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消毒隔离制度
手足口病
病原体对常见消毒因子的抗力
芽胞 | 分枝杆菌 | 亲水病毒或小病毒 | 真菌 | 繁殖体 | 亲脂病毒或中等大小的病毒
• 常用的消毒方法,如煮沸、紫外线、高效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方法,如煮沸、紫外线、高效消毒剂。 • 大多数病毒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脊灰较 大多数病毒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 强,湿热75度,30分钟. 湿热75度 30分钟. 75 分钟 • 病毒对紫外线的抗性比非芽孢菌大,脊灰病毒对UV 病毒对紫外线的抗性比非芽孢菌大,脊灰病毒对UV 敏感. 敏感. • 常用消毒剂有过氧化物类或含氯消毒剂等。 常用消毒剂有过氧化物类或含氯消毒剂等。
•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 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月份。这种疾病的爆发在一些托幼机构、 4-9月份。这种疾病的爆发在一些托幼机构、集体 人群里比较容易出现,一旦有人出现了感染, 人群里比较容易出现,一旦有人出现了感染,很可能 在这个群体里造成群体内的传播。 在这个群体里造成群体内的传播。 •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应该说相对来说比较强,可以通过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应该说相对来说比较强, 空气及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 空气及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
• 6、生活污水:用50毫克 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 、生活污水: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 毫克 120分钟。 分钟。 分钟 • 7、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1000毫克 升有效氯含氯 、盛放排泄物的容器: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 毫克 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分钟。 消毒剂作用 分钟 • 8、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1000毫克 升有效 、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 毫克/升有效 毫克 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200毫升 平方米;旱厕也可 毫升/平方米 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 毫升 平方米; 用生石灰覆盖。 用生石灰覆盖。
手足口病家庭预防消毒指南
手足口病家庭预防消毒指南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出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人群密切接触是儿童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另外,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以及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规范科学的消毒是去除、杀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继发感染和疫情扩散的重要防控措施。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中无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和正确洗手、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及勤晒衣被外,一般不需要特别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时就医、病儿在家休息外,还需对病儿的餐具、用品等进行日常消毒,当病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具体预防消毒措施如下:1、如果没有手足口病患者,家庭住户一般不需要消毒,可采用最简便易行的开窗通风换气方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
同时,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2、以下10种情况人们需要洗手:①饮前饭后;②便前便后;③吃药之前:④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⑤做完扫除工作之后;⑥接触钱币之后;⑦接触别人之后;⑧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⑨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⑩抱孩子之前。
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手。
3、家庭有手足口病患者,必须消毒隔离。
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
患儿应留在家中,直到体温、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
一般需隔离2-3周。
①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84”消毒液l:100的比例)浸泡及煮沸消毒。
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
②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以2:1的比例)搅拌均匀消毒2小时后倾倒。
③饮用水:烧开后使用。
4、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指引
儿科、皮肤科、口腔科、急诊科要设门诊的要求
• 1、加强预检分诊的院感控制工作 • 分诊护士对发热伴手足皮疹或口腔溃疡的
儿童进行体温测量和手足皮疹的检查时, 必须戴手套,接待每一病人后用快速手消 毒液(或含氯消毒剂)擦手;接触过分泌 物或疱疹液必须更换手套并用流动水洗手。 • 适当使用避污纸,避免接触病人或病人物 品的手污染分诊台的洁净物品。
三、隔离病区的要求
• (2)加强对陪护的消毒隔离知识及措 施的教育。
•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应用流动水洗手, 没有流动水的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 (每间病室配备快速手消毒液);
• 有可能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的应 戴手套,脱手套后用流动水洗手(没 有流动水的,应在病房内设500含氯消 毒浸泡液及清水各一盆,便于操作前
二、门诊的要求
压舌板:一人一用一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 压舌板,重复使用的,应使用后马上放置 到含氯消毒液中浸泡,容器应加盖。
体温计:使用后用500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0分钟(71病毒对酒精不敏感)。
二、门诊的要求
使用后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 要用500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后再以清水 擦拭(避免仪器物品的损坏);
三、隔离病区的要求
(6)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每日二次用500 含氯消毒液清洁。遇分泌物或大小便污染 地面时,及时用1000含氯消毒液喷洒后清 洁干净。(注意用氯后应30分钟再用清水 清洁,以免损坏地面)。
三、隔离病区的要求
(7)餐具的消毒:用后进行消毒处理(用 1000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备 用。
手足口病院内消毒 隔离工作指引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 )是由多种肠道病 毒引起的以发热出疹为主要特征的丙 类急性传染病。
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与护理
