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仪器分析讲义教案06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仪器分析在现代科学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2 仪器分析的分类与特点掌握仪器分析的主要类型(如光谱、色谱、电化学等)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3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学习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原理,如光的散射、吸收、发射等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第二章:光谱分析2.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学习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原理掌握紫外-可见光谱仪的操作和应用实例2.2 红外光谱分析了解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和仪器结构学习红外光谱图的解析及应用2.3 原子光谱分析掌握原子光谱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了解原子光谱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第三章:色谱分析3.1 气相色谱分析学习气相色谱的原理、仪器结构及操作方法掌握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3.2 液相色谱分析了解液相色谱的原理和类型,如HPLC、UPLC等掌握液相色谱的仪器操作和应用实例3.3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学习色谱-质谱联用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了解其在复杂样品分析中的应用和优势第四章:电化学分析4.1 电化学分析基本原理学习电化学分析的电位、电流、电量等基本概念掌握电化学分析法的种类及其适用性4.2 常见电化学分析方法学习伏安法、极谱法、电位滴定法等分析方法了解电化学分析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应用4.3 电化学探针技术掌握电化学探针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化学探针进行特定分析第五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5.1 质谱分析理解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学习质谱图的解析和质谱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5.2 核磁共振谱分析学习核磁共振谱的产生原理和仪器操作掌握核磁共振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5.3 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学习扫描隧道显微镜在表面分析和纳米技术中的应用第六章:光学分析技术6.1 激光光谱分析学习激光光谱的原理和特点掌握激光光谱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案例6.2 光纤光谱分析了解光纤光谱技术的原理和设备学习光纤光谱在远程分析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6.3 光学显微镜分析掌握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和操作学习光学显微镜在材料和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第七章:电泳分析7.1 凝胶电泳分析学习凝胶电泳的原理和分类掌握凝胶电泳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7.2 毛细管电泳分析了解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和设备学习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和生物分子分离中的应用7.3 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学习电泳-质谱联用的原理和流程掌握其在蛋白质分析和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第八章:电化学传感器分析8.1 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学习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8.2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学习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8.3 纳米电化学传感器了解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和优势学习纳米电化学传感器在灵敏度和选择性提高中的应用第九章: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9.1 数据处理基本方法学习仪器分析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如校准、滤波、平滑等掌握数据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的技术9.2 质量控制和质保理解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学习如何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9.3 统计分析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学习统计学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掌握使用统计方法评估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精确度第十章:实验操作与案例分析10.1 实验操作技巧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和技巧掌握安全操作和实验室事故的处理方法10.2 实验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仪器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和解读实验结果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关于《仪器分析》的电子教案,共分为十个章节。

武汉大学第五版仪器分析仪器分析讲义

武汉大学第五版仪器分析仪器分析讲义

仪器分析讲义绪论(Introduction)仪器分析是化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经常使用仪器分析方式的原理和仪器的简单结构;要求学生初步具有依照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类仪器分析方式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式的能力。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

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份。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映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信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式。

测按时需利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它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成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式,测按时,常常需要利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它是分析化学的进展方向。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不同,具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µL、µg级,乃至更低。

它比较适用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份的测定。

(2)选择性好。

很多仪器分析方式能够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按时,彼其间不产生干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决,易于实现自动化。

(4)相对误差较大。

化学分析一样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份的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儿。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样为5%,不适于常量和高含量成份的测定。

(5)需要价钱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1-1.仪器分析方式的内容和分类(Classificat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分类:1.光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光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式(1) 分子光谱: 红外吸收可见和紫外分子荧光拉曼光谱(2) 原子光谱: 原子发射AES 原子吸收AAS 原子荧光AFS(3) X射线荧光: 发射吸收衍射荧光电子探针(4) 核磁共振顺磁共振2.电化学分析法溶液的电化学性质用于确信物质化学成份的方式(1)电导法:电导分析法电导确信物质的含量电导滴定法溶液的电导转变确信容量分析的滴定终点。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 nalysis)是分析化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仪器分析是通过采用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和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分析方法,是继《化学分析》后,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

本课程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牢固掌握各类医学检验领域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要有基本了解,为学生更好地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析技术和手段,是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掌握各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分析误差产生的来源及消除方法。

掌握各种主要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并初步具有应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柴逸峰等编著.《分析化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二)参考书[1]武汉大学编著.《分析化学》.第六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2]李磊,高希宝编著.《仪器分析》.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3]彭崇慧等编著.《分析化学: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分为两项内容:过程考核(考勤、课后作业)、课终考核(闭卷考试)(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50% + 过程考核成绩×5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后作业为习题,3-5次,每次作业题量2-3题,作业布置后,于一周内上交。

第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目的要求:掌握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和基本原理;熟悉电磁波谱的分类;了解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相关术语;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和电子跃迁类型及影响因素。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一)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仪器分析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明确仪器分析在化学、化工、环境、生物等领域的应用。

1.2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定义仪器分析及其分类。

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3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了解仪器分析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认识当前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二)第二章:光学分析仪器2.1 光谱分析仪器了解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光谱仪等常见光谱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2.2 色谱分析仪器理解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熟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色谱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三)第三章:电化学分析仪器3.1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等电化学分析方法。

3.2 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应用认识电化学分析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熟悉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传感器等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应用。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四)第四章:色谱-质谱联用技术4.1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

掌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常见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4.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认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中的应用。

熟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五)第五章:样品前处理技术5.1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掌握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离子交换等样品前处理方法。

5.2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认识样品前处理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

熟悉样品前处理技术在环境分析、生物分析、食品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六)第六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6.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解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武汉大学主编第三版仪器分析课件-文档资料

