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2、《清贫》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清贫》,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清贫,体会清贫的价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的生活和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清贫》的主题,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体会清贫带来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2.难点:运用归纳法和对比法分析清贫对人的影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课件:包括文中的重点内容和示例分析3.活动:讨论小组活动、朗读表演等4.评价办法:口头表现、书面作业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或图片引出清贫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对话和探讨。
2. 学习篇1.讲解《清贫》的背景和主旨,让学生读懂文章。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清贫对人的影响。
3. 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就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2.朗读表演: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情感。
3.写作练习:就清贫的价值观点写一篇小作文。
五、示范课在示范课中,教师通过展示文中例句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清贫的内涵。
六、扩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类似题材的文章,进一步拓展对清贫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七、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强调清贫对人生的启示和影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珍惜拥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清贫的含义,明白清贫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塑造他们的正面人生价值观。
第12课 清贫(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12课清贫(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清贫”的概念和意义。
2.读懂课文,理解主题和情感。
3.通过朗读和课堂表演,提升语言表达和自信心。
4.通过课堂讨论和铺陈,发掘学生自身的富足和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理解主题和情感。
2.通过朗读和课堂表演,提升语言表达和自信心。
3.通过课堂讨论和铺陈,发掘学生自身的富足和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1.通过课堂讨论和铺陈,发掘学生自身的富足和感恩之心。
2.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清贫”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时间(10分钟)1.自由谈话:谈谈你自己最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让你感到感恩的?2.老师问答:你有没有听说过“清贫”这个词?清贫的意义是什么?二、知识点讲授(10分钟)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清贫》。
2.请学生独立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它想要告诉我们什么?3.讲解“清贫”的概念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实践(20分钟)1.朗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感受课文意境。
2.运用情感化表演方式,学生角色扮演,表达对清贫的认识与感受。
3.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关于人类贫穷和富足的问题,并进行课堂讨论和铺陈。
四、巩固和练习(20分钟)1.看图识词:选用图片让学生猜测图中人物的内心想法,并运用语言来表达。
2.填空练习:根据课文中的信息填选合适的词,来验证学生对清贫的理解深度。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答问题:学会了什么?对本节课的认识与体会有哪些?2.作业布置:请在家里写一篇文章,写写你生活中对富足和清贫的认识和感受。
【板书设计】第12课清贫清贫的意义语文五年级下册。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清贫》是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贫穷但善良的家庭,父母清贫但教育子女有方,最终子女们得以成长为国家建设有用之才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勤奋、节俭等美德,并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但他们在理解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子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孝道、勤奋等传统美德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践行和体会。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懂得孝道、勤奋、节俭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学习与理解,以及对课文大意的把握。
2.难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孝道、勤奋等美德的实际践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感。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例教学法:通过讲述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孝道、勤奋等美德。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2.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引导。
3.作业本:准备相应的作业本,以便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引出本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内容简介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第12课,题目为《清贫》。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清贫与富贵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引导学生反思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1.2 教学目标1.认识与理解故事中清贫和富贵的含义。
2.提升学生对于正直、善良等美德的认知。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3 学情分析本课是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学生对于文字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锻炼。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2.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部分: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背诵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部分:导入新课1.热身活动:学生对清贫和富贵做简单定义。
2.介绍本课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阅读故事,导读重点内容。
2.分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3.分角色朗读故事剧情,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4.分析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第四部分:课堂互动1.学生就故事中的事件或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2.小组合作,设计情景剧表演,展示理解与表达能力。
第五部分:课堂总结1.整合课堂讨论内容,回顾故事主题。
2.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启示,展示个人领悟。
2.2 教学手段和技巧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3.教师引导问题式探讨,促进学生思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反思与调整3.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清贫》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美德与情感表达能力。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仍需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加强学生对于故事主题的理解与领悟。
3.2 教学调整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故事情节,提升学生情感共鸣的效果;同时,结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遭遇,通过描绘清贫的生活环境和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清贫中的美好品质。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没有经历过清贫,因此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和情感可能缺乏共鸣。
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美好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体验课文。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课堂朗读和模仿。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用于情境营造。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边读边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和语气。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3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清贫”是一种品质,希望学生在品德、态度等方面受到启迪。
2.培养学生一颗感恩之心,懂得珍惜现有的一切。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感情表达,学习反思“清贫”的内涵。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难点,如“饭常两茶,人应二毿”。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备好教案、课件,准备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读课文,认真听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一堂课内容,并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清贫”。
二、学习
1.听课文《清贫》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清贫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要将清贫排在人生大事之首?
