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这样表达》读书笔记
班主任读书笔记及心得5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班主任读书笔记及心得5篇一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班主任读书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班主任读书笔记记录了教师的读书学习到的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班主任读书笔记及心得,希望大家喜欢!班主任读书笔记及心得范文1:《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读书笔记近日读了《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一书,联系自己的班级管理经历,感受颇为深刻: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新时期的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氛围,使师生间建立起能真诚相待、关系融洽、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因此,班主任要努力,真诚地帮助每一遇到困难的学生。
三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增加学生的交往频率。
可以说,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心一意地为了学生好,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形成〃阻抗〃,甚至〃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尊重、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治病〃是为了救人,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意接受你的教育,这时教育才可以开始,才会有效果。
2、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由于班主任是和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直接影响。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实际上是教师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教育过程,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努力锤炼自己,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师表形象去陶冶学生的心灵。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充分发挥〃身教〃的感召力,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去感化、去带动学生。
这样,班主任的行为就会像无声的命令,班主任的要求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3、关爱后进生每位班主任都希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到:第一,多接触、多了解学生才会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不至于将一部分学生作为〃另类〃来看待。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800字范例汇总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800字范例汇总——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教育书籍读后感1时间过得飞快,想想自己工作也已二十几年了。
送走的学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样,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曾几何时渐渐和潇洒自如越离越远,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
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
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
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
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范本15篇)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范本15篇)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
学生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活的环境,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源泉,环境对学前学生的发展比其它年龄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最初是从环境中受到自发教育的。
所以,教师要常带学生走出学生园,到工厂、街道、田间、野外去学习。
大自然、大社会为学生活动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
民歌、民谣、儿歌、故事等许多都富有教育意义,有待于教师们做有心人,发挥想象力,随时发觉这种活教具、活教材。
从尊重学生的愿望、兴趣、要求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替代教学法和暗示法。
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戏,那么学校的教学应该游戏化,并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篇2在这个假期,我读完了《德国美术教育》一书,感觉获益良多,有不少值得我去反思的东西。
本书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非常有自己的特点,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
德国的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使人深受启发,总结一下,大概有四点主要的特点。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
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
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
教师的读书笔记15篇
教师的读书笔记15篇教师的读书笔记1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
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
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
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
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
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
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
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
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
”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通用8篇)
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通用8篇)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篇1从事教师职业十多年就会产生教师职业的倦怠,怎样走出职业倦怠,突破高原期,实现第二次成长呢?聆听了专家名师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现将几点收获体会总结如下:一、要读书。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师要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
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
