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ppt课件(29页)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ppt课件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比喻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虚实结合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
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比喻
行踪
反应情感变化的抒情性句子
情感归结
家中乘凉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思静
走向荷塘
今晚却很好。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是独处的妙处,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求静
欣赏荷月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得静
离开荷塘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出静
忽忆采莲
这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这真 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朱自清夫人陈竹隐在《忆佩弦》一文中指出“1927年,蒋介石背叛 了革命,大革命失败了……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 ‘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 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 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陈竹隐认为,朱自清之所以创作此文, 是因为大革命失败产生的“惶惶然”,进而导致朱自清内心的不平静。
画面特征
幽僻、寂静 幽静、淡雅 朦胧、缥缈 阴沉、模糊
情感心理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
“我”什么也没有; 惦念江南,欲超脱 而不得
由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远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荷塘月色》说课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七单元.ppt
(五)品读鉴赏,感受语言魅力
在上一环节学生已勾画出描写荷塘和月色的句子,这些句子主要集中在 4—6段,以这些句子为主鉴赏语言技巧,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塘和月色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学习文中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 感受语言的魅力。】
(六)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和句子。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萦绕在作者内心的苦闷情绪?
【设计意图:联系之前所学,既巩固了之前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 本文,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
本文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由于蒋介石叛 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荷
塘
月朱
色
自 清
目 录 板 教 教 其 教 学 教
书 学 法 重学情 材 设 过 学 难目 计 程 法 点标
及
说 教 材
《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壮年时期的作品,他的炉火纯青的 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现代白话文的典 范。
【设计意图:通过作者背景介绍,让学生对本文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便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
(三)字词识音与词语释义
【识音】煤屑 踱步 蓊蓊郁郁 ······ 【释义】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能够正确识读生字词并理解 词语的意思,扫清阅读障碍。】
及说 其教 重学 难目 点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拟人、通感 等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荷塘月色》ppt课件29张
议
合作探究:重点研读四、五、六自然段
第4段 第5段
1.修辞格往往是由此及彼的联想,请归纳文中第 四段所写景物,完成表格并思考其运用了何种修 辞,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第五段描写的月光有什么特点?请找出相关句 子进行赏析。
第6段
3.第六段写的是荷塘四周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 物?它们有怎样的特点?
不能见一些颜色
链接:通感
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 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 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例子】
➢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 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宗璞《紫藤萝瀑布》
➢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
自主学习
思
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宁静?请找出来。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 己,到了另一个世界。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 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 不理。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享受了
导
学
一曲《荷塘月色》成就了歌坛的凤凰传
习 目 标
奇,一篇《荷塘月色》成就了文坛的朱自清。 “流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自1927年诞
生以来,《荷塘月色》传诵了八十多个春秋
,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所描绘的唯
美意境:淡淡的月光,溶溶的月色,田田的
荷叶,静静的荷塘,浸润着作者淡淡的忧愁
与喜悦,给人一种素雅朦胧之美。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 迹》、散文《背影》等。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
2024/1/29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9
27
2024/1/29
14
04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2024/1/29
15
荷塘月色中意境的营造过程
2024/1/29
描绘荷塘的自然景色
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荷塘的轮廓,描绘荷叶、荷 花、荷箭的形态和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
烘托月色的朦胧美
运用光与影的交织,营造出月色的朦胧美感,将荷塘与月 色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幽美、静谧的画面。
会。
18
05
知识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自然观念
2024/1/29
19
中国古代自然观念概述
尊重自然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 思想,认为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4/1/29
崇尚自然美
古代文人墨客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通过诗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自然 美的热爱和追求。
感悟自然
古代士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抒发 内心情感,寻求人生真谛。
12
独特句式结构和表达效果探讨
句式结构特点
《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多种句式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长短句结合等。课件中可以选取典型的句 子进行句式结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句式的构造和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探讨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气、语调和情感色彩等因素,探讨句式结构在表达作者情感和描绘景物方面的作 用。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中,作者运用通感修 辞手法将嗅觉感受转化为听觉感受,增强了句子的意境和感染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带给读者审美愉悦,《荷塘 月色》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无数 读者。
《荷塘月色》PPT课件优秀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荷塘月 色》PPT 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荷塘月 色》PPT 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荷塘月 色》PPT 课件
朱自清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荷塘月 色》PPT 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荷塘月 色》PPT 课件
朱自清与叶圣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荷塘月 色》PPT 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荷塘月 色》PPT 课件
朱自清与夫人合影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荷塘月 色》PPT 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荷塘月 色》PPT 课件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 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 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散文代表 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春》《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其他代表作还有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 骄子》。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荷塘月 色》PPT 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荷塘月 色》PPT 课件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 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 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 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这篇散文通过对冷 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 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 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 心灵上的折射。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在文章中,这句话起着行文转折过渡的作用,如 果究其深味,就有必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江南是 作者的故乡。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采莲图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1920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台州、 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前后共六年。其间,参加了文 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丰子恺、朱光潜等人 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诗歌和讴歌江南 秀丽山水的散文。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写了《我 的江南》一诗,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就在写《荷塘 月色》的同时,在《一封信》中写道:“今天吃过午 饭,偶然抽出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翻着三年前S君 的一封信。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波之间 的台州。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 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明线: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求宁静
小径
不
宁 静
家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得 宁 静
小径
文章结构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出宁静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结构详解
( 荷叶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月 下 的 荷 塘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6、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 “这”是指什么?
