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患的麻醉处理与管理

合集下载

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休克的分类
导致休克发生的重要环节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影响 有效 循环 血量 的三 因素
血容量 心脏排血量
血管张力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血液分布性休克 阻塞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休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全 血的丢失,血浆量的减少或者自由水的丢失,引起血管 内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最终导致血压下降和微循 环障碍。常见于外伤、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
阻塞性休克
基本原因是对正常循环血流的机械梗阻 造成全身灌注减少,如腔静脉压迫、张 力性气胸、肺栓塞。最常引起阻塞性休 克的临床情况是心包填塞,临床可表现 为颈静脉扩张、心音低钝、奇脉、低血 压。临床处理以病因治疗为主。
休克的治疗原则
早期发现和消除休克的病因至关紧要
在接诊病人时多数病人已经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如心率 加快、血压降低、皮肤湿冷、尿量减少
(三)中心静脉压Βιβλιοθήκη 休克病人只要条件允许,尽量通过中心静脉 置管测定CVP。根据CVP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指 导治疗。中心静脉置管还为术中输液和用药提供 了方便通路。临床分析病情时观察CVP的动态变 化比看绝对值更重要。
(四)尿量
尿量是反映肾脏血液灌注的可靠指标,也间 接反映全身循环情况。监测方法简便,但休克病 人监测尿量要求计量准确,集尿瓶中最好应有滴 管,便于随时了解尿量变化及观察治疗反应。
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比芬太尼强数倍,而且有良 好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可同时保证足够的心 肌氧供应。
休克病人静脉麻醉耐量减少,除低蛋白血症使血 浆游离药物浓度增加外,血管内容量相对减少也 使血药浓度易于升高。因此安全处理休克病人麻 醉的关键是无论选择何种药物,均应小量分次用 药,依据病人反应决定用药总量

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管理的思考

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管理的思考
③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联合集中广谱抗菌药物,最佳在1小时,延 迟不超过3小时。大多数脓毒症休克的抗菌药物疗程一般是7~10天是足 够的,血降钙素原水平检测指导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治疗;
④对于低血压或Lac≥4mmol/L,开始很快输注30ml/kg,一旦确认患者有 脓毒症(或)脓毒症和(或)低血压合并Lac升高,应立即开始复苏,并 在3小时内完成。指南推荐应静脉至少给予30ml/kg的晶体液,胶体液相比 晶体液没有明显的优势;平衡液进行初始液体复苏可降低患者的入院病死 率和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后续补液:评估容量反应性,持续液体正平衡 有害(24或48小时);
知识点回顾
▪ 严重脓毒症被定义为脓毒症发展为器官功能障碍、组织低灌注或 低血压。脓毒性休克的定义是脓毒症尽管进行了大量液体复苏仍 需血管活性药物支持的伴低血压和器官功能障碍者。
知识点回顾
▪ 2016年,Sepsis-3委员会发布了以下新定义:脓毒症是指由宿主 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脓 毒症休克是指脓毒症患者循环、细胞及代谢异常,表现为液体难 治性低血压需血管加压药治疗,并伴有组织低灌注(Lac> 2mmol/L),严重脓毒症的定义被取消。
知识点回顾
▪ 识别高风险的工具包括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和快速序贯 器官衰竭评估(qSOFA),Singer等人建立了简化的qSOFA评分:
①RR≥22次/分; ②收缩压≤100mmHg; ③意识改变(GCS<15),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如果qSOFA评 分≥2,则作为频繁监测以及入住ICU行积极治疗的触发因素。
感染性休克 患者麻醉管 理的思考
副标题
前言
▪ 感染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 休克,常见于肠穿孔、胃穿孔、化脓性胆管炎、阑尾炎、肠梗阻 等疾病,感染性休克的生理病理改变复杂,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生命威胁。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要点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要点

危害性极大,积极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但为了提高小儿治疗依从性,务必辅以相应的护理服务,优化治疗效果,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提升机体健康水平。

2 如何做好小儿肺炎的护理?2.1环境护理:为小儿提供温度适宜、光线柔和、整洁舒适的病房,以室内温度20℃~24℃、相对湿度55%-65%为宜;严格控制病房人员数量,要求探视人员不可逗留过长时间,避免造成较干感染;定时通风换气,促使空气流通,以减少空气污染,促进病情恢复。

2.2心理护理:为患儿提供护理操作前,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主动交谈,保持态度亲切和蔼、语气温柔,以消除患儿抵触心理,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促使患儿积极配合护理操作。

另外,向家长介绍疾病及治疗方面内容,取得患儿家长信任,以及消除家长对患儿病情的担忧心理,使其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2.3病情观察: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记录患儿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联系医生配合处理;重视患儿体温变化,如果体温超过38.5℃,建议使用物理降温,如冰帽、低度酒精擦浴等,针对重症患儿使用以上降温处理方法后无明显效果时,建议使用亚冬眠疗法,如果患儿每分钟呼吸频率超过60次,而婴儿每分钟心率超过180次、幼儿每分钟心率超过160次,提示合并心力衰竭;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提示可能发生肺水肿;发热持续增高/下降后又复升,且合并大量脓性痰,提示可能发生肺脓肿。

