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规划

合集下载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暨实施方案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暨实施方案

目录第一章总论 (3)1.1 项目概要 (3)1.2 项目编制依据 (3)1.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4)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4)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6)2.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6)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10)3.1 自然条件 (10)3.2 社会经济情况 (13)3.3 林业建设情况 (14)3.4 项目区退耕还林工程概况 (15)第四章建设目标 (18)4.1 项目建设目标 (18)4.2 指导思想与原则 (18)4.3 主要建设任务 (19)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20)5.1 营造林项目 (20)5.2 项目可行性分析 (25)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7)6.1 生态环境现状 (27)6.2 项目对环境影响 (28)6.3 环境保护措施 (28)6.4 环境影响评价 (29)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 (31)7.1 建设管理 (31)7.2 经营管理 (31)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3)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4)9.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34)9.2 投资测算与项目管理年费用估算 (35)9.3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35)第十章综合评价 (37)10.1 项目风险评价 (37)10.2 项目影响分析 (38)10.3 项目评价 (39)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41)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 ********县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实施方案)1.1.2 项目建设单位: ****县人民政府1.1.3 项目实施单位: ****县林业局1.1.4 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县人民政府项目实施第一负责人: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项目实施第二负责人: **** (****县林业局局长)1.1.5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1.1.6 项目建设年限:一年(2013年度实施)1.1.7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覆盖全县3个乡镇(场), ****乡(二大队、四大队、七大队、八大队、一牧场、三牧场), 八家户农场(农十队), 茫丁乡(北地村)。

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4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工作总结2024年是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一年。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挑战,我们仍需加大力度,不断推进“退耕还林”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坚持了“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认真落实了国家的政策要求,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登记统计:我们完善了“退耕还林”登记统计工作,建立了健全的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我们有效地解决了登记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项目推进: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的项目要求,按照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进了“退耕还林”项目。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我们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包括生态修复、生态移民等。

这些项目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宣传教育:我们广泛开展了“退耕还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认识。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我们增强了公众对于“退耕还林”的理解和支持,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组织培训:我们注重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组织培训和学习交流,我们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工作计划2024年是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关键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一、加强政策研究:我们将加强对于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分析,深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和修订,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二、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我们将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同时,我们将注重项目成效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措施,保持项目的高效运行。

退耕还林条例(2016年修订)

退耕还林条例(2016年修订)

退耕还林条例(2016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退耕还林条例(2002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7号公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退耕还林活动,保护退耕还林者的合法权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批准规划范围内的退耕还林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

第四条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

退耕还林应当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生态移民相结合。

第五条退耕还林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二)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退耕相结合,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三)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四)建设与保护并重,防止边治理边破坏;(五)逐步改善退耕还林者的生活条件。

第六条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机构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退耕还林有关政策、办法,组织和协调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落实;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主管全国退耕还林的实施工作,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审核、计划的汇总、基建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综合平衡;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负责退耕还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已垦草场的退耕还草以及天然草场的恢复和建设有关规划、计划的编制,以及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源的协调和调剂工作。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介绍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退耕还林还草,通过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方案。

目标退耕还林项目的目标是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质量,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施步骤1.制定规划:确定退耕还林的区域范围,并根据土地质量、生态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退耕还林规划。

2.资金筹集:确定退耕还林项目所需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款、企业合作等途径。

3.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增强公众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认知度和支持度,调动更多人参与其中。

4.土地调查:对退耕还林的区域进行土地调查,了解土地的质量、植被情况等,为后续的种植和恢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5.植树造林:根据规划确定的植树数量和种类,组织人力资源进行植树造林工作。

同时,要注意选用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确保植树成活率。

6.草原恢复:对退耕草地进行恢复,包括除草、播种等工作,使其重新恢复成良好的草原生态系统。

7.管护管理:实施退耕还林后,要加强对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地区的管护管理,包括人员配置、巡查等,确保退耕还林项目的效果稳定和可持续。

