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青海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部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指针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设立相应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合理的经济手段和政策激励措施,以激发各参与方积极主动参与到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中。
生态环境部作为对流域生态环境负责的部门,需要积极推动和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构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环境和经济体系。
一、补偿标准的确定在确定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首先要明确补偿标准的确定原则,根据流域内生态环境受损程度和生态修复成本等因素,制定补偿标准和规范。
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流域的特殊情况,实行差异化的补偿标准,以确保对生态环境受损的公平补偿,促进全面的生态保护工作展开。
二、各参与方的责任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而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更需要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
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生态环境部需要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包括地方政府、企业、居民等,明确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义务和责任,以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于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效推动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部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对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推进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补偿资金的有效使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
四、法律法规的支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以确保生态补偿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部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以促进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激励机制的建立除了强制性的补偿机制外,生态环境部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给予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一定的奖励,以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促进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积极性,推动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总结起来,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生态环境部的积极推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正文:----------------------------------------------------------------------------------------------------------------------------------------------------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2015年1月13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1月27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生态文明,是指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为理念,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的社会形态。
本条例所称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为实现生态文明而从事的各项建设活动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全省应当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五条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规制度,坚持用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依法制裁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六条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系统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专项改革与综合试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生态领域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相结合。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785号建议的答复
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785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21.06.25•【文号】财预函〔2021〕51号•【施行日期】2021.06.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785号建议的答复财预函〔2021〕51号青海代表团:你们提出的关于持续加大三江源地区国家投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政策差别化支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关系全国生态战略安全和长远发展。
贵团提到的青海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民生水平不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情况。
近年来,财政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的部署要求,结合财力状况加大对青海省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力度,由青海省结合本地实际,在政策框架内,按规定统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加大对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持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2021年,中央财政下达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46.18亿元,同比增长18%,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是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一般性转移支付。
2021年,中央财政已下达青海省均衡性转移支付493.33亿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63.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7.4%。
三是专项转移支付。
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青海省林业草原转移支付32亿元,用于支持天然林保护全覆盖、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防沙治沙,完善生态护林员政策,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支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
此外,“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81.06亿元,支持青海省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有效改善了青海省自然生态质量。
青海生态价值制度
青海生态价值制度【最新版2篇】目录(篇1)一、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背景和意义二、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具体内容三、青海生态价值制度对当地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正文(篇1)一、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背景和意义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拥有独特的生态价值。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青海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价值制度的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具体内容青海省生态价值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补偿机制:青海省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者和使用者给予经济激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2.绿色产业发展:青海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3.生态文明建设:青海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教育、生态文明创建等活动,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4.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青海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三、青海生态价值制度对当地的影响和未来发展青海省实施生态价值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青海省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2.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提高: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教育的普及,当地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得到了提高,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青海的良好氛围。