武汉大学主编第三版仪器分析课件-文档资料

NaCl, 0.001mol/LNaF 液)+LaF3 膜
晶体膜中,由于存在基体缺陷空穴,靠近 缺陷空穴的氟离子可移入空穴,氟离子的移动便 能传递电荷,而La3+固定在膜相中,不参与电荷
的传递。由于晶格中缺陷空穴的大小、形状和电
荷分布,只能允许特定的离子进入空穴,其它离 子不能进入空穴,因而氟电极对氟离子有选择性
2019/5/8
13
(四)pH的测定
2019/5/8
14
其中玻璃电极是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饱和 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两者插入溶液中组成下列电池:
Ag AgCl,0.1mol/LHCl 玻璃膜 试液或标准 缓冲溶液 KCl(饱和), Hg2Cl2 Hg
在此电池中,电动势可用下式计算:
响应。
2019/5/8
20
电荷传递:氟离子 氟电极的电位: EF- = K — 0.059Vlg a F外氟电极受OH-的干扰,因为 LaF3+3OH - =La(OH)3+3F- 另一方面 HF = H+ + F- ∴氟电极适用的pH范围为pH5~6。
2019/5/8
21
玻璃电极: 氟离子电极: E玻 = K + 0.059VlgaH外+ EF- = K — 0.059Vlg a F外-
前者多由一种或几种化合物均匀混合而成,后者为晶体电
活性物质外,还加入某种惰性材料,如硅橡胶、 PVC 、聚 苯乙烯、石蜡等。
2019/5/8
19
其它离子选择性电极
典型的单晶膜有 LaF3 晶体膜 ( 对 F- 响
以LaF3晶体膜为例。
应)和Ag2S晶体膜(对S2-响应)。
构成:

大学仪器分析教案

大学仪器分析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常见的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仪器分析实验。

教学重点: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常见的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 仪器分析原理的深入理解。

2. 不同类型分析仪器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分析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3. 实验样品4. 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

2. 介绍仪器分析作为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二、讲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1. 光学分析法:讲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原理。

2. 电化学分析法:讲解电导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等原理。

3. 热分析法:讲解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等原理。

三、讲解常见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介绍其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原子吸收光谱仪:介绍其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3. 气相色谱仪:介绍其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四、实验操作演示1. 演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过程。

2. 演示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复习常见分析仪器及其应用领域。

二、实验操作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验报告撰写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和讲解。

四、总结1. 总结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

2. 强调仪器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仪器分析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仪器分析知识的掌握。

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目录一、课程概述 (2)1.1 仪器分析的重要性 (2)1.2 课程目标 (3)1.3 课程内容概览 (4)二、仪器分析基础知识 (5)2.1 仪器分析基本概念 (7)2.1.1 定义与分类 (9)2.1.2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 (10)2.2 仪器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11)2.2.1 常见仪器结构介绍 (13)2.2.2 仪器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 (14)三、实验技术与操作规范 (16)3.1 实验前的准备与检查 (17)3.1.1 实验环境准备 (18)3.1.2 实验仪器的检查与校准 (19)3.2 实验操作规范及步骤 (20)3.2.1 仪器的操作使用规程 (21)3.2.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1)四、仪器分析实验教程 (22)4.1 实验一 (23)4.1.1 实验目的 (24)4.1.2 实验原理 (24)4.1.3 实验步骤与方法 (25)4.1.4 实验数据分析与总结 (26)4.2 实验二 (28)4.2.1 实验目的 (28)4.2.2 实验原理 (28)4.2.3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29)4.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0)五、仪器维护与故障排除 (31)5.1 仪器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33)5.1.1 清洁与防尘 (34)5.1.2 仪器的存放与运输要求 (34)5.2 仪器故障排查与修复方法 (36)5.2.1 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37)5.2.2 故障诊断与修复技巧 (38)一、课程概述仪器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使用各种仪器的实验方法来测定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操作,了解仪器分析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并具备运用仪器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仪器设备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实验技巧及应用实例展开。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仪器分析》课程的基本概念、内容、目标和意义。

强调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2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介绍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常见仪器分析方法。

解释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1.3 实验操作规范强调实验室安全、实验操作规范和数据处理的要求。

第二章:光谱分析2.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解释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紫外-可见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2.2 红外光谱分析解释红外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2.3 拉曼光谱分析解释拉曼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拉曼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第三章:色谱分析3.1 气相色谱分析解释气相色谱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3.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解释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3.3 色谱数据处理解释色谱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峰面积计算、峰高度计算等。

介绍色谱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第四章:电化学分析4.1 电位分析解释电位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电位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4.2 电化学发光分析解释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4.3 电化学探针技术解释电化学探针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电化学探针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第五章:质谱分析5.1 质谱原理和仪器解释质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质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5.2 质谱数据解析解释质谱数据的解析方法和技巧。

介绍质谱数据解析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5.3 质谱应用案例分析分析质谱在蛋白质分析、代谢组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强调质谱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6.1 原子吸收光谱原理解释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包括光源、样品原子化、检测器等。

介绍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仪器分析说课稿

仪器分析说课稿

仪器分析说课稿一、课程定位仪器分析是高职生物技术类与食品检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

加强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今仪器分析教学的关键之一。

仪器分析先导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及生物化学;后续课程有产品分析检测技术,食品检测技术等。

二、教学资源1、教材及参考资料黄一石主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实习指导书2、多媒体资源精品课程、图片库、视频库3、实训场所资源分析实验室4、师资队伍三、教学设计与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通堂讲授,即灌输、填鸭式的方法,学生参与的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

我们经过积极的探索,采用了启发式、直观式、现场教学、讲授与实验相结合、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师生在和谐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1、采用现场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高职仪器分析主要讲解分析检测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等。

其中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两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心生厌烦。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除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图片外,我们还大胆地把课堂搬出教室,走进分析实验室,采用现场教学方法。

如在学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时,我们走进实验室借助一台淘汰的仪器,拆卸下来认识各大主要部件,学习工作原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了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还加深的仪器使用方法的学习。

总之,现场教学使理论与实际更紧密结合,不但有助学生掌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了使教学更形象、生动, 以往的做法是采用挂图和实物仪器, 但挂图和实物仪器体积较大,存放、携带也不放便。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不断发展,教学辅助手段也日趋多样化。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及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涵盖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常见仪器分析方法。

二、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及操作方法。

2. 演示:进行仪器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仪器使用过程。

3. 实验: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4. 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光学分析法1.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1.2 红外光谱分析1.3 拉曼光谱分析2.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2.1 电位分析法2.2 电解分析法2.3 库仑分析法3. 第三章:色谱分析法3.1 气相色谱分析3.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3.3 薄层色谱分析4. 第四章:质谱分析法4.1 质谱仪原理及构造4.2 质谱图解析4.3 质谱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5. 第五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5.1 原子光谱分析5.2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5.3 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四、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32课时(每周2课时,共16周)2. 实验时间:16课时(每周1课时,共16周)3. 课程设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比30%。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及分析,占比30%。

