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殉国,无一人投降,乡兵竟让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十八名大将

合集下载

满清八旗折翼之战:7000精锐阵亡,第一名将被小兵割喉

满清八旗折翼之战:7000精锐阵亡,第一名将被小兵割喉

满清八旗折翼之战:7000精锐阵亡,第一名将被小兵割喉1644年4月,睿亲王多尔衮率满清主力与吴三桂关宁兵联合,在关外一片石将李自成大军主力打残,而后挥师入关,继续追杀“闯军”。

接着,八旗劲旅在怀庆之战、潼关之战、西充之战等关键会战中将李自成、张献忠送上绝路,时间不到一年。

接着,英亲王阿济格等率1万八旗,硬是招降了坐拥80万大军的左良玉之子左梦庚,实乃奇迹是也。

至于南明其他军队,八旗更是随意吊打,先用红衣大炮轰破城墙,而后骑兵冲杀、屠城,干净利落。

此时,清朝便继续自我吹嘘,“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俨然就是东亚第一劲旅。

然而,时移世易,220年之后,一群“流浪”农民在山东菏泽高楼寨附近将八旗主力打残,7000精锐阵亡,第一名将被16岁小兵割喉。

此战过后,八旗退出历史舞台,再也没出现在关键战场,直到清朝灭亡。

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太平军悍将率2万“老兵”突破“江北大营”防线,冲出浦口,开始北伐。

6月,北伐军杀进河南,占领归德府,而后向西攻打怀庆,接着转向山西,杀入河北,直逼天津,北京震动。

此时,僧格林沁率麾下蒙古、东山省马队出征,采取“长围战术”,消灭北伐军,由此而名声大噪。

1859年,僧格林沁率马队在天津大沽迎战英法联军,摧毁敌舰多艘,赢得对外开战之首胜。

1860年10月,八里桥大战,蒙古马队血气十足,虽败犹荣。

1864年12月,僧格林沁率马队2万余人在霍山黑石渡与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20万大军展开激战,成功阻止他们东征金陵。

不久,太平军数位高级将领来投降,扶王陈得才在绝望中服毒自杀。

此战获胜,僧格林沁成了满清八旗绝对之战神,时誉为“南曾北僧”,将其与曾国藩并列,同为大清军事顶梁柱。

陈得才自杀,20余万将士投降,湖北、安徽太平军元气大伤,遵王赖文光只好另谋出路。

此时,赖文光手头只有3000余残兵,势单力孤,难以振作。

为了复兴太平天国,赖文光决定与清朝老对手张宗禹、任化邦所部“捻军”联合,“誓同生死,万苦不辞”,一起对付八旗劲旅。

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民族英雄,你最佩服哪一个?

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民族英雄,你最佩服哪一个?

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民族英雄,你最佩服哪一个?在华夏5000年历史上,名人辈出,有很多为了民族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民族英雄。

在诸多的民族英雄当中,作为后人,有十个我们必须知道,他们对民族的贡献实在太大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民族英雄,看看你最佩服哪一位!第十位,壮志凌云祖车骑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别号祖车骑,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

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当时北方处于“五胡乱华”时期,但他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

关于他的典故有“中流击楫”和“闻鸡起舞”。

其中,北伐时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拍打船舷发誓:北伐不成功,不荡平中原胡虏,绝不再过这条大江。

第九位,将门虎子戚继光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汉族,山东蓬莱人,17岁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在他的指挥下,通过10年时间,肃清倭寇。

后来被调到宣大,成功抵御蒙古的“打草谷”。

第八位,扬眉四海郑成功郑成功(1624-1662),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郑成功被称为民族英雄,主要两件事:一是抗清,一是收复台湾。

1661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再度恢复华夏在台湾的统治。

第七位,大漠狂飙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山西临汾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他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他曾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明他的理想抱负。

第六位,孤胆英雄王玄策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四次出使印度,是曾经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绝后奇功”的唐代使节。

公元642年,王玄策被卷入印度玛卡达国的王位篡夺事件,后来通过借异国兵击溃印军,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战绩。

中华将星录中华将星录明清:李定国

中华将星录中华将星录明清:李定国

中华将星录中华将星录明清:李定国中华将星录明清:李定国李定国 (1620年7月11日~1663年7月21日),字鸿远,小号一纯。

汉族,明末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幼从献忠起义,陕西榆林人.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领袖之一。