目录(篇2)一、生态价值制度的概述1.生态价值制度的概念2.生态价值制度的重要性3.生态价值制度的核心原则二、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实践1.青海省的生态价值制度建设2.青海省在生态价值制度实践中的创新和挑战3.青海省生态价值制度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三、生态价值制度的未来展望1.青海省在生态价值制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2.生态价值制度在中国的推广和深化3.全球范围内生态价值制度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正文(篇2)一、生态价值制度的概述1.生态价值制度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生态系统的价值和重要性,并通过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实现。
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知识测试题
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知识测试题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本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工作,适用本条例。
A、行政区域内B、各行政单位C、各级人民政府3、每年()月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A、7B、8C、94、()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相结合,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建立和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A、县级以上B、乡级以上C、省级以上D、市级以上5、()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做好本单位、本区域内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A、企事业单位B、国家单位C、人民团体D、其它组织6、对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A、集体B、个人C、集体和个人7、提倡和鼓励()相互参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和体育等活动。
A、各族人民B、各少数民族C、各民族公民8、第七条()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A、省级以上B、县级以上C、乡级以上D、市级以上9、()应当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习俗、传统节庆、传统文艺、传统工艺、传统技能、传统体育,发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A、省级以上B、县级以上C、乡级以上D、市级以上10、第三十六条本条例自2019年()月1日起施行。
A、5B、6C、7D、8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
A、加强民族文化体育设施建设B、支持民族文化和体育事业C、开展民族文化体育活动D、丰富各民族群众文化体育生活2、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和个人()。
A、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B、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C、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应当保持距离D、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互不干涉3、任何组织和个人()。
A、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B、不得收集、提供、制作、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C、不得宣扬和传播宗教极端思想;D、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行为。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指在流域范围内,通过对流域内各类生态服务进行评估和补偿,以促进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流域内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域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严重。
为了保护和修复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应运而生。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促进流域内各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通过对生态服务的评估和补偿,可以激励流域内各方主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流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提升,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1.公平性原则: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应确保各方主体在生态服务补偿中获得公平的待遇,避免资源利益的不均衡。
2.可持续性原则: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应以促进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保生态服务的持续供给和可持续利用。
3.差异化原则: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供给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补偿政策和措施。
4.多元主体参与原则: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应鼓励流域内各方主体积极参与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形成多元化的参与格局。
三、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1.生态服务评估:通过对流域内各类生态服务进行定量评估,确定各方主体应获得的补偿金额。
2.补偿基金设立:设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基金,用于收集和管理各方主体的补偿款项。
3.补偿标准制定:根据生态服务评估的结果和各方主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补偿标准,确保补偿金额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4.补偿资金分配:根据补偿标准和各方主体的补偿金额,进行补偿资金的分配和支付。
5.补偿效果监测与评估:定期对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补偿政策和措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24•【字号】青政办〔2021〕88号•【施行日期】2021.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21〕8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省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24日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年,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青海全面步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阶段,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成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发展主题,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更加重大,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
为推进“十四五”时期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据《“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制定本规划。
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青海为例
———以青海为例□唐诗瑶一直以来,黄河流域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和生态屏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现状,认真分析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方针政策。
有着“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是中国重要的生态防线,其战略地位不可替代,青海地区生态治理成效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将有效带动该区域“十四五”时期的全面发展。
青海根据党中央对黄河问题的重要决策部署,把重点保护、重点管理、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作为重点,着力构建“两屏护水、三区联治、一群驱动、一廊融通”的青海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格局。
黄河上游生态治理的必要性(一)黄河上游资源条件与战略地位黄河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走廊,拥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沿岸生态系统十分丰富,具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
同时,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带,汾渭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区作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近三成的粮食和肉制品产自该区域。
此外,黄河流域也是重要的能源流域,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储量超过全国总储量的50%,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
上游地区的峡谷众多,非常有利于高坝大容量机组电站的建设,巨大的库容为黄河流域的电站滚动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黄河上游水力发电占全国总量的6%,是全国著名的水电“富矿”。
(二)黄河上游生态治理的历史现实意义长期以来,黄河沿岸地区频繁遭受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尤甚,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威胁沿岸人民的人身安全,还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给沿岸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