“这”指流水。前面写“只不见些流水的影子, 是不行的”。怎么又想到流水的呢?由《西洲曲》里 的“莲子清如水”而来。这是一首情歌。“莲子清如 水”’就是“怜子情如水”的谐音。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采莲图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1920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台州、 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前后共六年。其间,参加了文 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丰子恺、朱光潜等人 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诗歌和讴歌江南 秀丽山水的散文。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写了《我 的江南》一诗,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就在写《荷塘 月色》的同时,在《一封信》中写道:“今天吃过午 饭,偶然抽出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翻着三年前S君 的一封信。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波之间 的台州。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 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明线: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求宁静
小径
不
宁 静
家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得 宁 静
小径
文章结构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出宁静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结构详解
( 荷叶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月 下 的 荷 塘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荷塘月色_ppt课件完美版
6、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 “这”是指什么?
“这”指流水。前面写“只不见些流水的影子, 是不行的”。怎么又想到流水的呢?由《西洲曲》里 的“莲子清如水”而来。这是一首情歌。“莲子清如 水”’就是“怜子情如水”的谐音。
朱自清《荷塘月色》ppt课件
他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荷塘中的荷叶、荷花、荷箭等景物描绘得 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
朱自清还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光影的变幻,通过描绘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下的荷塘景 色,展现出其丰富多彩的美感。
月光下荷塘的静谧之美
朱自清以月光为背景,通过描绘 月光洒在荷塘上的景象,营造出
一种静谧、幽美的氛围。
这篇散文以“我”的游踪为线索,通 过描绘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
文章写了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美丽景 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 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 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时代背景与文学风格
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朱自清作为一位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
朱自清《荷塘月色》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荷塘月色中的自然美景描绘 •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探讨 •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分析
CHAPTER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朱自清生平及文学成就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 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文学风格
《荷塘月色》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富 有诗意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美丽的艺术境界。同时,文章也体 现了朱自清散文的独特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情感真挚。
CHAPTER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部分
简要介绍文章的写作背 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03
朱自清还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光影的变幻,通过描绘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下的荷塘景 色,展现出其丰富多彩的美感。
月光下荷塘的静谧之美
朱自清以月光为背景,通过描绘 月光洒在荷塘上的景象,营造出
一种静谧、幽美的氛围。
这篇散文以“我”的游踪为线索,通 过描绘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
文章写了清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美丽景 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 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 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时代背景与文学风格
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朱自清作为一位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
朱自清《荷塘月色》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荷塘月色中的自然美景描绘 •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探讨 •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分析
CHAPTER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朱自清生平及文学成就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 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文学风格
《荷塘月色》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富 有诗意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美丽的艺术境界。同时,文章也体 现了朱自清散文的独特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情感真挚。
CHAPTER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部分
简要介绍文章的写作背 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03
《荷塘月色》ppt_图文
纳
想起荷塘
小 因情设景
结
小路漫步 独处感受
情景交融
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荷塘四周
触景生情
联想往昔
淡淡的 哀愁
不宁静 求宁静
淡淡的 喜悦
得宁静
失宁静
圆形结构
赏读课文体味妙处
赏析第一部分:
1.全文首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用是什么?
