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焯的词学批评论
陈庭焯词论(5-3)晋阳
陈廷焯词学思想的渊源及“沉郁说”之详析傅蓉蓉摘要:作为常州词派的重要作家陈廷焯的词学思想特别是他的“沉郁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相当程度上消解了千年以来词学理论中关于“尚雅、尚俗”、“守律、破律”、“诗化、曲化”三对矛盾的对立,并且可以视为王国维“境界说”的近源。
关键词:浙西词论常州词派沉郁流变在晚清同光年间的词坛上,常州词派的后起之秀陈廷焯几乎是最活跃的一家。
他一生穷二十余年之力治词,留下了《云韶集》和《词则》两部大型词选,更有《词坛丛话》及《白雨斋词话》两部词学著作问世,可谓用功甚勤而用心良苦。
陈氏提出的“沉郁说”与张惠言“意内言外”、周济“出入寄托”鼎足而三,廓大了常州派词学的廊庑,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消解了千年以来词学理论中关于“尚雅、尚俗”、“收律、破律”、“诗化、曲化”三对矛盾的对立1`。
对于“沉郁说”诸多学者有过评论,甚至下过定义,然而对于该说源流演变,以及其在常州词派内部,乃至在词学史上的地位却甚少触及,对陈氏本人二十年间词学观的联系与差异也往往有所忽略。
在此拟对上述问题作一申述。
陈廷焯的词学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止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
在此时,他完成了《云韶集》的编集并在此基础上写作了《词坛丛话》;第二阶段则止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这一年他完成了《词则》之选并写成《白雨斋词话》八卷。
从这两个阶段的词学观念看,前者较多地直接承继张炎以及浙西词论,后者则有突破性发展。
以下且看第一阶段:首先,他关于“词的起源”问题的观点与浙西词论大家汪森颇为接近。
陈曰“唐以前无词名,然词之源,肇于‘赓歌’,成于乐府。
汉《郊祀歌》、《短箫铙歌》绪篇,长短句不一,是词之祖也。
”2汪说:“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歌是已。
周之《颂》三十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箫铙歌》十八篇皆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3所不同者仅在于汪森详举数目,陈廷焯论之则稍略耳。
论晚清陈廷焯的辛词批评
林枚 仪对 之 “ 归纳 而 言 , 郁具有 三 种特质 : 是要 沉 一 有 寄托 , 言外 之意 ; 有 二是要 有 比兴 . 烟火迷 离之致 ; 有 三
是要 有性 情 , 忠厚 。 ” 能 … 在 了 解 了 陈 廷 焯 “ 郁 ” 说 的理 论 内 涵 之 后 , 们 沉 一 我
郁未 易强 求 , 不根柢 于《 > 《 . 风 、 骚> 焉能沉郁 ? 十三 国
变风 , 十五 篇《 词> 忠厚之 至 , 沉郁之 至 , 之 二 楚 , 亦 词
源也 。不 究心 于止 , 尔操觚 . 率 焉有 是处?
那 么 . 谓 “ 郁 ” ? 白雨 斋 词 话 》 释 云 : 何 沉 呢 《 解
其前后 词 学观 的 变化 , 辛词 的研 究与批 评 也 出现 了惊人 的不 同 , 对 本文 对之都 有揭 示 与论述 。
【 键词】 清; 关 晚 陈廷 焯 ; 弃 疾 ; 学 批 评 辛 词
对 辛 词 的 接 受 与 研 究 ,在 中 国 词 学 批 评 史 上 清 代 是
一
更 是 普 遍 流 行 。 廷 焯 以 论 诗 之 “ 郁 ” 来 论 词 . 且 加 陈 沉 拿 并 以突 出 、 调 , < 强 其 白雨 斋 词 话 》 : 云
所 谓沉 郁 者 , 意在 笔 先 , 于 言 外 , 怨 夫 思 妇 神 写
陈廷 焯 (83 l9 ) 字 耀先 , 字 亦峰 , 苏 丹徒 15一 8 2 , 一 江 人 , 寓 泰 州 。 绪十 四年戊 子 (88 科举 人 。 生未 仕 , 流 光 18 ) 一
之 怀 . 孽 子 孤 臣之 感 。 交情 之 冷 淡 , 寓 凡 身世 之 飘 零 , 皆 可 于 一 草 一 木 发 之 。 发 之 又 必 若 隐 若 现 , 露 不 而 欲 露 , 复 缠绵 . 不许 一语道 破 。 独 体格之 高, 反 终 匪 亦见
陈廷焯词选思想探析
价值的 论见, 后来将此发扬蹈厉, 用力颇勤者, 当属
晚清陈廷焯。其早年贯彻浙派词学 主张, 云韶 编《
一、 陈廷焯词选 编撰
综合陈氏生平治词经历 , 我们可 以看到 , 陈氏
集》 同治 1 年, ( 3 公元 1 4 , 词坛丛话》 原载 8 年)撰《 7 (
《 云韶集》 稿本之前 ) ; 继而改宗常派, 词则》光绪 成《 ( 1 年, 6 公元 1 0 及《 8 年) 白雨斋词话》 光绪 1 9 ( 7年, 公
A Po eit h h l ’ e bu i e ci rb oC i T l l s daa ot l tn n n  ̄ o I CSe o
Z O Xioh i HA a- u
( oeeo irue Bin om l nvrt, ei 085 C i C lg f ta r,e i N r a U i sy Bin 107 。 h l Le t jg ei jg  ̄)
A s at Teiaaot hnT g u ’ C setni leQn ya yf ue nein i l tnad bt c: h e bu C e i z o s i e co t i Dns cs o d i C s e i r d n h l i na g to d tg c o n e
