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编辑出版专业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高校学报编辑出版质量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共进

高校学报编辑出版质量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共进

学者 的关注 。 比如《 嘉应学 院学报》 利用 梅州 是客家
人 的聚居 区 , 具有 丰富 的人文 历史 资料 , 又有一 批
家重点学科的评选标准严格. 如果某所高校的某个
二级 学科成为 国家重点 学科后科 学研究 水平下 滑 。
研究 客家学 的海 内外专家 、学者得 天独厚 的优势 ,
摘要: 学报 的发展 以学科 建设 为基 础 , 并在此平 台上提 高 学报 编辑 出版质 量 , 为教 学和 科研服 务 。学报 则为 学科 建设提 供 了学术交流 的载体 。 学报质量 与学科建设是 一种互动 关 系, 二者应相 互
促进 , 同提 高。 共
关键 词 : 高校 学报 质量 ; 学科 建设 ; 动 ; 互 控制 中图分类号 : 275 G 3. 文献标 识码 : A
高校充分利 用 自己独 特的地缘 优势 , 办出 了 自己的
特色 。 学报 的特 色栏 目是对学术 质量提升 的最好途
科。【 l 】 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覆盖了全部有博士学位
授予权 的二 级学科 。 有该二 级学科 实力较 强的高 所 校都会参评 。 如果某 校 申报 的某 个二级学科 成为 国 家重点学科 . 即表示 中国教育部 门认定 该校在该 二
径 ,它对某一 特色学科 专业进行 全方位 的探讨 , 促
进 特色专业 学科 领域 的建 设和发展 , 甚至 填补某一
专业 领域研究 的空 白 。 而使学报 成为在某 一专业 从
学科 领域的研究 中心 , 因此 引起 了不少知 名专家 并
级学科 的科学 研究 实力达到 国 内顶尖水 平 。 由于 国

②特 色学 科建设 是 地方 高校 学 报创 品牌 的前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现状析要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现状析要

第27卷第6期湖南城市学院学报V ol.27No.62006年11月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Nov.2006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现状析要周国清(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系,长沙410081)摘要:编辑出版学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奠定了学科地位,形成了教育共识;课程日益成熟,体系基本形成;教育规模初具形态,特色形成;教材建设成就突出,但有待进一步加强;培养目标明确,但应进一步契合出版人才市场需求。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教育;现状;共识;课程体系;教育规模;教材建设;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 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942(2006)06–0073–06编辑出版学专业是研究国内外出版业运行规律并指导出版实践发展、为出版业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积极适应新闻出版业飞速发展和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放眼相对宽广的编辑出版理论范畴,大都本着“大出版”观,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注重专业的定位与规划,各自依托自身深厚的办学背景和坚实的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到目前已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和规律,成为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形成了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共识这种共识得从专业定位讲起。

人类编辑出版活动历史悠久,我国编辑活动更是源远流长,从业人员众多,在中国文化积累与传播、建设与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创,在民族危难的历史关头,一批富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实干精神的编辑出版家,为民族的振兴与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出版业飞速发展,据统计,直接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才接近550万,连带产业、发行摊点人员等加起来有1300多万。

出版学的学科属性及其课程体系--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调查报告之一

出版学的学科属性及其课程体系--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调查报告之一

文 学大 类 下 的独 立 学科 的属 性 。 1998 年 由教育
部颁 布 的 《 通 高等 学 校 本 科 专 业 目录》 普 中将 编 辑 出版 学 列 为 三 级 学科 , 新 闻学 、 播 电视 新 与 广 闻学 和 广 告 学 一 起 归在 新 闻传 播 学 类 下 ,这 是 对 当 时 编 辑 出版 学 学 科 发 展 水 平 的一 种 界 定 。 就 我 们 的调 查而 言 , 辑 出版 学 经 过 20 多年 的 编 发 展 ,已经 形 成 了独 立 的与 新 闻传 播 学 的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的 17 个 知 识 模 块 中 排 在 第 8 位 ,
32
的研 究对 象 ,有 自己独 特 的 知 识 体 系 和 知 识 构 成 , 完 善 的课 程 体 系 , 培 养 目标 明确 的专 业 有 有 方 向, 20 多年 的高 等专 业 教育 , 一大 批 专 门 有 有 人 才 从 事 教 学 和 科 学研 究 ,有 足 够 的高等 教 育 规 模 和 科 学研 究 成 果 。它 虽 然 形 成 较 晚 , 发 但

把 新 闻传 播 学 作 为编 辑 出版 学 的上 一 级 学 科 是 没 有 道 理 的 ,不 能 因 为 它们 的研 究对 象 都 涉 及 到 媒 体 , 把 它们 并 入 同一类 — 而 正如 不 能 够 把 纸 张 制 造 并 入 新 闻学 下 一 样 。要 尊 重 编 辑 出版 学 独 立 学 科 的属 性 ,鼓 励 它 作 为 独 立 学 科 的发 展 , 为人 类 创 造 新 的知 识 。
设 的现 状 。
次 于 美 学 、 语 言 文 学 、 算 机 与 网络 技 术 等 学 汉 计
科 。 们 既然 不 能把编 辑 出版 学 归在 美 学或 计 我

