eefdc8d376ee329e.png)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韦秋岸09经济学2009221112130046摘要:在综述马尔萨斯关于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相关人口经济理论和实证中国人口增长和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过高的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但是中低水平生育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却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
1990年代以来,超低生育率在部分欧洲和亚洲国家(地区)蔓延,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人口超低生育率的担忧。
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人口政策在1999年出版的《中国发展报告: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研究》第4章中,胡鞍钢博士(1999a)使用回归分析技术,根据我国30个省区市1979-1994年的有关数据(共16×30=480个样本点),测算了发展的初始条件(即1978年的人均GDP)、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资本投入、人口增长、人口质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用人均GDP增长率表示)的影响。
在4个多元回归方程中,人口增长率作为自变量之一,其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在-0.59至-0.36之间,于是得出结论:人口增长率每降低1个千分点,人均GDP增长率可提高0.36~0.59个百分点,并进而推论:“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降低几个千分点就会明显促进人均GDP 增长”(胡鞍钢,1999b)。
毋庸置疑,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率将有助于经济发展,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了。
但是在我国的人口红利空间不断缩小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今天,是否低人口增长率还将对经济起促进或抑制作用?本文将对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分析。
一、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理论探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人口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只是不同时期争论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有些文献强调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些则强调积极影响。
对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的讨论最有影响的文献当推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论》。
论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演进(一)
![论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演进(一)](https://img.taocdn.com/s3/m/a6dc91a0b9d528ea81c779be.png)
论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演进(一)摘要:本文探讨了发展经济学的起源、演进和新发展,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在发展经济学的草创时期,中国经济学家对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发展经济学在西方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了新型发展经济学的探索。
发展经济学正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跨学科的交叉领域,它已成为处理发展中国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科学范式。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起源,演进OntheOriginandEvolutionofDevelopmentEconomicsAbstract:Thispaperprobesintotheorigin,evolut ion,andnewprogressofdevelopmenteconomics.Intheearlyperiodofdevelopmenteconomics,Chines eeconomistsmadeanimportantcontributiontoits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icshadanunevene volutionprocessinwesterncountries.Untilthemiddleof1980s,economistsincludingsomeChinesesch olarshadnotbeenstudyingnewdevelopmentEconomics.Atpresent,developmenteconomicshasbeen arealcross-displineareaandascientificparadigmetodealwithcomplicantscio-economicproblemsinde velopingeconomies.Keywords:developmenteconomics,origin,evolution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Economics),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数年,兴起于大战结束之后,特别是20世纪50到60年代。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投稿经验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投稿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c1b2663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1.png)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投稿经验摘要:1.概述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和重要性2.投稿经验分享2.1 选择合适的期刊2.2 论文结构和格式2.3 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4 与审稿人和编辑的沟通3.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前景和挑战正文: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贫穷、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学科。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发展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对于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学者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是传播研究成果、提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分享一些发展经济学投稿经验。
首先,选择合适的期刊非常重要。
在投稿之前,作者需要对各个发展经济学领域的期刊进行了解和筛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期刊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发表文章的主题和质量等。
选择合适的期刊可以提高论文被接受的概率,也有利于论文的传播和推广。
其次,论文的结构和格式是审稿人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
一篇优秀的论文应包括明确的研究问题、详细的文献综述、合理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以及结论和政策建议。
同时,论文的格式应该符合期刊的要求,如字体、字号、行距、引用格式等。
这些细节问题在投稿过程中容易被忽视,但却对论文的评审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投稿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作者关注。
例如,投稿信应该简洁明了,阐述论文的研究贡献和创新点;作者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避免一稿多投;在投稿过程中,及时与编辑和审稿人保持沟通,了解审稿进度,对审稿意见进行认真回应和修改。
当前,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面临着许多前景和挑战。
全球化、数字化、绿色发展等新兴议题为发展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如何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更好地融合这些新议题和实际情况,是发展经济学研究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总之,投稿发展经济学论文需要作者在选题、论文结构、格式以及沟通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发展经济学论文-后发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论文-后发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09ce903e2bd960590c6779a.png)
发展经济学论文-后发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论文-后发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论文后发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系别: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011/6/24 摘要: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主要有两种优势可以利用,一种是比较优势,一种是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是针对后发展国家而言的,其中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开放的经济环境为发展中国家充分地利用客观存在的后发优势,最大限度地谋取后发优势所带来的利益、促进本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后发优势、经济开放、经济发展后发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后发优势,是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的特殊有利条件,这一条件在先发展国家是不存在的,它是与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