选词为集 , 滥觞于唐五代, 成熟于宋末元初。有 清晰。通过评价历代词选。 我们可 以看出陈氏对历 清一代 , 词选大盛 , 其间佳选纷呈, 种类繁多, 派系各 代词选的~系列颇为完整的看法。目前多有论者从 异。清人编辑 、 评价词选的过程 , 实际上是一个对前 代作家 、 作品进行不断评估和审视 的动态过程。清 人在对前代词选的审视 、 查省当中, 了诸多极富 形成 “ 沉郁” 等范畴论其词学思想 , 少有论者对其词选思 想加以系统梳理 , 笔者不揣浅陋, 拟对其词选思想加 以论述和总结。
雅:陈廷焯论词的审美倾向
“ ” 中国传 统艺术 精神 的一个 重要特 点 。雅 最先是 用 于音乐 性质 上 雅 是 的划 分 , 逐步 渗入 到评 人 、 艺领域 。雅 即正 , 《 经 》 雅 ” “ 后 评 在 诗 中“ 分 大雅 ”
和“ 小雅 ” 主要 叙述 国家 政治兴 亡 的原 因 , , 只是表 达方式 的不 同 , 为颂扬 , 一
一
为怨剌 。后 来刘 勰 、 蝾在 他们 的著作 中较多 用雅 来 评定 作 品。 司空 图 钟
则在 《 十 四诗 品》 二 中专 列“ 典雅 ” 品。文人 在文化 中扮 演 的角色 是毋庸 置 一
疑的, 他们 的审 美趣 味深 深影 响着 艺 术 的发 展 。儒 、 、 道 释在 他 们 身上 的逐 渐 汇合 , 占的 比重 不 同而产 生 出古 雅 、 因 高雅 、 雅 、 典 清雅 、 淡雅 等 种 种代 表 不 同美学 风貌 的概 念 , 终归不 离 “ ” 个 核心 质 。人 们所 称 赏 的 陶 渊明 但 雅 这
的淡 雅 、 盛唐 的浑 雅 ; 文人醉 心 的水 墨 山水 , 可 以说 明雅 在 中国艺 术 中 令 都
的重要地 位 。
词 总体 的发展 趋 势也是一 个 由俗渐雅 的过程 , 中间虽 有 曲折 , 始 终朝 但 着雅 的方 向发 展 。作 为独立 文学 样式 的词最 初来 源 于 民 间 , 俗 化 是 民间 俚 曲子词 与生俱 来 的特征 。后来 词 逐 渐传 人文 人 士大 夫 手 中 , 人 用 自己 的 文 审美趣 味逐 步改 造词 的俗态 , 当词逐 渐远 离歌舞场 所转 为案 头文 学后 , 雅化 就成 为其发展 的必然趋 势 了。但必 须意识 到 的是 词 的雅 俗 之争在 词学 史上 是个复 杂 的现象 , 以说在 每一个 时期都 既有雅 又有俗 , 可 譬如 一致认 定 的词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词论对诗骚传统的继承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词论对诗骚传统的继承朱珊珊 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摘 要: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是清末三大词话之一,其内容十分丰富。
《白雨斋词话》集中体现了陈廷焯贵“沉郁”的词论观。
这一词论观的核心思想便是对诗骚传统的继承。
本文主要从创作本原、创作方法、诗教观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词话;陈廷焯;诗骚传统作者简介:朱珊珊,女,安徽怀远人,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62-02陈廷焯,原名世焜,字耀先,又字亦峰,镇江丹徒人。
陈氏一生著作甚多,有《词则》《白雨斋词存》《白雨斋诗抄》《云韶集》《词坛丛话》《骚坛精选录》《希声集》《白雨斋词话》等。
其中,他的《白雨斋词话》与王国维《人间词话》、况周颐《蕙凤词话》合称清末三大词话。
《白雨斋词话》内容丰富,篇幅宏大,体现了陈廷焯主要的词学观。
陈氏论词,以是否“沉郁”来判断作品高下,形成了重“沉郁”的词论观。
他这样解释“沉郁”的概念:“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馀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情,寓孽子孤臣之感。
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即所谓“沉郁”,在思想内容上要求“写怨夫思妇之情,寓孽子孤臣之感”,在创作方法上需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我们发现,这其实是继承了《诗经》的“兴观群怨”传统和《离骚》的“美人香草”兴寄传统的。
可见,陈廷焯“沉郁说”的论词观点在思想内容和创作方法上都深受诗骚传统影响。
具体的看,陈廷焯词论对诗骚传统的继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怨慕之情”这一创作本原的继承在《白雨斋词话》中,陈廷焯多次提到“本原”这个概念,如他在《白雨斋词话》卷一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国初诸老……顾于此中真消息,皆未能洞悉本原,直揭三昧。
陈廷焯诗词学著述三考
第""卷第1期2019年1月中国韵文学刊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Vol.33.No.1Jan.2019陈廷焯诗词学著述三考张海涛!(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天津301617)摘要陈廷焯是晚清最重要的词学家之一,其部分诗词学著述还存在一些文献方面的问题有待厘清。
《骚坛精选录》是陈廷焯选评的一部诗选,其成书时间学界悬而未决。
经考,该书当作于陈廷焯早年。
《杜诗 选》见录于周采泉《杜集书录》,也是陈廷焯选评的一部诗选。