对中国编辑出版教育的思考

对中国编辑出版教育的思考
对 中国编辑 出版教 育 的思考
郝 彬 彬
( 南京大 学信息 管理学 院 , 南京 , 2 1 0 0 9 3 )
【 摘 要】 经过 多年的 学科 建设 , 编辑 出版专 业 已经 趋 向成 熟 , 但 与一些 传统 学科 相 比 , 它仍 然存在 很多 问题 。 我们 应该 从编辑 出版 学科 自身 的立足 点着手 ,思考 如何 从理论 建设 、案例 教学 、通识教 育三 个方 面加 强对学 生 的培养 。 【 关键 词】 编辑 出版教 育 反思 理 论建设 通识教 育
在的 问题 , 可能也不 同程 度地存 在于其他专 业的教育
中。但 无论如何 ,这十年 问 ,我们从来没有 停止过对 中国编辑出版教 育的反思 。 在那次调查 中 ,关于编辑 出版教育 学生 有两 个反 应 比较 强烈的 问题 :第一 ,学生希望任 课教 师 “ 具有 广博的 学识和深 厚的人文底 蕴”:第二 ,学生希 望任 课 教 师具有 编辑 出版 实践经验 。 这 两个 问题 至今没有 得 到很好 的解决 ,而且也很难 在短期 内得到解决 。本
向性 状况调 查》,结果 显示 ,无论 是学生 还是出版机 构, 对 中国的编辑 出版教育似 乎都 不满 意。在被 调查
编 辑 出版 活动 纳入学 术研 究 的视 野 ,从 编辑 出版 活 动 的 角度来 分析 一些 文化 活动 ,我们 就 会 多一道 智
慧的光束 。 编辑 出版教 育在 目前比较欠缺 宏观 方面的理论 。 如果 编辑 出版 教育 不 能在 宏观理 论 上拓新 ,编辑 出 版 学术界 不能 把编 辑 出版 活动在 影响 人类 历史文 化
an d s t r e n g t h e n t r a i n i n g s t u d e n t s’ a bi l i t y f r 0 m t h ee r a s p e c t s :t h e o et r i c a l b u i l d i n g ,c a s e t e a c h i n g a n d g e n e r a l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19 9 7年 修 订 的 《 予 博 寸 、 士 学 位 和 培 授 :硕
就 目前 我 阂 “ 辑 出 版 学 ” 一 本 科 编 这
专 业 名 称 而 言 . 值 得 商榷 。 编 辑 、 版 、 也 出
图 书发 行 三 者 研 究 成 为 一 体 , 以 直 接 用 可 “ 版学 ” 概括之 。就专业定位而言 , 出 来 有 多 种 方 案 可供 选 择 。 是 在 “ 学 门 类 ” 一 文 下 直 接 设 立 与 “ 闻 传 播 学 ” 行 的 “ 版 新 平 出 学 ” 级 学 科 . 予 本 专 业 文 学 学 士 、 士 一 授 硕 或博 士学位 : 二是 在 “ 理 学 门类 ” 直 接 管 下 设立 与“ 商管 理学”“ 共管理学 ”“ 工 、公 、 图 书馆情 报与档案学 ” 平行 的“ 等 出版 学 ” 一 级 学 科 , 予 本 专 业 管 理 学 学 士 、 士 或 授 硕 博 士 学 位 : 是 将 “ 版 学 ” 位 为 “ 闻 j 出 定 新 传播 学” 的二 级 学 科 , 予 本 专 业 文 学 学 授 士 、 士或博 士学位 ; 硕 四是 将 “ 版 学 ” 出 定 位 为 “ 书 馆 、 报 与档 案 管 理 学 ” 二 级 图 情 的 学 科 , 予 本 专 业 管 理 学 士 、 士 或 博 士 授 硕 学 位 。 是 在 国 家 总 体 学 科 设 置 改 革 方 案 五 中 的交 叉 学 科 门 类 中直 接 设 置 “ 出版 学 ” 学 科 , 据 各 培 养 单 位 培 养 目标 , 予 本 根 授 专 业 学 士 、 士 或 博 士 学 位 。上 述 几 种 方 硕 案 ,前 两 种 对 出版 学 的 成 长 最 为 有 利 , 它 给 了 出 版 学 足 够 的发 展 空 间 , 够 完 全 按 能 照 出 版 业 的 发 展 对 于 人 才 的 需 求 确 立 培

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探析

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探析

3实践环节薄弱 . 目前 ,编 辑出版学专业学生 的就业率 降低 ,就业前 景不
容乐观 。一方 面是用人单位对编辑 出版人才 的大量 需求 ,但 是却找不到合适 的编辑 出版学专业毕业生 ;另一方面是不少 的编辑 出版学专业 毕业 生找不到合适 的工作 ,出版单位在招 聘时更希望直接招聘有 工作 经验 的在职人士 ,或者是有 “ 三 年或五年 以上相关领域 工作 经验 ”的人员 ,这就使编辑 出版 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研 究生被挡 在 了门槛之外 。作为刚毕业 的本科生 ,缺乏实践经验 是其致 命的弱点 。学校在课程 的设 置过程 中,实践环节薄弱 ,致使学生的就业率降低。 ( )改革思路 - 笔者通过对编辑 出版学专业 高等教育 自身的发展情况以 及 出版行 业对 人才需求 的分析 ,在此基础 上提 出了编辑出版 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几点改革思路。
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展望高清电视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藤田要古田厚高清体育节目转播的企划与实施现代电视技术韩胜利高清在大型体育转播中的应用现代电视技术林如何让电视现场转播制作更精彩之高标清信号制作及比与比电视工程蔡志高网络化高清电视节目制作中视频编码格式的选择上接页通过特聘兼职客座的形式吸引他们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
展。
年教育部 《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专业 目录》中将编辑学专业和 图书发行专业进行合 并,统称 编辑 出版学 ,列在一级 学科 新 闻传播学之下 ,标志着我 国编辑 出版学教育走上 了规范发展 的道路 。2 0 年 ,武汉大 学、北京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等具 03 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院校 自己设置 了相 关专 业,开始 以出版 发行学、出版学等专业名录招 收博 士生,构建了编辑 出版学 的本、硕 、博三层培养模式。 近年来 ,我 国编辑 出版学专业 高等 教育 取得 了长足的进 步 ,开设编辑 出版 学专业 及其研究方 向的学校到2 0 年 已经 06 达 到1 0 0 余所 ,遍 布全 国各 地 ,形成 了科学 的编 辑 出版 学专 业 教育体系 ,既有博士、硕士等高级别 的教育 ,也有双学位 和本科生教育。

