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第五版仪器分析仪器分析讲义
(完整版)武汉大学版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适用考中科院的同学)

①. 自然宽度ΔυN 它与原子发生能级间路迂时激发态原子的有限寿命有关。 一般情况下约相当于 10-4 Å
②. 多普勤(Doppler)宽度ΔυD 这是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引致的。故又称热变宽。
碰撞变宽:原子核蒸气压力愈大,谱线愈宽。 同种粒子碰撞——赫尔兹马克(Holtzmank)变宽, 异种粒子碰撞——称罗论兹(Lorentz)变宽。 场致变宽:在外界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引起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分裂而使谱线变宽现象称 为场致变宽。由于磁场作用引起谱线变宽,称为 Zeeman (塞曼)变宽。
例如砷、锑、铋、锗、锡、铅、硒和碲等元素。 固体试样
(1). 试样直接插入进样 (2). 电弧和火花熔融法 (3). 电热蒸发进样 (4). 激光熔融法 分光仪棱镜和光栅 检测器:目视法,摄谱法,光电法 干扰:
光谱干扰: 在发射光谱中最重要的光谱干扰是背景干扰。带状光谱、连续光谱以及光学系统的
杂散光等,都会造成光谱的背景。 非光谱干扰:
与试样组成相仿的标准样品,这就限制了该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分析速度等的提
高。
(2)发射光谱法,一般只用于元素分析,而不能用来确定元素在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状态,
更不能用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基团;对一些非金属,如惰性气体、卤素等元素几乎无法分
析。
(3)仪器设备比较复杂、昂贵。
术语:
自吸Biblioteka 自蚀• 击穿电压:使电极间击穿而发生自持放 电的最小电压。
交流电弧 中
火花
低
4000~7000 较差 4000~7000 较好 瞬间 10000 好
定性分析,矿物、纯物质、 难挥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分 析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绪论

(3) 准确度 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度量.
Er
x
100%
式中:x为试样含量的测定值, µ为试样含量的真值或标准值.
(4) 灵敏度
单位浓度或单位质 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 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 灵敏度,用S表示。 S=dy/dc或dy/dm
0.5
A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1 0.3 0.5 0.7 C 0.9 1.1 1.3
约30万元 0.9万美元
瑞士布鲁克公司
220万元 170万元
WFX13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ICP-AES (Prodigy XP,Leeman公司)
ICP质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红外光谱仪
日立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元素分析仪
药物: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与结构,构效关系研究;
外层空间探索:微型、高效、自动、智能化仪器研制。
现代分析科学发展前沿
中药复杂体系 大气海洋环境
医药食品安全保障
分析科学
生命过程研究
国家安全
基础理论研究
污染排放
装修污染--装修材料会缓慢释放出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其他化学物 质。例如天然石料和陶瓷制品可析出氟化物、硫化物和铅、镍、 铬、钴等金属物质,这些析出物可以通过污染饮食、接触皮肤或 形成气溶胶而进入人体。常用的油漆、涂料、塑料等都含有铅。
(7) 分辨率
指仪器鉴别相近两组分产生信号的能力。各类型仪器
分辨率指标不同。
如:色谱指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度;
光谱仪指将波长相近两谱线分开的能力。
5版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十七章 计算机与仪器分析课件

H0 = 1 bit 实验后: H =0 故信息量: I = H0 - H = 1 bit
如果采用仪器分析定性,不能将全部组分检测出,如何确定? 例:原子吸收测定含铜、锌试样(组成未知)。
