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现象-的经济地理学解析

合集下载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 (2)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 (2)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1. 引言陕西是位于中国大陆腹地的一个省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地区,陕西的地形特征对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陕西省的地形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点。

2. 地理位置和边界陕西位于中国中部,东邻河南、安徽、山西,南接湖北、重庆、四川,西连甘肃,北靠内蒙古。

其地理位置相对独特,使得陕西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3. 地形特征陕西省地形主要呈东高西低的趋势,总体上可划分为五个地势分区: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偏西山地和陇中山地。

3.1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陕西省东北部的一个主要地势分区。

其地势相对平缓,海拔较低,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

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以黄土为主,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降水较少。

这种地形特点对于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的储存。

3.2 关中平原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的中部,与黄土高原相邻。

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平均海拔约为400米。

这个地区是陕西省的重要农业区,盛产小麦、玉米、水果等农产品。

由于丰富的水源和平原地势,关中平原的农田灌溉条件良好,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3.3 秦巴山地秦巴山地位于陕西省的南部,是整个陕西省地势最高的区域。

秦巴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四川省相接。

这个地区山峰陡峭,海拔较高,平均海拔约为2000米以上。

秦巴山地是一个重要的林业资源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

山区的地形特点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但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适宜,山区仍然有一定的农业产出。

3.4 偏西山地偏西山地位于陕西省的西部,与甘肃省接壤。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山脉纵横交错,平均海拔约在1500米以上。

偏西山地是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区,盛产煤炭、铜、铁等矿产资源。

由于地势较高,气候较为寒冷,农业产出相对较低。

3.5 陇中山地陇中山地位于陕西省的西北部,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相交。

地势相对较低,平均海拔约为1000米左右。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要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要点归纳与考点分析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要点归纳与考点分析地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与地球空间关系的学科,而经济地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经济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着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演化规律。

对于准备参加陕西省考研地理学专业的同学们来说,理解经济地理学的要点知识并进行科学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经济地理学的要点进行归纳与分析,以供参考。

一、宏观经济地理1.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是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其中包括新经济地理学、区位理论、地方经济学等。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和通讯等因素的影响。

区位理论则强调市场、交通和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城市体系与城市地理学城市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各个城市按照一定规模层次、相互联系和合作的空间组织系统。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是城市的空间组织、城市内部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以及城市的发展与演化规律。

在陕西省考研地理学的复习中,需要重点掌握中国的城市体系、城市的功能和结构、城市化过程等。

3.产业区位理论产业区位理论主要是研究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区域发展的原因与趋势。

其中包括工业区位理论、服务业区位理论和农业区位理论。

对于陕西省考研地理学的复习来说,需要重点掌握中国的产业区位分布、产业集聚与热点区域等内容。

二、微观经济地理1.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是研究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乡空间组织的学科。

在陕西省考研地理学的复习中,需要重点关注土地利用的类型与模式、城乡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冲突等内容。

2.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主要研究农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农业生产与农村发展的关系以及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在陕西省考研地理学的复习中,需要重点关注陕西省的农业发展现状、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交通地理学与物流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和物流地理学研究的是交通运输与物流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交通网络与物流系统的构建以及交通与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

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目录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二、三大地貌单元三、差异明显的气候与水系四、丰富多样的植被五、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一、四大地质构造单元陕西由南向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四个地质构造单元,构成陕西省的地质构造基础。

鄂尔多斯地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陕北高原位于该地台的东南部。

地台基底由前震旦系的变质岩构成,盖层很厚,由震旦纪以来的不同时代的研习组成,无岩浆侵入。

盖层中二叠纪以前的岩系主要为海相沉积,二叠纪及其以后的岩系为陆相沉积,表层为第四级的黄土和沙漠。

渭河地堑亦称关中断陷盆地,是中朝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北以北山南侧大断裂与鄂尔多斯地台相接,南以秦岭北坡大断裂与秦岭褶皱带相连。

基地构造在宝鸡、陇县一带主要为中生界白垩系岩层,宝鸡以东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岩系。

盖层为第三系的红层、第四系黄土和河流冲积物。

秦岭褶皱带分为三部分:北部最古老的岩层是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上覆巨厚的古生界沉积岩,岩浆活动发育,生成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部最古老的岩系是早古生界的变质岩,上覆晚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活动差,花岗岩很少;南部最古老的岩系是震旦系和寒武系的变质岩,上覆志留系的沉积岩,有花岗岩分布。

大巴山过渡带是扬子准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

其凸起地区,基岩外露,主要是前震旦系的变质岩和古生界的岩系;凹陷地区基岩被覆盖,覆盖物为第三系岩层和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

