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语文12古诗二首(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1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1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
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夏天的脚步近了,你从大自然的哪些变化中感受到夏天来临了呢?生:天气变热了,树长得更茂盛了,池塘里的青蛙叫得更欢了。

师:你们可真是个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的孩子。

在南宋时期,有一位诗人杨万里也像你们一样,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并且用笔记录下了初夏时一处美丽的景色。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欣赏杨万里笔下美丽的《小池》吧。

师:书写课题:《小池》
生:读课题注意“池”是翘舌音
二、检查预习,生字过关
师:小朋友们先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歌吧。

要求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为了让小朋友把诗读得更好,我们先把生字宝宝请出来,把这些生字宝宝读好了,这首诗就难不倒我们了。

师:带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出来跟你们打招呼了,你们能拼读出它们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12课,内容为《古诗二首》。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感受古人诗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情感表达。

•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

二、教学安排1.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材料准备:准备课本中《古诗二首》的内容。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本课要学习的《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第二步:学习1.教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

2.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组演练朗读《春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生自由朗读并感悟诗歌之美。

第三步:拓展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写下自己的小诗歌。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学效果评价•多角度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诵读、理解和表达等方面。

•综合评价学生对《静夜思》和《春晓》的掌握情况。

2. 教学反思•是否简单清晰地解释了文本内容,确保学生理解。

•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古诗之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教案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童话?荷叶圆圆?和?要下雨了?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妙。

其中?古诗二首?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的方式说明了夏天的气象常识。

课文编排既有传统文化的浸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合适儿童诵读和积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古诗二首 2 1.认识本单元36个生字和1个偏旁,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带有“呢、呀、吧〞的问句和感慨句。

3.能运用联络生活、结合图片等方式理解“摇篮、潮湿〞等词语的意思;学习“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类句子的多样表达,并积累文中的比喻句。

4.能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儿童诗的韵味;能分角色读好文中的对话;尝试根据课文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构造特点背诵课文。

荷叶圆圆 2要下雨了 2语文园地六 2 1.联络生活学习与夏天相关的词串,认识8个生字。

12 古诗二首▶教学目的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字。

2.能用联络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络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如:①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生字并帮助理解。

②结合图片、联络生活实际进展识记。

③借助生活经历组词进展复现和识记。

④字理识字。

〔2〕采用分类的策略指导写字。

如:①“首、无〞都是独体字,“首〞的第三笔最长,“无〞的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②“采、尖、角〞都是上下构造的字,要上下对齐,写得上窄下宽。

③“爱〞是上中下构造的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上中下各个部件的宽窄来把握字的书写位置。

2022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十二古诗二首

2022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十二古诗二首

12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会写“首、采”2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浮萍、偷、采”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体会小娃的天真与顽皮。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池上》。

教学过程:一、关注单元主题,揭题导入1.由生活中的夏天引到语文书中的“夏天”,关注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夏天”,并大体描述三篇课文的内容,引发学习期待:本单元我们将围绕夏天这一主题,在《古诗二首》中欣赏古诗中描绘的夏日美景,在《荷叶圆圆》中体会荷叶给小动物们带来的乐趣,在《要下雨了》中了解夏天要下雨时的气象变化,共同感受夏天的美好。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二首》。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教学“首”。

(1)结合字形演变图了解“首”字的本义并组词,知道“首”在这里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

(2)说一说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

4.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学习《池上》这首古诗。

板书“池上”,齐读课题,了解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感受节奏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正音。

3.检查朗读,重点强调后鼻音“撑、艇、藏、踪、萍”。

4.借助图片,学习生字,理解“踪迹”和“浮萍”的意思。

(1)出示四个生字,引出两个词语。

(2)结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插图理解“踪迹”的意思,关注字的偏旁与字义的联系拓展组词,用“是留下的踪迹”练习说话。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池上》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0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池上》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0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池上》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池上》,认会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关于古诗的课文,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12 古诗二首(“首”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池上》。