2.4饮食指导:如果患儿长期饮食不当,就会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

为此,建议按照少食多餐原则向患儿提供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针对无法进食患儿,采取静脉营养治疗,必要情况下常规留置胃管;高热者,以米汤、牛奶等流食为主,待体温下恢复至正常,再改为半流食。

另外,针对处于恢复期患儿,建议改为营养丰富的高热量食物。

2.5呼吸护理: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舒适体位,促进咳痰,或是在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后,辅以拍背,使痰液尽快排出体外。

另外,通过翻身扣背方对患儿进行排痰,即右手握空拳,从患儿的背部开始,按照由下而上、由内至外原则进行叩击,注意保持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轻/过重无法起到促进排痰效果,或增加患儿不适感。

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麻醉管理与思考

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麻醉管理与思考

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麻醉管理与思考脓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病情凶险复杂、病死率高。

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涉及感染、循环灌注、凝血障碍、内分泌紊乱等多方面病理生理改变。

围术期患者多病情危重,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9岁,170 cm,65 kg。

主诉:腹痛伴发热3天。

现病史:患者3天前上腹疼痛,为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右腹为著,伴发热寒战,体温最高39.5 ℃,遂至当地医院救治,查全腹CT 示:胆总管下段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遂行ERCP治疗,术中因心率快,血压下降至60/3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模糊,考虑感染性休克,暂停手术转入ICU,予以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后为求进一步治疗转至上级医院。

既往史:胆囊切除术后15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癫痫等慢性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9.3 ℃,心率110 次/min,呼吸频率28 次/min,血压70/53 mmHg,血氧饱和度(SpO2)92%,神志不清。

化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1.8×109/L;血红蛋白156 g/L;C-反应蛋白198.4 mg/L。

肝肾功能:白蛋白27.7 g/L;肌酐323 μmol/L;总胆红素87 μmol/L,直接胆红素78.1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31 U/L。

心肌酶、脑钠肽:B型脑利钠肽>35 000 pg/ml;超敏肌钙蛋白378 ng/L。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22 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54.2 s。

检查结果:当地医院CT示胆总管下段结石,双肺炎症性改变,肺气肿;心脏彩超示EF64%,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瓣膜少量反流。

初步诊断:(1)感染性休克;(2)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梗阻性黄疸;(4)心衰;(5)肾功能不全;(6)肝功能不全;(7)凝血功能异常。

外科会诊后拟全麻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麻醉要点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麻醉要点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麻醉要点在治疗合并严重抑郁、紧张、拒食以及兴奋躁动等患者时,临床上可能会为他们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

但是在应用这种治疗办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为患者做好相应的麻醉处理,以此来减轻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问题。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所谓的电休克治疗就是利用短暂且适量的电流来刺激患者的大脑,暂时丧失患者的意识,从而达到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

而本文中提及的无抽搐则是医生在为患者进行通电治疗前,先用静脉麻醉剂以及肌肉松弛剂让患者原本强直性阵挛的肌肉变为松弛性肌肉,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抽搐发作,降低因为患者肌肉抽搐而带来的副作用,让适应症能够进一步的得到扩大,因此这种治疗方法也是属于改良后的电休克。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适应症这种治疗方法的适应人群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患有严重抑郁症;拥有异常消极观念的人,曾经多次尝试自杀;自杀意图以及行为十分明显的自责自罪者;时常处于异常兴奋躁动的人群,且有冲动想要伤害他人;行为缄默、执拗,有明显拒药、拒食以及精神状态处于木僵或者亚木僵的人群;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且处于精神运行性兴奋,或者患有严重的焦虑症、强迫症;出现了明显幻觉、妄想等精神疾病的人群;患有癫痫性精神障碍、分离转换障碍以及严重应激反应等问题的人群;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出现药物不耐受、不适合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必须长期接受治疗的患者。

而这种治疗方法同样有禁忌症,但是大量的临床治疗研究发现,除了对麻醉药物以及肌肉松弛剂有明显过敏问题的患者,针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临床上是没有绝对的禁忌症的。

尽管如此,患者自身患有的疾病可能会增加治疗的风险,而这些问题都需要临床治疗医生高度重视:1、患者最近出现过颅内出血、大脑占位性疾病或者其他增加颅内压的病变;2、心脏功能不稳定的患者,比如患有明显的心脏病、心肌炎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问题;3、患者患有出血或者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问题;4、患者有严重的高血压问题;5、患者有青光眼以及视网膜脱落等眼科疾病;6、患者患有急性重症的全身感染性疾病;7、患者有严重呼吸系统性疾病,比如严重的支气管炎、哮喘以及活动性肺结核等问题;8、患者正在服用对循环以及呼吸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比如利血平片等药物;9、患者的肝肾以及内分泌患有严重的疾病问题;10、患者因为躯体疾病而出现了明显营养不良的问题;11、患者有严重的骨骼、关节以及韧带问题;12、儿童与孕妇不建议采取该治疗办法。

