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关于西董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范文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范文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保护农村传统文化、促进农村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我们开展了一次调研工作。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采集了农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结果1. 法律法规意识较弱:部分农村居民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受到侵权等问题影响。
2. 文化活动欠缺多样性:农村文化活动主要以传统节日和庆典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3. 文化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农村地区缺少文化设施,居民难以享受到完善的文化服务。
4. 文化传承面临困境: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存在困难,传统技艺渐渐失传,青少年参与度低。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2. 丰富文化活动内容: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电影放映等,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3.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增加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
4. 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开展传统文化工作坊、传统技艺比赛等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总结通过本次调研工作,我们了解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村居民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文化支持。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二、调研方法1.实地调研:走访农村地区,与当地居民和相关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农村文化的认知、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和期望。
2.文献调研:收集相关的农村文化建设资料和研究成果,从中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规划和实施情况。
3.数据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农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量化分析。
三、调研结果1.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1)文化设施薄弱: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文化设施,没有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限制了居民的文化参与度和文化活动的举办。
(2)文化资源有限:农村地区文化资源匮乏,没有高质量的演出、展览和文化产品,无法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3)文化传承困难: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和失传,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不高,导致传统文化无法传承和发展。
2.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1)政策支持不足:农村文化建设缺乏政策支持和专门的经费投入,导致项目难以实施和长期发展。
(2)人才缺乏: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文化建设人才,无法有效组织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3)群众参与度低:由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高,居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度有限,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
四、建议与解决方案1.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的农村文化建设政策,给予经费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和文化机构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2.提高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活动场所,提高居民的文化参与度和文化体验。
3.加强人才培养:在农村地区培养一批专业的文化建设人才,通过引进和培养,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引导传统文化传承:通过举办传统文化传承培训班、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农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逐渐摆脱贫困,在总体上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
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就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就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文化生活日趋活跃,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日趋完善。
目前,全县××处乡镇,乡乡有党校、文化中心、广播站。
××个行政村,村文化大院、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广播室,拥有一种以上阵地的占95%,三种以上的占73%。
阵地建设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
尤其是随着农村远程教育活动的开展,乡镇党校基本实现了电化教学,配备了电教室、电视机、录象机。
大部分村庄也达到了“两机一室”,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向多功能、综合性发展。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每年“元旦”、“五一”、“七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各级都举办晚会、街头汇演等文艺活动,年年办年年新,戏剧、小品、歌舞百花齐放,干部群众同台演出,演自己身边的事,唱自己身边的人,寓教于乐,鼓舞人心。
三是文化下乡深得民心。
送戏下乡。
每年从正月开始,文化部门都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古装传统戏和自编自演的曲艺、小品、歌舞等节目,组织下乡演出,为广大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
送图书下乡。
每年都组织送图书下乡5000余册,义务为农村、企业、学校培训图书管理员500余人次,形成了县、乡、村图书管理网络。
送电影下乡。
县电影公司四支流动电影放映队常年活跃在山区,服务于农村,年放故事片、科教片达600 余部、2000余场次,观众达20万人次以上,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我们开展了农村文化建设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1. 了解农村社区的文化活动与项目;2. 探究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 提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及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在农村社区随机选择了10个样本,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化传承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农村文化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发现,农村社区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大部分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参与。
主要原因是农民忙于农业生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文化活动。
2. 文化设施农村社区的文化设施相对薄弱。
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不足,缺乏合适的场地供农民进行文化娱乐和学习。
同时,人力资源的缺乏也限制了文化设施的发展。
3. 文化传承农村社区的传统文化面临丧失、流失的问题。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丧失兴趣,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