其成书时间,周氏抄录有误。
经考,该书当作 于陈廷焯后期。
《词则》是陈廷焯选评的一部词选,向来认为仅有手稿,且一直深藏陈氏家中。
经考,至少有 两种《词则》的抄本流传,特别是中科院图书馆藏本对于整理、利用《词则》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陈廷焯;《骚坛精选录》;《杜诗选》;《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陈廷焯(1853 —1892)是晚清最重要的词学家之一。
他早年选评《云韶集》*成书于1874年),撰写《词坛丛话》*成书于1874年),取法浙西词派。
后期改弦更张,选评《词则》*成书于1890年),撰写《白雨斋词话》*成书于1891年),尊奉常州词派。
除了上述词学著作外,陈氏传世著作还有诗选《骚坛精选录》(残本)和诗词集《白雨斋诗钞》《白雨斋词存》。
随着这些著作影印或整理出版,学界对于陈廷焯的研究日益全面和深入。
目前业已形成以词学思想研究为主体,诗学思想与诗词创作研究为两翼的研究格局。
[1]*P86_93)而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陈氏部分诗词学著述还存在一些文献方面的问题有待厘清。
今不揣谫陋,略陈拙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骚坛精选录》的成书时间《骚 》是陈廷 评的 诗 ,刊布流传,在陈氏其他著作中也没有相关记载。
彭玉平先生最早披露了该书的信息,并予以整理出版,拉开了研究陈氏诗学的序幕。
但关于这部诗选的成书时间,却悬而未决,有待商榷。
从“诗味”到“词味”——陈廷焯的词学理论初探
收 稿 日期 :0 9— 3—1 20 0 5
作 者 简 介 : 新 华 ( 93一) 男 , 北 宜 昌 人 ,三 大学 文学 院教 授 , 邓 15 , 湖 二峡 文学 博 十 , 主要 从 事 巾 国古 代 文论 研 究 。 杨爱 丽 ( 95一) 18 , 女 , 北 远 安 人 , 峡 大 学 文学 院研 究 生 = 湖 二 _
人 品既 高, 理 亦胜 。[] P 1) 词 6 (16
又有苏轼 的“ 味 ” 和魏 泰 的 “ 味” 。而此 期 随 至 说 余 说
着词这一 新的 文学 样式 的兴起 , 味” 畴也 开 始进 入 “ 范 词学理论批 评 巾 , 既体 现 了诗 味 论 的 审 美 内涵 , 也带
白石《 齐天 乐》 阕 , 篇 皆写 怨情 。独 后 一 全 半 云 : 笑篱 落呼灯 , 间儿女 。 以无知 儿女 之 “ 世 ”
苏轼《 鲜于子 骏书》 :近却 颇作 小词 , 与 云 “ 虽无 柳七 郎
风味 , 自成一 家 。 [ ] P5 之后 , 宋 王灼 《 鸡 漫 亦 ”4 (4) 南 碧
志》 味” 以“ 来辨 别不 同词 人词 作 : 赵德 麟 、 “ 李方 叔 皆 “ 是 中国古代 文 学 批 评 理论 中一 个 十分 重 要 东坡 客 , 气 味 殊 不 近 。赵 婉 而 李 俊 , 有 所 长 。 味” 其 各 ” 的审美 范畴 , 指文学 作 品 含不尽 之 意见 于 言 外 的深 []第 册 张炎《 源》 “ 来指称 词 的审美 意趣 , 既 5 ‘一 词 用 味” 远意蕴 , 也包 含创作 者所 极 力追求 的审美 理 想 以及 鉴 他称赞 秦少游 词 :体 制淡 雅 , 骨不 衰 。清丽 中不 断 “ 气 赏者 反复咀嚼 文 学 作 品时 的 审 美体 验 。 “ ” 饮 食 意脉 , 味 从 咀嚼无 滓 , 而 知 味 ” 5 ‘ 一 宋 元 以后 , 久 。[ ]第 册 文化 中的美味 演变 为文论 批 评 中的 独特 范 畴 , 中 国 以“ ” 词 的代不乏 人 , “ 作 为成熟 的词 学批 评 与 味 评 但 味” 古人直 观体验 的思维 方 式密 不可 分 , 体现 了中 国古 人 范畴则 是 由晚清词论 家 陈廷焯 提 出 的。陈 廷焯 的 《 白
陈廷焯词学思想前后期不同的共同基础
词 派 与 常 州 词 派 之 间实 在 有 着 前 后 一 致 的地 方 , 们 在 联 系 社 会 现 实 、 倡 雅 正 、 尊 词 体 与 主 张 兴 寄 四 个 方 面 是 一 致 他 提 推 的 , 是 古 代 儒 家思 想 的基 本 方 面 。陈廷 焯 作 为 一 个 有 着 强 烈 使 命 意 识 的 士 大 夫 , 同 并 实 行 这 些 主 张 , 就 是 他 能 够 这 认 这
雨斋词 话 》 中谈到 :
癸 酉甲戌之年 , 余初 习倚 声, 曾选古今 词二十 六
卷 , 三 千 四 百 三 十 四 首 , 日: 云韶 集 》 九 ・四 得 名 《 。(
七 [] 1)
雅 》 胎 息 于淮 海 、 晟 , 寝馈 于 碧 山也 。 ( ・ ) , 大 而 六 一
中白病 殁 时 , 甫 半 百 , 平 与 余 觌 面 不 过 数 年 生
20 0 9年 4月 第2 8卷 第 4期
安庆 师范学 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un l f n i e ces ol e S ca S ineE io ) o ra o q gT ah r lg ( o i c c dtn A n C e l e i
Ap . 2 0 r 0 9 V . 8 N0 4 0I2
集 ,词坛丛 话 》 《 是词话 著作 , 就像 后期 的《 词则 》 与
《 白雨斋 词话 》 一样 。这 一 年 , 二 十一 岁 。他 的 他
庄械 ( 8 O 8 8 , 希 祖 , 中 自 , 号 蒿 1 3 一1 7 ) 字 号 又
庵, 江苏 丹 徒 人 。曾 国藩 叹 为 异才 , 其 校 正 群 聘
陈廷焯词学思想前后期不同的共同基础
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词解释(1)
