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教学目标和重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也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是小学语文的最后一册,学生需要在这一阶段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对于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方面能力的训练,要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言。

2. 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技能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主要包括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学习中要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同时,还需要通过写作的实践,锻炼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3. 培养正确的语言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在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正确的语言交往方式和价值观。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提高综合语文素养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通过对各个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应对中学语文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语言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阅读理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阅读材料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作品,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作者的感情和思想,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含义。

同时,还需要学习一些阅读技巧,包括提炼文章的关键词、抽象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的结构等。

2. 写作写作是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核心,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来提升。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连贯性等方面。

3. 语言表达和交往技巧在语言交往的过程中,语言表达和交往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教材分析

精选课件ppt
3
人教版教材第12册教材分析
(二)教材特点 1.增加、更新了课文。 2、适当调整课文重点训练项目,突出了语文
学科本身的特点。 3.改编“思考·练习”。 4.重新安排识字。
精选课件ppt
4
人教版教材第12册教材分析
(三)教材的编排
1、导读。
2、课例。
3、读写例话。
4、积累·运用。( “读读背背”“阅 读”“口语交际”“习作”与“实践活 动”。)
的工程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铁路。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 潮( ) 浆( ) 俊( ) 骏( ) 掺( ) ❖ 嘲( ) 桨( ) 竣( ) 峻( ) 渗( ) ❖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生字打“√”。 ❖ 要(yāo yào)挟 否(fǒu fǎo)则 扛(káng kàng)标杆 ❖ 狂风怒号(háo hào) 塞(sài sāi)外 勉(励 厉) ❖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阻挠 要挟 毅然 藐视 赞叹不已
精选课件ppt
14
人教版教材第12册教材分析
❖ 第三是:重视个性化阅读。 ❖ 教师要做到三个有:
首先教师必须胸中有书, 其次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 第三就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精选课件ppt
15
人教版教材第12册教材分析
❖ 4.巩固延伸 ❖ 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 ,拓展阅读空间,提
升读写能力。 ❖ 操作要领: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
❖ 学习目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 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 操作要领: 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 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 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 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精选课件ppt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1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1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一)结构体系这套教科书在低年级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启蒙教育,中、高年级则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

在编排上,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

一年级上册,从汉语拼音人手,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安排识字和读儿歌的内容。

汉语拼音之后是形式多样的识字和内容丰富的。

口语交际和语园地穿插其中。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

每册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

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中,每组包括导语、一“识字”、四五篇和一个“语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意境优美,既便于学生识字,又便于学生积累语言。

“语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掌握学习方法,低年级主要是发现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妙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特别是外所得的舞台。

(二)主要特点1.教材内容——凸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这套教科书中,新编选的占全部的一半以上,在继承人教版教材一贯的典范性标准的前提下,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化内涵。

选从儿童生活出发,从当代儿童的思想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反映信息社会所要求的现代意识。

例如:《借生日》,中的小孩因为妈妈总把生日忘记,就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胖乎乎的小手》中,兰兰因为长辈喜欢自己的小手,就想用双手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情。

完全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想法,与儿童的心理没有丝毫距离。

又如:《赞美》中,小刺猬和小松鼠互相赞美,互相从对方的赞美中获得自信,体验快乐;《从现在开始》中,狮子想另选兽中之王接替自己,动物们最欢迎的是让大家“按照每个人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日子”的小猴。

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体现新课标思想: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化,欣赏祖国的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发表不同见解,并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写作习惯。

教学内容:《古诗四首》、《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雨点》、练习1教学目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化,欣赏祖国的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发表不同见解,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养成积累古诗的习惯。

教学难点: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感情,通过学习<詹天佑>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和实物投影教学时间:9课时1、古诗四首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学会本课8个生字;解释带点的词语;了解每首诗的意思;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示儿》《春望》想象诗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用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

动脑,指认真思考,边读边想;动口,指读一读,说一说,不懂的问一问;动手,指圈画词句,写眉批旁注等。

要提示学生经常在阅读中运用这一方法,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诵读古诗,培养语感。

体会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动口、动脑、动手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掌握新字词,积累词语,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知道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个别生独立识字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第一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东莞市谢岗中心小学备课成员:叶小玲罗碧云吴小玲郭建新朱秀丽叶何杨赖祖祥谢焕雅主备:赖祖祥1、文言文两则学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弄懂课文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结合画面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故事里讲的那个孩子是谁?(孟子)3、你们对孟子了解多少?(孟子是战国时邹国人,生于约公元前372,死于前289。