推动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不断深化——编辑学、出版学学科史研究座谈会综述

推动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不断深化——编辑学、出版学学科史研究座谈会综述

论 和 应 用的研 究。从 更深 一层 意义 上说 ,对 学术 史 的整 理 可以使 我们 对 学科 有更 清醒 的 认识 ,使 我 们 站在更 高的平 台上来 看学科 发展 的未 来 。 ” 中 国美术出版 总社党委 书记 、 副社长汪 家 明先 生 表示 自己很喜 欢这 本 书。他 从一 个 普通读 者 的 角度
范 军 教授 首先 发 言。他 说 ,《 书录》 得 以 出版 ,
台 ,来 审视过 去 3 0多年编 辑学和 出版 学在 史的 方面
走过 的路 ,并 以此 为借 鉴来 思 考如何 看 待编辑 学理
要感 谢 中 国编辑 研 究 资料 中心和 中国编辑 学 会给 予 的大 力支持 。《 书录》是在 2 0 0 8年 同名 《 书录》的基
定是 书 ,还 可以 是某人 的信件 、照片 、获奖证 书等 。 这 些 资料 的收 集会 很 难 ,但 如 果坚 持做 下 去 ,是 非
树 立 了学科 建设 的 自信心 。
会议 同时对 编辑 学、出版 学学科史 研究 方法、路 径 与未 来走 向 展开 了讨 论 ,与 会 代表 各抒 己见 、碰
会 议对华 中师范大 学出版社社长范 军教授编撰 的
《 国出 版文化 史研 究书录 (9 8 2 0 ) ( 中 1 7 - 0 9 》 以下称
《 录》 的学科 史 意义 进行 了讨 论 ,并 以此 为切 人 书 ) 点 ,结合 当前编辑 出版 学发展 的状态 ,探讨 编辑学 、
出版 学学科 史研 究的意 义与 方法 。
价 值 的迷恋 和 对文 化价 值 的迷失 令人 担 忧 ,出 版文
化 不仅 在 实际 工作 中而 且在话 语 中逐 渐消 失 ,范军 和 他的 团 队在对 文化 出版 观 的研 究和 追求 方面 也给 予我 们许 多有益 的启示 。 湖南 师范大 学新闻传播学院周 国清教授 认为 ,任 “ 何 一 门学科 发展 到一 定程 度后 都必 须对 该 学科领 域 进行 学 术反 思 ,学术反 思 实际 上就 是一 部学 术批 评 史 ,而要 做好 学术 批评 史 则需 要对 该 学科领 域 一定 时 期 内的 资料进 行 梳理 、整合 和评 论 。从一 定程 度 上说 ,《 书录》对 今后做 出版文化 史的 学术 研 究打 下 了一个 很好 的基 础 。我们 可 以将这 本书 作 为一 个平

加强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学科地位之管见

加强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学科地位之管见
才 为 主 , 为编 辑 出版 、 闻 传媒 、 书发 行 、 向 新 图 市场 营 销 等
更多相关 相近 行 业培 养 输 送人 才 的 多元 方 向延 伸。 总 之 , 具有相 当的专业素养 及文化 潜质 , 既 又具备 相近 学科 知识底 蕴及相应 的商业意识 , 专 多能 , 应性较 强的人 一 适 才, 当成为编辑 出版 专业教 育的培 养 目标。 应
第 四, 师资建设 要 立足 多渠 道。 师 资是 学科 特 色建
的应有选择 。为此笔者建议 , 才培 养的规 格 类型上 , 在人
要 由传 统的研究 ( 育 ) 教 型和 实用型 兼顾 , 明地 向 实用 鲜
设之“ ”是培 养高素质人才之“ ” 魂 , 本 。作 为以 实用性 、 复 合型人才 为培 养 目标 的高校 编辑 出版 专业教 育的 师 资, 就其总体 而言尚存在 数 量相 对不 足、 名优 师 资有待 充 实 的问题 。师资培 养是 一 项 长期 而艰 巨的 战略 工程 , 当 应 具有 宏观 的 长远 规 划 。 当前 而 言 , 当立足 多渠 道培 就 应 养。一是 自培 。将相 同或相 近专 业优 秀在 籍硕 士生及博 士生列 为专 业 师 资培 养 对 象。二 是 跨 系聘 用。将 新 闻 学、 媒 学、 传 汉语 言文 学、 息管 理学等 学科 名优 师资聘 信 为编辑 出版专业学科 兼职教 师。三是社 会邀聘 。邀请具 有丰 富 实践 经验 的 出版社社 长、 总编 辑 , 资深 编辑 、 记者 担任 编辑 出版专业学科 兼职教授 。四是 全球 招聘 。将有 志于编辑 出版专业 高等教 育的海 内外优 秀人 才招聘 充 实 到 专业师资队伍 中来 , 引进 编辑 出版 学科 建设 的新 鲜元 素 。通过 上述途径 , 强师 固本 , 向打造 强 势学科 的 目标迈

