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出师表全文及翻译
出师表全文及翻译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听偏信,以致沈湎于侈泉,自缚手足,固嗟!当今之政,不出于孝悌,恶莫大于盗窃,资生产不过九州,而资取之国,有四方之财,二者不可兼得。
惟陛下之留意,亦宜致遣监察御史,覈其情行,省其财用,以充军戈,练厉战士,必不可少也。
此外,戎马倥餐,胡虏日益,所守城池漏洞不少,此皆陛下之忧虑也。
然则兴利除害,方是朝廷之本务,而愚以为无先帝之志士,何以图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罪于无反矣。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出师表(注释)。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内容摘要: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为了招揽魏延等人,缓和蜀汉内部矛盾,向刘备进呈了《出师表》。
文章以为当今天下正处在三国分立的形势下,益州岌岌可危,强烈呼吁刘备顾惜先帝的遗志,考虑社会大局,勿以私欲小节驾驭国家权力,公正施政,寻求自立于乱世。
全文十分激烈地表达了自己与天下忠民的诉求。
《出师表》破天荒地首次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新局面,并一语道出了成因。
在行文上,诸葛亮采用的是向来备受推崇的中正之风。
在讲述天下形势时他虽然严峻而理性,然而在强烈腐蚀忠心,抛绝个人主义的呼吁中却显得激情澎湃。
尤其是达到高潮时,深情而慷慨陈词,感天动地,所以《出师表》在将“外交笔记”向政治改革的方向转化的同时,也成为历史上一篇响彻千古、富于激情的文章。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一篇著名的文言文政治公文。
出师表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魏武帝曹操写给自己的儿子曹丕的书信,用以告诉儿子即将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向辽东的乌桓族发动战争,同时也是对曹操社会地位和权力合法性的正当性辩护。
以下是《出师表》的原文及注释: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以北军屯田为名,实为训练战士;以傍边修造为名,实为防备辽东。
先帝称臣为“儒将”,以臣将才不及奇才也。
奇才,不在射犬之技,有所短,无所长,安能与人争高下?当今之世,猛士并起,壮士披发,竞欲效锺、毓之功,不肯效阴、顾之行。
当此之际,虽欲从事先帝之业,殆已不能矣。
且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而一旦之间,披沥璀璨,沦于刍狗之辈,惜哉!异时悔之,何及哉?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臣伏见阙下之泪,敢奉告于陛下。
臣以为天下大事系于缓急之间,因之当决于殿下。
愿陛下勿以臣之愚鲁、识浅,疑念付托,以致阙失先帝之聪明,臣之躯,异日之辱愧也。
昔先帝之所以遗臣以大事也,曰:“非尔族类,不能弘道于前,故留臣。
”此言非特承宠纳私之意,其自见于今日之政事者矣。
故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非人,以至于今。
虽然,道义之徒,死而后已,可传于后世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以家事择君,臣名虽微,望尘莫及,当有抗志,不效穷耳。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东汉末年的诸葛亮所写,是一封给刘备的表文。
下面是《出师表》的原文全篇及注释。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 先帝:刘备的父亲刘弘,也称为刘备创业时的重要支持者。
2. 中道崩殂:刘备在建业称帝后逝世。
3. 三分:指刘备、曹操、孙权三方势力的对峙局面。
4. 益州:刘备在巴蜀地区的势力范围。
5. 忠志之士:指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志士。
6. 追先帝之殊遇:指回顾刘备在世时的殊遇和恩典。
7. 开张圣听:指开放圣听,接纳忠言。
8. 先帝遗德:指刘备的遗德和圣明治理的理念。
9. 恢弘志士之气:指振兴和激发有志之士的斗志。
10. 妄自菲薄:指自己过于谦虚、自贬身份。
11. 引喻失义:指用不合适的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态度。
12. 忠谏之路:指给予君主忠告的机会和途径。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3. 宫中府中:指皇宫和地方政府。
14. 陟罚臧否:指升迁和处罚。
15. 异同:指宫中和府中对待奸犯和忠善者的态度是否一致。
16. 有司:指官方的司法机关。
17. 昭陛下平明之理:指明确展示君主的公正原则。
18. 偏私:指偏袒个人、亲信,而不公正。
19. 内外异法:指内外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0. 侍中、侍郎:指宫中的高级官员。
21. 郭攸之、费祎、董允:刘备重用的三位重要谋士。
22. 志虑忠纯:指他们的志向和忠诚纯粹。
23. 拔以遗陛下:指刘备在世时将他们选拔起来,并传承给刘备的儿子刘禅。
出师表
出师表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未完成一半○2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翻译:先帝创建统一全国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现在○2贫困衰弱○3实在○4时翻译: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真正是处在形势危机存亡难料的时刻,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1转折连词,然而,但是○2忠诚有志○3边境上翻译: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边境奋不顾身,4、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连词,大概因为○2特别厚遇○3想○4给翻译: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典,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1实在应当○2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3发扬光大翻译:(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6、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发扬扩大○2随便看轻自己。
翻译:振奋鼓舞志士的勇气,而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7、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翻译: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至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8、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指皇宫中。
指朝廷中。
翻译:皇宫中和朝廷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奖惩○2善恶。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标准)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不同,10、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如果○2做○3忠善之事○4应该交给○5专门管理某事情的官○6评定,判定○7罚翻译: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1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来○2显示○3治○4偏袒私心○5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翻译: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中和朝廷刑赏执法不同。
12、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翻译: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1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1都○2善良诚实○3志向和心思○4忠诚无二翻译: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1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因此○2选拔○3给予翻译: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出师表出师表
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介绍:《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
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出师表》古诗全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译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出师表原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议,以失先瞻之明也。
臣亮自请先帝之所以制礼仪法度,正宗庙堂之政,非臣亮之力也。
今当远离,臣亮敢不言乎?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禹之际,不可不察也。
夫唱咏者,志在四方;忠发者,言不容隐。
合议者,知安危之所兴;行中者,义无返顾之怀。
今四方鼎沸,朝纲日衰。
此诚千秋之责,所向无障。
颟顸肆志,不逞于小人;自用则能,不求于外物。
宜先本省,达礼显能,进贤任能,忍辱负重,以长百姓之幸甚者,不宜议论。
臣亮之初志,不出偏隅之谈,于斗斛间之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观之,当今之任便足以担负重任;而议论微著,不使过于颞颡之间,故知微见著,罔闻其详也。
愿陛下如先帝临表问之,则愚密之事,闇然而止矣。
伏惟圣明臣诚之至也,故事无大小,进尽忠言。
先帝曰:「朕闻卧龙有神机妙算之名,实不欲见。
」侧听臣言,谓之无所用其伎。
臣亮生平唯恐人之不足,故多絜称其短,不敢颁述其长。
犹恐皇上之听之不察,故敢谈之。
愿陛下钧明臣言,深省之。
曹操用之,则家祭无忘告于虞庙;刘备用之,则冢中枯骨不敢忘之。
——《三国演义》【译文注释】出师表是三国时期刘备曾经写给汉献帝的信,表达了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解难题的决心。
下面是出师表的翻译注释。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亮:指的是刘备自称,即刘备所用的字。
中道崩殂:指刘备的继任者和太子刘禅在建安二十四年去世,刘备在世已近半个朝代。
三分天下:指刘备、曹操和孙权三方势力均分天下。
益州疲弊:指刘备在益州巩固势力尚不稳定,疲弱不堪。