农村社区的文化传承机制不够完善,需要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四、对策与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大农村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度;2. 增加农村文化设施投资,建设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提供更好的文化设施和服务;3. 加强农村文化传承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传承机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培养农村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提高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存在一些机会和潜力。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投资、加强传承工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可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4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通用4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本次调查对某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1.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向;2.分析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3.提出相关建议,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00份,并对县文化局、文化站、村委会等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1. 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向: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农村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等设施的建设,以及乡村戏曲、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调查发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缺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队伍不足以及农民对文化建设的关注程度不高等。
3. 相关建议:为了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规模;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乡村图书馆、文化广场等;加强人才培养,组织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专业水平;通过宣传推广,提高农民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度,培养健康的文化消费习惯。
五、结论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农民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度。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六、参考文献1. 国家文化部《农村文化建设指导意见》2. 陈思远、王伟,《农村文化建设与扶贫攻坚》3. 杨晨,《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以上为本次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相关部门决策和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农村文化建设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农村文化发展,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通过设计问卷,对农村居民开展调查,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和参与程度,同时还进行了实地观察,考察了农村文化设施和活动情况。
三、调查结果1.农村文化设施不足:我们的调查发现,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相对较少。
大部分农村居民认为附近缺乏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文化广场和文化展览馆等设施较少,无法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2.农民文化参与意识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文化参与意识较低,很少主动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宣传和引导,对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出于经济、时间等方面的考虑。
3.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以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为主,如春节晚会、元宵灯谜活动等。
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无法激发农民的文化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问题分析1.缺乏文化设施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投入不足,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提供足够的设施和场所。
2.农民文化参与意识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和引导不足,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3.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的活动组织和策划,对于农民的文化需求了解不够。
五、建议和对策1.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经济投入,优化农村文化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提供更多的文化场所和设施,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2.提高农民的文化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增加文化活动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激发农民的文化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3.创新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多样性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的不同文化需求。
4.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文化建设的专业性和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在农村地区全面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2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2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45%,但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却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文化素质,成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1、促进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随着农村面貌的不断改观,越来越多的农民追求更高品质、更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和精神照顾,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2、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除了为农民提供精神慰藉,还能起到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高品质的文化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农民经济行为的效率,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3、繁荣文化事业,弘扬中国文化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益于挖掘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尽管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深远,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目前,在农村地区大量废置的文化资源,如农家书屋、农民文艺团体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管理。
单纯地为农民办文化活动,也未能有效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2、文化项目缺乏。
农村地区文化项目相对较为单一,大多集中在传统活动上,如庙会、戏曲等。
缺少新型、创意活动,限制了农民的文化体验。
3、文化宣传和普及不足。
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村文化活动也未得到有效的宣传,无法得到更多的参与和支持。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待加强。