创伤休克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

创伤休克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

创伤休克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创伤休克是一种具有高度危险性和高死亡率的严重医学情况,常见于外伤、各种感染、严重过敏等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

对于创伤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本文将阐述创伤休克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创伤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在手术前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要注意病人的意识状态、血容量、循环系统、呼吸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包括麻醉剂的种类和用量、麻醉方式和麻醉深度等。

麻醉剂的选择麻醉剂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病情、手术操作的程度和手术部位等因素。

常用的麻醉剂包括:1.吗啡: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但也会抑制呼吸和意识,需要控制剂量。

2.芬太尼:作用与吗啡相似,但作用更快,剂量更小,因此可以快速缓解病人的疼痛。

3.丙泊酚:作用快速,安全可靠,麻醉程度易于控制,但也可能引起心肺抑制。

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方式的选择与手术部位和手术操作的程度有关。

常见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脊麻等。

1.全身麻醉:适用于手术部位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手术程度较深的情况。

全身麻醉需要对病人的呼吸、循环和心率进行监测和支持。

2.局部麻醉:适用于手术部位小、手术程度浅的情况,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

3.脊麻:适用于下肢手术和腹部手术等,需要对病人的呼吸、循环和心率进行监测和支持。

麻醉深度的控制麻醉深度的控制需要根据手术的需要和病人的具体情况,避免麻醉过度或过浅。

麻醉过度会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抑制,而麻醉过浅则会使病人感到疼痛和异常不适。

创伤休克病人手术的注意事项在创伤休克病人手术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循环稳定。

创伤休克病人由于血容量减少和血管扩张等原因容易导致血压下降,需要进行循环调节和支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防止感染和出血。

创伤休克病人的免疫和凝血功能受到影响,手术过程中容易感染和出血。

需要对手术器械、手术部位和手术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控制。

休克的临床麻醉规范

休克的临床麻醉规范

休克的临床麻醉规范休克是一种创伤、失血、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以组织灌流、氧合的衰竭的细胞功能障碍为主要的临床综合症。

休克的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血液分布性休克(包括:感染性、神经源性、过敏性、内分泌性等)。

阻塞性休克。

休克病人的处理原则:依据对病情的综合分析判断;分清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休克的处理要本着轻重缓急原则。

一般紧急处理。

1,保持病人安静,有剧烈疼痛和烦躁不安的病人,应考虑镇痛或镇静,以免加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和集体的耗氧量(吗啡2-4mg;或度冷丁25-50mg缓慢静脉滴入);2,病人取平卧位,避免不必要的搬运,下肢抬高15°-20°,以利于静脉的回流;3,根据不同的季节注意分别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高热病人一般采用物理降温,但药物降温需慎重;4,采用高流量的方法充分供氧(鼻导管或面罩等),在无呼吸或呼吸衰竭的病人,应考虑做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保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5,机械通气时避免过高的通气压力,尽可能将氧浓度(FiO²)控制在0.60以下,减少肺氧中毒及对循环的不利影响等。

病因学紧急处理。

1,低血容量性休克。

指血管内有效血容量的减少,包括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血浆和自由水的丢失。

如:常见的出血—静脉回流减少;呕吐腹泻—体液的大量丢失;腹膜炎渗出—有效循环量减少。

早期以迅速恢复有效循环量为主,根据失水和失血的不同情况,快速补充液体和血液。

活动性出血仍未控制时,如肝脾破裂出血,应在抗休克的同时,争取尽早手术止血。

2,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的特点是病情复杂,全身细胞及组织器官受累;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以及感染伴发的体温变化等;后期常发展为多器官的功能障碍综合征。

努力寻找感染病灶,清除感染源,积极控制感染;在抗休克处理感染病灶的同时,应早期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如为高热患者,根据情况使用激素等。

3,心源性休克。

主要由于各种严重心脏疾患引起的急性心泵功能衰竭,导致左心室不能泵出有效足够的血量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感染性休克病人麻醉处理体会

感染性休克病人麻醉处理体会

289感染性休克病人麻醉处理体会孙艳红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289-03感染性休克也称败血症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

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在人体引起的一种微循环障碍状态,致组织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害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年人、婴幼儿、慢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缺陷及恶性肿瘤患者或较大手术后患者尤易发生。

我们对25例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其中化脓性胆管炎14例,肠梗阻7例,胃穿孔3例,阑尾炎l例,肠破裂2例。

