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乙肝病人一起吃饭会传染?-医学误区
乙型肝炎认识上的十大误区
1 ~2 , 5 5 即有 2 千万病人最终会死于肝病, 如肝
功能 衰竭 、 硬化或 肝细胞 癌等 , 肝 严重 危 害我 国人 民的身体健康 , 以至人们对 乙型肝炎谈 ” 虎 色变 。 近 1 0多年 来 , 随着 医学 的发 展 , 乙肝 的 防治 已取 得 对 了很大进 展 , 人们 , 至包 括一 些 医务 人 员 , 乙 但 甚 对
慢性 肝炎 、 硬化 , 肝 甚至是重 型肝炎 、 癌 患者 。 肝
性肝炎防治方案》 中对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处理也有
明确的规定 : 乙肝病 毒携 带者 除不能 献血及 从 事 直 接接触 入 口食 品和保 管 工 作外 , 照常工 作 和 学 可 习, 要加强 随访 , s 但 黜 A 携 带者要 注意 个 人卫 生、
型肝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识 仍 存在 不少 误 区 , 社会 公 众和 乙型 给
乙肝 的诊 断必 须具 备 两个 条 件 , 是感 染 了 乙 一 肝 病毒 , 二是 要 有肝 细 胞 的炎症 、 性和 坏 死 , 变 临床
上 表现 为肝功能 异常 。当血裱 中检测到 HB Ag时 , s
仅仅表 明感染上了乙肝病毒, 如被检者肝功能长期
维普资讯
文章 编号 :0 921 (02一103—3 10—812 0 )0—040
乙型 肝 炎认识 上 的+大 误 区
司慧远 ,周 平
10 3 ) 0 0 6 ( 空军总 医院传染病科 , 北京 关键调 : 肝炎 , 乙型 中圈分类号 ; 1. 2 R52 6 文献 捂 诅码 : I B
病 情 的 轻重 ( 即肝 损 害 的程 度 ) 不能 依 据 、 大 小三 阳 来判定 , 因为 乙肝 病 毒导致人 体肝 细 胞损伤 主要 是 通过 复 杂的免 疫 介导 机制 造 成 的免疫 损 伤 , 非 而 乙型肝 炎病 毒 直接损害肝 细胞 。许 多临床研 究结果 表 明 “, ]乙肝 病 情 的轻 重 与 HB A e g阳性 与 否 、 血 液 中乙肝病 毒含 量的多少 无 明显 的直接 关系 大 三 阳” 者可 以没有任 何肝功能 损伤或 任何 临床表现 , 而 仅 表现 为 乙肝病 毒携 带 者 ; 小 三 阳 而“ 者则 可 能是
乙肝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乙肝的病因治疗与预防乙型肝炎,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HBV)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由肝损伤引起。
其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和性传播。
乙肝病毒可能存在于乙肝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和牛奶中,但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最高,唾液含量很低,所以一起吃饭一般不会导致乙肝传播,但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患者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一起吃饭传播乙肝的风险就会增加。
但没有必要过度恐慌,因为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乙肝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从而保护身体不被乙肝病毒感染。
因此,如果家庭等密切接触者患有乙肝,建议检查乙肝两半。
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则表明您对乙肝病毒免疫,感染风险极低;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建议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防止感染。
因此,乙肝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和性传播。
一般来说,一起吃饭不会感染乙肝,但建议尽快接种乙肝疫苗,以防止乙肝病毒感染。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身体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血清免疫标志物,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身体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免疫反应,身体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身体免疫系统的成熟度,婴儿免疫系统处于发展过程中,此时病毒清除能力差,免疫容易慢性,成人免疫系统发育完整,短期内容易免疫清除,因此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当身体免疫功能低,免疫耐受性不完全时,HBV 当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时,也会导致慢性肝炎。
当身体处于超敏反应、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和激活休息系统时,在大量炎症因素的参与下,可导致大量肝细胞坏死,即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犯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定居复制,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常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肝损伤主要由免疫复合物引起,如急性乙型肝炎可导致血清病变,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和关节腔滑膜,激活补充,慢性乙型肝炎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膜肾小球肾炎伴肾综合征,临床称为肝肾综合征。
乙型肝炎的早期症状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疲劳、厌倦油腻食物、恶心、肝痛、黄疸(巩膜、皮肤黄染)、肝肿胀(充实)伴有压痛、敲击痛、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面部,部分病例伴有脾肿胀。
