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FDI-Outflows-by-country

合集下载

在中国内地FDI的演进趋势

在中国内地FDI的演进趋势

在中国内地FDI的演进趋势第一节改革开放后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演进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政府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利用外资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

1978年至今,随着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逐步解放,中国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利用外资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致力于使外资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性力量。

中国的利用外资政策基本上是紧随改革开放步伐而逐步确立和完善的,总体而言,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外资政策改革开放方针确立之后至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即1978~1991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初步确立时期。

由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并不具备利用外资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不仅人们在思想上排斥外资,而且外资也对中国的制度环境存在疑虑。

为此,在这一阶段,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重心是消除外资对中国制度环境的思想障碍和塑造国内吸引外资的区位优势。

第一,建立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外商投资提供制度保障。

引进外资战略确立之后,中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与外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例如,1979年,中国制定并实施了第一部利用外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2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相关法律的依据;1983年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强利用外资工作的指示》,强调要将利用外资作为一项长期性经济发展方针;198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明确吸引外资的重点行业,强调多层次地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由于改革开放前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政策法规处于空白,这一阶段,中国政府较为密集地推出了利用外资的制度规范,并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调整。

第二,以吸引港、澳、台资本为切入点,以设立经济特区为示范,由点到面地引进外资。

[1]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普遍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存有疑虑,因而在对中国内地投资方面持观望态度。

OECD环境绩效评估:中国结论和建议

OECD环境绩效评估:中国结论和建议

OECD环境绩效评估中国结论和建议自从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过去的15年中,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

大量的境外投资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驱动力促使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当中。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人口摆脱了贫困。

但是,中国拥有约占世界20%的人口,人均GDP仍然较低(按照2000年的购买力平价标准,中国人均GDP为6000美元,而OECD国家为25000美元)。

从富裕的沿海省份到相对欠发达的西部省份,贫富的地域差距较大。

人口的大量迁移带来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目前的城市化率为43%),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在加大。

贫困仍然是中国农村地区面临的严峻挑战。

快速的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人体健康和自然资源带来危害。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环境的退化问题,正在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模式迈进,提出了“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采取的对策包括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划(包括加强环境管理),制定现代化的环境法律,加强环境机构建设,将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置于较高的优先地位。

尽管如此,中国某些城市的大气污染仍然位于世界最糟糕的城市之列,能耗强度比OECD国家平均水平高20%左右,1/3的水域受到严重的污染。

废弃物管理、荒漠化和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都面临挑战。

为了实现一个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十一五”规划称之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需要:①加强环境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②进一步将环境因素纳入经济综合决策中(如财政、能源、农业、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决策)。

中国的环境问题通常需要从更高的国际角度来审视,反映了区域环境的相互依赖(如跨界的空气和水问题、区域海洋污染问题、荒漠化问题)和全球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依赖。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和对能源与其他资源的需求,更加凸显了当前全球生产与消费模式带来的环境可持续性问题。

“中国双向fdi”资料文集

“中国双向fdi”资料文集

“中国双向fdi”资料文集目录一、中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二、中国双向FDI的进出口贸易效应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三、中国双向FDI、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四、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测度和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五、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双向FDI基本动机的影响研究中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以来都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双向FDI(即流入和流出的FDI)在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理论机制,并通过实证方法对其影响进行检验。

技术溢出效应:FDI的流入可以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有助于国内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配置优化:FDI的流入可以改善国内资本和资源的配置效率,使资源流向更高效、更具前景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竞争激励:FDI的流入增加了市场竞争,促使国内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需求创造效应:FDI的流入不仅带来了资本和技术的输入,还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选取了2005年至2020年的中国各产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

模型设定: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如下模型:产业升级指数 = α + β1FDI流入 + β2FDI流出 + ε其中,产业升级指数由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加权计算得出,FDI流入和流出分别为各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额,ε为误差项。

实证结果:通过运行上述模型,得出以下结果: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第第二还是第三产业,FDI的流入和流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显著。

经合组织 发达国家的标准

经合组织 发达国家的标准

经合组织发达国家的标准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

经合组织(OECD)作为一个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OECD的成立背景及其作用,并分析发达国家的标准定义及评判准则。