二、三大地貌单元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是由深厚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一般海拔800~1300 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5% ;中部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沉积为主形成的关中平原,一般海拔325~8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南部是主要由变质岩系构成的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南山地,一般海拔1200~2000 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36% 。

陕北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大体以白于山和长城为界,以北为风沙区,以南为黄土区。

陕西现象课件

陕西现象课件
陕西现象
陕西雄厚的科教资源与滞后的经济实力并存, 被称为“陕西现象 ”
目录一 目录二
陕西现象的内涵 陕西现象的分析
目录三
“三星效应”
陕西十大怪
高新科技与比较滞后的经济并存; 先进的文化与保守的思想观念并存; 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与落后的基础教育并存; 经济发达的关中地区与贫穷的陕南、陕北并存; 实力雄厚的国防工业与薄弱的中小工业并存; 部分高收入阶层与广大城乡居民的低收入并存; 大量引进人才与一些单位浪费人才并存; 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与闭门宰客并存; 一些“实事虚干”与某些“虚事实干”并存; 全国综合竞争力评价中,知识化、网络化的高 名次与经济发展指标的低名次并存。
科教大省
2010年,全省普通高校78所,比2005年增加6所,独立学院12所,成人高校19所,民办高等 教育机构10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132.9万人。2010年每10万人口中有在校大 学生3209人,居全国第四位,西部第一位。陕西现有“985工程”院校3所,“211工程”院 校8所;国家重点学科126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8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58个;在陕高校 两院院士51名,设在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5个;国家工程(技 术)中心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77个,高教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四位。 2010年,全省共有各类民办学校3825所,在校学生122.56万人;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走 在全国前列,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数、万人以上规模民办高校数、纳入国家计划招收 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数、学校占地面积、总资产等五项指标名列全国前茅,成为陕西 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现有军工企事业单位139个,涵盖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军工电子和核工 业等六大行业和众多学科,已形成厂、所、院、校相互配套的科研、试验、生产体系, 军工研究院所占中国29个省(区、市)国防科技工业近五分之一,全系统专业技术人 员7万余人,2006-2010年,全系统承担科研项目9000余项,80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 奖和国防科学技术奖。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陕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陕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经济变迁两个方面来分析陕西的经济发展。

历史背景对陕西的经济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陕西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因此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这些历史和文化资源为陕西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陕西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陕西的经济变迁也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政策将西部地区发展作为重点,在陕西不断引进外资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陕西分别在1984年和1992年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先进技术。

陕西还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等。

这些政策措施为陕西的经济转型和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陕西的经济变迁也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密切相关。

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西部开发的推进,陕西成为连接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陕西积极打造“一带一路”交通枢纽,建设了一批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如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等,提高了陕西的物流和交通水平,加快了商品和信息的流通速度,促进了陕西的经济发展。

陕西的经济变迁还得益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陕西积极发展科技创新,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陕西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陕西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陕西还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到陕西工作和创业。

这些人才的引进为陕西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势能。

陕西的经济变迁受到历史背景、国家政策、地理位置、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陕西积极发展旅游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引进水平。

“陕西现象”的制度经济学解读

“陕西现象”的制度经济学解读

Vo . No 3 18 .
Ma 2 y 008
‘ 西 现 象 制 经 济 学 解 读 ‘ 陕 ’ ’ 的 度
蔡 立雄 冯斌 星。 樊五 勇 ,
( . 岩学 院 , 建 龙 岩 1龙 福 3 4 1 ; . 北 大 学 中 国西 部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中心 , 安 60 2 2 西 西
维普资讯
第8 卷第 3 期
20 年 5 月 08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 rh s A&F Unv ri ( o i c n eE i o ) o r a o t we t No i s y S c l i c dt n e t aS e i
作者简介: 蔡立雄( 9 3 , , 1 7 一) 男 福建漳州人 ,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博 士研究生 , 龙岩学 院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
济学、 发展经济学.
维普资讯
第 3期
蔡 立 雄 等 :陕 西 现 象 ” 制 度 经 济 学 解 读 “ 的
7 . , 9 0年城镇 人 均可支 配 收 入列 第 2 75 18 1位 , 农
次排 名 , 陕西均位于第 2 位 , 2 在最能 体现经济市场化 活力的非 国有 经 济发 展 的排名 方 面 ,9 9年陕 西排 19 名第 2 ,0 2 3位 2 0 年则下 滑到第 2 位 。 5 “ 陕西现 象” 一经 提 出 , 刻 在 经济 学界 引起 重 立
大反 响 , 因为按 照新 古典 经 济 学 和新 增 长理 论 关 于
经 济增长 源泉 的理解 , 陕西 不缺 资源 、 劳动力 、 技术 、 人力 资本 , 为何 经 济增 长依 然 乏 力 ?上 官 鸣[ 从 经 3 ] 济结 构角 度指 出陕 西轻 工 业 与 重 工业 比例失 调 、 轻 工原 料输 出与轻 工 产 品输 入 比例 失调 , 个失 调对 两 “ 陕西 现象 ” 到 了推 波 助 澜 的 作用 ; 俊 熙[ 从人 起 王 4 ]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要点总结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要点总结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要点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围包含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