4.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和生僻字词。
三、拓展
1.鼓励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故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
2.学生展示“清贫”主题作业,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巩固
1.小组合作,总结本堂课学到的知识点。
2.教师布置作业:重新书写一遍课文,体会清贫的内涵。
五、课后反思
1.教师自我反思:本课教学中哪些环节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2.学生学习反思:学生对课文理解有哪些疑问,需要教师多加解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清贫”的内涵,培养起感恩之情,懂得珍惜各自所拥有的一切。
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 (5)
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5)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清贫》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掌握课文中生僻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感悟人生真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审视“清贫”生活的正面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情感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贫穷并非绝对消极,引导学生对贫困人群的尊重与同情。
2.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懂得珍惜自身所拥有的一切。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清贫》的主题和寓意。
2.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及意义。
教学难点1.对清贫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2.帮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贫困背后的奋斗和顽强。
三、教学准备1.课文《清贫》的复印件。
2.课堂黑板、彩色粉笔。
3.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贫穷”一词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清贫》,并与学生讨论贫穷的含义及对贫困人群的态度。
二、学习内容1.学生阅读课文《清贫》,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
三、教学重点1.通过教师讲解,理解课文中生僻词汇的意义。
2.讨论导读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四、拓展延伸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贫穷与富贵的价值观。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理解。
2.记述身边的一个贫困的故事,并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主题词:清贫•生词:第一声、苦中作乐•寓意:生活质量与精神境界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观察到学生对贫穷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学生对贫穷的印象较为负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穷,并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品格。
以上是关于年级下册语文《清贫》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领悟这篇经典的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12.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清贫的书生因为生活窘迫,被迫卖掉了自己的朱文公《钗》。
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清贫与富贵之间的差异,以及穷人生活的不易。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能够表达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3.能够写出对清贫和富贵的感悟;4.能够体会书生的感受,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表达自己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
难点: 1. 能够体会书生的感受,换位思考; 2. 能够用文字表达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清贫》的标题,让学生谈谈对清贫这个词的理解,引出课文主题。
2.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清贫》,并在课后进行简短的小组讨论,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 课文赏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讨论清贫和富贵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不同境遇。
2. 读后感悟(15分钟)要求学生就清贫和富贵的话题展开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悟和观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1. 朗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写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文章或小故事,表达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文笔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清贫》这篇课文既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又能引发学生对清贫和富贵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珍惜现在的生活。
希望学生通过这堂课可以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同时也学会同情善待他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课文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展示了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如勤劳、节约、乐观等,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贫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面对具体案例时,可能对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缺乏深入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课文中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内容的感悟,特别是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
3.换位思考,体会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贫困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贫困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贫困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贫困意味着什么?贫困生活中是否只有艰辛和痛苦?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语音语调。
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文中的角色。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清贫》这篇课文的大意,把握其中的主要内容。
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汇,并能正确使用。
3.掌握本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如描写人物、环境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反思贫困和富裕的含义。
情感目标1.通过《清贫》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与富裕,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清贫》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中心思想等。
2.多角度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例如老头、小男孩等。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寓意和人物内心变化。
2.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贫困与富裕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清贫》这篇课文的主题有所了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清贫》这篇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课文分析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清贫》这篇课文,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形象。
4. 语言运用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修改或补充,练习语言运用的能力。
5. 课后讨论让学生就文中的贫困与富裕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要传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贫困与富裕的含义,并通过《清贫》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帮助他们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思想。
•掌握简单的表达方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的感悟和想象力,体验人物内心世界。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主题思想。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心理活动,做到感同身受。
二、教学准备•课件、黑板、教学素材•教案、课堂作业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导入1.让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帮助他们找到本节课的衔接点。
2.引导学生回忆“清贫”两个字的意义。
第二节新课讲解1.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及生词释义。
3.和学生一起探究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讨论。
2.指导学生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做出精彩展示。
第四节课文解析1.引导学生剖析课文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人物对话,探究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变化。
第五节课文感悟1.让学生通过课文,思考生活中的真善美。
2.引导学生表达对“清贫”主题的看法和感悟。
四、课堂作业1.以“清贫”主题为线索,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自己身边的故事。
2.阅读课外相关材料,选择一段文字进行朗读或背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清贫”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培养他们对待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渐开阔,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清贫》这篇课文,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方志敏在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时,坚定信念,保持清贫的故事。
课文通过方志敏的事迹,教育学生要学习他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文中一些词语和背景知识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革命先驱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志敏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难点:理解方志敏的坚定信念和清贫精神,以及课文中的相关背景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发音。
2.相关背景资料:教师准备关于方志敏的事迹和革命历程的资料,用于教学中的讲解和拓展。
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方志敏的事迹和革命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方志敏的精神。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跟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语音语调和重音,纠正发音。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纠正和指导。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2、清贫》
课题
12.《清贫》
执教教师
学生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重难点预测
重点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任务1:讨论: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任务2:文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描写方志敏?找出相应的句子勾画出来。
任务3:总结一下,课文表现了方志敏同志的什么优秀品质。
重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感受团体力量的强大。学会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要点点拨:
讨论:方志敏的这种优秀品质只是战争年代需要吗?为什么?
