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案.doc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具体问题,如:“为什么冬天河水不易结冰?”让小组成员结合溶解度曲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各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总结溶解度曲线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确保作业质量。
2.提交作业时,请保持书写工整,以便老师批阅。
3.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实验数据的重要性,尊重客观事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化学知识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结合教材,让学生通过查找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如配制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等。
(2)针对溶解度与温度关系这一难点,设想如下:
-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如冬天的河水为何不易结冰,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设计实验,让学生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溶解度变化,通过数据记录和分析,总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引入新课《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强调本节课将探讨如何运用溶解度曲线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包括横坐标、纵坐标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溶解度曲线的形状。
2.结合教材,讲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阐述为何溶解度曲线呈现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
3.以具体物质为例,如食盐、糖等,演示如何从溶解度曲线上查找指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溶解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第二课时:溶解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 2.不能[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2.一定量的溶剂[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能。
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熔解.[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学生发言][投影板书]一、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第九单元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教案
价值观
1.培养学生抓住概念实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质量分数、溶解度概念.
教学难点
温度改变对于各量的影响.
教学方法
归纳法、演绎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课
激发
兴趣
概念剖析
练习夯实
直击中考
1.展示河北溶解度曲线的考题
2.寻找正确率不高的原因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确定需要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那两个条件?如何转化?
2.让我们从溶解度曲线上了解它们。
3.什么是结晶,常见的方法有哪些,各适合哪些物质?当几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时应该选择哪种结晶方法。如何涉及到结晶多少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影响因素?
4.固体溶解度的四个要素是什么?由此可见它适用范围是饱和溶液。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条件有哪些?当内因一定是我们只需要关注温度。
5.质量分数的公式怎么写?适用范围是饱和不饱和都行。所以只有在饱和状态时与溶解度的公式可以转换。
6.我们再一次回头看一下这些中考题。
7.我 总结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思考问题、感知自身不足
学生思考回答:
1.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2.观察,思考
3.结晶法分离混合物时,谁的量多谁结晶
3.蒸发结晶时,析出晶体多少关注蒸发溶剂的质量和是否饱和
4.在溶解度曲线上高点走向低点时,一般有晶体析出,由低点走向高点时,若只是改变温度,则平着走。
课后反思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的一节复习课,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质量分数以及结晶,以溶解度曲线为载体进行串讲,并且针对历年河北中考的易错点进行深度分析,在讲解过程中整体思路清晰,学生配合积极,但是在某些知识的引导时教师语言不精练,不敢更多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这是需要今后改正的地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9.2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的内容,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
第一课时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时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一个“讨论”和一个“活动与探究”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 会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了解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规律。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溶解度概念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对溶解度曲线图绘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固体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2.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到了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数学课上学过了函数的表示法——图像法,已具有初步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作图能力,合作总结能力。
且经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饱和溶液、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习溶解度知识难度不大。
但是,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而且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
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因此做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案
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制定日期课型复习课课题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转化关系2.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启示,总结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身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1饱和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2.溶解度曲线教学难点1.有关溶解度曲线与物质之间的联系 2.溶解度曲线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衔接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1)概念:(2)影响因素:、。
2.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考点2: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意义图例点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Q表示:线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为:、如:M点表示:。
考点3:结晶及其运用1.结晶的方法及使用范围结晶方法使用范围举例蒸发结晶使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物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物质个人修订学生齐读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
学生看课本复习知识点,并试着画知识框架,建立知识点之2.结晶的应用:常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1)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 (2)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用:二.考点梳理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称取5.0 g 氯化钾,溶解在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B .称取5.0 g 生石灰,放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C .量取5.0 mL 浓盐酸,倒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D .称取5.0 g 碳酸钙,放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6.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 3溶液中逐渐加KNO 3。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图示正确的是( )7.现有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
专题5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课件)-2023年中考化学新课标一轮复习
36 × 64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64g水中最多溶解NaCl:
= 23.04g
100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
C.溶液质量为100克
64+23.04=87.04(g)
溶质、溶剂的质量比:36∶100 = 9∶25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 9∶25
考点突破
6.我国古代提纯焰硝(含KNO3和少量NaCl、CaCl2等)工艺的主要过程示意如图所示。
专题5
溶解度及溶NE
溶解度
溶液的浓度
1、溶液的浓度常用溶质的 质量分数
来表示,即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
比。
溶质质量
(1)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
注意: ①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
② 溶质的质量是指已经溶解在水中的那一部分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
③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3)由图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大的是 a 。
考点突破:比较溶解度大小,一定要指明温度。
考点突破
2.(1)1 ℃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 20
g物
质c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2)2 ℃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物质a,充
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为 g。
硝酸钾 ;、氯化铵等
;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气体的溶解度
减小
减小
结晶
不大
较大
考点突破
1.室温时,向25g某固体中分批次加人水,充分搅拌,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
初中化学九单元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九单元溶解度教案
教案一:认识溶解度
目标: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重点:溶解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
教学步骤:
1.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知识,了解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遇到溶解的现象。
提出问题:什么是溶解度?它与溶解有什么关系?
