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深层危机doc10(1)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房地产泡沫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房地产市场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包括房地产泡沫问题。
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1. 过度投机: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投机资本,这些资本追求高额的回报,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了他们投资的首选。
这种过度投机导致了房价的过度膨胀,最终形成了房地产泡沫。
2. 融资渠道过于宽松:中国的金融市场一直处于开放的状态,融资渠道过于宽松,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轻易地获取大量的资金,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也埋下了日后泡沫破裂的隐患。
3. 土地供应不足: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土地供应不足,导致了地价的飙升,进而使得房价也随之上涨,最终形成了房地产泡沫。
4. 政府政策干预不足: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政策干预不够有力,一方面导致了房地产市场过度火爆,一方面也使得市场泡沫的形成难以有效遏制。
5. 城市居民抗风险能力不足:由于中国的住房保障政策以及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相对落后,使得城市居民的抗风险能力不足,容易受到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
二、房地产泡沫应对策略1. 加强政府政策调控:政府需要更加积极地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制定出更为严格的政策,限制投机行为,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2. 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需要更加严格,杜绝过度融资,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火爆,避免泡沫的形成。
3. 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政府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增加土地供应,并推动土地利用的合理化,降低土地成本,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紧张状况。
4. 强化房地产税收政策:加强对房地产税收的调控力度,提高房地产税率,限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遏制房价的过度上涨。
5. 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政府需要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增加公共住房建设力度,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增强居民的抗风险能力。
关于房价上涨深层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关于房价上涨深层原因及对策的思考过去5年,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下,房价一路上涨,目前房价处于高位运行。
文章从土地制度、供求关系、住房保障制度、房地产法制等方面探析房价上涨的深层原因,并就抑制房价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2009年我国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地王”不断涌现,已引起中央高度关注,“房价问题”成为2010年两会最热议话题。
回顾自2005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期间政府出台过“国八条”“国六条”“国十五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涉及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住房政策等方面,但房地产调控却屡屡不见效果,房价仍步步高升,严重超出了普通家庭购房的能力。
剖析房地产调控失效及房价上涨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市场规律的原因,也有体制制度的原因。
一、房价快速上涨的深层原因(1)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分税制,1994年之前,中央财政占整个税收中的比例约占23%,1994年实行分税制之后,中央财政占整个税收中的比例约占50%,中央财政的比重急剧增加,导致地方财政的比重急剧下降。
而地方的城市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土地出让金成为政府税收外的重要收入来源。
根据2010年两会财政部提交的报告,2009年,全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为3.258万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591万亿元,约占50%,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2009年土地出让总面积20.9万公顷,同比增加38.3%,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加了63.4%,总体看土地的价格呈上升趋势,这些推动了房屋成本的增加。
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性比较强,繁荣的背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透支了百姓的未来。
(2)土地出让制度导致“地王”频现我国现行经营性用地都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其中拍卖是世界公认的最公平的方式,挂牌和拍卖方式都是价高者得。
地方政府在利益的驱动下,为求土地收益最大化,几乎都采用挂牌和拍卖的方式,导致地价不断刷新。
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发现这个行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尝试提出对策。