8.监测评估:定期对退耕还林项目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退耕还林项目的效果和成效。

项目效益1.生态效益:退耕还林项目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物种,提高生物多样性。

2.经济效益:通过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3.社会效益:退耕还林项目能够促进就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增加社会和谐稳定。

风险管理1.土地质量不理想:部分退耕地可能存在土壤质量不佳的问题,需要加大土壤改良力度,确保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的成功率。

2.资金不足:退耕还林项目所需资金较大,可能存在资金不足的风险。

建议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款和企业合作等方式筹集足够的资金。

青海省退耕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定)

青海省退耕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定)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提要一、项目名称青海省退耕还林(草)工程总体规划二、建设目标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增加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

到201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6.59%提高到7.85%;工程区水土流失的得到有效遏制,风沙危害显著减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退耕还林区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区范围工程建设区包括青海省的西宁市、海东地区、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及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计41个县(市、区),总面积52.34万平方公理,占全省总面积的64.4%。

四、建设规模与内容青海省退耕还林(草)工程总规模1875.46万亩。

其中:1、退耕还林(草)规模576.82万亩,占总规模的30.8%。

按建设期分,2000-2005年507.99亩,2006-2010年68.83万亩,分别占88.1和11.9%;按工程实施行政区分,西宁市52.34万亩,海东地区229.80万亩,海南州147.32万亩,海北州52.70万亩,海西州55.07万亩,玉树州18.74万亩,果洛州2.1万亩,黄南州20.55万亩,分别占9.0%、39.7%、25.5%、9.1%、9.5%、3.2%、0.4%和3.6%;按流域分,黄河流域558.08万亩,长江流域18.74万亩,分别占96.8%和3.3%。

2、荒山造林种草规模1298.64万亩,占总规模的69.2%。

按建设期分,2000-2005年837.36亩,2006-2010年461.28万亩,分别占64.5和35.5%。

按工程实施行政区分,西宁市41.20万亩,海东地区265.22万亩,海南州187.00万亩,海北州40.70万亩,海西州404.98万亩,玉树州171.24万亩,果洛州170.40万亩,黄南州17.90万亩,分别占3.1%、20.4%、14.5%、3.1%、31.2%、13.2%、13.1%和1.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现成效与优化策略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现成效与优化策略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现成效与优化策略1. 引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项目。

该工程自实施以来,对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将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成效2.1 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调查,工程实施地区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风蚀量和沙尘暴发生次数均呈下降趋势。

同时,工程实施地区森林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2.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工程实施地区大量耕地退出,调整为林地、草地,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林果业、草原畜牧业等产业发展迅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2.3 农民收入增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政府对退耕农户给予了相应的补偿和扶持政策,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工程实施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贫困人口得到了有效脱贫。

此外,工程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3.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优化策略3.1 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体系,明确政策目标、任务和责任,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同时,加大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支持力度,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3.2 科学规划与设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退耕还林还草规划和实施方案,合理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和区域。

注重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种、草种,提高植被恢复效果。

3.3 强化组织实施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4 创新技术支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进和推广先进的退耕还林还草技术,提高工程实施效果。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乡退耕还林是指在乡村地区进行退耕还林的整改工作。

由于农村地区的农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退耕还林的目标和任务。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应该明确退耕还林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例如在一定的时期内完成多少面积的退耕还林工作。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退耕还林的指标,包括退耕面积、还林面积、林木数量等。

二、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退耕还林工作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组织,应该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提供退耕还林所需的经费和物资。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科学规划退耕还林的面积和区域。

退耕还林工作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退耕还林的面积和区域。

应该重点退耕那些土地质量较差、容易水土流失的地区,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农民的生计问题,合理安排并合理分配退耕还林的补偿和激励政策。

四、加强退耕还林的监督和评估。

退耕还林工作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退耕还林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