危急存亡之秋:形容国家危难、关系生死存亡的时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原文及课文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课文翻译《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所以读yòu】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全文-清晰打印版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shuài)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 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原文以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以及翻译《出师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篇著名的文学作品,由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为了安抚众将士、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以及向后人表述自己的忠诚所写成的。
下面是《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勇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公议。
若张、李、赵、魏之徒,不顾军国大事,滋扰禁中,妄议妄行,皆当弃疾赐之,以明忠诚方正之志。
昔曹操称孤,周公吕尚拨乱世,此皆仲达之徒也。
今兵革未息,而内忧外患,迫胁万状,奉先沈浮,此诚难事,非同小可。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勇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公议。
若故情不忘,即膺此恩,追思起见,一以贯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务,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荀彧、仲达之类,本当西奔以依刘备,及至后来,先帝不容,彧、达等便来投降,其为人也,半是功劳。
杨济、高览、刘璋等,此皆庸才,无异流俗,惟以有险不识时耳。
愚亦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的一篇奏章,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成为了一种政治记载的典范。
这篇文献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因为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事件,更因为它展示了一位杰出政治家的爱国情怀、才华横溢、治国能力和先见之明。
本篇文章将介绍《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并对其价值进行分析。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议,以误国家大事。
今天下者,以夷狄之卒无以专国内之兵,而故敌之国内应,不可不察也。
若据寇准、王雒之辈,则虽有十倍之势,犹恐不敌,危之也。
今若不图大事,尽陈功臣之力,则倾覆自为笑柄者也。
内外之忧,困于应付之难,而蜀之储德,不一而足。
然后兵精将勇,未与相应,而强寇环堵,内外难困,众寡势殊,同欲战者,则以勇一分,以智十倍,故不战而举国皆惧;战而不胜,则流血而虚名;虚名而无实则不可复得也。
侍东平青州,北操巩留,此两处,兵家之要地也。
当便图之。
胜则据制于中原,割据寰宇;败则越白水,退治自可,何必致死乎!总结国之形势,应以请命。
今当以老成持重,处士之道,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翻译】我的国君在创业未几年就不幸去世,如今天下三分,益州也日益衰败。
这是正处在市井上的存亡之秋。
然而内守之臣仍然负责守卫国宅,外交之士一心为国奔走,皆是来源于对我国君的感恩之情,欲向陛下递交君父的保障,恢复爱国诚意,请圣上设置正式的听取机会,来表扬和传承国君逸志,展现高贵的士气,千万不可不谨慎实行,避免妄谈,愚弄国家重事。
如今天下惟夷狄侵略外围,而我们不能专门关注内领土防卫。
再加上被我们打败的国家内部有应战之势,这个结果更值得我们注意。
如果我们按照寇准,王雒等人进行安排,则就算我们能将兵力增加十倍,还是难以对抗,这是非常危险的。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介绍:《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
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出师表》原文、译文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译文及赏析《出师表》是两汉时期的诸葛亮所作,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出师表》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出师表 / 前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全文-清晰打印版
精选文档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0),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 1)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弓I喻失义,以塞(s e)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 1)罚臧(z mg )否(p 1),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 o u )之、费祎(y I)、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 e)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 1)补阙(qu e)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 e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精选文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 c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a ng )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 e 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 o 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 U)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shu ci)三军,北定中原,庶(sh U)竭驽(n U)钝,攘(r a ng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全文
《出师表》全文《出师表》全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忠良诚实的人
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
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
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
选拔
我,谦称
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
询问
一定能够弥补缺失
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
译文: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 都是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无二, 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 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 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失,有启发和帮助。
板书设计
出师表
开张圣听
分析形势——提建议 赏罚严明
亲贤远佞 感
自叙经历——表衷心
报先帝 忠陛下
恩 图
报 严于律己
点明主旨——明责任 严要求朝廷诸臣
向后主提出希望
随堂练习
1.找出文中的成语。 2.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诸葛亮的事例。
成语: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计日而待
事例: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等。
第6和第7段主要用“叙述”(记叙) 的表达方式,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第6段主要内容:
身份,生活,追求
品格高远
叙 述
猥自枉屈、三顾草庐 宽宏大度,不耻下问
由是感激
创业艰难
效忠心愿
第7段主要内容:
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 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 补笔
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亲身耕种 有名望,显贵
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
社会地位低微, 辱。这里有“降低身
以见臣识短卑浅鄙,猥自份枉”屈的,意三思顾臣于草庐
屈尊就卑
感奋激发
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奔走效劳
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我原本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身耕种。 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有名 望,显贵。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 识短浅,亲自降低身份,屈尊就卑,三次到 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 使我感奋激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劳。
走近作者
(181年-234),字孔明, 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 家。在隆中耕种,后刘备三顾 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代表散文《出师表》《诫子书》
【诸葛亮】
等。
背景介绍
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 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 汉已从猇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 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 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 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 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 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4.猥自枉屈 (古:亲自降低身份