而在考研地理学中,经济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就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的经济地理要点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一、经济地理概述经济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这些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它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地理因素以及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陕西省的经济地理特点陕西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

在陕西省的经济地理中,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是三大支柱产业。

1. 农业:陕西省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尤其是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

除此之外,陕西省还以果树及蔬菜种植等为主要农业经济,如苹果、葡萄等水果的种植。

2. 工业:陕西省的工业发展较为活跃,主要以能源、煤炭、有色金属和装备制造为主要支柱产业。

例如,在能源领域,陕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和利用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3. 旅游业:陕西省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秦始皇兵马俑、华山、西安明城墙、大雁塔等。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促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陕西省的经济地理问题与挑战在经济地理的发展过程中,陕西省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地理环境问题:陕西省位于地震带和黄土高原区域,地质灾害频发。

同时,水资源短缺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限制了陕西省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2. 区域发展不均衡:陕西省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这是由于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陕西省正致力于加大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力度,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四、经济地理学的培养目标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培养目标包括: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前沿。

2. 培养学生扎实的地理学基本功,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陕西位于中国西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众多的省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陕西的经济发展受到历史发展背景的影响,经历了清朝时期的封建经济、近现代的殖民统治和内战时期的混乱局面,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清朝时期,陕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传统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陕西开始有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和手工业,但整体经济水平仍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也较为贫困。

近现代以来,陕西经历了殖民统治和内战的动荡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陕西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了陕西的经济转型。

陕西也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推动了现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未来,陕西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粮食和棉花是陕西的主要农产品。

在农业方面,陕西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种植业发达,尤其以种植小麦和苹果最为著名。

陕西还以养殖业和渔业为辅助,养鸡、养羊、养牛等业也相当发达。

除农业之外,清朝时期的陕西还有一定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手工业以纺织业、皮革业和陶瓷业为主要代表,其中以纺织业最为繁荣。

陕西的商业发达主要体现在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大量商贾,形成了繁荣的商品交易市场。

在清朝时期,陕西经济相对独立,自给自足,区域特色鲜明。

但由于交通限制和科技水平落后,陕西经济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

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缺乏系统的产业结构和现代化发展思路。

2.2 近现代陕西的经济发展近现代陕西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明清时期的封建经济逐步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

清朝时期,陕西经济受到封建统治的制约,农业生产主要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地理学基于西安分析

经济地理学基于西安分析

《经济地理学》根据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谈谈你对陕西省加强中心城市建设的看法。

中心城市,具有龙头带动作用。

中心城市对其腹地发挥龙头作用,以其巨大的技术经济能量向其腹地进行辐射和扩散,从而带动其腹地的区域经济更快发展。

中心城市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若干―中心,如商品流通中心、交通运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等等,中心城市通过这样的―中心,对区域发展起带动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带动,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是加快经济增长的一个中心环节。

中心城市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具有引领作用。

市区属于区域经济发展范畴,其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从现有区域经济学理论来看,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内的高速增长点能够通过乘数效应扩展或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并产生―虹吸‖和―墨渍‖双重效应。

通过―墨渍‖效应,生产要素将向外围渗透转移,从而带动和促进外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分析西安市中心城市的中心度(注意与相对成熟经济区相比较)凸显“九宫格局”布局特色据了解,对于主城区的规划,在展厅内《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中明确提到,“西安中心城市以中心市区为主题。

主城区内,以二环内区域为核心。

形成一个中心,外围4个副中心,整个城市形成大范围的九宫格局形态”。

主城区规划概括起来就是“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为未来中心城市发展模式。

九宫格局是中国古都的传统格局,西安城市发展继承这一格局。

也就是中心的唐城,东部的工业区,西部的工业区,南部的文教区,北部的经济开发区,东南部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南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开发区,西北部的汉城遗址,东北部的产灞生态区。

