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院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定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主要致病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其中以CV-A16型和EV71型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预检分诊: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在儿科门诊设置手足口病专用诊室或接诊台,尽早分流患儿。

流行高峰季节一般为5-7月。

患者管理:1.应采取标准预防+飞沫预防的隔离措施。

2.疑似患者单间隔离。

3.确诊患者应尽量单间隔离;如无法单间隔离,轻症患者可同室安置,重症患者应单间隔离。

4.病室外设立隔离标志。

5.患者及陪护家属应注意个人卫生,重点包括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6.患儿应避免接触其他患儿。

备注: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因此,机体可先后或同时感染多种不同血清型和亚组病毒。

防护用品的使用:1.在实施可能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的操作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戴隔离衣。

2.当实施可能发生黏膜暴露的操作时应佩戴外科口罩、面罩等防护用品。

3.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保洁人员对卫生间进行保洁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手套、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防渗透隔离衣。

手卫生:1.无论是否佩戴手套,按触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洗手液洗手。

2.含醇类的手清毒剂对肠道病毒无效。

环境和诊疗器械的清洁消毒:1.诊室、病室应保持良好通风,可采取机械通风,也可采用自然通风。

2.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物体表面的清洁频次,采用湿式清洁。

3.增加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

4.患儿的玩具等物品应彻底清洁消毒。

5.增加卫生间清洁消毒频次。

备注:1.环境表面、地面应选择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剂如500mg/L含氯消毒液、0.5%过氧乙酸溶液等。

2.75%乙醇和5%来苏儿对肠道病毒无效。

疫苗接种:儿童接种EV71疫苗,应对接种后的发病风险或偶合发病的可能性进行充分告知。

学校及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学校及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学校及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引一、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制定本单位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和个人。

落实《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十严格”措施》,与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联系人制度。

二、落实晨检制度。

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或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学生或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方可复课。

督促家长做好学生的晨晚检,出现患病症状的不应送往学校,并同时及时向老师报告。

三、做好因病缺勤和追查制度。

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及时追查和登记,督促及时就医,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时,应及时报告当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四、工作人员要勤洗手,负责晨午检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发现可疑病儿后,应用有效碘5000mg/L(0.5%)的碘伏擦手;工作人员在接触幼儿及其用品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正确洗手。

五、做好环境卫生。

保持教室、宿舍、活动室等场所的良好通风,每天上、下午不少于1h;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

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

厕所、卫生间使用拖把应专用并取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5min后再用清水清洗。

(注:含氯消毒液与洁厕剂不能同时使用)。

六、做好个人用品卫生。

每日放学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或通过阳光照晒消毒玩具2次。

每天通过水煮(煮沸5min)等高温方式消毒儿童毛巾。

教职员工应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注意配戴口罩、做好手部卫生。

七、做好个人防护。

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

开展“净手入园”等措施,不开展人群聚集的活动,班级之间少交叉活动。

毛巾等个人物品不应堆放,口杯等间隔存放,幼儿应有独立的卧铺,卧具独立存放。

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一、概述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

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特征: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日常的预防控制措施(一)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二)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三)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四)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五)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六)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第1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一、背景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夏季和秋季为高发季节。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减少疫情暴发和流行。

2. 提高全民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防控体系,提高防控能力。

三、工作措施1. 健全组织架构(1)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开展防控工作。

(2)设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监督和评估防控工作。

2. 加强监测预警(1)建立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分析疫情数据,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监测,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3. 宣传教育(1)制定手足口病宣传教育计划,广泛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2)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4. 预防措施(1)加强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的良好习惯。

(2)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

(3)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儿童体质。

5. 疫情处置(1)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3)加强对疫点的消毒处理,防止病毒传播。

6. 跨部门协作(1)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与教育、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2)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防控措施,确保工作到位。

四、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1)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防控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2. 人力资源(1)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确保防控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工作需求。

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范本

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范本

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范本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在幼儿园和学龄前儿童中流行。

为有效控制和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制定以下预防控制方案:1.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手足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引导公众正确预防和处理手足口病。

2.提高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加强人员卫生教育,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患者,减少传播风险。

