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三个创新

合集下载

新质生产力课件(共12张PPT)2024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讲解

新质生产力课件(共12张PPT)2024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讲解

点 链
新质生产力

2024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新质生产力
热点链接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原创性的提出“新质 生产力”,他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 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 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 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 力的重大意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2024年3月5日,习 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 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
3.怎样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国家角度) (1)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4.创新精神的表现: (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5.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对青少年的要求?)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4)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解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

解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

解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的新思路,有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有专家分析,随着有效实施相关举措,未来或将掀起国有企业继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的第二波改革高潮。

垄断破冰垄断行业的改革思路已经非常明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表示:《决定》明确要将自然垄断性环节和可引入竞争的环节分开, 同时强调自然垄断环节要靠有效政府监管克服垄断弊端。

比如电网、铁路路网、油气运输管网具有自然垄断特性,但发电和售电环节、油气上游开采和下游炼化销售以及铁路客户运输等环节都可以引入竞争。

从行业来看,电信、铁路、能源、医疗领域的国企改革值得关注。

《决定》指出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等,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一旦在垄断行业改革中取得进展,价格改革自然水到渠成。

电信行业的变革已经开始,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步伐正在加快。

目前,中国电信已经与苏宁、国美、朗玛信息、北纬通信、三五互联、京东等16 家企业签署了《移动通信业务号码转售》,中国联通也与14 家企业签署了相关协议,一旦上述企业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电信市场面向民资开放的大门就真正打开。

一位电信行业分析师表示:此次《决定》一出,加码改革力度,中国电信业的转型速度势必加快。

医药国企或将在此次的变革大潮中受益颇多。

目前我国国有药企达7000 余家,药品经营企业接近15000 家,行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整体行业仍然处于小、散、乱的状态。

即使在国企处于绝对优势的医药分销行业,制药行业国企的表现也逐渐乏力,行业地位下降。

改革势在必行,部分国企医药股先知先觉股价启动。

第一医药11 月14 日接近收盘时分大单开始涌入,尾盘股价猛然被拉升;11 月15 日,全天涨幅3.22%。

外界预期,第一医药大股东的非医药资产或将被陆续剥离,在国资改革的背景下,第一医药存在重组可能。

北大讲稿:何传启:科技创新与中国现代化

北大讲稿:何传启:科技创新与中国现代化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冯飞主讲人简介:冯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非常荣幸,到北大马列主义学院和大家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今天上午我讲课的题目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想围绕着这个方向我具体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第二个是战略性与新型产业的发展。

虽然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老话题,也是推进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核心环节,“十二五”规划的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后一个题目中央及各地都非常关注。

我想就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我不想讲很具体、很抽象的概念,我给大家从实证的角度多讲一些实际的情况。

中国经济从2002年进入了新一轮的高增长周期,高增长周期一直持续到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我们关键要把握新一轮高增长周期以来整个结构方面出现的一些新特点,而且要看这些特点是不是带有持续性,会不会延续到“十二五”时期。

如果把握这个特点,我想突出的应该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02年以来出现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新特点。

大家知道工业化进程我们可以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前期,工业化开始,工业化中后期以及后工业阶段,那么对应不同的阶段主导部门不一样,主导产业不一样,对应不同阶段的主要驱动因素也不太一样。

从当前来看,中国的工业化处在一个中后期阶段,怎么来判断呢?很多国际上的经济学家研究了很多理论,我今天不讲,但我这里面只讲一个大家容易理解的概念,叫做霍夫曼比率,简单的理解,轻重工业之比就是霍夫曼比率,它原有的定义叫做生活资料部门产出比上生产资料部门产出,我简单的用轻重工业之比来定义,如果该比例小于1,就意味着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这个比率越小,中期阶段甚至中后期阶段的特征越明显。

大家看到我们轻重工业之比是从92年开始小于1的,重工业大于轻工业,02年重工业进一步加速发展,霍夫曼比率进一步下降,工业化中期的特点凸显出来,所以我们判断中国工业化于92年进入中期,02年进入中后期。

如何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

如何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

如何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新闻作者:管理员新闻来源:日期:2010-04-07浏览次数: 2421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中国经济以一条引人注目的快速反转“V”形曲线,走完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2010年已向我们走来。

