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项目背景资料
目录
一、中国生态农业现状分析
1.常规农业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
2.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历程
3.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4.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5.中国有机农产品的市场与贸易
6.中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7.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二、安全食品概念辨析
1.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概念
2.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概念
三、全球有机食品的发展情况
1.起源与发展
2.推动因素
3.分布统计
四、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案例
一、中国生态农业现状分析
1.常规农业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在我国非常突出。
从农业背景分析,环境污染的问题主要是大量化肥、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无节制的投入,以致水、土、气农业环境和食物链遭受污染。
中国每年化肥施用量高达4100多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化肥中氮肥素肥料达51%,其消费量居世界第一。
作物对氮肥素化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或更低,而70%进入环境。
也就是说,每年进入环境的氮肥量达1464万吨。
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国民经济的损失,更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大城市近城郊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更为突出的是南方江河、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国家环保局和农业部的材料表明,农业生产对环境污染的奉献率高达70%。
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常导致农田环境和食物链的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目前,我国全国癌症患者高达160万人,患者年龄趋向年轻化。
心血管病也是如此。
世界各国都有类似情况。
另外,关于农药污染问题也是突出的。
我国年产农药居世界第二位。
国产农药多以杀虫剂为主,占总产量的70%。
其中又以有机磷杀虫剂为主(占70%),高毒有机磷农药量又最多达到70%。
而且往往不按施用规则施用,这既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又导致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消亡,削弱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破坏土壤生物活性。
施用的农药大部分落于土表,过量农药进入土壤已成为降低土壤肥力、降低土壤可持续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历程
我国生态农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4国农业大学率先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研究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境科究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于年在该所成立了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Organic Foo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E-OFDC)。
1992年,我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
负责开展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1995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绿色食品分为AAA级别。
AA级等同于有机食品。
绿色食展中心于2002年10月组建了“中绿华夏有品认证中心(COFCC)”,并成为在国家认可的记的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
1999年3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成立了有机究与发展中心(OTRDC),专门从事有机茶机茶叶加工以及有机茶专用肥的检查和认2003年该中心更名为“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登记。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的有机生工的基本标准,参照许多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协会或组织的标准和规定,并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和食品行业的有关标准,于1999年制定了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2001年5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成为行业标准。
2002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正式颁布并实施,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
除了中国开展有机认证业务外,有几家外国有机认证机构也进入我国。
1995年美国的有机认证机构“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与OFDC合作在南京成立了OCIA中国分会。
此后,法国的ECOCERT、德国的BCS、瑞士的IMO和日本的JONA和OMIC都相继在北京、长沙、南京和上海建立了各自的办事处,在中国境内开展了数量可观的有机认证检查和认证工作,国外认证机构认证企业数超过500家。
3.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态农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来发展较快,但发展很不均衡,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其中东北三省、内蒙古等省规模最大,东部省份有机产品发展很快。
我国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经有约50大类,400-500个品种,有机农产品主要为初级原料,加工产品较少,主要为蔬菜、水果、豆类、杂粮、水产品、野生采集产品等附加值高的农产品。
近年来,部分地方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有机企业中,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加工企业数量增加。
随着2003《认证认可条例》的颁布实施,有机认证工作划归认监委统一管理以及有机认证的市场化,极大地促进了有机食品的发展,到年底,中国约有1 600个企业,获得不同认证的有机(转换)食品认证,有机认证面积169.4m2(包括捕捞水域、放牧区域),产量307万换认证面积61万hm2,产量181万t。
野生208万hm2,产量5万t,有效认证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分布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2004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均食品消费总额计算,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只占常规食品销售.08%,比2003年增长了4倍,而发达国家平消费水平达到2%。
4.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公司+农户”是目前中国有机生产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决定了其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的主要特征,由于认证成本、市场准入以及市场风险等原因,单一农户难以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以公司为龙头,“公司+农户”就成为生态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
因而,由一个贸易公司,特别是兼有加工与贸易双重职能的公司与小农户集体签订有机生产合同,负责以议定的价格收购产品,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小农户集体的生产,直至采取由公司统一供应所有农用物资,派出公司人员常驻生产基地进行管理等等措施,从而确保生产的有机完整性和可靠性。
目前“公司+农户”主要有三种具体模式:一是公司和农户直接签订协议,由公司提供生产技术和统一供给主要投入物资,公司以一定价格回收产品,简称订单式;二是公司通过合作社和农户打交道,简称合作社式;三是公司把农民的土地租过来,吸收农民成为员工,进行有机农业的生产,简称反租倒包式。
“公司+农户”有机生产模式管理的难点是克服农户在有机生产中的机会主义倾向。
面对大量分散的农户,公司不可能确切掌握每个农户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就是农户自主组织生产的全过程,农户可能凭借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来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有可能不完全按照有机生产方式生产,偷着施用化肥和农药。