)(孟子,名轲,字子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过渡:大家对孟子了解还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儒学大师孟子写的一篇文章《学弈》,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初步了解他的儒学思想。

4、板书课题,提醒“弈”第四笔写法。

齐读课题。

5、检查预习,说出“弈”和“学弈”的含义。

二、授课(一)检查预习(二)指导朗读1、出示课文节奏,根据节奏自由练读。

2、配乐范读,感染学生。

3、生试读。

4、同桌互读,互评。

5、指名读。

6、齐读。

(三)理解课文大意过渡: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一个字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白话文的一个词,甚至一句话的意思,下面我们利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把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师生配合集中学习前两句:⑴弈秋②通国③之④善⑤弈者也弈秋(是)全国的(最)善于下棋(的人)⑵使⑥弈秋诲⑦二人弈。

让弈秋教导两人下棋。

2、总结学法,先把单字词的意思结合注释弄懂,再把一句话根据具体的语境连贯起来。

3、根据学法分小组合作试着把剩余的句子翻译出来。

4、各小组汇报,并辩论怎样说更恰当。

5、适时点拨,并在重点处多提问题。

6、同组复述故事。

7、指名讲述这个故事。

(四)理解文章寓意。

1、同样师从弈秋这位棋界圣手,为什么一人会学得成功,一人却失败了呢?板书:一人→()→成功一人→()→失败2、讨论并得出结论:其中一人能成功是因为他专心致志,一人会失败是因为他不专心。

2024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2024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2024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阅读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取主旨大意。

2. 能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理解和运用词语、短语和句子。

3. 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章的书写和写作。

4. 能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赏析名篇(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学习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意识。

2. 学习解析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学习写作技巧,初步掌握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安排本册的教学内容较多,需要全面掌握和理解,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课文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进行教学。

1. 第一模块:导学与课堂讲授(1周)- 导学: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预测课文内容。

- 课堂讲授:结合幻灯片、课件等多种手段,进行对课文的独立阅读、教师讲解、学生讲解等形式,全面理解课文。

2. 第二模块:阅读理解与课文分析(2周)-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题目、阅读理解题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逻辑思维能力。

- 课文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3. 第三模块:写作训练(2周)- 记叙文写作:通过学习记叙文的写作要点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写作自己的记叙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说明文写作:学习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引导学生写作自己的说明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议论文写作: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引导学生写作自己的议论文,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述水平。

4. 第四模块:文学作品赏析(2周)- 文学作品欣赏:通过名篇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 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和分析。

人教版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小朋友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

(雨)2、大家都知道是雨,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大雨、小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3、师: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玩过雨,蒙蒙细雨中,伸出小手接一接凉丝丝的雨点,张开嘴巴尝尝甜甜的雨丝,再看看小花小草上鲜活的水珠儿,那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今天,洪老师把雨点儿请到了我们的教室,(出示多媒体课件雨点儿)谁来亲切地跟雨点打声招呼?一起亲切地叫一声雨点儿(指导读准轻声、儿化。

)二、初读课文1、雨点儿还为我们带来了他自己的故事想听吗?(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朗诵课文)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2、这个故事就在课文第12课,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

3、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看多媒体课件,学习课文。

1、第一节:(1)出示第一节,自由朗读,问:你读后知道了什么?(2)理解词语数不清,问课文里说什么数不清?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数不清?出示词语飘落,请学生演示纸片、树叶、橡皮等落下的情景,问那些东西可跟飘落做朋友?出示句式:﹍﹍﹍﹍从﹍﹍﹍﹍﹍飘落下来。

(3)指导朗读第一节。

(4)齐读第一节。

2、第二、三、四节(1)(播放多媒体图2)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

这时,半空中,一个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悄悄话来,让我们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

(2)你听懂他们的谈话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3)导读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指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的意思。

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十二册教案

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十二册教案

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十二册教案教材分析(一)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书写工整,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借助字典阅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体会各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积累习作素材,学写读书笔记和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

(四)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做到语言美。

(五)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寻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精神”为主题,编排了《勇攀高峰》和《苦练》两篇主体课文。