无论对于全面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言,这都是一个关键之年。

从“困难之年”到“关键之年”,中国经济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需要抓住关键之处,奋力“迎战”。

“困难之年”凸显“关键矛盾”前不久,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公布了2009年11月份的经济数据,工业增速再创新高、居民消费价格转正、进出口总值转正……一系列信息表明,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正在进一步巩固。

“从现在看,中国经济在保增长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目前还是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来不断强调这一观点。

姚景源所说的“深层次问题”,大多数并不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新问题,而是长期影响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矛盾。

只不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它们得到了更集中、更充分的暴露。

自2008年第三季度起,世界经济险象环生,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下滑,陷入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局面。

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只有6.1%,为近年来的最低点。

有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次危机,虽然并没有改变我们经济的基本面,但是,为什么冲击这么巨大、这么明显?“表面上看,是外贸比重偏大,而实质上,反映出来的是增长方式上存在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

特别是2001年以后,经济连续7年高速增长。

但就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强化,面临的转型压力也越来越大。

——从需求结构看,长时间依赖出口和投资,消费需求不足;——从产业结构看,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从要素结构看,长期依赖于物质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

产业调整进入关键期已明确四大定量指标

产业调整进入关键期已明确四大定量指标
广东建材 21 年第 1 期 00 0
产 业 调 整 进 入 .  ̄ - - 期 已 明 确 四 大 定 量 指 标
综合信息
“ 二五 ” 间 , 是 中 国经 济 的黄 金 发展 期 , 是 高 四个 百 分 点 。生产 性 服 务业 在 服 务业 中所 占 比重 由 十 期 既 又
向和规 划 , 成为影 响企业 投 资行 为的主要 变量 。
明确 四个定 量指标
度抗 污 染的垃 圾渗滤 液膜 材料 还依 赖进 口, 大机组 脱硫 装置、 脱硝 装 置 、 圾焚 烧 成 套 设备 的稳 定 性也 有 待提 垃
据 业 内人 士 介 绍 , 目前 , 十 二 五 ” “ 规划 已经基 本 确 高 。 因此 , 十二 五 ” “ 期间 , 相关技 术和 设备 的 自行 开发生 定产业 结构 调整 的 四个 定量指 标 。
“ 高端 技术 合 作 ” 取代“ 低端 产 业 转移 ”产 业 由实转 虚 、 促进 产业 结构 的调整 。 中国 目前 还没 有掌 握经 济 、 ; 有效 由重变 轻 、 由硬变 软 , 代 服务 业 与先 进 制 造业 融 合发 的污 泥 处理 、 浓度 难 降解 工业 废 水处 理 、 煤氮 氧 化 现 高 燃 展; 区域 经济竞 争 的主要焦 点转 变为 产业 的组 织程 度和 物 控 制等方 面 的技术 , 电除尘器 供 电 电源 的控 制芯 片 、 组 织效 率 ; 而产 业 政 策 , 国家 及地 方 政府 对 产 业 的 导 袋 式 除尘 器 的耐 高温滤 料 和脉 冲 阀、 硝催 化 剂 、 即 脱 高强
而在 中 国城 市化率 整体 还处在 较 低水 平 的阶段 , 这
种 调整遇 到 了很 大 的挑 战 ; 从 另 一方 面 来 说 , 但 如果 产 工业 领 域 中的应 用将 占到 生物 技术 总产 量 的 3 % 农业 9,

“有形之手”推动新质生产力“先立后破”

“有形之手”推动新质生产力“先立后破”

“有形之手”推动新质生产力“先立后破”文丨■ 佳 雨 整理报道作为一个新型理念,新质生产力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的理念要落到实处,离不开新的推动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是构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这是在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拍摄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新华社/图)1314CURRENT EVENTS 中等城市核心期刊·封面故事·责任编辑丨李 珂 黎金霞 谭 冰 郁 微Z'Magazine 丨2024丨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赵西君在《中国经济时报》发文表示,一方面,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彻底解决西方国家对我国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先进生物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另一方面,要发挥中央科技委在统筹领导创新资源方面的作用,全面优化整合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科研院所以及创新型领军企业等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加速突破一批前沿性颠覆性核心技术。

同时,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科技合作共同体,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不断突破西方国家科技霸权的围堵。