1.释题,简介诗人。

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导语:对了“池上”是在池塘上的意思。

诗人在夏日的池塘上看到了什么,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

2.简介白居易。

3.理解古诗。

(1)导语:那么,诗人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幅怎样的池塘上的画面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PPT示《池上》插图)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观察PPT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想到什么?
(2)学习生字、词语。

①诗句:第一、二行。

意思:一个小男孩偷偷采摘了莲蓬,撑着小艇回家去。

(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chí shàng 池上xiǎo wá chēng xiǎo tǐng,t 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ù jiě cáng zōng jī,fú píng yī dào kāi。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

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xiǎo小chí池sòng宋•yáng杨wàn万lǐ里quán泉yǎn眼wú无shēng声xī惜xì细liú流,shù树yīn阴zhào照shuǐ水ài爱qíng晴róu柔。

xiǎo小hé荷cái才lù露jiān尖jiān尖jiǎo角,zǎo早yǒu有qīng蜻tíng蜓lì立shàng上tóu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篇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教案12古诗二首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教案12古诗二首

8.静夜思一、设计说明《静夜思》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四、课前准备1.搜集诗人及本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

制作本课的课件。

(教师)2.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

(学生)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

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

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11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11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内容浅析:诗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初夏小荷花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热爱之情。

2.作者背景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

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3.注词释义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4.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12:古诗二首 池上》教学设计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12:古诗二首 池上》教学设计

12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5个生字;会写“首、采”2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学习“首”字,导入新课。

1.出示短语,学生口头填量词“首”。

一()歌一()古诗2.学习认识“首”字。

(1)指名交流识记方法。

(2)出示词语,巩固识字。

首首都自首首长首先3.学写“首”字。

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5.出示第一首诗《池上》,简介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指名读,相机正音。

4.出示这首诗中的四个生字“踪、迹、浮、萍”,学生用笔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5.指名读相机正音。

6.齐读。

7.自主识记字形。

8.同桌互相检查识记情况,互相教认。

9.检查生字掌握情况,相机指导。

(1)出示去拼音生字,开火车轮读,相机指导。

(2)出示词语,指名教读,巩固识字。

踪踪迹行踪踪影无影无踪迹踪迹足迹人迹印迹浮浮萍浮力漂浮浮现萍浮萍绿萍萍踪萍水10.读去拼音课文,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学写“采”字。

1.师范读,生边听边看文章插图,看看能听懂哪句诗。

【精选】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教案

【精选】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教案

12古诗二首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

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课件出示5)(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课件出示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

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池上》和《小池》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是叙事,后者是写景。

《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菜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小池》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

【作者介绍】1.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2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n02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简介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2.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池上》。

2.交流:谁来说一说这首诗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
3.导入新课,揭题。

夏天的池塘是美丽的。

南宋诗人杨万里也被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小池。

) 4.齐读课题。

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

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2 古诗二首(教案+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2 古诗二首(教案+反思)

12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

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诗题)4.板书课题:池上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

3.生字宝宝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

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找到并叫出它们的名字。

(齐读古诗)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一片荷塘,荷塘上开着几朵粉红的荷花,有一个小朋友撑着小船,到荷塘中采莲蓬。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2 古诗二首《小池》教案(2课时)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2 古诗二首《小池》教案(2课时)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2 古诗二首《小池》教案(2课时)一、教学内容1. 课标要求根据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朗读、绘本、认读古诗《小池》。

2. 教学目标•能够朗读古诗《小池》。

•能够配合图片理解古诗《小池》。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小池》中描绘的场景。

•能够绘画表达《小池》中的内容。

3.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朗读《小池》,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古诗内容。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准备一张古诗《小池》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内容。

2. 学习古诗《小池》•让学生跟读《小池》,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讲解古诗中生字的意思。

3. 朗读《小池》•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小池》,引导学生朗读情感。

4. 绘画表达•让学生用彩笔或颜色填充的方式画出古诗中小池的场景。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回想前一节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古诗《小池》。

2. 辅助文章阅读•给学生提供与古诗《小池》相关的短文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更深入。