同时,通过对OECD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发展方向。

二、OECD的成立背景及其作用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成立于1961年,是一个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国际经济组织。

其成立初衷是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问题。

OECD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政策建议:OECD针对成员国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2.发布权威数据和报告:OECD收集和整理成员国经济数据,发布权威报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3.推动国际经济合作:OECD成员国外长会议等高层会晤,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平台。

4.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OECD关注成员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三、发达国家的标准定义及评判准则OECD成员国家普遍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它们的评判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OECD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较高,人均收入水平较高。

2.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制度完善,人民生活质量较高。

3.创新能力: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较高。

4.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多元化,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具有竞争力。

5.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较低。

四、OECD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特点1.高度发达的产业结构:OECD成员国多为工业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

2.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OECD成员国普遍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国际合作论述题-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国际合作论述题-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影响外国直接投资的正面影响:(1)FDI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是多渠道的,不仅对我国具有资本积累的直接效应,而且具有间接的外溢效应,如技术扩散、人力资本提高和制度变迁的效应。

这些外溢效应对一国通过知识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以及卓有成效的制度变迁实现内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政策制订者应该从多个传导机制来看待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FDI与中国国内资本形成之间存在互补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每增加1%,会带动约为0.204%中国国内资本形成的增加,这说明FDI没有挤出中国国内资本形成,而是促进了国内资本形成。

(3)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P79(4)促进技术引进和产业结构的提升。

P79(5)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P79(6)促进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P80外国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1)形成市场垄断。

P80(2)制约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P80(3)跨国公司对技术的控制。

P80(4)FDI在东部与中西部发展出现不平衡,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作用第一,制度创新的示范。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首先是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然后是在竞争中让市场经济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如果没有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重大突破,中国经济在整体上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进程不仅不会这么快,而且也许还会是难以想象的。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人在国内市场上直接带来了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根本变化,对整个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

第二,企业竞争的示范。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效率的最基本的原因,是把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完全使其失去了内在的活力。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入,对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起到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引入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对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在微观层次上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希尔国际商务课后答案

希尔国际商务课后答案

希尔国际商务课后答案【篇一:国际商务管理期末考试答案】p class=txt>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根据以往的判例和先例来判决,是下列()法系的特点?1.0 分 a、大陆法系b、宗教法c、欧美法d、普通法我的答案:d2跨国公司为了加强某地的投资,而往往必须放弃另外其他地区投资的撤资策略是()。

1.0 分a、主动撤资b、进攻性撤资c、有计划地撤资d、被动撤资我的答案:b3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贸易形式属于()。

1.0 分a、自由贸易b、垄断贸易c、统制贸易d、区域贸易我的答案:c4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既要具有可行性,又要考虑到它的先进性,这是指战略目标制定的()。

1.0 分a、关键性b、一致性c、激励性d、稳定性我的答案:c5下列不属于政治风险的是()。

0.0 分a、本国化b、国有化c、当地化d、有偿征用我的答案:d6当前我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是()。

1.0 分a、欧元b、日元c、黄金d、美元我的答案:d7根据要素禀赋论,下列不适宜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

1.0 分a、美国日本c、澳大利亚d、朝鲜我的答案:d8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

1.0 分a、可靠性b、信誉性c、实用性d、独特性我的答案:d9按照一般跨国公司组织形式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1.0 分a、销售部b、出口部c、国际部d、全球结构我的答案:c10下列要素中,不属于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中基本要素的是()。

1.0 分a、自然地理环境b、人口c、通讯基础气候我的答案:c11出口补贴作为一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就是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商()优惠待遇。

1.0 分a、仅在退还进口税上b、仅在财政上c、仅在现金补贴上d、在现金补贴或财政上我的答案:d12全球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1.0 分a、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果b、新技术革命提供的成果c、全球性的非管制化和市场化政策d、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创新我的答案:b13重商主义理论盛行于()。

FDI流入、货物贸易出口、GDP和碳排放精品文档11页

FDI流入、货物贸易出口、GDP和碳排放精品文档11页

FDI流入、货物贸易出口、GDP和碳排放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FDI流入和对外贸易出口都获得了强劲的增长。