未来西安发展空间将按着米字形轴线延伸,总体布局仍然保持九宫格局。

另外,“棋盘路网”即市区道路网继承唐长安方格网、棋盘式格局,外围功能区结构也以棋盘路网为特色,形成一个明显的区级中心。

“轴线突出”即以现有的穿越钟楼的南北轴线为中心城市主轴,以大明宫含元殿到大雁塔的南北轴线作为西安重要的景观轴线,两条轴线与穿越东西大街的轴线交汇,形成西安棋盘结构的“十”字型格局。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发展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陕西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挑战。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陕西的经济变迁进行分析。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陕西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省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以农业为主导。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了农业生产和工农业发展,陕西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50年代到1970年代,陕西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集体化措施,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陕西也开始发展工业生产,特别是在煤炭、石油、铝等资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资源配置不合理,陕西的经济发展始终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农业领域缺乏技术支持和市场化机制,工业领域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无法与国际接轨。

这导致了陕西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陕西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得陕西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陕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农业领域,农村改革和农民增收政策的实施,使得陕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效率也开始提高。

陕西还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加强了对外经济合作,使得陕西的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陕西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陕西逐渐转变了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加大了对科技、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西安市相对发达,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这些问题制约着陕西的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未来展望当前,陕西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

“陕西现象”的经济地理学解析

“陕西现象”的经济地理学解析

“陕西现象”的经济地理学解析论文报告:陕西现象的经济地理学解析摘要:陕西省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跨越式发展的鲜明代表。

本文运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从多个角度对“陕西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探讨陕西的经济增长模式、驱动力、空间结构、产业格局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陕西现象、经济地理学、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经济驱动力、空间规划、政策导向一、陕西现象的定义与解读1.1 陕西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1.2 陕西现象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二、陕西现象的经济增长模式2.1 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的转型2.2 内需和外向型的转变2.3 保持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三、陕西现象的经济驱动力3.1 产业政策的导向3.2 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支撑3.3 基础设施和区位条件的优化四、陕西现象的空间结构4.1 经济发展的重心和核心4.2 城市化和城乡发展的平衡4.3 区域联动和一体化的发展五、陕西现象的产业格局5.1 服务业的崛起和发展5.2 先进制造业的壮大与崛起5.3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与发展五个案例分析:案例一: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该产业园区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之一,是陕西省重点支持的产业发展区域。

文章从该产业园区建设的起点、转型升级和行业集聚等方面,阐述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成功经验、特点以及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启示。

案例二:陕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建设该发射中心是我国重要的航天发射基地之一,该项目的落地对于推动当地的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作用。

文章从空间布局、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等角度,分析了陕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济地理学影响。

案例三: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旅游消费占GDP比重的不断提高,陕西省的旅游产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文章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创新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陕西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经济地理学特征和政策导向。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全科备考要点解析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全科备考要点解析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全科备考要点解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全科备考,掌握一些重点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全科备考的要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学要点解析1. 地球形态和构造在自然地理学中,地球形态和构造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熟悉地球的形态特征,如地球的几何形状、地球的地壳结构等。

此外,了解地球的构造,如地球的地震活动、板块构造等也是备考的重点。

2. 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是自然地理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备考的重点。

考生需要了解陕西省的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特点、温度分布等。

此外,还要了解气象学的基本知识,如气象要素、气象观测等。

3.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在当代地理学中,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考生需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

二、人文地理学要点解析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陕西省的人口特征,如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变化等。

对于城市方面,要了解陕西省的城市发展特点、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等。

2. 农业与农村农业与农村是人文地理学中的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陕西省的农业发展特点、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经济结构等,同时还需要了解农村与城市的联系与互动关系。

3. 经济与产业经济与产业是人文地理学中的核心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陕西省的经济发展特点、主要产业类型、产业结构等。

对于陕西省的重点产业,如煤炭、能源、旅游等,考生还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区域地理学要点解析1. 陕西省地理特征解析区域地理学要点解析的重点是陕西省的地理特征。

考生需要了解陕西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并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2. 陕西省的经济区划陕西省的经济区划是区域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陕西省的经济区划划分依据、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主要产业类型等。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陕西地区的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陕西地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建设。

这一时期,陕西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是当时经济的支柱。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陕西的农业总产值有了很大的提升,1980年时比1952年翻了近12倍。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仍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后,陕西地区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1980年代中后期,陕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以吸引各类企业和资本进入陕西。

此时,陕西地区的重心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工业转移。

1996年,陕西省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开始向全国最具活力的经济体系之一迈进。

21世纪以来,陕西省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陕西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工业、能源和交通等领域。

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陕西地区逐步成为连接中西部地区和西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地的枢纽城市之一,同时也发展出了航空、高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9年,陕西的GDP总量约为2400亿元,并实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

