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东至县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3届高三模拟试卷(01)语文参考答案

2013届高三模拟试卷(01)语文参考答案

2013届高三模拟试卷(01)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

A.悄无声息qiǎo;B.抛头露.面(lù);C.偌.大(ruò)椎心泣血chuí2.D。

A.额手称庆;B.候车,走投无路;C.掉以轻心;(注:般配和班配现通用)3.C。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不能和“正”“刚刚”等词语连用。

A.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B.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D.泾渭分明,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或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4.B。

A 搭配不当,删去“和先进的战斗机”,或者改为“至今仍未能研制出先进的战斗机和发展出完善的国防工业”。

C.成分残缺,“除了”前面应该加“中国民众”,因为前面一句话的主语是“中国民众的神经”,与后面不同,后面的主语不可省略。

D.关联词位置错误,把“一旦”放在“中国”前面。

5.A。

B最后的两个问句是连续问,所以应该吧最后一个逗号改为问号。

C句号应改放在引号的外面。

D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6.C。

觉民那里表述错误,应该是觉新。

觉新一开始不同意觉慧出走,但后来还是决定暗中帮助弟弟觉慧,帮他筹集了路费。

7.D。

无中生有,原文讲的是“多元文明的繁荣的出现和确立,是人类进化到更高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8.C。

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主语应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B项时间范围错误“一直”应该改为“一段时间内”,原文在第二段第三行“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

D项“可能”错误,原文是肯定语气,在第五段说“交融之后出现的人类文明仍然是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仍然是异彩纷呈”。

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错,原文是“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C.科学家都……范围扩大,应该是“追求真理的科学家”;D.不是“概念”,而是“特点”。

【考点】重要句子含意2.【答案】B【解析】A“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是‘真的或者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错,于文无据。

C.“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错,于文无据。

D.“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错,原文是“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考点】章结构,文章思路3.【答案】D【解析】“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4.【答案】D【解析】由:动词,听凭,听任。

【考点】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5.【答案】D【解析】D.两个“所”都是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A.副词,乘机/介词,因为;B.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转折,却;C.连词,表承接,于是/连词,表转折,竟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6.【答案】B【解析】本题考“南越君民同心”于文无据。

【考点】内容要点,心意思7.【答案】(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发迹,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3)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

【解析】本题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力求做到“信。

达、雅”。

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

第(1)句注意“捐”“区”“且”等词的翻译;第(2)句注意“王”“何遽”等词的翻译;第(3)句注意“无足”“日”等词的翻译。

安徽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

安徽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

安徽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代呼唤诗歌的担当谢冕写诗的人多,作品更多,频繁举行的研讨会和首发式、层出不穷的诗集和诗刊、名目繁多的评奖和层次不同的诗歌节,在中国文艺界,诗歌可谓夺人耳目。

令人惊异的是,面对诗歌的这种局面,除了那些写诗的人在那里自我欣赏,在诗人圈子以外,却是赞誉之声甚少而不满的言谈居多。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诗歌创作的确存在一些盲点,一些误区。

数量多、产量大并不等于质量高、影响深远,热闹并不等于繁荣。

我们在造就了丰富的同时,也造就了贫乏。

因此,我一直强调:慎言繁荣。

首先,个人化取代群体意识,的确恢复了诗人主体的自由属性,从而使诗人的自我表现成为一种常态。

诗歌创作的个人化无疑是对诗歌性质和规律的再确认。

它象征着历经曲折之后的诗学认知的进步。

诗人的自我省悟和内心开发没有过错,但是当这种倾向成为非此不可的潮流,其流弊就是显而易见的。

诗歌个人化的成果确实被滥用并极端化了,它使一些诗人误以为诗歌的职责只在于表达个人内心的碎片,甚至形成了内心与外界的阻隔以至“短路”:相当多的诗歌忘却自身以外的世界,而只沉迷于自说自话,诗歌于是成为仅仅表现个人私语与梦呓的专用形式。