通过定期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并及时调整和改进退耕还林工作的方案和措施。

五、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交流。

退耕还林工作涉及到农民的利益和生计问题,应该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交流,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其能够理解和支持退耕还林工作。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最后,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应该根据具体的地区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目标。

同时,还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退耕还林工作中来。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将农村空闲农用地、森林荒山、河岸滩涂等用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河等生态治理。

如今,退耕还林已经成为一种绿色的生态建设模式,提高了山区的生态环保水平和整体建设水平,能够保护生态,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

退耕还林整改的意义:1.促进生态保护:雪山高原的退耕还林工程利用了一个大量的耕地和牧场,通过停止人类干涉保护了大量的森林资源。

这减少了森林砍伐、颠簸农民和其他违反生态规划的经济活动。

2.改善自然状况:生态退耕还林计划是自然还原和保护区形成的重要方式,使景区的自然境况向更好的方程发展。

绝大多数镇和乡村的风景区也是经过退耕还林计划的建设,将景区更加美丽,方便游客。

3.减少生态破坏:有关数据显示,不少人擅自占用生态区,多数情况是因逃避个正式的土著证。

这肆意过度使用土地和资源的后果显然是各种生态破坏。

是的,对于局面生态土地的整治,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有关部门都十分关注。

退耕还林整改方案的实现,不仅能改善我们环境,还能促进整个国内外的生态环保事业。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的实现:1.明确工作职责:各地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压缩时间、减少时间延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树立团结合作意识:两个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使退耕还林工程顺利推进。

3.加强技术支持:专业人才为工程提供了支持,可扩大坑、做资本产品、成为落的新产品,换而言之,不仅要充分利用各项社会资源,同时,也打破了政府与社会私人收益的分界。

4.充分利用扶贫资金:资金直接用到项目上面,可高效缩短退耕还林工程的实现时间。

5.加快管理市场化进程:通过市场化剥离工程项目,实现工程的资金回笼和增量贡献。

6.强化社会宣传:整个工程是以人民为基础的,要在民众当中开展宣传,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的实施方式:1.明确退耕不还土、还草、还湖、还河的基本思路,将实施地按时间表划分,优先实施整土、治荒、还湖、还河等工作。

退耕还林工程行动方案

退耕还林工程行动方案

退耕还林工程行动方案1. 背景介绍退耕还林工程是指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程。

通过停止或减少耕地面积,将原耕地还原为林地,以达到修复生态、保护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等目的。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 目标和原则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原则包括:•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科学合理布局:根据地域特点和生态环境需求,合理规划退耕还林工程的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机制,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社会广泛参与: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3. 工程措施为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3.1 完善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政策支持方面可以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补偿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

3.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

可以利用媒体、社区、学校等途径,向农民普及退耕还林工程的知识和意义。

3.3 强化技术支持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包括合理的种植方案、科学的土壤调理、有效的灌溉措施等,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和效果。

3.4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退耕还林工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定期检查、抽查、考核等手段,确保工程按计划有序进行,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3.5 加强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拨款、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为退耕还林工程提供资金支持。

关于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

关于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

关于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摘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文从退耕还林工程的背景意义和政策入手,探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实施措施、挑战与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

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和影响,强调了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退耕还林工程的发展前景。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将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为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背景意义、目标、政策、重要性、实施措施、挑战、问题、建议、改进措施、未来发展、意义、影响、加强、展望1. 引言1.1 退耕还林工程的背景意义退耕还林工程是指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农民退出农耕生产,将耕地还原为林地或草地,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退耕还林工程的背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退耕还林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的加快,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土地资源面临着持续退化和破坏的问题。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可以有效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增强土地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退耕还林工程是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手段。

农业生产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但过度的农业开发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日益严重。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可以减少土地的耕作,降低土地利用强度,减缓土地的侵蚀和退化,保护水土资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土地资源闲置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可以促进农民转产转业,发展现代农业、林业和绿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