总体来看,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陕西地区的经济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农业时代到现代化工业的大步迈进,从传统的内陆城市向国际融合的战略枢纽城市迈进,陕西地区逐渐在全国的经济地图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未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陕西地区的经济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陕西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许多变迁。

陕西素有“天府之国”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本文将对陕西的经济变迁进行分析,探讨历史背景下陕西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变化。

一、近代陕西经济的特点与变迁近代以来,陕西的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

在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陕西的农业以粮食和棉花种植为主,且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帝王都市"。

陕西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陕西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处于中国经济的次要地位。

20世纪初,陕西地处国内腹地,受交通不便和自然资源匮乏的影响,经济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尽管如此,陕西仍然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如黄河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中国西部的丝绸之路都对陕西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得政治、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发展。

1949年以后,陕西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崛起。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陕西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等领域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和发展。

农业方面,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工业方面,建立了一批大型的国有企业,尤其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交通方面,兴建了大量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设施,加强了陕西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二、改革开放后陕西经济的变迁1978年以后,中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陕西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的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别是在农业、能源和制造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业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大力实施农村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陕西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能源方面,陕西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下,陕西的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

“陕西现象”的制度经济学解读共13页word资料

“陕西现象”的制度经济学解读共13页word资料

“陕西现象”的制度经济学解读一、陕西现象的说明及现有研究简述陕西是著名的科技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教育大省,但经济发展却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著名的“陕西现象”。

[1] 1978年,陕西人均GDP在全国各省中排第21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5%,198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列第21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同,排第16位;到1998年陕西人均GDP仅高于西藏、贵州、甘肃,排倒数第4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4%,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列倒数第28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排第28位;到2005年陕西人均GDP在全国各省中排第23位,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4%,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列第26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3.1%,排第29位。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无论是整体经济水平还是居民生活水平,在全国中的相对地位都恶化了,近年来整体经济虽有所改善,但仍未回复到改革初的地位。

与此相关的是市场化发展不足,樊纲和王小鲁[2]根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五个方面的指标对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市场化进程进行排名,1997-1999年和2000-2002年两次排名,陕西均位于第22位,在最能体现经济市场化活力的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排名方面,1999年陕西排名第23位,2002年则下滑到第25位。

“陕西现象”一经提出,立刻在经济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因为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理解,陕西不缺资源、劳动力、技术、人力资本,为何经济增长依然乏力?上官鸣[3]从经济结构角度指出陕西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失调、轻工原料输出与轻工产品输入比例失调,两个失调对“陕西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王俊熙[4]从人力资本存量结构角度出发,提出人力资本存量结构、知识结构、区域分布结构与经济结构、市场需求结构存在较大失衡使陕西人力资本不能发挥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常永华[5]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得出制约陕西省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科技贡献能力和科技产出能力较低所致;白永秀[6]认为是观念滞后――大量存在的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悖离的自然经济观念、小商品经济观念、计划经济观念阻碍了陕西发展;还有一些学者从外资引进、经济地理因素等方面加以论证。

解析“陕西现象”——关于陕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解析“陕西现象”——关于陕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解析“陕西现象”——关于陕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方方【摘要】学校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智慧的荟萃之地,是任何国家或民族强国富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陕西作为老牌的教育大省,拥有丰厚的高等教育资源,研究陕西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所谓的“陕西现象”及陕西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失衡的原因,并对调整陕西高等教育事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期刊名称】《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陕西现象;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作者】方方【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7一、“陕西现象”及其表现2006年大热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台词备受热捧,“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话虽然是影视作品中的创作却也真正点出了人力资本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纵观上个世纪美国的经济奇迹和日本二战后经济新腾飞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是影响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直接因素,更是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早在1999年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全面发展高教事业,陕西是老牌的教育大省自然首当其冲。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具有同步性,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陕西庞大的高等教育资源应该促进陕西经济的飞跃性发展,然而,多年后的今天,在陕西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的却是陕西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才辈出,江山依旧”的“陕西现象”。

所谓“陕西现象”针对的是陕西高等教育事业与陕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陕西高等教育事业规模宏大,有教育大省之称。

首先表现为高校资源丰富,高校云集、教师学生资源充足。

地理调研报告陕西

地理调研报告陕西

地理调研报告陕西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省份。

本文将对陕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气候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

一、地理特征陕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临黄河,南临秦岭,东临黄土高原,是中国西北的门户。

这种地理位置赋予了陕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全省总面积20.6万平方千米,地势由北向南逐渐从高原过渡到丘陵和山地。

陕西境内的秦岭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不仅起到了天然屏障的作用,也使得陕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

二、自然资源陕西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其中,丹江河流域地区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是中国主要的煤田之一。