内液体较少, 口腔 内的疱疹液破溃后出现溃疡 , 常流口
水, 部份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等症状。
疱疹特点:四不像 : 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
像 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不痛、不痒、不结痂、不
结 疤。
临床特征 : 急性起病 , 发热 ,口 腔粘膜出现散在疱
我院从 20 年 5 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 5 例, 08 ~9 1
疹, 米粒大小 , 疼痛明显 ,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
疱疹, 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 疱
其中有 1 例合并麻疹 ,其余均无并发症 ,男性 3 例, 2 女性 1 例 ,发病年龄为 l 9 ~9岁儿童,平均年龄为 2 . 8 岁。手、足、口腔疱疹 2 例 , 6 臀部有疱疹 2 例 ,口腔 2
播 ) 4饮 用污染 的水 。 ;() 1 临床资料
手足 口病是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 , 引起手 、足 、口腔 等部 位 的疱 疹 。少数 可 患儿可 引起心肌 炎、肺 水肿 、无菌 性脑 膜炎 等并发症 。 个别重症 息儿病 情发展 快 ,导致死 亡 。
下进 行 四肢 活动 。2 ~3周 后让病 人 自己翻 身 ,侧身洗 脸进 食 。1 月后可 逐渐 从平 卧位到 完全坐 起 ,次数 由 个 少 到多 , 但应注 意体 位低血 压 ,以不 引起心慌 气短 ,心
担,诱发心绞痫 , 甚至严重心律失常 , 心跳骤停,心脏
破裂 。
4 _ 3其它并发症的预 防 卧床重病人常发生肺部、 泌尿 系感染、褥疮等三大并发症 ,心肌梗塞病人尤应注意。
幼儿园传染病防治消毒隔离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防治消毒隔离制度幼儿园传染病防治消毒隔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幼儿园里的孩子们的健康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园的所有教职工和幼儿园在校儿童。
第三条幼儿园传染病防治消毒隔离制度是幼儿园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严格执行本制度,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防控、综合治理。
第二章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第五条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水痘、流感、麻疹、腮腺炎等。
第六条手足口病:每天检查幼儿体温,发现有发热、咳嗽、流涕、喉咙发炎、疱疹等症状的幼儿,要立即隔离,并及时告知家长。
同时,将孩子们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消毒。
第七条水痘:发现有幼儿患水痘的,应立即隔离,禁止进入幼儿园。
并告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诊治,直至痊愈后方可返园。
第八条流感:幼儿患有流感的,要进行隔离,必须停止参加各种活动。
经过医生诊断后,达到治愈标准并经过一定时间后,才可返园。
第九条麻疹:发现有幼儿患麻疹的,应立即隔离,并告知家长到医院就医进行治疗。
只有经过医生的确诊和治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方可返园。
第十条腮腺炎:发现腮腺炎疫情的,应立即隔离,并告知家长去医院治疗。
直到痊愈后方可返园。
第三章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治措施第十一条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普及卫生常识、增强个人卫生意识、保持教室、餐具、玩具的清洁卫生、定期做好环境消毒等。
第十二条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的卫生教育,教会幼儿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勤换洗衣物等。
第十三条幼儿园要保持教室、餐具、玩具的清洁卫生,做到定期清洁、定期消毒。
第十四条幼儿园要做好环境消毒,对教室、教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幼儿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第十五条幼儿园要定期开展传染病的预防检查和消毒操作,确保环境的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病的发生。
第四章幼儿园传染病的隔离制度第十六条幼儿园传染病的隔离制度是保证幼儿园安全卫生的重要措施,包括:隔离感染者、隔离密切接触者、及时通知家长等。
2021幼儿园手足口病消毒隔离制度
2021幼儿园手足口病消毒隔离制度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无相关疫苗预防。
做好幼儿园消毒隔离工作及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为此我园制订如下制度。
一、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在做好日常消毒隔离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以下各项工作:1.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
患病儿童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后方可入园。
2.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3.对入园儿童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4.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
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
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
5.教室和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场所应辅以机械通风。
6.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详见正确洗手要点)。
7.每日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8.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二、发生手足口病后的具体消毒要求如下1.食、饮具:首选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或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课件
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
18
4.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 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具体做法参照病区 消毒隔离措施。
5. 发现可疑手足口病病人,应立即请儿科等 相关专家进行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对病人实行隔离 治疗,严格管理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
19
6. 儿科门诊、发热门诊、手足口病 门诊等每日工作结束后均应做好终末消毒工 作,包括:地面、墙壁,桌、椅、床头柜、 床架、厕所等,具体做法参照病区消毒隔离 措施执行。
–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
–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图 (2011年 版)》
–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
专家共识(2011年手版足口)病的隔》离措施
7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指南
25
4.氧浓度达到≥20mg/m3,相对 湿度≥70%,消毒时间≥30分。室内闻不到臭氧气味后(大约 在关机40分钟左右,人员才可进入房间)。
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
22