据统计,从先秦至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经历了26次改道,发生了1500余次决口,北至天津,南达江淮。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与黄河水害作斗争,虽然黄河经过多次治理,但受到生产力和社会体制的限制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黄河两岸民众的美好愿望也没有得到满足。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28•【字号】青政办[2011]229号•【施行日期】2011.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青政办〔2011〕229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试行)》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试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财发〔2011〕85号)精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畜牧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省草原牧区实际,现就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试行)。
一、充分认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重要意义草原是我省最大的生态屏障,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民增收,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国务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决定,2011年起在全省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加快草原保护,建设草原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省草原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而且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牧民增收,同时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意义重大。
为此,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保护草原生态安全,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牧区“四个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加大工作力度,务必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取得实效。
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知识测试题
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知识测试题单位: 姓名: 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1、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应当践行,加强,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
2、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实行领导、负责、协同配合、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推动;创新,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
5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完善,合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国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促进资源开发利用惠及各民族群众。
6、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7、各类干部培训机构应当将、和纳入培训内容。
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帮助和支持,注重培养。
9、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文化、生育政策等制度实施,不得利用宗教妨碍社会秩序、和。
10、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或者其他理由干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1、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等应当加强()研究。
A、民族团结B、民族团结进步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本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工作, 适用本条例。
A、行政区域内B、各行政单位C、各级人民政府3、每年()月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A、7B、8C、94、( )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相结合,统 一部署,统一实施;建立和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机 制,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A 、县级以上B 、乡级以上C 、省级以上D 、市级以上5、()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做好本单位、本区域内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0.20•【字号】青政办〔2016〕195号•【施行日期】2016.10.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草原资源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青政办〔2016〕19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0月20日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2016—2020)的通知》(农办财〔2016〕10号)精神,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推进草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草原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安排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我省自2011年起,在全省草原牧区实施了五年为一个周期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牧民生活改善。
全省共落实天然草原禁牧2.45亿亩,草畜平衡2.29亿亩,牧草良种补贴450万亩,生产资料综合补贴17.2万户,核减超载牲畜570万羊单位,天然草原基本实现草畜平衡。
监测显示,2015年牧区六州天然草原平均产草量比政策实施前提高2.5个百分点,植被盖度提高3.4个百分点,植被高度提高5.9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草原补奖政策是一项社会认同、群众称赞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十三五”期间,中央决定继续实施草原补奖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加快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特色畜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又一次重大机遇。
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补偿机制 保护生态系统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系统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系统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在中国,为了应对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政府实施了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补偿机制,成为保护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划定一定的范围和边界,明确不可破坏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区域。
通过设置红线,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在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了包括土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红线区域。
这些区域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价值,不允许进行破坏性开发和利用。
例如,湿地、水源涵养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被列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可以有效地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二. 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的经济手段。
通过生态补偿,可以促使资源开发者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在中国,政府通过立法等手段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在各地实行生态补偿激励政策。
具体措施包括:推行生态补偿制度,对生态受损区进行经济补偿;设立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支持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项目;开展生态环保项目评估,对环境效益进行经济评估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资源开发过程中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 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关系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补偿机制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关联、相互支持。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为生态补偿提供了依据和基础,而生态补偿机制则可以促进生态保护红线的有效实施。
首先,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为生态补偿提供了基础。
通过划定红线,可以明确保护区域和限制开发的范围,为生态补偿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资源开发者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并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补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11.18•【文号】•【施行日期】2018.11.1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2018年11月18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同时要看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无序开发与恶性竞争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区域发展机制还不完善,难以适应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