难点
学习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学习流程
学法指导
一、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任务1:会读会写“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任务2:查字典,找出“清贫”的意思。
任务3:读通课文,能口头复述课文
在个人自主学习中完成,不会的要记录下来。
二、合作释疑、互助研讨(对学、群学)
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来审视课文内容,思考生活中的语文智慧。
四、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1.基础知识练习:
我会写的字:
2.拓展提升练习:
我最喜欢的描写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导学案第1篇】清贫(1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齿冷”。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信仰。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难点: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1.谈话导题:方志敏就像凌寒不倒、傲然挺立的竹子,是一个真正昂首挺立的共产党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清贫)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生活清寒贫苦)2.交流激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方志敏的“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1.初读,解决字词。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朴素清贫筹集奢侈激怒威吓裤裆企望彼此齿冷矜持不苟舍己为公(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朴素:(生活)节约,不奢侈。
奢侈: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激怒:刺激使发怒。
威吓:用威势来吓唬。
猜疑: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
舍己为公:为了祖国或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矜持不苟: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矜持,保持庄严的态度;不苟,不草率。
2.读懂文意。
(1)在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2、《清贫》导学案12、《清贫》导学案
12*、《清贫》导学单
写景作文评语
1、笔下的春天丰富而又美丽:红的花,绿的草,青的山,蓝的天……
2、抓住了“”的特点,十分准确;“”,给人的感觉“”。
3、描绘景物时,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了内心的感受。
比如,发现第一棵小草萌芽时的惊喜,看见在自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时的兴奋,闻到桃花吐蕊的清香时发出的赞叹,听到老师宣布春游活动时的快乐……这些都是内心的感受。
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乃至联想,都会使习作更生动,更真实,也会令他人感动。
4、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关于春天的美好的东西写到习作里去,使习作和春天一样生动而美好!
5、放风筝是孩子们最爱的活动,其中的乐趣不言而喻,通过细致的描写,把天上风筝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腾飞场面展现出来了。
6、读着你的习作,让我们看到一颗多么可爱多么晶莹无暇的童心呀。
7、抓住春天的草、树、花等不同的特点,按照“”的顺序,刻画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反映出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
8、传神地写出了“”快乐游玩的情景,语言生动,描写具体,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了“”的美。
9、“”;再加上微风、杨柳、花香,笔下的春天就像一首诗,好美!
10、对“”和“”的描写很有特色,颇带童趣,令人耳目一新,“”这句古诗引用也很恰当,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1、春天的“”真美,抓住了“”写,写出了“”的特点,也写出了“”的特点,虽然这些景物我们都见过,但透过你的细心观察,我们却有全新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导学案设计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搜集方志敏烈士的相关资料。(教师)
2.准备方志敏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揭题质疑,交流资料(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
2.组织学生介绍作者。
3.引导学生质疑: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1月被俘入狱,《清贫》就是他在囚室里所写的。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1.展开识字学词活动:
(1)小组内合作,交流疑难字词,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2.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或进行概括。
3.明确方志敏是一个朴素、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人。
1.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生字词问题,将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训练学生在阅读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用时:18分钟)
(1)组织学生谈感受。
(2)对比感悟人物形象。
句段二: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1)这个句段说明了什么?