公司(信息劣势)无法事先确切知道农户(信息优势)是否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因为信息甄别和监督农户的成本太大。
不断完善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兼顾公司和农民的利益,使有机生产管理规范化,确保有机产品质量,是中国有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5.中国有机农产品的市场与贸易
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是先国际市场,后国内市场的发展过程。
国际市场对有机农产品需求的持续高增长率,推动了中国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在1999年之前,中国有机农产品主要是根据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归家的需求生产的,其中95%以上出口到国外。
根据国家认监委统计数据,2004年中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总值为2亿多美元,出口有机农产品总值1亿多美元;2005年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2006年,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值为3.5亿美元,占中国食品出口总值的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000年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开始启动,此后的几年中,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
2006年国内市场有机食品销售额达到56亿人民币,国内消费量超过了出口量。
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有机农产品主要是新鲜蔬菜、茶叶、大米、水果和蜂蜜等。
在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城市的超市里人们可以比较方便地买到认证的有机蔬菜,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有数十家商店都在销售经过认证的有机茶。
中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出口和国内市场都已初具规模,未来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是中国有机农业面临最大的挑战。
能否通过提高消费者认知和信任度以及扩大农场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有机产品生产成本,扩大国内有机市场,提高行业竞争能力,是中国有机农业能否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关键。
目前,中国有机生产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缺少市场开拓能力,这表现在大多数企业开始有机生产时并未制定市场开发计划。
6.中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公共认知和诚信体系的缺失
生态、有机或绿色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生态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生态农业面临公信挑战。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颁布以来,中国有机农业保持着每年20%~30%的发展速度,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也有可能是极少数认证机构只顾眼前利益,仅看重数量的增长,使消费者对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效性产生怀疑。
如果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不严格按照标准开展检查认证活动,就会导致不合格的有机产品进入市场,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导致消费者对有机产品失去信心。
因而,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中国生态农业的基石,是市场发展的基础。
(2)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生态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系很不完善。
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与有机肥的投入措施和手段仍没有保障;生态农产品供销售网络缺乏。
国内生态农业生产研究缺少经费,没有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的机构,特别是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和开发。
(3)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生态农业是从传统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换,开展生态农业的时候,存在减产和受病虫害的,农业经济效益存在很大的风险,政策支持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但目前来看,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食品项目建设还比较少。
7.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1)树立品牌战略,发展生态经济作物
从国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粮、棉、毛不具备价格优势,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具有价格优势,另外速冻蔬菜、脱水蔬菜、食用菌、果汁、坚果、茶叶、杂粮、杂豆等国际市场前景极好。
(2)统一认证标准,减少有机农业认证机构数量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于1999年8月颁布了《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的机构与单位不多,进行有机食品认证的生产单位规模还很小,通过认证的产品的种类也不多。
只有严格执行有机农业的产品认证制度,规范生产,才能保证农民确实生产有机食品。
消费者才能安心地选购有机食品,祖国大陆的农产品也易于在国际有机食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引进农业直接支付制度,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
由于发展生态农业时对技术、管理及周围环境的要求比无机农业高的多,存在农作物产量下降引起的效益问题,所以发展生态农业从技术、、营销成本等也比一般的农产品高的多,所以目前生态农产品主要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规模十分有限,农民发展生态健康农产品的积极性不高,建议政府可在税收、认证费用减免等方面支持,保证农业产业的有序、良性、稳定发展。
(4)加强农民对生态农业生产的培训
我国目前尚没有为广大农民服务的体系和平台有进一步改善环境,优化体系,使农民掌握农业的科技知识和生态农业的操作规范,使农民了解农业产业化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现代育种技术、土壤培肥技术、病防治技术等高新技术。
利用现有的理论和高新生物技术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只应用现代育种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生物肥料技术等,才能为生态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5)建立与国际相符的农业标准,建立国际承认的农业认证机构
建立生态农产品基本标准,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加工包装标准等;减少国家认证机构的数量,树立认证机构的权威性,把认证机构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单位或机构脱离开来;加强同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合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权威的国际承认的检查与认证机构。
二、安全食品概念辨析
我国目前在推广的安全食品有三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前两种食品是为了适应我国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基本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而且是我国特有的。
有机食品则
是一种由发达国家首先兴起,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到目前为止要求最为严格的安全健康食品。
1.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概念
有机农业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使用离子辐射技术,也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的概念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在法国和瑞士提出。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一些国际和国家有机标准的制定,一些发达国家才开始重视有机农业,并鼓励农民从常规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这时有机农业的概念才开始被广泛接受。
尽管有机农业有众多定义,但其内涵是统一的。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