除此之外,赵西君认为,新质生产力还应重点围绕前瞻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各类生产要素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等方面着手。

中国2011年经济十大事件

中国2011年经济十大事件

2011年中国新经济十大事件编者按:2011年,对于国内方兴未艾的新经济产业来说,是一个从战略规划到起步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推出了各自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得到了上至国家最高层,下至民间创投机构的关注和巨额投资,通过发展新经济产业来升级转型国内传统产业成为业内的共识。

为此,我们梳理了2011年新经济产业的十大事件,以飨读者。

1、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贯穿全年,成为经济新增长点重中之重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业一直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而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被提到首位,引发市场关注。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具体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

12月21日,有消息称,七大新兴战略产业将在未来5年获得战略产业投资约10.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7万亿美元)。

12月2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类发展目标:第一类是培育成支柱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第二类是成为先导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冯飞提出了我国未来七大重点领域的24个重点方向,包括:高效节能、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产业、生物医药、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太阳能、生物质能、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纯电动汽车。

点评:曾有分析指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要发展比较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资金大量投入;其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再次,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都能普遍接受。

(杨萌)2、创业板股价去泡沫化加速,半数公司破发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新军,创业板上市两年多的时间已经从最开始的28家扩容至277家(截至12月26日),随着创业板队伍的壮大,无数个中小企业通过成功上市在资本市场上融到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而一直困扰着创业板的“三高”问题,随着制度的健全以及资本市场的筑底回落,也让部分创业板公司的股价大幅下挫。

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新兴产业

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新兴产业

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新兴产业八大新兴产业,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8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八领域”为“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

标志着新兴战略产业框架已成定局。

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颁发后,就会陆续出台各个领域的具体发展规划,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

这一宏大规划,被业内人士看作继“4万亿”后中国政府启动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

而这一计划,已瞄准发展结构的根本转变。

在八大领域中,每一个大的领域中又确定了具体的分项。

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此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意义八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振兴经济的又一重大举措,因为几大部委的领衔介入,此后的政府大规模投资也被市场普遍期待,所以这也被认为是继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之后又一个大型产业投资计划。

与“4万亿”计划有本质不同的是,此次投资计划指向的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说,“之前的‘4万亿投资规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是在扩大内需,加强基础建设的角度,结合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而现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转向至新兴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制定,从时间上来讲,也与明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相衔接。

国家发改委也已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

在圈定八大产业的同时,会议还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举办第4期“求实”沙龙 以新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进修一部举办第4期“求实”沙龙 以新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
2020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时强调,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政学院)进修一部主办、省部班(第68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专题支部承办的第4期“求实”沙龙,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楼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
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冯飞
冯飞:贯彻新发展理念 要以“稳”应变,以“进”提质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毛有丰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郭向军毛有丰: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认识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认识

第四,各地非常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总体积
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包含着政府在政策 极性值得维护。但从中央的考虑来看,各区域间应该有一
上、管理方式上、政策着力点上、组织方式上的一系列创 定的分工和协作。政府的职能就在于管住投资。政府投资
新。引领发展,要更加关注产业的长期性和战略性— ——至 要慎重,要形成区域和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非常重
在国家规划中,将重点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4 个方面、7 个产业、22 个重点领域”。如果试图规划这些产 业发展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它们的定义:哪些领域 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哪些不算。如生物产业,2009 年的年 产值出现了若干个不同的统计数据,最高的是 15000 亿, 还有 11000 亿、8000 亿、7000 亿等。其中,在“15000 亿” 中“,化学药”也算在生物产业中。由于目前相关产业的统 计口径或者定义还未确定,很难确切地分析这 7 个产业 在 GDP 中占的比例有多大,也就很难确定 2020 年的战 略目标。
杭州科技 HANGZHOU SCI & TECH
25
DI SCOURSE 专家言论
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如政府采购政策、补贴政策等。再者, 能还看不出有多大的产业量和规模,它的战略意义更体
消费环境以及基础设施也还不完善,存在着诸如新能源 现在后几年的发展上。全球在经济技术领域的竞争更多
汽车的充电设施、物联网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的升级等问 地体现在新兴产业的竞争上,要超前作出规划。在具体的
二是产业组织方式呈现新特点。 一方面,一个新产业往往伴随着大量新兴企业的出 现。在撰写规划时,要注意保护新产业和新兴企业的发 展。当年谷歌从创立到成为全球五百强仅仅用了 7 年时 间。另一方面是产业价值链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新能源汽 车产业—— —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是核心零 部件,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则变成了电池、电机、 电控等,掌握着这些核心技术的企业才站在价值链的高 端。政府在政策和制度上更应该有利于创新型企业的发 展。 三是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相当多的新兴产业是供给创造需求,而不是 需求创造供给— ——有互联网才有互联网用户,有物联网 才有物联网用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另一方面,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往往在发育期成本很高,价格也高,