2.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溶解
的溶质的质量或容积。
并与溶解的概念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常见的物质,让学生计算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观察溶解
度曲线的走向。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4.讨论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溶解度与化学反应速度、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关系,开展小组讨论。
5.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溶解度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
主动探究溶解度的应用。
7.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查找相关资料并撰写小结;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概念的讲解和案例的分析,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与其他化学知识的
关联,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溶液及溶解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环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实验操作。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初步的了解,但可能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知识整合,强化应用:
a.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溶解度知识与其他化学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b.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溶解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提高应用能力。
5.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a.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b.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遵循客观规律。
2.讲授新知: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讲解溶液及溶解度相关知识,配合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溶解度曲线的规律。
4.课堂练习:教师设计针对性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层面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回顾溶液及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框架。
3.实践探究:进行溶解度实验,让学生观察溶解过程,分析溶解度曲线,总结溶解度变化规律。
4.小组讨论:讨论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复习课教学设计
3.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为《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探讨溶解度知识在环保、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4.结合课堂所学,分析以下案例,并回答相关问题:
4.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讲解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对溶解度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1.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是怎样的?为什么?
2.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是怎样的?为什么?
3.如何通过溶解度曲线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4.溶解度与溶解性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与溶解度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题可以包括:
1.判断题:判断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以及温度、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பைடு நூலகம்
2.计算题:根据溶解度曲线,计算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应用题:分析实际案例,如为什么冬天河水会结冰,而盐水的凝固点会降低等。
(五)总结归纳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作业整洁、字迹清晰。
2.实验作业需注重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论文和小组作业要注重原创性,严禁抄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创意。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给予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针对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差异,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内涵及其与溶解性的关系。
2.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方面的不足,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案【精编】
知识点1:溶解度(符号为S)一、固体溶解度1.定义: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②外因:温度与温度的关系:(1)大多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二、气体溶解度1.定义:气体溶解度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的体积。
2.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气体本身的性质、温度、压强①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减小。
②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越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越增大;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 ℃时,100 g水里溶解了20 g某物质,则在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B.100 g水中溶解40 g物质刚好饱和,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C.50 ℃时,50 g水中最多可溶解20 g某物质,则5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D.20 ℃时,向30 g某物质中逐渐加入水,当加入100 g水时,该物质恰好完全溶解,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3.啤酒内有一定量的CO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常会打2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B.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减小C.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4.将 2.5 g硼酸在20 ℃时溶于50 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划分为(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5.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a g B.(a+b) gC.(a+c) g D.(a+b+c) g知识点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溶液是饱和溶液;③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所示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或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同;④线下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⑤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完的物质存在。
初中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教案
一、认识溶解度
1. 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溶质的性质。
二、溶解度的表达方式
1. 溶解度的量的单位:克/升或摩尔/升。
2. 饱和溶解度: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称为饱和溶解度。
三、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 温度:大部分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 压力:对固体-液体系统和液体-气体系统影响不大;对气体-液体系统影响较大。
3.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种类、溶剂的性质等会影响溶解度。
四、溶解度曲线
1. 饱和溶解度曲线:描述在不同温度下饱和溶解度的变化情况。
2. 选择性溶解度曲线:描述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五、溶解度与物质的相关性
1. 溶解度规律:亚硫酸钠、氢氧化钙、氨、氯化钾等物质的溶解度规律。
2. 溶解度的应用:控制结晶过程、用于浓缩、净化溶液等。
六、练习题
1. 试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氯化钠的饱和溶解度在20℃下为36g/100ml溶剂,40℃下为45g/100ml溶剂,60℃下
为65g/100ml溶剂,80℃下为90g/100ml溶剂。
请问该物质的溶解度是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2. 某溶质在30℃下的饱和溶解度为40g/100ml溶剂,溶质种类不同于氯化钠。