今:卑鄙下流)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痛心和遗憾
今:十分憎恨 )
6.临表涕零 (古: 眼泪
今:鼻涕)
三、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形容词做动词,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 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此皆良实 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4.优劣得所 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出师表
2019年10月5日星期六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诸葛 亮和《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课文,积累名句。 3.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培养艰苦 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新课导入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
早晚,日日夜夜
未能奏效,不成功
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劝勉,鼓励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表示期望 排除,铲除
于旧都。 原来的都城,指东汉都城洛阳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 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 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 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 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应 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期望竭尽我低 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 洛阳。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
指皇宫和丞相府中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 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
负责专职的官员 罚
公平清明的治理
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中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
译文: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 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 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有做奸邪事情,触犯 科条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应该交给负责 专职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 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应该有所偏爱, 使宫中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
祭告
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怠慢,疏忽
揭示他们的过失
慢,以彰其咎。
询问(治国的)好方法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
刘备给后主的遗诏 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流泪,落泪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 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 祭告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皇上盛德的话, 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揭示他 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询问(治国 的)好方法,考察并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 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现在 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 些什么。
字词积累
cú zhì zāng pǐ bì
殂 陟 臧否 裨
wěi sù
nú
zōu
猥 夙夜 驽钝 咨诹
整体感知
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 公元221—223年在位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
死
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
时候
秋也。
朝廷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
追念
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
的腐败。
都是古代官职名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 计日而待也。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译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 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 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
5.以光先帝遗德 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6.深入不毛 名词作动词,长草木(暗指荒凉)。
7.恢弘志士之气 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发扬。
8.北定中原 方位名词作状语,北上。
细读感悟
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5)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 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8)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 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 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
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自那时以来
二十一年
译文:后来遭遇兵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 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自那 时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
刘备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 并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朗读3、4、5段,概括第3条建议。
荐 宫中之事 贤 臣 营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先帝称能之臣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引 亲贤臣,远小人 教 训 亲小人,远贤臣
先汉兴隆 正反历 史教训
后汉倾颓
亲贤远佞——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说说6、7段在表达方式上与前文有何不同。
前文主要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向 刘禅提出建议;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
允之任也。
(处理事务)斟酌情理, 考虑得失
译文: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 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考虑得 失,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 费祎、董允的责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
这里是功效的意思
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
发扬皇上盛德的话
能够 能干,有才能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于
受命以来
表限定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用
二、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时
今:四季中的秋季)
2.诚宜开张圣听 (古:扩大
今:商店开始营业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品质低劣 、下流)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而中道崩殂 宫中府中
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半,形容词 内,里,中间
路,途 道理
今天下三分
分开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本分
以光先帝遗德 以遗陛下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遗留 给予
判定 谈论,议论
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
必能裨补阙漏 先帝称之曰能
做,执行 品德,品行 行列,这里指军队
文体介绍: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臣子给君主上的奏 章。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 奏章。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