陕西还有梯田、森林和水源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渭南地区的梯田景观被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游客。

陕西的自然资源还体现在独特的地质地貌上。

举例来说,延安市的黄土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黄土高原之一,具有重要的科研和旅游价值。

另外,阿房宫遗址和华山等著名景点也成为了陕西的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气候陕西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地势和地形的影响,陕西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全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延安、榆林等北部地区冬季寒冷,而大部分地区夏季温暖。

陕西的秋季气候宜人,被誉为“天府之国”。

四、经济发展陕西的经济发展在中国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陕西是中国的农业大省,粮食和水果是陕西的主要农产品。

此外,陕西还拥有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玉米、小麦、棉花和烟草是陕西主要的经济作物。

随着对旅游业的重视和发展,陕西的服务业快速增长。

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兵马俑、华山和陕北梯田等,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陕西的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特别是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和食品加工行业。

延安、西安和宝鸡等地成为了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总的来说,陕西作为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魅力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引言陕西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著名的省份之一。

地形地貌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陕西的地形特点对于深入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交通、农业、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陕西的地形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陕西的地理特点。

1. 地理位置与边界陕西位于中国中部,东经105°29′03″至111°15′04″,北纬31°42′45″至39°35′17″之间。

地处黄河上游和长江中游的交汇区域,东邻山西、河南,南接湖北、重庆,西南接四川,西北和北边界与甘肃相连。

总面积约20.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15%。

2. 地形特征陕西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其中包括几个重要的地形特征。

2.1 黄土高原陕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带,境内黄土面积广阔。

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西部山地相对较高,东部平原地势较为平坦。

黄土地表干燥且无防护植被,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2.2 秦岭山脉陕西境内的秦岭山脉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我国自然界的屏障之一。

秦岭山脉自西北向东南贯穿陕西,其山势高峻,地势险峻。

秦岭东南坡地形复杂多变,有许多山峡、溪流、瀑布等地貌景观。

秦岭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有许多河流自南向北发源于秦岭,为陕西及周边地区的农田灌溉和供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2.3 渭河流域渭河是陕西境内重要的一条河流,发源于秦岭,流经陕西中部,最终汇入黄河。

渭河流域地形较为平坦,地势逐渐由西部的山地过渡为东部的平原。

河流沿岸存在较多湿地和灌溉区,为周边农田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渭河流域也是陕西人口和农业集中的地区之一。