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40%。

4. 综合评价: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第四章:质谱分析法(续)4.4 质谱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4.5 质谱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七、第五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续)5.4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分析5.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八、第六章:数据分析与处理8.1 数据分析基础8.2 数据处理方法8.3 仪器分析数据的可靠性评估九、第七章:仪器分析在科研中的应用9.1 仪器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9.2 仪器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9.3 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十、第八章:仪器分析实验技巧与安全10.1 实验基本操作技巧10.2 实验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0.3 实验室安全知识六、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32课时(每周2课时,共16周)2. 实验时间:16课时(每周1课时,共16周)七、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比30%。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介绍《仪器分析》课程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阐述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1.2 仪器分析的发展史简述仪器分析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介绍重要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

1.3 仪器分析的分类和特点列举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分类。

讨论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4 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介绍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基本操作。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2.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介绍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讨论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2.2 红外光谱分析法讲解红外光谱的原理和谱图解读。

探讨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2.3 原子光谱分析法介绍原子光谱的产生原理和谱线特征。

详细讲解原子光谱分析法的应用和操作步骤。

2.4 发射光谱分析法阐述发射光谱的原理和分类。

讨论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第三章:色谱分析法3.1 气相色谱分析法介绍气相色谱的原理和基本组成。

讲解气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和操作技巧。

3.2 液相色谱分析法讲解液相色谱的原理和分类。

探讨液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3.3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介绍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和仪器结构。

讨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3.4 色谱数据处理和分析介绍色谱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软件应用。

第四章:电化学分析法4.1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讲解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电化学电池。

介绍电位分析法、电量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等。

4.2 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介绍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和构造。

讨论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的应用和操作要点。

4.3 伏安法分析法讲解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探讨伏安法分析法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4.4 电化学分析法的应用实例举例说明电化学分析法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讨论电化学分析法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第五章:质谱分析法5.1 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介绍质谱分析法的原理和质谱仪的结构。

仪器分析(讲义)

仪器分析(讲义)

第一章引言内容提要: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L级,甚至更低。

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g、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相对误差较大。

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关系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必须与试样处理、分离及掩蔽等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能完成分析的全过程。

仪器分析有时还需要采用化学富集的方法提高灵敏度;有些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分析法,由于涉及大量的有机试剂和配合物化学等理论,所以在不少书籍中,把它列入化学分析。

应该指出,仪器分析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多种仪器方法的组合。

可是这些仪器方法在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

它们已不单纯地应用于分析的目的,而是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化学理论和实际问题。

因此,将它们称为“化学分析中的仪器方法”更为确切。

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


4、了解强碱滴定强酸终点误差定义式和计算式的推导

5、掌握终点误差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 分配
2.5.3 强碱滴定多元酸和混合酸
1、多元酸的滴定曲线 2、多元酸准确分步滴定的界限 3、滴多元酸至 sp 时 pH 值的计算与选择指示剂 4、两种弱酸(HA+HB)分别准确滴定的界限 5、强酸和弱酸分别准确滴定的界限
1 学时
2.6 终点误差(titration error) 2.6.1 终点误差的概念
1 学时
2.6.2 终点误差定义式和计算式的推导
1、强碱滴定强酸(HX) 2、强碱滴定一元弱酸(HA)
1 学时
2.6.3 强碱滴定多元弱酸终点误差的计算
课堂练习
习题讲解
备注 第 11 页
重点:1、滴多元酸至 sp 时 pH 值的计算与选择指示剂

论 第 2 章作业


P74
6、9、11、15、17




教 电子课件授课 + 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学 手 段
参 考 资 料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第6页
四川大学教案
【理、工科】
周 次 第 5 周, 第 4 次 课
章节 名称
第 2 章 分析化学中误差与数据处理(续) 第 3 章 酸碱滴定法
3.4 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 3.4.1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3.4.2 影响指示剂的因素
3.5 习题练习
时间 分配
1 学时
1 学时
1 学时
备注
第7页
重点和难点:1、一元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

武汉大学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武汉大学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武汉大学药学院目录仪器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一色氨酸紫外吸收光谱定性扫描及定量分析 (2)实验二不同物态样品红外透射光谱的测定 (3)实验三二氯荧光素量子产率的测定 (5)实验四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乙基苯的结构 (7)实验五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9)实验六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12)实验七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巴比妥与苯巴比妥 (15)实验八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硝基苯酚异构体 (165)实验九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饮用水中一氯酚异构体 (19)实验十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设计实验) (20)仪器分析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详细预习实验讲义,明了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2.要听从老师的指导,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切勿随意乱动。

3.实验中所遇难题,应先独立思考,再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研究。

4.必须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

5.保持实验环境和仪器的清洁整齐。

6.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则:(1)确保人身安全,使用强酸、强碱、有毒试剂时尤其要细心。

(2)室内不得高声谈笑,必须保持安静的实验环境。

(3)按时到实验室,不迟到,不早退。

(4)爱护仪器,不浪费药品,节约水电,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5)滤纸、火柴棒、碎玻璃等应投入废物缸,切勿丢入水池内。

(6)各组及同学之间应相互协作,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及实验内容。

(7)每次实验后由班长安排同学轮流值日,值日要负责当天实验室的卫生,安全和一些服务性工作。

最后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闭。

(8)对实验的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出改进意见。

对实验中出现的一切反常现象应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9)实验室禁止吸烟。

实验一色氨酸紫外吸收光谱定性扫描及定量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可见光谱定性分析原理。