家世务农。

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到张献忠的喜爱。

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

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其数。

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称四将军。

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

从而立下赫赫战功。

永历六年,李定国与与孙可望迎永历帝入贵州,驻安隆。

旋率步骑八万出粤、楚,北攻沅州,下辰州;南克靖州、武冈、宝庆。

又破桂林,定南王孔有德自坟死;战衡州,击杀敬谨亲王尼堪,收复楚、粤,纵横数省。

十年,孙可望谋称帝自立,定国迎永历帝入云南,封晋王。

次年可望引兵攻定国,所部不愤所为,皆倒戈,可望大败,势穷降清,以云贵虚实尽告清军。

清顺治十五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

次年初,下昆明,桂王出逃缅甸。

李定国率全军于磨盘山设伏兵三道,谋一举全歼吴军。

吴三桂挥师长驱数百里,骄而无备,先头万人已陷重围,眼见大事将成,虽然叛臣于此际泄密三桂,但是吴军依然损失惨重,损失兵力20余万。

后定国联络诸拥汉土司,转战滇缅边境。

康熙二年因恢复无望,忧愤病作,卒于勐腊军中。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

李定国于川民有惠,死后川中多建“李晋王祠”,而在滇黔之地,“李晋王”的英名与传说也一直流传。

李定国平生歼灭清军80多万。

阎应元:被遗忘的民族英雄 杀满清三王十八将

阎应元:被遗忘的民族英雄 杀满清三王十八将

阎应元:被遗忘的民族英雄杀满清三王十八将如果要在明末清初的铁血舞台上推举出几个慷慨赴死的大忠臣,大凡有点历史知识的都能随口说出几个来;但如果要推举的是集忠臣良将于一身的人物,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而江阴前任典史阎应元便可以算是一个。

偏偏历史对他一直吝啬得很,虽然中华英烈灿若繁星,然而这位小小的典史却一直只能出现在江阴的地方志上。

这种遗之青史的不公平,常使我扼腕叹息。

一前些时看到一份资料,说明末抗清英雄阎应元墓在江阴小石湾。

我一直认为,如果要在明末清初的铁血舞台上推举出几个慷慨赴死的大忠臣,大凡有点历史知识的都能随口说出几个来;但如果要推举的是集忠臣良将于一身的人物,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而江阴前任典史阎应元便可以算是一个。

偏偏历史对他一直吝啬得很,虽然中华英烈灿若繁星,然而这位小小的典史却一直只能出现在江阴的地方志上。

这种遗之青史的不公平,常使我扼腕叹息。

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叹息也没用,且到小石湾找阎典史去。

小石湾依偎在江阴要塞古炮台下。

在这个升平年头,又正值落日黄昏,一切都寂寞在夕阳的余辉里。

衰草寒烟中,坟堆倒有不少,而且大多修葺得很讲究,细细找过去,那些“先考”“先妣”皆名讳凿凿,却始终没有发现一块属于“典史阎公”的小石碑。

问一位搞文物的老先生,他说,当年阎应元不屈被杀之后,一位乡民把他从死人堆中背出来,偷偷葬在这里,兵荒马乱,又加月黑风高,自然没有留下标记,到底是哪座坟,现在已经搞不清了。

我无言,说不清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

二一个小小的典史,按今天的说法,最多不过相当于一个正科级的县公安局长。

在那个民族危亡之秋,率义民拒24万清军于城下,孤城碧血81天,使清军铁骑连折3王18将,死75000余人。

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百姓幸存者仅老幼53口。

如此石破天惊的壮举,在黯淡的晚明夕照图中,无疑是最富于力度和光彩的一笔。

然而,江阴城沸沸扬扬的鲜血和呐喊,在史家笔下却消融得了无痕迹,洋洋大观的《明史》和《清史稿》对此竟不著一字。

江阴八十一日血泪抗清史:全城被屠17万人

江阴八十一日血泪抗清史:全城被屠17万人

江阴八十一日血泪抗清史:全城被屠17万人本文导读:满清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江阴八十一日:清军屠杀17万人剃发令的颁布是清军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强行将满汉人民融合的强制手段,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江阴人民为了抵抗剃发令,发动全城的人进行抵抗,与清军前后斗争了八十一天,故称“江阴八十一日”,最后全城殉国,被屠杀17.2万人。

但在江阴人民的抵抗之下,清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不仅折损了三个王爷、十八个大将,其二十四万大军也折损了7.5万人,最后仅有53个江阴人躲了起来而得以幸存,这是整个满清大屠杀中最有民族气节的抗清事件之一。

1645年夏,在满清大军南下的过程中江阴降清。

就在这个时候,清朝派出了一个投降清朝的前明官吏方亨继任为江阴新的知县。

方亨依照清朝惯例,颁布了剃发令。

这样一来迅速激起了民众的反感,阴历六月二十八日江阴人民请愿保留发式和衣冠。

方亨却破口大骂,众人大怒,骂道:“你身为中国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鞑靼知县,不知道羞耻吗?”方亨暂停所议。

此后,方亨召集当地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会于文庙。

众人表示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该没有大的事情了,方亨说:“只剩下剃发了。

”众人道:“发可不剃吗?”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

”说罢就回衙了。

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我中国男儿岂可失身!!”。

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就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

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

方亨看到江阴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

结果,这封密信被江阴百姓搜获,于是在闰六月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陈明遇却感到自己缺乏军事组织才能,在他推荐下江阴士民把乡居的原任典史阎应元迎接入城担负守城重任。

历史趣谈历史上死得最窝囊大英雄竟是他 九大最悲剧战神

历史趣谈历史上死得最窝囊大英雄竟是他 九大最悲剧战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历史上死得最窝囊大英雄竟是他九大最悲剧战神
导语: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九大英雄:9、袁崇焕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大明炮神。