仅测定出Cu2+时的信息量,测定出Cu2+ 、 Zn2+时的信息量 分别是多少?(阴离子不能检测)。
换时,保持输入量。
(2) 干扰及其抑制
干扰源:电器,电机等
通过阻抗耦合、电场耦 合、磁场耦合等途径进入数 据采集系统。
如右图所示
加屏蔽线,正确接地, 屏蔽线应接现场地。
Nyquist采样规则
计算机处理的任何变量都只能是分立取值,数组;如果 要无限精确描述一个连续量----采样间隔为零;受采样速度, 存储空间限制,实际不可能也不必要。
单纯灵敏度高不能保证有低的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限; 检测限与B有关, B来自随机噪声,信号变化可能被 噪声淹没。
3. 信噪比(S/N)的提高
途径:a. 改善信号的测量技术; b. 信号经过适当处理; c. 优化。
(1) 信号的平均: 噪声信号
yN yN / n
(2) 滤波和调制
四、信号处理技术
technology of signal process
即
1 p1 p2 2
则
H ( 1 , 1 ) 1 bit 22
同理 H (1 , 1 , 1 , 1 ) 2 bit 4444
信息量和熵
熵是事件不确定程度的度量,不确定程度越大,熵就越
大。对于一个概率密度为p(x)的连续型分布熵的定义为:
H[ p( x)] p( x)lg p( x)dx
分析化学 第五版 下册 (武汉大学主编 着)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仪器分析习题答案-光谱分析部分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2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2-7因为对于一级光谱(n=1)而言,光栅的分辨率为:36005720=×=×===光栅的刻痕密度光栅宽度N nN R 又因为:λλd R =所以,中心波长(即平均波长)在1000cm -1的两条谱线要被该光栅分开,它们相隔的最大距离为:cm -128.036001000===R d λλ2-10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电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而不同电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较大,因此在不同电子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的波长差异较大,能够被仪器分辨,所以显现线光谱;分子光谱的产生既包括分子中价电子在不同电子能级之间跃迁,也包括分子中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较小,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的波长非常接近,不能被仪器所分辨,所以显现为带光谱。
武汉大学仪器分析讲义教案23

23.5. 分子质谱基本操作技术
23.5.3.影响分辨率和灵敏度操作条件 1.分析器入口主缝(S1)和分析器出口接收缝(S2)的大小;2.离 子源推斥、引出、聚焦等电极电位及与静电场电压匹配性;3.噪 声信号;4.分析系统真空度;5.要尽量防止离子源、分析器污染; 6.扫描速度适当;7.分辨率选择。
23.6.3. 分子质谱定量分析
23.6.3.1. 质谱直接定量分析
质谱直接定量分析有几个基本假设或条件:
1.组分特征峰及强度不受样品中其他组分或本底干扰。 2.样品中任何组分的离子流强度与其在进样装置中的分压呈 正比。 3.样品中存在具有相同特征谱峰的组分,发生质谱峰叠加时, 叠加峰的强度是各被叠加峰强度的线性累加。 单一组分定量: 可在质谱上确定合适的m/z值,其峰高与组分浓度呈正比, 这个技术称为选择离子检测。 混合的样品多组分定量: 各组分特征峰无叠加,可以代表各个组分具有特定m/z值的 质谱特征峰强度作为定量依据。若组分特征峰发生叠加,则需通 过叠加特征峰强度的线性累加方程计算各组分含量。
质谱不是光谱,是物质的质量谱。质谱中没有波长 和透光率,而是离子流或离子束的运动,有类似于光学 中的聚焦和色散等离子光学概念。 分子电离后形成的离子经电场加速从离子源引出, 加速电场中获得的电离势能z e U转化成动能[Kinetic Energy,KE,SI单位为焦尔(J)]1/2 m2,两者相等,即
23.3.3.5.快原子轰击源
快原子轰击源(Fast Atomic bombardment Sources, FAB)主 要用于极性强、高分子量的样品分析。
23.3.3.6. 激光解吸电离源
激光解吸电离源(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Sources,LD) 是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的新电离源。它利用一定波长的脉冲 式激光照射样品使样品电离,被分析的样品置于涂有基质的样品 靶上,脉冲激光束经平面镜和透镜系统后照射到样品靶上,基质和 样品分子吸收激光能量而气化,激光先将基质分子电离,然后在 气相中基质将质子转移到样品分子上使样品分子电离。激光电离 源需要有合适的基质才能得到较好的离子产率。因此,这种电离 源通常称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cription /Ionization, 简称MALDI)。