年龄3个月~79岁.体重6~72kg.肝功能正常,A S A II~i v级.心电图异常4例(心肌劳累2例,冠心病l例,预激综合症和左前半束枝传导阻滞各l例)。

2麻醉方法、经过及结果2.1术前常规行肝功、肾功、心电、血气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查,术中心电监护,注意尿量与皮温,重症监测PC w P,并测定C O、D02、V02及其血流动力学参数,以针对治疗。

2.2诱导前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PC W Pl6~18m m H g,达到理想充盈压.根据监测结果,输含钠液1000m i~2000m l,再用胶体、中分于羟乙基酸粉(H E S200/0.5)与白蛋白、右旋糖酐或明胶质相比,能维持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故维持时间较长,白蛋白高于l O O g/L或H C T为30%以上时,可不输全血。

2.3诱导插管根据具体病情决定,对昏迷、重危病人、肠梗阻及饱胃者应充分吸02,对烦躁不安,不能合作者,选用对循环抑制轻的全麻药:K T、广0H或地西泮等,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和肌松药,以浅麻醉+肌松药维持为宜。

2.4术中严密观察病人的B P和尿量。

适时合理应用升压药物,注意保护肾功,避免肾功衰竭.感染早期可发生心肌抑制,使血容量、H C T及氧合均达到正常水平,仍可限制C O及C I的进一步增加,难以使D02达到超常值,在灌注压正常而组织低灌注状态仍未改善时(血乳酸高,尿量少),可能与C O降低有关,选用多巴酚丁胺,使心肌收缩力和CO增加,剂量2~1009.kg-1,m i n~.术毕待病人呼吸、意识、肌张力恢复正常后,清理呼吸道,拔除气管导管。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
少 , 、 P T延 长 , 高 度 警 惕 D C的 发 A1 r 则 I 生 。本组有 3例患者 在术 中 P T从正 常 L 值 降至 5 0×1 I以下 , 0/J 且持续进 行性下 降 ,B从 3 减少 至 0 1,T A I F g .gP 、VT从正常 值延长 >10秒, 面渗血不止 。经及 时补 0 创 充F B和新鲜冷冻血浆后 , 术毕 P T>5 L 0× 1 L F 16 ,T Ai 基本 正 常 。 / ,B> .gP 、tt l
剂量复合低 浓度 吸人性 麻醉 药联 合用 于 循环欠稳 定患 者 J 。氯 胺酮 对低 血容 量 性休克及交 感神 经高度 兴奋 的患 者可 能 有心肌抑制 的危 险 , 而咪唑 安定 、 丙 酚 异 对循环均有抑制作用 , 故休 克和心功能不 全患者应慎重 选用 。本 组 主要采 用 依托 咪酯 、 芬太 尼 和 05 ~1 .% %异 氟 醚静 吸
资料 与方 法 20 0 5~2 0 0 9年收治失 血性休 克患 者 8 5例 , 5 男 2例 , 3 女 3例 , 年龄 2 6 0~ 0岁 ; 其 中骨盆 骨折并尿 道破裂 2例 , 肝破 裂 2 例, 脾破 裂 3 , 6例 异位妊 娠 2 8例 , 全身 多 处骨 折 4例 , 开放性 颅脑 损伤 1 。8 3例 5 例患者均烦躁不安 , 或意识淡漠 , 昏迷 , 或 面色及皮肤苍 白 , 口唇发绀 , 四肢寒冷 , 心 率8 0~10次/ 或 听 不 清 , 缩 压 < 5 分 收

di 1 . 9 9 j i n 10 —6 4 . 0 o:0 3 6 /.s . 0 7 s 1x 2 1 . 1
2 0 5. 95
化, 更好地指导液体 复苏 。单 位时间 内观 察尿 量 , 是反 映 肾脏 血 流可靠 的 指标 , 若 尿量 <2 m/j时 , 警惕 肾功 能衰竭 的 0 ls  ̄ 应 发生 。严 重创伤 失血性 休 克易 引起 止血 不 良, 加上大量液体复苏 可降低机 体的凝 血功能。因此 , 在液 体复 苏过 程 中 , 定 应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观察和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24例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生命指征有明显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要以术前准备、方法选择、药物及用药量选择为主,并注意维持患者脏器功能和内环境等。

标签:感染性休克麻醉处理临床疗效感染性休克主要由感染所引起,会导致患者的循环功能出现衰竭症状以及内环境紊乱,如不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很容易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采取有效的麻醉处理措施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所在。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45.5岁,体重为48~70kg。

其中肠穿孔患者为9例,胃穿孔患者为6例,肠梗阻患者为2例,阑尾炎患者为5例,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2例。

患者手术前均病情危重,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压较低、心动过速、血氧的饱和度低、反应迟钝和呼吸急促等,通过采取复苏措施进行治疗后,患者血压低和呼吸急促等临床表现未有明显改善。