有了他,清朝的野心总是成为妄想,努尔哈赤、皇太极
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九大英雄:
9、袁崇焕——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大明炮神。

有了他,清朝的野心总是成为妄想,努尔哈赤、皇太极………奉袁必输,哪怕是三千部队对强大的十万大军,袁承焕还是守住了江山,让敌人望尘莫及!袁承焕驻守边疆上十年,支撑了明朝国防的半边天,可结果却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死在了多疑的崇祯手上。

遥想当年袁承焕被押入京,一时间谣言四起,在几个慷慨激昂之士的煽动下,整个京城的百姓沸腾了,他们将对满清的仇恨全部发泄在袁承焕身上,袁承焕是否有罪在那时已经不重要。

袁清贫一生,没有儿子,当时的妻子和胞弟都流放2千公里,一家的命运都坎坷不已……另外,据说当时袁崇焕被爱国群众愤怒地吃掉了,但还剩一个人头没吃,便被拿到边境上的九个重镇如大同、宁夏等地去示众。

后来他的部下佘先生冒着灭九族的危险偷走了人头,从此北京广渠门外多了一座孤零零的坟丘和一个守墓的家族,这一守,就是十七代人(直到现在还有个佘老太太)。

明思宗(即崇祯皇帝)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

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

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

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
生活常识分享。

阎应元:一个被遗忘的英雄,130年后获乾隆赐谥

阎应元:一个被遗忘的英雄,130年后获乾隆赐谥

阎应元:一个被遗忘的英雄,130年后获乾隆赐谥本文导读: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这首明末民族英雄阎应元在必死之际写下的绝命诗,至今读起来仍让我深受震撼。

三百年前江阴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去回顾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吧。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但李自成也仅仅占领北京42天就被吴三桂联合满清在山海关打败,随后满清入主中原,发布了那道剃发令,最开始的时候没有留头不留发这么残酷,因为南方还没有平定,等到后来清军攻下南京俘获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后,满清统治者认为天下已定。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江阴降清,清知县方亨继任,循例颁布剃发令。

阴历六月二十八日市民请愿留发留衣冠。

方亨破口大骂。

众人大怒,骂道:“你身为中国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鞑靼知县,不知道羞耻吗?”方亨羞愧不已,暂停所议。

此后,方亨召集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会于文庙。

众人问道:“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发了。

”众人道:“发可不剃吗?”方亨道:“这是满清律法,不可违背。

”说罢就回衙了。

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我中国男儿岂可失身!!”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

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

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

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江阴义民正式反清复国。

江阴百姓起义的消息传开后,伪清常州知府宗灏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被江阴义民歼灭于秦望山下。

江阴军民在陈明遇的带领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寇的进攻。

闰六月二十一,伪清贝勒博洛命汉奸奴才刘良佐统重兵包围江阴城,二十四日,刘良佐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进。

李定国奋力抗清兵的事迹有哪些

李定国奋力抗清兵的事迹有哪些

李定国奋力抗清兵的事迹有哪些李定国是明朝后期抗击清朝军队的将领。

小小年纪便参加了起义斗争,并且凭借其出众的外表而赢得了张献忠重视,从而被其收为义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李定国奋力抗清兵的事迹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李定国奋力抗清兵的事迹在张献忠麾下,有几位颇有才能的养子,其中一位名为李定国。

这个人是贫民出身,所以小小年纪便参加了起义斗争,并且凭借其出众的外表而赢得了张献忠重视,从而被其收为义子。

在随后十几年之间,他便跟随义父出生入死,能力也日渐增强。

因为表现出色,李定国的地位也日渐提升,并受到军中众人的赞赏,赢得了“小尉迟”等绰号,可见其是何等英勇善战。

不过,就在李定国威名大振之时,张献忠却出了意外,在一次与清军的斗争中丧命,其部队也因此而迅速分散,而李定国等人几经努力,终于保住了一支队伍。

但是,这支队伍的几位将领之间却出现了分歧,并且相互争权夺利。

李定国主张联明抗清,因此便逐渐向南明靠拢,并竭力对抗清军。

在这一段时间内,他屡次取得胜利,南明的势力也逐渐增强,虽然其依然无法恢复中原,但也令清军大为受挫,令当时的战争局势有了极大转变。

可以这样说,李定国在抗清斗争中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

可是,南明毕竟势力有限,而且内部斗争不断发生,最后被清军钻了空子,实力大大受损。

后来,南明皇帝身亡,该政权从此覆灭,李定国也无力回天,所以心中愤懑不已,并因此而感染疾病,不久之后便带着满心遗憾撒手离去。

可是,李定国依然不失为一名英雄人物,特别是对于云南汉人而言,所以他在当地人心中很有份量,而且至今仍未改变。

后人如何纪念李定国将军李定国是明末清初的时候最著名的大西起义军的将领,他十岁从军开始征战,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率领一支两万人的部队作战,而到了二十四岁的时候已经被封为“西安将军”了。