本句是全文的“文眼”,全文的神。
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 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 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即,欲排遣 苦闷之情。
作品结构分析
缘起: (不宁静)第一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去荷塘:(求宁静)第二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三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观荷塘:(得宁静)第四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五段:塘中的月色。 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离荷塘:(回归不宁静)第七、八、九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 旧俗。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2.第2节中的情与景是如何结合的?
抒写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里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 ,蕴涵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这“情”没有离开“景”,如 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 独处”之情呢?
3.第3节中有“这是独处的妙处”,这妙处
何在,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过渡句,提示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这一句感 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 。
2.本段的情感转折点在哪里? 朱自清有没 有得到宁静呢?是不是真正的宁静?从课 文中找出依据。
情感转折点是:“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表明仍摆脱 不了绵绵的愁绪。
3.景物总体特征如何? 朱自清看到的 景构成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PPT课件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 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 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Leabharlann 6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 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 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乐曲
(通感)
从色彩美→ 幻觉美→ 语言美→ 形态美
刚与柔的对照 (线条的美节奏的美)
.
13
.
14
荷 画 面 是 —美丽的 美 塘 月 气 氛 是 —宁静的 静 色 格 调 是 —雅致的 雅
.
15
一、下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弥望(mí 充满)倩影(qiàn美丽)风姿(zī姿态)
B、温馨(xīng芳香)宛然(wān仿佛)惊诧(chà惊奇)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 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 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 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 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 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 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霎时传 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 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 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Leabharlann 6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 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 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乐曲
(通感)
从色彩美→ 幻觉美→ 语言美→ 形态美
刚与柔的对照 (线条的美节奏的美)
.
13
.
14
荷 画 面 是 —美丽的 美 塘 月 气 氛 是 —宁静的 静 色 格 调 是 —雅致的 雅
.
15
一、下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弥望(mí 充满)倩影(qiàn美丽)风姿(zī姿态)
B、温馨(xīng芳香)宛然(wān仿佛)惊诧(chà惊奇)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 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 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 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 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 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 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霎时传 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 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 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ppt课件(经典)
02
多样的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04
CHAPTER
荷塘月色文化内涵挖掘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借鉴了古典诗词的意象和表达方式,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
古典诗词的韵味
文章中对于荷塘和月色的描绘,融入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美学理念,如借景、对景等手法,使得景色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历史意义
《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代表朱自清散文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
文章以清新自然、优美动人的笔触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同时,文章的语言简练明快、流畅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荷塘月色》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选入各种教材和选本中广泛传播,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CHAPTER
荷塘月色文本解读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通过青雾、牛乳、轻纱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意境。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通过“曲曲折折”、“田田”等词语,形象地描绘出荷塘的广阔和荷叶的茂盛。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流水,形象地表现出月光的柔和与静谧。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文章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坚守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
《荷塘月色》所体现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荷塘月色ppt课件(经典)-图文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 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 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 答案。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将成为一首 耐读的朦胧诗,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会因 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 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
3、怎样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①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 写荷塘月色。
结构详解
( 荷叶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幽雅宁静 月下的荷塘
( 荷花 ) 零星点缀(
静
拟人、比喻)
( 荷香 )
缕缕
(通感)
( 荷波 )
颤动(
比喻、拟人)
动
( 流水 ) 看不见的 脉脉
博喻手法的运用
纤尘不染 优雅高贵 晶莹剔透 冰清玉洁
闪闪发光 忽明忽暗
为什么此处要用博喻手法来修饰荷花?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 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
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峭愣愣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 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失宁静 赏四周
出家门 不宁静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请品味出文中叠音词的运用效果——
mi 弥望 cenci 参差
AA式:悄悄、缕缕、淡淡、田田、亭亭、层层、密密、脉脉、 静静、薄薄、重重、 弯弯、轻轻……
ABB式:阴森森、峭楞楞……
AABB式:迷迷糊糊、蓊蓊郁郁、曲曲折折、远远近近,高高 低低、隐隐约约……
“泻”的范围广,与“流 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 美,显得生动活泼。“照” 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 不灵泛。
“浮”突出静态美, “笼”可与之对照。 “漂”突出动态美, “笼”不能与之对照。
布置作业:
开头和结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找出课 文的文眼(文章中起统摄全篇作用的关键句)
如流水 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佛在 牛乳中洗过一样
虚
像笼着轻纱的梦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和 谐像名曲
朦 胧 优 雅
实 虚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 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 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 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 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 用“照”替代“泻”,用 “漂”替代“浮”呢?