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下降,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给环境造砀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等;还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据美国的研究报道有机农业成本比常规农业减少40%,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20%-50%。
同时有机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就业率,有机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
另外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多地向社会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有机食品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
通常是指原料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生态系统,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而且获得了有资质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可食用农产品、野生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
有机食品需要满足5个基本要求:1)原料必须来自已经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是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标准;3)必须有完善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核体系,并有完整的记录档案;4)其生产过程不应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而应有利于环境与生态的持续发展;5)必须获得独立的有资质的认证机构的认证。
2.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农业”的概念,是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来的,同时建议建立区域性“绿色农业”组织——“亚太地区绿色农业联盟”,开展国际合作,推动“绿色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这一倡议得到与会各国代表和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的赞同。
会后,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立了《绿色农业基本理论的研究与探讨》课题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有关学者参加,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软科学重大研究课题和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开展了“绿色农业”的研究。
“绿色农业”,最简单、直接的理解为:“绿色”即“安全”,如“绿色建材”、“绿色通道”等;“农业”是广义的“农业”、“大农业”、“泛农业”。
对“绿色农业”应把握住以下基本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安全的,资源和最终产品是安全的;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农业,农业综合效益高;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先进装备、先进设施和先进理念,统一协调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产品数量足,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健康发展。
大农业、泛农业概念,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生产从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以开发无污染食品为突破口,改革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因此,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
“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它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这是绿色食品工作运行方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的核心。
“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是指绿色食品标志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作为商标注册人享有专用权,包括独占权、转让权、许可权和继承权。
未经注册人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
“安全、优质、营养”体现的是绿色食品的质量特性,第一特性是安全性,也就是说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情况下食品不会引起身体危害的特性。
除了安全性外,优质、营养也是绿色食品的重要特性,在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中有具体体现,要求其有优良的感官特性、品质质量和营养价值。
三、全球有机食品的发展情况
1.起源与发展
有机农业于20世纪20年代发源于德国和瑞士,这在当时是对应刚刚起步的石油农业而产生的一种生态和环境保护理念,而不是一种实际的行动。
20世纪40-50年代是发达国家石油农业高速发展的年代,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因此就有一部分先驱者开始了有机农业的实践。
世界上最早的有机农场是由美国的罗代尔(RODALE)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建立的“罗代尔农场”。
随着现代石油农业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影响的日益加剧,发达国家纷纷于20世纪60和70年代自发建立有机农场,有机食品市场也初步形成。
1972年,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欧洲成立的,它的成立是有机农业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现在,IFOAM已经成为全世界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界公认的联络与协调中心,拥有分布在全世界100个国家的730个会员机构。
随着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进口需求的急剧增加,不少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有机食品生产和出口的行列。
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统计,到2002年,全世界不同程度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国家已经多达130多个。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有约30个国家,其余为欧洲、北美和澳洲国家。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他们的国内有机食品市场也开始呈现明显的增长势头。
现在,每年2月都要在德国的纽伦堡举办“世界有机博览会”(BIO-FACH),参会的机构一年比一年多,参展的有机产品有上千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食品。
IFOAM每3年召开一次全球会员大会,来自有机行业各领域的千余名代表会聚一堂,共同商讨有机事业的各项重大议题,交流经验,协调发展。
各大洲的有机贸易博览会也定期在各地举办。
可以说有机食品事业已经走上了一条正规的持续发展道路。
2.推动因素
推动有机食品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消费者的健康和环保意识日益加强,对食品健康、安全和营养问题非常关注
(2)国际市场对有机食品的需求;
(3)中国加入WTO给中国有机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机遇
(4)食品安全事故(丑闻)的接连发生;
(544)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
(6)超市销售网络的快速发展;
(7)政府的优惠鼓励政策;
(8)有机产品标识方面的规定增加了有机产品的可信度。
此外,还有一些由于各地不同背景和条件而产生的推动因素。
3.分布统计
截至2002年底,全球有机耕地面积已超过2100万hm2。
表1是世界部分国家2000年到2002年有机农业生产面积的变化情况,表中选择的15个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既有有机农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也有起步较晚的国家,因此比较具有代表性,得出的平均增长速率也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出全球有机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欧盟国家中,除英国的发展速度特别高外,德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发展速度都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北欧的丹麦、瑞典的年增长率都已在10%以下,芬兰则已经几乎是零增长了。
而世界上有机食品占本国食品总量比例最高的国家奥地利的有机农业面积则已经呈现出负增长。
有机农业大国美国的有机农业面积近两年增长缓慢,主要是受到转基因问题的困扰。
澳大利亚的有机农业面积占了全球总面积的近二分之一,但。