在“快乐读书屋”中选编了《马拉松的故事》和《“足球之王贝利》两篇阅读课文,任务设计不同的球星的体育拼搏事例“能说会写”紧扣单元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明白在交往中应持的态度。

习作要求结合主体课文,联系实际写一篇体育赛事,“语文七色光”围绕单元的主体编排,使学习内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目标:1.重视语文学习的育人功能,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运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做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品味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1.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语文七色光”的教学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鼓动学生多多阅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故事和文章,并展开交流活动,提高语文素质。

1.勇攀高峰时间:教材分析:本课的主人公是邓亚萍,课文通过典型的事例,记叙了邓亚萍的成长历程。

赞颂了她面对挫折不气馁,勇于克服困难,在体育事业上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勇于攀登体育高峰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3、联系上下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美丽”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走进居里。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丽,面对岁月的洗礼,它们有的黯然失色,有的却可以历久弥新。

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美丽、令人仰慕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居里夫人的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板书课题)。

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居里夫人是如此的美丽,可是她的美丽怎么会持续百年之久呢?这篇课文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共同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结合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并弄懂不了解的词语的意思。

出示图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寻藤酸碱侵蚀卓有成效浑身乏力名誉头衔捐赠人声鼎沸里程碑三、听音默读,感悟美丽。

边听朗读边思考:1、居里夫人的美丽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外表美,内在美(心灵美)。

外表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2、除了美丽的容貌,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等会我们来交流分享,并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

3、为什么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跨越百年?4、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四、汇报交流,解读美丽。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追求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词背诵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词背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词背诵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

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

从他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来看,其成就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著作导读】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植)应声便为诗曰……”曹植与曹丕为同母弟兄。

植少年时即以才华特异为父曹操所赏爱,几被立为太子。

及丕继操位建立魏朝,植虽居侯王之位,而备遭忌迫。

本诗即是其一次遭受威迫时情思的反映。

《世说新语》首句作“煮豆持作羹”,“本是”作“本自”,此据丁晏《曹集铨诗》本选录。

诗的首二句以叙事提起,意谓煮豆而燃起豆茎,漉滤起熟豆来作豆汁。

三四两句形容豆在锅中被煮时的景况,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的感情,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间迫害与被迫害的情况。

“豆在釜中泣”句,以豆在锅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响,而着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

末二句是由上二句所写情景产生的反思,以萁对豆之相煎熬,控诉兄弟相迫之乖违情理。

兄弟之同正如萁豆之同根,燃萁煮豆,事属自然,世所常见。

诗人此时满怀被胁迫的激愤心情,矢口而出,说来如此自然贴切,乃使阴狠冷酷如曹丕,闻此亦不免“深有惭色”。

而“萁豆相煎”亦遂成为兄弟间互相鱼肉之名喻。

据《诗纪》,此诗亦有仅作四句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辞意颇简切。

旧评对二者各有短长。

陈祚明评此诗云:“窘急中至性语,自然流出,繁简二本并佳。

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

”(《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

诗人以娴熟精炼的笔法,重点描绘了皇甫岳别墅中的景色,展现了一幅幽静恬人的春山月夜的图画。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关于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第一课时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一、生活导入: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第一课时口语交际第三课时写作讲评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

2.提出评议重点:(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

(2)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

(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

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

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回顾——拓展一学习目标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交流平台一、小结引入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

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二、体会表达方法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的例子。

表达方法例文打比方、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格式工整的话语、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借物喻人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2.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表达方法例文日积月累一、读读文中的古文名句,读不准字音的字问问老师和同学。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目录【人教版新课标】.doc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目录【人教版新课标】.doc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目录【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单元 1 文言文两则 2 匆匆3 桃花心木 4 * 顶碗少年5 * 手指◎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第二单元 6 北京的春节7 * 藏戏8 * 各具特色的民居9 * 和田的维吾尔◎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第三单元10 十六年前的回忆11 * 灯光12 为人民服务13 * 一夜的工作◎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第四单元14 卖火柴的小女孩15 凡卡16 * 鲁滨孙漂流记17 * 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第五单元18 跨越百年的美丽19 * 千年梦圆在今朝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1 * 我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难忘小学生活活动成长足迹 1 难忘的启蒙 2 老师领进门 3 新来的王老师 4 忘不了的笑声 5 作文上的红双圈活动依依惜别 1 给老师的一封信 2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3 给校长的建议 4 同学录5 毕业赠言古诗词背诵1 七步诗 2 鸟鸣涧 3 芙蓉楼送辛渐 4 江畔独步寻花 5 石灰吟 6 竹石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 己亥杂诗9 浣溪沙10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渐东
综合复习 1 养花2 生活是多么广阔 3 中华第一龙4 狱中联欢 5 名碑荟萃 6 琥珀7 智慧之花8 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9 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2024年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024年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024年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研究教材1. 仔细研读《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理解教材的教学思想、内容和要求。