(二)病区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探视陪伴制度。对住院治疗的患者, 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接触人员要做好个 人卫生及个人防护;对探视陪伴人员应做好消毒 隔离的宣传和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
23
4. 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4.1 室内空气
应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 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无法自然通风的 可采用空调等机械通风措施。
• 根据近几年手足口病在广西的流行情况,疾控专家预 测,2016年又是一个“大年”。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原,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特别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4 h内)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四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重度咳嗽且有痰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其他不同感染源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并且建议患者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三、个人防护装备1.进人病房或分隔间应戴口罩。
2.密切接触患者时,除了口罩以外,不建议常规佩戴护目装备,例如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3.针对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如患者已戴口罩,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
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带状疱疹病毒,推测SARS-CoV(SARS冠状病毒)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下列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
(1)空气交换≥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病房)。
(2)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需经高效过滤。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制度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制度1、加强病房和诊室的通风换气,有病人的情况下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无人情况下可对空气采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
2、加强日常消毒、清洁工作。
保持诊室的环境整洁、干净,患者流量较多时需要增加清洁次数,每天至少2次。
对室内地面、各种台面、门把手用消毒液拖(擦),并保持干燥。
拖把、抹布等卫生洁具一定要分区使用,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
重视专用厕所的卫生,及时清洁、消毒。
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房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进行六步洗手或手消毒。
由于75%的酒精不能将肠道病毒灭活,因此不能选用单剂酒精作为手的消毒剂,而应选用复配手消毒剂。
4、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5、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6、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床上用品及窗帘等应用大于70℃的水温进行洗涤消毒;床及床垫须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消毒;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7、患儿粪便、尿液:稀薄粪便每1000 ml可加漂白粉50g或加20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
成形粪便可用20% 漂白粉乳剂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g或加10000mg/L有效氯消毒剂100ml混匀放置2h。
8、对手足口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包装,并及时封闭,按医疗废物处理。
诊断和治疗手足口病时产生的垃圾应按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医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制度
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制度
1、严格实行领导负责制。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是医院感染管理直接责任人。
带班领导每日组织检查工作制度的落实,实行责任追究制。
2、建立健全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检分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0-7岁以下儿童就诊流程、转诊流程,使医务人员工作有据可依。
3、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全员培训:积极进行全员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通过全院职工培训,充分认识手足口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预检分诊的必要性,预防和消毒隔离方法。
4、严格预检分诊制度,设立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处,发现发热出疹患儿及时按规范流程导诊。
5、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医院门诊和病房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发热、皮疹门诊、儿科及病房的消毒。
6、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医务人员进入发热、皮疹门诊应佩戴专用工作服、口罩。
更换专用工作服或隔离衣、鞋套,并配有快速洗手剂。
7、医院感染监测:加大医院感染检查监测力度,规范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程序,发现有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反馈原因,转定点医院并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县疾控中心。
8、健康教育: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是最好的措施。
一般轻症,治愈好转患儿隔离治疗,健康婴幼儿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做到勤洗手、常通风、晒衣被、勤消毒。
手足口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手足口病区消毒隔离措施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消毒方法如下:一、空气的消毒1、病房有人的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室内空气的消毒可采取通风换气法,经常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病菌随空气流动而置换到室外,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每天通风换气至少1~2次,每次通风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2、在无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照射时间为30分钟二、地面、墙壁及一般物体表面:喷雾法: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60min。