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
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色。
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通过读书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反思,以及自身素质完善,就无法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预期目的,也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要反思。
教师要做一名哲学的思考者。
带着问题去思考教育;带着尝试去解决问题;带着反思去总结问题;带着结论去验证问题。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教师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1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
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
”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
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
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
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
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学生,是教育的悲哀。
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
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
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教师必须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让自己的主导地位不至于变成“主宰”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敢于在教师面前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自我挖掘出创造性的潜能。
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做到不拖堂,不让作业和考试填满他们的课余时间;不要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还学生自主权,还学生发言权,还学生活动权。
否则就等于堵塞了他们学习发展的渠道,久而久之,学生将被动地接受信息,变成“录音机”,变成“容器”。
《接受我的爱——老师如何跟学生说话》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接受我的爱——老师如何跟学生说话》念书笔录(优选多篇 )《接受我的爱——老师如何跟学生说话》念书笔记(优选多篇 )第一篇:接受我的爱——老师如何跟学生说话汉恩 . 吉诺特《接受我的爱——老师如何跟学生说话》你是优异教师吗?——读老师处于讲堂危机的愁云惨雾中,每间图书馆里的全部图书,无一堪用。
全部的著作和所上过的课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真切实用的,只有技巧。
这是吉诺特博士的一段感言,当教师的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的时候,在现实中,就要有适用的技巧,才能顺利度过一个个的讲堂危机。
切实的说,讲堂危机无时不在,每个人的讲堂里都有这样或许那样的问题,不过由于我们的眼睛或许心灵的问题没有察觉罢了。
我所理解的危机是从心心理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教室里的学习不是纯真知识的教授,更是心灵的对话。
一句话,一个行为,都有可能产生危机——这不是耸人听闻。
技巧不是乏味的,吉诺特博士说:教书最重要的是有技巧的教课态度。
这里的技巧不是为完成某一项知识的获取,而是如何创建一种和蔼宽松的教课态度。
就这一点来说就足以让我们敬佩。
鉴于心理感受方面的技巧,其实就是如何暖和感动学生的方式,是充满人性化的做法。
记得朋友介绍这本书时,就喜悦地背出下边的话“学生需要被接纳、被尊敬、被喜爱、被相信、被鼓舞、被支持、被激励、被逗乐,还要有时机让他商讨和实验。
" 学生在教室里学习不不过有获取新知的需要,更有以上这么多或许还要更多心理方面的需求,以偏盖全,以纯真的知识教授统率全部,能够想象学生会遭到如何的监禁、绝望、冷淡、孤立 ??我知道朋友之所以这样尊崇这样的句子,是由于它是站在孩子心理的角度来思虑的,而我们教师只有获取少儿心理深处的感受,才会在教课行为中慎重慎重再慎重,谨小慎微的珍爱着孩子的心灵。
用书中的话说:心理层面的事实决定教与学的成败。
在这样的理解中,吉诺特博士劝告我们:学习永久是此刻时,并且因人而异。
现在时,关注学生的当前的感觉,而不是为了着眼于未来而摒弃当前的人道。
教育类读书笔记15篇
教育类读书笔记15篇教育类读书笔记1工作之余喜欢翻看《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这本书。
虽然有些案例已看过多遍,但每当再次拿起依然爱不释手,因为读它能给我许多教育的灵感和启示。
1,对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其中的一篇案例记叙了一个可爱的8岁小男孩,不爱写作业不爱静心读书,一到下课就爱跟在老师后面:“胡老师,昨天我被狗咬了”;“胡老师,李强上课踢我”。
“胡老师,我不想和赵小路坐一位了”。
看着他说个不停,他的老师总会不耐烦地对他说:“知道了,知道了。
老师很忙,今天就这样吧。
”而他并不生气,很宽容,慢慢地扭头走了。
一天,当他的老师布置完作业准备去开会,他又站了起来,没等他开口,他的老师先说话了:“又有什么事?快点,我忙。
”“我没有本子,还有……”“好了,自己想办法吧!”说完老师就去开会了。
等开完会来到办公室,这位老师便看到自己位上放着一个色彩鲜艳的小蛋糕,旁边还放着一张小纸条:“胡老师,你很忙,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看我的纸条。
今天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当面告诉你,让你和我分享快乐。
可你太忙了,那就请你品尝小蛋糕,好吗?”这位老师很惭愧,拨通了孩子家的电话号码,给他送去祝福,并告诉他其实老师并没有那么忙。
读后,我和那位教师一样的惭愧:曾经我也觉得自己很忙。
感觉与学生交流是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有了这些时间我能改多少本作业、有了这些时间我能备多少节课。
殊不知,在自己打着“我很忙”的旗号拒绝倾听学生的心声时,丧失的是为人师的耐心、爱心、丢失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亲密。
2,关心爱护问题学生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
他的一名弟子却染上偷窃的恶习,当其他弟子请求盘圭禅师赶走这名偷窃的弟子时,盘圭禅师却把众弟子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
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了偷窃者的心灵,也涤净了他的心灵。
《教育漫话》教师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漫话》教师读书笔记(精选5篇)《教育漫话》教师读书笔记篇1《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
虽然相隔几个世纪,但这本著作中作者阐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校、家庭教育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有如聆听一场精辟的教育心理讲座。
它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教育理论书籍也可以这样生动!它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
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让我在敬佩的同时也深深感慨:教育孩子真是一项最需要技巧的工作。
他提出的众多观点,仍适用于当今的孩子;他提出的一些疑问,也是我们现在同样面临的仍未解决的教育问题。
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一,“教育上难以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
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
其中有三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精选5篇〕教育专著读书笔记〔精选5篇〕教育专著读书笔记1新教育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