一、高房价和住房问题高房价一直是广大城市居民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供需失衡导致了卖方市场,使得房价水涨船高。
此外,土地稀缺以及政府限制购买力度不够等原因也为高房价形成了推波助澜。
解决高房价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供需结构和完善政策措施。
首先,应加大土地供应量,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同时,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在充分竞争下减少垄断情况发生。
另外,在完善信贷政策和建立长效机制方面需要更多努力。
二、资金链风险与债务压力由于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的“未来抵押贷款”政策,在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资金链”的风险。
一旦市场发生变动,开发商很容易面临债务压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金融监管和完善法律体系。
首先,建立长远有效的资本监管机制,规范房地产资金运作,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
其次,逐步改革房地产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引入更多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和工具。
三、城市建设亟待提升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城市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的问题。
例如交通拥堵、水电供应不足以及环境污染等都制约了城市宜居性的提升。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并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同时要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城市建设,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益。
四、楼盘过剩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由于投资回报较高以及各类刺激政策影响,许多城市出现了楼盘过剩的问题。
这不仅导致资金浪费和资源闲置,而且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明晰行业政策定位和缓解供需失衡。
首先,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政策,减少刺激性措施,并加强对土地供应和项目审批的监管。
其次,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五、住房用地被垄断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土地供应紧张成为困扰房地产行业的重要问题。
中国房地产楼市危机分析(doc 10页)
中国房地产楼市危机分析(doc 10页)中国楼市深层危机中国楼市深层危机,是在众多利益集团追逐短期利益的作用下,住房需求膨胀超越了国力。
新年伊始,中国房地产业向何处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楼市将在2006年末彻底崩溃与房地产将加快发展的明显对立的预言泡沫之中,两个地产商的宣言耐人寻味。
上海绿地集团董事长张良玉去年底在住交会上宣称,2006年绿地集团的销售额将突破250亿元;在同一个会上潘石屹则宣称,从2006年以后不再碰住宅而转做商业地产。
一个继续看好大片住宅开发,一个则要转行做风险更大的商业地产,两个名人的一左一右发人深思。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处于转型的房地产业,需要有一种思维,避开喧闹,登上高山,俯瞰中国房地产的真实面目。
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接近产业的核心,因此也就最有价值。
回归本原:住房商品的基本属性凡存在都是合理的。
在义愤填膺之余,我们还须发现悖理现象的合理性。
这样或许有助于真切地把握中国楼市的情势。
住房商品的特殊规定性,是一个恰当的出发点。
住房商品有着双重规定性。
它既具有经久性、单件性、固定性等自然属性,它又具有满足人们居住需要和财富增值的社会属性。
尤其是它的社会属性,更是一切问题的焦点所在。
这里要区分"住房资产"与"住房服务"这样两个概念。
住房资产是由土地、建筑材料、创意设计、劳动等要素生产出来的固定资产;住房服务则是由住房资产、环境、水电气等新要素派生出来的消费服务。
跟住房服务相对应的,是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住房消费品"市场,跟住房资产相对应的是实现财富增值的"住房投资品"市场。
住房投资品市场,又可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主住房投资品的买卖(市场经济国家通常占60%),另一种是出租住房投资品的买卖(通常占40%)。
住房服务既可以从自己所有的住房资产中购买,也可以从租赁房投资者那里购买。
经济危机下的中国房地产
【 关键词】 经济危机; 房地产; 走势
一
、
中国房地产 的现 状
伴随着 经济危机的 到来 ,我 国房地 产的泡沫 终于爆裂 了, 成交量和房价 的大幅度 下降 , 使得想买 房的人 们继续保 持着观 望的态度 。自 20 年第三季度以来 , 07 房屋销量已显著 下降 , 这并非只是长三角地区的现 象。尽 管今年 1月至 7 月房地产投 资增幅超过 3%,但如 今各地普遍性 的情 况是 , 0 楼盘销量增长下降 , 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 整体性价量齐跌 。 在 北京 , 统计数 据显示 , 月 , 18 %, 为 0. 涨幅比上 月 9 回落 1 个 百分点 ; 比价格与上 月持平 , . 3 环 为今年 以来的首次 停涨 。 在上海 , 开发商拼 命促销而 消费 者继续观望的“ 看的 多 买 的少 ” 的秋冷景象再次表明了我国房地产业 的洗牌才刚刚 开始 。 所谓的“ 金九银十 ” 已难以让房地产市场再现往 日 的辉 煌 。在珠三角 , J 、 山、 在广J 佛 1 、 l 深圳 、 等城 市 , 早已成 东莞 降价 为房地产的主旋律 。有分析报告指 出, 目前深圳 房市 的发 按 展态势 , 万科又—轮 的促 销 , 以及即将到 来的促销旺季 , 表明 深圳房价仍将下探 , 后市 仍需调整 。在重庆 . 房地产 巨头金科 宣布下调房价 , 降幅最大 的每平方米达 10 元 。 00 而就在重庆 金科宣布降价后的第二天 ,恒大位于南京 的项 目率先降价 。 紧跟着又宣布其全国范围内的 1 个新 盘 , 出达 8 折的 3 将推 . 5 开盘优惠。随后 , 武汉光谷一楼盘 3期开盘 当天 , 将曾经维持 在 60 元 / 米的均价突然降 到 40 元 / 50 平 40 平方米 出售 , 引 领了武 汉房市新一轮的降价潮。 于 是 ,大家对 目前的房地 产始终保持着观望 的态度 , 因 为大家不知道房价到底会不会探底 , 这个底到底在那里 ?