中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检视与分析

中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检视与分析

传授活动 , 而又滥觞于近代 以报刊为媒介 的 传 统的 编辑思 想和 出版 模式 这种背 景 业教育上 没 有 真 正 建立 编辑 学 和 出版 学 的 在 新 闻传播活 动 . 最后形 成于我 国改革 开放 下.9 9年胡愈之同志提 出 17 出版工作同新 专业教育 分析原 因 主要璃 3点: 第一 编


பைடு நூலகம்
后 新闻出版产业高速发展 . 多种媒体竞相 闻工作一 样 是一 种专业 ” 在大学 里应 该 辑 出版专业 高等教育是在未经学术研讨 和 繁荣 的信息时代 , 即传媒时代 c 随着编辑 出 有 出版专业 ” 9 4年 3月、 。 18 6月 、 7月 , 胡 学科 论证 的前提 下匆忙开办的 缺乏充分的 版业的勃兴 . 编辑 出版专业高等教育也作 为 乔木 同志连续三次同出版部 门和教育部 门 教学条件 和市场调查 没 有调 动 学校 和 教 师 门学 科 正式 走上 大学 课 堂 。9 8年 1 负责人谈话井写信指出,编辑之为学 , 1" 7 2 非一 的积极性 第二 在 当 时计 划 经 济 条件 下 , 出
校办起 了编辑出版专业教育 。 目前的编辑出 版教育有硕士 、 双学位 、 本科 、 专科 、 技校 、 高
刷 教 育 开始 的 , 后 才扩 展 到编 辑教 育 。 索。 然 17 9 8年 1 . 2月 国务 院正式批 准建立我 国第 l 再发展阶段(99— 9 4 三l 18 1 9 ) 新生事物的生命力是无穷的 随着 改革
'/据南 嚣 ‘ ■ f霓 -霉 冤 l’ n自 。 ' ‘
维普资讯
_
中国编 辑 出版 学 专 业 勰 编
教 育检 视 与分 析
l 至 垫
是把编辑出版作为一门科学 、 一门专业来研 中国编辑 出版活动的历史 由来 已久 , 但 百废待兴 : 我国 的出版事业也同其他事业 一 折的一样 编辑 出版 教 育 的发 展 很 快 就进 ^ 样 面临着青黄不接 、 后继乏人 的危机 。 而从 l 各 。 99年 复 旦新 闻 系停办 了 此专 『低 18

近年来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研究述评
借鉴 。
代 替 出版学 , 者 是 以 出版 学 包 括 或代 替 编 辑 学 , 或


编 辑 出版 学 的 学 科 建 设 问题
拟 或把 编 辑 学 完 全 等 同 于 出 版 学 等 问题 , 利 于 不 协 调地 、 证 地 建 构 编 辑 学 与 出版 学 的 整 个 学 科 辩
I C . 01 .2 O
第 3 5卷 ( 总第 1 6期 ) 5
近年 来我 国 编 辑 出版 教 育研 究述 评
姬 建 敏
( 南 大 学 传媒 研 究 所 学 报 编 辑 部 ,河 南 开 封 河 450) 7 0 1
摘 要 : 了 实现 我 国编 辑 出版 教 育 的跨 越 式发 展 , 年 来 学界 对 编 辑 出 版 教 育 的研 究 比较 火 爆 , 究 主 要 集 中在 编 辑 出 为 近 研 版 学科 的属 性 、 辑 出版 教 育 的现 状 、 辑 出 版 教 育 的 改 革 以及 编 辑 出版 学 的人 才 培 育 、 学 与 课 程 建 设 、 材 建 设 等 方 编 编 教 教
学科 建设 是 高 等学 校 的头 等 大 事 。编 辑 出版
体 系 。 ]
田建 平认 为 , 出版 活 动 历 史 悠 久 , 具 有 明确 且 的认 识 与 研 究 客 体 。出 版 学 应 是 一 门 独 立 的学
学作 为一 门新 兴 的学 科 , 其 自己 特 有 的 知 识 体 有
的本质 互 相 区别 , 编 辑 活 动 与 出版 活 动 是 相 互 但 链 接 的一根 互为 里 表 、 形兼 备 、 辅相 成 的文 化 神 相
链 条 。在学 科 体 系 建 设 中 , 果 不 坚 持 编 辑 学 与 如 出版学 是 一 个 学 科 链 的观 点 , 会 发 生 要 建 设 编 就

关于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想法

关于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想法

善 人才 培 养方 式 .缩 小高 校培 养 模 式 与 出版 单位 人 才 需 求 的差距 .满 足 迅 猛 发展 的新 闻 出 版单 位 的 人 才 需 求 例 如 武汉 大 学 与 新 华 书店 总 店联 合 创 办 发
行 管 理 专业 .就 开创 了我 国编辑 出版 专 业 与业 界 结