乙肝患者注意事项
乙肝患者注意事项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乙肝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的,因此要注意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
勤洗手,使用消毒液清洗常用物品,并避免与乙肝患者共用个人卫生用品。
2. 避免性行为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乙肝患者应避免性爱或使用安全措施,如使用避孕套,以降低传播风险。
建议患者与伴侣一起到医院接种乙肝疫苗,以防止传播。
3. 做好口腔卫生。
乙肝患者经常患有口腔溃疡等口腔症状,为避免感染他人或口腔症状加重,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每天刷牙、使用漱口水,并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
4. 合理饮食。
乙肝患者要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多的油腻食物。
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
5. 遵医嘱进行治疗。
乙肝患者应定期复查血清乙肝病毒指标和肝功能,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或抗病毒治疗。
同时,遵循医生的各项指引和建议,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
6. 避免肝损伤。
乙肝患者肝脏已经受到损害,为了减轻肝脏负担,应避免饮酒和吸烟,尽量远离毒品和化学物质的接触。
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损伤肝功能,而吸烟会增加肝癌的风险。
7. 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患者的家属和亲密接触者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感染乙肝病毒。
6个月大的婴儿应该接种乙肝疫苗,完成疫苗接种计划。
8. 心理调适。
乙肝是一种慢性感染,患者需要面对长期治疗和检查,可能会带来心理负担。
乙肝患者应寻求家人、朋友和医生的支持,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乙肝是一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控制疾病发展,并降低传播风险,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乙肝患者应与医生密切联系,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化的治疗和生活方案。
乙肝病的认识误区,你踩了没
乙肝病的认识误区,你踩了没发布时间:2022-07-25T06:22:12.7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6期作者:陈英[导读]陈英(筠连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5250)在日常交际中,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一起吃饭的人中有没有乙肝,更加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传染,但是现在可以不用担心了,因为乙肝的传播方法是通过血液、母婴及性传播,一般情况下只是吃饭是不会传染乙肝的。
其实大家只要做好预防工作,能提前注射乙肝疫苗,对乙肝有抗体,就能很好的避免乙肝病的传染。
乙肝患者要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才能降低自己身体的伤害,避免对他人健康的造成威胁。
乙肝在生活中算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我国患有乙肝的人数大约有一点四亿人,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人对乙肝的认识不全面,存在很多误区,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乙肝的误区都有哪些。
一、什么是乙肝乙肝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简称,人体进行乙肝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则确诊患者已被传染,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感染的病毒数量以及受到的毒性也各有差异,乙肝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较长,一般是六周到六个月之间,乙肝患者经常感觉身体疲惫,四肢无力的现象,并且还会有失眠、多梦以及发热的情况。
乙肝患者的肝脏功能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体内胆汁分泌会减少,患者会出现肚子痛、恶心、没有胃口等症状,病情更加严重的患者肝脏都会受到伤害,在乙肝初期时患者尿液会变黄,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引起皮肤、眼睛发黄,以及其他病症。
二、乙肝的病因慢性乙型肝炎是人体被乙肝病毒入侵后,在体内发生病变感染后患病。
乙型肝炎病毒一般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人体在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后,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感染病毒后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家族性传播,其中大多数都是通过母体直接传播,母亲在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后结果为阳性,那么新生儿大多数是携带乙肝病毒的,必须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才能有效防止病毒传染。
这些行为不会传染乙肝
这些行为不会传染乙肝,请不要歧视