1.2 麻醉处理方法24例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措施。

在术前的30min,向患者实施肌内注射0.5mg的阿托品和25~100mg的哌替啶[1]。

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注入0.3mg/kg的托咪酯和2μg/kg的芬太尼,对患者实施麻醉诱导[2]。

仍以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注入0.4mg/kg/h的异丙酚和15~75mg/kg 的羟丁酸钠,并辅以小剂量氯胺酮和肌肉松弛药物,以维持麻醉效果。

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对24例患者均采取全程的抗休克治疗,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尿量、中心静脉压、血糖、心电图和乳酸水平等。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麻醉管理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麻醉管理

2024/4/27
1992 2001 2008 2012
脓毒症被定义为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 脓毒症
器官功能障碍
输液后仍低血压
重度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2016
感染
脓毒症
器官功能障碍,SOFA≥2
脓毒症休克 输输液液后后仍仍低低血血压压,,血血乳乳酸酸>>22mmmm
感染性休克病人的麻醉管理
2024/4/27
提出问题
一.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二.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三.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四.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的时机及药物选择? 五.感染性休克激素使用的时机、剂量、持续时间? 六.Lac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
2024/4/27
一、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心脏充盈压升高而心排血量低或经充分液体复苏达到适量容量和MAP时,仍 存在组织灌注不足的征象,推荐尝试输注多巴酚丁胺20ug/kg.min
2024/4/27
五、感染性休克激素使用的时机、剂 量和持续时间
重症性激素不足:重症患者体内激素含量降低,同时组织对激素的反应 能力降低。
如果经过充分液体复苏和升压药治疗能够恢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则不 建议静脉应用氢化可的松;若不能达到血流动力学目标时建议单次静脉 给予氢化可的松200mg
一.液体复苏:给予充分的血容量支持,迅速恢复循环血容量,以增加心 排血量和运输氧的能力。近年来研究,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70%或SvO2>65%或乳酸清除率>10%作为扩容治疗的生理指标
○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68%~77% 是指肺动脉血中的血氧 饱和度,它反应组织的氧合程度,受氧供和氧耗的影响。SvO2与CO 和CI有高度相关性。常见降低的原因有心输出量下降导致的血循环量 不足、周围循环衰竭、败血症、心源性休克、甲亢、贫血、肺部疾病 等导致的氧合功能减低者。SvO2下降而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耗氧量尚 属正常时,则可证明心排血量也是低的。

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致命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至全身,造成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对于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旨在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同时为其他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本文将探讨休克病人麻醉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休克病人的麻醉分类根据病人的循环状态和麻醉目的,休克病人的麻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全身麻醉:使用全身麻醉药物,使病人进入无意识状态,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从而减少自主神经系统的负荷。

这种麻醉形式适用于病人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需进行较大手术或侵入性操作的情况下。

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主要通过局部麻醉药物的直接作用,使局部感觉神经阻滞,从而实现止痛和麻醉效果。

这种麻醉形式适用于病人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需要局部疼痛区域麻醉的情况下。

3. 血管内麻醉:通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患者体内,以达到快速镇静和痛觉抑制的效果。

这种麻醉形式适用于病情急性恶化,或无法耐受其他麻醉方式的情况下。

二、休克病人麻醉处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时,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处理:休克病人的病情和麻醉需求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考虑到休克病人的循环状态,药物的剂量需要进行调整。

2. 快速有效:由于休克病人生命垂危,麻醉处理需要迅速进行而又能保证病人的安全。

选择快速起效的药物和麻醉技术,以尽量缩短麻醉过程和手术时间。

3. 监测和支持: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同时,需要提供充分的液体和药物支持,维持病人的循环稳定。

4. 术前准备:在进行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时,应提前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肾功能等。

必要时进行特殊检查,如心电图、胸片等,以确保手术安全。

三、休克病人的麻醉技术和药物选择1. 麻醉技术:对于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可以选择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血管内麻醉。

在应用全身麻醉时,可以考虑快速诱导和肌肉松弛技术,以缩短手术时间。

麻醉科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

麻醉科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背景失血性休克是临床麻醉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

为提高麻醉科应对失血性休克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麻醉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失血性休克患者。

三、组织架构1. 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失血性休克抢救工作。

2. 抢救小组:由麻醉科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输血科等相关人员组成。

3. 医疗保障组:负责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和血液制品。

四、应急预案1. 病情评估(1)迅速了解患者病情,评估失血量、失血速度、休克程度。

(2)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3)观察患者意识、皮肤颜色、尿量等指标。

2. 生命支持(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

(3)根据病情,给予输血、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品。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维持电解质平衡。

3. 抗休克治疗(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维持血压稳定。

(2)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肝脾破裂、消化道出血等。

4. 麻醉管理(1)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尽量减少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3)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麻醉深度。

5. 术后处理(1)术后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如保暖、镇痛等。

(3)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

五、应急预案的执行与评估1. 抢救小组接到失血性休克患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抢救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有序地进行抢救。