维普资讯
出版 学专 业 与 其他 学 科 相 比是一 个 实 践 性 较 强 的专 业 .学 界一 旦脱 离业 界 ,会 导致 专 业教 学索 然无 味 , 从 而 扼 杀学 生 入 学初 期 对 业 界 的 好奇 心 。 良好 的 专
业 教育 不仅 出 自于行 业 的专业 需求 ,还 要 充分 利用 、
出版 实践 并 不 意 味着 取 消 对 编辑 出版 活 动 在理 性层 面 进 行学 、术 、史 的深 入 研 究 。在 学 界 与业 界 之 间 建 立 行 之有 效 的 互 动关 系 .最好 的办 法 是学 界 与 业
版专 业 毕 业 生对 于编 辑 出版 业 务 .最 多 一 年 就可 以 熟 悉 了 .因此 在 人 才招 聘 时 录 用其 他 专 业 人 才而 拒 绝 录 用 编辑 出版 学专 业 毕 业 生 。这 对 于 高 校 编辑 出 版 学 专业 建 设 产 生 了极 大 冲 击 .在课 程 设 置 上也 出
界 在 学 科上 进 行 共建 .具 体 说 就 是高 校 与 出版 单 位 共 建 一 个 编辑 出版 学专 业 ,从 而形 成 互 惠 互利 、共
建 双 赢 的局 面
题在 于 .我们 的高 等 院 校 现行 管 理 体制 很 难 实 现 与 业界 的有 效 沟通 .具 体 说来 就 是 条 块 分 割管 理 体 制 割 裂 了学 界 与业 界 本 应 有 的联 系 。因 此 ,制 约 编 辑 出版学 学 科健 康 发 展 的瓶 颈 是学 界 与业 界 联 系不 深 不 广 。怎 样 摆 正学 界 与 业 界 的关 系 呢 ? 笔 者 认 为 , 学 界 与业 界 之 间既有 联 系 ,又有 各 自的相 对独 立 性 。

新时代中国特色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03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媒介融合视阈下编辑出版学学科发展理路研究” (项目编号:18BXW049) 阶段性成果 。

新时代中国特色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建构研究 *◎ 陈 莹摘要:编辑出版学学科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学科,具有文化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新时代为编辑出版学科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任务下,学科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发展的关系、坚持学科发展对行业发展适应性和指导性的原则,从学术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建构彰显中国文化智慧、体现中国文化自信、具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特色 编辑出版学 学科体系中图分类号:G230学科是一个具有历史性与社会性的概念范畴,是在一定历史时空和社会环境中建构起来的规范化的知识形式。

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编辑出版学属于一门年轻的学科。

从20世纪80年代部分院校开设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开始至今,该专业仅有近40年的学科发展史。

历史经验表明,社会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

新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

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节点上编辑出版学学科应该总结过往、抓住机遇,认清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矛盾,积极建构包括学术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话语体系在内的学科体系。

一、编辑出版学学科特性分析学科属性决定了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构建学科体系的基本遵循。

新时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学科必参考文献[1]克莱·舍基.认知盈余[M].胡泳,哈丽丝,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2-85.[2] Fiske J.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fandom . In L. Lewis (Ed.) , The adoring audience: Fan culture and popular media 1992:30–49. London : Routledge . 15. Friedberg , A. ( 1993 ).[3]李光斗. KOC 老矣,KOL 当兴?从权威依赖到亲情消费,私域流量挑战粉丝经济[N]. 重庆商报,2019-09-27.[4] [10]Intel &Ovum.5G 娱乐经济报告.http:///archives/783034.html.[5][11]于全,张平.5G 时代的物联网变局、短视频红利与智能传播渗透[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25(6).[6][8]朱逸伦,郝雨.新文创,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J].出版广角,2019(12).[7]余碧琳,汤雪梅.网络文学的起兴、异化与价值回归——基于三种经典传播学理论的解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8(11).[9]王京山.自组织的网络传播[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12]黄楚新. 粉丝经济:新媒体环境下新的经济增长活力[N]. 中国青年报,2019-08-19.(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须要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清楚坚定地认识到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属性。

论图书编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论图书编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第3卷第16期编辑出版论图书编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阚明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100088)摘要: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数量迅猛增长,而图书质量却呈现下滑的趋势。

通过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的抽查结果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图书编校质量不容乐观。

针对该现象,笔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图书质量下滑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编校质量;存在问题;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6-0091-02图书是知识和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思想不断发展的产物。

一部高质量的图书能够净化读者的灵魂、提高读者的品位,能够使读者从中汲取养分,令人精神充实、心情愉悦;而一部质量不高、错误百出的图书,则会误导读者,有的甚至危害社会、贻害无穷,令读者心生厌恶、丧失阅读兴趣。

出版社作为图书的生产者,是图书质量的审核人和把关人。

可以说,图书质量是一个出版社的生命线,它关系到出版社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出版社的生死存亡。

而图书的编校质量是确保图书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编校环节是整个出版流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了图书“质量管理2019”专项工作,主要对2018年以来出版的文艺、少儿、教材、教辅和科普类图书进行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检查,加大对引进版、公版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的检查力度。

该专项工作共组织抽查100家图书出版单位的300种图书,经专家审核,认定35种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涉及29家图书出版单位,编校质量不合格率为11.7%,出版不合格图书的出版单位比例为29%。

从该抽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图书编校质量不容乐观,在图书的编校环节还存在较多问题。

—、图书编校环节存在的问题(—)编辑加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本图书从选题到走向市场大致可以分为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生产印制、市场营销四个阶段。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出版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加快图书的出版进程,经常违背出版规律压缩编辑加工和生产印制环节的时间,把大量时间放在图书的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环节上,从而形成了“哑铃式”的发展模式。