在大西政权的领导者张献忠去世以后,他带领大西起义军的残部进入南方,开始了反清扶明的斗争。

在反抗清朝统治的战斗中,李定国多次打败清朝名将,一直坚持在南方战斗,最终于康熙元年的时候病故于勐腊。

历数抗清中死掉的卓越人物

历数抗清中死掉的卓越人物

历数抗清中死掉的卓越人物:十四岁举义,十六岁牺牲的夏完淳[1];七十一岁高龄起兵,八十四岁在广东文村自火烧的黄公辅;以典吏微职率领江阴全城抵抗清军八十日的阎应元;性格狂放不羁,却出任南明官职,广州城破后抱琴而死的邝露;在广东举义,延缓清军进攻桂林的南明“三忠”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锦心绣口”“秀眉明目”,巷战牺牲的的岭南才子黎遂球;无守城之责而与瞿式耜同死桂林,面斥汉奸的张同敞;从事长达二十年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最后慷慨就义,被历史学家顾诚誉为“几乎无可挑剔的完人”的张煌言;领导嘉定抗清,城破被杀的侯峒曾父子三人以及自缢的黄淳耀兄弟二人;在大陆上坚持明朝正朔时间最长,在永历帝被杀以后,依然顽强不屈抗清,最后一直到康熙三年,在茅麓山重重被围,兵疲粮尽的情况下,自火烧而死的李来亨。

通俗小说“三言”的编写者冯梦龙,在清兵南下时,还以七十高龄,奔走反清,他除了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应该也直接参与了抗清斗争。

在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也有说他是清军所杀。

而当时的另一位通俗小说家“二拍”的作者凌蒙初已经在1644年淮安抵抗李自成军队的战斗中壮烈殉国,死的时候也已经是六十多岁,如果他多活两年,显然也同样会义无返顾的投入抗清斗争中。

此外如绝食而死的大儒刘宗周,泣血而死的李定国,服毒殉国的宋应升(宋应星的哥哥),投水自尽的陈子龙、夏允彝、祁彪佳等等,数不胜数。

这些还是我们可以说出名字的,还有成千上万名字都已经湮没的人物。

时志明著的《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中说:“明末的士子学人,忠臣英烈,远甚前朝各代,纵然南宋之遗臣烈士在形态上亦非其比”。

[2]又说“无论时世之艰迫,阵容之强盛,气节之凛然,任何一个时代的节烈之士都不能与明清易代相比”“明末清初,激于大义振臂而起的英烈之士,何止万计,在二十四桥之地顿成焦土,六朝繁华皆为人间地狱,千里莺啼的江南顷刻成罪恶渊薮的危殆之际,从朝堂到草野,凡具忠义之心,受天地正气熏染的志士仁人,他们不管是伏处民间的布衣,还是世受国恩的廷臣,都欲奋力做飞蛾一扑,以期用鲜血和生命与凶残骄悍的民族入侵做殊死搏斗,最终存中华民族一线正统之脉”《明遗民录》作者写的《异史氏与诸同志书》中说“又思宋明以来,宗国沦亡,孑遗余民,寄其枕戈泣血之志,隐忍苟活,终身穷恶以死,殉为国殇者,以明为尤烈”[3]还有人说“对后世的影响而言,明清之际遗民是大大超过了宋元之际的。

清朝入关后最惨烈的一战75万人全军覆没,21位将军全部战死

清朝入关后最惨烈的一战75万人全军覆没,21位将军全部战死

清朝入关后最惨烈的一战75万人全军覆没,21位将军全部战死历史人物故事集在中国明朝末年,东北崛起了一股新势力女真,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建立后金政权,后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当时清朝的八旗兵非常厉害,特别擅长野外作战,一直威胁明朝的北方,明朝崇祯年间,中国出现了小冰河时期,很多地方粮食减产,颗粒无收,导致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其中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建立大顺政权,防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投降清朝,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

清军入关之后,顺治帝迁都北京城,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统治者,但当时清朝统治的也只不过是北方区域,八旗铁骑还要一路南下,在统一的过程中,清军基本上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但有一座城池却让清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仅死了3个王爷,还折损了18名将军,7.5万名士兵全部战死,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江阴八十一日,而防城池词的就是大明忠臣阎应元。

公元1645年,清朝在全国实行剃发令,要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很多汉人都想不明白,因为中国古代讲究人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这是《孝经》里面的话,而清军却下令踢发令,很多人都说:头可断,发绝不可剃,于是他们在江阴典史阎应元的号召下开始反清斗争,很多老百姓自发的抵抗清军,很快人数达到了20万左右,清朝对于这些兵马并不放在眼里。

毕竟在八旗子弟的眼中,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没有一个城池能够挡不住他们的铁骑,公元1645年六月初一,清朝集结了24万大军,200多门大炮开始围城,战争一开始就达到了白热化,而江阴军民一心,所有人都不顾生死和清兵作战,这场战争打了整整81天,清军战死了三个王爷,还有18位将军,加起来也就是21位,死伤的军队超过了75000人。

到了8月21号,清兵终于攻破江阴城,为了泄愤,清军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屠城,除了13岁以下的孩子不杀,所有的男女老少全部问斩,而江阴百姓有十几万人全部自杀殉国,还有些女子不愿意被清军俘虏,宁愿投井自杀,战争结束后,江阴城只剩下了53人,这场战争也是清军入关后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山海关之战多惨烈?李自成十八万精锐几乎被团灭,十五员大将阵亡