3. 情感表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小池》的情感。

4. 课堂小结•总结今日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小池》所传达的意境。

三、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的主题为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2 古诗二首《小池》教案,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朗读《小池》,理解古诗内容,通过绘画表达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会。

同时,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小池》中沉静、幽深的意境。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首”、“无”、“爱”、“角”、“采”、“树”、“尖”7个汉字,背诵课文,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荷花。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荷花。

师:你们知道荷花还有什么颜色吗?师:白色、粉色、紫色。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呢?师: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唐宋两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说了些什么?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师:让我们走进这两首古诗。

师:古诗要读得有节奏,让我们看着停顿符号,把古诗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shǒu wú ài jiǎo cǎi shù jiān首无爱角采树尖(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采”的偏旁是“爫”;“树”的偏旁是“木”;“尖”的偏旁是“小”。

(3)指导生字的笔顺。

“无”:横、横、撇、竖弯钩。

“角”:撇、横折、撇、横竖钩、横、横、竖。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牛角爱人树荫采药尖尖一角爱心大树采花刀尖三、精读领悟1.师:学完了生字宝宝,让我们走进《池上》这首古诗吧!(播放视频)。

师:“池上”是哪里呢?池塘上。

(1)师:仔细观察图片,图中有什么?小娃、小船、白莲、浮萍、水草。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部编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12,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部编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12,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部编版【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12,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2 古诗二首【教材分析】《池上》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

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古诗二首》。

2.能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能通过古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古诗二首》的朗读与理解。

2.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一些古代文化背景知识。

2.帮助学生从古诗中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二首》教材及教学PPT。

2.讲解古诗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表。

3.图片或视频展示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学习《古诗二首》(15分钟)第一首古诗让学生先独立阅读《古诗二首》,然后进行齐读。

辅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二首古诗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第二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思,并进行朗读练习。

3. 感悟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就古诗中的意境、情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开拓视野,丰富情感。

4.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他们的答案,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多次朗读古诗,加深理解。

六、课后作业背诵并熟读《古诗二首》,并在本人家长的陪同下解释古诗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在将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古代诗歌,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以上为本节课《古诗二首》的教学方案,希朳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和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头饰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课件:展示古代诗人吟咏诗词的场景。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3.板书课题:《村居》、《咏柳》。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古、诗、村、居、童、飞、纸、风、丝、垂、绿、咏、碧。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4.学生再读古诗,读通顺。

5.指名读,齐读古诗。

6.去掉拼音读。

7.游戏识字:找朋友(把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后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并贴上相应的汉字卡片。

)8.学生再读古诗,了解字义。

9.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整体感知。

10.学生表演读(加上动作)。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生自己读古诗,思考:你知道了哪些诗句的意思?2.学生交流:你知道了哪些诗句的意思?3.教师引导: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谁来帮帮他?4.学生交流:对于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和解答。

5.教师小结: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6.学生再读古诗,熟读成诵。

7.学生表演背诵(加上动作)。

8.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交流拓展。

9.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10.学生再读古诗,抒发情感。

(四)书写指导,练习提高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生字“古”、“声”,边写边讲解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找出优缺点。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古诗二首》 (池上、小池)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古诗二首》 (池上、小池)  人教(部编版)

教材说明:《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

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

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

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

《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

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惜,爱,露,立”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惜,爱,露,立”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美景。

教学准备:教师:字词卡片学生:虚宫格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体现,它语言精简,文字优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关池的美丽小诗。

(板书“池”)谁知道池是什么?(池塘)那么小池又是什么?(小池塘)(板书小)谁见过小池塘是什么样子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小池塘的古诗《小池》,通过预习,誰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它的作者是杨万里,南宋杰出的诗人)同学们还学习过杨万里的那首古诗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谁能背一背(指名背诵,)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诵一遍(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什么植物?(荷花)是什么样子的荷花?(盛开的荷花)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池也是与荷花有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夏天单元导语夏天是火热的,热辣辣的太阳当空直照;夏天又是清凉的,晨风送来些许凉意。