3.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手足口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病例,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

4.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及时干预和治疗病例,降低疾病严重率和病死率。

5.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与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及时分享疫情信息和技术经验,共同应对手足口病的挑战。

6.健全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制定健全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医疗救治体系和药品物资储备体系,保障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7.开展疫苗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对手足口病疫苗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动疫苗技术研究和生产,通过广泛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来提高人群免疫力,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8.继续开展科研攻关通过加强科研攻关,提高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水平,完善疫情防控策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9.加强政府领导和组织协调强化政府对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10.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动员广大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防范、共同战胜手足口病的良好局面。

以上是2024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的具体内容,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手足口病防控指南

手足口病防控指南

手足口病防控指南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l.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2)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2)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儿童。

为了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实施方案:
1.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广泛宣传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提高儿童个人卫生意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避免与生病的孩子亲密接触等。

3. 学校和托儿所的防控措施: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加强门窗通风,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饮食,定期检查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4. 家庭的防控措施: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清洗和消毒居住区域,儿童饮食要注意卫生,避免使用公共餐具和杯具,避免与有手足口病症状的孩子接触。

5.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设立手足口病监测点,及时收集、核实和报告病例数据,以便及时制定防控措施。

6. 加强齐抓共管: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家庭、社区和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加大资源投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7. 加强医疗救治:提高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

总之,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环境清洁和消毒、疫情监测和报告以及医疗救治等综合措施来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

手足口病防控指南

手足口病防控指南

手足口病防控指南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中。

手足口病病因复杂,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呼吸道飞沫和食物传播。

目前,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手足口病的防控指南建议:1.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包括频繁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后,使用洗手液或肥皂用温水洗手至少20秒,并确保彻底清洗指缝,尤其是在用餐前。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减少病毒进入身体的机会。

2.环境清洁:保持家居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经常清洁桌椅、玩具和其他常接触的表面。

使用含氯制剂、消毒布或消毒液对表面进行消毒可有效杀灭病毒。

3.食品安全:尽量食用充分烹煮的食物,避免生吃水果和蔬菜。

避免食用未经充分加热杀菌的食物,以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4.封控患者: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者,要及时隔离患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戴口罩,以减少接触传播。

避免患者与其他儿童接触,直到完全康复。

5.疫苗接种:目前尚无手足口病特定的疫苗,但一些研究表明,针对多种肠道病毒的疫苗有潜力降低手足口病的风险。

了解最新的疫苗进展并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接种是很重要的。

6.科学用药: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抗生素。

目前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手足口病,通常只采取支持性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

7.定期健康检查:儿童及早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手足口病。

早期发现疾病可以尽早采取控制措施,减少传播风险。

总之,手足口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个人和家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提供相关信息和宣传,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只有通过各方的合作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保护儿童和公众的健康。

手足口病防控紧急预案及流程

手足口病防控紧急预案及流程

一、预案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加强师生及家长的防护意识。

2.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防控机制,确保及时发现、报告、隔离、治疗。

3. 降低手足口病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传播风险。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防控工作。

2. 设立防控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防控措施。

四、防控措施1. 宣传教育- 加强对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及家长的防护意识。

- 通过班会、家长会等形式,普及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

2. 日常防控- 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定期消毒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

- 加强师生健康监测,每日检查手、足、口等部位是否有异常。

- 鼓励师生养成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等良好卫生习惯。

3. 疫情监测- 设立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

-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4. 紧急处理- 发现确诊病例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措施。

-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确保疫情不扩散。

- 协调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病毒传播途径。

五、防控流程1. 发现疑似病例- 师生发现自身或他人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班主任。

- 班主任立即向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做好隔离措施。

2. 确诊病例处理-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3. 疫情上报- 确诊病例确诊后,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疫情调查工作。

- 定期向家长通报疫情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4. 防控措施落实- 对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 加强师生健康监测,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六、预案实施与评估1. 预案实施-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指导预案的实施。

手足口等疾病防控的工作方案

手足口等疾病防控的工作方案

手足口等疾病防控的工作方案手足口等疾病是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眼结膜等黏膜接触传播,易在儿童群体中发生爆发。