2.掌握紫外-可见光谱定性图谱数据的处理方法。

3.熟悉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的定性、定量扫描实验操作方法。

武汉大学仪器分析讲义教案01

武汉大学仪器分析讲义教案01

仪器信号放大倍数有关;而检出限与空白信号 波动或仪器噪声有关,具有明确统计含义。
1.3.3.4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定量测定最低浓度(LOQ)扩展到校准曲线偏离
线性响应(LOL)的浓度范围。 定量测定下限一般取等于10倍空白重复测定标 淮差,或10sbl。这点相对标淮差约30%,随浓 度增加而迅速降低。检测上限,相对标准差是 100%。
1.3.2.2 能源
功能:提供与被分析物或系统发生作用的探
测能源。 类型包括:电磁辐射、场、电能、机械能、 核能等。
例:光分析仪器的光源,X射线衍射仪的X光
管等。
1.3.2.3 信息发生器
检测器 转换器
信息发生器
传感器
1.3.2.3 信息发生器
检测器:通常是一个机械、电或化学装置,
分析仪器是人们感觉器官的延伸
它所测量或所获取的主要是物质的质和 量的信息。以一切可能的(化学的、物理的、 生物医学的、数学的等等)方法和技术,利 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属性,对一切需要加 以表征、鉴别或测定的物质组分(包括无机 和有机组分)及其形态、状态(以及能态)、 结构、分布(时、空)等进行表征、鉴别和 测定,以求对样品所代表的问题有一个基本 的了解。这是当今分析科学也是分析仪器发 展所面临的任务。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科学仪器的创新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 重要内容。发展科学仪器应当视为国家战略。分 析仪器是科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仪器工 业是高技术信息产业。分析仪器的发展是现代科 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之一。 分析仪器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向生物医学领域转 移.分析仪器本身将不断微型化、智能化.但人 类向时间和空间的两个极限挑战所需的高级精密 仪器也不容忽视.生命过程、生产、科研和社会 活动大量需要的将是在线、非侵入、非损坏、原 位、实时、多维分析仪器。

《仪器分析》教案(精华版)

《仪器分析》教案(精华版)