甘谷县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及保证措施

甘谷县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及保证措施

工 程 质 量 , 任 务 完 成 情 况 与 各 项 考 核 挂 钩 : 片 督 查 将 分 责 任 制 , 督 查 组 分 片 督 查 施 工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 查 县 以 督 专 报 》 映 情 况 , 进 后 进 。 时从 工 程 建 设 到检 查 验 收 反 促 同
各 方 面 , 台 了严 格 的奖 惩 办 法 , 抓 兑 现 。 出 狠
导包点 、 片 、 乡 , 包 包 乡镇 干 部 包 点 、 片 、 村 、 工 程 包 包 包
该 区域 涉 及 古 坡 、 安 、 家 河 3 个 乡 镇 、O个 村 盘 武 4
委 , 划 区域 面 积 69 4 8 m。 规 7 . 7h
1 3 渭 北 浅 山退 耕 还 林 生 态 区域 .
1 1 渭 南 浅 山 退 耕 还 林 生 态 区 域 .
料进 行存档 管理 。 真正做 到 了项 目实施 、 目管 理 的要 项
求 , 顺 利 通 过 了省 上 的 多 次 检 查 验 收 。 得 了 群 众 的 并 取 信 任 和支 持 。
3 实 施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的 保 证 措 施
2 1 年第 1 02 4朝
甘谷县 退耕还 林工程规 划及保证措施
颉佛 代
( 肃省 甘 谷 县 林 业局 , 肃甘 谷 甘 甘 中 图分 类 号 : 7 8 5 ¥1.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7 10 ) 4 2 0 文 章 编 号 :0 3 6 9 ( 0 2 1 — 0 7 0 1 0 — 9 7 2 1 )4 0 2 — 1
3 1 加 强领 导 , 实 责任 . 靠
为 了搞 好 退 耕 还林 工 程 , 谷 县 成 立 了 由 政 府 主 要 甘

退耕还林条例(2016修订)

退耕还林条例(2016修订)

退耕还林条例(2016修订)【法规类别】林业管理【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66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2016.02.06【实施日期】2016.02.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行政法规退耕还林条例(2002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7号公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退耕还林活动,保护退耕还林者的合法权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批准规划范围内的退耕还林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

第四条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

退耕还林应当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生态移民相结合。

第五条退耕还林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二)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退耕相结合,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三)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四)建设与保护并重,防止边治理边破坏;(五)逐步改善退耕还林者的生活条件。

第六条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机构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退耕还林有关政策、办法,组织和协调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落实;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年度计划,主管全国退耕还林的实施工作,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审核、计划的汇总、基建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综合平衡;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负责退耕还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已垦草场的退耕还草以及天然草场的恢复和建设有关规划、计划的编制,以及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务院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源的协调和调剂工作。

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模版(二篇)

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模版(二篇)

乡镇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模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细则》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决定在全镇开展退耕还林工作。

为做好此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以建设“富裕、生态、文明、美丽新”为目标,结合自然资源实际,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集中打造山区生态旅游区和中部特色种植养殖区。

创新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中力量开展退耕还林。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果为主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我镇计划自___年开始利用3—___年的时间全力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

打造山区林果生产特色镇和生态旅游镇。

计划按地势相对集中实施“退耕还林”不少于___亩。

___年先行选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村进行试点,实施“退耕还林”不少于___亩。

二、建设模式一是资金扶持,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补助。

对新种植连片不少于十亩的经济林,每亩补助___元(县、镇分别补助___元)。

二是信贷支持,以“村级信用联盟”的运作形式,对“退耕还林”农户(公司)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

三是技术指导,“退耕还林”区域按每___亩公开选聘一名林果技术员,镇财政每年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从县林业部门聘请一名林果科技顾问,负责“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建设和技术指导。

四是设施配套,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向“退耕还林”区域配套,整合水利、交通、农业、国土、林业、供电等部门资源,集中投向“退耕还林”区域,切实解决果树浇水、用电、运输等问题。