山海关之战多惨烈?李自成十八万精锐几乎被团灭,十五员大将阵亡

山海关之战多惨烈?李自成十八万精锐几乎被团灭,十五员大将阵亡1644年,年仅7岁的顺治帝,想都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东半球最强帝国的领袖。

他之所以能坐上这个龙位,还得归功于他的叔叔多尔衮。

要不是多尔衮当年率清军入关,顺治帝可能这辈子都来不了北京。

可以说,多尔衮就是清朝入主中原的奠基石。

尤其是当年的山海关之战,李自成率领十八万精锐,远征东北。

没想到居然被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多尔衮的满清铁骑一举歼灭,十五位名将惨遭屠戮,这场战役也成了多尔衮的成名之战。

那多尔衮究竟是如何突破防守,团灭李自成的呢?这还得从当年的吴三桂临阵倒戈开始说起。

吴三桂的抉择1644年4月,吴三桂站在山海关城头,举目东望。

他的对面就是赫赫有名的满清铁骑,这帮人诞生于白山黑水之间,打起架来一个顶俩。

吴三桂的身后则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这帮农民军刚刚灭了明朝,士气正旺,正对着山海关虎视眈眈。

面对一前一后两大对手,吴三桂眉头紧蹙。

其实早在几天前,李自称曾派人过来拉拢过吴三桂。

李自成对吴三桂许诺,只要归降大顺,不仅可以官升三级,北方的半壁江山都可以让吴三桂来管辖。

其实对于李自成的拉拢,吴三桂是动心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李自成画的饼比较大,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吴三桂现在两边都得罪不起。

咱们从三方的兵力来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首先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大顺军有18万核心兵力。

这些部队是李自成从陕西手把手带出来的,期间经历了湖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各大战场,战斗力杠杠的。

除此之外,大顺军还是归降的明军15万。

加上分布在中原四省的40万兵力,以及不断报名参军的饥民,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由于有着充足的兵力,李自成对外号称百万雄兵,以此来震慑吴三桂和满清铁骑。

至于东北那边,满清的兵力也很强大。

由多尔衮率领的满清铁骑,少说也有15万之众。

再加上投降过去的祖大寿、孙承宗部队。

满清可以拿来战斗的兵力,高达30万,而且都是实打实的战力巅峰。

分析完李自成和多尔衮的兵力后,吴三桂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家底。

鲜衣怒马十八名孝陵将士,明孝陵血战清军,集体殉国

鲜衣怒马十八名孝陵将士,明孝陵血战清军,集体殉国

鲜衣怒马十八名孝陵将士,明孝陵血战清军,集体殉国本文导读:各位,皇明受天鸿祚,奕世滋昌,保大定功,重熙类洽,与汉为得国最正者。

而满清得国不正,以至于国势日蹙,暴虐无算,民生始终处于困苦之下,被中外亿兆生民所耻笑,是世界之公论。

我赤县神州“皇明威宗,烈皇帝”,恐辜负百姓喁喁之望,俾大明王朝,富强康乐,以至大同。

终甲申国变之前,力求合天下于一,保境安民,惶恐战栗,日夜宵肝,未敢懈怠。

甲申国变,清兵自山海关,由国贼吴三桂开道,南下牧马,被明清奸贼所污蔑的安宗即皇帝位。

短暂的一生,谋求国家居天下之正,合天为一,朝野同德同心,威泽皆备于生民,呕心沥血,不改初心,不愧为道统,国统,法统于一身的“正统天下之君”我等后辈万世以仰大明,发皇先贤遗绪。

然而,朝野君臣,始终处于内耗之中,清军攻破扬州,史可法等首脑集体战死。

清军攻破南京,天子播越,宗社阽危,宫庙焚毁,南京城内百姓苍生危在旦夕。

八尺之夫,鲜衣怒马,被甲荷戢,勇盖三军的南京孝陵卫“大明天子最后的军团”,正值南北两都相继沦陷之时,忠臣毕命之秋,义士捐躯之日。

不愿苟活世间,腼颜为人,矢志一死报答大明高皇帝和先辈,光复汉土之恩。

末代孝陵卫指挥使梅春,面对陈兵包围明孝陵的各路八旗清军,发起战前最后的蜂起动员,以忠诚为天下倡,虽罹万死而不辞。

他们似乎高喊着“既为孝陵卫,不宜畏死;畏死勿为孝陵卫,一死报君王”。

此后热血的呐喊,一直回荡在紫金山,等来了太平军在此血战清兵,辛亥革命浙军在此血战清军,和日寇血战的南京教导总队。

《明季南略》记载了此次孝陵卫保卫战详细经过。

”南京人述云七月廿九日戊寅,南京孝陵卫,营旧有四十八营,乃神乐观武生所管,至是以清兵入,遂纠众,乘夜每人束柴一把,突烧城门。

清帅发兵,出一矢射毙二人。

营兵发砲,不伤清兵一人,遂败。

止剩营兵十八人,清以五十人而围之,不克而死。

再益兵,再败,俱三百人具毙,营兵仅存一人,清兵只存三人。

三人围一人搏战,已而,营兵以勾刀破清兵一人腹,肠出外尤未断也,其人忍痛杀清兵一人,始死。

汉军历史的耻辱,左梦庚父子带着80万大军,竟然向1万清军投降

汉军历史的耻辱,左梦庚父子带着80万大军,竟然向1万清军投降

汉军历史的耻辱,左梦庚⽗⼦带着80万⼤军,竟然向1万清军投降在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纷争不断,有很多⼈为了国家⽴下了汗马功劳,也有⼈因为背叛了国家⽽遗臭万年。