后发展是相对于先发展而言的,因而后发优势涉及的主要是时间纬度,至于国家之间在人口规模、资源禀赋、国土面积等方面的差别则不属于后发优势范畴,而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相关。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提到后发优势概念,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后发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后发优势的发展:后发优势是由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一益处先发国没有、后发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
后发展是相对于先发展而言的,因而后发优势涉及的主要是时间维度,至于国家之间在人口规模、资源禀赋、国土面积等方面的差别则不属于后发优势范围。
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62年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
发展经济学经典论文摘要
![发展经济学经典论文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a3a4029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2.png)
发展经济学经典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我们回顾了发展经济学领域的经典理论,特别是关于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制度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其次,我们提出了一个动态模型,以解释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在模型中,我们强调了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技术创新和制度环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对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最后,我们利用实证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具体而言,我们首先回顾了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罗默端模型等经典理论。
这些理论强调了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发现了制度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动态模型,将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制度环境这三个因素融合在一起,以更全面地解释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在我们的模型中,资本积累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基础,而技术创新被视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同时,我们强调了制度环境对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和技术创新的实施,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互动效应,制度环境则能够促进这种互动效应的发挥。
接着,我们运用实证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我们的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最后,我们根据模型的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投入的力度,优化制度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些政策建议旨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综上所述,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个全面解释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并得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帮助。
现代化发展趋势经济学论文
![现代化发展趋势经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a261a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f.png)
现代化发展趋势经济学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思考着现代化发展趋势经济学的未来。
他们认为,现代化发展趋势经济学不仅关注经济增长和财富的分配,还要深入研究经济与其它方面的关系,如政治、社会、文化等。
现代化发展趋势经济学的核心是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科技上的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化的经济环境早已形成,现代企业必须走向开放、共享和协作的方向,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之间合作和共享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流趋势,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在跨国企业和跨境业务方面,现代化发展趋势经济学认为地缘政治风险和法规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是制约跨国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现代化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避免因地缘政治风险和法规风险等不确定性而导致的经济爆发和风险。
在国际金融领域,现代化发展趋势经济学认为,金融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已成为趋势,但是,这种趋势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如金融波动和危机等,因此,现代化企业需要建立合适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保证企业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投资与获利。
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现代化发展趋势经济学认为,企业的发展应该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标准,并在财务评估中考虑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因素,避免将企业发展与环境问题挂钩,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总之,现代化发展趋势经济学不仅关注经济增长和财富的分配,还要关注企业在全球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企业必须积极研究和探究创新型经营的方向,以趋势引领发展,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经济学高质量发展小论文
![经济学高质量发展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7bc40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0.png)
经济学高质量发展小论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经济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推动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加强理论研究。
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证并重的学科,在推动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可以提高对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入理解,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推动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检验理论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经济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实证研究中,经验数据和定量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加强实证研究,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术水平,是推动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同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也是推动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与数学、统计学、信息技术、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在实际研究中,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拓展研究思路,可以促进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最后,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也是推动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学界的合作交流已成为趋势。
通过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经济学研究的多元化和全球化,提高经济学的研究水平。
总之,推动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
只有不断深化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才能推动经济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同时,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注重社会实践和政策应用。
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为政府决策和实际经济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因此,将经济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政策和经济管理中,是推动经济学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外,加强人才培养也是推动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推动经济学研究和实践的关键力量。
培养高素质的经济学人才,不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中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经济学有关1000字论文