第一章文学观念:关于文学的思想和认识。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学观念是不同的,如文学价值观、文学本质观、文学历史观等。
文艺观念:关于文艺的思想和认识。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艺观念是不同的,如文艺价值观、文艺本质观、文艺历史观等。
第二章“兴、观、群、怨”:“兴”是就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而言的,故而朱熹解释为“感发意志”,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诗歌的这种美学作用,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所以孔安国注曰“引譬连类”。
“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而孔子所说的“观”比较侧重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
郑玄注曰“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曰“考见得失”。
“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
孔子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
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即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以道制欲”“乐合同,礼别异”:“以道制欲”是一个哲学上的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和文艺学上的命题。
从哲学上讲,是不允许人性的自由发展,抑制人的个性,只能让它按照礼义的方向发展。
从文艺和美学上讲,要求文艺创作严格地以礼义为基本内容,把礼义作为审美的前提条件,不允许有越出礼义的文艺创作和审美观点。
“乐合同,礼别异”是儒家关于以礼节外,以乐和内的思想。
“礼别异”即用儒家的礼仪制度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合同”即用符合儒家伦理思想的诗乐作用于人心,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平和中正,不生非分之想,使人们的思想感情都统一在儒家的共同原则上。
“温柔敦厚”:儒家的诗教。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沉郁说”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沉郁说”《白雨斋词话》是清代文学家陈廷焯所著的一部关于词曲创作的手册,其中包括了陈廷焯对词学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指导。
有一部分是关于“沉郁说”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词曲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白雨斋词话》中的“沉郁说”入手,分析陈廷焯在词曲创作中所提倡的沉郁之情,探讨其在词曲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具体运用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沉郁”在陈廷焯的词学理论中的含义。
在《白雨斋词话》中,陈廷焯提到“沉郁”是作词家必须具备的一种情感状态,它包括了内心深沉、情感凝重、思绪悠长等意味。
陈廷焯认为,词作家应该在创作中表现出这种沉郁之情,才能使词曲作品更加凝重、深刻、有内涵。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指出,“沉郁”是词曲创作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它可以通过对词曲的抒情内容、意境描绘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体现。
在词曲创作中,词作家需要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和精妙的意境描绘来表现出内心的深情和悲愤,使读者在阅读词曲作品的过程中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而“沉郁”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情感状态和表达方式。
具体来说,在词曲的抒情内容方面,陈廷焯强调“沉郁”的表现需要体现出情感的深刻和真挚。
词曲作品应该通过对爱情、离别、人生沉浮等主题的抒发,表现出词作家内心所经历的深情和悲愤,使读者在阅读词曲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真实与深切。
在意境描绘方面,陈廷焯强调“沉郁”的表现需要塑造出一种凝重、幽远的意境氛围。
词曲作品应该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婉约的语言来描绘出一种深处思绪、远处心事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在意境中感受到世情的沧桑和人生的悲欢。