为了有效防控手足口等疾病的传播,需制定详细严谨的工作方案,根据不同的防控阶段和重点,逐步实施具体的防控措施。

一、防控前期(早期警戒期)1.加强信息收集和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报告人口的资料,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各类人外来排查。

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疫意识:通过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宣传活动,广泛普及手足口等疾病防控知识,切实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防范意识。

3.加强对儿童的责任:建立健全儿童疫情监测和登记制度,定期开展幼儿、学生健康体检,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和生活卫生教育,防止病从口入。

4.做好儿童营养保障:提高儿童免疫力是预防疾病关键,教育家长遵循合理膳食搭配,保障儿童营养摄入。

二、防控期(疫情爆发期)1.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及时开展防控检查和排查,畅通举报和反馈渠道,加强疫情信息沟通和共享,建立病例报送制度。

2.疫情集中隔离管理:及时实施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病例传播链,严格隔离患者、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潜在传染源,防控病情扩散。

3.加强医疗救治:加强重症儿童救治,加强营养支持和免疫增强措施,促进疾病康复。

4.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如适度关闭幼儿园、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加强日常消毒和通风换气,停止儿童公共游乐设施的使用等。

三、防控后期(恢复期)1.加强恢复期疫情监测:加强防控后期监测和统计,及时掌握疫情变化,制定合理预防和应对策略。

2.做好疫情信息公开和透明:透明公开疫情信息,做到人人皆知、随时了解,增强公众信任和支持。

3.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营养健康教育,重点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意识,控制疾病传播,预防疾病再次爆发。

综上所述,手足口等疾病防控的工作方案需要切实执行和落实,健全疫情监测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公共卫生改进工作,持续开展重点防控工作,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和预警响应能力。

关于手足口病防控的工作方案

关于手足口病防控的工作方案

关于手足口病防控的工作方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地,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

为了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的发生,确保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地的健康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关于手足口病防控的工作方案。

一、加强宣传教育1.向家长发放手足口病的宣传资料,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2.针对幼儿园和托儿所,制定并张贴手足口病防控海报,让家长和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3.定期举办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会,让家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等人员共同参与,提高他们的口腔卫生意识和生活卫生习惯。

二、加强环境管理1.加强卫生消毒,除菌的频率加强。

2.加强职工的日常巡视,对卫生清洁不达标的地方进行整改和清洁,确保学生用具、教学用具等经过消毒后,再次使用。

3.门窗保持畅通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三、加强幼儿园和托儿所的管理1.幼儿园和托儿所要在幼儿进园前进行体温的检查,确保没有出现发热等症状。

2.密切关注幼儿的健康情况,对出现疑似症状者立刻采取隔离措施,并通知家长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3.幼儿园和托儿所要严格执行上下午和午睡之间的深度消毒措施,确保室内环境的卫生状况。

四、切实保护幼儿的健康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其免疫力。

2.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口腔卫生和个人卫生的讲解和培训。

3.开展室内外活动,增强幼儿的锻炼和交往能力,防止孩子群体感染。

总之,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应该从加强宣传教育、保持环境卫生、加强管理等方面做好防控工作。

与此同时,家长和幼儿园管理人员都应注意幼儿的健康和生活习惯,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手 足 口 病 重 点 防 控 措 施

手 足 口 病 重 点 防 控 措 施

手足口病重点防控措施
为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宣传:患儿家长及全村5岁以下儿童家长要知道手足口病对儿童是很危险的,有的儿童患病后可在几小时内病危甚至死亡。

2、洗手:儿童及家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家长、孩子要用有杀菌效果的肥皂(如舒肤佳)或洗手液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换而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彻底洗手,并将污物消毒处理。

3、饮食;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食饮具清洗消毒:食饮具要彻底清洗,定期煮沸20分钟或用(1:99)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彻底冲净。

5、出行卫生: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有病例村的儿童不要聚群玩耍。

6、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门窗通风,勤晒衣被、毛巾,有病例村的5岁以下儿童家里每日用1:99的84消毒液拖地,保持地面湿润30分钟以上,然后开窗通风。