如果要打造多元、精品化的农村文化发展环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服务机构。
政府可以拨出经费建立专门的农村文化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文化服务。
2、丰富农村文化项目。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联合开展农村文艺展演、文化体验、农村活动等,增添农村文化项目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体验体验。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居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至关重要。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
三、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搜索、阅读相关文献和报道,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2. 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与农村居民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现状分析:农村文化建设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传统农村文化逐渐淡化,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受到冷落;文艺活动和文化设施不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等。
2. 存在问题:a. 传统农村文化的淡化: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农村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化,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面临失传的危险。
b. 文化活动和设施不足:由于资源和资金的不足,农村缺乏文化活动和设施,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c. 人才培养不足: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农村缺乏文化人才,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3. 发展建议:a. 加强传统农村文化保护: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宣传传统农村文化,激发农村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b. 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和设施的支持: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和设施的投入,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c. 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通过完善教育体系、开展培训活动等方式,提高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五、结论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可行的发展路径。
加强传统农村文化保护、支持农村文化活动和设施的发展,以及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意义重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改善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农村文化现状调查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走访了多个农村地区,与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其对当地文化建设的认识和评价。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许多农村地区虽然存在一定的文化传承,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 文化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文化设施和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较为稀缺。
这导致年轻人接触和了解文化的机会较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2. 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欠缺,特别是交通和通信等方面。
这不仅影响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 农村人才流失:许多年轻人出于对城市发展机会的渴望,选择离开农村,这导致农村地区年轻一代的人才较少。
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步。
三、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分析根据我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我们认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由于资金紧张,文化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农村的文化建设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2. 缺乏人才支持:农村地区人才匮乏,尤其是在文化专业方面,缺乏相关人才的支持,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3. 传统文化流失严重:现代化的冲击下,许多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导致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降低。
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为了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提高农村地区的文化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文化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
2. 引进文化人才: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培养更多专业化、专业性的文化人才,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3. 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技艺培训等活动,增加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农村文化建设的难题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了解他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和期望;实地走访则是深入到农村村庄,实地了解农村的文化活动和传承情况;专家访谈则是邀请了文化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深度讨论和研究。
三、调研发现
1. 农村文化传承面临困难。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农村文化正在失传,很多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已经濒临失传状态。
2. 农村文化活动少。
很多农村缺乏文化活动,居民的精神生活比较贫乏,缺乏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3. 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发展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四、建议
1. 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
政府应加大保护力度,鼓励农民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开展相关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2.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支持和投入。
五、总结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对农村文化建设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能够为未来的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精品范文】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
1、数量少。
我市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
农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
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大。
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
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
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
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老文化”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
