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设计 12 唐诗五首

合集下载

(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2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崔颢《黄鹤楼》中既描绘了在黄鹤楼所见的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抓住典型景物,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东皋.(gāo) 薄.暮(bó) xǐ(徙)倚落huī(晖) 驱dú(犊) 采wēi(薇)崔颢.(hào) 千载.(zǎi) 燕.然(yān)征蓬.(péng)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薄:接近(2)徙倚..欲何依徙倚:徘徊(3)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4)晴川历历...汉阳树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5)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6)使.至塞上使:出使(7)单车欲问.边问:慰问(8)长河..落日圆长河:指黄河4.文学常识填空。

(1)《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故自号“东皋子”。

(2)《黄鹤楼》的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李白对此诗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3)《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尤善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5.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

【教育资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同步练习:12 唐诗五首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同步练习:12 唐诗五首学习专用

12 唐诗五首1.请将下面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牧人驱.(qǖ)犊返,猎马带禽.(qín)归。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渡远荆.(jīng)门外,来从楚.(chǔ)国游。

D.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雁.(yàn)啄春泥。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欲何依(徘徊) B.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C.仍怜.故乡水(可怜) D.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5.填空。

(1)《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他与________合称“王孟”,是唐代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

(2)《渡荆门送别》是唐代__________主义诗人________所作,他被称为“________”。

(3)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__________,人称“__________”,他的诗收集在《______________》里。

6.理解默写。

(1)《使至塞上》中描写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2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2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12 唐诗五首【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落晖.()驱犊.( ) 萋萋.( )候骑.( ) 荆.门( ) 白沙堤.( ) 燕.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皋薄.暮望(2)相顾.无相识(3)晴川历历..汉阳树(4)大漠孤烟.直(5)仍怜.故乡水(6)几处早莺争暖树..【课堂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终。

以“”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分析。

(4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

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4.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4分)5.下列对《黄鹤楼》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诗人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7.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唐诗五首 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唐诗五首  练习

最新部编..年级语文上册..........版八12 唐诗五首练习(一)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___________,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______________之情。

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你加以描绘。

(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终。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填空)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课后习题新人教版20181222223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课后习题新人教版20181222223

12唐诗五首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暮(bó)徙倚(xī)汉塞(sài)B.驱犊(dú)东皋(gāo)采薇(wēi)C.鹦鹉(wǔ)燕然(yān)啄春泥(zhuō)D.荆门(jǐng)仍怜(lián)白沙堤(dī)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接近)B.长河落日圆(指黄河)C.水面初平云脚底(刚刚)D.仍怜故乡水(可怜)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4.下面诗句中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萧关逢候骑B.长歌怀采薇C.月下飞天镜D.属国过居延5.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6.根据提示填空。

(1)《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2)《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3)《渡荆门送别》中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的诗句是:,。

(4)《黄鹤楼》中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之感的句子是:,。

(5)其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唐代山水诗人,他的字是。

《使至塞上》描绘了风光,反映了战地生活,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1(6)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

人称“”。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0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12《唐诗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12《唐诗五首》

12唐诗五首【教学目标】1. 背诵和默写这五首诗。

2.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加强朗读训练, 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 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 理解诗意, 感悟诗情。

4.分析五首诗中的景物描写, 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加强朗读训练, 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 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 理解诗意, 感悟诗情。

3.分析五首诗中的景物描写, 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徙.倚()驱犊.()都.护()荆.门()征蓬.()萧.关()沙堤.()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徙倚..欲何依(2)晴川..历历汉阳树(3)征蓬..出汉塞(4)来从.楚国游(5)几处早莺争暖树..3.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树树/皆/秋色B. 大漠/孤烟/直C. 山/随/平野尽D. 绿杨/阴里白沙/堤[答案]1. ɡāo xǐdúdūjīnɡpénɡxiāo dī2.(1)徘徊。

(2)晴日里的原野。

(3)飘飞的蓬草, 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4)往。

(5)向阳的树。

3.D二、学习新课1.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唐诗五首》。

2. 自主学习(1)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大意, 可以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

(2)熟读古诗, 划分节奏。

(朗读时要注意诗歌的抑扬顿挫)学生划分节奏, 总结归纳律诗节奏划分的方法。

明确: 根据句意划分。

五言一般为二一二拍或二三拍;七言一般为二二三拍。

(3)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 分析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