为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现就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围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有效有序运行。
青海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战略研究
摘
要: 青海省地处 中国的西部 , 兼具保护 自身和 国家生态安全和在经济欠发达的基础上缩 小与发达差距 的二重
性, 即一 方面各族人 民有着强烈 的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和 不断满足 日益增 长的物质 文化 生活需要 ; 另一方面 , 需要承 还 担 自身和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在发 达地 区无偿享受环境保护 的好处 , 已致 富奔小康的 同时, 旱 青海省诸 多地 区
还 在 致 力 于 解 决 生计 、 决 “ 饱 ” 解 温 问题 。 了加 快 建立 科 学 合 理 的 生 态补 偿 机 制 , 生 态补 偿促 进 国 家地 区经 济 发展 , 为 以
让青海省的人 民分享全 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成果 。中央政府应统筹 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东
源 区 , 中 国水 资 源 安 全 战 略 基 地 , 是 中 国 和 全 球 重 要 的 是 也
二 、 海省 建立 生态 补偿 机制原 因 青
建立 生态补偿 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 措 , 有利于推动环 境保护工 作实现从 以行政手段 为主向综合运 用法律 、 经济 、 技术 和行 政手段的转变 , 有利 于推进资源 的可 持续利用 , 加快环境友好 型社会建设 , 实现不 同地区 、 同利 不 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
中西 部 是 经 济发 展 的 共 同体 , 济利 益 和 社 会 利 益是 一致 的 经
关键词 : 青海省 ; 生态补偿机制 ; 战略研究
中 图 分 类号 : 146 F2.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0 0 0 — 12 0 17 — 9 X 2 1 )9 0 5 — 2
水平 , 分享经济社会发展 的成果 ,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鉴于 青海 省在全 国生态 环境链 中的重要作 用 , 国家在青海省先后 实施 了如 “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 “ 、退耕还林 , 退 牧还 草” “ ,生态公益林建设 ”等一 系列具有生态补偿含义的
青海生态价值制度
青海生态价值制度【实用版6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概念与意义三、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主要内容四、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实施与成果五、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启示与推广六、结语正文(篇1)一、引言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近年来,青海省积极探索并实施生态价值制度,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推动绿色发展。
本文将从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概念与意义、主要内容、实施与成果、启示与推广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概念与意义青海生态价值制度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将生态资源和生态服务转化为可度量、可交易、可收益的资产和价值,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这一制度具有以下意义:1.体现生态资源的价值,推动生态保护与恢复;2.激励各类主体参与生态保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3.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三、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主要内容青海生态价值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补偿制度:通过对生态资源损失和生态服务减少的区域进行补偿,保障生态资源权益;2.生态产权制度:明确生态资源的产权归属,促进生态资源有序开发和利用;3.生态交易制度:建立生态资源交易平台,推动生态资源在市场化条件下合理配置;4.生态金融制度:发展绿色金融,为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实施与成果青海生态价值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2.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3.社会参与度提高,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五、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启示与推广青海生态价值制度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2.创新制度设计,促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3.构建多元化参与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六、结语青海生态价值制度为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农村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对于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体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如清洁的空气、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的农业开发、资源掠夺式利用以及工业污染的转移,农村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修复和保护这些受损的生态系统,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应运而生。
农村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那些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或者因生态保护而利益受损的主体进行经济补偿,激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态保护行动。
这一机制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在过去,农民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可能会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或者开垦荒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而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农民能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从而主动转变生产方式,采用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农业技术。
例如,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养殖等,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生态补偿的激励下,农村地区可以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
这些产业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比如,一些山区农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再者,农村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补偿资金可以用于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还可以用于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的函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4.16•【字号】青发改生态函〔2020〕296号•【施行日期】2020.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立法工作,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的函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扶贫局、省能源局、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是落实生态文明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制度保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8〕1号)精神,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生态保护补偿立法研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2020〕131号)要求,全面配合国家做好生态保护补偿立法研究的相关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做好条例的立法研究工作,我们起草形成了《青海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方案》。
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生态保护补偿立法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有关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二、落实责任,明确任务。
请各相关部门认真对照工作方案中的十二项研究专题任务要求,加强各自领域相关内容研究,抓紧启动梳理研究工作,于5月25日前将专题研究材料报省发展改革委(生态文明建设处),同时抄送省财政厅和省自然资源厅。
三、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请各相关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抓紧推进相关工作。