其次,新诗建立之后对于诗的音乐性与节奏感的忽视乃至取消,这已是一个历史陈案,松散而直白的语言荡涤了诗歌本有的意趣与韵味。

后朦胧诗时代对口语化的片面提倡,加速了诗歌的语言平面化与粗鄙倾向,诗歌创作中充斥着“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之类的所谓诗句,把新诗仅存的一点诗意剥夺殆尽,人们有理由怀念并呼吁本来属于诗的那些优美的语言、高雅的意境、悠长的韵味,以及鲜明的节奏,这些诗的基本属性的回归,的确,诗歌写作从来都是一种个人的行为。

尊重这种写作的独特性,是维护诗的神圣感的最起码的准则。

2013届高三模拟试卷(09)语文参考答案

2013届高三模拟试卷(09)语文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C(A.揶yé;B.椎chuí;D.鲫jì。

)2C(A.健盘-键盘 B.动则-动辄;D.一副-一幅。

)3.B(A.同室操戈:自家人动刀枪。

比喻兄弟自相残杀。

也泛指内部斗争。

同室:同住在一个房子里,这里指自家人。

操:拿。

B.一日千里:一天跑一千里。

也比喻进步、发展很快。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同随水冲了下来。

比喻人或事物好坏混杂在一起。

D.涉笔成趣:指一动笔就趣味盎然。

形容有很高的写作功力。

涉笔:指动笔写作或绘画。

趣:趣味。

)4.B(A.成分残缺,在“志愿时”之后加“(管理)制度”。

C.主宾搭配不当,“网易……是……人”错误。

D.主客颠倒,将“但远在八个时区之外的欧洲赛场对于中国球迷还是不折不扣的旁观者”改成“但对于远在八个时区之外的欧洲赛场,中国球迷还是不折不扣的旁观者”。

)5.A6.A(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两句的理解说反了。

)7.B(以偏概全。

根据原文信息,"把GDP作为衡量政绩的尺度"仅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之一",而非全部)8.D(绝对化,"文化进入市场"也可以"坚守自身固有的精神准则"而进行"科学调整",这就不会"导致文化的被践踏")9.C(导致"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应该有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的原因,而该项只从客体方面进行了分析。

根据文意,从主体来说,对中华文化的糟蹋伤害了"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从客体来说,对中华文化的糟蹋伤害了"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10、D(遑:闲暇)11、A(A项,均为副词,可译为“才”。

B项,第一个“之”是第三人称代词,“他”。

第二个“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NEW)安徽省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网页版

(NEW)安徽省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网页版

绝密★ 启用前2013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仔细查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自己姓名、座位号能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反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 I 卷 1 6 题,第 II 卷 15 17 题)时,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 卷 7 14 题,第 II 卷 18 21 题)一定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署名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地点绘出,确认后再用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署名笔描清楚。

一定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地区作答,高出答题地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底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势必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阅读题,共 66 分)一、(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 1 ~ 3 题。

① 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合用于把人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科学陈说的对象还能够是我们自己创建出来的看法,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必定要假定这种看法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可是,全部科学陈说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点:它们是“真的或许假的”(适合的或许不适合的)。

大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响是“是”或许是“否”。

② 科学的思想方式还有另一个特点。

它为成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看法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梦想,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

只需我们停留在科学自己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遇到想“你不可以够谎话”这样的事。

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

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有什么目标。

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决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

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

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

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

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安徽省联盟(安徽第一卷)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 语文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安徽省联盟(安徽第一卷)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 语文

安徽名校联盟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场座位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场座位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的1~6题和第Ⅱ卷15~17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不含1~6题)和第Ⅱ卷(不含15~17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烟花所展示出来的美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形式美,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外在形式具有极大的召唤力、感染力、亲和力。

不过也必须明白,我们说烟花美侧重形式美,“侧重”,并非“只有”。

并不是说烟花美只有形式的美,而无内容的美。

烟花美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它不仅有形式的美,也会有内容的美。

不过,它的美的内容极为普泛、概括,显得十分隐蔽、朦胧、抽象。

诚如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的,所谓形式美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我们的理解,这里讲的“意味”就是它的内容,这些内容之所以会抽象、朦胧、普泛、不具体,是由于它的内容早已经积淀在形式之中,人们只要见到这种形式,就自然地会感悟它所蕴涵的内容,很快地悟出它的“意味”。