武汉大学(第五版)仪器分析13导论1幻灯片PPT

〔2〕 第二类电极
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例:Ag︱AgCl︱Cl- (a)
AgCl + e Ag + Cl-
电极电位为: EE A OgC l0 /.A 0g5 lg a9 C- l 应用:测定阴离子、常用作参比电极
〔3〕 第三类电极 金属与两种具有共同阴离子的难溶盐(或
难离解的络离子)组成 例:Ag︱AgC2O4,CaC2O4 Ca2+ 应用:测Ca2+ 例:Hg︱Hg-EDTA电极
13.9.3电分析化学方法的特点
1.快速 极谱法— 一次同时测定几种元素
2.准确度高 精细的库仑滴定分析法—— 理论相对误差仅为0.0001%
3.灵敏度高 脉冲伏安法——测水中痕量砷,最低含 量达10-9 %
极谱催化波——检测矿石、金属中的 稀有元素10-9~10-11,最低10-12mol/L
极谱催化波、脉冲极谱、溶出伏安 法——微量、超微量组分的测定
6.易于自动控制,仪器简单 7.用于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化学反
应机理和历程的研究。
13.9.4 应用(补充) 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
临床化学
本章小节 1.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
2.电极类型〔按用途分〕 3.液相传质过程
充电时,随着NiOOH浓度的增大,Ni(OH)2浓度的减小, 正极的电势逐渐上升;而随着Cd的增多,Cd(OH)2的减 小,负极的电势逐渐降低;当电池充满电时,正极、负 极电位均到达一个平衡值,二者电势之差即为电池之充 电电压。
放电时,反响逆向进展
NiOOH + H2O + e→ Ni(OH)2 + OHCd + 2OH- - 2e→ Cd(OH)2
武汉大学第五版仪器分析原子吸收

2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当有辐射通过自由原子蒸气,且入射辐射的频率 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一般情况 下都是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就要 从辐射场中吸收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电子由基态跃 迁到激发态,同时伴随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
1955年Walsh发表了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 用”( The application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a to chemical analysis),解决了原子吸收光谱的光源问题,50年代末 PE 和 Varian公司推出了原子吸收商品仪器。Hilger, Varian Techtron 及Perkin-Elmer公司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发展 了瓦尔西的设计思想。到了60年代中期,原子收光谱开始进入 迅速发展的时期。
(3)压力变宽(碰撞变宽)ΔVC
(4) 场致变宽 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 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
(5)自吸变宽 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 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 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
T [ D ( L R N ) ]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 在1802年,伍朗斯顿(W.H.Wollaston)在研究太 阳连续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
1817年,弗劳霍费(J.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 续光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由于当时尚不了解产 生这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弗劳霍费线。
0
为什么要采用锐线光源?