乙肝,对我们来来说已经不陌生,一听到乙肝大家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自己被传染上,其实乙肝不是那么容易被传染的,有很多的日常行为是不会传染乙肝的。
第一:一起吃饭
我们都知道乙肝主要的三大传播途径,所以和乙肝携带者共同用餐是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的。
第二:接吻
有很多人都认为接吻会传染乙肝病毒,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乙肝患者的唾液中可能含有乙肝,但是礼仪性的接吻不沾染唾液,即使口唇相互接触也不会传染的。
恋人之间接吻,接触到唾液可能会传播,但是实际意义不大。
因为从口腔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是不大的,有不少学者试验,都可以证明乙肝病毒在口腔难于传播成功。
第三:拥抱
拥抱是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的,因为没有皮肤接触,不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
第四:同一寝室
学生们在一个集体的宿舍里,若其中有乙肝患者,是不会传播的,乙肝病毒在空气中是不能存活和复制的,每一种病毒,都有一种属于它们自己的传播渠道,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这一渠道来传播的,不会从呼吸道侵入人体。
第五:同一教室
这个和在同一个寝室是一样的道理,不用担心会被传染。
李亚磊院长提醒广大患者朋友:若患有乙肝,一定要保持规范治疗,不要私自停药,遵从医嘱,定期到院进行复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阻断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哪些行为不会传染乙肝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哪些行为不会传染乙肝?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亲密接触传播等方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乙肝携带者进行一般的日常交往是不会传染乙肝的,所以大家也不必担心害怕。
那么,具体有哪些行为不会传染乙肝?一起来了解下吧。
我国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就生活在大家周围,也在和大家密切接触着,一起吃饭交流,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一起是否就要被传染上HBv呢?当然不会,医学家们很负责任地告诉我们,如下的行为都不能引起HBv的传播:1、相互握手尽管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汗液中可能检测到HBv标志物,但握手仍是安全的。
实际上,健康人的手上可以沾染很多种微生物,有人研究发现,手上的病菌、病毒多达成千上万,他却不会发病。
这些病菌、病毒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
不是病菌、病毒落到手上就一定发病,人体还有自己的抗病能力,汗水中也含有一种酸类。
不利于病菌、病毒的生长。
你要注意洗手、就更不成问题了。
2、一起就餐消化道是不能传播乙肝的,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肯定不能传播HBv。
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怕”,如果知道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便将其排斥在外。
我们遇到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非常苦恼,单位免费提供中午餐,领导就明确提出不让他参加,自己拿碗筷也不允许,后来他找到我们,我们立即为他写了个证明:“可以和大家共同进餐”。
但迫于压力,他还是没敢将证明书拿给领导看。
3、相互拥抱这是一种常用的礼节性行为,因为没有实质性接触,不可能造成HBv的传播。
只是有的人总感到对方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上难于接纳而已。
4、礼仪性接吻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能含有HBv,但礼仪性接吻不沾染唾液,属于“干接吻”,即使口唇相互接触也没有问题。
爱人间、相恋者的双方唾液混合可能有一定传播作用,但实际意义也不大。
因为从口腔感染HBv的机率是不大的,不少学者试验,都证明HBv在口腔难于传播成功。
5、共同游戏、旅游在野外进餐、相互掺扶、说笑谈话都不能引起HBv的传播,道理非常简单,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和对方没有传播的渠道,只是一般的接触,怎能使HBv进入对方的血液中呢。
如何与乙肝患者共处?.docx
如何与乙肝患者共处?
一起吃饭没关系,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医生,我和乙肝患者吃过饭,会不会感染乙肝病毒呢?”“医生,我和乙肝患者在一起住过,好像感染了乙肝病毒。
”
这些谈乙肝色变的人来到消化内科咨询,唯恐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杨玉秀说,关注健康是好事,但苛求就有些不近情理。
乙肝病毒最危险的传播途径是人的体液和血液。
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除非患者把带有病毒的唾液沾在食物上,被你吃进嘴里,而你又刚好患口腔溃疡,而这些病毒又碰巧在溃疡部位,你才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多是分娩过程中母亲有病毒的体液进入孩子体内,而在腹中的孩子吸收母体的营养,多数是正常的。
国外有学者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两只大猩猩,一只携带乙肝病毒,一只没有,把患乙肝大猩猩胃里的食物转移到正常大猩猩的胃里,等到这只正常的大猩猩把食物消化掉,并没有在它的血液中检测到乙肝病毒。
然而危险的是,用一个牙刷为患乙肝的大猩猩刷牙,这个牙刷不经处理,再用它为正常大猩猩刷牙,结果,这只正常的大猩猩不幸感染乙肝病毒。
这个实验提醒我们,和乙肝患者一起生活不必大惊小怪,应注意不要和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能够导致体液和血液传播的危险物品就可以了。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