元宇宙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元宇宙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元宇宙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8第一章 总论 ...............................................................8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8二、 编制原则 ................................................................8三、 编制依据 ................................................................9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 ........................................................9五、 项目建设背景 ..........................................................9六、 结论分析 ................................................................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12一、 网络环境——5G是元宇宙的通信基础 ......................................12二、 虚实界面——硬件是实现元宇宙的交互基础 .................................13三、 切实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增强转型内生动力 ................................14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预测 ............................................................16一、 数据处理——云计算是元宇宙的算力基础 ...................................16二、 认证机制——区块链技术是元宇宙的核心技术 ...............................三、 元宇宙的诞生及定义 ....................................................17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 ..................................................18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18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18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 .........................................................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 .......................................................20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20二、 建设方案 ................................................................20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2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第六章 选址方案分析 .......................................................22一、 项目选址原则 ..........................................................22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 ........................................................三、 加强“六最”营商环境建设 .................................................2323四、 精准用力抓项目,夯实转型支撑 ...........................................25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第七章 法人治理 ............................................................26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 ........................................................30二、 董事 ....................................................................33三、 高级管理人员 ..........................................................35四、 监事 ....................................................................第八章 SWOT分析说明 .....................................................36一、 优势分析(S) .........................................................37二、 劣势分析(W) ..........................................................37三、 机会分析(O) .........................................................38四、 威胁分析(T) .........................................................第九章 运营管理 ............................................................41一、 公司经营宗旨 ..........................................................41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4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44四、 财务会计制度 ..........................................................第十章 发展规划 ............................................................一、 公司发展规划 ..........................................................4952二、 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 ..................................................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545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第十二章 工艺技术分析 .....................................................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5556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57三、 质量管理 ................................................................四、 设备选型方案 ..........................................................585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第十三章 组织机构管理 .....................................................60一、 人力资源配置 ..........................................................60劳动定员一览表 ..............................................................二、 员工技能培训 ..........................................................60第十四章 环境影响分析 .....................................................一、 编制依据 ................................................................6262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 ....................................................63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5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65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65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七、 环境管理分析 ..........................................................6668八、 结论及建议 .............................................................第十五章 项目投资分析 .....................................................一、 编制说明 ................................................................6969二、 建设投资 ................................................................7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7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71建设投资估算表 ..............................................................72三、 建设期利息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727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73四、 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估算表 ..............................................................7374五、 项目总投资 .............................................................7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757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第十六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77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 ..................................................77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7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7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808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82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五、 偿债能力分析 ..........................................................828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六、 经济评价结论 ..........................................................83第十七章 招标方案 .........................................................84一、 项目招标依据 ..........................................................84二、 项目招标范围 ..........................................................84三、 招标要求 ................................................................84四、 招标组织方式 ..........................................................五、 招标信息发布 ..........................................................87第十八章 项目风险防范分析 ..................................................88一、 项目风险分析 ..........................................................二、 项目风险对策 ..........................................................89第十九章 总结分析 .........................................................第二十章 附表附录 .........................................................9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9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939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949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9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96建设投资估算表 ..............................................................96建设投资估算表 ..............................................................9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97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8流动资金估算表 ..............................................................9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9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市发改委总结-深圳市发改委领导班子

市发改委总结-深圳市发改委领导班子

市发改委总结:深圳市发改委领导班子市发改局20__年度工作总结和20__年度工作思路 20__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温州市发改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的战略目标,以十大责任捆绑攻坚行动为主载体,盯引大项目、打造大平台、营造大环境、保障大民生,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现就20__年工作总结和20__年工作思路做如下汇报:一、20__年工作总结(一)狠抓项目谋发展,有效投资稳步增长。