夏天是热闹的,蝉鸣声声,似乎不会停歇;夏天又是宁静的,午后,人们躺下休息,享受片刻安闲。

夏天还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荷花池边,看小娃采白莲,蜻蜓立荷尖;轻轻扒开荷叶丛,看小水珠、小青蛙、小鱼儿快乐游戏;跟着小白兔,发现夏天下雨前的种种征兆...............................本单元由两首古诗和两篇文章组成,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朗诵和积累。

两首古诗要读出节奏感;《荷叶圆圆》在读出情趣的基础上借助课文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进行背诵;《要下雨了》要重点关注对话,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和答的语气。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此外,《荷叶圆圆》中可学习句子的多样表达,练习仿写;积累“荷叶是我的摇篮”这样的比喻句,练习仿说;进一步体会《要下雨了》一文中“呢、吧、呀”等语气词的表达与运用。

教材分析12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会写“首、采”2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小池》。

3.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了解夏天的特点,感受小孩儿顽皮、纯真的情态。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感知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夏季荷塘美景图)引导学生观赏图中风光,师生互说。

师:看,这是哪儿?这里的景色美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美景吗?生:荷花池中长满了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一朵朵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露出了笑脸。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古诗二首)(1)学习生字“首”:读“ sh du”,翘舌音,在文中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2)课题中的“二首”指的哪两首古诗?画出来,读一读。

(《池上》《小池》。

)3.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

(板书:池上)齐读诗题。

4.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朗读诗句,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交流情况,重点解决生字的识记、书写。

(1)正音。

“采”“踪”都是平舌音,“踪、萍”是后鼻音,“迹”的声调是四声。

(2)记形。

①(课件出示“采”的字理图)“采”是会意字。

它就像是一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因此它的本义就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

②加一加:“踪、迹、浮、萍”这4个字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并理解。

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识记。

“踪、迹、浮、萍”这4个字可以组成诗中的词语“踪迹、浮萍”。

“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3)写字。

①教师示范书写,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

独体字。

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

下方“自”的撇短,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段。

上下结构。

上小下大,爪字头。

“木”的横位于横中线,撇、捺左右舒展。

②学生描红、临摹,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3.多形式巩固会认的字、会写的字。

4.(课件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后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划分节奏,自主吟诵古诗。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1.(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中有些什么?(荷叶、荷花、莲蓬、小娃、小船、竹竿、浮萍、蜻蜓等。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生:荷塘长满了荷叶。

荷叶绿绿的,圆圆的,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

一朵朵粉红的荷花从荷叶中间冒了出来。

有的荷花已经谢了,露出一个个碧绿的莲蓬。

(3)指导看图,教师补充关于莲蓬的知识。

莲蓬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

莲子的营养十分丰富,是夏天解暑的好食材。

(4)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娃,看到满池的荷叶、荷花,闻着风中传来的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图中的小娃在干什么呢?(撑着小艇采莲蓬。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齐读诗句,想一想:诗中哪个字让你想到了小娃采白莲时的情态?(偷。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偷”字说明小娃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一个“偷”字,写出了小娃的顽皮、可爱,让人感受到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

(3)思考:诗中的“偷”与一般的“偷”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不一样。

一般的“偷” 是可耻行为,令人反感;小娃的“偷”是光明正大的,他毫不掩饰、天真调皮的举动更显示出了他的可爱。

)(4)教师引导,融情朗读。

师:看着满池的荷叶,闻着莲花、莲蓬的清香一一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师:看,荷叶中间冒出一个个莲蓬,多诱人啊!一一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师:小娃最爱吃莲蓬了,一个莲蓬里面有好多莲子呢!一一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5)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一个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往回走。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过渡:小娃偷采白莲会不会被人发现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两句诗。

(齐读)(1)诗画对应,理解“踪迹”“浮萍”。

① (课件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脚印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② 小娃留下的“踪迹”是什么呢?(小船一路划开的浮萍。