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
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
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
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各乡镇(街道)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点,或变成“杂役”,一年到头,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突击任务。
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因“三权”下放而鞭长莫及。
4、经常性差。
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标题: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中国农村正在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以推动乡村振兴。
为了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特进行了农村文化建设调查,并撰写此报告。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2. 探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调查内容1. 文化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情况;2. 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调查农村的传统文化活动、艺术表演、文化节庆等的开展情况;3. 文化传承与创新情况:调查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新生代的文化创新情况;4. 文化教育普及情况:调查农村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
四、调查方法1. 网络调查:通过在线问卷,收集农村居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2. 实地调查:到农村进行走访和访谈,了解实际情况和居民的文化需求。
五、调查结果1. 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文化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乡村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的数量不足,设施设备落后;2. 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农村的传统文化活动较为丰富,但缺乏创新性和持续性;艺术表演和文化节庆活动较少,规模较小;3. 文化传承与创新情况:农村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断代、缺乏传人等问题;新生代的文化创新活动不多见;4. 文化教育普及情况:农村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存在文化素质教育不足的问题。
六、问题分析1.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缺乏投入和支持;2. 农村文化活动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性;3. 农村传统文化传承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4. 农村文化教育普及程度不高,缺乏相关政策和资源支持。
七、改进措施1. 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和支持,提高设施的完善度和利用率;2. 制定长期规划,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持续发展;3. 加强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大对农村文化传人的培养和扶持;4. 加强农村文化教育的普及,制定相关政策,增加文化教育资源的投入。
村级文化建设调研情况汇报_调研报告
村级文化建设调研情况汇报_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村级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村民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村级文化建设的情况,我单位开展了一项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村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村级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三、调研结果和发现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1.村级文化设施落后:在目标村,我们发现村内现有的文化设施相对简陋,无法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例如,村内没有完备的图书馆、文化活动场所等。
2.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我们了解到,目标村现有的文化活动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
居民普遍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类型的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3.文化传承存在问题:我们发现,目标村的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失传。
这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传承人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
居民希望能够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4.村民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一:调研中我们发现,村民对文化建设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一部分村民认为文化建设是繁琐的工作,对此并不重视。
四、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和现象,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解决方案:1.提升村级文化设施的建设:目标村应该加大对村级文化设施的投入,完善图书馆、文化活动场所等,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2.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目标村可以通过组织更多类型的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等,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可以通过与周边地区的文化机构合作,引进更多的文化资源。
3.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目标村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并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提高村民对文化建设的认知和重视:目标村可以通过广泛开展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增加村民对文化建设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他们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五、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目标村的村级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增进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了解,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以及相关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
三、调研内容1. 文化设施建设:调查了农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情况,发现许多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设施数量不足,设施设备老旧,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2. 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了农村文艺演出、传统文化传承、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发现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频率较低,需要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规划。
3. 农村文化人才培养:调查了农村地区文化人才培养的情况,发现许多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文化教育、培训机构,文化人才培养存在困难,需要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4. 传统文化传承:调查了农村地区传统文化传承的情况,发现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失传,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四、调研结果1.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亟需加强,需要增加投入,提升设施水平。