2. 研究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寻找教材中的生活化问题和知识点。

3. 梳理教材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知识体系,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知识框架。

二、制定教学目标1. 确定整个学年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语言技能和能力。

2.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每个学期的分项目标和具体动作指标,以便衡量教学效果。

三、设计教学计划1.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学期内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2. 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包括课前导入、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等环节。

3. 制定个别学生的辅导计划,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四、准备教学资源1. 收集和整理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2. 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以提升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3. 组织教材的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收力。

五、组织教学活动1. 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

2.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

3. 定期组织课堂小测验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

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1. 设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3. 每学期结束时,进行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力。

七、教师自身专业发展1. 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和研讨会,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2. 多与同事交流经验,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3. 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八、家校合作1. 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2. 提供家庭学习指导,为家长提供学习资源和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目录【西师大版】.doc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目录【西师大版】.doc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目录【西师大版】
单元课目课目课目第一单元 1 夏[4] 2 古诗两首[2] [1] [3] 3 密西西比河风光[4] 4 ★黄山松[2] ◎积累与运用(一)[3]
※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二单元 5 冬阳·童年·骆驼队[21] 6 唯一的听众[12] 7 学会聆听[3] 8 ★回忆爸爸[4] ◎积累与运用(二)[2]
第三单元9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2] 10 企鹅爸爸[2] 11 美丽的地球[2] 12 ★未来我们怎样出行[3] ◎积累与运用(三)[2]
第四单元13 毛泽东诗词两首[3][6][1] 14 翻越大雪山[2] 15 黄河大合唱[3] 16 ★抗日英雄杨靖宇[8] ◎积累与运用(四)[2]
※毛泽东诗词两首《长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第五单元17 暴风雨的启示[6] 18 神奇的丝瓜[3] 19 访兰[2] 20 ★天窗[4] ◎积累与运用(五)[2]
第六单元21 熟读精思(节选)[2] 22 空城计[3] 23 ★天上偷来的火种[9] 24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6] ◎积累与运用(六)[2]
第七单元25 寻找幸运花瓣儿[1] 26 我很重要[1] 27 我的信念[1] 28 ★毕业赠言[1] ◎积累与运用(七)[1]
自主学习 1 紫藤萝瀑布[0] 2 秋天的怀念[0] 3 萤火虫[0] 4 小溪流的歌[0] 5 散步[2] 6 年轻精神的品质[0]。

小学语文十二册全册教材说章节

小学语文十二册全册教材说章节

PART ONE
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 。教学中教师多鼓励和帮助,只要求 生能把要说的事情说清楚、写明白, 己和别人能看懂就行。
使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去年“五一” 前夕,我了解到很多同学都想借长假到父母打工处玩玩,于 是我就对他们说:“复课后,你们能把假日的事告诉老师和 同学们吗?”。一周过去了,我组织学生以“假日见闻”为 主题的讨论会让学生尽情讨论交流,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这 样把作文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愿意将 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养成自修自改的习惯,提高习作能力。学 生自己学会修改作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 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学生自己修改作 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共议共改,小 组合作修改,同桌对改,个人自改等。
6、积累·运用中“读读背背”的教学
本册教材6个“积累·运用”都安排了“读读背背”的学习内容,本 知识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学生只要能做 到熟读成诵就行,不作讲解。教学中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 读、先读通再读熟等多种读法后,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背诵。为 了激发兴趣,要让学生明白背诵的目的,当他们懂得只有“读书破 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时,自然萌发背诵动机,才 会乐此不疲地诵之咏之。
第一单元
确保青少年一代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感悟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是本组课文教 学的重要意义之一。
教学时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借助语言文字感受 革命精神和对待人生观的态度。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独 立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自学 能力。
5、习作的教学
注重兴趣培养,突出主体体验,让学生乐于习作。我在教学中重视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并指导他 们将每天看到、听到的和感受以及联想写入日记,加深了对生活的 体验。同时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自己日常 所了解的事物及对事物的看法,丰富生活体验,交融生生、师生的 情感,此时教师略作启示:同学们,想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东西 写下来吗?激起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产生“我手写我心” 的心境。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质量检测卷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质量检测卷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期末质量检测卷(100分钟完卷)六年的小学学习即将结束,你一定掌握了许多语文知识和本领,现在就请你尽情地展示自己,祝你成功!一、积累园地(35分)1、读拼音,将词语写在田字格内。