)③ (课件出示浮萍图)认识“浮萍”:(师引说)看,这就是浮萍,它是浮在水面上的一 种植物。

当小船驶进,浮萍就分散开来。

(做手势)④ 小娃知道自己留下了 “踪迹”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不知道,“不解藏踪迹”。

) “不解”是什么意思?(“不解”是“不懂得,不知道”的意思。

)小结: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开的浮萍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行为。

多么纯真、质朴的 孩子啊!(2)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他也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 过的痕迹。

)4. 多形式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四、诵读古诗,作业设计1. 通过定位联想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背诵古诗。

(1) 调皮的字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吗?小娃撑 _______ , _____ 白莲回。

不解藏 _______ , ______ 道开。

(2) 又有一些词语宝宝不见了,谁还能背?(课件出示) ______ 撑 _______ , ______采_________ 。

______ 藏 _________ , _____ 开2. (课件出示插图)学生看图背古诗,再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3. 拓展延伸:《池上》是一首写儿童趣事的古诗,像这样的古诗还有很多,课后找一找, 读一读4.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无、树”等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并能背诵积累3. 图文结合,感知古诗大意,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池上「小娃 偷采[天真无邪 一道开i 顽皮可爱5个字正确读写生字;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古诗《池上》。

2.导入新课。

(1)教师:刚刚我们看图背诵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欣赏了池上的美景。

接下来让我们再去看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小池又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小池)(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简介作者。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他的诗主要描写寻常的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先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识记生字;再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分小组交流。

2.检查交流情况,重点指导生字识记。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帮助识记生字。

教师提示:“柔”是翘舌音,“泉、角”是三拼音节,“尖”是前鼻音。

(2)交流识记方法。

①“泉”是象形字,课件出示图片和“泉”字的演化过程,引导学生明确“泉”的甲骨文字形像水从泉眼里流出的样子,本义为泉水。

②“荷、露”是形声字,可用形旁加声旁的方法识记并理解:卄+何二荷;雨+路=露。

③比一比识记:爱一一受;角一一用。

④用定位联想法帮助记忆生字。

(课件出示)___ 眼无声惜细_____ ,树阴照水 _____ 晴____ 。

小—才 _______ 尖 ____ ,早有蜻蜓立上头3.朗读古诗,把握节奏。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试着划分节奏(2)多形式朗读古诗:师生、男女生、同桌对读;上下联对接读;出示图片,学生匹配 相应的诗句读等。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观察字形结构,把握书写要点。

两横上短下长,第二横靠近横中线,竖撇从第一横中间位置起笔,竖弯钩 从第二横下方竖中线起笔伸展,略超出第二横。

各部件之间穿插避让,中间低,两边高。

“木”捺改点;“又”字的横撇要写到木字旁的点下方,长点写到“寸”字的点下方。

“爫”较小,“冖”扁而宽;“友”的横靠近横中线,竖撇较长,横撇较短,捺长而舒展。

角上小下大。

“的短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用”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 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2.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后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合作选出优秀作品,教师投影展示优秀作品并组织学生评价,学生再练写。

四、再读课文,体会诗意1. 整体感知。

(1) (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

(2) 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泉眼、细流、树阴、小荷、 蜻蜓。

)2. 理解诗意。

(1)学习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① “泉眼”是什么?(引导学生观看插图,了解“泉眼”就是泉水的出口)② 泉眼里的水是怎样流的?(课件出示泉眼流出泉水图,引导学生理解)A. 同桌讨论。

上下结构。

“小”的竖钩改短竖;度,撑起整个字。

“大”字的横靠近横中线,撇、捺舒展且位于同一高■B.交流汇报。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细细听听,有声音吗?(引出“无声”)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样子。

(引出“惜细流”)③引导理解“惜”字。

教师引说:谁能给“惜”字组词?(爱惜、珍惜。

)同学们请看看图,读读诗,是谁爱惜谁呀?(“惜”是“爱惜”的意思,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这甘甜的泉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

)④“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的“爱晴柔”是什么意思?(“爱”是“喜爱”的意思,“晴柔”指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