![经济学有关1000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5af2324028915f814dc254.png)
经济学有关1000字论文篇一:经济学论文1000字浙江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的“民营经济”全国皆知,拥有全国最多的民营企业。
我国的民营经济与改革开放同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限制、取缔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作用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并且日益成为推动市场改革的主要动力。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并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经营环境。
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更加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20xx年宪法修改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写入了宪法,国家的政策对其也由“引导、监督和管理”,变为“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对其“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政策给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宽了空间。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行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享受同等待遇”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了新的重要政策依据。
现阶段,民营经济基本上已成为我国各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对象。
所以,浙江更应该发展民营经济。
在浙江,对民营经济更流行的称呼是“百姓经济”,政府官员如是说,大小老板如是说,普通民众更是对此津津乐道。
最近,学者又为这一说法换上一个更有理论内涵的概念——“民本经济”。
在“十五”规划中强调发展民营经济,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全民创业”、“大力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
在巢湖市政府大力倡导和支持下,近几年浙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浙江的整体经济发展贡献率不断加大,但浙江民营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过去几年发展的势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对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中,发现浙江民营经济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尚有诸多不足,比如发展的不平衡、科技投入低,为后面对浙江民营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分析、论证作下铺垫。
而后着重分析论述浙江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首先对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进行分析,通过对浙江民营经济的经济基础、外部环境基础、体制基础的分析,得出浙江民营经济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对制约浙江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进行分析,意在说明浙江民营经济虽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若不能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则可能会影响到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从而危及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快报发表论文
![经济学快报发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63da3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6.png)
经济学快报发表论文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4%,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业增速较快,制造业也保持着稳定增长。
此外,消费市场也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8.7%。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总体而言,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不仅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还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积极因素。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需求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升级现象日益凸显,包括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娱乐等消费领域的增长较快,为拓展内需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
另一方面,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也具有较强的韧性。
尽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我国仍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保持对外开放的态势。
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建设,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中,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压力。
高房价、高债务、高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困难,金融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为应对这些挑战,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强环境保护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当务之急。
此外,要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体系,探索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层面,要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持适当的宏观调控力度,防范金融风险,强化市场监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及措施任课教师:李宏伟专业:经济学年级:2008级学生:陈明超学号:080115001【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30多年间,经济结构在逐渐转变,发展经济的方式越来越趋于良性化,虽然中小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经济现象,在政策上比以前有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但实质上发展仍然是履步维艰困难重重,尤其是在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是的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沿海地区大量的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骤然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的中小企业。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成功吸收下岗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转移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它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组织管理方面下大功夫以便较强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还加快了地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成渝经济圈等,它们促进了人才,技术和信息的广泛交流与创新活动,在这一集群内有利于发挥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成长优势和创新优势,但是中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和国外的相比还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我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出口,就业,技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分布状况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分布有着明显差异,从数量上来看,东部8个省3个直辖市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当地企业数量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政策上来看,似乎东部地区在政策,制度,本身的策略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使得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快于中西部;(二)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的行业,如制造业。