课
堂 结
构 设 计
第 二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结 识 作 家
美 读 体 验
重 点 研 读
全 文 概 括
总 结 巩 固
探 究 升 华
第 一 课 时
结识作家
(1898—1948)
原名自华,字 佩弦,号秋实。祖 籍浙江绍兴。1898 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 州,所以自称“我 是扬州人”。
——通感示意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 听 歌 清 嗅 相通 觉 声 觉 香 ) )
时断时续,隐隐约约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 ( 名 听 光 视 相通 曲 觉 影 觉 ) )
和谐
通感,就是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 等各种感觉相互沟通。
整 体 把 握
一(1—3) 夜赏缘起 “心里颇不宁静”
二(4—6) 漫步荷塘
另有一番样子
修 辞
线 索
三(7—10) 回到现实
“到底惦着江南”
求宁静
小径
颇 不 宁 静
家
小径
得 宁 静 失宁静
明线:空间变化 (圆形结构) 文章的线索: 暗线:情感变化
基 础 巩 固
1 .给下列字注音
zhui duo niaonuo sha 点缀 踱步 袅娜 霎时 banbo miao qian momo 斑驳 渺茫 倩影 脉脉
朱自清
(1898—1948)
课文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处于 低潮,朱自清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 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 义,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 离,他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 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 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 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 作者靠写景,传出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 悦之情。
1、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2、“松风落叶水声凉”。
3、风随柳转声皆绿。 4、鸟抛软语丸丸落。
5、风来花底鸟声香。
赏
析
思
路
第四段作者写月光下的荷塘,按什么顺序? 是从哪些方面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第五段作者是怎样描绘荷塘上的月色的?哪 些动词用得好?
第六段,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荷塘四周景色的? 写作时用了什么写法来突出景色特点?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怜子 怜子 情 如水
双
关
思考:全文可分几部分?本文安排材料的线索是行踪、 景物描写,还是感情的变化?
开头和结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找出课 文的文眼(文章中起统摄全篇作用的关键句) 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作者安排材料的 线索是行踪、景物描写还是感情的变化? 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理清课文结构层次。作者安排材料的线
索是行踪、景物描写还是感情的变化?
找出文中所有叠音词并归类分析其作用。
搜集积累些古今中外山水田园诗文。
第 二 教 时
( 杨柳 )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荷 塘 的 四 周
阴阴乍看 像烟雾般
风姿显露 树梢 ( 远山 ) 树上 ( 蝉声 )
整 体 的 风 光
树缝 ( 灯光 ) 树下 (水里的蛙声)
荷叶
田田 出水很高 像 婷婷舞女的裙 零星 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 美人 缕缕 清香
月 下 的 荷 塘
荷花
静
荷香
荷波
渺茫的歌声似的
一道 凝碧 看不见的 脉脉含情
幽 雅 宁 静
动
流水
——通 感 解 析
定义: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 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 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 而具体表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 类型: 形容类通感(例1、2)比喻类通感(例3、4) 例如: 1、水瘦山寒。 2、红杏枝头春意闹。 3、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4、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惦 热闹风流 记 江 怜 南 《西洲曲》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怜 情
采莲盛况 《采莲赋》 嬉游有趣
少年女子 看的人多 轻轻推 门进去
开头结尾赏析
• 开头:交待观赏月色的缘 由——“不宁静”排遣内心 烦恼,寻找片刻心灵宁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文眼:
• 结尾:惦念江南美好生 活——不满寂寞无聊的现实, 内心不平、憧憬美好生活 (写景中人事照应开头不 平静)
1923 年 发 表 长 诗 《 毁 灭》,震动了当时诗坛。 1924 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5 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 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 研究古典文学。 1928 年出 版散文集《背影》,成了 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 作 品 有 《 背 影 》《 春 》 《绿》《威尼斯》《桨声 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
mi 弥望 cenci 参差
AA式:悄悄、缕缕、淡淡、田田、亭亭、层层、密密、脉脉、 静静、薄薄、重重、 弯弯、轻轻……
ABB式:阴森森、峭楞楞……
AABB式:迷迷糊糊、蓊蓊郁郁、曲曲折折、远远近近,高高 低低、隐隐约约……
“泻”的范围广,与“流 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 美,显得生动活泼。“照” 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 不灵泛。
“浮”突出静态美, “笼”可与之对照。 “漂”突出动态美, “笼”不能与之对照。
布置作业:
开头和结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找出课 文的文眼(文章中起统摄全篇作用的关键句)
如流水 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佛在 牛乳中洗过一样
虚
像笼着轻纱的梦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和 谐像名曲
朦 胧 优 雅
实 虚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 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 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 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 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 用“照”替代“泻”,用 “漂”替代“浮”呢?