2.4 高原和平原陕西境内还有一些高原和平原地形。

其中,位于陕西北部的毛乌素高原海拔较高,地势较为平坦,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

陕西南部的巴山高原地势也较为平缓,是陕西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此外,陕西东南部和东部沿黄河的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形,地势较为平坦,是农田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 调整产业结构
1. 城市空间发展不平衡
从全省看 , 陕西省的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在关中陇海 铁 路 沿 线 0 2003 年 9GDP 排 在 前 五 位 的 城 市 中 9 有 四 个 ( 西 安 \ 咸阳 \ 宝鸡和渭南 ) 在陇海铁路沿线 9 而陕南 \ 陕 北 地 区 中 心城市数量不足 9 经济实力不强 ( 表 3 )0
城市 安康 汉中 延安 榆林 商洛
GDP ( 亿元 ) 35.9374 32.66 28.7524 21.38 13.66
!1
国有 集体 股份 外商 其他
中国工业总产值结构比例 !%"!2002 年 " 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陕西
经济类型
咸阳 铜川 渭南
38 7 13 19 23 45
29 7 10 23 31 36
1. G 补课 3
陕西省的工业化没有经过轻工业的 充 分 发 展 9 直 接 跨 入 重工业阶段 0 这显然有异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0 区域工业化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 段 1 重 工 业 化 过 程 \ 深加工化过程和技术集约化过程 0 区域工业化的首选是轻工 业 9 因为其投资少 9 建设周期短 9 见效快 9 吸收劳动 力 多 9 且 原 材料可以直接从传统产业中获取 0 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则需 要重工业为其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 9 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会由一般日 用 消 费 品 转 向 耐 用 消 费 品 9这 将 为 制 造 业 的 发 展 创 造 广 阔 的 市 场 9促 使 重 工 业化过程开始逐步进行 [3]0 在我国 9 通过大力发展轻工业促使 本 省 经 济 腾 飞 的 例 子 为数不少 9 最成功的当属浙江省 0 2000 年 9 其轻工业产值占工 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54.1% ( 资料来源 1 中国统计年鉴 )0 轻工业 的蓬勃发展在其经济增长中作用突出 9 浙江 省 的 县 域 经 济 全 国 闻 名 9它 们 在 产 业 选 择 上 基 本 以 轻 工 业 为 主 9以 专 业 化 和 集 群 化 发 展 为 特 色 9 如 诸 暨 市 的 G 袜 业 之 乡 3\ 嵊 州 的 G 领 带 城 3\ 上 虞 市 崧 下 镇 的 G 伞 具 之 乡 3 等 9 都 在 全 国 占 有 突 出 地 位 9 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0 总 之 9要 先 G补 3上 轻 工 业 发 展 滞 后 这 一 课 9千 方 百 计 地 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9 方能有效 地 加 快 小 城 镇 及 农村的经济发展 9 缩小城乡差别 9 活跃非公有制 经 济 9 激 活 全 省经济的发展 0
[2]
分 别 仅 占 十 地 级 市 GDP 总 和 的 1.56% 和 1.00% 9 仅 占 全 省
GDP 的 0.89% 和 0.57% 0 表3 2003 年陕西省主要城市国内生产总值
城市 西安 宝鸡
GDP ( 亿元 ) 858.52 156.99 135.872 46.4697 40.77
480 元 7 大 约 是 浙 江 省 的 1 / 37 在 全 国 31 省 \ 市 \ 区 ( 不 包 括
港 \ 澳 \ 台 ) 中排在第 26 位 [1]0
二 $从区域结构看 "陕西现象 %
C陕 西 现 象 $的 产 生 7既 有 历 史 原 因 和 客 观 原 因 7也 有 主 观和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 0 ( 一 ) 从区域产业结构看 C 陕西现象 $ 这里 7 我们仅讨论第二产业的内部结 构 0 因 为 我 国 大 部 分地区正处于工业化阶段 7 工业化是经济 发 展 的 主 体 0 2000 年 7 陕西省工业总产值为 1 184.58 亿元 0 其中 7 轻工业总产值 为 350.23 亿 元 7 占 工 业 总 产 值 的 29.6% 9 重 工 业 总 产 值 为 收稿日期 !2006-10-10
2007 年第 2 期 总第 9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2 ! 2007
SeiiaI NO.9
"陕西现象#的经济地理学解析
张 伟 7罗文毓
山西师范大学 城环学院 7 山西 临汾 041000 )