我国是世界上乙肝感染最严重的国家,在12亿人口中,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乙肝虽然是一种危害很严重的传染病,但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乙肝的知识,并认真去做,就可以把感染乙肝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
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被乙肝病毒传播。
但若和乙肝患者共餐的朋友有口腔溃疡等,与乙肝患者有血液暴露的接触,是有可能会传播乙肝病毒的。
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容易被忽略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比比皆是,那么乙肝的传播途径具体有哪些呢?乙肝的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2、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
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3、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引人而异。
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
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
4、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乙肝吃饭碗筷会传染吗
乙肝吃饭碗筷会传染吗乙肝,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以前的人们谈到乙肝这个疾病就充满了恐惧感,但是随着人们的学识水平及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乙肝不再像以前那么恐怖,但是依然是传染性很强的一种疾病,那么乙肝吃饭碗筷会传染吗?孕妇得了乙肝要怎么办?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乙肝吃饭碗筷会传染吗乙肝主要传染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日常生活亲密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昆虫叮咬传播。
一起共用餐具,一起睡觉一般是不会被传染的。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不仅仅危害患者本身的健康,还可能对身边的人造成危害,若不治疗,部分患者会病情加重,甚至出现肝硬化到肝癌,所以患者要做好定期检查,并且根据自身病情积极对症治疗。
孕妇得了乙肝要怎么办假如准妈在怀孕以后才发现自己患有乙型肝炎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若准妈妈肝功能正常,是可以继续妊娠的,但必须定期监测肝功。
平均1—2个月查一次,一旦发现异常,医生就能根据情况及时处理,或保肝治疗,或提前终止妊娠。
除了定期监测肝功能,准妈妈出现不想吃饭、乏力、腹胀、皮肤瘙痒或黄疸等症状,也在提醒你可能有肝脏功能受损情况发生,要随时到医院查肝功能。
倘若检查发现准妈妈是轻微的肝功能异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对胎儿没有影响的保肝药物,千万不可不用药。
否则,转氨酶一直处在较高水平,不仅影响腹中胎儿的生长发育,可能导致流产,还易引起准妈妈肝脏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险。
尤其进入妊娠晚期以后,随着胎儿增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进一步加重准妈妈的肝脏负担。
因此乙肝孕妇要做到:不熬夜,多休息,营养全面,不盲目进补,适当轻柔运动,保持大便通畅,放松心情,这些都有利于控制、缓解病情。
随着时代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个疾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恐怖的是得了这个疾病但没有好好地进行治疗及调理造成病情恶化,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做到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忌辛辣、刺激性食品。
患了乙肝的准妈妈也无需慌张,要谨遵医嘱。
乙肝的传播途径知多少
乙肝的传播途径知多少*导读:你了解乙肝吗?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吗?了解之后,我们要如何加强预防?……乙肝在中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乙肝携带者也是不在少数,由于乙肝的感染性强而且死亡率高,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
关于乙肝的传播途径,您了解多少呢?生活中也有很多认识的误区,您又是否有过类似的想法呢?为了保护自己以及家人的安全,充分认识乙肝的传播途径,对于健康是很有必要的。
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的是,与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密切接触,或者接触过他们的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或者是被这些污染过的器具、物品,一经破损皮肤、黏膜接触,就有可能被传染上乙型肝炎。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倍加重视。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这是最普遍的传播。
其次,父亲与婴儿之间也有可能通过遗传来传播乙肝病毒。
体液传播,包括以上提到的唾液、乳汁、尿液等。
一旦接触过他们的体液,如自己皮肤黏膜有所破损,就很有可能被传播。
性传播。
这也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形式,在接吻和性液接触的时候,也是可以传播的。
密切的生活接触。
在与乙肝患者有过长期的密切接触期间,很有可能因为共用一些生活用品例如剃须刀、牙刷等有可能导致体液接触的行为使得乙肝病毒通过破损粘膜进入你的身体。