其中,FDI流入量由1980年的5 700万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 057亿美元,平均增速为28.5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FDI流入第二大的国家;货物贸易出口额由1980年的18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5 782.7亿美元,平均增速为16.06%,成为世界上处于第一位的货物贸易出口大国(数据来自UNCTADstat)。

借助于FDI和出口的有力推动,我国的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10年末,我国的GDP达到39 087.85亿美元(数据来自UNCTADstat 以2005年价格计算),成为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在经济贸易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环境压力也逐渐加大。

目前,我国不仅是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同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效率低、污染大的煤炭长期以来占70%左右。

据EIA统计,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1980年的14.48亿公吨上升到2009年的77.07亿公吨,平均增幅为5.93%,增长了4.32倍;二氧化碳排放占世界总排放比重由1980的7.86%增长到2009年25.42%,增长了3倍多。

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见图1)。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30年来我国的FDI流入量、货物贸易出口额、GDP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彼此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关系,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检验四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性。

二、文献综述鉴于FDI(文中提到的FDI均指FDI的流入)、出口和碳排放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与三者有关的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FDI、对外贸易和碳排放的因果性研究目前研究FDI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果性的文献相对较少。

oecd 类别 -回复

oecd 类别 -回复

oecd 类别-回复“OECD类别”的主题下的文章。

第一步:介绍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一个由37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推动经济合作和发展。

它的成员国覆盖了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旨在通过政策分析和经验分享来改善全球经济状况。

OECD的重点领域包括经济增长、社会福利、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等。

第二步:解释“OECD类别”在OECD的工作范围内,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这种分类可以基于多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教育水平等。

OECD类别并不是对国家进行评价或排序,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各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情况而设立的。

第三步:列举OECD类别的例子OECD将成员国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别: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

这些类别可以进一步分为次级类别,以更精确地描述各个国家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OECD类别的例子:1. 高收入国家:- 高度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日本、德国等。

- 中等规模经济体: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等。

2. 中等收入国家:- 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中国、印度等。

- 转型经济体:如俄罗斯、南非、墨西哥等。

3. 低收入国家:- 最不发达国家:如尼日尔、刚果民主共和国、卢旺达等。

- 低收入经济体:如阿富汗、老挝、尼泊尔等。

第四步:解释每个类别的特点每个OECD类别都有其特定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有关。

举例来说:1. 高收入国家:高度发达经济体通常拥有稳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高水平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

中等规模经济体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高度发达经济体,但仍有相对较高的经济实力和人均生活水平。

2. 中等收入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迅速增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贫困、不平等和环境问题。

转型经济体经历了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他们的经济增长率可能较高,但在一些领域仍然面临挑战。

3. 低收入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处于最困难的位置,面临贫困、疾病、教育不足等多重挑战。

OECD:2018年全球外资限制指数

OECD:2018年全球外资限制指数

OECD:2018年全球外资限制指数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发布的2018年全球外资限制指数( FDI Regulatory Restrictiveness Index)显示,中国去年对外资限制大幅放松,对外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

OECD的外资限制指数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程度,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外国股权限制、歧视性筛选或批准机制、对主要外国人员的限制、业务限制。

指数值介于0-1之间,数值越高表示限制程度越高、开放程度越低。

指数覆盖的是各经济体22个部门对外资的法定限制。

根据数据,2018年,全球外资限制程度最高的五个国家分别是:菲律宾(0.374)、沙特(0.372)、印尼(0.313)、俄罗斯(0.257)、马来西亚(0.252)。

对外资限制程度最低的五个国家均是欧洲国家:卢森堡(0.004)、葡萄牙(0.007)、斯洛文尼亚(0.007)、罗马尼亚(0.008)、捷克(0.010)。

2018年中国对外资限制指数为0.251,排在第六位,比2017年(0.317)全球第三的排名下降了三位。

而2003年该指数首次发布时,中国高达0.567,全球排名第一。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指出,中国是1997-2018年间外资限制程度降幅最大的十大经济体之一。