(话内容及描写兵士情绪变化的内容,组织学生谈体会。
(2)在对比中感悟人物的品质,并深入理解甘于清贫其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的道理。
句段二:
(1)用国方兵士的“满肚子热望”反衬方志敏的清廉。
a.“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动作描写体现了国方兵士贪婪丑恶的嘴脸。
b.紧抓“一个铜板都没有”体会方志敏清贫廉正的高尚情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导学案第【1】篇〗清贫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分色朗读、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朗读、讨论品味。
教学用具:1.挂图2.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解题(此处可以让学生讲,可以留“尾巴”到后面解决)2.课前我们都做了预习,那同学们谁来说下你找的资料里有关方志敏{“清贫”}的故事。
3.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可以分成三段,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可以让学生简要复述一下,特别是“趣事”一段)二、朗读“对话”,加深理解。
1.自由读2.分角色朗读。
3.指导:哪些词语为不可忽视的重音?各句该采用怎样的语调?4.全班分角色朗读,体会兵士和方志敏不同的兵士:凶恶、吓唬、贪婪、偏执。
方志敏:对敌人的轻蔑、耻笑、从容自若。
三、.布置作业:准备分组演课本剧(4——5人一组,分工:剧本/三个角色/旁白)[教师可作适当指导]第二课时一、品析文章1.找同学概括文章主要事件。
方志敏在狱中回忆自己曾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刮而无所得的故事。
2.这件事在方志敏看来是一件趣事,趣在国民党士兵的言行和心态变化上。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默读文章“趣事”这一部分。
(1)圈划出国方士兵心态的变化的词语。
(2)圈划出国方士兵搜身时的一系列动词。
(3)从他们这些心态变化与言行中,你认为国民党士兵怎么样?(板书)3.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1)教师进行朗读指导(2)学生分角色朗读4.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老师的范读、同学的默读、分角色朗读,我相信同学们对方志敏有了一个全面地认识,那们谁能说说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身为高官,身上却连一个铜子都没有,足见方志敏为官正直清廉;身陷牢房,却能笑谈趣事,可见方志敏乐观坦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故事《清贫》的情节和主题;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扁担、笑眯眯、入迷等;3.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让学生感受到清贫生活的艰辛;2.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的生活和资源,培养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运用所学词汇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清贫》课文;2.多媒体设备;3.打印好的生字词卡片;4.准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故事《清贫》的主题;•让学生讨论贫穷和富有的定义,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学习课文(20分钟)•听读课文《清贫》,让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组讨论:请学生就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学习生字词(15分钟)•教师呈现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组织生字词游戏,巩固学习成果。
4. 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让学生感受贫穷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贫困人群的困境,并讨论如何给予帮助。
5. 总结提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和提醒,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清贫》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现有的生活,懂得感恩和帮助他人。
(以上内容为教案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做适当调整)。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清贫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清贫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了解方志敏清贫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历史环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了解清贫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了解方志敏的生活态度和品质。
4. 课文讨论:讨论课文中涉及到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了解方志敏的生活态度和品质。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深入分析方志敏的生活态度和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方志敏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出本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了解方志敏的生活态度和品质。
5. 课文讨论:讨论课文中涉及到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7.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清贫方志敏的生活态度安贫乐道勤俭节约方志敏的品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加强语感。
2. 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方志敏的小作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被误会为偷窃的经历。
通过这次经历,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正义和清白的追求。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大意。
但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可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社会黑暗面可能了解不多,需要老师通过课文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正义和清白的追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黑暗面和作者的追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2.讨论法:老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案例分析法:老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清贫》的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教学展示和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课文作者和课题的预习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清贫”,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适时停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搜集与贫穷有关的词语。
2、搜集与贫穷有关的诗句。
12*、《清贫》导学单
裆()企()彼()褂()坞()
五、课文第2—8自然段,用哪个小标题概括最合适()
A.智骗国军B.守住家财C.一件趣事D.一点积蓄
重点
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先总写自己的生活很,在详细叙述自己被俘时只提出
的事例,接着补充说明,最后用一句话揭示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法宝。
A.表和水笔B.清贫C.朴素D.家里的“传世宝”
助读资料
狱中的方志敏:在被关押的六个多月里,方志敏多次拒绝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坦言:“朝三暮四,没有气节的人,我是不能做的······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党的事业。他利用敌人要他写“供词”的纸和笔,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十余年斗争的经验》等十余篇著作。他希望把“十余年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这次失败的血的教训”贡献于党。他把生命的最后一刻,化作情与血的文字献给了党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方志敏:方志敏(1899—1935),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惠生,江西上饶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创造者。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同年8月6日,被秘密杀害于南昌,时年36岁。作品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2009年方志敏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走进
课题
读了课文题目“清贫”后,我猜想:
课前预习
一、把课文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记常识。
方志敏,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不幸被俘后,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等作品。
3、给下了黄横线的字注音坞()
四、给下列生字组词。
筹()矜()俘()龄()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