还有就是一些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输入感染者的血液等医疗上的器具传播感染。
这也就提醒我们,在就医时尽量选择正规医院,输入安全的血液。
值得说明的是,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一些对乙肝认识的误区,比如说,拥抱,握手以及同一场所上班,都是不会传染乙肝的。
因为乙肝病毒是不能够在空气中复制和传播的,所以生活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必大为惊恐,只要是安全的方式交流,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相关推荐】: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是什么意思瞬间看懂乙肝体检报告就这么简单乙肝大三阳传染吗如何治疗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传染乙肝正确答案是这样的
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传染乙肝?正确答案是这样的酒席过半,忽然得知桌上有乙肝患者,你还能从容地继续这场酒席么?有人心中一惊:听说吃饭会传染乙肝的,还是不吃了吧;有人极度愤怒:有乙肝,你还来饭局?乙肝不都自己备碗么;有人暗自打量:我还是坐远点,要是他说话咳嗽了怎么办......众人谈“乙肝”色变,大多认为,乙肝是一种传染病,所以只要靠近乙肝患者,就容易被传染。
再加上大家都明白“病从口入”的道理,所以对“吃饭会传染乙肝”的言论深以为然。
事实真的如此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关于乙肝的正确知识。
首先,你知道全国有多少乙肝病毒携带者么?我国一直有“乙肝大国”的称号,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慢性乙肝患者3000万人。
也就是说,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
有人会惊叹,太可怕了!还有人细思极恐:天天在外吃饭岂不是很容易中招?超级担心自己冷不丁地就加入了乙肝大家庭。
生活中,提“乙肝”色变的人很多。
大家都担心会被传染上乙肝,一旦得知谁有乙肝,就唯恐避之不及。
事实上,吃饭并不会传染乙肝。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但乙肝并不会从口入(前提是没有伤口、破溃等)。
这是为什么呢?请继续往下看。
乙肝病毒“独宠”肝细胞肝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可与乙肝病毒结合,可以将乙肝病毒导入细胞内。
但是人完整的口腔、食道、胃肠道的细胞没有这种受体,所以乙肝病毒不能通过消化道进入细胞,也就无法寄生。
除了无法在消化道寄生,我们消化道具有的强大的免疫系统还能一定程度地阻止乙肝病毒从消化道进入血液。
所以即使是不小心吃到了乙肝病毒,也没有那么恐怖,消化道会帮你干掉它,没干掉的也会被安排从体内排泄出去。
那乙肝真正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乙肝的三大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上婴儿吸吮含有病毒的母血或者在分娩过程当中接触母亲的分泌物和羊水而被传染。
血液传播使用了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的血浆以及血清或者其他的血制品,还有因使用了受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而引起的感染(也称为医源性传播)。
乙肝共用餐具会传染吗
乙肝共用餐具会传染吗乙肝这个病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它可是一个当下非常流行的传染病啊,这么多年了还是没有完全根治,真的是不得不知道,一得就糟心啊,我们国家现在也在积极的根治乙肝,像现在的新生儿一出生没过多久就接种疫苗了,不过,很多父母还是疑惑乙肝共用餐具是否会传染,现在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乙肝共用餐具会传染吗共用餐具传染乙肝的几率较小。
乙肝病毒具有固定的传播途径,不会轻易的感染开来,消化道感染乙肝更是低概率,很难因为共用餐具就感染乙肝的,建议正常用餐,不要对乙肝患者产生歧视,注意用餐礼仪即可。
乙肝传播途径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但是乙肝传染是有特定的传染途径的,乙肝病毒主要传染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等。
输入血液和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介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以及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均归类为血液途径。
母婴是乙肝病毒重要的途径,主要取决于母亲血液中是否存在HBeAg。
我国1979年、1992年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我国大部分的乙肝感染者是由于母婴感染所致,这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乙肝高流行地区感染模式一致。
乙肝病毒不会通过空气及消化道传播,因此乙肝患者打喷嚏只要没有血液融合,就不会造成乙肝传染。
另外,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而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身边有乙肝患者的朋友一定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传染。
另外乙肝患者本身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着想也一定要尽早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造成严重后果。
知道这么多以后,我们大家心里也有数了吧,其实相对于有乙肝病患来说,我们吃饭能避免就避免吧,毕竟这是身体健康问题,餐具能分餐制最好了,不是说面子问题,就算是最亲近得人,他也不希望因为客气而导致大家都被传染上乙肝吧,所以我们以后吃饭喝水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与他人共用一个餐具。
和别人一起吃饭,会感染乙肝吗?