(5分)gu ǎ f ù d ǐ y ù p ái hu ái k ǒng b ù j ùn g ōn ɡ2、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3分)间隔..(ji ān ji àn ) 磅.礴(p án ɡ b án ɡ) 扁.舟(bi ān pi ān ) 剥.开( b ō b āo ) 直奔.(b ēn b ân ) 苍劲.( j ì j ìn ɡ) 3、说起那节体育课,肖宁最兴奋了,他讲的每一句话都带了成语。

请你根据提示猜一猜,他都用了哪些成语。

(3分)⑴看到鞍马,同学们都___________。

⑵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同学们听得___________。

⑶张帆轻松地跳过去了,他___________。

⑷高勇跳了三次也没过去,他___________。

⑸刘涛跳时,一屁股坐在了鞍马上,大家___________。

⑹上完体育课,大家累得___________。

4、请用“清”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并填到下面的括号里。

(2分)推开窗户,一股( )的风迎面吹来,窗外的一切都( )地出现在你的眼前:一条( )的小溪旁,一个( )的小姑娘正在捧着水喝呢!5、句子变脸。

(4分)⑴春天到了,小草出芽了,小花也开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夏天,金黄的麦子在风中起伏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新)

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新)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十二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修订后的教材,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的编排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

本册共有课文篇,其中精读课文篇,略读课文篇,选读课文篇。

此次修订,增加了课文分量,并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

在篇课文中,保留了原教材的篇课文,新选了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

如《向往奥运》抒发了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世纪宝鼎》《清明上河图》《拉萨古城》《名碑荟萃》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三克镭》展示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鲁滨孙漂流记》体现了鲁滨孙挑战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新选课文还注意了体裁的多样性,有散文、诗、词,有简单的说明文,还有长篇小说的缩写和文言文。

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组,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导读。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课例。

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每组有—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匆匆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匆匆

拟人
总结词:情感丰富
详细描述:通过拟人手法,赋予时间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 到时间的无情和不可挽留,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排比
总结词:语势强烈
详细描述: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势更加有力,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不可挽留,引发读者的 共鸣和思考。
04
匆匆的写作技巧探讨
表达方式
01 。
详细描述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会耐心地一一解答,并加以解释和阐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答疑环节,教 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课堂讨论
总结词
学生间交流观点,互相学习。
详细描述
在《匆匆》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讨论方式能够促 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学习,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同时也能 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作者介绍
01
朱自清简介
介绍朱自清的生平、文学成就和主要作品,让学 生了解作者背景。
02
《匆匆》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匆匆》的写作背景和朱自清当时的境 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02
课文内容解析
文章结构
段落划分
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时间流逝的不可逆性,第二部分阐述时间流逝的匆匆,第 三部分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匆匆》
目录
• 导入 • 课文内容解析 • 匆匆的修辞手法分析 • 匆匆的写作技巧探讨 • 课堂互动环节 • 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导入
主题引入
时光流逝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时间的感觉和体验,引导学生思考时 间的流逝和重要性。
人生短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

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
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图文对照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组学习内容、要求。

1、默读导读,了解本组学习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口述。

师强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要重视综合运用学过的
语文基本功,进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生字和易读错的字(如:匀称、仿佛、高亢、膘肥身健、安然无恙、风驰电掣、颈、收缩、卓越)是否读准,相机正音。

2、指名说说铜马主要有哪些特点。

(外形美;是一匹奔马;虽然只有右后蹄着地,却能保持平衡。


3.读读画下来的最感兴趣的句子。

三、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挂图,指导按课文叙述顺序进行观察,口述图意
1、观察、说说铜马的外形,感受铜马的造型美。