课
堂 结
构 设 计
第 二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结 识 作 家
美 读 体 验
重 点 研 读
全 文 概 括
总 结 巩 固
探 究 升 华
第 一 课 时
结识作家
(1898—1948)
原名自华,字 佩弦,号秋实。祖 籍浙江绍兴。1898 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 州,所以自称“我 是扬州人”。
——通感示意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 听 歌 清 嗅 相通 觉 声 觉 香 ) )
时断时续,隐隐约约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 ( 名 听 光 视 相通 曲 觉 影 觉 ) )
和谐
通感,就是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 等各种感觉相互沟通。
整 体 把 握
一(1—3) 夜赏缘起 “心里颇不宁静”
二(4—6) 漫步荷塘
另有一番样子
修 辞
线 索
三(7—10) 回到现实
“到底惦着江南”
求宁静
小径
颇 不 宁 静
家
小径
得 宁 静 失宁静
明线:空间变化 (圆形结构) 文章的线索: 暗线:情感变化
基 础 巩 固
1 .给下列字注音
zhui duo niaonuo sha 点缀 踱步 袅娜 霎时 banbo miao qian momo 斑驳 渺茫 倩影 脉脉
朱自清
(1898—1948)
课文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处于 低潮,朱自清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 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 义,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 离,他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 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 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 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 作者靠写景,传出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 悦之情。
1、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2、“松风落叶水声凉”。
3、风随柳转声皆绿。 4、鸟抛软语丸丸落。
5、风来花底鸟声香。
赏
析
思
路
第四段作者写月光下的荷塘,按什么顺序? 是从哪些方面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第五段作者是怎样描绘荷塘上的月色的?哪 些动词用得好?
第六段,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荷塘四周景色的? 写作时用了什么写法来突出景色特点?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怜子 怜子 情 如水
双
关
思考:全文可分几部分?本文安排材料的线索是行踪、 景物描写,还是感情的变化?
开头和结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找出课 文的文眼(文章中起统摄全篇作用的关键句) 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作者安排材料的 线索是行踪、景物描写还是感情的变化? 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理清课文结构层次。作者安排材料的线
索是行踪、景物描写还是感情的变化?
找出文中所有叠音词并归类分析其作用。
搜集积累些古今中外山水田园诗文。
第 二 教 时
( 杨柳 )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荷 塘 的 四 周
阴阴乍看 像烟雾般
风姿显露 树梢 ( 远山 ) 树上 ( 蝉声 )
整 体 的 风 光
树缝 ( 灯光 ) 树下 (水里的蛙声)
荷叶
田田 出水很高 像 婷婷舞女的裙 零星 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 美人 缕缕 清香
月 下 的 荷 塘
荷花
静
荷香
荷波
渺茫的歌声似的
一道 凝碧 看不见的 脉脉含情
幽 雅 宁 静
动
流水
——通 感 解 析
定义: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 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 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 而具体表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 类型: 形容类通感(例1、2)比喻类通感(例3、4) 例如: 1、水瘦山寒。 2、红杏枝头春意闹。 3、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4、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惦 热闹风流 记 江 怜 南 《西洲曲》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怜 情
采莲盛况 《采莲赋》 嬉游有趣
少年女子 看的人多 轻轻推 门进去
开头结尾赏析
• 开头:交待观赏月色的缘 由——“不宁静”排遣内心 烦恼,寻找片刻心灵宁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文眼:
• 结尾:惦念江南美好生 活——不满寂寞无聊的现实, 内心不平、憧憬美好生活 (写景中人事照应开头不 平静)
1923 年 发 表 长 诗 《 毁 灭》,震动了当时诗坛。 1924 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5 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 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 研究古典文学。 1928 年出 版散文集《背影》,成了 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 作 品 有 《 背 影 》《 春 》 《绿》《威尼斯》《桨声 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