历史上有这么⼀⽀军队,虽然他们兵⼒雄厚,但是却向⼀⽀将够⾃⼰零头的⼀⽀军队投降了,创下了⼀个世界纪录。

很多⼈不知道,在明朝灭亡之后,在南⽅还有⼀个南明⼩朝廷,他们正在抵抗清军。

但是在危难之际,左梦庚带领着⾃⼰的⼋⼗万军队,投降于清军,直接导致南明措⼿不及,导致这个最后的汉⼈朝代⼀个致命的打击,加速了灭亡。

如此没有⾻⽓之⼈竟然有⼋⼗万⼤军,是怎么拥有这股兵⼒的?据记载,左梦庚是左良⽟的⼉⼦,他们⽗⼦两曾经在武昌做官,他的⽗亲左良⽟,曾经多次将张献忠放跑。

不仅如此,当年李闯王将⼤明逼的⼏乎⾛上绝路,为了保住⾃⼰的江⼭,崇祯帝将⾃⼰的⾯⼦抛下,降低⾝段,去求左良⽟帮忙,可是左良⽟果断的拒绝了,并没有出战。

最终崇祯帝被逼的悬梁⾃尽了,李⾃成等⼈带领着军队攻⼊京城,⼤明灭亡了。

再后来,左良⽟为了争夺权利,竟然⽆耻的出兵进攻南明的都城,换句话说,左良⽟不仅没有去反抗外敌,抵御清兵,反⽽在窝⾥横了起来,对⾃⼰⼈⼤打出⼿。

或许是恶有恶报,左良⽟虽然夺得了⼤权,但是还没来得及庆祝,就在去往都城的半路上死了,估计是因为太兴奋了⽽导致的猝死?那既然左良⽟已经死了,作为左良⽟的独⼦的左梦庚,⾃然⽽然的就成了继承⼈,成为了这⽀80万⼤军的新统领,也就是说摇⾝⼀变,当上了⼤将军了!但前⾯咱们也说了,这⽀80万⼤军正在忙着对付⾃⼰⼈呢,所以清军在南下的时候,⼏乎没有遇到反抗。

说⽩了,这80万⼤军压根就没起到⼀个军队的作⽤。

可以说,这突如其来的投降让⼀度让清军统领怀疑⼈⽣,总感觉这⾥⾯会不会有什么阴谋,难不成还来搞⼀个诈降?可结果就是如此,清军⾃⼰都还没有出⼿,就收了⼋⼗万的军队。

那么问题来了,拥军80万的左梦庚为何投降呢?其实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这80万⼤军不精,绝⼤多数都是滥竽充数,都是些招来的⽼百姓,⼏乎都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

清军过江以后攻城略地 导致千万人流血牺牲

清军过江以后攻城略地 导致千万人流血牺牲

清军过江以后攻城略地导致千万人流血牺牲
本文导读:
更是出了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

另外就是,宋朝水师力量比较强,在黄天荡等战役,大败金军主力,导致金军无法渡过长江。

从而保全了南宋的安全。

而南明呢?南明第一位皇帝弘光皇帝,一看就是一个标准的亡国之君的模。

样立国一年之内,先后发生了“妖僧”大悲、伪太子、“童妃”三大案。

部下不仅仅没有中兴四将,拥有兵权的左良玉,刘良佐,黄得功,高杰等人,都是勇于私斗,惧怕与清军交锋,拥兵自重,要钱要粮的军阀。

另外,明朝水师也远远不如宋朝水师,根本对长江没有控制力。

清军攻克扬州前后,江北明朝官军几乎毫无斗志,一矢未发即纷纷仓皇投降。

据多铎向清廷奏报,来降的南明总兵多达二十三员、副将四十七员,马步兵共计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名。