浅谈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引言我国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浅谈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问题一:楼市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整体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发展模式,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性增长。
特别是在过去几年中,楼市的热度和波动性加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
对策一:多元化经济结构为了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应当加快推进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战略转型。
政府应积极推动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领域的发展,提高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和韧性。
对策二:完善金融政策金融政策在引导房地产市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同时,应制定健全的金融政策,合理引导信贷资源的配置,避免过度的房地产泡沫。
问题二: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房地产供给过剩的现象。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城市的人口增长和就业机会的不足导致了房地产市场供需的失衡情况。
对策一:房地产市场调控针对供需失衡的问题,政府应采取调控措施。
例如,限购、限售政策可以有效抑制投资投机需求,避免房地产市场过热。
另外,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增加租房供应,缓解购房需求。
对策二:优化城市规划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布局新建房地产项目,避免供应过剩的情况。
政府应加大对新建房地产项目的管控力度,确保供需关系的平衡。
问题三: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一线城市和部分热门二线城市的房价飞涨,给普通居民带来了负担压力。
对策一:提高土地供应增加土地供应是降低房地产价格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土地的开发和供应力度,稳定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减少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压力。
对策二:加强监管和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严查价格操纵和虚假房源信息等行为。
中国房地产行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房地产行业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问题,比如开发商人为炒房、房地产投机、房价过高、房屋空置率高等,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中国房地产行业问题以及对策。
一、开发商炒房问题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使得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成为了巨富,但这也使得他们成为炒房的重要手段,利用人为的炒作手段推高房价,割韭菜式的收益模式使得广大百姓难以承受。
对于这种问题,需要采取的对策是:1.建立健全的惩罚机制,通过处罚让那些故意炒作房价及囤积土地的开发商付出代价,杜绝人为炒作。
2.加强对商品房的监管,通过合理的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二、房地产投机问题除了开发商炒房问题外,房地产投机也成为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重要问题,人们利用低成本买入房屋,追逐着房价不断上涨的收益,而这部分人的投机性质,极易引起房价波动带来损失。
因此,需要采取的对策是:1.加强土地供应和市场调控,逐步改变房价只涨不跌的局面,遏制房地产泡沫的发展。
2.建立健全的房地产产业链,增加其附加值,缩小资本市场对房地产的投机空间,更好地保护居民合法利益。
三、房价过高问题房价过高问题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难题,作为住房的必需品,房价过高将大大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质量和消费水平。
因此,需要采取的对策是:1.通过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等措施加强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加强房地产税的监管,通过高额的房地产税降低房价,减少社会财富向房地产行业的集中,更好的保护公民利益。
四、房屋空置率高问题近年来,不少大城市房屋空置率高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
不仅占据了城市资源,而且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时间长,还会引发不必要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因此,需要采取的对策是:1.鼓励大型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以租赁为主的住宅,把房产供给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通过提供相应住房品质和租赁价格等措施,吸引更多人入住。
当前房地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房地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当前房地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房价高企目前,中国许多大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给人们购买住房带来了很大负担。
例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都存在价格过高的情况。
这使得广大购房者供需失衡,无法承受如此巨额开销。
导致的结果是年轻人无力支付首付款或者长期加重还贷压力。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房价。
解决办法之一是增加土地供应量,在抑制炒房行为同时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可以提高购房门槛,限制投机性购房;最后,请政府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投入的力度,并鼓励各类住宅租赁市场的发展。
二、投资属性过重当前,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影响过于显著。
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种,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其中。
这造成了金融资源向房地产倾斜,令实体经济发展受到困扰。
此外,将大量资金用于买卖房地产也削弱了人们创造实物财富的动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配套税收政策来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转移,并加大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此外,在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同时,鼓励公众理性消费和投资能够有效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
三、城镇化进程不平衡在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大城市人口持续涌入,导致他们面临着基础设施匮乏、交通压力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心化趋势,缺乏有效资源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保障。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加快推进城市群和特色小镇的发展,通过提高交通配套设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方式吸引人口分流。
对于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可采取相应政策鼓励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等向这些地方倾斜。
四、房产税法缺失我国目前尚未正式出台房产税的征收机制,这就导致了部分持有多套住房的富裕阶层可能利用房产投资增值而不是真正参与实体经济活动。