2.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不够丰富,需要提高文化活动的频率和质量。
3. 农村文化人才培养亟待加强,需要设立专业的文化教育、培训机构。
4. 农村传统文化需要加强保护与传承,可以通过设置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节等方式进行。
五、建议与对策1. 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增加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的数量并改善设施设备。
2.加强组织规划,增加农村文化活动的频率和质量,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3.建立专业的文化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4. 设置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节等活动,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六、结论农村文化建设亟待加强与优化,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调查:关于西董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西董镇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近期,根据党校的统一安排,我深入西董镇驻地及该镇20余个村,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村干部和与村民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全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8周的深入调研,取得了很大收获。
现就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全镇主要文化资源概况西董镇位于邹平县南部山区,北距县城2公里,东接淄博市周村区3公里,西南与济南章丘市相连,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58平方公里,是滨州市的南大门,更是邹平美丽富饶的“南花园”。
境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山区乡镇,素有“泰山副岳”之称的长白山将其三面环抱,国家森林公园鹤伴山被评为“国家3A级风景区”,是著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2008年,荣获“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称号,先后荣获“中国旅游文化名镇”、“省级卫生镇”、“山东省生态宜居示范镇”等称号。
全镇现有景区8处,20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全镇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西董镇党委、政府根据自身实际,以全面建设特色旅游强镇为目标,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格局,规划完善六大功能区,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机制,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把西董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居住办公于一体的鲁中生态宜居之城,有效促进了全镇旅游及三产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西董镇环境优美,山水资源丰富,环境气候优美独特,所在的长白山脉,山青、水秀、峪美,没有污染、空气清新,素有第九洞天福地和副岳泰山之美称,文物古迹和庙宇颇多,是典型的旅游胜地。
辖区内摩诃顶、玉皇顶等127座山峰,环抱着秀丽的西董镇,山脊线总长超过60公里,分别与淄博、济南等以山脊为界。
玉皇山、石门山、鹤伴山、摩诃山、雪花山、会仙山等山峰与山下的芽庄水库、台头水库、花盆河水库、于印水库、杏林水库、麦饭湖等蓄水水库遥相呼应。
黛溪河、潴龙河、月河3条流域穿插其中,形成了“青山绿树碧水流,鸟语花香满目秀”的美丽风景。
南部长白山绵延百里,山不高而秀雅,林不广而茂盛,松柏交翠溪流潺潺,向有副岳“小泰山”之称。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10个农村地区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1.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发展农村图书馆、文化礼堂和文化宫的乡村文化服务设施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和投资,其中绝大多数乡村有图书馆,还有一些有文化宫。
此外,乡村文化活动也有所增加,如村级文艺演出、传统节日活动等。
2.面临的问题尽管农村文化建设有进展,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设施不平衡。
仅有部分乡村有图书馆、文化礼堂和文化宫,大多数乡村缺乏相关的文化设施。
(2)文化活动缺乏多样性。
由于资金和资源的限制,文化活动多以村级文艺演出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形式。
(3)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
一些乡村文化设施闲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建议和措施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乡村文化服务设施,提高农村人民的文化获得感。
(例如,增加农村图书馆的数量,改善文化礼堂的设施条件。
2.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引入更多多元化、时尚化的文化活动形式,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例如,组织农村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
)3.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解决农村缺乏专业文化人才的问题,培养更多具备文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4.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鼓励和支持乡村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如与学校合作,将文化设施用于学生的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率。
四、结论农村文化建设在一些地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文化素质。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状况,特进行了一次调研。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研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更好地发展。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收集了相关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了解最新的政策要求和发展趋势。
2. 实地调研:选择了多个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与农民代表、农村干部、文化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看法和需求。
三、调研结果1. 农村文化设施不足: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农村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缺乏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和设备,影响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2. 农村文化活动匮乏: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待提高,农村地区的文艺演出、展览和培训等活动较少,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3. 传统文化流失严重: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农村传统文化逐渐流失,农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意识不强,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4. 农村文化品味提升有限:农民对于高品质的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的接触和了解较少,文化品味的提升有待提高。
四、改进建议1.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备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2. 丰富农村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活动的举办,组织更多的文艺演出、展览和培训等,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3.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4. 推广高品质文化产品:引入高品质的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进入农村地区,提供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供农民选择,帮助他们提升文化品味。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丰富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和推广高品质文化产品等改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农村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也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本次调查在多个农村地区展开,旨在探索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200份调查问卷发放,涵盖了不同农村地区的居民。