编辑学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编辑学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刊等 印 纸 媒 体 与 广 、 、 电 网等 I T媒 体 互 动 发 展 , 高 速 度 、 容量 、 向度 传 播 信 息 的时 代 正 式 形 成 的 。 大 多
14 9 9年 . 东 自 由出版 社 就 出版 了一 套 大学 新 闻 系 广 编 著 的丛 书 , 中一 本 为 李 次 民 教 授 所 著 的 、 叫 其 名 《 辑学》 编 的书 , 内容 以研 究 新 闻 编 辑 为 主 , 及 其 兼 副 刊 、 志 等媒 体 。 0年 代 中期 , 国人 民 大学 新 闻 杂 5 中 系开 设 “ 刊编 辑 学 课 程 “ 并 将 苏 联 专 家 倍 林 斯 基 书 , 的《 刊 编 辑课 教 学 大 纲 》 为 《 刊编 辑 学 教学 大 书 译 书 纲》 。直 到 8 0年 代 . 蓄 已久 的精 神 文 化 生 产 力 终 孕 于 释 放 喷 发 , 成 了一 个 编 辑 出 版科 学 研究 与 专 业 促 教 育的 高 潮 。而 深 厚 的传 统 文 化 积淀 与 迅 猛发 展 的
维普资讯
纽 学 固的


编 辑 学 学 科 在 我 国 的 建 立
编辑 学 滥觞 于近 代 新 闻 媒 体传 播 活 动 。但 是 , 辑 编 学作 为一 门学 科 专 业 , 是 在半 个世 纪 以来 书 、 、 却 报
2 0世纪 8 O年 代 以来 ,随 着社 会 主 义建 设 事 业 的 改 革 开 放 , 国 的文 化 、 学 与 教 育 事 业 迅 速 繁 我 科 荣 , 闻传 播 与 编 辑 出版 产 业 也 随 之 突飞 猛 进 。产 新 业发 展 的 巨大 需 要 , 我 国 的 编 辑 出 版 学 研 究 和 专 将 业教 育 提 上 了议事 日程 。 18 9 4年 前 , 国还很 少 我 有人 研 究 编 辑 学 , 国 高 校 也 没 有一 家 开设 编辑 学 全

民族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以湖北民族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例

民族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以湖北民族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例
育, 比如未 开设 出 版 经济 学 、 业 统计 学 、 题 策 划 书 选
收稿 日期 :0 0 0 — 0 2 1 — 5 2 基金项 目: 湖北 民族学 院校 级教学研究 项 目“ 民族 高校编辑出版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研究 ” 项 目编号 :0 9Y 0 ) ( 20 J 0 6 。 作者 简介 : 宋艳丽 (98 , , 17一)女 土家族 , 长阳人 , 湖北 主要研究 方向为编辑 出版学 。
当前我国出版业正处于从介质制作到传播技术
深刻 变革 的历史 时期 , 随着科 学技 术 的迅猛 发 展 , 伴 少数 民族 地 区 出版产 业 要 跟 上 时 代 的 步 伐 , 得 可 获
持续 发展 , 就必 须 用 “ 文 化 、 大 大媒 介 、 编辑 、 出 大 大
业在学科建设 、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等方
中教 授 5人 , 副教 授 7人 , 讲师 9人 ; 博士 1 , 士 人 硕 1 4人 , 科 6人 。近 年 来 , 本 民族 高 校 编 辑 出版 学 专
从湖北 民族 学院编辑出版学 专业课 程设置来 看, 主要存在 以下 四种倾 向:
第一 , 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学 素养 , 乏对 学生 市 场类 、 销 类 、 济 类 课 程 的教 缺 营 经
摘要: 湖北 民族 学院作 为惟一一所开办编 辑 出版 学 专业 的民族高校 , 六年 发展 的基础上取 得 了一定 的成绩 , 在 但 也存 在一系列不容 回避 的问题。为此 , 民族高校编辑 出版 学专业应该 立足 民族 特色 , 整其课 程设置和 人才培养 调 模 式, 强师资 队伍建设 , 加 注重实践并整合资 源, 以达到培养 复合 型编辑 出版专 业人才和发展该 学科的 目标 。 关键词 : 民族高校 ; 辑 出版学专业 ; 编 问题 ; 发展 中图分 类号 :2 G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4 9 1 2 1 ) 3 0 0 - 4 10 - 4 ( 00 0 - 15 0

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编辑出版学硕士研实践教学问题及对摘要: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从培养学术型^才到应用型^才的转变。

但缩辑女版荦项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同等学力学生过》,专业基础薄弱对宴践教学重视不够等闸趣严重彩响7学科发展和学生就业无法满足我国&版业发展对^才的需求。

端辑自版学专业的师生要转变观念在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重视实践教学。

我国m版业界也要承担企业责任∞编辑m版学硕士研党生的宴践教学提供支持。

关键词:蝙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2009年3月26日,教育部发布Ⅸ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井对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做出丁具体规定。

这标志着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科研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版产业化进程加快,出版单位对高层次出版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应用型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长期咀来,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与业界需求之间一直存在矛盾,编辑出版学毕业生得不到出版单位的认可,其中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差是主要原因。

对于怎样加强编辑出版学本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编辑出版学界和业界的学者研究颇多,成果丰硕,而对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相对较少。

对此,就必须先对实践教学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我国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l埔辑出版掌研究生以同等掌力掌生居多.专业基础薄弱编辑作为“杂家”,往往要求具有多学科的广博知识,园此学界和业界都提倡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跨专业攻读编辑出版学专业。