如果用连续光源,则吸收的光的强度只占入射 光强度的极小部分,使测定的灵敏度极差。
武汉大学第五版仪器分析红外PPT课件

饱和-C-H
-CH3(2960,2870)
(3000-2800) -CH2(2930,2850)
C-H
3000 左右
不饱和=C-H 末端=CH(3085) (3010~3040)
不饱和C-H 较弱(2890)、较强(3300) (2890~3300)
ArC-H 比饱和 C-H 峰弱,但峰
(3030)
2)多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更为复杂(原子多、化学键多、空间结构复
杂),但可将其分解为多个简正振动来研究。
简正振动 整个分子质心不变、整体不转动、各原子在原地作简谐振动且
频率及位相相同。此时分子中的任何振动可视为所有上述简谐振 动的线性组合。
简正振动基本形式 伸缩振动: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变化但键角不变的振动。 变形振动: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但键长不变的振动。又称
基团频率位于4000~1300cm-1之间。可分为三个区。
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
醇、酚、酸等
O-H 3650~3200 3650~3580 低浓度(峰形尖锐)
3400~3200 高浓度(强宽峰)
N-H 3500~3100
胺、酰胺等,可干扰 O-H 峰
饱和(3000 以下)与不饱和(3000 以上)
近)
质量m大,化学键的振动波数低. 如:mC-C(1430cm-1)<mC-N(1330cm-1)<mC-O(1280cm-1)(力常数 相近)
经典力学导出的波数计算式为近似式。因为振动能量变化是 量子化的,分子中各基团之间、化学键之间会相互影响,即分 子振动的波数与分子结构(内因)和所处的化学环境(外因) 有关。
1)电子效应:引起化学键电子分布不均匀的效应。
仪器分析(讲义)

第一章引言内容提要: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L级,甚至更低。
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g、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相对误差较大。
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关系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必须与试样处理、分离及掩蔽等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能完成分析的全过程。
仪器分析有时还需要采用化学富集的方法提高灵敏度;有些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分析法,由于涉及大量的有机试剂和配合物化学等理论,所以在不少书籍中,把它列入化学分析。
应该指出,仪器分析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多种仪器方法的组合。
可是这些仪器方法在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
它们已不单纯地应用于分析的目的,而是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化学理论和实际问题。
因此,将它们称为“化学分析中的仪器方法”更为确切。
武汉大学第五版仪器分析.光谱法仪器与光学仪器课件

一定波段的光进入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狭缝的选择:
一般来说,狭缝越小,光谱的分辨率越高,越接近真 实光谱.但狭缝太小光信号太弱,检测器难以有效测到光信 号.
所以,如果需要得到高分辨率光谱,可以采用较小宽度 的狭缝.
如果进行定量测定,则适当采用较大宽度的狭缝.
优秀课件,精彩
现代分析仪器多配有计算机完成数据采集、信号处理、 数据分析、结果打印,工作站软件系统;
优秀课件,精彩
15:16:31
无限!
36
2
棱镜的顶角α 越大或折射率n越大,角色散率越大,分开
两条相邻谱线的能力越强,但顶角越大,反射损失也增大,
通常为60度角;
优秀课件,精彩
15:16:31
无限!
19
(2)分辨率
相邻两条靠得很近的谱线分开的能力:
R b dn d
;两条相邻谱线的平均波长;△λ:两条谱线的波长差;
特点:带宽较宽,透射效率低。用于较简单的定量测定, 便宜,较好的热稳定性。
2、干涉滤光片---由两层半透明银膜和银膜间的介电薄膜 (氟化钙或氟化镁)组成。 可获得较窄的辐射宽带。 波长选择性比吸收滤光片好。
优秀课件,精彩
15:16:31
无限!
17
(三)棱镜—根据光的折射现象进行分光
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波长长的光, 折射率小;波长短的光,折射率大。
15:16:31
无限!
