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果及发展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市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果及发展对策

摘要介绍了榆林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及其后续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退耕还林;产业成果;发展对策;陕西榆林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已经启动的七大生态工程之一,也是其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十分广泛,开展迅速,从1999年进行试点,2000年即在全国25个(市)自治区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对改善我国环境,促进经济、环境友好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生态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局部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陕北榆林市的北部属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区,南部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常年干旱少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民广种薄收,几十年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少了水土流失,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3]。

1 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主要成果

1.1 明显改善生态状况

榆林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造林面积累计增加超过了22.67万hm2,森林覆盖率增长达到8.6%。同时,由于坡耕地的退耕还林,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的状况。因此,退耕还林能够明显改善榆林市的生态状况。

1.2 有效提高农民收益

通过退耕还林的有效实施,国家给予农户现金补贴,不仅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创造了就业途径,有效解决劳动力,并且为发展副业和外出务工提供了良好条件,进一步拓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据统计,绥德县每年因实施退耕还林而外出务工的人数约8.5万人,务工收入达3亿多元,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1.3 促进农林产业结构的调整

退耕还林主要是把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产量低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而把土地平缓、土质肥沃的留作耕地,使农林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良好耕地劳作中,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使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农业收入稳步增长,使传统的广种薄收改为少种多收。榆林市通过退耕还林,增速发展特色经济林逾5.33万hm2,占退耕还林总面积30%左右。尤其是核桃、红枣、仁用食用杏、良桑、苹果等特色经济林纳入了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范围内,大大提

高了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目前,榆林市农业生产正由传统落后的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现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转变,并且促进了农村加工、销售、运输、服务、生态旅游等第二、三产业的较好发展[4-5]。

1.4 增强全面生产意识

由于群众对退耕还林认识的提高及其有效推进,假期生态环境,人们也逐步提高了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共识。退耕还林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贡献也日益被重视。调查表明,榆林市退耕还林建设工程的认识率高达99.6%,而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民支持率高达98%以上。

2 退耕还林产业发展对策

2.1 继续补偿机制

由于农户只顾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利益。而林业的产出又相对滞后,如经济林在造林后5~8年才开始有收益,但收益微薄,还不足以维持农户的退耕信心。加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只有生态林而经济林特少,其经济效益就更加难以显现。所以,从长远来说,退耕补偿机制还在一直延续,直至林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凸显。

2.2 执行奖励机制

可以参考浮动补贴激励机制对退耕还林进行有效补助。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在原有补助的基础上通过当年的粮价上涨幅度及退耕户对林木保护管理的程度及林木生长情况等分为不同的等级给予奖励。这种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农户退耕还林的热情,增加管理的信心,对林木的生长发育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2.3 提倡和鼓励林木生长初期林农间作、林草间作等

通过实践证明,在林木生长初期,通过林农间作有利于促进苗木生长,也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在退耕还林初期,鼓励提倡农户进行林农、林药、林草、林果间种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以促进苗木的尽快生长。同时,通过开发林下资源,发展种植、养殖、培植、采集等多种经营,弥补林木前期效益的不足。当然,在林木生长的后期,重点是做好封禁管护的问题。

2.4 加快后续产业的发展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增收,现阶段亟需做好后续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退耕还林的“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为了更好地发挥退耕还林的作用,应注重退耕还林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国家应加大资金补助,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和扶持,推进后续产业的优惠政策,如加大财政、税收等[5-7]。

2.5 加强封禁管理,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对已成林的森林资源进行封禁管理,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护林员队伍的建设,以充分扩大对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与保护[8-9]。

3 参考文献

[1] 冯立国.青海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浅析[J].山西林业科技,2008(3):63-64.

[2] 张秉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原则和模式[J].中国林业,2008(6):38.

[3] 张月祥.张辛.杨阳.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J].中国林业,2009(17):24-25.

[4] 段小玲.西宁市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探讨[J].青海农林科技,2006(3):93-95.

[5] 王建兵.陇南山区退耕还林的效果与建议[J].中国林业,2012(7):42.

[6] 陈祖海.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0):173-174.

[7] 孙铭泽.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0(6):80.

[8] 赵庆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临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6):252.

[9] 张哲,毛俊宽.对南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6):173-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