示例:《野望》:全诗于萧瑟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7)单车欲问.边.( 慰问边关守军 )
(8)征.蓬.出汉塞(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
(9)长.河.落日圆(
指黄河
)
(10)江入大.荒.流( 辽远无际的原野 )
(11)仍怜.故乡水( 爱好 )
(12)水面初.平云.脚.低(
刚刚
)( 低垂的云 )
(13)几处早莺争暖.树.( 向阳的树 )
2.重点词语解释。(13 分) (1)东皋薄.暮望( 接近 ) (2)徙.倚.欲何依( 徘徊 ) (3)长歌怀采.薇.( 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 (4)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 (5)晴川.历.历.汉阳树( 平川、原野 )( 分明的样子 ) (6)芳草萋.萋.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
(六)渔翁①(202X·东营)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③欸乃: 摇橹声。 17.“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
①贯串诗歌内容。渔翁作为核心形象,既贯串起对山水的描写,又与山 水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渔翁因这样的山水显出品行的高洁,山水因渔翁 的活动被赋予了奇趣和魅力。②以之自况。渔翁是追慕高洁志趣和超然物 外、独得其乐生活的诗人的化身。③寄寓心志,表达心境。渔翁是表情达 意的凭借和载体,借渔翁形象寄托诗人对自由安逸生活的热切向往,表现 诗人悲怆无奈、清冷凄苦的心境。
18.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 谈你的理解。(2分)
示例:构思一,直中见曲,平静中见波涛。以时间为序,完整呈现渔翁从夜宿到 白天行舟江上的过程,行文流畅而又曲折跌宕,引人入胜。构思二,发现独到,匠 心独运。截取渔翁生活的一个片断,将渔翁活动与自然风景的变幻和谐统一起来, 突出表现渔翁于山水间的独得自乐、无忧无虑,寄寓诗人的情怀。构思三,以诗人 感受建立起渔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神秘新奇的境域。“烟销日出”,渔翁该与 诗人见面了,却“不见人”,反常创造出了奇趣。耳闻“欸乃一声”与目见“山水 绿”之间本不相干,但诗人却使之建立起依存关系,好像“山水绿”为“欸乃一声” 所致,让日光下山水顷刻变得青翠碧绿、赏心悦目。可谓曲尽其妙。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美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美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精美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唐代诗人创作的诗歌,领略唐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本课的五首诗歌分别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杜牧的《山行》。

这些诗歌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和情感抒发方面各具特色,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优质教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唐诗,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分析力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歌;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唐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2.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诗歌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诗歌,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唐诗,激发学生对唐代诗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呈现五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唐诗的魅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12.唐诗五首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2)诗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6.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月下飞天镜”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图。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尤其是“”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2)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9.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秋夜喜遇王处士①王绩北场芸藿②罢,东皋刈黍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练习含答案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白云千载空悠悠。

(3),烟波江上使人愁。

(4)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5)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6)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7)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选择题:(9分)1、下列对《野望》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应该是白描手法)(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不是想象)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8分)(1),水面初平云脚低。

(2),绿杨阴里白沙堤(3)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描写所见早春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选择题:(6分)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三、填空题
16. (2分)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 心。
15. (3分) 下列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 化,意境深远
(1)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
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请赏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3.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友人(李白)

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赏析及考题精练附答案

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赏析及考题精练附答案

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赏析及考题精练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打猎到的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四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满山遍野,树叶枯黄,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像伯夷、叔齐那样的古代隐士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主题: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巍峨的)黄鹤楼。

黄鹤离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赏析: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思乡之情。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唐诗五首》 《野望》同步练习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二、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收录了五首经典唐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杜牧的《山行》。

这些诗篇代表了唐诗的不同风格和主题,既有写景咏物的,也有抒发怀古之情的。

通过学习这些诗篇,学生可以领略到唐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唐诗,对唐诗的基本风格和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和欣赏诗歌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唐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意、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提高人文素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唐诗,理解诗意,感受唐诗的魅力。

2.难点: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欣赏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美。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朗读感悟法: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五首唐诗的课件,包括诗文、译文、诗人简介、图片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与唐诗相关的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熟悉五首唐诗的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首唐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唐诗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五首唐诗的诗句,要求学生朗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习题

《唐诗五首》同步习题一、过基础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gāo)薄(báo)暮望,徙倚欲何依。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ō)春泥。

D.晴川(chuān)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答案:D解析:A项,“薄”应读“bó”。

B项,“燕”应读“yān”。

C项,“啄”应读“zhu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芳草萋萋鹦鹉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征蓬出汉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来从楚国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仍怜故乡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接近(2)草木茂盛的样子(3)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4)往(5)喜爱(6)刚刚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B.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答案:B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填空。