又一次的读了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开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读新教育,这一次对对它的理念:“过一种幸福而完好的教育生活。
”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我对教育的新的期望。
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好的。
这句话,不只说我们老师要过幸福而完好的教育生活,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行动就有收获。
朱永新教授说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会成功。
是的呀。
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实现的却很少。
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没有去行动,没有去坚持。
我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话语,我们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口号,我们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行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而整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老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快乐的学生。
老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撑点,一切为了老师,为了老师的一切。
让老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开展进步。
让老师和学生一样,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
我们校长也常说,一个学校开展的最最核心的的东西就是老师用自己的专业开展带动学校的开展,进而去影响学生的成长。
那就很清楚了,假如没有老师的成长,也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老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老师不快乐,他就没有激情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的教育生活从何而来?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因此我们老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个自己的习惯,就像每天起床、吃饭一样,每天读每天都有收获。
在收获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自己快乐,孩子们也就快乐了。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的让老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
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的精神。
这样每一个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要成功、都会成功。
2023小学教师读书笔记15篇
2023小学教师读书笔记15篇小学教师读书笔记1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好处,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
近日,似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迫使自己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
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就应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就应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职责感的教师;就应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
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此刻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就应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教师读书笔记(15篇)_11
教师读书笔记(15篇)教师读书笔记1《给教师的建议》是很早以前,我还在师专附小的时候,学校统一购买,统一发放的。
说实话,当时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没有去翻开看看的欲望。
书很厚,绿色的外壳,没有繁冗的装饰,封面印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黑白像,一看就知道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许是当时的我并没有对教育真正“开窍”,一本书一摆就是许多年。
也许是“缘分”到了,去年整理书柜时又把它翻了出来,粗略一读,方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明确的提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总结为三个素养:一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认识,二是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懂得儿童研究的方法,三是教师的语言修养。
记得才参加工作时,有位老教师对我说:“要给学生一瓢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当时对这句话一知半解,教书多年后,才理解这句话说的不正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认识吗?而苏老师提出的教学大纲的知识应当是教师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的入门知识,是沧海一粟,广博的知识还应从教学之外的书籍来。
阅读,应当成为老师的一种专业需求,而非业余爱好。
书中列举了一位历史老师说他用一辈子来准备一节课的例子,正是在向我们说明要当好一位教师,功夫应该是下在平时的。
从事小学教育,因年龄的关系,我已经和学生有了很大的距离,我总是习惯性的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的问题,有时总不能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从何而来。
当想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看似很简单,但对他们来说很困难的知识时,无从下手。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并没有用儿童的思维和心理去研究问题。
有时,看一些优秀的老师上课,总是惊叹他们四两拨千斤的“神功”,精心去思考,原来是他们独具的儿童视角使他们更能明白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一定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读懂孩子的“晴雨表”,孩子认可了你,对于你教授的学科就有了喜爱的基础。
语文,教授的是我们的母语。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但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根基。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教育漫话》读书笔记1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即如何才能培育出有理性、有德性、有才能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主要表达在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
首先,在身体保健方面,洛克非常重视绅士的体育。
在他看来,“安康之精神寓于安康之身体”,他把培育强健的体魄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
这正应了现实生活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
确实我们要学习,要工作,要有胜利,要有美好,必需先有安康。