2.观察、说说从哪儿看出是一匹奔马,且奔跑的速度很快,感受铜马的动态美。

3.再观察、说说从姿势上看,骏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四、听课文,看挂图,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匹铜奔马的外形、奔跑的姿势以及如何保持平衡的。

五、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从第一自然段里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东汉时期”(距现在大约有1800年,年代久远)“艺术珍品”(有很高艺术价值、十分宝贵的艺术品)。

(3)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其他同学观察骏马图。

(2)具体讲铜马的外形有三句话,每句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一句概括他讲铜马雄健有力;第二句从头、尾讲它的姿势;第三句从它张开大口,想象骏马嘶鸣。


(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概括到具体,由静到动,句与句联系紧密。


(4)在讲读过程中,着重理解以下词语。

骏马:跑得快的马,好马。

膘肥身健:膘,原指肥肉。

这个词是讲铜马肥壮、健美。

匀称:本课指铜马身体各个部分比例和谐。

坚韧:本课指铜马的四只蹄子坚实有韧性。

高亢:本课指马的叫声高而洪亮。

(5)个人练读,齐读。

力求能随着朗读浮现出铜奔马的形象。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其他同学随着朗读观察奔马。

(2)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解骏马奔跑速度之快。

师:这是一匹……速度之快呢?
生:作者构思……正在快速奔跑。

师:快到什么程度呢?
生:作者匠心独运……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3)奔马速度快,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抓重点句:“让马的右前腿……,左后腿……”“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飞燕竟安然元恙”。


(4)在理解中抓以下词语,可让学生查字典,结合句子理解。

构思奇妙:本课指设计者的想法新奇、巧妙。

匠心独运:形成与众不同的想法或设计。

安然无恙:恙,原指“病”。

没受到一点儿损伤。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么快。

(5)个人练读。

齐读。

读出奔马“快”的感觉。

(6)小结写法上的特点:①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具体描述。

②先问后答,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引读:铜奔马……怎样才能保持平衡?
学生朗读。

(2)指名读。

教师用教鞭随着朗读指图,帮助学生理解铜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

(3)齐读。

读出对设计巧妙的赞美。

六、齐读第二、三、四段,以便对奔马的特点有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匀称”“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安然无恙”等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学习生字,书写生字,练习造句。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并说说第二、三、四段分别讲了什么?
(第二段讲骏马外形特点:第三段讲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第四段讲只有一只蹄子着地,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二、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一层进一层,联系得十分紧密。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这段说了什么。

(由奔马讲到古代劳动人民,从奔马身上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卓越的创造才能。

)2.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侧重从造型奇妙、优美上理解)
3.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可侧重通过匠心独运的设计,使奔马保持平衡上理解)
4.这一段和第二、三、四段是什么关系?(归纳小结,与上文紧密联系。


5.着重理解“卓越”(超出一般,非常优秀)一词。

6.个人练读。

齐读。

读时浮现奔马形象,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崇敬、热爱之情。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说组成,记字形。

2、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

3、每个生字写三遍。

五、联系课文,说说对“匀称”“构思奇妙”“卓越”“匠心独运”“安然元恙”的理解。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铜奔马的赞美,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读出民族自豪感
七、作业
1.读写字词。

2.预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板书:
膘肥身健
外形体形匀称
艺术珍品马踏飞燕卓越的创造才能
构思
重心平衡
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19世纪70年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

2、学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凝视”“摆脱”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特点观察人物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三、教县准备:
1.根据课文插图绘制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复习,观察图画,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听写:骏马、膘肥身健、坚韧有力
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

二、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到的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是100多年前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

1870年夏天,列宾到伏尔加河旅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仔细观察了纤夫的生活,画了许多写生,1873年完成了这幅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今天,我们来学习根据这幅油画写成的课文。

板书课题。

三、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在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船怎么样?(吃水很深,说明货物重。

)纤夫姿势怎样?(大多身子向前倾,
说明都在使劲,一步一步向前非常吃力。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

(2)启发思考“逆风行驶”与“帆没有张起来”和纤夫的关系。

(逆风,不能张帆,必须由纤夫拉纤J“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与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大多身子向前倾”。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