问:在50℃下该溶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 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 根据溶解度温度关系可知,溶质在50℃下的饱和溶解度为55g/100ml溶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9.2《溶解度》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如:“为什么冬天室外放置的盐水会结冰?夏天放在室外的盐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溶解度的兴趣。
3.展示多媒体资料,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溶解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溶解度四要素(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的含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在不同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优秀表现。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突出表现在导入新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实践性教学和反思与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通过示例,讲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
3.教授如何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如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预测溶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溶解度等。
4.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测定物质溶解度的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第一章:溶解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1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1.2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
1.3 溶解度的大小比较:通过溶解度曲线进行比较。
第二章: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2.1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极少数固体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2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通过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了解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组成、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等。
第三章: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3.1 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3.2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但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3.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通过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进行判断。
第四章: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4.1 溶解性的定义: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4.2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表示溶解性的量化指标,溶解性越强,溶解度越大。
4.3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剂的性质、溶质的性质、温度等。
第五章:溶解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举例5.1 溶解度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制备药物悬浮液、调节药物释放速度等。
5.2 溶解度在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
5.3 溶解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合理施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第六章:溶解度的测定方法6.1 溶解度的测定原理:通过实验方法确定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质量。
6.2 溶解度的测定步骤:称量、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6.3 溶解度的测定实验:固体溶解度测定、气体溶解度测定。
第七章:溶解度与溶解速率的关系7.1 溶解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质量。
7.2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溶剂的性质、溶质的性质、温度、搅拌等。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2.掌握溶解度与温度、物质性质等因素的关系。
3.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图来解决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溶解度曲线图的绘制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2.掌握溶解度与温度、物质性质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使用溶解度曲线图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实际操作。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电子黑板、实验器材、溶解度曲线图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本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溶解度的概念1.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在水中溶解哪些物质能看到物质消失,哪些物质不能看到物质消失。
解释溶解的概念。
2.板书说明:溶解是指固体物质在液体中能够均匀混合的过程,形成透明的溶液。
3.学生互动:学生讨论,何种情况下溶解度较大或较小?温度的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是如何的?4.板书总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能够溶解的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质量或最大摩尔数。
5.拓展讨论:学生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1.展示实验: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教师解析:通过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后溶解度增大,降温后溶解度减小的现象。
解释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数据,验证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4.小结: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节溶解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1.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哪些物质在某种溶剂中容易溶解,哪些物质不容易溶解。
引导学生探究物质性质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探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讨论和总结,发现物质的性质与溶解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02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溶解度》word教案
阻碍溶解性的子却极难溶于水。
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相同。
例如植物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一定相同。
教师总结
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差不多明白,酒精能够任意比例与水互溶,那么,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种限度呢?
溶解度
学习溶解度前我们先要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蔗糖或食盐专门容易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然而,它们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3、溶解度的意义
[讨论题]“20℃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是什么?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假如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NaCl在20℃的溶解度为36g,表示的意义确实是: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或者说,在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阻碍专门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4、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能够猎取什么信息?
曲线上的点、交点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上的交点:某温度下,具体哪些物质溶解度相等
课堂训练:见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教案):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和85 ℃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教法设计
新授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固体的溶解度学生阅读教材学生交流讨论。
总结: 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定量比较溶解度要有四个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例:68 ℃时NaNO3与KNO3溶解度相同,都是134克。②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投影:熟石灰随温度升高的溶解度变化图
设问:从这一溶解度曲线能得到什么不同信息?