崔凡表示,去年我国第一产业的限制程度排名第四,第二产业中国的开放水平总体是较高,第三产业对外开放程度普遍不高,这是中国今后进一步开放的重点。

在中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资进一步开放。

今年6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发布了2019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及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在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农业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

与2018年版负面清单相比,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48条减至40条,压减比例16.7%;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45条减至37条,压减比例17.8%。

FDI出口溢出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FDI出口溢出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FDI出口溢出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fdi出口溢出效应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之一,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

因此,本文试图从时间脉络上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和归纳。

关键词:fdi;出口溢出效应;水平;垂直已有许多研究证明fdi企业出口对东道国商品出口数量的提高和出口结构的改善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这类研究大多从总体上来验证这种影响,即fdi对东道国出口的直接影响。

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外资企业本身所带来的,而关于fdi对东道国出口的间接影响,则要涉及到溢出问题。

那么fdi是否会影响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出口行为呢?事实上,这就是近年来受到许多学者关注的课题,即”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内资企业出口的溢出效应”,称为fdi 出口溢出效应,这一概念最早由aitken,hanson,harrison(1997)提出,是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东道国的投资经营活动会通过各种途径带动或影响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出口行为(出口决策和出口强度)。

它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之一,其实证研究也仅十多年时间而已,相对来说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

因此本文试图从时间脉络上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和归纳。

一、 fdi出口溢出效应的”萌芽期”fdi出口溢出效应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者是aitken et al.(1997)。

然而,rhee,belot(1990)提出的”出口催化剂”被认为是”fdi东道国出口溢出”这一命题的雏形。

johansson,nilsson(1997)验证了epzs(即出口加工区)所吸引的外国企业子公司通过向东道国当地企业传递与国际市场上生产、销售和分销产品的相关信息,使得东道国本土企业开始涉足出口,这说明johansson和nilsson的研究证实了外资企业对马来西亚存在显著的”出口催化剂”作用。

关于fdi出口溢出效应的由来,国内学者赵伟,陈文芝(2008)则认为研究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异质性问题,即成千上万的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以及扩张出口贸易业务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也算是fdi 出口溢出效应的来源之一。

FDI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FDI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FDI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化这一大背景的加深,中国作为碳排放的大国,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中国是碳排放大国,也是出口大国,为了理清中国货物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本文由三大假说入手,再分析三大假说对于世界经济影响的同时,分析中国制造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受到的影响。

进而将假说范围由世界缩小至中国。

因此建议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并紧紧抓住低碳经济这一机遇,使我国的经济迅速并且健康的发展。

标签:国际直接投资;碳排放;“三大假说”;低碳经济一、”污染天堂”假说在我国初现近些年来随着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上升,国内加工贸易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1981年,加工贸易额只有24.8亿美元,而截至2008,此数据上升到10535.8亿美元,即使是在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较深的2009年度,加工贸易总额还是达到了9093.2亿美元。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加工贸易总额在2010年前9个月份就已经达到了8376.2亿美元。

据商务部统计,在2002年-2010年间,加工贸易占当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50%左右。

而加工贸易中诸如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加工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的发生,特别是是随着WTO的加入所引发的国外对国内的巨大需求以及政府的相关经济政策的刺激,这一状况进一步恶化。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躲避其本土对于高耗能类加工生产的相关政策,在我国大肆采购此类产品,使得我国国内例如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快速的扩张,而由此导致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相关的产业所占比重不断的下降,至2009年仅11.02%,这一状况导致了我国碳排放持续升高,相关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由以上状况不难发现FDI在我国的进驻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FDI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我过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FDI的在华的发展促进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的经济。

贸易开放、FDI与中国制造业出口

贸易开放、FDI与中国制造业出口

贸易开放、FDI与中国制造业出口作者:耿晔强来源:《江汉论坛》2015年第06期摘要: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商品贸易出口规模逐年扩大。

2013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为22094亿美元,是1978年的225.4倍,年均增长为16.7%;同时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3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9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也逐步上升。