这种内容又是如何积淀到“形式”上去的呢?形式美是内容向形式积淀的产物。

或者说它是从许多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中概括与演变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形式美形成的这一过程,我们就以烟花中出现的最多的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红色为例,来作些具体说明。

红色,在人类童年的原始社会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是直接联系的。

火焰是红色的,火与红是直接联系的。

此外,红色还与太阳以及人的生命有关系。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解析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安徽卷,解析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总评】2012年普通高考安徽卷语文科目的试题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符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的要求,与往年试题相比,具有鲜明特色。

一、隐中有变本套试卷难度适中,稳中有变。

一直是山东试卷语文试题的特色。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从结构和分值上看,与往年没有大的变化,第一卷仍然为阅读题,66分,第二卷表达题,84分,总共150分。

从考点和题型上看,也基本延续了2012年的试题模式,如第一大题考论述类文本,题目的设计也与2011年基本相同,涉及结构思路、信息整合,将理解词语改成理解句子;文言文的考查依然是实词、虚词、信息整合、翻译句子等,这些都保证了试题的相对稳定。

但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今年试卷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亮点,论述类文本选择了爱因斯坦的论文,在文言文的选材上,将《说苑》与《史记》对比阅读。

诗歌选择了韦应物和赵秉文的诗对比阅读;词语没在纯考成语,不再间杂词语;作文采用名人名言材料,通用题进行了创新,将压缩、连贯、得体与设置展板、欣赏书法、劝导交通等日常应用场景密切联系,设题新颖,令人目耳一新,体现了今年语文试题的明显变化,有利于进一步引导课程改革和中学语文数学。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贴近考试实际的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地域色彩。

试题首先在材料的选取上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

涉及到了幸福感、舌尖上的中国、心理健康、航母、留守儿童、城镇化等热点话题,材料新颖,时代性极强。

论述文选择爱因斯坦论文,以科学的角度看伦理学,具有国际视野,文学作品描写桐庐,富有地方色彩。

试卷中体现出的这些特色,有助于引导考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不断关注社会,关注时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考查考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

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筑一大特色,《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

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不以单一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

从发掘的极为片段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显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

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

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

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

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高三摸底考试语文答题卡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高三摸底考试语文答题卡

试室号
16/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1.

2.
3. 4. 5. 6.
采用网上阅卷的务必要在右侧用 2B 铅笔在“考生号” 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 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 采用人工阅卷的请不要在右侧填涂考生号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市县 /区、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 2B 铅笔填涂信息点。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 否则无效。 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 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题的试题组所对应的信息点 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考生号

五、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1) (3) 三、14. 23.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omakorabea

安徽省东至县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东至县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东至县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

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

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

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例如,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建康(建业)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功能基本不变,文脉得以延续。

但到隋灭陈时将建康城彻底毁灭,将地区行政中心迁往别处,当地人口几乎全部外迁,这座六朝古都便从地图上消失了。

尽管以后的南京是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战火毁灭不了的古代遗址遗物外,还有多少六朝遗风?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都要具有经济功能,要以生产为主;都要破旧立新,将传统当垃圾清除,立新却缺乏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又经历了急剧扩张和大拆大建,城市功能同化、泛化的趋势加剧,甚至盲目确保不现实的发展目标。

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大量城市人口成为移民,能够传承城市文化的本地人口迅速减少。

安徽省东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

安徽省东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

安徽省东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 . 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C . 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言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怕有买椟还珠之憾。

D . 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2. (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自古以来,无锡人才辈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故乡就是无锡江阴人。

B . 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 . 为了使大家有文明祥和的环境,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D .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3. (2分) (2017高二上·辽源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B .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幸。

”C .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 你们店里的商品质优价廉,服务态度也好,我下次一定惠顾。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4. (15分) (2017高三上·徐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阿城的处女作《棋王》,被誉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发表虽早,但文字简劲,结构精巧,气度超逸,为后出作品所不及,又有超迈于流派之外的内涵与趣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东至县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

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

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

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例如,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建康(建业)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功能基本不变,文脉得以延续。