问卷内容包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文化设施的需求程度、文化活动的参与情况等。
调查时长为一个月,调查数据经过了统计和分析后得出了如下结果。
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农村居民对农村文化建设表示满意,其中20%的人表示非常满意。
这表明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对农村文化设施的需求程度调查结果显示,75%的农村居民认为文化设施在农村地区非常重要或重要。
近60%的居民认为他们的乡镇缺乏娱乐场所,近40%的居民认为他们的乡镇缺乏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这说明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农村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的农村居民参与过文化活动,其中50%的人表示他们参与过乡村文艺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这也说明文化活动的开展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度。
分析与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对农村文化建设表示不满意,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问题所在,加以改进。
其次,农村地区缺乏娱乐场所、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这大大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文化享受和参与度。
最后,农村居民的文化活动参与率较低,我们还需加强对乡村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推广。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享受和参与度。
2.加强对乡村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推广,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其中,提高乡村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地区文化建设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对某农村地区进行了调研,并就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调研结果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整体上存在一些不足。
1、文化设施该农村地区存在一些文化设施,如文化广场、村史馆等,但普遍存在着设施质量不高、利用率低等问题。
受制于经济条件和人力资源匮乏等因素,这些设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文化传承该农村地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在传承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传统技艺正逐渐失传,传承人口大部分老龄化,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形成了“传统文化没人学”的局面。
3、文化活动该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较少,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除了传统的庙会、赛龙舟等活动外,文艺演出、科技展示等各种文化活动非常缺乏。
二、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政府投入不足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政府在经济上的投入还不足。
因为农村的发展相对城市来说落后,治理难度大,这就导致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过多地沉重的负担,文化建设无法获得政府应有的支持。
2、管理体制不善在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农村地区缺少专业、高效、规范的管理体制,导致了文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方面问题较多。
3、文化传承缺乏动力这个农村地区年轻人相对较少,并且缺乏知识、接受程度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破坏和遗失,再加上经济压力和外部环境带来的过多的文化扰动与冲击,这些都造成了农村文化传承的动力不足。
三、建议农村文化建设是多个部门、多个方面综合负责的,如果要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和管理团队,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具体措施:1、加大政府投入应该加大政府投入,并制定相应的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制定专门的财政扶持政策,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西董镇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近期,根据党校的统一安排,我深入西董镇驻地及该镇20余个村,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村干部和与村民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全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8周的深入调研,取得了很大收获。
现就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全镇主要文化资源概况西董镇位于邹平县南部山区,北距县城2公里,东接淄博市周村区3公里,西南与济南章丘市相连,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58平方公里,是滨州市的南大门,更是邹平美丽富饶的“南花园”。
境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山区乡镇,素有“泰山副岳”之称的长白山将其三面环抱,国家森林公园鹤伴山被评为“国家3A级风景区”,是著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2008年,荣获“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称号,先后荣获“中国旅游文化名镇”、“省级卫生镇”、“山东省生态宜居示范镇”等称号。
全镇现有景区8处,20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全镇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西董镇党委、政府根据自身实际,以全面建设特色旅游强镇为目标,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格局,规划完善六大功能区,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机制,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把西董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居住办公于一体的鲁中生态宜居之城,有效促进了全镇旅游及三产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西董镇环境优美,山水资源丰富,环境气候优美独特,所在的长白山脉,山青、水秀、峪美,没有污染、空气清新,素有第九洞天福地和副岳泰山之美称,文物古迹和庙宇颇多,是典型的旅游胜地。
辖区内摩诃顶、玉皇顶等127座山峰,环抱着秀丽的西董镇,山脊线总长超过60公里,分别与淄博、济南等以山脊为界。
玉皇山、石门山、鹤伴山、摩诃山、雪花山、会仙山等山峰与山下的芽庄水库、台头水库、花盆河水库、于印水库、杏林水库、麦饭湖等蓄水水库遥相呼应。
黛溪河、潴龙河、月河3条流域穿插其中,形成了“青山绿树碧水流,鸟语花香满目秀”的美丽风景。
南部长白山绵延百里,山不高而秀雅,林不广而茂盛,松柏交翠溪流潺潺,向有副岳“小泰山”之称。
西董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说起西董镇的大小127座山峰和70个村庄,几乎每座都与一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有关。
白云山峰顶玉皇顶,因峰顶修有玉皇宫而名;战国时期齐桓公一公主长久居住在孙峪村西北方向一庙宇中并出家,因故称此庙庵为皇姑庵;太子院又名梵王太子院,位于邹平县西董镇韦家岭村正南300米处;清代巨富袁紫兰曾在白云山脚下的任家峪村南建有一避暑上庄;全市海拔最高的小山村八柱台境内还有一眼水井,传称明末举人刘阁老汲水之处。
具有光荣历史的红色老区,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长白山抗日游击队就诞生在这里。
抗战时期,为抵制日寇侵略,西董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仇敌忾,前赴后继、英勇奋战,多次与凶残的日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有近千名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并留下了马函三、马立亨、由守桂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二、全镇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近些年来,西董镇党委、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贴近”为目标,下大力气抓农村文化工作,农村文化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镇驻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已具规模。