在现实中.这部分学生在编辑出版学研究生中确实占有很大比重。

他们拥有其他学科的专业背景.经过考研的洗礼也具备了一定的编辑出版理论基础,但相对缺少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而对于这些同等学力考取编辑出版学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往往只要求他们补修两到三门本科生专业课程,这对于一个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来说.往往是不够的。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综述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综述
等 试办 了硕 士点 。『 l l
2 发展 阶段 (9 8~今) . 19
生的方式, 目前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归属非 垦 导致
常混乱。如北京印刷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招收的 编辑 出版专业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编辑 、 出版 、 发 出
行 ,学 生毕 业 后授 予 的学 位 是传 播 学 硕士 学 位 ; 武 汉 大学 招 收 的编 辑 出版 专 业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需 要 指 出 的是 , 着 国家 推行 在 一 级学 科 下 随 可 以 自主设置 学 科 专业 的政 策 , 些 高 校利 用 自 一 己一级 学科 的优 势 , 自行 设 置 了编辑 出 版学 的研 究生 专业 , 动 了出版 高等 教育 的发展 。【 推 2 】 编 关于 辑 出版 学科 建 设 和发 展 的研 究 课题 、 术 论 文也 学 越 来 越多 地 出现在业 内媒体 上 。
例, 在编辑 出版学方向研究生 的办学点中,4 % 5. 8 的专 业 名 称 为 传 播 学 ;29 1. %的专 业 名称 为 新 闻
学 ;.%的 专业 名 称 为 图书 馆 学 ;.%的 专 业 名 9 7 65
具体组成上各有侧重 , 出版学知识和编辑学知识
为核 心课程 。嗍 嘲笔者 认为 , 翻 应将本 科生 、 研究 生 ( 含博 士研 究 生 ) 同层 次 培养 阶段 的课 程 设 置 不 作 为 一个 系统 通 盘 考 虑 ,既要 保 持 知 识 的连贯 性 , 体 现不 同阶段课 程设 置 的差 别 。 也要 笔 者 收 集 了 我 国有 代 表 性 的七 所 高 校 编辑
18 9 3年 , 国家 教 委 批 准 , 华 书 店 总店 和 经 新 武汉 大 学合 作 , 武汉 大 学 图 书情报 学 院设立 图 在 书发 行管 理学 专业 ,开始 招 收本科 生 ;96年培 18 养 研究 生 , 予 管理学 硕 士学位 。 97年 之前 , 授 19 南

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建议

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建议

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建议
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学科融合:鼓励出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例如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以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出版人才。

2. 校企合作:加强出版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制定出版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 师资共享:鼓励高校与出版企业共享优质师资资源,邀请业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导师,提升教学质量。

4. 国际化办学:借鉴国际先进的出版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推动出版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出版人才。

5. 科研合作:鼓励高校与出版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共同研究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推动学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6. 教材建设:编写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出版学教材,引入数字出版、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内容,使教材更加贴近实际。

7.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出版学科专业共建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出版教育的健康发展。

8. 行业协会指导:发挥行业协会在出版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制定行业标准,引导出版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学科建设问题及原因

学科建设问题及原因

---------------------------------------------------------------最新资料推荐------------------------------------------------------学科建设问题及原因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当前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定位不当学科定位,就是要找准学科的位置。

对学科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它与学校的发展方向有关,同时也决定了学校资源(人财物)配置的走向。

然而,学科定位不当是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简言之,学科定位不当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学校整体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二是指某个学科在与国内外同类学科的比较中没有找准自身的位置。

学科定位不当最突出的表现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不突出,特色不明显。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重点发展的学科应建立在合理的学科布局基础上,应是学校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专业就是有了生命,创学校品牌往往就表现在这些特色学科专业上,这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

时代的特征是差异,知识经济的特征是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一定要拥有所有的学科,而是必须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学科进行定位,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规律、国内外1 / 12同学科的发展趋势、国家和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更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

然而一些高校在考虑学科定位问题时,一方面不能与时俱进,按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和规律以及学科的内在规律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另一方面片面追求大而全,在学科布局中盲目求新、求热,脱离原有的学科优势,不考虑自身的基础而追求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于高校的学科建设。

2、缺乏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涵义是指,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表现出来的精神。

团队和我们常说的群体不同: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不是所有的群体都是团队。

出版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编辑与出版学名词》公布

出版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编辑与出版学名词》公布

出版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编辑与出版学名词》公布
魏玉山
【期刊名称】《出版发行研究》
【年(卷),期】2022()4
【摘要】2021年11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编辑与出版学名词》,这是出版学研究的一件大事。

这项历时十余年(2011-2021年)的基础性工作,汇聚了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吸纳了出版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从事出版研究、出版教育、出版工作、出版管理等方面人士统一认识提供了
一个基本的遵循。

说基本遵循,是因为全国科技名词委是国务院授权的机构,代表国
家审定、公布科技名词,其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见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介)。

【总页数】1页(P1-1)
【关键词】编辑与出版;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出版学科;新闻出版;约束力;全国科学技
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基本遵循
【作者】魏玉山
【作者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艺术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祝贺《杂技概论》出版
2.推动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不断深化——编辑学、出版学学科史研究座谈会综述
3.实践环节是编辑出版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4.大力促进编辑出版学教学学科建设--在2005年"全国编辑出版学教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5.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一项成果——《宋明理学史》出版发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作者:宋家陵刘邦凡王磊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04期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业和出版业的飞速发展,编辑出版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编辑出版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编辑出版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就目
前我国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关于学科定位与学术创新
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定位在我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科发展定位存在缺陷。

1998年教育部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在文学门新闻传播学类下设置四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而教育部1997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却只在文学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两个二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

这样的学科定位是其他专业没有的,其他专业都是本科专业设置个数小于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个数。

如文学门下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设置“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古典文献”五个,而研究生专业设置“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八个二级学科。

编辑出版专业在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二级学科设置上的倒置,抑制了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学术发展。

如此以来,我国培养的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只有本科生,而没有研究生。

我国也就只有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教育而没有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为了弥补设置缺陷,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就在自己业已获得的不同学科专业(如图书馆学、传播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自行设立与出版相关的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进行培养。