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它不仅与人们的居住需求息息相关,还对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就业等方面产生着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房价过高、市场波动频繁、供应结构不合理、行业监管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对房地产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深入剖析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一)房价过高房价过高是房地产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城市的房价呈现出快速上涨的态势,远远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购物力。
房价的高企导致购房成本大幅增加,许多家庭不得不背负沉重的房贷负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高房价也抑制了消费需求的释放,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房价过高还容易引发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一旦泡沫破裂,将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二)市场波动频繁房地产市场波动频繁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受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调控、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在市场繁荣时期,房价快速上涨,投资投机性需求旺盛,市场过热;而在市场低迷时期,房价下跌,成交量大幅萎缩,开发商面临资金链紧张、项目停工等困境。
市场的剧烈波动不仅给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风险,也给金融系统的稳定带来了潜在威胁。
(三)供应结构不合理供应结构不合理是房地产行业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中低端住房供应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另高端住房供应过剩,存在一定的空置现象。
这种供应结构的失衡导致住房市场不能有效地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供应结构不合理还容易引发房价的结构性上涨,进一步加剧房价过高的问题。
(四)行业监管不完善房地产行业监管不完善也是导致行业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房地产市场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中国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篇文章将对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原因1.政策因素政策是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时,往往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政府的调控政策不同,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政府出台限购、限价等措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减少,进而导致二手房市场的价格下跌。
而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如房贷利率的下调,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增加,进而导致房价上涨。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导致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金融政策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等,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例如,全球经济放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减少,房价下跌。
3.地区因素地区因素也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如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流动等,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例如,城市建设城轨、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较快,对房地产市场更有利。
而地理位置不佳,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的地区,市场需求较少,房价相对低廉。
二、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风险1.市场需求风险市场需求风险是指房地产市场需求变化,对房价产生影响的风险。
需求变化可能是由于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原因引起的。
市场需求风险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对购房者和开发商都有影响。
2.供应风险供应风险是指房地产市场供应变化,对房价产生影响的风险。
供应标的物包括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
供应风险可能是由于建材价格、人工成本、房屋建设周期等因素导致的房屋供应量减少,从而引起房价上涨。
3.变革风险变革风险是指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革或改革,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
例如增值税税率的调整、所有权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对房地产市场会带来影响,引发房价波动。
房地产困境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然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叠加,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市场供需失衡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居民购房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库存积压严重,去化周期较长。
这种供需矛盾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政策调控压力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
虽然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同时也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一方面,融资渠道受限,企业资金链紧张;另一方面,政策调控使得部分项目无法按计划推进,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三、行业竞争加剧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不加大投资力度,提高产品品质,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同时,行业内部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如虚假宣传、捂盘惜售等,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四、转型发展挑战面对困境,房地产企业需要积极寻求转型发展。
一方面,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要拓展多元化业务,降低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
然而,转型发展并非易事,企业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如人才短缺、技术瓶颈等。
在此,我对全体房地产从业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政策研究,紧跟市场动态,调整经营策略。
2. 提高产品质量,树立企业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3. 拓展多元化业务,降低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
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凝聚力。
5.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总之,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困境,我们要保持信心,坚定信念,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挑战。
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难。
本文将就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展开讨论。
一、供需失衡导致价格波动房地产市场过于火爆引起了公众关注和担忧。