三、工作步骤(一)全面准备阶段(___年___月至___年___月)1、全面调查摸底。

对我镇平整耕地、山坡地、园地荒山、荒沟、荒坡、荒滩、村内空闲地进行全面摸底,根据土地情况拟定规划方案。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与范围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

全县总面积3573.6km2。

(2)地质、地貌岷县在地质构造上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雁山运动隆起和新时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格局。

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汇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岩等为主,岷峨山、摩折梁及闾井乡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类,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黄土层以洮河流域较为深厚。

岷县境内北秦岭山地横贯全县,构成山丘重叠沟脉纵横的地势,海拔在2040—3934m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东西狭长,最宽处120km,南北最窄处15km。

境内山多川少,山地坡度在15--45°之间,若以狭义的陇南山地(即洮河以东和渭河以南的西秦岭山地)作为划分依据,则有两个地貌区。

西部洮河流域山原区:在班哈山以西多高山环绕,如达拉梁、木寨岭、岭罗山等,均系海拔3000m以上山地。

其中达拉梁主峰海拔3872m,遮面崖上的通天柱为最高点,海拔3934m。

地貌属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相对高差在747—934m之间,山地上生长林木较多。

洮河河谷沿岸宽而浅,上迭马以下是洮河切割形成的川台地,为优良的农耕地带。

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山地区:在吊沟梁班哈山一线以东的岷峨山、摩折梁均超过海拔3000m以上,马坞乡的油房庄海拔为2040m,为全县最低点,其余地区在海拔2200—3000m之间。

本区气候高寒阴湿,山地阴坡分布森林,一些河谷和平坦开阔地,可种青稞、油籽、燕麦等及一些牧草耐寒作物,草场面积较大,且水草丰茂规划为全县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正文:----------------------------------------------------------------------------------------------------------------------------------------------------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两年多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等地区认真开展了退耕还林的试点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得力,退耕还林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取得了一定经验。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退耕还林的决策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的,深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拥护,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治富的有效途径。

为了加强对退耕还林试点工作的指导,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对确保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

但是,在试点期间也出现了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些政策措施也要进一步完善。

为把退耕还林工作扎实、稳妥、健康地向前推进,现就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作出如下规定:一、退耕还林必须遵循的原则(一)退耕还林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民吃饭、增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综合措施,制止边治理边破坏问题;坚持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树种;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二)实施退耕还林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坚持个体承包的机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

必须切实把握“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这几个主要环节,确保退耕还林取得成功。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问题严重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生活。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决定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二、项目目标1.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三、项目范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涉及全国范围内具备条件的耕地,重点区域包括:1.沙化土地。

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4.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四、项目内容1.退耕还林(1)树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乔木、灌木树种。

(2)造林模式:采取乔灌结合、针阔叶混交等模式,提高造林成活率。

(3)造林密度: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造林密度。

(4)抚育管理:加强新造林地抚育管理,确保造林成效。

2.退耕还草(1)草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生的草本植物。

(2)草地建设:采取人工种植、飞播、草地改良等方式,提高草地质量。

(3)草地管理:加强草地管理,防止过度放牧,确保草地生态平衡。

五、项目实施步骤1.调查评估:对项目区进行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调查评估。

2.规划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3.宣传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

4.实施造林:按照设计方案,组织农民进行造林、种草。

5.抚育管理:加强新造林地、草地的抚育管理,确保项目成效。

6.检查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项目质量。

六、项目保障措施1.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明确项目任务、资金来源、补偿标准等。

2.资金保障: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技术保障: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造林种草技能。

4.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5.监督保障:加强项目监督,确保项目质量。

退耕还林、地块再耕计划

退耕还林、地块再耕计划

退耕还林、地块再耕计划背景退耕还林是指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在耕地中划定一部分面积用于森林植被恢复和保护。