7、隔离措施:患儿患病期间隔离治疗,杜绝接触其他起儿童。

未患病儿童和家长至少在病愈2周内不要和患病儿童和家长接触。

8、排泄物及其容器消毒:患儿的粪便必须用生石灰按1:1的比例充分搅拌,排泄物容器用(1:99比例)84消毒液浸泡120分钟。

被指导单位:
负责人签字:日期: 2011年月日。

托幼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清洁消毒指引

托幼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清洁消毒指引

托幼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清洁消毒指引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本病传播途径多,可通过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奶具、手绢、牙杯、床上用品、内衣等传播。

在托儿所和幼儿园里,孩子相互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多,做好托幼机构内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防控本病的关键,我们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制定了托幼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清洁消毒指引。

一、个人卫生1、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要勤洗手,负责晨检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发现可疑病儿后,要用有效碘5000mg/L(0.5%)的碘伏擦手;工作人员在接触幼儿及其用品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正确洗手。

2、儿童在游戏活动之前后、饭前便后要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正确洗手。

3、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教育幼儿不要随意用手揉擦眼睛,挖鼻孔和吮吸手指。

5、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应丢弃到有盖垃圾桶中,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二、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1、幼儿玩具用品定期清洗,可在阳光下暴晒至少2小时或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如室内安装了紫外线灯,也可将玩具、书本散开后暴露于紫外线灯下60分钟以上;玩具应避免相互交换使用。

2、幼儿的食具和饮水杯每天用开水煮30分钟或消毒碗柜消毒,或用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清洗;托幼机构的厨房人员还要注意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3、被服勤晾晒,如出现患者,患者的衣服需要单独清洗,可采用阳光暴晒2小时以上、或煮沸20分钟或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4、托幼机构的厕所每天应清洁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擦拭,清洁用品使用后还可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应尽量保持干燥。

手足口病防控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方案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起病急、传播快、易在幼儿园、托儿所等人群密集的场所蔓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方案至关重要。

一、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家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育公众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且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此外,应加强家庭、幼儿园、学校等场所的通风、清洁卫生工作,对于疑似病人要及时隔离,以防止疾病的蔓延。

二、加强体检与监测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病例监测工作,及时了解疫情。

对于幼儿园、托儿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求开展定期的儿童体检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卫生部门。

三、加大疫苗研发和推广加快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工作,争取尽快推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同时,加强对疫苗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群众的接种意识和率。

疫苗的广泛使用将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

四、加强医疗救治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加强对手足口病相关研究的投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五、改善儿童生活环境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让儿童长时间呆在封闭的环境中。

此外,家庭要保持清洁卫生,对儿童的日常用品要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

六、加强卫生宣传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如何科学使用消毒剂,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处理病儿的粪便等,都需要公众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通过宣传,引导公众注意自我保护和疾病的防范。

七、加强社区管理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

社区应建立手足口病的病例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病例就能够及时上报,并采取隔离措施。

社区要做好公共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工作,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八、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手足口病的挑战。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范文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范文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范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的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1. 提高人民群众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促进个人和家庭的自我防护能力的提高。

2. 提高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加强对儿童园所、学校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和管理,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二、防控措施1. 教育宣传(1)利用多种形式,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

(2)开展手足口病疫情知识宣传活动,包括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宣传讲座等,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预防意识。

(3)加强对学校、儿童园所等场所的卫生宣传和教育,指导师生和家长采取有效的卫生措施,避免病毒传播。

2.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1)各级卫生部门要增加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力度,加强对疑似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报告,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阻断病毒传播。

(2)各级卫生部门要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流畅畅通,减少传染链断裂的风险。

3.加强卫生管理(1)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场所、学校、儿童园所等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定期消毒、勤洗手、保持清洁等。

(2)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卫生,保持居室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

4.医疗保障(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2)卫生部门要配备足够的药品和设备,确保手足口病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5.社会协作(1)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与教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2)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共同开展手足口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三、责任分工1.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手足口病防控方案,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等。