(1)《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野望”的意思是_______。

(2)《黄鹤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黄鹤楼和_______、_______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字_______,有“诗佛”之称,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_______合称“王孟”。

(4)《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被后人誉为“_______”,与_______合称“李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 唐诗五首》练习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 唐诗五首》练习案(含答案)

12 唐诗五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gāo)薄.暮(bó) xǐ(徙)倚驱dú(犊)采wēi(薇)崔颢.(hào)千载.(zǎi)燕.然(yān)征蓬.(péng)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接近)(2)徙倚..欲何依(徘徊)(3)长歌怀采薇..(比喻隐居不仕)(4)使.至塞上(出使)(5)单车欲问.边(慰问)(6)长河..落日圆(指黄河)(7)仍怜.故乡水(喜爱)(8)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3.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2)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4)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有“诗魔”之称。

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4.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汉川一模)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精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学案 12 唐诗五首

【精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学案 12 唐诗五首

第三单元12 唐诗五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赏析诗中优美词句。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 ) 徙.倚( ) 驱犊.( )白沙堤.( ) 萋.萋( ) 燕.然( )2.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

(1)薄.暮望( )(2)徙倚..欲何依( )(3)来从.楚国游( )(4)仍怜.故乡水( )(5)晴川历历..( )(6)芳草萋萋..( )【课堂探究】1.结合《野望》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2.《黄鹤楼》一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请结合《使至塞上》一诗中的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

4.《渡荆门送别》一诗写景是以什么为背景的?有什么作用?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具体分析。

【课堂检测】1.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 , 。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

(5)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 。

2.下列对《黄鹤楼》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下列对《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唐诗五首基础知识巩固练1.将下面的诗句,用正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整洁、规范、美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長河落日圓。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东皋.(gāo)萧.关(xiāo)都.护(dū)黄鹤.楼(hè)B.萋.萋(qī)鹦.鹉(yīng)燕.然(yàn)啄.春泥(zhuó)C.贾.亭(jiǎ)徙.倚(xī)早莺.(yīng)没.马蹄(mò)D.采薇.(wēi)驱犊.(dú)荆.门(jīng)白沙堤.(t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东皋薄.暮望(接近)B.晴川.历历汉阳树(平野、平地)C.仍怜.故乡水(可怜)D.水面初.平云脚低(刚刚)4.默写。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2)(中考·重庆B卷)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3)(中考·黑龙江龙东)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4)(中考·内蒙古包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5)(中考·江苏南通)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课内语段重点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傍晚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悠闲(闲适)和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8.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示例一: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作者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本诗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起承转合。

首联巧妙用典铺垫,颔联紧承物是人非、鹤去楼空,颈联书写眼前胜景,尾联展现鸟归巢、船归航、游子要归乡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诗的前四句由传说落笔,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晴川草树,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中考·湖北孝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诗人(自己),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10.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示例一:“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

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示例二:“孤烟”显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

(四)(中考·湖北天门)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本诗中的一个“入”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12.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示例一: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示例二: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中考·贵州安顺)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绿杨阴里白沙堤”终。

以“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1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也可)。

15.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争、啄。

(2)赏析:一个“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类文阅读拓展练(一)(中考·浙江衢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6.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示例一:《金陵酒肆留别》更好。

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

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

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二:《渡荆门送别》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贴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换,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

《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则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二)(中考·吉林)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③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7.“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住宿(住);过夜。

18.“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

1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对故乡的依恋。

中考考场必刷练20.仿照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使之构成排比。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我梦想:来到北国的草原,在洁白的云朵下观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静美。

我梦想:来到山间的竹林,在流水的歌声中体会“清泉石上流”的美妙。

21.(中考·天津)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

22.(中考·山西)雁翔同学有搜集对联并归类的好习惯。

现在他将下列有关书法..的对联整理在了一起,但是其中有一副不属此类,请你帮他找出来。

(B)A.大力可能通纸背,尖毫仍觉吐花香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C.紫玉池中含雨露,白银笺上走龙蛇D.贮水养来清玉案,和烟磨成紫溪云微博写作特色练23.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的一种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如“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句中的“飞”“结”两字将“月”和“云”拟人化了。

请你也采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段话。

示例:秋天的雨不温柔,也不热烈,它用冰冷冲刷着对上一个季节的记忆。

它一下就是连续好几天,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像一个漫无目的的游者,既不着急,也不偷懒。

整个布局就是这样的,天上是灰蒙蒙的,带着挥之不去的恹恹之意,地面上是黑漆漆的,永远一副冷峻的神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