出口贸易结构的升级主要是制造业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因此,中国制造业出口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与FDI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出口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回归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对东部、中部地区的高技术制成品出口有正向作用,而FDI 只对东部地区的高技术制成品出口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贸易开放;FDI;制造业出口:高技术制成品;区域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5)06-0012-07一、引言在一国的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导致制造业出口不断增加的因素是什么?很多学者从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的视角寻求解释:Lall (1985)较早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愿意吸引跨国公司到本国投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市场竞争、人员之间的流动与生产的示范效应,通过跨国公司产业链前后向联系提高本国工业技术水平,加速工业化进程。

Caves认为FDI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技术转移最有吸引力的途径,它比国际贸易、国际合作以及国际间技术援助与技术转移等方式得到更加重要的技术,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产业升级和出口。

Chandrama Goswami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FDI和制造业出口,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即FDI导致制造业出口的增长,并且以制造业出口为主导的国家经济增长会进一步鼓励FDI的流入。

Khalid Sekkat (2012)通过对1985-2009年Il个中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的实证研究,发现FDI是影响制造业出口的最为显著因素,这反映出FDI促进一国的开放程度,最终使得制造业出口进一步发展。

解析国际贸易和FDI的技术溢出经济论文

解析国际贸易和FDI的技术溢出经济论文

解析国际贸易和FDI的技术溢出经济论文解析国际贸易和FDI的技术溢出经济论文1978年以来,我国在引进外资上获得了显着成就,对我国经济的开展起着宏大推动作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尤为显着,已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吸收和引进外资不仅可以带动我国的经济开展,而且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形式。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引进与利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

劳务输出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

人口迁移及信息交流都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传导渠道我国都可以对此加以吸收、转化、为我所用,来进步我国的技术水准。

一、分析^p 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1.TFP的影响因素TFP是指全要素消费率,所谓全要素消费率是指消费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它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消费率指标。

TFP已经提出就引起了广阔学者和经济学家的注意,进而投入深化研究。

TFP主要来自于消费创新、技术进步组织创新及专业化等。

而对于TFP能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第一,R-D活动所带来的新知识、新产品以及新工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丹麦天文学家罗默曾主张,是R-D活动所带来的资本设备的多样化对技术进步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

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二,产业构造的调整。

产业结之所以需要调整,其原因在于消费要素的流动,当消费要素从低消费率局部流向高消费部门时,势必会进步资配置的效率,进而为消费力的进步和社会福利的增加带来动力。

2.对外贸易的因素提升一个国家TFD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国际技术的扩散与外溢。

它指的是该技术国能从他国从事的研发活动中获取利益,国际技术外溢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对外贸易。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对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研究上,重点放在了进口贸易对我国TFP影响的研究上。

在目前世界开放经济气氛中,进口贸易不仅可以购置到高品质的国外最终的成品商文秘站:品,而且可以购置半成品及产品零件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产品的使用,而且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从而节约我国资,降低消费本钱,进步消费技术含量。

oecd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

oecd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

oecd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如下:1. 输入(Input)- 输入总量(Total inputs)- 直接输入(Direct inputs)- 间接输入(Indirect inputs)- 非市场生产输入(Non-market production inputs)2. 产出(Output)- 产出总量(Total outputs)- 直接产出(Direct outputs)- 间接产出(Indirect outputs)- 非市场生产产出(Non-market production outputs)3. 中间消费(Intermediate consumption)- 中间消费总量(Total intermediate consumption)- 中间消费对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Contribution of intermediate consumption to fi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4. 最终消费(Final consumption)- 最终消费总量(Total final consumption)- 私人最终消费(Household final consumption)- 政府最终消费(Government final consumption)5. 净输出(Net exports)- 净出口总量(Total net exports)- 净货物出口(Net goods exports)- 净服务出口(Net services exports)6.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增加值(Value added)- 经济活动增加值(Value added by economic activity)- 种植业增加值(Value added by agriculture)- 工业增加值(Value added by industry)- 服务业增加值(Value added by services)- 增加值占比(Share of value added)7. 就业(Employment)- 总就业(Total employment)- 直接就业(Direct employment)- 间接就业(Indirect employment)- 就业占比(Share of employment)以上是一些常见的OECD投入产出表中的术语,在具体的投入产出表中还可能会有一些特定的术语或指标。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和传导机制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和传导机制