手足口防控方案

手足口防控方案
3.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儿童身体健康。
三、防控措施
1.健康教育
(1)加强对教职员工、家长和儿童的健康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2)定期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教职员工的防控能力。
2.晨午检制度
(1)建立晨午检制度,每日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观察。
(2)对因病缺勤的儿童,了解病因,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进行居家隔离。
3.环境卫生
(1)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
(2)定期对教具、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消灭病毒载体。
(3)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配备肥皂、洗手液等,引导儿童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4.饮食管理
(1)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2)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
第2篇
手足口防控方案
一、前言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尤其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传播。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保障儿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防控方案。
二、目标
1.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儿童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增强防控意识。
2.建立健全手足口病防控机制,降低手足口病在园所内的发病率。
3.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儿童身体健康。
手足口防控方案
第1篇
手足口防控方案
一、背景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尤其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造成传播。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制定本防控方案。
二、目标
1.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儿童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增强防控意识。
2.建立健全手足口病防控机制,降低手足口病在园所内的发病率。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经常在夏季和秋季流行,并且对婴幼儿特别危险。

为了保护儿童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需要制定一份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1. 识别和报告病例
所有教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必须识别并及时报告手足口病病例。

如果发现任何涉嫌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应该立即通知家长并将患者隔离。

2. 提高卫生水平
幼儿园和学校应定期清洁和消毒校园环境,特别是常用的桌子、椅子和玩具。

坚持垃圾分类,确保卫生条件达到标准。

教育幼儿和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不乱扔垃圾等。

3. 限制游戏时间和减少人群聚集
手足口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它可以通过人群聚集传播。

为了减少传播,学校应通过减少人群聚集和限制课间游戏时间的方式,降低儿童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

4. 密切观察学生及幼儿群体
学校和幼儿园应密切观察学生和幼儿的身体状态,一旦发现有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隔离措施。

同时,需要密切注视整个群体,特别是班级和学校的疫情情况,并且跟踪最新的手足口病预警信息。

5. 提高家长的意识
幼儿园和学校应该积极向家长传达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护知识,发放有关手
足口病防控的宣传材料,并告知家长及时发现儿童身体异常时应该立即带孩子
去医院就诊,得到及时治疗。

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加强防控工作的沟通和交流。

总之,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必须重视和加强。

通过加强卫生监管、提高
学校和家庭的卫生水平、控制人群聚集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的综合实施,必
将有效的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并保障幼儿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1、做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重视个人卫生。

2、严格晨午检工作,放学后与家长及时沟通(避免晚间发病学生),
发现发热及出疹、水疱症状规劝立即就诊。

3、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及缺课原因说明。

4、周围环境保持整洁,教室、午休室保持通风及每日至少一次的
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1小时。

做到被褥勤晒。

5、厕所内洗手池用施康消毒液擦拭;学生所用不锈钢餐具高压蒸
汽消毒,毛巾、玩具、公共物品用漂粉精片比例稀释浸泡擦拭;
桌面、地面用施康稀释液拖洗。

6、手足口病学生需在症状完全消失(疱疹全部结痂)且不少于发
病后14天,有首诊医院医生的返校证明方可复学。

7、建议发生聚集性疫情班级严格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及回访追踪,
与疾控机构和卫生院保持信息互通,发现新情况,及时报告。

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措施
1、病例管理
病例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

居家病例,家长或监护人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管理时限为自病例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2、强化监测
托幼机构(学校)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病例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病例康复后必须凭正规医疗单位痊愈证明回园复课。

3、托幼机构控制措施
托幼机构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4、环境和个人卫生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福利院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一、日常预防工作
(一)制定本院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单位和个人。

(二)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组织全院教职工和儿童学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利用广播、液晶屏幕播放和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儿童健康知识教育。

(三)落实晨检和夜查制度。

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儿童,应立即送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的物品应及时消毒。

(四)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每日落实儿童勤洗手。

(五)各类场所(如教室、娱乐室、阅览室、保育室、卧室、办公室等)应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

(六)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对衣物、被褥等阳光暴晒。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增加消毒频次。

(七)如配备校车,应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校车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密闭的空调车应开启通风装置;每天对校车的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进行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