在语言表达方面,陈廷焯强调“沉郁”的表现需要通过凝练、深沉的语言来传达情感。
词曲作品应该运用典雅、含蓄的语言来抒发深情,使读者在接触文字时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凝重和内涵。
除了对词曲创作中“沉郁”的具体要求外,陈廷焯还在《白雨斋词话》中提出了一些关于“沉郁”运用的具体方法。
他强调了情感的真挚和深刻是实现“沉郁”表现的关键。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沉郁说”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沉郁说”陈廷焯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他的《白雨斋词话》是一部关于词的理论著作。
陈廷焯提出了“沉郁说”,这是他对词的情感表达方式的一种独特见解。
下面将从《白雨斋词话》中提取出有关“沉郁说”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总计约1000字。
陈廷焯对“沉郁说”的定义是:“所作词章,心神自由舒畅,若无风日之感,即无书之中。
”也就是说,沉郁是指词人内心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情感深沉、自然流露的状态。
陈廷焯强调,词人在创作词章时,应当凭借自身真实的情感,通过书写来表达出来,而不是人为地去追求夸张、喧闹的效果。
在他看来,只有沉郁的情感才是真实可靠的,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感染读者。
陈廷焯提到了许多通过沉郁情感表达的技巧。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将心物类。
”他认为,词在表达中,要善于运用类比、象征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描写的场景、对象相结合,从而使词章充满了情感色彩,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在《白雨斋词话》中,陈廷焯引用了晏殊的《青玉案·元夕》一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里,晏殊通过描述元夕夜晚的繁华景象和喧闹声音,隐含地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
通过将情感与景色相结合,词章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这种将心物类的手法,正是陈廷焯提倡的沉郁说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词的写作风格上,陈廷焯强调了“抑扬顿挫”之法。
他指出:“发而词之采,《词话》以浑厚抒发之词为佳。
”也就是说,词人在创作时,要注重写意的严肃性,避免过分追求形式化的华丽效果。
陈廷焯强调,词章应当富有节奏感,通过适当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出沉郁的情感。
他引用了郑文宝的《钗头凤·憑闌吟倚》一词进行解读:“憑闌又痛飲,脹酒力狂醉。
淘性笑客痴,世語爲流俗非。
满怀防不住,憔悴何難貴?”这里,郑文宝通过变换句式与节奏,起到了突显词意的作用。
抑扬顿挫的手法,也是陈廷焯提倡的沉郁说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沉郁说”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沉郁说”1. 引言1.1 背景介绍陈廷焯(1777-1841),字若素,号白雨斋主人,浙江绍兴人。
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词人、评论家,被誉为“才子佳人,风骚才子”。
陈廷焯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理论家,他的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清代,文学创作是非常活跃的,尤其是词体文学。
陈廷焯生活在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他对于词作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贡献。
他倡导“沉郁说”,主张在词作中追求深沉、内涵和意境,与当时流行的豪放派词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白雨斋词话》是陈廷焯所著的词论著作,是清代词学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词学理论,尤其是“沉郁说”。
通过了解陈廷焯的背景和《白雨斋词话》的简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沉郁说”理论,以及他在中国词坛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1.2 《白雨斋词话》简介《白雨斋词话》是清代文学家陈廷焯所著的一部词话集,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共分为三编,共收录了许多关于词的理论和创作技巧的文论文章。