清军到达长江以后,被寄以厚望的郑鸿逵水师,却被清军梅勒章京李率泰带领南明降将张天禄、杨承祖打的落花流水。

一天时间,就被清军满汉官兵一举渡过长江。

清军过江以后,攻城略地,导致千万人流血牺牲。

到了清军强渡钱塘江的时候,更因为清军重型红夷大炮隔江发射,打碎明军饭锅。

导致,江防明军在方国安带领下
大溃败。

至此,明朝已经彻底烂到了根子,国运已尽,难以挽回了。

满桂明末著名蒙古族抗清将领

满桂明末著名蒙古族抗清将领

满桂——明末著名蒙古族抗清将领满桂(?-1529年),蒙古族,宣府(大同)人。

明末著名抗清将领。

少年即善骑射,从军后,多有斩获,因功升至潮河川守备。

当时,杨镐奉命讨伐努尔哈赤,四路皆败,但满桂仍以知兵得到推荐,移守黄土岭,为总督王象乾所知,加官石塘路游击、喜峰口参将。

天启二年,大学士孙承宗巡边,非常器重满桂,将其擢升为副总兵,领中军事。

当时,孙承宗幕下,文武全才的人很多,但偏偏重用满桂。

满桂为人忠勇,不好声色,能与士卒同甘苦。

天启三年,孙承宗准备出关修复宁远,挑选守将,袁崇焕、茅元仪推荐满桂,得到同意。

天启四年二月,蒙古部落侵犯边境,孙承宗命满桂、总兵尤世禄袭之大凌河,大败之,各部号泣西窜,再不敢犯边,加官为都督佥事,领总兵衔。

天启六年正月,清军以数万骑来攻宁远,远近大震,只有满桂愿与袁崇焕sǐ守。

清军初攻西南城隅,明军发西洋红夷炮,清军死伤甚众。

次日转攻南城,又被火器击退,围解。

天启皇帝大喜,加满桂为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荫副千户,世袭,再进左都督。

满桂最初与抗清名将赵率教关系很好,此役,因为赵率教救援不力,很愤怒,而袁崇焕也与满桂不和,指责他意气骄矜,谩骂僚属,恐坏封疆大计,乞移之别镇,以关外事权归率教。

稍后,袁崇焕知道满桂忠贞可用,又让挂印移镇关门,兼统关外四路及燕河、建昌诸军。

天启七年五月,清兵围锦州,分兵攻略宁远,满桂与清军几次大战,颇有shā伤,崇祯皇帝即位后,让满桂巡边,满桂遍阅八路七十二城堡,边备大修,军民恃以无恐。

崇祯二年十月,清兵攻入北京附近,满桂率领铁骑五千入卫,与清兵大战,宣府总兵侯世禄兵徾,满桂仍奋战不息,击退清军,十二月,袁崇焕被反间计处sǐ后,满桂受命总理关、宁将卒,屯兵安定门外。

传说中的袁崇焕箭射满桂一事,明末清初与清中前期编纂的史料出入很大,究竟孰是孰非,已难考证。

比如袁崇焕使人箭射满桂一事,《明季北略》讲得绘声绘色,《明史》却说是城上的明军放炮误伤了满桂,《崇祯实录》上面也说道:“桂前被流矢,视之,皆袁军矢也。

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六位清朝将领

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六位清朝将领

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六位清朝将领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为借口,派遣远征军侵华,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最终的结果就是自认天朝上国的清政府被区区的4000英国侵略者打败。

在这场反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清政府也牺牲了多位高级将领。

1、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关天培出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嘉庆八年(1803年)考中武秀才,历任把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等职,累升至参将。

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

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

在广东任职期间,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禁烟,期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还得到朝廷的嘉奖。

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后,广东地方官吏大多改持与侵华英军“和谈”的态度,而关天培却不为所动,仍然坚决主战。

关天培英军开始入侵后,关天培坐镇虎门,指挥清军与英军作战,在连续的作战中关天培手下仅剩几百名士兵,他多次向新上任的两广总督琦善求援,可是琦善仅派了200个士兵来敷衍他,关天培知道难以挽回战局,遂决心以战死报国。

在英军的炮击下,关天培沉着指挥,奋力作战,最终被英军炮弹击中,壮烈殉国,终年60岁。

朝廷下诏追谥他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2、江南提督陈化成陈化成出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年少从军,历任把总、千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一路擢升至金门总兵。

道光十年(1830年),陈化成被提升为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在厦门。

陈化成到任后,督率水师,认真巡逻,严行堵截。

在闽浙总督邓廷桢的支持下多次击退来犯的英国舰队。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江南的防务,任命陈化成为江南提督,在两江总督裕谦的支持下,完善了位于长江和黄浦江江口吴淞炮台的防御措施。

陈化成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初,英国军舰二十七艘,陆续结集在长江口外的鸡骨礁附近,并闯入吴淞口内测量水道。

随后几天,英舰进犯吴淞口,陈化成亲自指挥军队与英军作战。

历史趣谈:关天培简介 清朝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关天培介绍

历史趣谈:关天培简介 清朝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关天培介绍

关天培简介清朝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关天培介绍导语:关天培简介:关天培(17811841年),字仲因,号滋圃,谥忠节、封振威将军。

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人,清著名爱国名将,民关天培简介:关天培(1781—1841年),字仲因,号滋圃,谥忠节、封振威将军。

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人,清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中的大清名将。

关天培于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出生在江苏山阳(今淮安)一个军人家庭里,自小耳濡目染,习兵练武,驾船航海。