和别人一起吃饭会感染乙肝?共用马桶会感染乙肝?这些都是真的吗?前言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得了乙肝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来自别人的歧视和孤立。
如果周围的人知道你得了乙肝,尽管他们嘴上没说什么,但他们的行动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小一点的时候,家长们就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你一起玩;等大一点,上中学,大家也会和你保持明显的距离,避免一起吃饭、洗漱、坐在一起上课;进入社会后,乙肝不仅让你难找工作,而且领导、同事也会对你投来异样的眼光;找对象就更加困难,你甚至都不敢告诉对象你有乙肝,你害怕失去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但一旦被对象得知,你就要多背负一层欺骗的枷锁。
为什么明明乙肝患者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却总是受尽孤立和歧视呢?这主要是由于大众对于乙肝的不了解产生的,他们认为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握手、拥抱就会被感染,甚至有部分乙肝患者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事实上,乙肝远没有那么“神通广大”。
一、想要感染“乙肝”,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容易目前,已经明确的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分别是母婴、血液和性传播。
①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乙肝患者中,有40-50%都是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的。
根据研究,多数发生在生产时,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血液/体液传播给婴儿。
②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指的是带有HBV病毒的患者血液,通过输血、共用针头等方式进入到正常人体内,进而引起乙肝的感染。
不过,现在我们国家对医疗操作有了明确的规范,经输血或扎针等操作感染乙肝的情况已经较少发生。
修足、纹身、扎耳孔、公用剃须刀、共用牙具等,在理论上也有可能传播病毒,但这种可能性极低,不过,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次性用具(或专属用具)是必要,除了避免乙肝病毒,也为了避免其他病毒感染。
③性传播性传播,指的是和HBV阳性的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男男同性恋者,感染乙肝的危险性相对更高[1]。
但这点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更细化来说,携带HBV,在发生性接触前,建议保证对方接种过疫苗或有乙肝抗体,在后者的前提下,出现乙肝感染并慢性化的可能性极低。
同乙肝患者一起要注意什么
同乙肝患者一起要注意什么同乙肝患者一起生活或工作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密切接触:乙肝是一种可以通过血液、体液和性接触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因此,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保护措施,避免直接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与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钳等个人卫生用品,以免交叉感染。
2. 排便或排泄物处理:乙肝患者的排泄物中可能含有病毒,因此在处理患者的排便、尿液等排泄物时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
同时,应选择专门的垃圾桶或容器用于存放患者的排泄物,确保安全处理和处置。
3. 定期检测:与乙肝患者共同居住或工作的人员应该定期进行乙肝病毒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情况。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会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处理措施,确保身边的人员不会受到感染。
4. 注重个人卫生:在与乙肝患者生活或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吐痰等都是很重要的。
5. 共用物品注意事项:与乙肝患者居住或工作的人员应该注意避免使用患者的个人用品,比如牙刷、刮胡刀等。
同时,共用的餐具、杯具等物品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等处理,以确保不会传播病毒。
6. 疫苗接种:对于没有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员,可以考虑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同时,接种疫苗也能有效保护周围的人,降低传播的可能性。
总之,与乙肝患者生活或工作时,我们需要加强对个人卫生的重视,减少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定期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同时对共用的物品进行注意和处理,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同时,对于还未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员,可以考虑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乙肝患者共同生活或工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是不是曾经感染能跟他吃饭[001]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是不是曾经感染能跟他吃饭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乙肝核心抗体(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之一,其出现表明人体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被诊断为曾经患有乙型肝炎,但并不一定表示这个人正在患有乙型肝炎。
跟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人吃饭是否安全?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跟大多数人一样吃饭,因为乙肝病毒不通过空气、水、食物传播。
然而,为了保护他人以及自己的健康,我们建议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1. 避免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分享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未煮熟的肉类、蔬菜等容易受到污染的食品。
3. 避免婴儿或孕妇的体液接触,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害。