制造业提高了中国的就业率;(三)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这一规模不是很完善,还有很多漏洞与缺点,虽然说近些年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总体水平不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中仍处于弱势群体,它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考验,我们必须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有以下这些问题:1 资金方面在我国,中下企业的融资成为一个老大的问题,国家政策与金融体系在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下反应明显比国有企业慢,而且效率低,国内的中小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类贷款,其次是权益性投资,而其他来源则很少,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比国有中下企业更困难,我国的资本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到了一定规模的企业才可以进入股市,因此,一般中小企业缺乏发债,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手段,而靠自我积累,虽然说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也有政府扶持,但是中国真正在中小企业方面上的扶持少之又少,政府设置了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和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又得到了多少呢?况且政府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效率低下,使得中小企业在政府扶持这方面是名义大于实际,中国这个服在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方面是限制扶持的,非常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到来,便承受不住风险的打击,没有更多的国际视野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有着较大差距,即使人民银行在2002年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信用有效益中下企业贷款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加大力度贷款,尽量满足部分中小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但是中小企业贷款的难题依然没有解决。
2 技术方面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影响着其国际化运作和长足发展,虽然中下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但在人才,资金等方面严重制约着其技术创新,中古中小企业任重而道远,技术不好导致原材料的浪费,设备不先进,卫生条件不合格,环境污染严重等,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个性化发展,加之中小企业对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薄弱,在它们之间存在侵权与被侵权行为,在面对侵权与被侵权的同时,他们表现的无可奈何,因为中国在对待侵权问题上的处罚较少而且偏轻,加上人们的一种不重视产权心理,给侵权者造就了一定的机会,而被侵权的一方即使最后胜诉,但之后获得的赔偿与其付出的经历而言不成正比,这些都导致了侵权者宁愿冒着道德,违法等的风险也要侵权,从而越来越少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最终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越重,产业趋同,竞争压力更大。
3 文化方面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及培训状况不令人满意而且知识结构和企业家的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的龙头代表,没有一个高的素质怎能带领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而且发展的更好?况且这与当今的知识经济不符合,在知识经济的引领下,要用高科技知识来创造经济,带动产业,积累财富,同时其能力与职业道德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中小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有能力但没有一个好的职业道德,部位企业而为了个人,使得中小企业在人才方面也是步步谨慎,错过了投资的良机,在我们看来,企业家最想用的是既有能力又有道德的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很少,其次是能力稍低但是有职业道德的,这样的员工可以为企业带来财富,虽然说没第一种员工带来的财富多,企业根本不会用的员工是有能力但是没有职业道德的,这样的“人才”一经录用,对企业来说是种灾难。
4 管理方面中小企业管理体制落后,管理经验不适应企业国际化的需求,对外投资的控制不力。
私营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兼并破产,项目投资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在国内,经济政策无好于都偏向国有大企业,而私营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同样的竞争地位,中小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也还相当薄弱,有的企业家在管理经验上凭借企业家的胆识,借着政府的一定政策,有着强烈的敢想敢做意识而起家,但是这种经验根本不适合企业家在发展成熟过后,更不适合国际化经营,而国际化经营一个是需要对投资换几个,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适用性,可行性等的科学分析,而不是靠盲目的国际化经营,很多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做的不好甚至根本没做,导致最终问题多,经济效益不佳,甚至亏损,破产。
5 政府方面在整个社会中,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公共职能不到位,中小企业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责任,使得中小企业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重,由于中小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使得他们在帮助政府履行了其公共职能,特别是对社区和对环境的责任,如城市防洪工程,教育等的集资,再加上其他部门和政府的集资和摊派,让中小企业的资金更多的流向了与其自身发展并无多大关联的事业中,中小企业的发展组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中小企业大多依靠专门的中介机构提供系统化服务,但是我国许多中介机构设在政府部门,对企业开放很少,中小企业更少,在受到更少的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得的一点的服务在种类和质量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6 意识方面中小企业缺乏相关的信息,知识和经验,甚至不顾自己企业的实力,盲目地进行投资,撒多重网,无限制的扩大,导致企业在多方面都涉及一点,但是都不精,世界上大多数知名的企业都是在“求精”,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却在“求大”与“求全”,认为越大越好,涉及的越多越好,在多方面投资后,进入到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发展,而没有做到把自己的优势集中起来发展,最后导致破产,关闭。
最为中小企业的自身收集处理最新及时的数据资源本来已相当困难,再加之即使拥有信息,处理数据上也存在难度,很难提取出真实,准确的资料加以充分利用。
知识,经验的不足更加大了我国中小企业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差距,从而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7 法律方面法律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激励不够,以及由此带来的自身经营上的认识误区,虽然政府早已出台并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政府,金融机构等在面对中小企业时实施的照顾,优惠并不多,而且在法律法规上出现较多的“擦边球”,使得政府,金融机构等大多数都是按照“擦边球”实施,而中小企业则在“擦边球”的球台下望眼欲穿,最终还是靠自己解决,加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不力,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保护措施不恰当,法律法规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一纸空文,这就致使中小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存在决策上的失误,同时只关注国内市场,而且是小市场,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关注国内而失败的例子是数不胜数的,而关注国际和国内市场动向成功的实践证明也很多,这首先在立意方面中小企业就出了差错,认为自己是中小企业,那些国际经营,国际市场等都是由大型或超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关注的,全球化是针对所有的企业,中小企业应该借鉴并吸收那些大型企业成功的经验并找出自己的优势,开拓一些国际市场,从而把根基扎得更牢固。
8 资源方面垄断性资源的分配不公正或短缺,尤其是在能源,电力等方面,这些资源在同比国有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他们首先满足的是国有大企业,更甚至出现过溢的状况,而牺牲中小企业的资源,利益来维护大企业,导致中小企业连最基本的生产资源都匮乏,何来发展,壮大,这也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怎样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对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关系着更多的就业问题,关系着国际民生。
1 贯彻实施建立健全维护中小企业的法律制度,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乡镇企业法>>等法律之间的“强强联合”,并同地方性法规融合,要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认识,从多种渠道扶持中小企业,政府要从宏观的角度上,做好政策的制定,监督,服务等,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援助,扶持走上正规化,法律化轨道,形成良好的竞争秩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同时引进,培养和激励创新团队的建设,并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与联盟。
2 加强中小企业人才的培养,要树立坚强的团队精神意识,激发所有员工的潜质,取长补短,培养企业高能力,高素质人才,并使用激励机制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间的强强联合,相互学习,借鉴其成功的地方,浙江省的经济在全国属于前列,它实施了“技术和人才的大引进”,使得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明白了“小而精”的道理,并且都是在往这一方面积极发展,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引进国外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国内和国外相结合的人才在一起,才能使企业从国内走向国际,引领企业向国际化发展。
3 要踏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A 从政府方面来说,要在金融和财税等政策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并对其大力扶持,切实为中小企业做好贷款优惠,而且应该成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银行,同时要建立健全完整的信用担保体系,形成“担保一条龙服务”,还应该帮助中小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海外融资渠道,并积极利用海外市场融资进行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