要 ! C 陕西现象 $ 是近年来陕西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协调的现象 0 该现象经陕西省统计局
总统计师杨永善先生在 陕西日报 > 理论版上披露后 1 立即引起了广大干部 \ 群众和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 0 已有许多 专家 \ 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1 从区域结构的维度分析 1 并就如何遏制并逐 步 消 除 这 一现象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0 关键词 ! C 陕西现象 $9 区域结构 9 轻工业 9 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 "2007 #02-0126-03
作者简介 ! 张伟 (1982- )1 男 1 河南卢氏人 1 硕士研究生 1 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0
!"#
的经济发展而专门设置的 9 且大部分都是采用迁建式 移 民 " 的方法搬来的 9 而不是在陕西省的经济建设中培养 起 来 的 0 这些嵌入的产业与当地传统产业没有融合在一起 , 各自 循 环 , 形成典型的二元结构 , 没有使现代产业变成带动地区经济的 增长极 0
2. 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不合理
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两 个 方 面 1 一 是 人 口规模等级结构不合理 0 2003 年 9 第一大城市西安的人口为
510.26 万 ,第二大城市咸阳仅为 94.Hale Waihona Puke 7 万 ( 资料来源 1 中国城市
统 计 年 鉴 ) 9 城 市 首 位 度 为 5.49 大 大 超 过 正 常 值 2 9 高 于 我 国 其他大多数省区 ( 表 2)0 从表 2 可看出 9 经济较发达的省区城 市首位度都在正常值 2 左右 0 陕西省大城市畸 形 发 展 \ 中 小 城 市 发 展 缓 慢 的 直 接 后 果 就 是 县 域 经 济 的 落 后 0 截 至 2004 年 9 月 9 陕西只有 3 个县级市 9 而江苏有 27 个 9 山东有 31 个 9 广东有 23 个 0
!2
城市首位度
中国省区的城市首位度 !2003 年 " 省 \区 皖 \闽 \鲁 \冀 \湘 \豫 \贵 \粤 \ 赣 \ 苏 \ 吉 \辽 \ 内蒙古 \ 晋 \ 浙 滇 \川 \宁 \黑 \琼 \黔 鄂 无 陕 (5.4 )\ 新
12345-
2 3 4 5 6
资料来源 I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4 )O 数据 由 作 者 整 理 而成 O 二是经济规模等级结构不合理 西安的经济规模远
一 $ 引人深思的 " 陕西现象 %
C 陕西现象 $ 主要有十个方面的表现 高 新 科 技 与 比 较 滞 后 的 经 济 并 存 9先 进 的 文 化 与 保 守 的 思 想 观 念 并 存 9蓬 勃 发 展的高等教育与落后的基础教育并存 9 经济发 达 的 关 中 与 贫 穷 的 陕 北 \陕 南 并 存 9实 力 雄 厚 的 国 防 工 业 与 薄 弱 的 中 小 企 业 并 存 9大 量 引 进 人 才 与 某 方 面 又 浪 费 人 才 并 存 9一 些 实 事 虚干与某些虚事又实干并存 9 千方百计招商引 资 与 屡 屡 发 生 闭门宰客并存 9 部分高收入阶层与广大城乡居 民 的 低 收 入 并 存 9全 国 综 合 竞 争 评 价 中 7知 识 化 和 网 络 化 的 高 名 次 与 经 济 发展指标的低名次并存 [1]0 在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002 年 ) 中 7 陕西省的区域 创新能力平均得分 28.75 7 居全国第十位 7 仅 次 于 东 部 经 济 发 达地区的各省市 7 居于中西部首位 0 在全国科 技 进 步 监 测 及 综 合 评 价 中 7陕 西 省 的 总 排 名 是 第 十 位 7同 样 高 居 中 西 部 首 位 7 但其人均 GDP 却 远 远 落 在 东 部 各 发 达 省 市 之 后 7 也 落 在 中西 部 很 多 省 区 之 后 0 2003 年 7 陕 西 省 的 人 均 GDP 仅 为 6
国有 + 集体
资料来源 I 中国统计年鉴 (2003 年 )O 总之 9 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9 是陕西省广大 居 民 收 入 偏 少 \ 生活水平偏低主要原因 9 也是全省经济落后的 重 要 原 因 9 同 时 9 又是陕西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0 ( 二 ) 从空间结构看 H 陕西现象 H
三 # 对策和建议
834.35 亿元 7 占工业总产值的 70.4% 0 2003 年 7 陕西省工业总
产值为 1 851.5 亿元 0 其中 7 轻工业总产值为 4 239.3 亿元 7 占工业总产值的 23.2% 7 比 2000 年下降了 6.4 个 百 分 点 9 重 工业总产值为 1 422.2 亿元 7 占工业总产值的 76.8% ( 资 料 来 源 中国统计年鉴 )0 可见 7 重工业比重过大 7 轻工业落后且比 例持续下滑 7 是陕西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0 在 C 陕西现象 $ 的形成过程中 7 轻工 业 的 落 后 起 了 推 波 助 澜的作用 0 首先 7 轻工业发展的滞后 7 使陕西的 C 三农 $ 问题日 趋严重 0 轻工业以农副产品为加工对象 7 其 发 展 滞 后 致 使 农 副产品缺乏深层次的加工 7 产品附加值低 0 一方面 7 农民出售 初 级 农 产 品 7获 益 较 少 9另 一 方 面 7缺 乏 农 产 品 加 工 企 业 7农 民无法在加工过程中受益 0 这既挫伤了农 民 的 生 产 积 极 性 7 又影响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和社会化 0 其次 7 进 入 门 槛 低 的 轻 工 业 发 展 的 滞 后 7又 导 致 了 个 体 经 营 \私 营 经 济 等 非 公 有 制 经济发展滞后问题 0 陕西省国有和集体工业的比例明显高于 全国 \ 东部 \ 西部的平均水平 7 而股份制经济 成 分 和 外 商 投 资 比例很低 ( 表 1 )0 非公有制经济在解决农村就业 \ 增加农民收 入 \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0 最后 7 没 有轻工业的充分发展 7 也会抑制对重工业 产 品 的 有 效 需 求 7 从而对重工业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 7 轻工 业 的 滞 后 拖 了 进 一 步工业化的后腿 0 重工业的发展在增加人民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的作用远没有轻工业那么大7 尽管其发展可以促进区域发 展 7 但更多地表现在 C 富区 $ 上 7 而不是表现在 C 富民 $ 上 0 尤其 是国防工业 ( 在陕西省的工业结构上有突 出 地 位 )7 由 于 其 属 于 C 条 条 $ 管 理 体 系 7 所 以 7 对 于 地 方 社 会 经 济 (C 块 块 $ 经 济 ) 的贡献很小 0 陕西省科技力量雄厚的国防工业主要集中在中 央 驻 陕 单 位 7是 由 中 央 各 部 门 设 置 和 配 备 的 7不 是 为 陕 西 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