镇文化馆、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正在按照省一级文体活动场所的要求紧张建设,总面积达1200平米左右。
并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全市一流的于会议、放映、演出等一体的报告厅,可同时容纳500余人。
为演出排练、书画影展、艺术培训、开展群众文艺活动提供了重要场所。
二是农村文化设施明显改善。
北禾村、吉祥村、西峪等20余个村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建成一批文体活动场所并投入了使用,另有10个村的文体活动场所正在筹划建设之中。
四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
由于全镇地势山多路险,广播电视覆盖十分困难,1999年全镇广电覆盖率不到60%,启动“村村通”工程之后,全镇广电覆盖率90%,继“村村通”后,发展“户户通”,实行城乡光缆联网,把农村广播电视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全镇城乡广播电视网络一体化基本形成,广电覆盖率几乎100%。
(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
近几年来,全镇群众文化活动在镇党委、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努力下,按照“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突出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一是文艺创作取得了新成就。
镇文化馆在文艺创作方面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涌现出一批文艺精品和优秀人才。
据统计,近年来,该镇在在国、省、市、县书报杂志发表、出版、展览、演播的各类文艺作品100余件,获奖50余件,其中获国家级奖10余件。
这些文艺成就的取得,提升了西董文化在国、省、市。
县的影响力;二是镇文化活动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全镇各村在镇文化站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假日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民间艺术表演等。
镇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比较重视,文化站每年都要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春节期间的传统文艺节目汇演,五〃一期间的群众文体活动,七〃一庆祝党的生日文艺晚会等,均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
西董镇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已经发掘的县级文物保护点有3个,如鹤伴山抗日桥、由家河滩革命烈士纪念碑、袁紫兰避暑山庄。
镇文化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这些文物的保护。
此外,该镇还根据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实施意见》,除得到县级重点保护的“尚庄古槐”等7棵名木古树外,全镇现存的1500余株山柿、银杏等百年古树都被列入保护范围。
东峪花杆、南石打铁、尚庄狮子先后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峪车子灯、于张七巧图也先后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西董镇还出版发行了50余万字的《西董历史文化概览》,内容涵盖自然风光、古迹庙宇、宗教文化、村庄沿革、民间文化、历史人物、重大事件、著名战斗、资源特产、旅游景区等15个篇目,对游客全面细致了解西董提供了一个简洁而又直观的平台。
三、全镇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镇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公共文化设施陈旧落后。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西董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没有同步。
其一,部分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年代早,大多建于上世纪,历经了多年风雨剥蚀,院内的桌椅板凳破烂,顶棚腐烂。
其二,文化设施面积小,档次低,个别村的图书室相当一部分面积被用作办公场所,文化设施面积萎缩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消费水平自然高了,但破房子、烂椅子、低劣的音响设备,显然与群众的要求不适应、与现代文明不协调,不是消费的理想去处。
(二)文化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结构断层,优秀人才断档现象比较严重。
文化人才队伍渐渐趋于老龄化,南唐庄户剧团、韦家岭乐器演奏团等文艺团体无编剧、无导演、无谱曲,排演活动大都只能用一些经典剧目,很少有自己编演的节目。
镇文化站专业文艺人才更是为数太少。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做好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关键所在。
(三)农村文化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农村文化工作格局应该是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组有文化户,全镇从村以下基本没有文化室和文化户,农村文化工作要向更深、更广处开展难度较大。
开展农村文化工作,发挥主体作用的应该是镇文化站,而全镇文化站3名文化干部全是兼职,文化工作只能成为全镇大局工作的配角,加之镇文化站无阵地、无经费,无法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自然也就无作为、无地位。
(四)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任重道远。
镇文化站是古文物发掘和保护单位,镇文化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单位,但是由于经费原因,无力全面开展工作。
就文物保护工作而言,一般群众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不仅不会主动参与保护,甚至还会随意损毁,就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保护而言,如东峪车子灯、于张七巧图、尚庄狮子等民间艺术,对已接受现代文明的年轻一代来说,缺乏吸引力,学习传承发展的人会越来越少,失传的危险性很大。
四、对基层文化工作的几点建议(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工作。
文化是综合实力的展示,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工作对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建设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要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切实做好四个纳入: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纳入财政预算。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针对全镇公共文化设施陈旧落后的现状以及文化工作人员面临的处境,我建议:一是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强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使全镇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改善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用好的待遇吸纳优秀人才进入文化工作队伍。
二是发动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文明的文化产业或是捐资兴建公共文化设施,以弥补镇财政不足,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
(三)部门联动,下大力气整顿治理网吧。
网吧的出现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多样化的文化生活需求,但网吧违法经营,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严重地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群众反应相当强烈。
不管怎样,我们也不能牺牲孩子的未来,牺牲我们的明天来成就网吧业主。
但网吧的整治仅靠文化部门一家无济于事,文化、工商、公安、电信、教育等部门应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加大力度,落实责任,把网吧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和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希望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四)珍视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
要加强对古文物的保护,对已发掘的古文物,应当设牌,制定文物分布图,建立资料库,定期巡查,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培养群众的文物意识,壮大文物保护的群众基础。
要加强对民间手工艺,地方小戏,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特别是做好代表传承人的保护工作,鼓励有兴趣、有爱好的年轻人学习传承,大力弘扬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