在《白雨斋词话》中,陈廷焯对词的定义、特点以及创作方法都有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词应该具有“沉郁”的特点,即要表现出深沉、内敛的情感。
他提出了“沉郁说”,并将其作为词曲创作的重要原则。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还详细讨论了词的格律、音律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对古今词人的词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他还特别强调要注重词的音律和文学性,认为好词应该既有音韵之美,又有含蓄的意境。
《白雨斋词话》是一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词学经典,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也为词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在中国文学史上,《白雨斋词话》的地位不可替代,是研究唐宋词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
1.3 陈廷焯的“沉郁说”概述陈廷焯的“沉郁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审美理论,提出于明代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中。
这一理论强调词作应以沉郁厚重的情感和意境为主要特点,强调情感表达的深邃和内涵的丰富。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沉郁说”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沉郁说”《白雨斋词话》是清代文学家陈廷焯所撰,该书是一部关于词学的专著,内容包括词的创作、鉴赏、赋格以及词论等方面。
陈廷焯在书中提出了许多观点和见解,其中“沉郁说”更是备受关注。
“沉郁说”是陈廷焯所提出的一种词论观点,主张词要注重意境的表达,力求深沉、郁郁寡欢的情感,以及具有一定的厚重感和深度感。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创作思路。
在陈廷焯看来,词作品的沉郁情感不仅仅是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更体现了一种对世事的深思和人生的体验。
他认为,只有在这种沉郁的情感中,词才能表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他提出的“沉郁说”通过词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为词的创作和鉴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白雨斋词话》中,陈廷焯通过大量的词文分析,具体阐述了“沉郁说”的具体表现形式。
他强调词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认为词作品应该追求一种深沉、厚重的情感体验,以此来表现词的内在价值和美学意义。
他认为,词的字音、格律等方面的运用都应该为沉郁情感的表达服务,而不应该成为表达情感的障碍。
“沉郁说”作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所提出的一种词论观点,对后世的词学研究和词作品的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对词的意境、情感和表现形式的追求,为后世词人提供了一种审美追求和创作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陈廷焯并不是死板地提倡一成不变的“沉郁”,而是在词的创作中注重情感的真实与独特性,同时也注重诗意的清新与自然,这也是文化追求完美的表现,这对于词的创作有指导意义。
他对于“沉郁”和“情真”两者的结合融合,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重大创作。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词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提出的“沉郁说”,不仅是一种词论观点,更是对词艺术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其在词的创作和鉴赏中所强调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追求,为后世的词学研究和词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也为中国古典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廷焯词作风格探微
很 少 有 关 注 其 词 作 的 研 究④。林 玫 仪 《 陈廷焯 < 白 丙 ,所 存 不过 己卯 后数 十 阕 ,大 旨归 于 忠厚 ,不 敢 雨斋 词 存 > 、< 白雨 斋 诗 钞 > 考 论 》 一 文 有所 涉 及 , 有背 《 风》、 《 骚 》之 旨。过 此 以往 ,精 益 求精 , 但 其 关注 点 并不 在于 词 作 ,而 是在 于 他们 的文献 价 思 欲 鼓 吹 蒿 庵 ,共 成 茗 柯 复 古 之 志 。 ” 但 “旧 值 。究其 原 因 ,大概 一 是 《 白雨斋 词 话 》 自民国开 作 一概 付 丙 ”大概 是 夸 张之 词 , 《 白雨斋 词话 》卷