书中,洛克还具体论述了养护和熬炼儿童安康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很多至今仍旧珍贵的建议。
如他提到的早起顶有益于安康;多呼吸新奇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行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行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快,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孩子的卧床,应当是坚硬的,宁可用絮绒,不行用羽绒。
将身体习惯为随遇而安,是人的一种大幸,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总之,他的体育理论可以集中为一句话:“要忍耐劳苦,不要娇生惯养。
”这些思想即详细看法对我们现今的早期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次,在道德教育上,洛克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行缺少的。
”由于洛克的绅士教育除了体育外,可归纳为“德行、才智、教养、学问”,而前三项都与德育有关,我也认为,精神品质的培育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
因此,管教儿童,要从微小时开头。
你要想孩子长大后听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听从你。
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用爱和友情来维系这种权威。
洛克对儿童的德育也提出了很多详细看法,如典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
此外,我们也要警觉一种相反的倾向: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懊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那样更糟糕。
而放纵的青年,常生龙活虎一般,精神饱满;一但上了轨道,经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宏大的人物。
教育专著书籍读书笔记7篇
教育专著书籍读书笔记7篇教育专著书籍读书笔记1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中的文字使我们脱离了未开化的状态。
《走近教育大师》为我搭设了一个平台,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
通过读这本书,便能概览从孔子到蔡元培,从苏格拉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张,通读全篇,受益匪浅。
书中共收录了47位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论,这个数字应该说不小了,但对于人类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
其实,任何一部辞书都难以容纳所有的教育家。
所以,就会深深地发觉: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的。
竞争的时代,家长挑选学校,孩子选择老师,家长集体上书,道老师的好、说老师的坏,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
可以说一个学校创办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师的数量与质量却是学校真正的生命线。
作为一名新教师,孔子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那道指什么呢?我理解,应是指社会、政治的准则和做人的准则。
而这些准则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从少年到白头。
准则其实是物与俱来的,有的隐藏较深或道理较深,有的则容易让人察觉和接受。
不管怎样,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们的悟性所经历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样,但求道的过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谓“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就说现在学校开展的历史读书活动,读书之道,倒并不是真的为了颜如玉、黄金屋。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学习就会落后时代,落后于生活。
特别是我们做教师的,如果知识不够用了,那就意味着职业生命的结束。
——拿什么去教学生!既然要读书,那又要花费许多休息时间,又会出现各种工作上的冲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处于今天的社会中,立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以为“朝闻道,夕死不可矣”。
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与不得,有何区别?求为何求?我们应体现道的价值,体现求的价值,然后死亦无憾。
当然,理解为道是自觉,不是自主。
2023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5篇)
2023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5篇)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为了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更为了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园部组织了全园教师再一次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目标部分分别对3-6岁各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平时我们严格按照《指南》中提出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制定幼儿的学习计划,本学期我带的是中班的幼儿,《指南》在阅读与书写准备中的目标1:喜欢听故事和看图书中指出4-5岁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做到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目标2: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所以本学期我们让家长为幼儿准备一本绘本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在课间游戏或午饭、点心过后我们会让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绘本图书,并能在集体面前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讲述故事内容,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更加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的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中指出4-5岁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做到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
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幼儿挑食这个问题好像现在属于普遍现象,可能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条件好了,加上家长的溺爱,宝贝想吃什么就给买什么,不想吃那就不吃了,从小给宝贝养成了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我们班有位叫谈锦轩的小朋友,有次在放学途中,正好碰到他奶奶给他买鸡蛋饼,我说:“谈锦轩,肚子饿啦?”他奶奶就告诉我说:“诺,家里烧的饭不吃为,从来不吃蔬菜,就喜欢吃零食。
”我说:“那营养跟的上哒?平时在学校吃饭还好的呢,饭吃的多,肉也喜欢吃,蔬菜多少也会吃一点,也没有说一点都不吃为。
”所以其实孩子挑食的坏习惯大多数都是家长给惯出来了,在学校时,没有家长在身边,孩子饿了照样会吃饭,平时我们在谈话时间也会针对孩子挑食的这个问题让幼儿明白挑食的坏处,不挑食的好处,在健康课时,我们也专门制定关于挑食的课程让幼儿明白挑食的坏处,不挑食的好处,部分幼儿在了解这些好处和坏处之后还是能慢慢改正挑食的坏习惯。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