3. 抢救过程中,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安全。

4. 抢救结束后,对预案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持续改进。

六、附则1. 本预案由麻醉科主任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重大变更,应及时修订。

3. 各相关科室应熟悉本预案,提高应对失血性休克的能力。

麻醉科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麻醉科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麻醉科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此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亦可静注,剂量是1~2ml;肾上腺素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对发生过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4.地塞米松5~10mg静注,继之以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滴;5.氨茶碱静滴,剂量5mg/kg;6.注意头高脚底位,维持呼吸道通畅;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骤,在抢救中应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治疗,特别是抗休克治疗和维护呼吸道通畅;7、经以上处理后,病情不好转,血压不升时,需及时建立输液通道1~2处,以补充血容量,并及时静脉给予抢救药物;因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使体内血浆广泛渗出,血液常有浓缩,使血容量减少,可于30~60,内快速静脉滴入500~1000ml首选5%葡萄糖生理盐水,继而可用低分子右旋醣酐;如血压仍不回升,可考虑应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8、休克伴气管痉挛时,立即静脉缓注氨茶碱、地塞米松10mg、50%GS20ml,继而静滴10%GS500ml、氨茶碱、地塞米松10mg;9、心脏骤停时,心内注射%肾上腺素1毫升,并进行胸外或胸内心脏按摩术;10、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1、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业务院长输血反应处理预案1、识别输血反应: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2、发生输血反应时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者,可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后情况好转者可根据医嘱继续输血,注意严密观察;对怀疑溶血等严重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皮管,改输生理盐水;立即报告医师和输血科,进行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检查,封存血袋及输血器,并抽取患者血样一同送输血科检验;及时如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并跟踪患者病情变化和各项检验结果;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上报输血科;反应严重者需上报医院不良反应事件;做好患者及家属解释安慰工作,如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必要时送检;科室护士长应对输液反应进行分析,共同查找原因,落实改进措施;3、输血反应防范严格双人床边核对,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禁加热与剧烈震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制品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多袋输注者,中间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注另外一袋血液;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血液为特殊制品,不能保存在临床科室,血液出库30分钟不能退回;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换;处理流程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峻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心脏骤停抢救流程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多见于心脏病,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窒息性哮喘、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电解质紊乱、重症创伤等患者;诊断依据1.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2.大动脉脉搏消失;3.呼吸停止;4.心电图表现VF、VT或严重心动过缓或呈等电位线心脏停搏;救治原则一心室颤动1.室颤持续则连续三次电击:能量递增为200、200~300、360J,其间电极板不离开皮肤;若电击后心电图出现有组织电活动或呈直线则不必再电击;2 .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3.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4.标准胸外按压;5.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lmg/次,每3~5分钟 l次;6.持续心电监护7.可酌情应用胺碘酮150~300mg、利多卡因~/kg、硫酸镁1~2g;电击、给药、按压循环进行;二无脉搏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1.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2.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3.标准胸外按压;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或静脉注射阿托品lmg;5.持续心电监测;注意点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盐水20m1,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钟,以加快药物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可以气管内给药,剂量加倍,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人气管,然后立即用力挤压气囊3至5次;无电除颤器时,立即在心前区叩击复律,并随即开始心脏按压;转送注意事项1.自主心跳恢复后,或现场急救已超过30分钟应立即转运;2.在公共场合抢救心脏骤停时,不宜时间过长,可边抢救边运送;3.及时通报拟送达医院急诊科;。

最新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

最新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
▪ 建立通畅的外周静脉通路,用于输血、
输液和输注抢救用药。积极补液,进行 早期液体复苏治疗。
▪ 常规检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氧饱
和度,实施有创桡动脉压力监测,并准 备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监测体温。
▪ 血管活性药物:阿托品、麻黄碱、去氧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 上腺素。
最新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
• 输注浓缩红细胞,使HCT达到0.30以上 • 和(或)多巴酚丁胺(最大剂量
20μg/kg/min)
最新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
早期复苏-3
▪ 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阶
段的,缺乏监测中央静脉氧饱和度设施 下,乳酸(组织灌注不足的一个标记)水 平升高的患者,应尽快使乳酸水平降至 正常。
最新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
LOO
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
病例概要
▪ 患者男性,56岁,因“间断下腹部 疼痛1月,停止排气、排便2天,下腹部 持续剧烈绞痛并进行性加重8小时”入 院。
最新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
病例概要
▪ 既往:30年前肾移植手术,术后规律口
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高血压5年,口 服美托洛尔12.5mg Bid控制,平素血压 控制在110~130/60~80mmHg。
生素使用、液体复苏情况,血管活性药 物的使用情况。
▪ 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心脏病史,了解目前
心功能情况。
最新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
病史
▪ 了解患者肾移植时间,肾移植术后
肾功能变化及每日尿量,是否存在 肾性贫血等合并症,近两日是否有 少尿的情况。
▪ 患者有无意识变化。
最新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
术前准备
麻醉管理
▪ 脓毒症所致休克的定义为组织低灌注,