30
(4)光栅与棱镜的比较
作为色散元件,光栅比棱镜要好: 光栅的色散几乎与波长无关 在相同色散率时,光栅的尺寸要小 光栅对棱镜不适用的远紫外远红外区可以用 光栅的杂散辐射,高级光谱干扰等问题已经可以解决 比较高的光栅价格已经降下来
武汉大学仪器分析讲义教案07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7.2.5.2.单色器—电子能量分析器
2. 筒镜电子能量分析器
7.2.5.2.单色器—电子能量分析器
3. 检测器
因为原子和分子旳光电子截面都较小,所以从原 子或分子产生并经能量分析器出来旳光电子流仅10-13 10-19A,要接受这么弱旳信号,必须采用电子倍增器, 如单通道电子倍增器或多通道电子倍增器。
7.4.3. 应用
STM试验能够在大气、真空、溶液、惰性气体甚至 反应性气体等多种环境中子级空间辨别旳表 面构造观察,用于多种表面物理化学过程和生物体系研 究;STM还是纳米构造加工旳有力工具,可用于制备纳 米尺度旳超微构造;还可用于操纵原子和分子等。
7.2.4.5. Auger电子能谱
1. Auger电子峰 Auger电子旳能量只与所发生旳Auger跃迁过程有关,
所以它具有特征性,可据此进行定性分析。
7.2.4.5. Auger电子能谱
2. 化学环境旳影响
Auger电子能谱能 反应3类化学效应—即 原子化学环境旳变化引 起Auger电子能谱构造 旳变化:
7.2.4.2. Auger电子产额
对于K型跃迁,设发射X射线荧光旳概率为PKX, 发射K系Auger电子旳概率为PKA,则K层X射线荧光旳 产额YKX为:
YKX =PKX/(PKX + PKA) K系Auger电子旳产额为
YKA=1 - YKX
7.2.4.3. Auger电子峰旳强度
Auger电子峰旳强度IA主要由电离截面Qi和Auger 电子发射概率PA决定:
表面涉及微区别析,涉及微电子器件、催化、材 料及高新技术等众多领域。本章简介表面及微区别析 及表征旳措施和技术。
7.1. 概论
武汉大学仪器分析讲义教案01

仪器信号放大倍数有关;而检出限与空白信号 波动或仪器噪声有关,具有明确统计含义。
1.3.3.4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定量测定最低浓度(LOQ)扩展到校准曲线偏离
线性响应(LOL)的浓度范围。 定量测定下限一般取等于10倍空白重复测定标 淮差,或10sbl。这点相对标淮差约30%,随浓 度增加而迅速降低。检测上限,相对标准差是 100%。
1.3.2.2 能源
功能:提供与被分析物或系统发生作用的探
测能源。 类型包括:电磁辐射、场、电能、机械能、 核能等。
例:光分析仪器的光源,X射线衍射仪的X光
管等。
1.3.2.3 信息发生器
检测器 转换器
信息发生器
传感器
1.3.2.3 信息发生器
检测器:通常是一个机械、电或化学装置,
分析仪器是人们感觉器官的延伸
它所测量或所获取的主要是物质的质和 量的信息。以一切可能的(化学的、物理的、 生物医学的、数学的等等)方法和技术,利 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属性,对一切需要加 以表征、鉴别或测定的物质组分(包括无机 和有机组分)及其形态、状态(以及能态)、 结构、分布(时、空)等进行表征、鉴别和 测定,以求对样品所代表的问题有一个基本 的了解。这是当今分析科学也是分析仪器发 展所面临的任务。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科学仪器的创新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 重要内容。发展科学仪器应当视为国家战略。分 析仪器是科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仪器工 业是高技术信息产业。分析仪器的发展是现代科 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之一。 分析仪器的主要应用领域正向生物医学领域转 移.分析仪器本身将不断微型化、智能化.但人 类向时间和空间的两个极限挑战所需的高级精密 仪器也不容忽视.生命过程、生产、科研和社会 活动大量需要的将是在线、非侵入、非损坏、原 位、实时、多维分析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讲义绪论(Introduction)仪器分析是化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经常使用仪器分析方式的原理和仪器的简单结构;要求学生初步具有依照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类仪器分析方式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式的能力。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
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份。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映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信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式。
测按时需利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它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成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式,测按时,常常需要利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它是分析化学的进展方向。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不同,具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µL、µg级,乃至更低。
它比较适用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份的测定。
(2)选择性好。
很多仪器分析方式能够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按时,彼其间不产生干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决,易于实现自动化。
(4)相对误差较大。