《仪器分析》教案绪论本章是《仪器分析》课程的介绍;主要是让同学明白《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与区分,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它的进展情形,介绍仪器定量分析方法的评判指标;重点在于对分析方法进行评判的几项指标;学时方案为 1 学时;内容提要: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分与联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进展趋势;重点难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授课方式:讲授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⒈化学分析定义⒉仪器分析定义⒊两者的区分在于:①检测才能②样品的需求量③分析效率④使用的广泛性⑤精确度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依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⒈光学分析法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光谱法:依据物质对电非光谱法:电磁波作用磁辐射的吸取,发射或物质之后,引起反射,拉曼散射折射,衍射等基本性质的变化⒉电化学分析法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⒊色谱法以物质在两相间(流淌相和固定相)中安排比的差异而进行分别和分析;⒋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三,仪器分析的进展概述进展趋势⒈运算机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自动化;⒉不同方法联用提高仪器分析的功能;⒊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第一章光学分析法基础本章是学习光学分析法之前应具备的基础学问;主要介绍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基础学问;在介绍电磁辐射基础上重点讲解能级跃迁图;本章方案学时为1 学时;第一节电磁辐射的性质一,电磁辐射的性质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⒈波动性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可以用频率参数表征;把握频,波长,波数的定义及之间( υ) ,波长( λ) 和波数( δ) 等波的关系;⒉微粒性h c普朗克方程 E (1 -1)h该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起来,二,电磁波谱依据波长的大小次序排列可得到电磁波谱,不同的波长属不同的波谱区,对应有不同的光子能量和不同的能级跃迁;能用于光学分析的是中能辐射区,包括紫外,可见光区和红外区;第四节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内容提要:原子光谱项,原子光谱能收图及原子光谱挑选定就,分子光谱能收分子吸取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重点,难点:原子光谱项,分子光谱能及跃迁图授课方式:讲授一,原子光谱原子光谱产生于原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⒈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原子接到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主量数n,角量子数l来描述;2,磁量子数m和自旋量子数s⒉光谱项原子的能量状态需要用 四个量子数为参数的光谱项来表征;N 为主量子数, L -总轨道角量子数, S -总自旋量子数, J -内量子数 原子能级光谱项用 n 2s 1L 表示光谱支项用 L J 表示2s 1 n ⒊原子能级图把原子可能存在的光谱项及能级跃迁用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就得到原子能级图; 谱线波长取决于两能级的能量差,不同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原子光谱是波长确定,相互分隔的谱线,所以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⒋光谱挑选定就只有符合光谱挑选定就的跃迁才是答应的:⒌原子光谱 1, s 0 , J 0 , L 1⑴原子发射光谱: 处于激发态原子不稳固, 当返回基态或较低能态时而发射出特点谱线; ⑵原子吸取光谱:当光辐射通过基态原子蒸气时,原子蒸气挑选性地吸取肯定频率的光 辐射,原子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⑶原子荧光光谱:气态原子吸取光辐射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通过辐射跃回到基 态或较低的能态产生的二次光辐射;三,分子光谱⒈分子光谱分子光谱产生于分子能级的跃迁,分子能级中的电子能级,分子的振动能级以及转动能级;⒉分子吸取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⑴分子吸取光谱:分子对辐射的挑选性吸取由基态或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产生的分 子光谱;如紫外——可见吸取光谱,红外吸取光谱;⑵分子发光光谱 光致发光:荧光,磷光 电致发光化学发光⑶拉曼光谱: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发生能量交换,产生与入射 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其次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本章位置: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在发觉新元素和推动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方面曾做出过重要奉献,在各种无机材料的定性, 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方面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近 20 年来,由于新型光源,色散仪和检测技术的飞速进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学习中应使同学们明白本章学问理论及应用在光分析法中的重要位置;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叙述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仪器以及光谱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应用;讲解思路: 第一介绍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所产生的原子线和离子线都是该元素的特点光谱;谱线的波长 λ 和强度 I 是本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依据;之后具体介绍原子产生特点光谱的机理以及影响谱线强度的定义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介绍原子发射光谱仪器时第一介绍三部分框架,再介绍每部分的具体构成和重点元件,如 ICP 光源和光栅色散原理;最终介绍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方法,其中摄谱法中的乳剂特性曲线,及定量分析中的内标法原理是本章的重难点;6 学时;课时安排: 第一节 基本原理内容提要: 主要介绍原子发生光谱的产生,物质受到外界能量的作用,基态原子被激发到-8 激发态,激发态很不稳固,在 式释放产生原子发射光谱;10 时间内,返回到基态,所受能量以光辐射形hc hC E λ=λ——元素的特点波长 E ,E 1 分别为高能级和低能级 2 E 2 E 1能量谱线的强度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从上式可知主要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是两个重要的参数;4 种因素一一进行分析; 重点: 授课方式:讲授,挂图; 其次节 分析仪器内容提要: 原子发射光谱法所用仪器通常包括激发光源,分光系统,及检测系统三部分;激发光源主要有直流电弧,低压沟通电弧,高压电容火花及新型光源 ICP ;各种光源有其不同的性能(激发温度,蒸发温度,热性质,强度,稳固性等)可供各类试样挑选;相比之下, ICP 由于热稳固性好,基体效应小,检出限低,线性范畴宽而被公认为最具活力,前途宽阔的激发光源;分光系统中主要是分光元件,现代仪器多用光栅作分光元件,需介绍光栅分光原理,分光性能(色散率,辨论率)检测系统有摄谱法,光电直读法,分别介绍各自的原理和性能;重,难点:ICP 光源的结构,原理,分析性能是重点,平面反射闪烁光栅的分光原理及结论也较重要;摄谱法中的感光板的乳剂特性曲线及光电光谱法中电压与谱线强度的关系较难懂得,具体介绍;授课方式:讲授,挂图;第三节分析方法内容提要:在原子光谱分析中,依据谱线的波进步行定性分析,依据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主要介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方法;第一介绍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导出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lgI=blgC+lgaI=aC,取对数这是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此种方法为肯定强度法,试验中不行能保证为一常数,所以一般分析时不用谱线的肯定强度而用相对强度;引出内标法定量分析原理;a被分析元素中选一分析基体元素中选一内标线线分析线对内标法:在同一试样中在测定分析线对的强度比R~lgC作校正曲线,所求的元素含量排除了试验条件的影响;内标法的使用必需留意分析线对的正确挑选;重难点:(1)内标法定量分析原理(2)摄谱法:分析线对的黑度差关系ΔS=rblgC+rlgAΔS 