较早设置编辑出版学研究方向的学校有河南大学、武汉大学等。

目前,被教育部认可和备案的出版学类研究生专业名称有两个:一是从属于管理学门类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一级学科中的“出版发行学”;二是从属于文学门类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中的“编辑出版学”。

其中,前者授管理学博士或硕士学位,后者授文学博士或硕士学位。

这一变通使得“编辑出版学”研究生教育得到“正名”。

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培养出版学本科生的高校尚没有与出版相关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所以这些高校也就不具备自主设立“出版学”研究生专业的资格。

因此,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仍然是在不同的二级学科下以“借鸡下蛋”的方式培养出版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就目前我国“编辑出版学”这一本科专业名称而言,也值得商榷。

编辑、出版、图书发行三者研究成为一体,可以直接用“出版学”来概括之。

就专业定位而言,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

一是在“文学门类”下直接设立与“新闻传播学”平行的“出版学”一级学科,授予本专业文学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二是在“管理学门类”下直接设立与“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等平行的“出版学”一级学科,授予本专业管理学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三是将“出版学”定位为“新闻传播学”的二级学科,授予本专业文学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四是将“出版学”定位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的二级学科,授予本专业管理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

五是在国家总体学科设置改革方案中的交叉学科门类中直接设置“出版学”学科,根据各培养单位培养目标,授予本专业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

上述几种方案,前两种对出版学的成长最为有利,它给了出版学足够的发展空间,能够完全按照出版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确立培养目标、组织课程体系等,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的难度相对较大。

第三种方案沿用了1998年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对“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定位,它保证了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在专业定位上的连贯性,是一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对容易通过的方案。

第四种方案,在2002年的研究生专业备案制度中曾得到教育部的认可,而且由于本方案是在管理学科范畴内组织出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授予的是管理学博士或硕士学位,也得到了出版业界和学生的认可,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案。

而第五种方案依赖于我国下一次学科专业设置的改革。

根据有关会议讨论或考查被选方案,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将有可能进行较大的变革。

但具体改革方案出台还有待时日。

总体而论,我国关于出版学专业的学科设置不尽合理,没有系统化的从学士到硕士、博士的学历学位教育,未能为出版学的学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导致在我国出版业快速发展繁荣的情况下,出版学学术创新未能实现足够发展。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开设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学校有45所,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

这些学校有的是专业高校、综合性大学,有的是理工科院校、师范院校或其他类型的院校。

就编辑出版专业隶属的院
系而言,有的学校设在新闻学系或传播学系,有的设在管理系,有的设在中文系、科学技术系,甚至有的设在艺术系和少数民族语言系。

每一所院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科背景也都大不相同,
而恰恰是这些多样化的特色,使编辑出版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编辑出版的实践需要与工作特点,编辑出版学培养是知晓各学科知识、具有广博知识
素养的“杂家”,而不是某个知识领域的专家。

关于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现在许多学校都是这样一种培养模式,即:学生大一入学先在其他院系如历史系、哲学系、中文系、英语系等学习,两年以后择优选拔有编辑出版专业志向的学生,再加强编辑出版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时
拿两个学位。

这样做,学生毕业时不仅可以避免缺乏其他专业背景知识的劣势,同时增加就业的能力。

是否还有更好的培养模式,应该引起高校管理者与高等教育研究者重视。

关于教学计划的骨干课程设置原则
政治原则。

编辑出版事业不仅有很强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而且有很重要的政治功能和管理功能。

在设置本专业骨干课程时,要注重政治原则的贯彻,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从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出发,落实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

实践原则。

编辑出版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设置骨干课程一定要贴近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不能因师设课、因人设课,更不能过多开设空洞无物缺乏联系实际的课程。

分层次原则。

在坚持专业导向、学科定位的前提下,分层次设置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骨干课程。

大致可以分为:第一层次是公共基础课程、第二层次是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层次是专业方向课程。

第一层次开设有政治、语言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等方面的公共课程,可以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同学习;第二层次开设出版学原理、编辑学概论、书刊发行学、选题策划学、编辑出版史、书刊编辑的理论与实务、现代出版技术、出版法规与职业道德、出版经营管理、版权与图书贸易等。

第三个层次课程设置可以根据不同学校本专业的侧重点设置不同的课程,作为专业方向课程,如:以编辑为重点的,要加重文化知识、语言修辞和必要的古文等课程;以培养发行人员为重点的,要突出营销、市场调查、图书宣传和广告等课程;以培养经营管理为重点的,要注重成本核算、企业管理、人才管理等课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课程大致也依据以上原则来设置。

当然,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各高校也十分注重实践环节、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校会给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安排20周左右的专业实践:包括编辑业务和出版业务方面的初级实习与毕业实习等。

比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时候,不仅要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图书的市场调查,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并适时总结。

有些同学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的时间到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社实习,从采写、组稿、校对等基本工作做起,慢慢积累自己的编辑经验。

甚至有的同学还参与出版社的选题策划活动,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得到河北省教育厅首批百名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人:刘邦凡)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阿长:《关于编辑出版专业》,[DB/OL],http://bj
/bbs/73490/messages/1496.html.
2.邵益文:《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需要总结和提高》,《出版科学》,2005(5)。

3.萧东发、杨琳:《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大学出
版》,2005(3)。

4.方卿:《关于我国出版专业高等教育定位的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06(4)。

5.仝冠军:《论编辑出版专业高层次教育的必要性》,《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3)。

(宋家陵为长江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刘邦凡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王磊为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博士生)
编校:郑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