家 ,而且 他 和 王 国维相 似 ,既是 理性 发 达 的学 者 ,
陈廷焯 “ 早年 致 力 诗 词 ,而 于 词尤 精 ” 。他 的词 学 理 论 有 一 个 变 化 的过 程 , 由 “ 初 读 朱 彝 尊 《 词综 》 , 以姜 夔 为宗 师 ;继 究 心常 州 词派 张 惠言
丹徒 人 ,光 绪戊 子举 人 。著 有 《 白雨斋 词 才 四 十 六 首 , 容 易被 人 忽 视 ;三 是 陈 廷 焯 本 人 以 话》 《 词坛 丛话 》 ,编选 《 云韶 集 》 《 词 《 白雨斋 词 话 》著 称 ,其 理 论 的光 芒掩 盖 了其 词作
则 》等 ;又 有 《 白雨 斋诗 钞 》 《 白雨斋 词存 》 附刻 的价 值 。但 是难 以否 认 的是 , 一个 人 的创 作会 和他
[ 中 图分 类 号] I 2 0 7 . 2[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4 - 4 6 7 1( 2 0 1 6 ) 0 6 — 0 0 9 1 - 0 8
陈廷焯的词学创作论
陈廷焯的词学创作论邱美琼;胡唯哲【摘要】陈廷焯的词学创作论,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一是词作体性论,体现为着力辨析词与诗、曲体性之异;二是词作情感论,体现为标树"情"为词作生发之本,并阐说到词情表现含蓄蕴藉与真实自然之求;三是词作兴会论,体现为反复标举"兴"为词作的本质要素,并论说到"兴"与主体情感表现的相承相生关系;四是词作意境论,体现为对诗词两体境界表现予以深入的比照,并充实与张扬了词境表现的沉郁深致之求.上述四个方面,从不同侧面呈现出了陈廷焯对古典词学创作论发展的贡献.【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41)006【总页数】5页(P94-98)【关键词】陈廷焯;词学创作论;体性论;情感论;兴会论;意境论【作者】邱美琼;胡唯哲【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江西,南昌,330031;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江西,南昌,3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52陈廷焯 (1853—1892),字耀先,一字亦峰,原名世焜,丹徒 (今属江苏)人,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词人、词论家。
编辑有《云韶集》、《词则》,著有《白雨斋词话》、《词坛丛话》等。
特别是其《白雨斋词话》,为晚清时期最为重要的词话著作之一,其内容丰富,体制宏大,对古今词人词作多有品评,对词的创作与欣赏之理亦有独到阐发,并把对词人词作的批评与对词学理论的探讨紧密结合起来,对晚清词坛走向及词学理论批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陈廷焯的词学理论,学界多集中于对其“沉郁”说的探讨 ,如袁謇正 [1]、廖晓华 [2]、金望恩 [3]、陈水云 [4]、胡遂[5]等都有相关论说,但对其词学创作论,尚未见专门的论述,本文拟对此予以考察。
词作体性是我国古典词学的传统论题。
这一论题主要从词与诗、曲两种文学形式的联系与区别角度,考察与观照词的基本体制、审美质性及艺术表现。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沉郁说”
从《白雨斋词话》看陈廷焯“沉郁说”《白雨斋词话》是明代词人周德清编撰的一部关于词的理论文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陈廷焯的“沉郁说”是其词论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白雨斋词话》的角度分析陈廷焯“沉郁说”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首先,陈廷焯在“沉郁说”中强调了词的情感特性。
他认为,好的词作必须具备沉郁的情感,才能表现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他说:“恶词佞智,劣之至极;时弊之作,厌于闻之。
惟有沉郁之曲,才使人心不可不然也。
”陈廷焯在这里主张诗情与人情的结合,强调词作的情感表达力,使得词的文学价值更加深厚。
其次,陈廷焯在“沉郁说”中提倡词的气韵。
他认为,好的词作必须具备清新脱俗的气韵,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情感和内涵。
他说:“气韵生动,乃佳词之妙处也。
所谓气以成韵,韵以成气,则妙矣。
”陈廷焯在这里强调了气韵悠远的重要性,使得词作的审美价值更加高尚。
最后,陈廷焯在“沉郁说”中提出了“以奇异为美”的观点。
他认为,好的词作必须具备奇特的表现手法,才能表达出词作的深刻内涵和情感。
他说:“词者,发乎心,萌乎情,形乎神,以意思者更幸矣。
以奇异为美,则佳词尽矣。
”陈廷焯在这里提出了词作的独特性,即具备奇异美感的表现。
这一观点对后世词人的词作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总之,陈廷焯的“沉郁说”是中国古代词论中的一股清流。
他的观点深刻、独到,强调词作的情感表达力、气韵悠远和奇异美感,启示了后世词人的创作。