喷洒后,应在无人的情况下紧闭门窗,消毒后,应开门窗通风,人才能进入;用2% 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三、病人的衣服、被褥等物品的消毒病人使用后的床单、被服等物品,用黄色双层口袋封扎,送供应室用500mg/L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后再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床垫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消毒。
四、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按1:1比例混合,作用时间30分钟,然后倒入厕所或按医疗废物处理。
五、手与皮肤的消毒严格按照标准七步洗手法,再用玉洁新手消毒液按洗手方法涂擦1~3分钟进行手消毒六、纸张、书报的消毒采用过氧乙酸或环氧乙烷气体薰蒸,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min,无应用价值的纸张、书报焚烧。
七、工作人员诊治病人时实行标准预防,加强手卫生: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均应认真按照七步法洗手进行洗手或手消毒或戴一次性手套;接触或处理被水疱、分泌物、粪便等沾污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病人有呼吸道症状,可能产生飞沫传播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多久
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多久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多久*二、手足口病可以吃什么水果*三、手足口病的护理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多久1、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多久对于普通型的手足口病,给予广谱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居家隔离两周左右,按照普通的家庭护理方法即可痊愈。
同时,感染同种病毒后,患儿体内产生了抗体,短期内重复感染的几率不大。
但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
如果确诊了是手足口病的话,经治疗痊愈之后,需要隔离观察至少1-2周。
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极强和病毒的多样化,一般需要隔离观察至少15天,多观察一段时间,没什么症状的话到时候可以去幼儿园,避免感染给其他小孩。
2、手足口病的原因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
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它灭活,但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以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以长期存活。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3.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泡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病毒的水源也可以经水传播。
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3.2、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
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
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与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制度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制度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5 页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制度一、晨间检查制度1.严格询问幼儿、家长身体健康情况。
杜绝发热幼儿、手足疱疹、口腔溃疡幼儿、进入幼儿园。
并及时统计幼儿缺勤健康情况。
2.了解幼儿外出旅游情况,(如有疫区人员接触史,则劝阻幼儿在家留观1周)并做好相应记录。
3.严格执行一看、二摸、三问、四查,特别留意幼儿有无发热、口腔溃疡,手足水泡情况,4.加强教工晨检工作,并做好记录。
二、全日观察制度1.保健教师每日早上、中午、下午各巡视班级一次,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教师、保育员及时观察幼儿皮肤、体温、精神,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三、缺勤幼儿登记制度1.加强幼儿的全日观察,对缺勤幼儿及时进行电话联系并将原因及时报告卫生保健老师。
2.教师每天电话随访缺勤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家庭人员的健康状况四、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执行幼儿园消毒隔离制度。
2.发现疑是病儿及时隔离,并为孩子带上口罩五、食品卫生制度1.严格执行验收制度第 2 页共 5 页2.加强食具、用具消毒六、一日工作检查制度1.领导小组人员严格检查各部门工作,责任到人,2.全体教工每日进行工作自查。
七、门卫把关制度1.在预防手足口病期间,禁止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教学楼,有事在门口做好登记接待工作。
2.每日晚上按照园消毒制度做好分管场所的空气消毒。
幼儿园预防接种内容和制度一、预防接种是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积极方法,健康人对微生物或其他毒素能产生两种免疫:1、一般菌苗、疫苗、类毒素都可以产生免疫力。
2、细胞免疫……..。
二、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以及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相应传染病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消毒隔离制度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民乐县中医医院手足口病消毒隔离制度
1.发现手足口病后,要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按丙级传染病规定24小时内报告公卫科。
2.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含氯消毒粉1:1的比例与其均匀搅拌消30分钟。
或使用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3.患者衣服、被单:双层包装密封,贴上感染性疾病种类标识送洗衣房,用500mg/L 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
4.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5.体温计: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备用。
6.听诊器用后及时清洁,再用碘酒消毒1~2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后净再备用。
7.出院病人按传染病做好终末消毒。
8.采集标本密封送检,检测后废弃标本经消毒处理后清洗、灭菌或送焚烧处理。
9.感染病区废物一律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双层包装标识密封送焚烧处理。
10.病室、治疗室等地面有分泌物、排泄物先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适量倒在污染地面30分钟后,用拖把拖干净。
11.传染病人用物使用后应先消毒,再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
12.临床标本无菌采集后应在0~8℃的条件下密封保存,密封运送,附有必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