投稿领域:国际经济学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和传导机制方友林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摘要:本文检验了FDI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传导机制。

本文中我们用一种创新的Toda and Yamamoto因果检验方法来检验了FDI、出口、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FDI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但FDI并没有通过出口和生产率渠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由于FDI对我国国内投资的影响为中性,因此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本章的检验又发现FDI并没有通过出口和生产率渠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因此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应该是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其它因素来实现的,即广义上的政治经济因素,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增长因果关系传导机制FDI and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causality and mechanismFang youlinCenter for transnationals’ studies of Nankai UniversityAbstract: This paper has taken an innovative econometric methodology to explore the causality and mechanism of FDI on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 show FDI cause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but FDI does not cause export and labor productivity of China significantly. This indicates FDI enhance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through other broad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factor other than export and labor productivity.Key words: FDI economic growth causality mechanism投稿领域:国际经济学第一节引言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FDI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见Caves,1982;Helleiner,1989;Dutt,1998)。

OECD国家FDI保护政策形成机制的政治经济学因素

OECD国家FDI保护政策形成机制的政治经济学因素

OECD国家FDI保护政策形成机制的政治经济学因素一、引言当今全球 FDI 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中国等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已经成为重要来源国, OECD 等传统 FDI 流出大国的地位在下降。

与此同时,不断积累的 FDI限制措施及其持续上升的趋势,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投资保护主义的风险。

美国等OECD 国家纷纷以保护“国家利益”、“基本安全利益”为由,对外国投资者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查与监管措施,从而在国家层面上阻止 FDI 的进入。

投资保护主义,尤其是那些在执行现有法律或规定过程中的“隐性”投资保护,已对全球 FDI 构成威胁。

要清晰揭示各国投资保护政策存在性与差异性的形成机理,需要跳出传统贸易与投资理论的窠臼,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找到新的理论线索。

鉴此,本文试图以 OECD 国家为对象,阐释 FDI 保护政策形成机制的政治经济学因素,并进行经验分析。

按照 Sauvant (2009)的界定,投资保护主义存在于两种情形:其一是针对内向型FDI (即 IFDI),东道国政府当局采取的预防或阻止国外直接投资者进入本国投资、逗留的新措施;其二是针对外向型 FDI (即 OFDI),投资国政府当局要求本国企业将国外资产和业务转移到本国或阻止某种类型的对外投资的相关措施。

本文研究主要针对前者,即各国针对 IFDI 的限制与阻碍政策。

综观已有文献,它们主要是从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形成机制、保护水平测度等方面,阐释投资保护问题,且大多属于传统贸易与投资理论框架下的研究。

投资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各异,卢进勇和李锋(2012)分别从宏观(国家)、中观(产业)及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对国际投资保护主义做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并梳理总结出其主要特点,即冠冕堂皇且立法正名、概念模糊且主观性大、泛政治化、显性手段不断加强、隐性手段不断涌现。

多种形式的投资保护形成了 FDI 市场进入壁垒。

杨大楷等(2002)在分析了跨国投资壁垒与国内市场壁垒差别的基础上,从市场要素、企业行为、政府行为方面入手,研究了 FDI 进入壁垒的成因。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2004 年世界经济仍然波涛汹涌。

中国经济突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尽管中国经济的实力正在不断提升、全球经济增量中中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客观地讲,中国经济远未强大和成熟到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

对中国经济兴趣的升温,说明中国正在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一个可能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的巨大漩涡。

如果我们不能平安地驶出这片百慕大三角州,甚至有可能会触礁沉船。

世界经济中脆弱的三角关系这个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的巨大漩涡就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

美国日益积累的经常项目逆差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地步。

2004年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将超过6000亿美元,已经占到GDP的%,超过了全球GDP的1%。

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吸收了全球所有贸易盈余国家近2/3的经常账户盈余(Summers,2004)。

美国经济学家杜利和克鲁兹指出,世界经济已经分裂为三个板块:美国是中心地区,亚洲是贸易账户区,欧洲、加拿大和拉美是资本账户区。

贸易账户区向美国出口,并靠出口带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贸易账户区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