最近读了《老师行为的50个细微环节》,经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美妙,一种趣味,更是一种享用。读这些教化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常的教化实践相比较,不由有了感受,有了共识。这些书在教我将来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的一同,也教会了咱们怎样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领悟:
一、老师教化行为细微环节
7.言语
言语是思维的外壳。不论什么样的思维,不借助于言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一般来说,言语分为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图像言语、声象言语、什物言语(如雕塑)、行为言语、身体言语等。其间,行为言语便是人们的举动,从表达思维来说,一个人的举动也是一种言语。在人们日常日子中,运用比较多的言语是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触摸比较多的还有图像和声象言语。
2.链式复合的准则
机动地、短暂地将一些单个的环节连成一样的锁链,并经过这一锁链的一些单个环节搬运含义。
3.复合思维
构成复合思维绽开中的其次阶段是将物品和物品的具体形象结组成特殊的组合,这些组合在结构上非常像一般所称谓的成套搜集品。
4.皮亚杰理论
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质与他的心里赋性必定具有严密的内涵联系,因而这种自我中心性质始终是合乎规律地、不行避开地、稳定地表现出来,不受儿童经验的限制。
二、老师教化行为细微环节
讲堂是老师绽开教化活动的主阵地,讲堂教化是老师的根本教化作业。老师在讲堂中的教化行为,可以对学生发生教化影响,这些行为也表现了老师个人的根本素养。在讲堂教化中,老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微环节,不论是言语行为,还对错言语行为,不论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仍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或许对学生的讲堂学习,甚至日常日子发生干脆或干脆的影响。以老师在讲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设老师表现出妥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可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心情变更,激起学生学习常识的爱好和热心;假设老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或许冲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热心,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讲堂教化的质量。
10字读书笔记
10字读书笔记
以下是一篇10字读书笔记:
爱是教育的灵魂。
以上读书笔记的思路来源如下:
这句话是我在阅读《小王子》时记住的。
在书中,小王子对玫瑰的爱,对玫瑰的关心和照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爱是教育的灵魂。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把爱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
只有当我们爱我们的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才能真正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爱可以让教育变得更加温暖和有意义,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和价值观。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以真诚和善意去感化和引导他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感的人。
总之,爱是教育的灵魂,它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始终把爱放在心中,用爱的力量去感染和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温暖和支持。
教师读书笔记内容介绍(万能8篇)
教师读书笔记内容介绍(万能8篇)教师读书笔记内容介绍篇1最近看了《教师的智慧》一书,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
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校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
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
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
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观念。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
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
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
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
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
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
这样,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
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
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教师读书笔记内容介绍篇2“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捧读李镇西老师的佳作——《做最好的老师》,得以与这位著名的教育大家进行心灵的对话,真是如饮甘露,感触颇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可以这样表达》读书笔记
郜寿潭
曾有一篇题为《论文题目的大与小》的文章引起我强烈的共鸣。
作者上官子木先生这样写道:“当我看完了一位国内学者在国外大学就读时完成的博士论文时,非常感慨。
这是一本研究角度新颖且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书,但要在国内,作为博士毕业论文将很难通过。
如果是评职称,至少在我所在的单位是肯定评不上的。
因为这本书是用描述性的语言,采用的是非量化、非实证的研究方法,这注定要被国内学术界的一些权威人物认为是没有学术性而遭否定。
”作者说的是写博士论文,我觉得写博士论文稍微“规范”点,似乎也情有可原。
问题是我们现在许多谈教育的文章也以“规范”求“严谨”,以“术语”求“学术”,以“框架”求“档次”……结果,本来最富魅力的教育一旦被表达便失去了鲜活的生命。
教育类的文章,应该不拘一格的,应该允许各种各样的形式,这样才能让教育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才能让中国的教育吸收先进的理念,融入一些先进的元素!恕我直言,这是很久以来教育学术界存在的不良文风。
有些“专家”“学者”总是认为,所谓“学术性”就是罗列学术术语构建理论框架,别人越看不懂就越深奥,“学术性”就越强。
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少这样的教育文章或著作:没有新观点却有新术语,没有新见解却有新概念,晦涩难懂,故弄玄虚。
这是学术的堕落,是教育的悲哀!越深奥的东西,反而理解的人越少,其实际价值也越低。
这种学术性,是我们教育应该掘弃的!前段时间我在K12看的文章也是这样的,没有新观点,却有新术语,他在文章说到了生命课堂、魅力课堂、快乐课堂,但他在文章根本没有解释和定义这三类课堂。
他还把这三类课堂与三类老师结合起来,实在是可笑至极。
我后来认真思考他的文章,我发现他是用这篇文章在为他的校长摇旗呐喊,可笑,结果在K12还成为一篇精华文章。
真的,教育的悲哀,领导说一个新的理念、新的改革,一线教师不是认真思考,认真的反思是不是可行,而是囫囵吞枣的全盘接受,甚至还用写一些东拼西凑的来吹嘘他的领导!其实,越是学问精深者,表述其学问的语言越平实;因为学问大家已将知识融汇贯通且思维清晰,所以善于把高深的道理转化成大众化的语言。
恰恰是那些才学疏浅者,其语言才令人莫名其妙;因为才学有限者往往自己都没有把要说的道理弄明白,思维混乱,所以只好装腔作势,在吓唬别人的同时也糊弄自己。
越有学问的人写的东西越是朴实,因为他知道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来自于生活。