一是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20__年1-12月,我市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2.36亿元,增长18.57%,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投资结构中,工业投资增长36.55%,增速高于目标增速;服务业投资、交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6.16%、24.1%、12.61%;生态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因大型城市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增长27.85%,增速大幅提高。

二是省市重点项目完成较好。

去年我市本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8%,续建类项目完成率达122%,66个项目实现开工,开工率达到115.8%。

其中,45个温州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9亿元,完成率148.9%,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1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亿元,完成率112.6%,超序时进度12.6个百分点。

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温州分会场在我市滨海高新产业园区成功举行,我市13个项目参加开工仪式,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位。

四批次集中开工活动大大推动了我市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全市57个开工类项目已开工54个,开工率95%。

三是项目谋划积极推进。

精心谋划20__年全市重点项目,初步梳理项目358个,其中续建类109个,开工类59个,争取开工类70个,研究类120个,项目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

包装3个项目申报列入今年省重大产业项目,同时谋划一批后备项目。

围绕消费升级方向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

围绕消费升级方向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

围绕消费升级方向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创新。

要遵循创新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形成几个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

建设区域创新高地,要聚焦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示范带动效应的区域创新高地,辐射带动全国创新发展。

一、围绕消费升级方向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要把推动调存量同优增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培育新兴产业有机统一,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发展瓶颈制约等问题,统筹部署,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科技进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在中高端消费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充分发挥创意作为新型创新方式的无穷发展潜力,依托我国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创意资源和人口优势带来的创意创造天赋,顺应产业融合、创新引领的大趋势,以创意驱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断释放新型创意产业无限发展潜能。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有效释放消费潜力。

培育一批拉动力强劲的新型消费增长点,激活潜在市场需求,有效促进消费回补,推动消费潜力释放。

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消费新业态,充分激发网络直播、短视频、电子商务、外卖、远程办公、无接触零售等新型消费潜力,鼓励5G终端消费、智慧家居消费等升级消费发展,通过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产品迭代升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从体制改革、环境营造、资源投入、扩大开放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一)改革创新治理体系顺应创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路径多变的新趋势,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格局。

构建国家科技管理基础制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须破三大制约

战略性新兴产业须破三大制约

战略性新兴产业须破三大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我国已经明确的有七大领域: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哪些特点?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面临的障碍如何突破?尚在萌芽阶段发展速度较快,总体占比很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指出:“回顾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史就不难发现,它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应急之举,更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长远之策。

”截止到2010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在4%左右。

我国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到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目前进展较快而且已进入规模化的是新能源产业。

到2010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总量已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000兆瓦,约占全球总产量一半,居世界首位。

冯飞指出,新能源虽然数量发展较快,但实际应用的占比很小。

到去年年底,非化石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是8.3%,但除去水能和核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只占1%左右。

虽然我国的光伏电池产量全球第一,但90%以上出口到了国外。

从世界范围内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历几十年的技术积累。

比如生物技术,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2000年之后进入成长阶段,可能要到2035年前后,才会进入到成熟期。

总而言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在萌芽阶段。

形势逼人前有发达国家领跑,后有其他发展中国家追赶冯飞指出,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发达国家和主要的新兴经济体都在加快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国际上所说的新兴产业(英语为emergent indust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三个创新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冲击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各国都在酝酿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在此调整过程中,新兴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中国在去年晚些时候提出要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那么,新兴产业在全球是怎样的发展趋势?中国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存在哪些瓶颈?需要哪些创新?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冯飞。

危机加速了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记者:你认为,金融危机对于世界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讲,对新兴产业意味着什么?
冯飞: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低速增长,二是结构调整,三是制度重构。

这轮调整对新兴产业发展来讲是个重要机遇。

“新兴产业”这个词并不是中国现在所独有的,国外讲的是新兴产业和技术,欧盟用的词叫使能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能带动整个结构的调整。

从政府的政策来看,美国2009年12月份出台制造业复兴政策框架,提出了六大新兴产业,包括我们现在所确定的,像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

日本在2010年的6月份对外宣布2020新增长战略,提出了三个重点发展领域,其中还包括健康产业。

欧盟在2009年12月份出台了2020智慧可持续协调增长的战略,提出了五大新兴产业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全球正酝酿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自主创新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瓶颈
记者:你认为,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何基础?
冯飞:中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范围内孕育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