在大城市以及热门城区,高昂的房价已成为民众急切关注的话题。
供需失衡是这种现象背后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口流动性增强,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持续增长,而可供出售或出租的土地却相对有限。
其次,在部分二三线城市,库存过高、市场饱和也给房价带来了下降压力。
这种无法满足不同城市居民实际需求的供给模式加剧了传统购房模式向投机性购买转变,进一步助长了价格波动。
二、金融风险加剧楼市不稳定虽然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限制投资性购房,但金融杠杆仍然是楼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高昂的地价和房价导致了开发商巨额贷款,再加上居民按揭贷款需求增多,银行对房地产项目的信贷支持规模也呈现出较大压力。
此外,部分借款人在购房过程中违约、逾期还款等问题也给银行带来了风险。
近年来,在楼市调控收紧、购房门槛提高的背景下,劣质资产增加、债务违约问题引发了更为严峻的金融风险。
三、单一依赖土地资源造成盲目开发中国土地资源有限而宝贵,尤其是城市周边优越地段。
长期以来,在获取高利润和经济增长方面存在“卖地养城”的短视行为,导致许多城市忽略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部分开发商仍然倚重存量土地资源进行盲目开发,并缺乏对土地规划合理性及未来社会与经济需求变化的考虑。
这种破坏性的开发模式增加了用地成本,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也使得整个行业存在较大风险。
四、房地产市场监管亟待加强房地产行业监管滞后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过去几年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来限制投资性购房和遏制价格上涨,但在执行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不同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导致反向操作难以监测,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而忽视市场稳定等问题都需要针对性解决。
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存在哪些问题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价水涨船高,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重因素,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将从房地产市场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房价高企2019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4%。
其中,一线城市房价更是高达3万左右每平米。
房价高企使得普通百姓的购房计划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人面临着购房难、买房贵的情况。
二、房地产泡沫问题过去十多年来,房价飞涨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财富效应,也让不少人看到了房地产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
然而,炒房热潮的背后,也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曾经在房价飙升时,不少人抱着“猪八戒蹦出西天”的想法,进入了房地产市场,而随着市场的不稳定,这些“蒙眼狂奔”的炒房者很容易面临巨大的风险。
三、房地产市场租赁市场存在问题除了房价高企和房地产泡沫问题,中国市场的房地产租赁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尽管最近几年近期,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垂移纵深谋求更多的增长空间,但大多数房地产公司仍然倾向于依靠出售房产而获取利润,而非发展房地产租赁市场。
四、住房困境住房不仅仅是一个生存问题,更是一个人居环境问题。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无数挑战。
近年来,住房困境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一大烦恼。
很多适龄青年,由于房价高企,难以承担每个月的房租和贷款,只能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四处搬家,甚至出现因为无法承担房租而选择外来务工的情况。
五、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由于房地产市场融资主要以暴利承接为主,在市场繁荣时,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强,但同时其还承担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在市场低迷时,这些企业的负债迅速上升,也让市场的风险进一步升高。
而目前,房地产市场除了开发贷之外,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大。
综上所述,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中国楼市的最大风险是调控政策泡沫
中国楼市的最大风险是调控政策泡沫这样的事情早就发生过。
从2008年左右兴起的经济适用房建设,看起来是为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实际上却带来了大量的寻租空间。
天则经济研究所法律与治理中心2015年在30个省会城市开展了公共治理调查,其中涉及到保障房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概率,其中北京市的保障房分配结果如下图:可见党政机关及事业团体的中高层才是最有机会获得保障房的群体,要远高于穷人阶层的概率。
在具体数值上看,穷人还是分配到了一些保障房,但是以租赁型住房和郊区偏远住房为主。
那些建在市中心区的,具有完全产权的经济适用房,即是最大的寻租房。
假设这些经适房只要没有分配给最穷的人就是腐败的话,那么该项腐败金额将以万亿计。
当下兴起的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其承诺的社会收益越大、与产权房的收益越相等,便会引来越大的寻租和腐败。
也正是由于这个背景,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茅于轼先生曾经说到,“公租房最好不要建独立卫生间”,结果成了全民公敌。
因此,楼市调控万万不能将民意,无论是中产阶层的民意还是低收入群体的民意,作为某种政治筹码。
“打左灯、向右拐”并不能真正帮助穷人,反而会引致更大规模的腐败。
而真正的“打左灯、向左拐”,以所谓共有及类似形式走上计划经济的老路,恐怕会成为真正的经济“灰犀牛”,其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无法估计的。
无论从当下的楼市调控,还是国有企业领域的改革,计划经济的因素以及带来“穷人陷阱”民意在不断的扩大,不得不令人警醒。
二、楼市调控的目标和方法避重就轻上述的民意问题,还只是楼市调控的次生问题。
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目前还未有明确眉目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如果不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类似的调控泡沫还会不断出现。
其实,不止在房地产市场领域,整个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增量改革虽然带来了非凡的成就,但其负面结果是过于依赖朝令夕改的政策调整,而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依仗的基本原则却从未予以根本的确认。
房价助长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三大因素陈凯迹、文一:面对高速膨胀的房地产泡沫,最佳策略并非将泡沫戳破,而是将泡沫增长的速度限制在收入增长的速度以下。
中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的现实
中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的现实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投资投机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供需失衡的现象。
一、供需失衡的背景1.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与需求增长。
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涌入一线、二线城市,极大地推高了城市住房的需求。
2. 投资投机推高房价: 许多人将房地产投资视为获取高额回报的手段。
地方政府也通过依赖房地产开发来获得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这种投资投机行为导致了房价的持续上涨。
二、供需失衡的表现1. 高房价: 供求失衡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房价的持续上涨。
一线、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过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不少人只能奋力还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2. 空置房屋: 在一些城市,由于投资投机的原因,大量房屋被购买后处于空置状态,而缺乏实际住房需求的人却很难找到合适的住房。