85例急症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85例急症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85例急症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2008年我院共收住85例中重度失血性休克病人,男52例,女33例,年龄20~60岁;其中胸腹联合伤2例,肝破裂2例,脾破裂36例,异位妊娠28例,全身多处骨折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3例。

85例病人均烦躁不安,或意识淡漠,或昏迷,面色及皮肤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寒冷,心率80~150次/分或听不清,收缩压3 000 ml,同时伴有严重的颅脑损伤,引起呼吸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6~12小时死亡,其余全部顺利完成手术。

3 讨论3.1 早诊断早手术,不可片面强调术前治疗而耽误手术时机,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搬动,以免延迟手术时间而加重休克。

3.2 扩容是休克救治工作中最为基础的重要环节和措施。

强化抗休克治疗措施:对中重度休克病人,提倡开放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必要时颈内静脉置管,保证麻醉手术中输血输液的通畅,也可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病人在送到手术室前应及时配好血;在血源未能及时到位时,可输注大量乳酸林格氏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血定安、贺斯等以维持有效的组织脏器灌注压;根据CVP、BP、HR、末梢循环、颈外静脉充盈和尿量情况,及时调整输液输血、红细胞悬液的入量和速度,必要时可适当用些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利尿药。

3.3 麻醉选择:椎管内麻醉可阻滞交感神经而加重休克禁用。

浅全麻为首选,因其可以保证充分的氧供,并保持呼吸道通畅,而且对循环功能影响小。

麻醉药均应采用较低浓度和较小剂量,尽量选用对心肌抑制较少的麻醉药及采用复合麻醉。

异氟醚浅麻时不抑制心肌可用。

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用于麻醉诱导,芬酞尼对循环影响不明显,可用于休克病人的麻醉维持。

休克病人应用肌松剂,可使麻醉维持浅水平,减轻全麻对循环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和操作。

常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铵),术后可用新斯的明对抗,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

急危重病人的麻醉

急危重病人的麻醉

危重病人指的是病人的重要器官如心、脑、肺、肝、肾等有严重的功能不全或衰竭,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处理不当随时有死亡的危险。

麻醉既要满足手术要求才能到达治疗的目的,又要维护重要器官的功能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对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要进行积极的继续治疗和支持,尽量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顺利度过手术治疗。

一、呼吸功能不全病人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有严重的肺部疾病,长期吸烟、肺气肿、慢支炎、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有血气胸、脓胸、肺结核或支扩、肺脓肿咯血等均可引起肺功能的不全或全身性疾病导致ARDS,如急性胰腺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均可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一〕麻醉前估计及准备:术前假设病情允许可作肺功能测定,可区别其为阻塞性或限制性肺功能障碍。

阻塞性肺功能障碍表现为气道阻力增加及肺顺应性增大,无效死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用力呼气肺活量〔FVC〕>4秒,最大呼气1秒率〔FEV1.0%〕<80%,正常应>76%,2秒率〔FEV2.0%〕>89%,3秒率〔FEV3.0%〕>92%,对判断气道梗阻时比较敏感,余气量/总肺容量〔RV/TVC〕>40%。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R〕秒,假设FVC 1.0<40%,最大通气量〔MVV〕<预计值50%,或呼吸储备百分比为最大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假设<70%为通气功能有严重损害,手术宜慎重。

正常通气储备在93%以上,假设低于86%即有通气功能不佳,代偿极差。

限制性通气功能损害为肺顺应性降低,潮气量和通气量减少,呼吸作功增加,耗氧量增大,肺功能测定有VC% <75%,FVC〔用力呼气肺活量〕<80%,FEVT〔时间最大呼气量〕正常或偏高〔正常值为一秒量,为,为3.41 L 〕。

呼吸功能评定以表内三种指标为主综合评定:重度:三项至少有两项达重度损害;中度:三项中至少有二项达中度损害或三项中,轻中重各占一项;轻度:损害均不足中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病患的麻醉处理与管理
作者:胥亮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和管理方法。

方法根据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急诊科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回顾性分析麻醉处理方法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并做出总结和进一步完善。

结果无死亡病例。

患者休克状态均得到解除,心率恢复正常、血压明显提升,8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后解除休克,4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解除麻醉。

结论有效、科学、合理的麻醉使用和管理对策能够快速解除患者休克状态,并为其后的治疗做好准备,可显著提升急诊科病患的救治速度和治疗效果,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 休克;急诊;麻醉;管理;创伤
[中图分类号] R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8(a)-0120-02
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病症之一[1],可由机体损伤、细菌感染、失血失液等综合性因素造成,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患者机体微循环甚至是体循环障碍,以缺氧缺血性机体组织或脏器损伤或机能丧失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可影响病情救治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麻醉是休克病患救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该研究根据该院近年来所收治的急诊休克病患的临床治疗资料,对麻醉剂的使用和管理内容做进一步分析和完善。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涉及资料均来自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受收治的56例急诊科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