与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的对数值lgC 成线性(3)光电直读光谱法:测量分析线对积分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就可直接求出被测元素含量;U1b lg C lg AlgU2授课方式:讲授,挂图第三章原子吸取与原子荧光光谱法本章位置:本章内容在仪器分析课程中是较为重要的一章内容,由于该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才能强,精密度高,挑选性好,仪器简洁,操作便利等特点;自20 世纪 60 岁月以后,原子吸取光谱分析法得到快速进展,应用极为普及,所以有关本方法的理论课程也特别重要; 本章内容:主要介绍原子吸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仪器装置,定量分析方法,并简介原子荧光光谱法;讲解思路: 在本章之前已分别介绍了紫外-可见吸取光谱法,红外吸取光谱法,原子发 射光谱法等多种光谱法,所以需先将原子吸取光谱法与其它光谱法作大致比 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再介绍原子吸取光谱法的特点; 原子吸取光谱的原理是本章的难点,里面涉及到一些较难的概念,如吸取线的 轮廓与变宽,积分吸取测量法,峰值吸取测量法等需重点讲解; 原子吸取光谱仪第一介绍框架图,再介绍各部分功能与原理,原子吸取光谱法 的干扰虽比发射光谱少但仍存在有时甚至较严峻,所以,需介绍干扰效应的类 型,本质及排除方法; 原子吸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中,灵敏度和检测限两项评判指标是难点,应适当 举例介绍; 5 学时 学时安排:第一节 原子吸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内容提要:第一介绍原子吸取线的产生;当基态原子吸取了肯定辐射能后,基态原子被 激发跃迁到不同的较高能态,产生不同的原子吸取线;原子吸取光谱分析法是 基于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气对同种元素的原子特点谱线的共振吸取作用来进行 定量分析的; 无论是原子发射线仍是原子吸取线都不是一条严格的几何线,谱线有肯定 的轮廓,在肯定条件影响下,谱线会变宽;介绍谱线变宽因素;吸取线变宽主 要受 Δλ D 和ΔλL 影响,锐线光源发射线变宽受 ΔλD 和自吸变宽的影响; 在分析中,谱线的变宽往往会导致原子吸取分析的灵敏度下降,所以要求掌握 外界条件影响;对发射线特殊要保证是锐线光源,以使吸取完全; E jNj No Pj Po 重,难点:(1)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听从波兹曼公式 关键在于 No 的产生KT e 2 e (2)积分吸取与 No 的关系 k v d v NofmC(3)峰值吸取与被测定元素含量的关系2bv Ko KNoK o k v d v I o K L 峰值测量可依据 v A = K I v I v e C LA lg I v授课方式:讲授,挂图其次节原子吸取光谱法的仪器装置内容提要:原子吸取光谱仪主要由锐线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和电源同步调制系统五部分组成;产生原理(1)光源——空心阴极灯产生锐线光源影响因素特点应介绍对每一部分的要特殊是火焰的组成和性求质火焰:喷雾器,雾化室,燃烧器,火焰(2)原子化器无火焰:石墨管,炉体原子化,除残;,电源;测定过程:干燥,灰化,辨论率光强度取决于(3)单色器狭缝宽度在AAS中以单色器的通带表示狭缝宽度;通带——光线通过出射狭缝的谱带宽度;(4)检测系统:包括光电倍增长,检波放大器,读数装置留意介绍:放大器采纳和空心阴极灯同频率的脉冲或方波调制光源,以避免火焰发射产生的直流信号对测定的干扰;光谱通带的概念和作用重点:授课方式:讲授,挂图第三节原子吸取光谱定量分析内容提要:重,难点:原子吸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元素的特点浓度C c ,特点质量(m c)和检出限(D)是评判原子吸取光谱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重要指标;As 1C c ( g mL /1%)s v0.0044 (g / 1%)Am c3(s1 )g mLDAm 3(g)DA授课方式:讲授第四节原子荧光光谱法指导同学明白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装置以及定量分析方法;第四章紫外,可见吸取与分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取光谱法第一节概述内容提要:介绍紫外-可见吸取光谱法的基本概念;紫外-可见吸取光谱法是依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取来讨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取光度法,它包括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其次节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紫外,可见吸取光谱内容提要: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挑选性吸取,因而具有不同的吸取光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吸取光谱的产生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肯定区分;有机化合物吸取可见光或紫外光,σ,π和n 电子就跃迁到高能态,可能产生的跃迁有σ→σ* ,n→σ*,π→π* 和n→π* ;各种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或吸取波长与有机化合物的基团,结构有亲密关系,依据此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结构分析;无机络合物吸取带主要是由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而产生的;电荷转移跃迁的摩尔吸取系数很大,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建立这些络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重,难点:分子的电子能级和跃迁生色团的共轭作用d-d 配位场跃迁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位体π-π* 跃迁;授课方式:讲授,使用挂图;第三节紫外,可见吸取光谱法的应用内容提要:紫外-可见吸取光谱法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取光谱比较简洁,特点性不强,吸取强度不高,因此应用有肯定的局限性;但它能够帮忙推断未知物的结构骨架,协作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等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它是一种有用的帮助手段;重点:化合物的鉴定,结构分析事例;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一般采纳光谱比较法;将未知纯化合物的吸取光谱特点,如吸取峰的数目,位置,相对强度以及吸取峰的外形与已知标准物的吸取光谱进行比较,以此推断未知化合物的骨架;但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比较简洁,特点性不明显,而且很多生色团的吸取峰几乎不受分子中其它非吸取基团的影响,因此,仅利用紫外光谱数据来鉴别未知化合物有较大局限性;结构分析:紫外吸取光谱虽然不能对一种化合物作出精确鉴定,但对化合物中官能团和共轭体系的估量与确定却特别有效;难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原理;所谓催化动力学分析法是指通过测量反应速率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化学反应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而催化反应速率在肯定范畴内与催化剂浓度成比例关系,因此以光度法检测催化反应速率就可以实现对催化剂浓度的测定;但影响该法精确度的因素很多,操作严格,精确测定难度较大;授课方式:讲授,协作试验事例;第三节分子荧光光谱法内容提要:荧光产生原理,荧光效率及影响因素,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荧光仪器及荧光的分析应用;重点,难点:荧光的产生气理授课方式:讲授一,概述依据物质的分子荧光光谱进行定性,以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公析;荧光分析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敏度高,挑选性也较好,应用范畴广;二,基本原理⒈分子荧光的产生 处于各激发态不同振动能级上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释放一部分能量跃回到第一激 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 