我觉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面临着几个瓶颈:第一个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三个特点:
一、根本性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特质。

和成熟产业相比,更体现在创新的程度上,表现在根本性创新上,而不是像成熟产业以渐进性创新为主的特点。

成熟产业的渐进性创新现在看,有创新边际收益递减、创新成本提高等等问题。

二、创新的频度和破坏性创新、颠覆性创新,从产业周期来看一般是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

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所处在起步阶段。

起步阶段的特点是创新的
频度和破坏性创新,所谓破坏性创新就是一个创新成果的出现对一个刚刚诞生不久的所谓新技术就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

三、从世界上来看,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都是长期的技术积累成果随之产业化。

比如像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诞生时间比传统汽油车的诞生时间还早,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型动力电池的发展是近五年的时间,随着动力电池的技术突破而发展起来的。

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刚刚得到的一个新名词叫物联网,这个概念是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来的,到现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

从这些特点来看,不是因为金融危机才使得这些技术出现,而是金融危机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化。

第三次信息大浪潮迎来了以物联网为特征的产业化,对中国而言,前两次都是跟随式的,目前处在有可能是同发的位置上。

但是我们认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中国所确立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发展最快的是新能源,我们一年的风电装机、新增装机世界第一,全球太阳能光伏40%的生产能力在中国。

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基本上还处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向自主创新的过渡时期。

因此在产业界,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有争论,觉得是不是太快了。

记者:你怎么看待这个“快”与“慢”的关系?
冯飞:针对“快”与“慢”我提出几点:
第一,如果新能源的发展能够与创新能力积累相结合,能够与成本的下降相结合,“快”是好事,我认为新能源发展应该转到两个结合上。

第二,市场化初期带来的瓶颈问题,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需求方面有三个困境。

其一是相当一部分利益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是供给创造需求。

第二个特点,新兴的产品和服务成本偏高,特别是在一些领域当中它是替代传统产品,经济成本高的弱势比较明显,比如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替代,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等等,都存在成本偏高的问题。

第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潜在的市场需求比较难以转化为现实的需求,比如像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不完善,会制约需求潜力的释放。

第三个瓶颈,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带来的瓶颈。

技术创新往往引发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不仅中国如此,全球都是如此。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电信监管体制的重大变革。

目前,我们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和普遍性的体制、机制问题。

比如在准入问题上、产业组织、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成果转换的问题上,这些普遍性的问题对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制约程度更大。

第二类是针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存在的特殊性的体制、机制问题,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要解决三网融合问题;生物制药要解决的是药物审批制度、医保目录等等问题;新能源汽车要解决的是准入问题。

新兴产业发展要重视三个创新
记者:对于这些瓶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冯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我们要高度重视三个创新。

一是技术创新的问题;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三是体制、机制的创新。

也就是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系统的思路加以推进。

强调“系统性”,不是单一方面的改革,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和政策设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是强调“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来加以推进。

具体的内容在技术创新方面,除了现有的政策,我们还呼吁两个技术上的创新政策,其一,创新联盟 中国的企业创新能力偏弱,和国际大鳄等跨国公司不可相比。

国际上,创新联盟是推动重大创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联盟当中,我们还要注意切实联盟而不是名存实亡,联盟机制上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同时强调联盟的开放性 特别是将民营高技术企业吸引到联盟中;其二,创新政策注意向需求侧倾斜。

我们很多创新政策主要还是在供给侧,政府资源主要支持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等供给侧,而需求侧的创新激励政策是不足的,或者是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需求侧的政策对于解决供给侧难以做到公平的问题,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我们往往是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果再没有需求创新政策,我想对于一些没有纳入供给侧的机构和企业有比较大的问题。

再有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比如现在物联网发展中最大的挑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不能靠简单的政府示范来支撑产业发展,这样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如何鼓励商业模式的创新非常重要,而且要把这个问题提到政府政策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

在政府政策的问题上,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最重要的是采取更加宽松的准入政策。

第三,体制、机制的创新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把这些新的领域作为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借助新兴产业发展来加速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非常关键,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比政府直接投资的支持还要重要。

作者:李慧莲黄晓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