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听取基层同志、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附件:青海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方案联系人:张晓红联系电话*************(传真)邮箱:****************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4月16日附件青海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和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8〕1号)精神,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做好我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现制定具体方案如下:一、做好立法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落实生态补偿制度。
横纵向 生态补偿机制
横纵向生态补偿机制横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横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解析生态补偿机制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1. 概念与原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和受益者之间进行补偿的制度安排。
其原理在于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进行评估,将生态补偿费用从受益者转移至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实施方法(1)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制定相应的生态补偿政策,明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2)建立生态补偿基金:设立专门的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收集和管理生态补偿费用,并确保补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3)开展生态补偿项目:根据生态补偿政策,开展生态补偿项目,包括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等,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纵向生态补偿机制1. 概念与原理纵向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在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和受益者之间进行补偿的制度安排。
其原理在于通过对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将补偿费用从受益者转移至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以促进区域间的生态平衡和协作发展。
2. 实施方法(1)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各级政府应加强合作,建立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以确保资源受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2)开展生态补偿项目:根据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差异,开展相应的生态补偿项目,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以实现区域间的生态平衡。
(3)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补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生态效益的达到。
三、横纵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和挑战1. 意义(1)促进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激励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
黄河流域山东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黄河流域山东横向生态补偿协议黄河流域山东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是指在黄河流域内,山东省与其他省份签订的生态补偿协议。
该协议的签订旨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一、背景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但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各省份开始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二、协议内容山东省与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省份签订了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保护:各省份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生态补偿标准:各省份根据自身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制定相应的生态补偿标准,确保生态补偿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3.生态补偿方式:生态补偿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
直接补偿是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直接投入,间接补偿是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补偿。
4.监督管理:各省份要建立生态补偿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三、意义黄河流域山东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的签订,有助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该协议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省份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四、总结黄河流域山东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的签订,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该协议的签订,有助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偿机 制 , 能进 一步 推 动全 省 经 济社 会 可持 续 发 才
展。
1 横 向生态 补偿 机制缺 失造成 严重后 果
112 享 受 收益 与分 担 成本 不对 称 。生 态建 设 .. 与环 境保 护是典 型 的公 共 产 品 , 生产 这类 产 品 投 资大 、 见效慢 、 溢 性 强 。在 没 有 生态 补 偿 , 缺 外 又 乏 多元化投 融资 渠道 的情 况 下 , 方 政府 提 供 生 地 态服 务 主要 靠财 政投 资 , 海 通 常没 有 能力 筹 措 青 到提 供大 量生态 服务 所 需 的 自有 财 政 资源 , 至 甚 背 负 巨额财 政赤 字 , 要 为很 多地 区提 供 大量 的 却 生态 服务 , 既使 提供 的生 态服 务在 未 来 能产 生 很 好 的经济效 益 , 由于环境 经济 效益 的滞后 性 , 往 也 往很 难在 短期 内见效 。 1 2 生态 产 品 的供 给严 重 不 足。 由于 横 向生 态 . 补偿 机 制 的 缺 失 , 环 境 保 护 沦 为 青海是 向社会提供大量生态 服务 的地 区以及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地 区, 也是贫 困地 区, 实施生态
立省 战略 , 促进可持续发展 , 构建横 向生态补偿机制尤为重要 。文章提 出了构建横 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 关键词 : 青海 ; 生态 ; 补偿机制
中 图分 类 号 : 16 X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 0 725 {0 8 0 -0 80  ̄: 0 - 4 20 )20 7 -2 1 4
济发展相对落后 , 资源比较丰富 , 而居民并没有得 到资源 利用 的优 先权 , 资源 大规 模 流 向 了经 济 发 达地 区 , 却没 有 相 应形 成 资 金和 技术 的 回流 。青
7 8
维普资讯
构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青海可持 续发展
补偿 , 于“ 使位 生态重 地 ” 的青海 贫 困地 区居 民被 迫 陷人 了“ 温饱还是 要环 保 ” 要 的两难 境地 。 13 最终 的后 果 。生 态 环境 总体 趋 于 恶化 。在 . 中国的地理 分 布格 局 中 , 海 的环 境 状 况 往 往 直 青 接影 响着较 大 区 域甚 至 全 国范 围 内 的生 态安 全 , 从这 个意 义 上 说 , 海 与发 达 地 区实 际上 是 “ 青 一 荣俱荣 、 损俱 损” 一 的生 态关 系 。 目前 , 青海 生 态 环境处 于局 部在 改善 、 总体 在恶化 的局 面 , 如果青 海生态 环境 继续 恶 化 , 在 下游 的发 达 地 区也 无 处 法 “ 善其 身 ” 独 。最 终 , 论 发 达 地 区 , 是 以环 无 还
生态补偿 机制 大致 可 以分 为纵 向生 态补偿 和 横 向生态补偿 两种 类型 。前者是 中央对 地方 的补 偿, 主要通过 中央 财政纵 向转移 支付 的方 式展 开 。 后者则 发 生在 经 济 与 生态 关 系密 切 的区域 之 间 , 是 由生态 受益 区向生态 提供 区支 付一定 的资 金或 以其 他方式 进 行 的补 偿 。与 纵 向生 态 补偿 相 比,
横 向生态 补偿 在 中国几 乎 处 于空 白状态 , 而横 向
生态 补偿机 制 的缺 失 , 恰 是 造成 青 海 环境 保 护 恰 进 展乏力 、 生态破 坏难 以遏制 的主要根 源 , 同时也 严重 影 响了社 会公平 和资源配置 效率 。 11 社会不 公 平 性 日趋 加 剧 。青 海 是 向社 会 提 . 供大 量生态 服务 的地 区以及生态 脆弱 和环境 敏感 地区, 也是贫 困地 区。 由于横 向生态 补 偿机 制 的 缺失 , 造成社 会不 公平性 , 主要表 现在 111 发 展不 公平 。改 革 开放 3 .. 0年来 , 海 经 青
卖” 严重挫伤了生态建设者 的积极性 , , 导致生态 产品( 或生态服务 ) 的供给效率大大降低 , 这在青 海贫 困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贫困地区 自 身财力 严 重匮乏 , 根本无 力 筹 措 足额 资金 来 向社会 提 供 大量 的生态服务 , 如果没有一种从外部注入资金 和提供帮助的机制 , 是不可能真正保护和改善 当 地 生态环境 的 。而我 国长期 以来 资源 和环境 服务 价格一直偏低甚至无价 , 再加上缺乏合理的生态
苏多杰
王养莉
的生态环 境 建 设 项 目则 是 由地 方 和农 户 来 实 施 的 , 青海 贫 困 人 口多 , 而 在青 海 环 境建 设 过程 中 , 如 果只强 调生 态 效益 , 忽视 农 牧 民 的经 济 利益 和 生存 问题 , 就难 以取 得理想 的成效 。因此 , 于生 对
青 海是 三江源 头 , 我 国重 要 的生 态屏 障区 , 是 其生态 环境 的质量 直接关 系到 中下游及 全 国广 大 区域 , 对维 护国 家生 态 环境 安 全发 挥 着 决定 性 的 作用 。抓好青 海 的生态 环 境保 护 , 施 生态 立 省 实
战略 , 建设 生态文 明 , 必须 建立 和完善横 向生态 补
海不 但没有 获得 应有 的 收益 , 而为 经 济发 达 地 反 区承 担 了 部分 发 展 成 本 , 加 了社 会 不 公平 性 。 增 青海 因为担 负 着保 护饮 用 水源 、 态林 、 地 、 生 湿 生 物 多样性等 环境 责 任 而 限制 了 当地 的经 济 发 展 , 但并 没有 因 为 “ 大 局而 舍 小 局 ” 作 的牺 牲 获 保 所
维普资讯
青 海环境
第 1 第 2期 ( 8卷 总第 6 ) 8期
20 0 8年 6月
构 建 横 向生 态 补 偿 机 制 促 进 青 海 可 持 续 发 展
苏 多杰 王养莉 ,
( . 海省委 党校 , 海 1青 青
摘
西宁
80 0 ;. 10 12 西安 市第二 市政 工程 ,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