生活的语言是很朴实无华的,描述生活,描述时间,最简单的语言反而更有冲击力,更有感惑力!能不能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呢?当然是可以的。
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是用《论语》表达的,夹叙夹议,而又穿插着生动的对话,却成了经典之作。
卢梭的教育思想则是通过小说《爱弥尔》表达出来的,作者把自己描写成一个教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作者“自然教育”的思想。
还有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所有教育论著,都是用散文的语言表述的,读他的著作,便是听他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抒发感情,一边阐述理念――真是一种享受。
还有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的教育著作也平易近人,用老百姓的语言谈深刻的教育道理,他还用诗歌甚至儿歌来表达他对教育的理解。
我也深有体会,读鲁迅的文章,感觉鲁迅先生站在我的面前,在向我抨击时事,抨击麻木的中国人。
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时候,我仿佛看见夸美纽斯就在我面前,与我促膝交谈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学?读李镇西的文章,我感觉很亲切,就像一个长辈在教导后辈!朴实无华,贴近生活!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这些举世公认的大教育家,写出的教育经典如果放在今天,恐怕很难被“学术界”承认,但这些平易、生动、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著作,对人类教育发展所产生巨大作用,则已经被历史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被未来证明。
我一点都没有否认“学院派”的意思。
我知道,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科学的表达,因而都需要相应的“范式”――即科学史学家库恩所说的那种从事同一特殊领域研究所持有的共同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包括属于这范式的特定概念、术语等等。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皮
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巴班斯基的《教育过程最优化》等体系宏大、结构精密、论证严谨、言语平实的教育经典著作,同样给我们以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启迪。
正是这些真正的教育大师的不朽之作,构筑起人类教育理论的辉煌宫殿。
读杜威,读布鲁诺,读皮亚杰,读巴班斯基,我一直认为是需要耐心的,第一遍是要囫囵吞枣的,完全不需要理解文章的意思,一遍到头,然后再来慢慢的悟,悟是需要天赋和经验的,没有天赋和经验,你会觉得非常的深奥,非常的难懂!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允许教育可以有苏霍姆林斯基式的表达。
对于普通教师来说,甚至应该提倡这种表达――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
理念与深奥的术语没有必然联系,与“宏大叙事“也没有必然联系。
所谓“教育理念”无非就是隐藏在教育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人人都有,而并非教育专家所垄断。
而且,哪怕是一个教育细节――比如,课堂学生发言时,发言的学生是背对同学面对老师说话,还是转过身去面对全班同学说话,这都反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不同理念。
所以,理念并不神秘,因而对教育理念的阐述完全可以也应该平易通俗的,就像平时老师们在教研组讨论聊天一样。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先生这句大白话所揭示的教育理念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胜过多少博士论文?教育理念,不一定要我们能倒背如流,只要我们时时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来,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不断的改正、充实、修正,你所学习的教育理念自然就能慢慢的充实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中去。
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
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都不纯粹是自然科学式的操作,它更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
因此,如果说在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保持自己与研究对象的距离,避免主观感情以保证结论的客观性的话;那么,教育恰恰相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应该是溶为一体的,其间感情的流淌、诗意的飞扬,正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
因此,教育论著完全可以让真情实感像泉水一样自然而然地奔涌流淌。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苏霍姆林斯基语)而作为“人学”的教育,离开了人的情感就失去了生命。
因此,在教育论著中诗意地抒发我们对教育的热爱、牵挂、忠贞不渝、一往情深,这是再自然而然不过的事了。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应该融为一体。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该把感情的作为基础,把交流作为方式,把教育作为最终目的。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多么精辟的话语,教育是人学啊,不是填鸭式的教学,不是囫囵吞枣式的教学,而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教学,感情是基础啊!教育是一种行为,是一种交流的模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
教育者的智慧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具体说,就是体现在故事中。
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教育感悟的表达方式。
在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有的教育论著中,最著名也最有影响的是他那本《教育诗》。
在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在其中了。
对于一线老师来讲,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机,那怕仅仅是记载自己每一天的教育故事都是很有意义的。
如此坚持三年、五年,任何一个普通教师都可以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乃至教育专家。
故事,形象生动,富有深意,能很好的让孩子从故事中获得知识、获得道理。
故事,不仅孩子喜欢,青少年喜欢,中年人喜欢,连老年人也喜欢;故事也是我们表达情感、表达思想、阐述道理常用的手段。
讲一个故事,有的时候要比重复啰嗦的讲一些大道理来的更有效果!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激情、麻木不仁的人,能够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
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的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遣激情于笔端,指点教育,激扬文字,敏锐而犀利,从容不迫而又掷地有声。
评论教育当然首先需要严肃冷静的态度,但这与火热的情怀并不矛盾。
理性共激情一色,严谨与热诚同飞。
那种追求四平八稳、貌似客观中庸而实则不知所云的所谓“教育评论”与文字垃圾无异。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义正词严而不谩骂,真诚赞美而不虚夸;酣畅淋漓一泻千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教育也需要激情,教育也是一种生活,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
教育,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方式。
让孩子在教育中获得知识,让孩子在教育中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