其中男性43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52岁,平均年龄(37.17±1.62)岁。

其中3例宫外孕破裂、3例脾破裂、4例肝破裂、4例颅脑损伤、4例肠梗阻坏死、5例胸腹损伤、16例胃肠穿孔腹膜炎、17例上消化道严重出血。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剂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3个主要阶段。

1.2.1准备阶段在麻醉前对休克患者的体质、状态、病情、休克深度等情况做全面分析和了解,之后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麻醉。

休克患者交感张力会明显提升,若在麻醉前使用了抗交感张力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麻醉性镇痛剂、苯巴比妥等也可能对患者心率、血压造成明显影响,甚至会抑制微循环。

这主要是因为患者休克时微循环的维持力主要依靠交感张力。

对于心肺功能不全者,或是并发较严重心肺功能性疾病者应忌用镇痛剂和镇定剂,或在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后给予静脉注射。

休克患者对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药物的
吸收能力较弱,药效起效慢。

所以休克患者首先应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用药,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微循环、呼吸、体征等情况的变化和发展。

1.2.2麻醉阶段麻醉主要分为神经或局部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主治医生要根据患者全身综合性体征和病情以及后续治疗方法来确定具体的麻醉对策。

①神经或局部阻滞麻醉,适用于浅表手术者或手术时间较短、可控、术中意外较少的深度创伤处理。

于局部用药,这类麻醉处理方式对患者机体微循环、体循环、呼吸影响较小,可灵活应用于小创口、局部创口的处理。

神经或局部阻滞麻醉时应注意麻醉剂的使用剂量,一般来讲休克患者免疫力会明显下降,并伴有大量失液、失血情况,一些患者会出现低蛋白血症,同时患者对麻醉剂的耐药性也会明显降低,用药期间要对单位时间内麻醉剂的使用量做严格监控,术中应以“最小剂量”为麻醉剂使用原则。

②硬膜外麻醉,这类麻醉方式应在患者病情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进行,以降低术中意外情况的出现。

硬膜外麻醉应在补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中和酸中毒等综合抗休克治疗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征、体质等综合情况来选择是否使用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适用于无条件行气管内全麻患者、或休克经救治病情好转并状况稳定患者、休克晚期、重度休克患者病情稳定者。

术中要提前准备血管收缩剂以备急用。

③全身麻醉,适用于伤情较重、多处出血性损伤、严重脓毒性休克、严重昏迷衰竭、休克病情稳定,但气管无阻塞、封闭、损伤或可做插管者。

全身麻醉应注意麻醉剂的使用量,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期间应备用血管收缩剂、肌松剂。

1.2.3复苏阶段术后对全部患者行优质护理,并监控患者创口愈合、感染、病情恢复、休克复苏等情况。

2 结果
该次研究中无死亡病例,死亡率为0%。

患者休克状态均得到解除,心率恢复正常、血压明显提升。

8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后解除休克,占14.29%;48名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解除麻醉,占85.71%。

3 讨论
根据该次研究可知科学合理的麻醉药物使用方法能够有效解除患者休克状态。

在麻醉药物使用期间要对麻醉药物的管理进行严格监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完善制度[2-4],完善院内对麻醉药品的管理制度,成立2~3人的麻醉药物监控小组,并参与到急诊科的日常工作之中,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和改进。

建立药物“问责制”使用制度,使麻醉药物的使用疏漏能够有责可查、有责可追。

②强化素质[5-7],提高急救科药物管理人员、医生、护士的医德和专业技能,以周为单位对急诊科全员做医德教育和专业技能考核,以提高急诊科整体的“战备状态”,使医护工作能够以患者生命为己任,不断加强和完善院内日
常的急救工作。

总而言之,有效、科学、合理的麻醉使用和管理对策能够快速解除患者休克状态,并为其后的治疗做好准备,可显著提升急诊科病患的救治速度和治疗效果,应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吴钢,汤建红,张宏伟,等.盐酸戊乙奎醚与东莨菪碱作为高血压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术前用药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14(26):2241-2242.
[2] 孟照杰,王贺,陈聪,等.冠心病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手术期风险评估预测和麻醉实施[J].医学综述,2013,12(17):413-415.
[3] 方波,潘明,马虹,等.美托洛尔预防高血压病人气管拔管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36(24):476-477.
[4] 牛英,郑永顺,王延文.70岁以上老年病人腰-硬联合麻醉93例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3,38(11):235-236.
[5] 马虹.合并心血管疾病普通外科病人麻醉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28(22):109-110.
[6] 李欣馀.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探讨[J].吉林医学,2012,28(15):628-629.
[7] 王锁柱,陈炜,赵斌江.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静脉使用乌拉地尔和硝普钠降压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1(15):1143-1144.
(收稿日期:2015-07-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