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推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作才能人乎大道 。其又云 :迦陵雄劲之气 , “ 竹清隽之思 , 樊 榭幽艳之笔 , 得其一节 , 亦足 自豪 。若兼有众 长 , 加以沉郁 , 本 诸忠厚 , 便是词 中圣境 。 …(7陈廷焯在极力标树陈维崧 、 ” P2 1) 朱 彝尊 、厉鹗词作艺术特征的同时 ,又提出词 作艺术表现本之 于赤诚醇厚的命题。他将 由创作主体赤诚醇厚之 心志所表现 出的沉郁深致之境界概 括为 “ 中圣境 ” 体现出对 主体创作 词 , 态度 与思想取 向的极端 重视 。其又云 :温厚和平 , “ 诗教之正 , 亦词之根本也 。然必须沉郁顿挫 出之 , 方是佳境 ; 否则不失之 浅露 , 即难免平庸 。” P1 …(8 陈廷焯 明确将温柔敦厚与平 和中 1’ 正界定 为词作艺术表现的根本所在 , 在此基础上 , 他提 出“ 沉 郁顿挫” 的艺术表现要求 , 强调词作以沉郁深致之意 旨为本 , 以抑扬顿挫 、 起伏变化之手段加 以表现 , 此 , 如 才能有效地避 免浅化与直白, 脱却平庸之艺术层次 。陈廷焯这一论说 , 对 将
托体高浑 , 雅而不腐 , 逸而不流 , 可以为词矣 。”1P5陈廷焯 [(9 11)
在论说词作运气与意脉潜贯 的同时 ,又阐说到 “ 忠厚”的命
题 。他极力提倡创作主体之心志要入乎赤诚纯正 , 为这是 认
保证词作充分体现出雅 正浑朴 的必要前提 。其还云 :温厚 和 “ 平, 诗词一本也。然为诗者 , 既得其本 , 而措语则 以平远雍穆
词教的倡 导切实落实到具体细致的步骤 中。其又云 :入门之 “
始 , 辨雅俗 ; 先 雅俗既分 , 归诸忠厚 ; 既得忠厚 , 再求沉郁 ; 沉 郁之 中, 以顿挫 , 运 方是词 中最上乘。”1 。 陈廷焯具体论说 【( l 到词 的创作过程 中所应注意的几个关 节点 。其 中,他将创作 主体赤诚醇厚 之心志作为 了连通雅正与沉郁深致 的桥梁 ,也 是词作入乎至上之境 的关键环节之一。其 又云 :作词气体要 “ 浑厚 , 而血脉贵贯通 。 血脉要贯通 , 而发挥忌刻露 。 居心忠厚 ,
云 :少游多婉约 , ‘ 子瞻多豪放 , 当以婉约为主。’ 此亦似是而 非、 不关痛痒语也。诚能本诸忠厚 , 出以沉郁 , 而 豪放亦可 , 婉 约亦可 ; 否则豪放嫌其粗鲁 , 婉约又病其纤弱矣 。”1 陈廷 【l l 焯在 张绠界分婉 约与豪放并 判评其何 为本色之体 的基础上 加 以立论。他批评张埏之论“ 似是而非” 未着到要害 , 势拈 , 顺 出了 “ 本诸忠厚 , 出以沉郁”的论题 , 而 强调词 的创作关键在 生发于创作主体赤诚敦厚之心志 , 以沉郁深致为其艺术表 而 现 的最佳模式 ,如此 ,则婉约与豪放 之论便只不过是皮 相而
希祖相互切磋论词之后 , 所作词作思想 旨向追求人乎风雅之 道 ,其论 充分体现 出对词作 教化 的推 尚。陈廷焯将所谓 的外 在政教之求 已内化为 了自身艺术创作 的准则 ,体现出超拔于
时俗的创作 态度 与追求 。 陈廷焯又反 复阐说到政教审美原则 的论题 , 他将词学政 教审美原则之论极致地张扬开来 , 晚清词坛产生了不小 的 在 影响 。其《 词坛丛话》 :言情之作 , 云 “ 易流于秽 。宋人选词 , 以 雅为主 。法秀道人语涪翁 日:作艳词 当堕犁舌地狱 ’正指涪 ‘ , 翁一等体制而言耳。是集于马浩澜辈所作 , 去取特严 , 宁隘勿 滥。 未始非挽扶风教之一助云。” 】13 【(7) 2PO 陈廷焯 明确表达出其 选词要有助于 “ 风教” 的艺术原则与审美理想。他认为 , 词作 为言情之体 , 本来就是容易流于猥俗的, 正因此 , 他推尚宋人 选词 以雅正为标准 , 引述法秀道人对黄庭坚所作艳词的批 并 评 , 为的。 其又云 :词虽不避艳冶 , “ 亦不可流于秽亵 。 ……是集 所选艳词 , 皆以婉雅 为宗 。”2mo陈廷焯进一步从风格上对 【l7) 】 4 词作艺术表现提 出要求 ,他极力反对词作 堕于猥俗之 中,强 调要将 裱丽与俗媚真正别分开来 。其《 白雨斋词话》 “ 云:张埏
之 中 , 是 所 表 意 旨要入 乎 赤 诚 纯 正 与 温 柔 敦 厚之 中 , 此 , 二 如
国变风 、 十五篇楚词 , 二 忠厚之至 , 亦沉郁之至 , 词之源也 。不
究 心于此 , 率尔操觚 乌有是处 ?” p 陈廷焯将沉郁深致标 …( 4 树 为词 的创作的首要法则 ,认为其从 内在决定着词作的艺术 面貌 。他进一步论断沉郁深致之情感意绪 , 归根结底是来 自 于风雅之性 的。由此 , 他极力主张词人与诗人一样 , 也要有一 颗忠荩赤诚与醇厚之心 ,认为惟其如此 ,才能创造 出优秀的 词作。陈廷焯还叙说 自己初学作词时 ,流于对宋代一些词人 创作形 式与外在体貌的学习效仿 , 舍其本而逐其 末 , 自丙子 “ 年 ,与希祖先生遇后 ,旧作一概付丙 ,所存不过 己卯后数十 阕, 旨归于忠厚 , 大 不敢有背风骚之 旨。过此以往 , 精益求精 , 思欲鼓 吹蒿庵 , 共成茗柯复古之志。” P3 直言 自己与朱 …(2他 1)
陈廷焯的词 学批评论
心 。其 《 白雨斋词话 》 又云 :作词之法 , “ 首贵沉郁 , 沉则不浮 , 郁则不薄 。顾沉郁未易强求 , 不根柢 于风骚 , 乌能沉郁 ?十三 体之心志 ,表现出创作主体内心真实 的情感意绪 ,但其在艺 术表现上须合 乎两个基本准则 ,这便是 :一要入乎风雅统绪
为正 , 沉郁顿挫 为变 , 特变 而不失其正 , 即于平远雍穆 中, 亦 不可无沉郁顿挫也 。词则以温厚 和平为本 ,而措语 即以沉郁
顿挫为正 ,更不必 以平远雍穆 为贵 。诗 与词 同体 异用者 在 此。” P1陈廷焯进一步从诗词 同源异体的角度 , 说到艺 …(1 2 论 术表现的本质所在 。他始终倡导词作思想 旨向表现要温柔 敦 厚、 中正平和 , 外化 于字语运用及艺术风格方 面, 则要努力体 现 出沉郁深致之意 味及亲和而又不失 庄严之风格特征 ,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