3. 二手房难以成交: 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很多二手房看起来价格虽然合理,但实际交易却困难重重。
买家往往无法承担高额的购房成本,导致二手房市场的冷清。
三、供需失衡带来的问题1. 社会不稳定: 房价过高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很多人被迫背负高额房贷而忍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同时,因为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社会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加大,引发了不满情绪。
2. 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 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更有价值的投资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与错配。
3. 经济可持续性问题: 如果房地产市场长期供需失衡,依赖于炒房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将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四、应对供需失衡的对策1. 调控政策: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通过限购、限贷等手段遏制投机炒房行为,稳定房价,使其回归合理水平。
同时,将土地资源向租赁市场倾斜,促进租赁市场的发展。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其巨大的规模,更是因为其波动剧烈而备受争议。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大幅的泡沫化,不断引发社会各界的担忧和讨论。
那么,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呢?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1. 政策驱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受到政策的影响,政府出台的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一直在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变化也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使得市场更加容易形成泡沫。
2. 金融支持: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受到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支持,银行贷款和影子银行的融资成为了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
这种金融支持使得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一度飙升,也加剧了市场的泡沫化。
3. 土地供应:中国的土地供应一直是制约房地产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一些一、二线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限制了新房的供应。
而限制了供应的需求却依然在增长,这导致了价格的快速上涨,也为泡沫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1. 完善政策:政府应当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并在政策出台后加强对其执行的力度。
政府也应当加大对一线、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遏制投机炒房和过度的价格上涨。
2. 金融监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支持的监管,合理控制房地产的融资渠道,规范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3. 加大土地供应:政府应当通过合理规划和土地资源整合,逐步扩大土地供应,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平衡市场的需求和供应,从根本上遏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4. 培育长效机制:除了短期的调控政策外,政府还应当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的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的土地储备制度和长期租赁市场的建设,提高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灵活性,调整市场的结构。
5. 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秩序管理,加大对违规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净化市场环境,遏制投机炒房和价格的过度波动。
房地产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房地产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
然而,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楼市稳定难题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楼市经历了快速增长和投机泡沫化的阶段。
由于政策松动以及投资者对楼市回报率高涨的预期,部分城市出现了明显的投机现象。
这种投机行为加剧了楼市供需失衡、价格波动大等问题。
面临楼市不稳定的挑战,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投机泡沫化,并实现楼市平稳持续发展。
首先,应加强土地供应管控,避免过度投放土地资源造成房价上涨过快。
其次,要完善调控政策,建立长效调控机制,防范投机行为带来的风险。
此外,在房贷利率和购房门槛方面适度收紧也是必要之举。
二、住房供应不足问题尽管许多城市出现了大量的楼盘,但实际上,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住房供应不足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开发商更倾向于建造高价位的商品住宅,而忽视了中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针对住房供应不足问题,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建设。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经济适用住房和共有产权房项目的发展。
同时,支持企业建设员工宿舍和集体宿舍,为流动人口提供合适的居住条件。
三、土地储备管理亟需改革土地是楼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在当前情况下,土地储备管理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销售来获取财政收入,导致竞拍价格居高不下;另外,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配置,在城市发展中存在片段化及乱象现象。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对土地储备规划的统筹和科学管理,确保土地供需平衡。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适度稳定土地价格,避免过度炒作和投机行为的出现。
同时,应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违规开发商和不当行为。
四、住房质量问题须高度重视随着楼市快速发展,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用劣质材料和工艺进行建设。
这导致了许多住房存在隐患安全问题,给购房者带来了很大风险。
我国当前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我国当前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一、问题分析1.房价高企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来存在房价高企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一线和热点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导致普通居民难以承受高昂的房价,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
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社会资源的高度集中,群众居住压力大,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房地产市场过热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也是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城市楼市火爆,房价疯涨,导致一些投机资本的涌入,引发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和投机现象。