1803年(嘉庆八年)考取武痒生,拔淮安城守营额外右营外委,后升左营把总、中营千总。

后又历任江南扬州营中军守备、两江督标中军守备、外海水师奇营守备、江南苏松镇标左营游击、吴淞营参将、江南川沙营外海水师参将。

1826年(道光六年),关天培押送漕米船1254艘自吴淞往天津,一路上排除万难,逾百万石漕粮完整运达。

道光帝闻讯大喜,升其为江苏太湖营内河水师副将;次年特旨补授江南苏松镇总兵。

1833年(道光十三年),署江南提督。

1834年(道光十四年),发生律劳卑事件,广东水师提督李增阶因疏于防务、办事不力而被革职,由关天培顶替。

关到职后,致力完善广州门户虎门的防卫体系——加固炮台、增设火炮、构筑障碍、添补兵勇、拟订战术。

1839年(道光十九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奉旨到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

关天培全力支持,协助林禁烟、销烟。

而损失惨重的英国开始采取武力报复,自此发动了数次进攻,都被关天培率水师击败,因而得到了道光帝的嘉许,赐号法福灵阿巴图鲁。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1月7日,英军攻陷虎门的第一重门户大角、沙角两炮台,参将陈连升父子壮烈牺牲,形势变得危急。

道光皇帝以督率无方为名,革去关天培的顶戴,令其带罪立功。

于是关天培与总兵李廷钰分守靖远、威远两炮台,并典当衣物,每兵给银两元以安抚士兵、提升士气。

2月26日清晨,英舰向虎门各炮台大举炮击,基本摧毁各炮台作战能力;之后英军登陆围攻炮台,双方展开肉搏战;关天培同游击麦廷章力守炮台,最后两人均伤重殉职,虎门因而沦陷。

太平天国死的最为壮烈的五位王是哪五位

太平天国死的最为壮烈的五位王是哪五位

太平天国死的最为壮烈的五位王是哪五位清朝对于太平天国的各个王,那可真是恨不得抽筋扒皮饮血,各个都抓来凌迟处死。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太平天国死的最为壮烈的五位王是哪五位,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死的最为壮烈的五位王介绍安定天国运动能够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顶峰,但是关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无疑是势不两立的大仇雠。

所以,清政府关于被俘的安定军王爷、们残忍至极,死都不能给个痛快,这其中死的最壮烈、最惨的当是这五位(按牺牲时间罗列)。

求王林凤祥林凤祥,壮族,安定军五虎之一,杨秀清部将,攻武昌,率先登城,攻南京,率先破门,率军攻克扬州,后为北伐主将,率军直逼京津,连镇失守后,因叛徒出卖被俘。

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处死,相传行刑之时“刽子手十六人,各持木柄小铁抓,四面环锄,须臾间自顶至踵,肉筋俱尽,仅余骨骼”,凤翔“刀所及处,目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听说有观者目击此情形而被吓死。

凤翔不亏为顶天立地之好汉。

清王李开芳李开芳,壮族,安定军五虎之一,杨秀清部将,萧朝贵死后掌管长沙前线军务,东下金陵时为安定军先锋,后为北伐主将,率军直逼京津,冯官屯决战僧格林沁,诈降被俘。

李开芳被押送至京师,与部将共七人被凌迟处死,部将黄懿端在刑场上仍踢死两个、踢伤两个清兵,并高呼“自出天京,所向披靡,清妖摧枯拉朽,沦亡就在眼前”。

李开芳的行刑过程持续了三四个时辰,每割一刀,即用醋盐水淋其全身,不让其昏死过去,开芳至死仍俯首扬眉,怒目四顾,英雄气概,溢于言表。

英王陈玉成陈玉成,安定天国后期主要将领,早年随杨秀清突破江南大营,后与李秀成又二次破围,三河镇灭湘军悍将李续宾部,安庆之战失败后,被苗沛霖出卖被俘。

被俘后,玉成大骂胜保“尔胜小孩,在妖朝第一误国庸臣。

本总裁在天朝是开国元勋,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跑。

在白云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毁灭,尔带十余匹马抱头而窜,我叫饶你一条性命。

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又喝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慨然牺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祯十七年五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于煤山自缢殉国,福王朱由崧于南京称帝改元弘光,明朝统治中心移往南方。

弘光元年五月,豫亲王多铎等统兵南下,连克扬州等重镇,直
逼南京。

弘光帝被擒,公侯阁部、文武臣僚二百多人,马步兵二十三万八千多人投降。

多尔
衮在占领南京后,发布剃发易服令,强迫清朝统治区汉人剃发易服改为满人衣冠发饰。

由于弘光朝廷投降,所以很快满清就接管了江阴地方,派来了一个县令,这个县令名叫方亨,他来到之后大摇大摆的进城,召集全体百姓,宣布剃发规定,于是北州的乡老何茂、刑叔、
周顺、刑季、杨芳、薛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联名上书要求留发。

方亨大骂不已。

众人
喧哗道:“你是明朝的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却来做清朝的县令,羞也不羞,丑也不丑?”方亨无可奈何,只得听之任之。

江阴人民的抵抗导致满清重兵压境直奔江苏江阴而来。

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阴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反清斗争。

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所以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

江阴人民的顽强抵抗让我们看到了这铮铮铁骨的骨气,之后全城殉国,无一人投降。

就是这些乡兵竟使得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