资本账户区是传统上的资本输出区,以私人投资为主导的资本不断流向美国。

他们的分析将世界经济格局简化为美国、东亚和欧洲三个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三个区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各有鲜明的角色定位。

但是,由于美元贬值和美元资产收益率下降,从资本账户区域流向美国的私人资本开始放缓,于是,我们可以将观察世界经济的角度进一步集中在美国和东亚这两个主要区域之间的关系:日益积累的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和日益积累的东亚外汇储备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对矛盾。

2000 年东亚地区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到2004年更是达到了将近2万亿美元的规模,约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一半。

这期间东亚地区积累的外汇储备相当于美国在同期积累的贸易逆差的2/3。

在私人资本流入减缓的情况下,东亚各经济体中央银行动用其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库券,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提供了融资,缓解了美元贬值趋势,有助于美国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

FDI对促进中国出口

FDI对促进中国出口

FDI对促进中国出口、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废弃物进口也解决了一些地区和行业的能源和原材料短缺问题。

但如果我们将环境容量作为资源要素,将环境资源禀赋纳入H-O模型,发现现实中的跨国污染转移已影响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伴随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跨国污染转移形式已由直接进入转为渗透进入,渗透特征由“北南单向渗透”发展到与“东西单向渗透”并存,由传统制造业的伴随性渗透发展到高新技术行业的隐蔽滞后性渗透等,但目前学者还没有对此进行研究并给出理论解释,因而也就忽略了要素跨国流动引致渗透污染的比较利益扭曲问题。

鉴于此,本文立足跨国污染转移现状,从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时空演变出发,沿着贸易和投资两条主线展开对渗透特征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而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形成机理主要是信息障碍,因此化解信息障碍的制度安排是治理跨国污染转移的关键,通过矫正信息扭曲进而矫正利益扭曲,达到对外开放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可归结为伴随性、隐蔽滞后性和产业链污染三大特征:一是伴随性渗透特征。

跨国污染转移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在全球分布的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北南单向渗透”特征,在中国国内同时具有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东西单向渗透”特征。

废弃物进口对中国的“伴随性”渗透污染主要表现在禁止进口的有害废弃物以自动类或限制类固体废物进口名义夹带、欺骗或走私引致的渗透污染。

伴随外资准入制度和技术引进的渗透污染主要表现在污染密集型行业和外资垄断行业,部分高新技术行业也具有伴随性渗透特征。

二是隐蔽滞后性渗透特征。

通过瞒报、夹带等手段以可资源化废弃物名义走私有害废弃物,以及大部分可资源化废物在堆放、再加工、消费等过程产生隐蔽滞后性渗透污染。

由于高新技术特征掩盖了一些环保方面的隐患,因此FDI 进入高新技术行业引致的隐蔽滞后性渗透污染更严重,其危害难以计量甚至不可逆。

三是产业链渗透特征。

不仅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环节,而且高新技术行业,特别是IT产品制造的层层外包致使“产业链渗透污染”包括IT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到最后的报废。

OECD-2018年全球外资限制指数(英文)-2019.9-12页

OECD-2018年全球外资限制指数(英文)-2019.9-12页
for a given level of restrictiveness the effect of FDI liberalisation on FDI
inflows
FDI Restrictiveness Index, 2018
OECD FDI Regulatory Restrictiveness, 2018 (open=0; closed=1)
OECD FDI Regulatory Restrictiveness Index
A tool for benchmarking countries, measuring reform and assessing its impact
FDI Index: What does it measure?
0.05 0.1 1.0 - 0.1 0.05 0.05 - 0.01 0.05 0.1
0.025
How can the FDI Index be used?
To measure: relative FDI restrictiveness of each country changes in restrictiveness over time a country’s performance in attracting FDI
USD100mn or if corresponding to > 50% of total Notification (pre or post)
0.2 0.1 0.025
III. Restrictions on foreign key personnel/directors Foreign key personnel not permitted Economic needs test for employing foreign key Nationality requirements for board of directors Majority must be nationals At least one must be nation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