再以辐射跃迁形式回到基态的各振动能极上, 产生分子荧光;⒉荧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⑴荧光效率 荧光效率定义为发荧光的分子数目与激发态分子总的比值即发荧光的分子数激发态分子总数 荧光效率 ( (4 - 1)f ) = 如以各种跃迁的速率常数来表示,就K f(4 -2)f = K f K i K f 为荧光发射过程中的速率常数 非辐射跃迁的速率常数之和K i ⑵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要具有能够吸取紫外——可见光的分子结构如共轮体系, 被激发而产生荧光; 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有利于荧光的产生⑶环境因素对荧光的影响π电子的离域性越强, 越易 溶剂的极性增加对激发态产生更大的稳固作用,会使荧光强度增强温度也影响到荧光 强度对大多数荧光物质,温度上升,使非辐射跃迁几率增大,荧光效率降低;溶液的 pH 值影响到荧光物质的存在,也影响荧光效率;⒊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荧光强度 I ff I a ( I 0 I ) f I 0 I 由于 A = lg I = I 0 AA 2 3 ( )2. ( )3. A I (4 -3)I (1 I ) I f f 0 f 0 如溶液很稀A < , 就 I f f I 0 Af I 0 k b c 当条件肯定时 (4 - 5)I f KC 上式为荧光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荧光猝天: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之间所发生的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过程;三,荧光分析仪器 由光源,单色器,液池,检测器和记录系统五部分组成;⒈光源:一般由高压汞灯或氙弧灯供应;⒉单色器:起分光作用,一般为光栅;⒊检测器:采纳光电倍增管;四,荧光分析法的应用⒈无机化合物分析大多数无机化合物不产生荧光,只有与一些有机化合物形成有荧光的络合物才能对其进行测定;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结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基因,具有较强的荧光,可以直接进行分析测定,因此在生物化学,医药,环境,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第五章电分析化学导论本章是电分析化学的基础学问,主要介绍电分析化学的分类,化学电池,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电极的种类名称,膜电极等有关电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学问;本章的方案学时数为 2 学时;第一节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类,特点极应用依据所量的电参量的不同,电分析化学方法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通过待试液的浓度与化学电池中某些电参量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如电导,电位,库仑极谱及伏安分析其次类:通过某一电参量的变化来指示终点的电容量分析好电位滴定第三类:通过电极反应把被测物质,转变为金属或其它形式的搓化物,用重量法测定基会量;其次节电分析化学中某些基本术语与概念内容提要:原电池,电解池,电池的表示方法重点,难点:电池的表示方法授课方式:讲授一,原电池能自发的将本身的化学能变成电能,这种化学电池称为原电池;以铜锌原电池为例2锌电极,负极( 阳极) :Z 氧化反应Z 2en n2铜电极,正极( 阴极) :C u 二,电解池仍原反应2e C u实现某种电化学反应的能量由外电源供应就这种化学电池称为电解池仍以铜电极和锌电极为例;2锌电极,负极( 阴极) :Z n仍原反应2e Z n2铜电极,正极( 阳极) :C氧化反应C2eu u应留意:阳极,阴极是对实际发生的反应而言,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仍原反应;正极,负极是对电荷的流向而言,电子流出为负极,电子流入为正极;三,电池的表示方法规定:⒈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 阳极) 写在左边,发生仍原反应的写在右边;⒉电池组成的每一个接界面用单竖线“∣”隔开,两种溶液通过盐桥连接,用双竖线“‖”表示;⒊电解质溶液位于两电极之间,并应注明浓度,如有气体应注明压力,温度电池电动势E电池=E 右-E1.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内容提要:电极电位定义,液体接界电位的产生,电极极化的形成重点,难点:液体接界电位的产生授课方式:讲授一,电极电位电极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金属与溶液交界面发生了电荷交换的结果,在金属与溶液之间产生了肯定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是电极电位;单个电极的电位值目前尚无法测定,它与标准电极组成电池,规定氢标准电极电位为零,测得的电池电动势即为待测电极的电极电位;P t,H2(101325P a) ∣H (a=1) ‖待测电极二,液体接界电位在不同电解质或浓度不同的同种电解质溶液界面之间,由于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速率不同,在两液体界面之间有微小的电位差产生,这种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电位;由于K 和的扩散速度几乎相等,所以在两个溶液界面之间使用盐桥可以减小液接Cl电位;三,极化和过电位极化是指电流通过电极与溶液的界面时,电极电位偏离平稳电位的现象;⒈浓差极化: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溶液的浓度与主体溶液存在差别,这种由于浓度差别引起的极化叫浓差极化;减小电流密度,强化机械搅拌可减小浓差极化;⒉电化学极化电化学极化是由于电极反应速率较慢引起的,这种因电极反应迟缓所引起的极化现象称为电化学极化;2.电极种类一,依据电极组成分类依据组成体系和作用机理,可以分成五类 ⒈第一类电极: : 由该金属浸入全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组成,如 Ag Ag⒉其次类电极:由金属,该金属的难溶盐的阴离子组成;如 AgCl AgHg 2 Cl 2 Hg⒊第三类电极2| CaC O | Ca金属与两种具有共同阴离子的难溶盐组成;如 Hg | Hg C O 2 2 4 2 4 ⒋零类电极由惰性金属与全有可溶性的氧化和仍原物质的溶液组成的电极;如23P t | F e , Fe⒌膜电极具有敛威膜并能产生膜电位的电极;如各种离子挑选性电极二,依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⒈指示电极和工作电极 在电化不测量过程中,溶液主体浓度不发生变化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如有较大电流 通过,溶液主体浓度发生显蓍变化的电极称为工作电极; ⒉参比电极 在电化学测量过程中,具有恒定电位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⒊帮助电极或对电极 帮助电极 ( 对电极 ) 与工作电极形成通路,它只供应电子传递的场所;⒋极化电极和去极化电极 电解过程中,插入试样电极的电位完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这类电极称为极化 电极,当电极电位不随外加电压而变化,这类电极称为去极化电极;第六章 电位分析法第一节 离子挑选性电极电位法基本原理电位分析法是依据测量到的电极电位,由能斯特方程式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电位分 析法通常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本章主要内容如下 1. 离子挑选性电极的分类及响 应机理 ,2. 离子挑选性电极的性能参数 ,3. 测定离子活 ( 浓) 度的方法, 4 电位滴定法,要 把握的重点,难点和学问要点是,电位法测定溶液 pH 值的原理, pH 玻璃电极的特性及对-溶液 pH 测定的影响, F 挑选电极的结构,其响应电位与测定液中氟离子活度之间的关系,膜电极的响应没有肯定的专一性,而只有相对的挑选性,在表达电极电位与各组分的浓度 nF关系时可用下述方程式表示: E=k ± a n/a a n/ b ,直接法校正曲线法和标 lg( a k k ) i ij ij j k。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第一章引言一、课程简介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需要使用较特殊的仪器,故得名“仪器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化学在方法和实验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的仪器分析方法不断出现,且其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仪器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并成为化学工作者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三、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优点是:1. 操作简便而快速,对于含量很低(如质量分数为10 -8 或10 -9 数量级)的组分,则更具独特之处。