化学分析一样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份的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儿。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样为5%,不适于常量和高含量成份的测定。
(5)需要价钱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1-1.仪器分析方式的内容和分类(Classificat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分类:1.光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光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式(1) 分子光谱: 红外吸收可见和紫外分子荧光拉曼光谱(2) 原子光谱: 原子发射AES 原子吸收AAS 原子荧光AFS(3) X射线荧光: 发射吸收衍射荧光电子探针(4) 核磁共振顺磁共振2.电化学分析法溶液的电化学性质用于确信物质化学成份的方式(1)电导法:电导分析法电导确信物质的含量电导滴定法溶液的电导转变确信容量分析的滴定终点。
(2) 电位分析法:二个电极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电位法指示电极的电位与被测物质的浓度关系进行分析电位滴定法溶液电位的转变来指示容量分析的滴定终点)内容 PH计离子选择性电极(F-、I-等) 气敏电极(NH3(3) 电重量分析及电解分离法电重量分析称量电解后电极上析出的重量电解分离各类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析出电位(4) 库仑分析法恒电位库仑分析操纵电位,电流效率100%恒电流库仑分析(5) 伏安法极谱法电流——电压和极化曲线测量物质的含量3.色谱法物理分离方面法同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原理:混合物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二相中的吸附能力、分派系数或其它亲和力的不同作为分离的依据,流动相流(气体或液体)流动使各组分分离的方式。
流动相——气相:气相色谱法——液相:液相色谱法4.质谱法——有机物分子组成的测定原理:回旋加速器中,分子中的各类形成的离子,按荷质比大小分离开取得质谱图,从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5.放射化学分析——利用同位素6.热量分析教学安排:绪论光化学导论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叶明德原子发射紫外与可见——程亚倩色谱法——陈帆电化学分析法——缪谦仪器分析实验 15个(实验60学时,理论为48学时)§1-2 分析方式的选择要求准确度在%,关于含量较高>1% ——化学分析法关于低含量<1%,乃至10-4 %以下痕量——仪器分析法即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是扬长避短,相互配合。
§1-3 仪器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仪器分析从对象上分:无机分析——无机物有机分析——有机物(1) 有机四大谱:红外——有机物的基团紫外——有机物的共轭体系核磁——有机分子中氢原子的结合方式质谱——有机分子量结构(2) 环境分析化学:试样复杂含量极低——环保局(3) 其它领域:自来水厂药检所商检卫生防疫站化工厂§1-4 仪器分析的进展趋势(Developing Instrumental Analysls)在二十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由于物理学和电子技术的进展并被引入到分析化学中、显现了由经典的化学分析进展为仪器分析的新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专门是一些重大的科学发觉,为新的仪器分析方式的成立和进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Bloch F和Purcell E M发明了核磁共振的测定方式,取得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Heyrovsky J发觉了在滴汞电极上的浓差极化,开辟了极谱分析法、获195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Martin A J P和Synge R I M开辟气相色谱分析法,获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二十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运算机应用为要紧标志的信息时期的来临,给科学技术的进展带来了庞大的冲击,分析化学进入了第三次变革的时期。
运算机的应用可使操作和数据处置快速、准确与简便化,显现了分析仪器的智能化。
各类傅里叶变换仪器接踵问世,比传统的仪器具有更多的功能和优越性,如提高灵敏度、快速扫报、便于与其他仪器联用等。
生产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对分析化学提出新的课题。
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材料科学,60—70年代进展起来的环境科学都增进了分析化学学科的进展。
80年代以来。
生命科学的进展正在增进分析化学又一次庞大的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需要对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
对生物药物分析,对超痕量、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如单个细胞内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析和对生物活体进行分析。
质谱在扩大质量范围、提高灵敏度、软电离技术方团的进展,使其愈来愈适用于生物大分子及热不稳固化合物的测定。
电化学微电极技术的显现,产生了电化学探针,可用来检测动物脑神经传递物质的扩散进程,进行活体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的进展为多肽、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提纯和分离分析提供了可能。