治疗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方法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如果没有活动性肝炎,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但需要定期以上一次血液检查以监测乙肝病毒的状态。
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其他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标志物,例如HBsAg阳性,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不应该随意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
这是因为抗病毒药物具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如果没有处方、指导和监测下使用,会对身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险。
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肝功能、肝病毒标志物,以了解自身的肝脏健康状况。
2. 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以避免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次感染。
3. 避免过度饮酒、烟草等对肝脏有负担的行为。
4. 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医疗检查,应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情况。
5. 如果患者的乙肝病毒状态发生变化,如HBsAg转阳或血清乙肝病毒DNA 增高,应及时就诊并接受治疗。
总之,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并不代表你目前正在患有乙型肝炎,但需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维护肝脏健康。
如有需要,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积极治疗方案。
嘴唇发黑是肝炎吗嘴唇发黑并不一定是肝炎,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减少了皮肤产生的黑色素、唇部缺氧、变质、感染等。
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
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
刘艳萍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22()6
【摘要】虽然现在大多数人对肝脏疾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那些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还是有较强的抵触心理,特别是一起吃饭时,就担心可能被传染。
对肝病患者存在抵触心理的人,主要担心的是肝脏病毒容易传染,如果自己不小心被感染了,那就会一辈子都是病毒的携带者,不仅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还要注意不传染给家人。
虽然在慢性乙肝病患者的口水中有病毒的存在,但是这些病毒并不能通过沾染口水直接传染给其他人,因此不需要太过担心。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刘艳萍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
【相关文献】
1.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生活会被传染吗
2.和肝炎病人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3.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生活会被传染吗
4.准爸爸得了乙肝宝宝会被传染吗
5.成年人会被传染手足口病吗等7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和肝炎病人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龙源期刊网
和肝炎病人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作者:朱倩
来源:《家庭医学》2006年第10期
和肝炎患者一起吃饭是否会被传染,要看是和什么肝炎患者一起用餐。
一般来说,经肠道传播的肝炎病毒极有可能引起饮食途径的传播,主要有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两种。
它们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患者体液和粪便可能污染食物和餐具,使其成为传染源。
另外一些食物,如海产品、肉类,极易感染病毒,成为病毒寄生、复制之处,一旦食入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很有可能得急性肝炎。
上海市曾发生过因为使用感染甲肝病毒的毛蚶,引起甲肝局部流行的事件;新疆也曾发生过因为使用感染戊肝病毒的肉类,引起戊肝局部流行的事件。
甲肝病人发病前10天到发病后2周,这期间内是传染的高峰时期,这时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通过日常生活传染给周围接触者。
对于预防甲肝和戊肝来说,饭前便后洗手是关键,另外,现在甲肝疫苗已问世,及时注射甲肝疫苗也是必备的预防措施。
和乙肝、丙肝患者一起用餐一般不会被传染。
目前知道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如医疗需要(输血、注射、手术、镶牙、针灸等等)、静脉吸毒、性乱等,都会传播乙肝或丙肝。
另外,乙肝还被确认与遗传基因缺陷、母婴或父婴的垂直传播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乙肝病人一起吃饭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一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病原学】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目前已证实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lrus或GB virus-C,HGV/GBV-(:)、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和Scn病毒(Sen virus,SENV)是否引起肝炎尚未有定论。
不排除仍有未发现的肝炎病毒存在。
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黄热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冠状病毒等感染亦可引起肝脏炎症,但这些病毒所致的肝炎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不包括在“病毒性肝炎”的范畴内。
我国是乙肝患者及携带者相当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呢?乙肝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平时的生活接触就真的会传染吗?经常在医网碰到很多这样的咨询问题,如下
提问一:和乙肝病人一起吃饭会被传染么??
今天家庭聚会我家有个乙肝病人和我坐在一起吃饭,基本上我们吃的他都吃了而且还接触到我们了,我想问的是他吃饭的时候必然筷子会接触到唾液然后再去加菜我们也回去加那盘子里面的菜这样会被传染吗?
(问题摘自医网:/question/244157.html )
提问二:一起吃饭乙肝会传染吗?
一起吃饭乙肝会传染吗?一般传播途径是什么?