2. 被测组分的浓度变化或物理性质变化能转变成某种电学参数(如电阻﹑电导﹑电位﹑电容﹑电流等),故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接电子计算机。

因此,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速﹑灵敏﹑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

对于结构分析,仪器分析法也是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仅对分析化学在提高准确度﹑灵敏度和分析速度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还不断提出更多的新课题。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求分析化学能提供更多﹑更复杂的信息。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各种新技术的引人﹑应用等,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使之不断开拓新领域﹑新方法。

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激光拉曼光谱﹑激光光声光谱等。

另外试样的复杂性﹑测量难度﹑要求信息量及响应速度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组成连用分析技术,可以取长补短,起到方法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及对复杂混合物的分辨能力,同时还可获得两种手段各自单独使用时所不具备的某些功能,因而连用分析技术以成为当前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方向之一。

计算机技术对仪器分析的发展影响极大。

在分析工作者的指令控制下,仪器自动处于优化的操作条件完成整个分析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计算等,直至动态CRT 显示和最终曲线报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基本原理
6.2.1. 原子质谱法基本过程 原子质谱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样品原子化; 2.转化为离子流或离子束,一般为单电荷正 离子; 3.按质量-电荷比(质荷比,m/z)分离; 4.计算各种离子的数目或测定由试样形成的 离子轰击传感器时产生的离子电流。 因为在2步中形成的离子多为单电荷,故m/z 值通常就是该离子的质量数。
6.3.2.2. 质量分析器
(3).滤质器扫描 四极场只允许一种具有适当稳定振幅质荷比的离子 m通过。质量大于稳定运动离子m的离子,将因振幅增 大而碰到y方向电极被吸收;质量小于m的离子则振幅不 断增大碰到x方向电极被吸收,稳定运动离子m以外, 其余离子则因振幅不断增大最后碰到四极杆而被吸收。 四个电极上的交流和直流电压从零到一最大值同步 增加,其Udc/Urf不变,可使不同质荷比m/z的离子依次 分离,按顺序通过四极场实现质量扫描。实际上通过设 定电压变化范围即可设置样品离子的扫描范围。 四极质谱仪器的两对电极杆形成高、低通带,只有 在一定质荷比范围的离子才能到达检测器。此范围的变 化可由交流和直流的电压来调节,进而实现质谱扫描。
现在采用ICPMS,分析一个试样只需几分钟,相对 标准差达0.1%~1%,满足多数分析的要求,同时还进 行多元素测定,将会大大扩展同位素比测量的应用范围
1.44 10 2 R B
m U z
6.3.2.2. 质量分析器
单聚集质谱仪分辨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不能克服 离子初始能量分散对分辨率造成的影响。为了消除离子 能量分散对分辨率的影响,通常在扇形磁场前加一扇形 电场,扇形电场是一个能量分析器,不起质量分离作用。
6.3.2.2. 质量分析器
2. 四极滤质器
6.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优点: 试样在常温下引入; 气体的温度很高使试样完全蒸发和解离; 试样原子离子化的百分比很高; 产生的主要是一价离子; 离子能量分散小; 外部离子源,即离子并不处在真空中; 离子源处于低电位,可配用简单的质量分析器。
6.4.1.基本装置
6.4.2.干扰及消除方法
与等离子体光谱相比, 等离子体质谱所得到的谱图 要简单很多,而且容易识别, 特别是对于那些发射谱线非 常多的元素,如稀土元素。 图为Ce溶液的光谱图及 质谱图(a为100μg•mL-1 Ce 溶液的光谱图,b为 10μg•mL-1 Ce的质谱图)。
6.3.2.2. 质量分析器
(1).交流电场中正离子迁程过程
6.3.2.2. 质量分析器
(2).复合电场内正离子运动轨迹 考虑施加在交流信号上的直流电压的影响,对于相 同动能的离子,其动量正比于质量的平方根,因此改变 重离子的运动行为比轻离子要困难些。 如果离子的质量重而且交流电压的频率高,交流电 压将不会对离子运动有显著的响应,而主要受直流电压 的影响。在此情况下,离子将留在电极之间的空腔内。 对于质量轻的离子,且交流频率低的情况,离子将 打在电极杆上,并在交流电压的负半周期时被清除掉。 在xz平面上一对正电极成为正离子很易通过的通道, 即高通量滤质器。在没有交流电压的时候,而带有负直 流电压的一对电极杆将湮没所有被吸引到电极杆上的正 离子。不过,对较轻离子这种运动可以被交流电的振荡 抵消,在yz平面上,形成低通量滤质器。
6.4.2.1.光谱干扰
3.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干扰
6.4.2.1.光谱干扰
4.仪器和试样制备所引起的干扰
等离子气体通过采样锥和分离锥时,活泼性氧离子 会从锥体镍板上溅射出镍离子(相当于2ng•mL-1的水 平)。采取措施使等离子体的电位下降到低于镍的溅射 阈值,可使此种效应减弱甚至消失。
痕量浓度水平上常出现与分析物无关的离子峰,例 如在几个ng•mL-1的水平出现的铜和锌通常是存在与溶 剂酸和去离子水中的杂质。因此,进行超纯分析时,必 须使用超纯水和溶剂。最好用硝酸溶解固体试样,因为 氯的电离能高,其分子离子相当弱,很少有干扰。
6.4.2.2. 基体效应
ICPMS中所分析的试样,一般为固体含量其质量分 数小于1%,或质量浓度约为1000μg•mL-1的溶液试样。 当溶液中共存物质量浓度高于500~1000μg•mL-1时, ICPMS分析的基体效应才会显现出来。 共存物中含有低电离能元素如碱金属、碱土金属和 镧系元素且超过限度,由于它们提供的等离子体的电子 数目很多,进而抑制包括分析物元素在内的其他元素的 电离,影响分析结果。 试样固体含量高会影响雾化和蒸发溶液以及产生和 输送等离子体的过程。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源
3.辉光放电离子源
4.其他离子源:
(1) 激光离子源; (2) 离子轰击离子源;
6.3.2.2. 质量分析器
质量分析器(Mass Analyzer)是质谱仪器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位于离子源和检测器之间,其作用是依据不 同方式将样品离子按质荷比(m/z)分离。 l. 磁质量分析器
第6章 原子质谱法
6.1概述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是通过对被 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进行测定的一种分析方 法。被分析的样品首先要离子化,然后利用 不同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行为的不同, 把离子按质荷比(m/z)分离而得到质谱,通 过样品的质谱和相关信息,可以得到样品的 定性定量结果。
6.2.2质谱法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质荷比
同位素(isotope)是指元素拥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而原子质量不 同的原子,它们分别有不同的中子数。同位素化 学性质相近,但物理性质不同。
6.2.2质谱法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质荷比
与其他分析方法不同,质谱法中所关注的常 常是某元素特定同位素的实际质量或含有某组特 定同位素的实际质量。自然界中,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Ar)由下列式子计算:
6.3.2.4.真空系统
为了保证离子源中灯丝的正常工作,保证离子在 离子源和分析器正常运行,消减不必要的离子碰撞, 散射效应,复合反应和离子-分子反应,减小本底与记 忆效应等,因此,质谱仪器的离子源和分析器都必须 处在优于10-5 mbar(≈mmHg)的真空中才能工作。
质谱仪器都必须有真空系统(Vacuum system)。 一般真空系统由机械真空泵和扩散泵或涡轮分子泵组 成。
6.4.2.1.光谱干扰
当等离子体中离子种类与分析物离子具有相同的 m/z,即产生光谱干扰。 1.同质量类型离子 同质量类型离子干扰是指两种不同元素有几乎相同 质量的同位素。
2.多原子离子干扰
一般认为,多原子离子并不存在于等离子体本身中, 而是在离子的引出过程中,由等离子体中的组分与基体 或大气中的组分相互作用而形成。
6.3.3.质谱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质量测定范围 表示质谱仪器能够分析试样的相对原子质量 (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 2. 质谱仪器的分辨率
R m1 m 1 m2 m1 m
6.3.3.质谱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 灵敏度
绝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检测的最小试样量;相对灵敏度是 仪器可以同时检测的大组分与小组分的含量之比;而分析灵敏 度则指输入仪器的试样量与仪器输出的信号比。
6.1.2. 质谱法分类
从研究对象来看,质谱法可以分为原子质 谱法(Atomic Mass Spectrometry)和分子质谱 法(Molecular Mass Spectrometry)。 按研究样品性质或应用领域可分为同位素 质谱、无机质谱、有机质谱,此外还有二次离 子质谱,氦质谱等。 按质谱仪器设计原理,主要是质量分析器 类型,可分为静态仪器和动态仪器两大类。 按离子源或离子化技术分类,如高频火花 电离质谱,离子探针质谱,电子轰击质谱、快 原子轰击质谱等。
6.4.3.2. 定量分析 ICPMS最常用的定量 方法是工作曲线法。 更为精确的ICPMS分 析可以采用同位素稀释质 谱法(isotop di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IDMS),即所谓的标准加 入法。
6.4.3. ICPMS的应用
6.都是采用热原子化和离子化, 在一个或多个电热灯丝上将试样分解、原子化和离子化, 而后将生成的离子引入一个双聚焦质谱仪器,测定同位 素比。测量精度在相对标准差0.01%级,相当精确但非 常费时。
通常情况下,质谱分析中所讨论的离子为正 离子。质荷比为离子的原子质量m与其所带电荷 数z之比。因此, 12C H +的m/z=16.035/1=16.035 1 4 13C H 2+的m/z=17.035/2=8.518 1 4
6.3.质谱仪器
6.3.1.质谱仪器的基本组成
6.3.2.分析系统
6.3.2.1.离子源 1.高频火花离子源
6.3.2.2. 质量分析器
3.离子回旋共振分析器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ICR) U zeB c R m
6.3.2.3. 检测器
Faraday杯结构原理图
6.3.2.3. 检测器
电子倍增器示意图
6.3.2.3. 检测器
a不连续打拿极电子倍增器; b 连续打拿极的电子倍增器
可采用稀释、基体匹配、标准加入法或者同位素稀 释法降低至最小。
6.4.3. ICPMS的应用
6.4.3.1.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多元素分析,非常适合于不同 类型的天然和人造材料的快速鉴定和半定量分析,其检 测限优于ICPAES,类似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6.4.3. ICPMS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