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不仅带动了银行信贷的扩张,也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3.土地利用效率低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或者闲置。
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收入,导致土地资源被浪费。
土地资源的浪费不但直接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房地产市场规范不足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导致了一些公共资源被独占,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谋取暴利,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进行开发,损害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房地产市场中一些不规范的庞大房地产开发商对市场的释放,也影响了市场的稳健发展。
5.房地产市场泡沫隐患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泡沫逐渐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关心的焦点。
由于房价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盈利水平过高,以及金融机构过度激励的信贷行为,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潜在危机。
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
6.购房门槛过高房价高企导致了购房门槛过高的问题。
许多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住房,即便是有经济基础的家庭也难以承受高房价,购房门槛过高直接影响了年轻人的安居乐业,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7.房地产与金融的风险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一定程度上已经催生了金融风险。
一方面,房地产投资的过度增长扭曲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扼杀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大量的购房贷款使得银行资金面临压力,对金融系统稳定构成挑战。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分析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分析内容提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够同时带动我国钢铁、建材等诸多行业的共同发展,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变动对于这些行业同样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左右着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从2009 年开始,国内用于房地产市场开发的资金开始激增,对GDP 的增长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从商品房销售额占GDP 比重就可以明显看出。
根据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主要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与GDP 增减之间的矛盾、地方政府在实现产业平衡与自身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矛盾、银行风险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矛盾、房地产行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矛盾。
1 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与GDP 增减之间的矛盾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够同时带动我国钢铁、建材等诸多行业的共同发展,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变动对于这些行业同样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左右着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从2009 年开始,国内用于房地产市场开发的资金开始激增,对GDP 的增长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从商品房销售额占GDP 比重就可以明显看出。
如果国家采取相关政策抑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那么GDP的高速增长肯定会受到不良影响,但是如果不进行调整,那么高位运行的房地产价格与同期国民收入的增长水平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上、广三地的住房闲置率已经超过了10%,局部地区甚至达到了50%,日本房产泡沫、美国次贷危机都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房地产泡沫的积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国内有关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也由以往的大力支持逐渐向初步抑制的方向转变,其目的就是在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2 地方政府在实现产业平衡与自身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矛盾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实行使地方政府50%的税收都上缴中央,税收为地方政府创造的收入较以往明显降低,给不少地区的地方政府带来的很大的困难。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很多地方政府将目标瞄准了手中握有的土地资源,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仅土地出让金一项,就占据了不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总数的40%,也就是说,如果将相关收入也算入其中的话,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大半都是由房地产行业支撑的,这样就使一些地区形成了依靠房地产市场实现快速增收的错误观念,在本地区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但是就一个地区而言,土地资源以及民众对于商品房的需求都不是无限增长的,这种模式下的增收虽然具有较高的短期利益,但是却不符合地区长期发展的需求,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楼市深层危机中国楼市深层危机,是在众多利益集团追逐短期利益的作用下,住房需求膨胀超越了国力。
新年伊始,中国房地产业向何处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楼市将在2006年末彻底崩溃与房地产将加快发展的明显对立的预言泡沫之中,两个地产商的宣言耐人寻味。
XX绿地集团董事长X良玉去年底在住交会上宣称,2006年绿地集团的销售额将突破250亿元;在同一个会上潘石屹则宣称,从2006年以后不再碰住宅而转做商业地产。
一个继续看好大片住宅开发,一个则要转行做风险更大的商业地产,两个名人的一左一右发人深思。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处于转型的房地产业,需要有一种思维,避开喧闹,登上高山,俯瞰中国房地产的真实面目。
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接近产业的核心,因此也就最有价值。
回归本原:住房商品的基本属性凡存在都是合理的。
在义愤填膺之余,我们还须发现悖理现象的合理性。
这样或许有助于真切地把握中国楼市的情势。
住房商品的特殊规定性,是一个恰当的出发点。
住房商品有着双重规定性。
它既具有经久性、单件性、固定性等自然属性,它又具有满足人们居住需要和财富增值的社会属性。
尤其是它的社会属性,更是一切问题的焦点所在。
这里要区分"住房资产"与"住房服务"这样两个概念。
住房资产是由土地、建筑材料、创意设计、劳动等要素生产出来的固定资产;住房服务则是由住房资产、环境、水电气等新要素派生出来的消费服务。
跟住房服务相对应的,是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住房消费品"市场,跟住房资产相对应的是实现财富增值的"住房投资品"市场。
住房投资品市场,又可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主住房投资品的买卖(市场经济国家通常占60%),另一种是出租住房投资品的买卖(通常占40%)。
住房服务既可以从自己所有的住房资产中购买,也可以从租赁房投资者那里购买。
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住房消费需求,是一个社会和政府的基本职责。
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可以完全推托掉这方面的职责。