材料的各类宏观物理性能(强度、硬度)、化学性能(催化、抗老化等)不仅与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平均含量有关,还取决于组成该材料的各类原于的微观层次的特定排列、空间散布。
表面和微区的分析现今已很重要。
X射线荧光分析和电子能谱是这种分析的重要手腕。
红外遥测技术在环境监测〔大气污染、烟尘排放等)、流程操纵、导弹、火箭飞行器尾气组分测定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能够在白天及夜晚进行监测。
在对河流质量进行周期性的监测操纵中,电化学的pH计、电导仪、溶解氧及氧化还原的在线传感器起着专门大的作用。
信息时期的到来,给仪器分析带来了新的进展。
信息科学主若是信息的搜集和处置。
运算机与分析仪器的结合,显现了分析仪器的智能化,加速了数据处置的速度。
它使许多以往难以完成的任务,如实验室自动化,图谱的快速检索,复杂的数学统计可轻而易举得以完成。
此刻傅里叶变换技术已经普遍地应用到仪器分析方式里,大大提高了测量的信噪比,使这些方式加倍灵敏。
信息的搜集和变换要紧依托于各类传感器。
这又带动仪器分析中传感器的进展,显现了光导纤维的化学传感器和各类生物传感器。
联用分析技术已成为当前仪器分析的重要进展方向。
将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专门是分离方式(如色诺法)和检测方式(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法)的结合,聚集了各自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能够更好地完成试样的分析任务。
1.各类仪器联用GC——IR(气相色谱与红外)GC——MS(气相色谱与质谱)2.为新兴学科提供新的仪器如环境科学大气中ppm——ppb的SO2 NOxO3自动持续监测3.分析化学本身的理论和技术正在进展仪器分析要紧参考书:(1)Skoog D A,West D M: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Saundern College Publishing, 2ed.,1980;1980;金钦汉译:仪器分忻原理,第二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
(2)Chritian G D 著,王镇浦、王镇棣译:仪器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方惠群.史坚、倪君蒂:仪器分析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邓勃、宁永成、刘密新:仪器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5)赵藻藩、同性尧、张悟铭、赵文宽: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高鸿主编:分析化学前沿,北京,科学出版让,1991。
(7)朱明华、施文赵主编:近代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8)北京大学教材:仪器分析教程,1997。
(9)., et al., Analytical Chemistry,李克安、金钦汉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一章光学分析法引论(An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Analysis)光学分析法是依照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彼此作用而成立起来的一类分析化学方式。
这些电磁辐射包括从γ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所有电磁波谱范围,而不只局限于光学光谱区。
电磁辐射与物质彼此作用的方式有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与、衍射、偏扳等。
光学分析法能够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历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式。
光谱法可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原于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转变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属于这种分析方式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于吸收光谱法(AAS),原于荧光光谱法(AFS)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等。
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转变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
属于这种分析方式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分于荧光光谱法(MFS)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PS)等。
非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彼此作历时,测量辐射的某些性质,如折射、散射、干与、衍射和偏振等转变的分析方式。
非光谱法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的跃迁,电磁辐射只改变了传播方向、速度或某些物理性质。
属于这种分析方式的有折射法、偏振法、光散射法、干与法、衍射法、旋光法和圆二向色性法等。
本讲义要紧介绍光谱法。
若是依照电磁辐射和物质彼此作用的结果,能够产生发射、吸收和联合散射三种类型的光谱。
仪器组成:(1) 能源提供能量,(2) 能量与被测物质彼此作用(3)产生被检测讯号§1-1 电磁辐射的性质(Properties of E1ectromagnetic Radiation)波粒二象性:△E = hν= hc/λh=6.626x10-34J·s; C为光速。
光子的能量可用J(焦耳)或eV(电子伏)表尔。
eV经常使用来表示高能量光子的能量单位,它表示1个电子通过电位差为1v的电场时所取得的能量。
leV=(1240nm),或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