(问题摘自医网:/question/355340.html )
其实,这主要是很多人对乙肝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缺乏认识。
这导致了很多人歧视乙肝患者、乙肝携带者,这种心理打击不亚于在患者伤口处撒盐。
所以很有必要跟大家说一下乙肝病毒的相关知识。
希望大家认识后能放下心理上的恐惧,给乙肝患者、病毒携带者一个良好的交友氛围。
1.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
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体液中HBVDNA含量呈正比关系。
2.传播途径:人类因含HBV体液或血液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机体而获得感染,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下列几种:
(1)母婴传播:包括官内感染、围生期传播、分娩后传播。
宫内感染主要经胎盘获得.约占HBsAg阳性母亲的5%,可能与妊娠期胎盘轻微剥离有关。
经精子或卵子传播的可能性未被证实。
围生期传播或分娩过程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传染。
分娩后传播主要由于母婴间密切接触。
虽然母乳中可检测到HBV,但有报告显示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对婴儿HBV感染差别不大。
在我国,母婴传播显得特别重要,人群中40%~50%是由其传播积累而成。
(2)血液传播:血液中HBV含量很高,微量的污染血进人人体即可造成感染,如输血及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共用剃刀和牙刷、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均可传播。
由于筛选方法灵敏度的限制以及注射毒品的传播方式不容易在短期内消灭,目前经血液、注射传播仍将占重要地位。
随着一次性注射用品的普及,医源性传播有下降趋势。
虽然对供血员进行严格筛选,但不能筛除HBsAg阴性的HBV携带者。
(3)其他传播途径:虽然经破损的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或昆虫叮咬在理论上有可能,但实际意义未必重要。
另外,虽现已证实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含有HBV。
但尚未有确切数据表明密切的生活接触、性接触等会获得HBV感染,
一般的生活接触是不会造成感染的。
3.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
婴幼儿是获得HBV感染的最危险时期。
新生儿通常不具有来自母体的先天性抗HBs.因而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者的家属、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如血友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等。
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出现抗HBs者有免疫力。
附:从医接触了很多很多类似的问题,让我有很多很多话想说,造成我国乙肝患者、携带者数量激增,并且主要感染人群为70后、80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是日常生活接触、共餐或蚊虫刺咬,而是20世纪80、90年代时,国家卫生部门在推广疫苗注射时使用的是可重复使用的金属注射针头。
这金属注射针头使用完一次后就放一个小盒里,然后加水,使用酒精灯加热,水沸就拿出来再使用。
要知道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
在37℃可存活7天,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20℃可保存15年。
100℃10分钟、65℃10小时或高压蒸气消毒才可被灭活。
所以当年那种疫苗接种的操作让多少人感染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造成目前国人对乙肝病毒的恐惧,所谓的“谈肝色变”,很大程度“归功”于一些地方性的垃圾电台,垃圾砖家,垃圾健康讲座!其实此类垃圾节目就是唱双簧,早就录音好了(包括里面的所谓电话咨询砖家),为了钱他们不择手段,垃圾电台与垃圾砖家相勾结。
这些垃圾不知害死多少患者,每天晚上都鼓吹着毫无根据的所谓“乙肝三步曲”,刺痛着患者最脆弱的心灵。
乙肝患者心理调节是最重要的,某种程度来说,甚至比吃药还重要。
最后,给某些歧视乙肝患者、病毒携带者的“健康人”一个忠告:乙肝并不是那么可怕,没必要装出一副拒人千里的样子。
同样给某些“不健康”的乙肝患者一个忠告:乙肝并不是那么可怕,没必要苦苦追求“转阴”。
乙肝两对半的结果意义:
(1) HBsAg与抗HBs:成人感染HBV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
急性自限性HBV感染时血中HBsAg大多持续1~6周,最长可达20周。
无症状携带者和慢性患者HBsAg 可持续存在多年,甚至终身。
HBsAg本身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急性感染后期.HBsAg转阴后一段时问开始出现,在6~12个月内逐步上升至高峰,可持续多年,但滴度会逐步下降;约半数病例抗HBs在HBsAg转阴后数月才可检出;少部分病例HBsAg转阴后始终不产生抗HBs。
抗HBs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
(2) HBcAg与抗HBc:血液中HBcAg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游离的HBcAg 极少,故较少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肝组织中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
HBcAg有很强的免疫原性,HBV感染者几乎均可检出抗HBc,除非HBV C基因序列出现极少见的变异或感染者有免疫缺陷。
抗HBc IgM是HBV感染后较早出现的抗体,绝大多数出现在发病第一周,多数在6个月内消失,抗H13c IgM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
抗HBc IgG出现较迟,但可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3) HBeAg与抗HBe:HBeAg是一种可溶性蛋白,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血清。
急性HI3V感染时HBeAg的出现时间略晚于HBsAg,在病变极期后消失,如果HBeAg 持续存在预示趋向慢性。
在慢性HBV感染时HBeAg是重要的免疫耐受因子,大部分情况下其存在表示患者处于高感染低应答期。
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血清转换。
每年约有10%的病例发生自发血清转换。
转换过程通常意味着机体由免疫耐受转为免疫激活,此时常有病变活动的激化。
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
部分病人仍有病毒复制,肝炎活动,称为HBeAg阴性慢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