就是高度市场化的美国,政府也保留着约占住房资产总量11.5%的廉价出租公屋,以解决居民最基本的住房消费问题。
而住房投资品,则是一种为使财富增值的投资行为,当在市场规则的作用下,收益风险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在当下的语境里,这两类市场常常被混淆。
因此,政府行为也常常发生不该有的跳跃:一会儿完全摆脱提供最基本住房消费的责任,把市民的最基本住房需求的满足都完全推上了市场,从提供最基本的住房消费责任中引退;一会儿却又在本来是以市场化的住房投资品市场上,要打上"居者有其屋"、"住房消费年"之类似是而非的标签,为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和把政治问题经济化留下了口子。
被人们忽视的真正危机:住房需求膨胀超越国力与一般的认识相反,我看中国楼市深层危机,不是楼市价格的高低,甚至也不是楼市价格的分享机制,而是在众多利益集团追逐短期利益的作用下,住房需求膨胀超越了国力。
作为基本居住的消费需求,属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X畴,是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动态高度相关的变量,并不出自政府的恩爱或是民众愿望的强烈程度。
经济学和社会学并没有给出一个经验数字或基准,人们于是有了不同的判断标准。
有人抓住了住房价格与家庭年收入比,从中国奇高的比例(12~14)与国际上的(3~6)对比中,得出中国楼市严重泡沫化的结论;有人抓住了历史上国民人均收入与房价的对比,突出了中国楼市的泡沫;有人则简单对比XX、东京、XX、XX等三小时经济圈城市的楼市价格,得出中国楼市极具投资价值的判断;有人则抓住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坚持价格还有更高上升空间的判断。
在生产要素已经全球化配置的今天,固定地把中国房价与历史上发达国家(或地区)收入相近似的水平相比是不合适的。
要比就比现在的水平,因为由住房资产派生的住房消费价格,直接记入生产要素成本。
构成一国和一个地区竞争力主干的只能是在区际和国际间流动的产品和服务。
全球化流动的产品和服务,并不因为你是来自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就愿意为你的高价格埋单。
性价比上不去,你的产品和服务就没市场。
从生产要素全球一体化配置的视角来看楼市价格,就有了一种观察中国楼市的大视野。
住房总量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对比的重要层面。
XX与日本的人均GDP都超过3.4万美元,而XX和东京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7.1平方米和15.8平方米。
中国人均GDP刚超过1000美元,而城镇居民住房面积则达到了25平方米,XX也超过了20平方米。
2004年,大幅上涨后的XX房价仅为台北的1/4,XX的1/6,东京的1/8.如果这个分析成立,那么结论是显然的:中国楼市价格还不够高!在今天的市场化条件下,能够限制住房需求膨胀的直接手段就是价格。
此外,推进节能型住房设计标准以及借助贷款利率、贷款比例、增值税、所得税等经济杠杆,也不失为有效的选择。
关键是政府要有所作为。
当然总体面积标准有片面性,因为还只有面积指标没有品质指标。
XX与东京的房子合用,冷水热水都能达标,住起来比较适宜,而很少中国的房子在这方面过关。
许多XX与东京的房子,开间都小而且低矮,属于节能型的设计。
而中国城市住房却是越建开间越大、楼层越高,属于耗能多的房型。
据世界银行2002年报告分析,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法国的7.7倍和日本的11.5倍。
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和日本的11.5%.面对这些令人警醒的指标,不能不承认危言耸听者的理性。
难怪联合国环境奖得主、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
布朗说,中国能源过度消耗的经济增长将是世界性的灾难,"中国正在帮我们认识到旧的经济增长模式气数将尽"。
是的,我们该问,中国耗能型的住房建设的气数是否将尽?超越基本住房需求的住房狂热,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引擎。
当一国居民把财富都凝聚在住房上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居民就危险了。
因为,靠这种方式积累的财富,只会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创造重要市场,却不会给自己的长久竞争力增添什么砝码!这个畸形的增长引擎终将因为本末倒置而受到惩罚。
惩罚已经开始。
我国城市环境的破坏、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耗能型生活方式的确立,这些都会很快在我们城市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上表现出来。
可惜,做庄者是受"任期利益"左右的城市官员,他们无暇顾及长远。
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印度FDI的快速增长而且质素明显高于中国。
据国际上最近的一项针对跨国公司高管的调查显示,有45%的投资者对印度比去年更加乐观,看好印度的占42%,看好中国的占17%.进入印度海外投资中有39%可能流向信息科技产业,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5%.相应地,进入中国的海外投资中48%可能流向制造业,而印度的这一比例仅为3%.从微笑曲线来看,FDI的中国处于价值链的下端,而印度却明显处于价值链的上端。
显然,中国楼市的真正危机,不是疯长的价格,不是泡沫,不是开发商的暴利,甚至也不是失地农民和拆迁户的无奈与悲愤,而是住房需求膨胀以及耗能型的住房建设。
超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住房需求,虽然构成现时经济增长的引擎,却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将蚕食中国公司的长久竞争力。
当中国的竞争力丧失,中国人还有什么机会?找错支点的中国楼市,不可避免地要在尴尬的楼市政策的左右摇摆中,使所有参与者皆为输家。
我们不能等到万劫不复的惩罚来临那一天才幡然醒悟!中国楼市发展的支点之一:完善基本居住需求的保障机制1988~1992年我曾被聘为世界银行中国住房贷款项目的顾问,参与了世界银行对中国住房改革研究的全过程。
我们当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国传统住房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住房单位福利供给体制。
彻底的改革,必须切断居民住房跟单位之间的脐带,而又能设计出一种体制保障居民最基本的住房消费需求,同时又能把住房资产化的需求交给市场。
后来,在世界银行的方案中,提出了中国住房改革的总体战略:成立城市公屋租赁公司。
城市公屋租赁公司的住房,都要有一定的标准设计限制,还要有入住者的条件限制。
当时我们调查了日本的公屋,基本面积也就是在40平方米左右。
而发展中国家印度尼西亚的公屋标准,竟然是令人惊讶的18平方米。
入住公屋的居民,都有着严格的限制,一旦居民认为自己的收入已经可以有更大面积和更好的住房服务了,可以搬出公屋,自己到市场上去购置住房资产或是租赁高标准住房。
只有解决好基本住房服务的保障这一块,才能留下市场空间,给真正富裕起来的城市居民提供市场化的住宅。
为着建设这样的主体,世界银行还在XX、XX两城市确定了10亿美元的长期无息贷款项目。
可是,世行方案的意义并没有被恰当的评估。
一种不合时宜的鼓励"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左右了大局。
从中国长远的发展需要出发,抑制超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住房需求是一种坚定不移的大思维。
为此,首先要保障人们的基本住房需求,这是中国楼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不能发生医改的惨剧:没有钱就不能做手术,病人只能病死医院。
城市政府可以保障居民最基本的住房消费,但是不能让没钱的居民都有自己的住房。
而政府一旦偏离自己的职责,就会向着另外一个极端发展。
以至于在楼市价格扶摇直上的这些年,"住房保障"这个词都曾一度在政府的词典里消失了。
从全球视野看,工业化国家对住房市场都采取了高度的国家干预政策,没有一个国家是完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的。
经济适用房是这些年比较热的一个话题。
而执行下来的格局是,建筑标准越来越高,面积越来越大,成了特权的寻租的代名词,在一些城市有一个人买20套以上的经济适用房的现象,成为腐败的另一个出口。
住房体制从总体上看,住房实物分配的货币化是一种进步。
但是廉价公屋的货币化,则是一种名义上的进步而实质上的退步。
这是从概念化的理论出发,完全无视一国楼市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保障体制所致。
把廉价公屋货币化了,这就改变了这类公屋的性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并且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中国楼市发展的支点之二:土地权利束所对应的利益清晰化中国楼市被评为风险最高的楼市,因为只是明确了70年的使用权,70年后的问题则没有被提上议程。
新近由赵晓等发起的土地私有化讨论,可能意味深远。
土地与其他资产不一样,集结了一系列的权利束,重要的不是冠之以私有还是公有,而是权利束之间对应的利益如何体现。
中国人有极大的耐心可以把70年后的问题留给后代,时间会解决一些不确定性的纷扰。
当下最紧要的还是关注由于产权模糊所形成的中国楼市黑洞。
农民土地产权模糊、城市居民居住使用权与所有权模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产权边界模糊,可能构成日后不稳定的根源。
首先,在农益方面的含混。
2005年发生在XX定州的土地血案,凸现了土地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