回答: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小结:溶解度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学生讨论回答:(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系。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2)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3)对于气体物质,我们通常测量它的体积,而不是去称量它的质量,所以研究气体的体积较方便。
引导: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所以溶解度的概念中强调:必须指明一定的温度。那么描述气体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2022年中考复习之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教案
长汀五中九年级( )班化学学科教学案(总第课时)备课教师:化学备课组授课教师:授课时间:202 年月日(第周星期)课题中考复习之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课型复习本周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学会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教学重点1、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难点1、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方式诱导法、板演法教学工具PPT, 黑板教学过程设计目的批注【导入】本节我们从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进行复习,同学们对此知识还记得多少呢?【展示】考试要点:1、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
【板书】考点一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⑴概念:在下,某固体在g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为:。
【巩固练习】20℃时,向装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40g的食盐,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则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是g,溶剂的质量是g。
溶液的质量是g,所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和。
⑶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物质的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20℃溶解度/g S≥10 1≤S<10 0.01≤S<1 S<0.01【板书】2.气体的溶解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跟气体的性质有关,还跟压强和温度有关。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喝了汽水会打嗝。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如打开汽水瓶盖时,会有气泡或汽水喷出来。
【板书】考点二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点(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
线曲线平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面(1)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处于饱和状态;(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制定日
期
课型复习课
课题溶解度及溶
解度曲线
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
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2.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目标
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得
到启示,总结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身演示找出问题,最后
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1饱和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2.溶解度曲线
教学难点1.有关溶解度曲线与物质之间的联系 2.溶解度曲线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衔接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1)概念:
(2)影响因素:、。
2.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考点2: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
意义图例
点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Q表示:
线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
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为:、如:M点表示:。
考点3:结晶及其运用
1.结晶的方法及使用范围
结晶方法使用范围举例蒸发结晶使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物质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物质
个人修订学生齐读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
学生看课本复习知识点,并试着画知识框架,建立知识点之
2.结晶的应用:常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1)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 (2)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用:
二.考点梳理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称取5.0 g 氯化钾,溶解在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B .称取5.0 g 生石灰,放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C .量取5.0 mL 浓盐酸,倒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D .称取5.0 g 碳酸钙,放入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6.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 3溶液中逐渐加KNO 3。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图示正确的是( )
7.现有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
(1)若加入10克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若加入10克硝酸钾,且全部溶解,则溶解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若把原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且无溶质析出,则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考点一:
例一: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 氯化钠溶解于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例二: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5℃时100g 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 C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例三: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例四:右图是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间的连接。
(10分钟)
教师在梳
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抽查部分
同学,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自做
知识点梳理部分,PPT 出示答案,同桌
互批,2分钟时间看错误知识点并记
忆
学生
MnO 2 温度/℃ 甲 乙 丙 40 0 t 1 t 2 t 3 溶解度/g
(1)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当A 中混有少量B 时,可用 方法提纯A ;
(3)t 2℃时,在100g 水中放入 克A 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 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50℃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 >C B. 50℃时把50gA 放入50g 水中能得到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 D.将50℃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 >A=C
2.右图为A 、B 、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t 1℃三种物质中B 物质的溶解度大 B .t 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最大的是A
C .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 2℃时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t 1℃时,将等质量的A 、C 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 形成不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 3. 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 ,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 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 .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 .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
液>丁溶液
4.右图为固体物质X 、Y 的溶解度曲线。
在温度为t 2℃时分别把质量为a g 的X 、Y
放入100 g 水中,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
其中正确的是 状态 措施
X 为饱和溶液,Y 为不饱和溶液 给Y 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X 为不饱和溶液,Y 为饱和溶液 向X 溶液加入固体X 至有晶体残留
X 、Y 都是饱和溶液。
X 、Y 都是不饱和溶液。
把X 溶液温度降低至t 1℃,给Y 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5.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自做,PPT 出示答案,
同桌互批。
自纠。
小组合作,相互解决错题。
班级交流,解决都不会的
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3)要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4)要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的方法。
(5)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6.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KNO3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
是。
②30℃时,KNO3 的溶解度是g/100g水。
③KNO3 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Ⅱ.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中可看出,甲乙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是;
(2)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3)t
2
℃时,将甲、乙各20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
将温度都降低到t
1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
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
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P点表示的含义是.学生一坐一蹲,完成达标部分,做完后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