但到隋灭陈时将建康城彻底毁灭,将地区行政中心迁往别处,当地人口几乎全部外迁,这座六朝古都便从地图上消失了。

尽管以后的南京是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战火毁灭不了的古代遗址遗物外,还有多少六朝遗风?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都要具有经济功能,要以生产为主;都要破旧立新,将传统当垃圾清除,立新却缺乏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又经历了急剧扩张和大拆大建,城市功能同化、泛化的趋势加剧,甚至盲目确保不现实的发展目标。

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大量城市人口成为移民,能够传承城市文化的本地人口迅速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具有延续城市文脉的自觉性,不采取特殊的措施,文脉的断绝是不可避免的。

正因为今天绝大多数城市的功能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原有的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如果单从物质条件的需求看,城市多数原有设施的确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由于长期不重视城市建设,不重视民生,过早地剥夺了私有住房,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面临住房紧缺破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困难。

从经济效益看,大拆大建,增加建筑密度和容积显然更有利,也能更快满足居民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

像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石库门和弄堂,即使以往有千好万好,既不可能成为未来民居的主要模式,也不会得到多数人的喜爱。

城市居民反拆迁的抗争,大多不是对文化传统的守护或对旧居的依恋,基本上都是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的诉求。

但为延续文脉着想,一座城市需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因为这些物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

如果让城市的后人仅仅凭着文字和图像去想像,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理解生动的历史,留下深刻记忆的。

何况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会不断提高,对国家和城市的记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这些记忆中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原物的保存才能给后人以破解或汲取的可能。

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有必要适当保留一些,以便让后人了解历史的另一面。

(摘自《环球人文地理》2012年10月刊)1、与“城市文脉”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从过去到现在的文化及由此形成的传统。

B •城市文脉能否形成与城市的文化传统是否连续密切相关。

C .一座城市只要保持自己的文脉不中断,就能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并且会把它推到极致。

D •城市文脉是城市的记忆,它不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精神的结晶。

2、对可能造成城市文脉断绝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因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城市被破坏殆尽,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

B •每个城市都要有经济功能,以生产为主,城市功能同化、泛化,摒弃传统,又缺乏创新。

C •急剧扩张和大拆大建,加剧了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趋势,发展目标不现实。

D •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大量移居农村,能传承城市文化的本地人口急剧减少。

3、下面对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现阶段由于城市原有设施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而大多数城市的功能已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B •城市居民反对拆迁,既有对文化传统的守护或对旧居的依恋,同时也存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的需求。

C •因为一座城市所有的古物旧物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故应予以保存。

D •保存城市旧物是居民精神生活的需要,正面、反面的旧物都有必要保留一些,这样才能给后人以破解或汲取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的可能。

二、(3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懋卿恚甚。

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

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 “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

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二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又裁节邮传冗费。

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提学御史房寰 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

十五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注释】①脱粟:糙米饭。

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懋卿恚甚 气愤 B . C .素衔瑞 怀恨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为减舆从B .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C .并其职于.南京户部D .趣执之.③纠擿( (取材自 ) 瑞遂谢.病归 执政阴沮之zh i )举发纠正。

《明史?海瑞道歉 暗中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木欣欣以向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 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 .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

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

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 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 .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

朝中多名官员上 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 .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 瑞。

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7、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

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8-9题。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⑴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⑵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8、 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

(4分)9、 尾联笔锋一转,升华了诗人的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 ( 4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先六小题,如果全部都答,则按前六题计分。

)(6分)(1) _____________ ,相逢何必曾相识。

(杜牧《瑟琶行》)(2) 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3) 羽扇纶巾,谈笑间, 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4) 固知一死生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5) ____________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6 )五月渔朗相忆否,小楫轻舟, _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7) ____________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三、(24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 —14题。

独腿人生罗伟章(1)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

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

别墅是为有 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

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去。

下车之后, 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走,至少也要40分钟。

眼看离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 一辆人力三轮车。

⑵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 3元。

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

“ 5元。

”车夫说。

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

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

”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 5元再加1元,就是3元足。

怒,的两倍,这个帐我同样会算。

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

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

”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3)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有多收你的。

”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

”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

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