地块再耕计划是指在退耕还林的基础上,对剩余的耕地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率。

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通过退耕还林和地块再耕,实现以下目标:1.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空气和水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2.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耕地,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

3. 优化土地资源利用:通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耕地占用率,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实施步骤1. 制定退耕还林规划: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农田利用情况,制定退耕还林的具体方案和目标。

2. 划定退耕还林地块:根据规划方案,对耕地中的一部分面积进行划定,用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

3. 森林植被恢复和保护:在划定的退耕还林地块上,进行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包括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措施。

4. 地块再耕规划:对剩余的耕地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地块再耕的规划,包括农作物种植结构、土壤改良等措施。

5. 地块再耕管理:根据规划方案,对地块再耕进行管理,包括农作物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6. 监测和评估:定期对退耕还林和地块再耕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

风险和挑战1. 资金和技术支持:实施退耕还林和地块再耕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2. 农民的参与度:农民是退耕还林和地块再耕计划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度对计划的实施效果有重要影响。

3. 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努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植被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结论退耕还林和地块再耕计划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举措。

2023年关于退耕还林工程整改方案的报告

2023年关于退耕还林工程整改方案的报告

2023年关于退耕还林工程整改方案的报告____年关于退耕还林工程整改方案的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退耕还林工程成为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一些地方,退耕还林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

本报告对____年关于退耕还林工程整改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问题分析1.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目前,一些地方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部门在规划和指导上不够科学,退耕还林工程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另一方面,对于落实退耕还林工作的监督不力,导致工程进度不顺利,效果不明显。

2. 资金使用不合理,投入不足。

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资金使用不合理,投入不足。

一方面,部分地方使用资金不规范,存在浪费和滥用现象;另一方面,退耕还林工程的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工程的需要。

3. 反馈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评估和改进措施。

目前,退耕还林工程的反馈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评估和改进措施。

一方面,对于工程效果的评估不准确,无法全面了解工程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解决措施缺乏有效的研究和实践。

三、整改方案1. 建立科学的规划和指导机制。

建立科学的退耕还林规划和指导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实施。

同时,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水平。

2. 加大资金投入,合理使用资金。

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资金投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资金的监督和审计,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3. 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加强评估和改进措施。

建立完善的退耕还林工程反馈机制,加强对工程效果的评估和监测。

同时,开展多方面的评估和研究,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优化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方案。

四、实施建议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Ⅳ《退耕还林规划(2011—2015年)》
一、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布局发展思路为指针,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五个**”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坚持实施退耕还林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大力改善和提高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使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二、规划意义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一项扎根农村、惠及农民、服务农民的工程,也为农村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屏障。

可以通过退耕还林有计
划、有步骤,因地制宜发展相关产业和后续产业,将大大改变工程去的土地利用结构,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退耕还林后,可实现工程区相关产业的建成,将实现农民多渠道的增收,从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推动当地工程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退耕还林后,由于土地面积减少,将促进农民形成“紧耕细作”的耕作观念,在良田沃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

同时,将
部分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相关产业和劳动力相对转移,增加收入,
三、规划原则
1、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民吃饭增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

2、坚持政策引导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3、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

4、坚持总体规划和分布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退耕还林与生态、农村能源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四、规划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诺干意见(国发…2000‟24号)》
(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0‟10号)》
(三)《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第367号令)(四)《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五、规范建设要求及范围:
因地制宜,结合我镇实际,为壮大我镇茶产业的发展,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在确保群众增收的同时,也达到造林保护环境的要求。

具体规划要求范围为:一是符合《退耕还林条例》第十五条之规定的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

二是可种或是以种植茶叶的耕地(田、土),全部规划为退耕还林区域并享受相关退耕还林补偿政策。

全镇拟在2011年—2015年期间规划的退耕还林区域为:西关村、新场村、新光村、洋方村、谷坝村、平坡村、胜安村、里中村。

面积为亩。

(具体见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